命是注定的,运是可以改变的,多行善,多积阴德。有缘人看见希望改变命运这里开始一、立命之学
第一篇立命之学主要讲述作者自己的故事。袁了凡自幼丧父,母亲命他学医。后来,他在慈云寺遇到一老者,自称孔先生(根据云南县志,此人是著名易学家杨向春,化名孔先生,曾著《皇极经世心易发微》一书),精通皇极数预测未来,说他有当官的命,孔先生告诉袁了凡他某年应当考第几名,某年当廪生,某年当贡生,贡后某年当选为县长,在任三年半就应该告退回乡,在五十三岁八月十四巳丑时,寿终在家里。把他什么时候考取功名,能考第几名,什么时候当官,什么时候寿尽,有没有孩子等都作了预测。一开始袁了凡不太相信,巧合的是,此后的二十年,袁了凡的人生真的按照这位老者所算定的模式进行着,连考第几名等每一次都十分精确地应验了,这让他笃信了宿命论,认为“荣辱生死,皆有定数”,从此没有了上进之心。直到他遇到云谷禅师,二人“对坐一室”,彻夜而谈,终使了凡醒悟,懂得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知道了如何可以改变命运,他说:“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也就是说,道德仁义自己可以力求,功名富贵也可以自己求得,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信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听命于天,听命于他人。从此,袁了凡的人生信念发生了根本改变,从笃信宿命论转到信仰命由我造、福善祸淫的人生观。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诫我们,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其关键在于多做善事积累福报,在于自身的修为,要多做善事,消除恶念。这就是《立命篇》的主要内容。于是袁了凡开始积极改过向善,积累善业,许愿做三千件善事改命,次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预算的应该得第三,忽然考中第一,预测开始不应验。但袁了凡仍觉自己有很多做得不足的地方,经过十余年,这三千善行才算完成。袁了凡一直没有子女,就继续发起求子的愿,也许愿行三千善事,辛巳年就生下了儿子天启。再发求中进士的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于丙戌年再次遂愿,中了进士,授宝砥县长。原本孔先生所算定的一生,在努力行善改命后,完全改变了,连寿命也延长至七十四岁而终。
许下做一万件善事的时候,袁了凡的妻子见到袁了凡所做的善事不多,就皱着眉头说:“以前我在家里帮助做善事,所以三千之数得以完成。现在许下了一万善,可是衙门里无事可做,到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夜间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神人。袁了凡告诉他善事难以完成的缘故。神人说:“只减粮一节,一万善事都已经圆满了。”事情是这样的:原来宝砥的田,每亩应纳粮二分三厘七毫,袁了凡把它减至一分四厘七毫,使上万的人民减轻了负担。虽然神人这样告诉我,但我自己的心里还有此疑惑。恰遇幻余弹师从五台山来,我便把这梦告诉他,并问这个梦可以相信吗? 禅师说:“只要发心真切,那么,一件事就可以抵得上一万件的善事,何况全县减粮,万民受惠呢?”二、改过之法
第二篇讲改过自己的办法,袁了凡认为改过自己要发三心:即惭愧心、畏惧心、勇猛心。惭愧心、畏惧心可以使自己认识到错误,有充足的动力进行改正。勇猛心是指虽然很多人知道道理,但是得过且过,或严重拖延,没有真正实行,而勇猛心正是改过、改命的关键,只有知道道理后勇猛实干才能真正获得益处。并且讲了改过的道理,有从事上改的,有从理上改的,更有从起心动念处除净的。如果没有从理、从心,只是从事的表面强戒不好的事情,但病根还在,东灭西生。故袁了凡认为改过更应该从理、从心。从事改过只是治标不治本,但是急需治标的时候仍可使用。
三、积善之方
第三篇讲积善的办法,讲述了十余个因为积善而获得好报的故事,有讲述其实善恶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善事要分为“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这七个方面,里面有引用几个经典故事。如引用了孔子的故事,子路救人拿了赏赐,孔子说子路做得对;而子贡赎人,没有要赏赐,孔子说做得不对,因为现行虽善,而其流风足以害入,那是似善而实非善。现在所做的虽似不善,而其流风足以济人,则其实却是善的。里面亦列举了十条可以行善的门类并作了相应解释: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佛法。第九、敬重师长。第十、爱惜物命。
四、谦德之效
第四篇谦德之效主要讲谦虚这项美德的效用,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讲述了“天道亏盈而益谦”的道理。并解释道如果一个人有福气,将要成功,就会自然而然有一股谦和吉祥之气外露,里面讲述了数个故事来证明。最后总结了整本书的内容,说明了改命要立志而行,命自我立,有了志向而努力,自然可以改变命运。书中名句:“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命是注定的,运是可以改变的,多行善,多积阴德。有缘人看见希望改变命运这里开始一、立命之学
第一篇立命之学主要讲述作者自己的故事。袁了凡自幼丧父,母亲命他学医。后来,他在慈云寺遇到一老者,自称孔先生(根据云南县志,此人是著名易学家杨向春,化名孔先生,曾著《皇极经世心易发微》一书),精通皇极数预测未来,说他有当官的命,孔先生告诉袁了凡他某年应当考第几名,某年当廪生,某年当贡生,贡后某年当选为县长,在任三年半就应该告退回乡,在五十三岁八月十四巳丑时,寿终在家里。把他什么时候考取功名,能考第几名,什么时候当官,什么时候寿尽,有没有孩子等都作了预测。一开始袁了凡不太相信,巧合的是,此后的二十年,袁了凡的人生真的按照这位老者所算定的模式进行着,连考第几名等每一次都十分精确地应验了,这让他笃信了宿命论,认为“荣辱生死,皆有定数”,从此没有了上进之心。直到他遇到云谷禅师,二人“对坐一室”,彻夜而谈,终使了凡醒悟,懂得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知道了如何可以改变命运,他说:“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也就是说,道德仁义自己可以力求,功名富贵也可以自己求得,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信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听命于天,听命于他人。从此,袁了凡的人生信念发生了根本改变,从笃信宿命论转到信仰命由我造、福善祸淫的人生观。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诫我们,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其关键在于多做善事积累福报,在于自身的修为,要多做善事,消除恶念。这就是《立命篇》的主要内容。于是袁了凡开始积极改过向善,积累善业,许愿做三千件善事改命,次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预算的应该得第三,忽然考中第一,预测开始不应验。但袁了凡仍觉自己有很多做得不足的地方,经过十余年,这三千善行才算完成。袁了凡一直没有子女,就继续发起求子的愿,也许愿行三千善事,辛巳年就生下了儿子天启。再发求中进士的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于丙戌年再次遂愿,中了进士,授宝砥县长。原本孔先生所算定的一生,在努力行善改命后,完全改变了,连寿命也延长至七十四岁而终。
许下做一万件善事的时候,袁了凡的妻子见到袁了凡所做的善事不多,就皱着眉头说:“以前我在家里帮助做善事,所以三千之数得以完成。现在许下了一万善,可是衙门里无事可做,到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夜间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神人。袁了凡告诉他善事难以完成的缘故。神人说:“只减粮一节,一万善事都已经圆满了。”事情是这样的:原来宝砥的田,每亩应纳粮二分三厘七毫,袁了凡把它减至一分四厘七毫,使上万的人民减轻了负担。虽然神人这样告诉我,但我自己的心里还有此疑惑。恰遇幻余弹师从五台山来,我便把这梦告诉他,并问这个梦可以相信吗? 禅师说:“只要发心真切,那么,一件事就可以抵得上一万件的善事,何况全县减粮,万民受惠呢?”二、改过之法
第二篇讲改过自己的办法,袁了凡认为改过自己要发三心:即惭愧心、畏惧心、勇猛心。惭愧心、畏惧心可以使自己认识到错误,有充足的动力进行改正。勇猛心是指虽然很多人知道道理,但是得过且过,或严重拖延,没有真正实行,而勇猛心正是改过、改命的关键,只有知道道理后勇猛实干才能真正获得益处。并且讲了改过的道理,有从事上改的,有从理上改的,更有从起心动念处除净的。如果没有从理、从心,只是从事的表面强戒不好的事情,但病根还在,东灭西生。故袁了凡认为改过更应该从理、从心。从事改过只是治标不治本,但是急需治标的时候仍可使用。
三、积善之方
第三篇讲积善的办法,讲述了十余个因为积善而获得好报的故事,有讲述其实善恶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善事要分为“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这七个方面,里面有引用几个经典故事。如引用了孔子的故事,子路救人拿了赏赐,孔子说子路做得对;而子贡赎人,没有要赏赐,孔子说做得不对,因为现行虽善,而其流风足以害入,那是似善而实非善。现在所做的虽似不善,而其流风足以济人,则其实却是善的。里面亦列举了十条可以行善的门类并作了相应解释: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佛法。第九、敬重师长。第十、爱惜物命。
四、谦德之效
第四篇谦德之效主要讲谦虚这项美德的效用,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讲述了“天道亏盈而益谦”的道理。并解释道如果一个人有福气,将要成功,就会自然而然有一股谦和吉祥之气外露,里面讲述了数个故事来证明。最后总结了整本书的内容,说明了改命要立志而行,命自我立,有了志向而努力,自然可以改变命运。书中名句:“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老子《道德经》告诉大家: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可见,
多做人生减法,
学会放下,
不占为己有,
才更加符合大道,
也会让自己活得更加逍遥、洒脱。
其实,这种境界用老子的话说就是“玄德”!

什么是玄德?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写道:
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生养抚育了万物却并不据为己有,
为世间立下了卓越功勋但并不自恃有功,
滋养了万物但并不居于主宰地位,
这就是“玄德”。

第九章,老子也说过: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
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
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拒绝他们,
生养了万物而不占有,
不加自己的倾向,
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是因为不居功,
所以功绩才不会泯灭。

《道德经》最后一句话告诉人们说: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其实,这便是我们人生的最高准则:
我们要积极作为的,
但是不要与世俗争名夺利,
最后“玄德”明哲保身,
功成身退,
善始善终。

(摘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肖战马吉拉香氛身体护理代言人#一直期盼的身体乳终于官宣了,对于我和闺女这种超级干皮的人来说,秋冬季没有身体乳的保护那简直比裸奔还要恐怖,一脱衣服,卫生间满天飞
  • 每个人都会有幸运的时候,螺狮粉不要忘乎所以,也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每个人都会有幸运的时候,螺狮粉不要忘乎所以,也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 11月3日,正当娱乐圈特别安静的的时候,鹿晗突然被冲上了热搜,这一次他登上热搜的原因不是因为官宣了和关晓彤的婚期,也不是因为拍摄了时尚大片,真正原因竟然是因为和
  • #dilara仅供参考的大三生活# 吃吃喝喝电脑下了各种软件 快带不动咯/“做你自己,然后去承受你为换取个性而付出的代价”我的关注点永远在自己身上,并不在乎你
  • 还觉得我拿谁谁谁撒气,抱歉没功夫,半夜三更快12点了,长篇大论的,看得我都累,一句话:一浩放两铁是你放的,你自己不检查,扯网络上再扯管理身上,大有一种我认罚但是
  • 明明只是一块蛋糕却吃得相当幸福,难怪都说男人至少是少年,陆毅这一模样是只有三岁了。 除了有与老婆的同框,还有牵着两个女儿一同外出的背影照,可见对于他来说,有家人
  •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 ​,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撒下幸福》準
  • 【转】流年终归平淡,大多数的我们,都会带着天南地北的尘埃,历每一季风霜雨雪,走过每一个晨昏日落,沐平凡的烟火,一世浮生一刹那,一程风雨一烟霞。​是那个颊红稚气通
  • ”《太平经》还把承负作为一个更具社会普遍性的问题来谈论,不仅黎民百姓有承负,君臣也有承负,帝王臣子的承负比黎民百姓更为久远:承负者,天有三部,帝王三万岁相流,臣
  • #酒鬼都市的女人们# 2022.11.1--2022.11.2[ok]整體2分 滿分5分我先說,OST 很好聽除此之外沒了,毫無章法可言,連虎頭蛇尾都做不到我的
  • #郭麒麟[超话]##30天安利郭麒麟# 第21天就把大林安利给身边的人呗第22天可能变得更成熟些了吧,不变的还是他的谦虚,教养,高情商第23天猫猫,好想rua一
  • 狸先生不在的第十七天(48) 想他想他想他(今天好开心,因为知道了旺旺的故事,真好呀~ 以后我也会去经常看旺旺的嘻嘻,我也想养狗狗了。河河今晚又加班到好晚,呜呜
  • 如果说五年前看到的乌镇是灰色的水墨画,那今日阳光下的乌镇就更像绿色的写意。这里的春天来得晚,花儿们几乎要到5月份才会次第开放,不过夏季的凉爽却可以让花期持续更长
  • 人生三境界:和颜悦色、察言观色、不动声色@段旭初 @中宏凯创建设集团官方微博 #读书[超话]##罗曼罗兰有句名言: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
  • #sky光遇[超话]# 家人们 想问你们一个问题 现在玩光遇完全不知道玩什么 每天和好朋友上线都是速速做任务速速随便跑一点图就下线了 偶尔可能为了纪念什么拍个照
  • 陈子昂送友人去从军,一扫同类题材的悲切之风,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很能代表陈子昂的文学主张。“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让人
  • 我们认为最靠得住的想法、觉得最需要的东西,却往往正是造成自我困惑、烦恼、痛苦等一切问题的根源。 你所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你的炫耀欲,你要对付的是你的时刻想要冲
  • 收录于#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其实沈庆最初震撼我的,是他为《思念谁》填写的歌词:“你知不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一颗一颗流成热
  • ·小后记+一些小感慨·关于我跟我哥时隔两年半再会这件事其实从我的角度来说没有两年半啦去年12月我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成绩出来确定学分修满可以毕业之后就准备立马回国了
  • #越努力越幸运# 再品拉普和她爸的对话….什么东亚式家庭…靠[哼]她爸给她全盘继承者的教育和培训,但这不是父亲的角色而更多是boss的角色,他不是指引也不会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