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帮扶干部镜头里的脱贫故事】
乌蒙山险,赤水河深,云贵川三省鸡鸣相闻;冬去春来,蝴蝶飞舞,漫山遍野的红籽果娇艳欲滴;雪山关下,奢香故里,汉、彝、苗民族世代在这片红土地上劳作。

从2016年起,作为泸州市文广旅系统的帮扶干部、也是摄影爱好者的王奇杰,背上简易行囊、挎上照相机,一头扎进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跟踪拍摄扶贫攻坚历程。

扶贫干部披着星光入户、乡亲顶着烈日挥汗、孩子迎着朝霞上学,姑娘伴着芦笙起舞……在3年的时间里,王奇杰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了田坝村的脱贫历程,完成了全市首部扶贫题材日记体纪实摄影图文书《我的田坝我的村——扶贫攻坚第一线摄影纪实》。

今天,我们跟随王奇杰的镜头,看看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一个普通村寨脱贫路上的点点滴滴。

【镜头一:育苗 】

大山里的“花朵”浇灌人

时间:2018年5月

在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75岁老人曾安文是花朵的“浇灌人”。这位民办教师从1964年开始在村小任教,退休数年后又在家里办起了“花朵幼儿园”,让一代代“山里娃”根深叶茂。

下午放学,一路洒满欢笑,孩子们蹦蹦跳跳着回家。这时,曾安文坐在屋前的青石板上,腿上放着一本书,左手逐页翻看,右手握笔不时备注。

“班上20多个孩子,最大的7岁,最小的3岁,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如果去乡上的幼儿园,孩子们要走10多里路……”一阵忙活,曾安文抬头眼望前方,嘴里不由喃喃地说。自儿子和老伴相继离世,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会感到温暖和快乐。

曾安文从村小退休后,于2013年起在家办幼儿园

18年前,曾安文并不孤单。那时,家中刚刚添了一个可爱的孙女,退休后享受着天伦之乐。可惜不久,儿子放牛回家时不慎从高山上摔下,医院抢救无效身亡;2013年,老伴又因病去世。那时,一闭上眼睛,泪水哗哗地流。每天睁开眼睛,不得不重复昨天的枯燥:一个人担水、种地、洗衣、做饭……

2013年底,曾安文在家办起“花朵幼儿园”。一名老师,几张破旧的课桌,20多名孩子挤在一起,曾安文再次回到三尺讲台。没有其他老师,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曾安文一股脑儿“单挑”。从早到晚,上下午各两节课,因长时间站立,曾安文左腿常常打颤,越来越不听使唤。

其实,之前在村小教书的最后几年里,曾安文站在讲台上也不会感到很吃力。2002年的一天,狂风暴雨,村小教室到处漏雨,曾安文跑去教室抢修,不慎摔断左腿。“我从小在这里读书,高中毕业后又回到这里教书,前前后后待了50多年。”曾安文这样解释他的奋不顾身:学校是我的家,学生是我的亲人。

“一杯茶慢慢斟,献给领导表表心,天远路远来走访,又费力来又操心……四杯茶慢慢斟,党的话儿我们要听,好好读书练本领,长大为人民献青春。”每年“六一”儿童节,一些爱心企业、单位给幼儿园赠送礼品,曾安文都会领着孩子们唱自创的《敬茶歌》。他认为,孩子们不仅要学好知识,还要懂得感恩。

50余载教书生涯,究竟教过多少学生,曾安文早已记不清楚。不少孩子已考上大学,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大山。每逢春节或寒暑期,学生来看望他时,曾安文的脸颊上总是挂满灿烂的笑容。

【镜头二:吐绿】

苗族大妈的三个心愿

时间:2016年3月

一嘟噜、一连串,绽放赤水河山崖的红籽果,富含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口感偏涩,学名“火棘”。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乌蒙山区时,战士们纷纷采摘下“火棘”充饥,从此又名“红军果”。早年的灾荒年月,红籽果也是当地老百姓的“救命粮”,一家人上山采摘红籽果,晒干后磨成粉状,搅合玉米面蒸熟,作为备用口粮。

今年65岁的蔡友珍,和儿子王明远相依为命。小时候,蔡友珍曾摘红籽果度饥荒,听父母讲述红军故事。

苗族蔡大妈有三个心愿

2016年3月8日,王奇杰第一次来到田坝村,走进蔡友珍的家里。面对远道而来的帮扶干部,蔡友珍吐露出三个心愿:治好儿子的病,把没有盖完的房子盖好,娶儿媳妇抱大孙子。通过走访,王奇杰逐渐摸清蔡友珍的家底:没有劳动力,山上粮食少,喂不起猪,仅喂了几只鸡,靠卖鸡蛋度日。显然,如果只靠老人孱弱的双肩,无法改变家里命运。

村民的期盼就是扶贫干部解决问题的方向,几番思考,王奇杰和驻村第一书记给蔡友珍家开出“脱贫药方”:尽快治好她儿子的病,恢复劳动能力后安排外出务工;政策兜底,解决温饱问题,给她安排一个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岗位;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

又一轮红籽果花开花落,当王奇杰再次来到蔡友珍家里时,碰到刚打工回来的王明远。一年前,小伙子还病怏怏地躺在床上,如今精神抖擞。王明远兴奋地说:“去年病治好后就去云南建筑工地打工了,前几天抽空回家修房子,下半年就能搬新家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话音刚落,蔡友珍从屋里出来,老人逐一细数着家里一年来的变化:乡里给她安排打扫卫生的公益岗位,每月400元工资,今年又多养了10多只鸡,还喂了两头猪,儿子已经打工赚钱了,新房也快要修好了。“等搬进新家那天,我要杀猪庆祝。”母子俩正乐呵呵,只听得咔嚓一声,王奇杰拍下这动人的瞬间。

蔡友珍搬进新家,杀猪庆祝

2016年以来,田坝村共有81个像王明远这样的贫困户外出务工,全村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发展核桃种植2800余亩、烤烟600亩,养殖肉牛679头、生猪880头“。外出务工+种植业+养殖业”成为该村脱贫路上的“三驾马车”。此外,田坝村还完成蓄水池的防渗透处理,安装人畜饮水管道10千米,为该村180户、1300余村民解决了饮水问题。

【镜头三:离别】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时间:2019年4月

“人间最美四月天”,赤水河沿岸的一片片翠竹林,郁郁葱葱,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将要告别这块梦牵魂绕的土地,田坝村第一书记许建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你是党员,退伍军人,眼下田坝村进入脱贫攻坚关键期……”2017年5月,因组织安排,许建军来到田坝村。当时小山村离泸州城区210公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但交通闭塞,产业单一,自然灾害频繁。

两年的坚守,田坝村实现“社社通”水泥公路、户户有安全住房、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由过去的2200多元提高到5500多元,2018年如期摘掉贫困村帽子。

2019年4月4日,许建军要卸任第一书记离开田坝村了。上午,许建军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和村社干部们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话别会。这个消息立刻传遍山村,许建军刚走出会议室,村民纷纷围上前。

第一书记许建军和群众道别

“许书记真的要走啊”“许书记,可不可以不走,我们舍不得你”“你要常回来看我们哟”……村民们依依不舍地拉着许建军的手说。

历经冬寒,方知春暖。雪山关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变暖的不只是天气,还有乡亲们的心。纵有万般不舍,分手的时刻终究还是到了,人群中不知谁高喊了一句:“大家让条路出来,站成一排,都可以和许书记握手。”拥抱!握手!话别!拭泪!当许建军的身影越来越远,村民们脑海中泛起了浓浓的回忆。

陈国珍60多岁了,10年前老伴去世,有两个女儿,一个远嫁外地,一个在外打工,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地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许建军帮她申请易地搬迁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无数次,患病时帮她买药,赶集时开车接送。对于陈国珍老人而言,许书记就是她的亲人。

贫困户王超元是彝族人,住房严重漏水,许建军多方协调,帮助申请到D级危房改造资金,还鼓励他发展种养殖业脱贫致富。临近春节,许建军会带上礼品入户慰问。

2018年,许建军被叙永县机关工委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当有人问用怎样的词来表达两年的驻村感受时,许建军的答案是“难忘”,难忘所有乡亲、难忘所有经历、难忘所有变化。

【镜头四:绽放】

脱贫后不一样的花山节

时间:2019年2月

2019年春节,田坝村迎来最喜庆的节日——花山节(也叫踩山节)。这是一个苗族、彝族、汉族杂居的传统村落,每年相继举办寨头苗寨的花山节、九家沟苗寨的踩山节、二月二苗湾彝寨的龙头节、五月寨头苗寨的野草莓采摘节等。

村民一路走来一路歌,欢欢喜喜过踩山节

田坝村四社寨头苗寨有119户652人,和田坝村一样,在2018年摘掉了“贫困帽”。又是一年花山节,正月初三清晨,苗家儿女身着盛装,走出家门聚集在新建成的文化广场上,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活动组织者黄显光说:“今年花山节升国旗,田坝村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在欢庆脱贫的同时,也要借此机会表达苗家人感恩党、爱祖国的心情,饮水不忘挖井人。”立起的花杆是新的、升起的国旗是新的,换上的服装也是新的……王奇杰在现场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刻。

立花杆、吹芦笙、跳苗舞、敬米酒,一场盛大狂欢中,同时洋溢着默默温情,那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约桥下或是到树林中对歌,交换腰带等定情信物,一批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芦笙迎宾朋,美酒敬远客

“尽管田坝村实现整村脱贫,但脱贫致富的‘三驾马车’还要不断加油。今年二月二,龙抬头,村民马上投入春耕,以一个丰收年迎接明年花山节。”许建军说出自己内心的话。

悠悠芦笙越千年,田坝旧貌换新颜!如今,田坝村仅仅是初战告捷,接下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必定会创造出一个红籽果般美好的新光景,将火辣传奇抒写在赤水河畔。

来源:川江都市报

【普通帮扶干部镜头里的泸州脱贫故事】
乌蒙山险,赤水河深,云贵川三省鸡鸣相闻;冬去春来,蝴蝶飞舞,漫山遍野的红籽果娇艳欲滴;雪山关下,奢香故里,汉、彝、苗民族世代在这片红土地上劳作。

从2016年起,作为泸州市文广旅系统的帮扶干部、也是摄影爱好者的王奇杰,背上简易行囊、挎上照相机,一头扎进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跟踪拍摄扶贫攻坚历程。

扶贫干部披着星光入户、乡亲顶着烈日挥汗、孩子迎着朝霞上学,姑娘伴着芦笙起舞……在3年的时间里,王奇杰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了田坝村的脱贫历程,完成了全市首部扶贫题材日记体纪实摄影图文书《我的田坝我的村——扶贫攻坚第一线摄影纪实》。

今天,我们跟随王奇杰的镜头,看看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一个普通村寨脱贫路上的点点滴滴。

【镜头一:育苗 】
大山里的“花朵”浇灌人
时间:2018年5月

在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75岁老人曾安文是花朵的“浇灌人”。这位民办教师从1964年开始在村小任教,退休数年后又在家里办起了“花朵幼儿园”,让一代代“山里娃”根深叶茂。

下午放学,一路洒满欢笑,孩子们蹦蹦跳跳着回家。这时,曾安文坐在屋前的青石板上,腿上放着一本书,左手逐页翻看,右手握笔不时备注。

“班上20多个孩子,最大的7岁,最小的3岁,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如果去乡上的幼儿园,孩子们要走10多里路……”一阵忙活,曾安文抬头眼望前方,嘴里不由喃喃地说。自儿子和老伴相继离世,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会感到温暖和快乐。

曾安文从村小退休后,于2013年起在家办幼儿园

18年前,曾安文并不孤单。那时,家中刚刚添了一个可爱的孙女,退休后享受着天伦之乐。可惜不久,儿子放牛回家时不慎从高山上摔下,医院抢救无效身亡;2013年,老伴又因病去世。那时,一闭上眼睛,泪水哗哗地流。每天睁开眼睛,不得不重复昨天的枯燥:一个人担水、种地、洗衣、做饭……

2013年底,曾安文在家办起“花朵幼儿园”。一名老师,几张破旧的课桌,20多名孩子挤在一起,曾安文再次回到三尺讲台。没有其他老师,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曾安文一股脑儿“单挑”。从早到晚,上下午各两节课,因长时间站立,曾安文左腿常常打颤,越来越不听使唤。

其实,之前在村小教书的最后几年里,曾安文站在讲台上也不会感到很吃力。2002年的一天,狂风暴雨,村小教室到处漏雨,曾安文跑去教室抢修,不慎摔断左腿。“我从小在这里读书,高中毕业后又回到这里教书,前前后后待了50多年。”曾安文这样解释他的奋不顾身:学校是我的家,学生是我的亲人。

“一杯茶慢慢斟,献给领导表表心,天远路远来走访,又费力来又操心……四杯茶慢慢斟,党的话儿我们要听,好好读书练本领,长大为人民献青春。”每年“六一”儿童节,一些爱心企业、单位给幼儿园赠送礼品,曾安文都会领着孩子们唱自创的《敬茶歌》。他认为,孩子们不仅要学好知识,还要懂得感恩。

50余载教书生涯,究竟教过多少学生,曾安文早已记不清楚。不少孩子已考上大学,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大山。每逢春节或寒暑期,学生来看望他时,曾安文的脸颊上总是挂满灿烂的笑容。

【镜头二:吐绿】
苗族大妈的三个心愿
时间:2016年3月

一嘟噜、一连串,绽放赤水河山崖的红籽果,富含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口感偏涩,学名“火棘”。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乌蒙山区时,战士们纷纷采摘下“火棘”充饥,从此又名“红军果”。早年的灾荒年月,红籽果也是当地老百姓的“救命粮”,一家人上山采摘红籽果,晒干后磨成粉状,搅合玉米面蒸熟,作为备用口粮。

今年65岁的蔡友珍,和儿子王明远相依为命。小时候,蔡友珍曾摘红籽果度饥荒,听父母讲述红军故事。

苗族蔡大妈有三个心愿

2016年3月8日,王奇杰第一次来到田坝村,走进蔡友珍的家里。面对远道而来的帮扶干部,蔡友珍吐露出三个心愿:治好儿子的病,把没有盖完的房子盖好,娶儿媳妇抱大孙子。通过走访,王奇杰逐渐摸清蔡友珍的家底:没有劳动力,山上粮食少,喂不起猪,仅喂了几只鸡,靠卖鸡蛋度日。显然,如果只靠老人孱弱的双肩,无法改变家里命运。

村民的期盼就是扶贫干部解决问题的方向,几番思考,王奇杰和驻村第一书记给蔡友珍家开出“脱贫药方”:尽快治好她儿子的病,恢复劳动能力后安排外出务工;政策兜底,解决温饱问题,给她安排一个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岗位;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

又一轮红籽果花开花落,当王奇杰再次来到蔡友珍家里时,碰到刚打工回来的王明远。一年前,小伙子还病怏怏地躺在床上,如今精神抖擞。王明远兴奋地说:“去年病治好后就去云南建筑工地打工了,前几天抽空回家修房子,下半年就能搬新家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话音刚落,蔡友珍从屋里出来,老人逐一细数着家里一年来的变化:乡里给她安排打扫卫生的公益岗位,每月400元工资,今年又多养了10多只鸡,还喂了两头猪,儿子已经打工赚钱了,新房也快要修好了。“等搬进新家那天,我要杀猪庆祝。”母子俩正乐呵呵,只听得咔嚓一声,王奇杰拍下这动人的瞬间。

蔡友珍搬进新家,杀猪庆祝

2016年以来,田坝村共有81个像王明远这样的贫困户外出务工,全村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发展核桃种植2800余亩、烤烟600亩,养殖肉牛679头、生猪880头“。外出务工+种植业+养殖业”成为该村脱贫路上的“三驾马车”。此外,田坝村还完成蓄水池的防渗透处理,安装人畜饮水管道10千米,为该村180户、1300余村民解决了饮水问题。

【镜头三:离别】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时间:2019年4月

“人间最美四月天”,赤水河沿岸的一片片翠竹林,郁郁葱葱,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将要告别这块梦牵魂绕的土地,田坝村第一书记许建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你是党员,退伍军人,眼下田坝村进入脱贫攻坚关键期……”2017年5月,因组织安排,许建军来到田坝村。当时小山村离泸州城区210公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但交通闭塞,产业单一,自然灾害频繁。

两年的坚守,田坝村实现“社社通”水泥公路、户户有安全住房、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由过去的2200多元提高到5500多元,2018年如期摘掉贫困村帽子。

2019年4月4日,许建军要卸任第一书记离开田坝村了。上午,许建军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和村社干部们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话别会。这个消息立刻传遍山村,许建军刚走出会议室,村民纷纷围上前。

第一书记许建军和群众道别

“许书记真的要走啊”“许书记,可不可以不走,我们舍不得你”“你要常回来看我们哟”……村民们依依不舍地拉着许建军的手说。

历经冬寒,方知春暖。雪山关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变暖的不只是天气,还有乡亲们的心。纵有万般不舍,分手的时刻终究还是到了,人群中不知谁高喊了一句:“大家让条路出来,站成一排,都可以和许书记握手。”拥抱!握手!话别!拭泪!当许建军的身影越来越远,村民们脑海中泛起了浓浓的回忆。

陈国珍60多岁了,10年前老伴去世,有两个女儿,一个远嫁外地,一个在外打工,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地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许建军帮她申请易地搬迁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无数次,患病时帮她买药,赶集时开车接送。对于陈国珍老人而言,许书记就是她的亲人。

贫困户王超元是彝族人,住房严重漏水,许建军多方协调,帮助申请到D级危房改造资金,还鼓励他发展种养殖业脱贫致富。临近春节,许建军会带上礼品入户慰问。

2018年,许建军被叙永县机关工委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当有人问用怎样的词来表达两年的驻村感受时,许建军的答案是“难忘”,难忘所有乡亲、难忘所有经历、难忘所有变化。

【镜头四:绽放】
脱贫后不一样的花山节
时间:2019年2月

2019年春节,田坝村迎来最喜庆的节日——花山节(也叫踩山节)。这是一个苗族、彝族、汉族杂居的传统村落,每年相继举办寨头苗寨的花山节、九家沟苗寨的踩山节、二月二苗湾彝寨的龙头节、五月寨头苗寨的野草莓采摘节等。

村民一路走来一路歌,欢欢喜喜过踩山节

田坝村四社寨头苗寨有119户652人,和田坝村一样,在2018年摘掉了“贫困帽”。又是一年花山节,正月初三清晨,苗家儿女身着盛装,走出家门聚集在新建成的文化广场上,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活动组织者黄显光说:“今年花山节升国旗,田坝村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在欢庆脱贫的同时,也要借此机会表达苗家人感恩党、爱祖国的心情,饮水不忘挖井人。”立起的花杆是新的、升起的国旗是新的,换上的服装也是新的……王奇杰在现场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刻。

立花杆、吹芦笙、跳苗舞、敬米酒,一场盛大狂欢中,同时洋溢着默默温情,那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约桥下或是到树林中对歌,交换腰带等定情信物,一批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芦笙迎宾朋,美酒敬远客

“尽管田坝村实现整村脱贫,但脱贫致富的‘三驾马车’还要不断加油。今年二月二,龙抬头,村民马上投入春耕,以一个丰收年迎接明年花山节。”许建军说出自己内心的话。

悠悠芦笙越千年,田坝旧貌换新颜!如今,田坝村仅仅是初战告捷,接下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必定会创造出一个红籽果般美好的新光景,将火辣传奇抒写在赤水河畔。

来源:川江号客户端

半水山房产品
清代老端砚
作者:周同祥老师
年代:清代
尺寸:长11.5 宽10 高2.3
铭文:砚背修川居式画蘭 砚侧刻君子佩 落同祥珍来字

备注:文人画家修川居士绘兰,翰典艺术馆馆长周老师刻铭文落款

作者简介:周同祥,北京翰典艺术馆馆长,徽州博物馆研究员、青州博物馆顾问、高要博物馆顾问,师从张荣庆先生,馆藏历代古研古墨汉代简牍,近年致力于研究创作具有传统意义的文房艺术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知道这条路你吃了不少苦每一个平静的现在都曾遍布波澜对世事的每分通透对得失的豁达对孤独的领悟都用代价交换有人雪中送炭有人锦上添花有人转眼沧桑幸或不幸已然无谓人生
  • 今日幸运随身物:百事可乐今日幸运词:虞书欣毕业快乐车专三 @THE9-虞书欣#华莱士# #华莱士加盟#❤️在线客服V:june187187❤️开店申请:方便快捷
  • #白敬亭[超话]# #白敬亭电视剧乒乓# 这是一条超级正经的抽奖微博[ok]转发艾特一位好友,3月14日通过抽奖平台抽3位xbg送一套7张手幅,抽3位xbg送一
  • 谁也想不到女儿马上要在台北结婚了,而大S的妈妈又跑出来闹事,看来不只是网友们不看好她与具俊晔这一段感情,就连妈妈也对这一个52岁的新女婿不太满意。而且经过这段时
  • #日常吐槽[超话]#[鲜花]#上海买菜# 今天和闺蜜一起去菜场,为了疫情防止再封小区,去备点儿菜…… 不知道是我见识太少了还是怎么的,今天看到一个长长的芋头,
  •   八字(第三柱)日柱的地支为酉  地支在酉:要特别小心另一半,因为他会是个超级大桃花,比较容易红杏出墙或出轨,他的个性热情、急躁,且自尊心强,你若用话语刺激他
  • 早上一直在刷抖音,累了就闭目养神等着歪歪起床(昨天约好了今天中午我去接她然后一起去吃饭,中午某人的ipad到了,偷偷的先去把快递拿了再去接她,见面的时候和她说“
  • 但是今天我突然发现热水器又突然好了之前请人来看都说要换零件才行,我想房东能不能退了担心浪费钱。她说,因为燃气不安全,后面坏的话我一个女生叫人来家里维修也很不方便
  • 多年来,康巴什区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大视野、大格局下推进,以“环城笼翠、四季常绿,三季开花”为目标,因地制宜,留白增绿,大尺度建设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努力让绿色
  • “须跋陀罗!“第二、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甚么而安住呢?
  • “都说我变了,是的,我变了,经历过一些事,再不变那就是傻,我变得浑身是刺,我不保护自己,谁来保护我啊。从前的我错了,现在的我懂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善良过
  • 就这样看门儿的效仿着观音菩萨的样子坐在莲花宝座上每日望着下面的人们,听他们讲那些所谓的“烦恼”开门的觉得无聊之极,但是他依旧遵守自己的诺言,一动不动,也一个字儿
  • 热乎乎的好好吃♨️奶呼呼的拉丝麻薯 芋泥也很奶香顺滑包在一起吃糯叽叽的!5.草莓糖水:大颗草莓很多汁不像是廉价的罐头草莓,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就很好喝,冰冰凉凉十
  • (文中所涉及个股不作为买卖依据,风险自负,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股票# #A股#老师您好,天源环保17.49重仓买进,现已跌到14块多,是割肉还是持股待涨天
  • 我就纳了闷了,一个人说我年轻可能是他对年轻有什么误解,这两个人说我年轻我觉得这老哥认知可能有点问题。他猜了个研二,我说我都研三了,他也说我看起来好年轻。
  • hello哈微博认证:热吻派开创者心愿是给每一个帅哥美女☝️home✨✨✨✨追星➕日常➕玩娃追星博爱者 无雷无属性玩娃 计划bjdsnowman❄️目黑莲 栖燦
  • #王源[超话]# 27 #王源纽约联合国青年论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王源# 我的世界之旅,和一般的背包客旅行者都不太一样很少去著名景点,没有留下游客照,也没
  • 消息一出,就立刻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议论,大家都表示仿佛周迅和高圣远的结婚离婚还是不久之前的事情,这么快周公子就有了新的恋情,并且还是比自己小了十三岁的卓越,看来
  • #每日一善[超话]#[哇]#阳光信用#[哇]#每日一善# 也许从前,我们也有过想要挣扎的时候,我们告诉自己,有困难就是要去克服的,所以我努力前行,不断地去想要打
  • 余净误打误撞找到破案的关键线索,案件风风火火的重新启封,警局也迎来一位叫——苏芫的故人……:《心探》 / 法拉碲方麦,她第一没想到的是,会跟自己的半个青梅竹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