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楞严法宝之“耳根圆通”

六、“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观世音菩萨站起来,顶礼佛足后说。尊敬的佛陀,过去如恒河沙多无法计算时间的时候,当时有佛出现世间,名叫“观世音”。说到这里,或许有人疑惑,怎么有和观世音菩萨名字一样的佛陀呢?其实,佛菩萨本无名字,所用名字都是为了衬托出法门或者和当地正依报相应,直接说就是表法的。因为这尊古佛就是修的耳根圆通法门,所以权用“观世音”名字来表法。观世音菩萨是在这尊古佛面前发的菩提心,正是基于此,古佛看观世音的根机很好,就开权显实,把这个法门传给了他。
古佛教给我们心中大慈大悲无所不能的观世音菩,用“闻,思,修”入“三摩地”。这里的“闻”是指耳根能闻的本性。本性人人具足,为什么单说闻性,不说见性,触性或别的呢?就因为众生耳根最利。我们从耳根入门,不听外尘,往里听闻,长久以往,就能找到自己的本心,见到自己的本性。‘思’是观察自性的思考,就是时常寻思一个本性在哪里的问题。古人多参谁在念佛,念佛是谁?现在人也可以用最对自己思想的话头,比如天天提持一句佛性在哪儿?所闻是动和静,那么能闻的是什么呢?关键要时常提持观照,如果不时常提持一个念头,人很容易被外界转,更别说能让耳根往里听闻了。“修”就是要有行动跟着,要看着念头,要他往一个点上走,这个点,就是自性的点,反应到闻性上,就是要念念都往里边闻去,反闻闻自性。“三摩地”这里是楞严大定,是从闻思修后来的,是证的阶段,寂灭现前时,即证圆通,见到本有佛性。

七、“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这是具体的部分了,期间的文意音声缭绕不绝,让人沉浸其中叹服其旨。“初”即是开始,开始在闻性中修的时候,“入流”是反闻流动声尘的意思,就是向内听闻。“亡所”,就是消失了所闻,渐渐没有了所闻的声音,此时听如不听,不为外界音声干扰。“所入既寂”,所闻入流的音声已经消失,此除“动”相,还剩声尘的“静”相,两者都是所入的,继而都归寂静(静相亦除),如此即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继续加功尽力,“闻所闻尽”,能闻的耳根和所闻的声音都渐渐消亡,这个时候不仅仅消亡了所闻的动静相,即便对声尘的耳根也已消亡,到根尘双脱之境。

此时因为解去根结,所以已然忘我,是人空阶段,但虽然所觉的根和境都已消亡,却还有个能觉到根境双亡的觉智,这个觉来自我们的识别心,一样是我们的妄觉,有能觉就会有所觉,因成对立,依旧要破去,所以“尽闻不住”,到尽闻处不能停止,“觉所觉空”,所觉的根尘空,能觉根尘空的也空去,此处因为空去知见,所以为破妄想相续阶段。“空觉极圆”因为是空去知见,所以还有个“空”在作怪,在这个“空觉”里继续反观闻性(相对耳根叫闻性,其实就是我们本有的佛性),追其极致,达其圆满,尽其有余,“空所空灭”一直到能空所空这一对能所,无性幻灭,成不可得。
“生灭既灭”,空结灭了,又有了个“灭”存在,这是最初无明的灭(和无明的生是一对),依然有为,还是妄结,所以依旧要破去,继续闻性。此处生灭既灭的灭处,就是无始无明的深渊,就是我们最初妄想的发源地,许多人到此都有住的信息,住在黑漆桶底,黑湛深渊,以为“无心”“无念”,应该是得道了(宗门所论无心是指的心中无物,非无心体),其实,此处入无想定,没达本心的“圆”,更别说妙用无穷的“通”了,是以桶底一定要脱落,实可怖畏的深渊也一定要打破见光。古人说“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就是说的这最终境界。“寂灭现前”,此寂灭是寂静究极之圆通境界,是我们不生不灭的佛性,非生灭的无明幻象。生灭的灭一去,无明便也不生,此时解到最初的发源地,已经无结可解,如此动、静、根、觉、空、灭六个结全开,还复本来,顿证一心。

八写了这么多,无非是要说,这个世界的初发心修行者,要会用自己的根识入道,因为我们的耳根最利,此是观世音菩萨亲所说,经文殊菩萨肯定,佛陀印证。无论修行什么法门,都离不开“止”“观”这两个字,而止观的过程就是观照自性的运用,可以是眼不看外界往脑筋里看(此处是见性功用),可以是耳不听外音往脑筋里听(此处成闻性功用),要常常观照自己的念头,否则是做不到见同不见听如不听的。念佛的都摄六根,就是要我们最终达到生灭既灭后的实相境界。我们给自己定下每天的闻思修课程,就是为了时刻不忘观照自己的内心,就是为了早一日见到本有的佛性。最后引一则公案如下,祝福看到小文的各位2012壬辰龙年,壬骑龙背,潜龙在渊后飞龙在天。
唐代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中人问:何者是空寂虚知之心?(我们的寂灭本心在哪里呢?)禅师:“汝今问我者,是汝空寂虚知之心。何不返照,犹为外觅?”(你问我处就是,为什么不往里找,而从外寻呢?)“且入理多端,指汝一门,令汝还源。汝还闻鸦鸣鹊噪之声么?”(且理论许多,让人难以下手,我现在只给你一个方法,即可令你彻见本心。你现在能听到鸦鸣鹊叫吗?)曰:“闻。”(能听到)曰:“汝返闻汝闻性,还有许多声么?”(你现在往里听闻,还能听到鸦鸣鹊叫吗?)曰:“到这里,一切声,一切分别,俱不可得。”(祥按:这个回答太快,明显省略了过程。……我反闻的时候突然到了一个地方,这里一切的声音,一切的分别识心都不存在)曰:“奇哉!奇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我更问你,你道到这里一切声,一切分别,总不可得。既不可得,当伊么时,莫是虚空么?”(奇怪奇怪。这就是观音菩萨所说的耳根圆通法门,反闻闻自性的修持方法。我再问你,你说的一切声一切分别都不存在的那个境界的瞬间,是什么都没有的虚空吗?)曰:“原来不空,明明不昧。”(不是,这个空是朗照十方什么都知道),曰:“作么生是不空之体?”(这是通的用,此处的圆体是怎么样的?)曰:“亦无相貌,言之不可及。”(没有相貌,不可名状,非言语思维能及)曰:“此是诸佛诸祖寿命,更莫疑也。”(不要疑惑,你说的那个没有相貌,不可名状,非言语思维能及的,就是诸佛的本心,众生的本来啊。)(完)

苏州芙蓉博客读者初信栽培班

弟兄姊妹, 主内平安!

弟兄姊妹,让我们天天活在神的爱,神的恩典里面。

弟兄姊妹,今天,我的信息是天堂与地狱。

天堂的光与热

弟兄姊妹,对于天堂有光的事实,唯物主义者难以理解。
其实,天堂不但有光,而且比人间正午的光,还要明亮得多。
弟兄姊妹,天堂的光与尘世的光不同;
它是属灵的,不是属世的。
事实上,它出于,显为太阳的主。
照耀如太阳的,乃是神圣的爱。
从主的太阳,放射出来的光芒,在天堂称为“圣谛”,
其本质,乃是与圣谛合一的圣善。
天使所需的光与热来源于此:
光来自圣谛,热来自圣善。
由此可见,天堂的光,就其源头来说,不是属世的,而是属灵的,
天堂的热也是如此。
弟兄姊妹,圣谛是天使的光,因为他们是属灵的,不是属世的。
属灵的人通过属灵的光观看,属世的人通过属世的光观看。
圣谛赋予天使觉性,觉性是他们的内视,内视流入眼睛,形成外视。
所以,凭主的太阳,在天堂所见的一切,都是在那光中得见的。
天堂的光既来源于此,这光,便随着从主接收圣谛的程度,而各不相同,
或者说,随着天使,享受聪明和智慧的程度,而各不相同。
这意味着属天国的光与属灵国的光不同,
每个团体的光也不同。
属天国的光显为火红,因其天使,从显为太阳的主,接收光明;
属灵国的光显为洁白,因其天使从显为月亮的主,接收光明。
再者,每个团体的光,也各不相同,甚至团体内部也有差别,住
在中央的,享受更大的光明,
住在周围的次之。
简而言之,天使享受光明的程度,取决于他们向圣谛敞开的程度,
也就是他们从主,享受聪明和智慧的程度。
天堂的天使被称为“光明的天使”,原因在此。
.由于主在天堂乃是圣谛,而圣谛又是天堂的光,所以在圣言中,主被称为“光”,从祂所出的真理也被称为“光”。
如以下经文:
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上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翰福音8:12)
“我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约翰福音9:5)
耶稣对他们说:“光在你们中间还有不多的时候,应当趁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你们应当趁着有光,信从这光,使你们成为光明之子。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人,不住在黑暗里。”(约翰福音12:35、36、46)
“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约翰福音3:19)
约翰说:“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翰福音1:4、9)
“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马太福音4:16)
“使你作众民的中保,作外邦人的光。”(以赛亚书42:6)
“我还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以赛亚书49:6)
“列国要在城的光里行走。”(启示录21:24)
“求你发出你的亮光和真实,好引导我。”(诗篇43:3)
弟兄姊妹,在如上经文中,主被称为“光”,因为圣谛从祂而出,
而真谛本身,也被称为“光”。
显如太阳的主,是天堂的光,因此当祂向彼得、雅各布、约翰显出圣容时,祂的“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马太福音17:2)、
“衣服放光,极其洁白。地上漂布的,没有一个能漂得那样白。”(马可福音9:3)
主的衣服洁白放光,因为这是主的圣谛,在天堂所显的像。
“衣服”在圣言中,也表示真理,所以大卫的诗篇说:
“耶和华啊,你以尊荣威严为衣服,披上亮光,如披外袍。”(诗篇104:2)
.其实人,同样享受属灵的光,从这光获得启发,只要我们以圣谛为基础,沐于聪明和智慧当中。
基于这一点,说天堂的光是属灵的,是神的真理,便合乎情理了。
这属灵的光,是我们的觉性之光,它的目标是真理,通过分析将其加以整理,并依之得出结论。
弟兄姊妹,属血气的人,不知道这觉性之光,乃是真光,
因为他们未曾眼见,也未曾领会。
不过也有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且能分辨属灵的光与属世的光。
属世的光,是人只作属世的思考,不作属灵的思考时,所处的光。
当人只注意尘世,将一切归于自然,便是作属世的思考;
当人注意天堂,将一切归于神,便是作属灵的思考。
弟兄姊妹,对于启发心智的光,是真光,与所谓的自然光,截然不同。
在天堂的光中,它们清晰明了,
而在自然的光中,它们根本无可理喻,有时这真让我感到无奈。
正因为心智,也享受光明,所以我们怎样说眼睛,也怎样说心智。
例如,当我们心里明白了,就说它看见了,受到光照了;
不明白,就说它处于黑暗当中,诸如此类的说法。
弟兄姊妹,天堂的光,既是神的真理,自然也是神的智慧和聪明。
这样,“提至天堂的光明”也就表示获得聪明和智慧,获得光照和启发。
天使当中的光明,也等同于他们的聪明和智慧。
天堂的光,既是神的智慧,在那光中,人便显出他的本相。
每个人的本性,在他脸上如实表现出来,无可隐藏。
再者,心智开发越深的天使,越喜欢敞开自己,因为他们起心动念,无不为善。
天堂下方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却不然,他们生怕在天堂的光中露出马脚。
奇妙的是,地狱的人,彼此看来人模人样,
而在天堂的光中,他们如同怪物,面目狰狞,形体可怖,正好反映他们邪恶的本性。
当天使注视我们时,我们也显出各自灵魂的相。
若为善,就显得英俊,与善相应;
若为恶,就显得丑陋可怖,与恶相应。
由此可见,在天堂的光中,一切清楚了然,因为天堂的光乃是神的真理。
弟兄姊妹,.神的真理,既显为天堂的光,
那么无论何处,凡属乎真理的,都发出光明,
不论是在天使内或天使外,也不论是在天堂内或天堂外。
不过,天堂外的真理,与天堂内的真理,发光不同。
前者发出冷光,如同寒雪,毫无温暖,因为缺乏良善的本质,与天堂内的真理大相径庭。
所以,天堂的光一照临,冷光便消失无踪。
恶若隐藏于内,光明反变黑暗。阿门。
我主耶稣基督,感谢你,
感谢你赐给我的一切恩典,
感谢你为我所受的一切痛苦和侮辱
啊,最仁慈的救主,朋友和兄弟,
一天一天地,

愿我更清楚地认识你,
更深切地爱你,
更紧密地跟随你

这样的祷告,是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无心论

 无心论【注1】

  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大道无相,为接粗而见【注2】形。今且假立二人共谈无心之论矣。
  弟子问和尚曰:有心无心?
  答曰:无心。
  问曰:既云无心,谁能见闻觉知?谁知无心?
  答曰:还是无心既见闻觉知,还是无心能知无心。
  问曰:既若无心,即合无有见闻觉知,云何得有见闻觉知?
  答曰:我虽无心,能见能闻能觉能知。
  问曰:既能见闻觉知,即是有心,那得称无?
  答曰:只是见闻觉知即是无心,何处更离见闻觉知,别有无心?我今恐汝不解,一一为汝解说,令汝得悟真理。假如见,终日见,由为【注3】无见,见亦无心;闻,终日闻,由为无闻,闻亦无心;觉,终日觉,由为无觉,觉亦无心。知,终日知,由为无知,知亦无心;终日造作,作亦无作,作亦无心。故云见闻觉知总是无心。
  问曰:若为【注4】能得知是无心?
  答曰:汝但子细【注5】推求看,心作何相貌?其心复可得是心不【注6】?是心为复在内?为复在外?为复在中间?如是三处推求,觅心了不可得,乃至于一切处求觅,亦不可得。当知即是无心。
  问曰:和尚既云,一切处总是无心,即合无有罪福,何故众生轮回六聚【注7】,生死不断?
  答曰:众生迷妄,于无心中而妄生心,造种种业,妄执为有,足可致使轮回六趣,生死不断。譬有人于暗中,见杌【注8】为鬼,见绳为蛇,便生恐怖;众生妄执亦复如是,于无心中妄执有心,造种种业,而实无不轮回六趣。如是众生,若遇大善知识,教令坐禅,觉悟无心,一切业障尽皆销灭【注9】,生死即断。譬如暗中,日光一照而暗皆尽。若悟无心,一切罪灭亦复如是。
  问曰:弟子愚昧,心犹未了,审一切处六根所用者,应答曰语【注10】种种施为、烦恼菩提、生死涅槃,定无心否【注11】?
  答曰:定是无心。只为众生妄执有心,即有一切烦恼、生死、菩提、涅槃。若觉无心,即无一切烦恼、生死、涅槃。是故如来为有心者说有生死。菩提对烦恼得名,涅槃者对生死得名,此皆对治之法。若无心可得,即烦恼、菩提亦不可得,乃至生死、涅槃亦不可得。
  问曰:菩提、涅槃既不可得,过去诸佛皆得菩提,此谓可乎?
  答曰:但以世谛文字之言得,于真谛实无可得。故《维摩经》云:“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又《金刚经》云:“无有少法可得。”诸佛如来但以不可得而得。当知有心即一切有,无心一切无。
  问曰:和尚既云于一切处尽皆无心,木石亦无心,岂不同于木石乎?
好!
  答曰:而我无心,心不同木石。何以故?譬如天鼓,虽复无心,自然出种种妙法,教化众生;又如如意珠,虽复无心,自然能作种种变现;而我无心亦复如是。虽复无心,善能觉了诸法实相,具真般若,三身自在,应用无妨。故《宝积经》云:“以无心意而现行”,岂同木石乎?夫无心者,即真心也。真心者,即无心也。
  问曰:今于心中,作若为【注12】修行?
  答曰:但于一切事上觉了无心即是修行,更不别有修行。故知无心即一切,寂灭即无心也。
  弟子于是忽然大悟,始知心外无物,物外无心,举止动用,皆得自在,断诸疑网,更无罣碍。即起作礼,而铭无心,乃为颂曰:

  心神向寂,无色无形。
  睹之不见,听之无声。
  似暗非暗,如明不明。
  舍之不灭,取之无生。

  大即廓周法界,小即毛竭不停。
  烦恼混之浊【注13】,涅槃澄之不清。
  真如本无分别,能辩有情无情。
  收之一切不立,散之普遍含灵。
  妙神非知所测,正觅【注14】绝于修行。
  灭则不见其怀【注15】,生则不见其成。
  大道寂号无相,万像窈号无名。
  如斯运用自在,总是无心之精。
  和尚又告曰:诸般若中,以无心般若而为最上。故《维摩经》云:“以无心意无受行,而悉摧伏外道”。又《法鼓经》:“若知无心可得,法即不可得,罪福亦不可得,生死涅槃亦不可得,乃至一切尽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乃为颂曰:

  昔日迷时为有心,尔时悟罢了无心。
  虽复无心能照用,照用常寂即如如。

  重曰:

  无心无照亦无用,无照无用即无为。
  此是如来真法界,不同菩萨为辟支。
  言无心者,即无妄相心【注16】也。

  又问:何名为太上?

  答曰:太者,大也;上者,高也;穷高之妙理,故云太上也。又太者,通泰之位也。三界之天虽有延康之寿福尽,是故终轮回六趣,未足为太。十住菩萨虽出离生死,而妙理未极,亦未为太。十住修心妄有入无,又无其无有双遣、不妄中道,亦未为太【注17】。又忘中道,三处都尽【注18】,位皆妙觉,菩萨虽遣三处,不能无其所妙,亦未为太。又忘其妙,则佛道至极,则无所存;无存思则无思虑,兼妄心智【注19】永息,觉照俱尽,寂然无为,此名为太也。太是理极之义,上是无等之义,故云太上,即之佛【注20】如来之别名也。

【注解】

  1.见《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编者及刊行年代均不详。本论之敦煌古写本,现今藏于大英博物馆,编号史坦因第五六一九号,标题下有“释菩提达摩制”六字。或谓本论纯属他人伪作,因其文内有我国固有术语“太上”二字,不似来自异邦之达磨所说者。或以本论之思想内容与形式,酷似牛头法融所撰之《绝观论》,而疑系法融之作。现据《大正藏》之文本校勘。
  2.见:同“现”。
  3.由为,同“犹为”。
  4.若为:如何,怎样。
  5.子细:同“仔细”。
  6.其心复可得是心不:意思是说,心能把捉自己吗?
  7.原作“六聚”,据下文,当为“六趣”。
  8.杌:树桩子,或坐具。音“wu去声”
  9.销灭:同“消灭”。
  10.应答曰语:泛指种种言谈。
  1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仔细考察一下,日用一切处、一切六根之所用,如种种言谈,种种造作,乃至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等等,难道都是无心吗?
  12.若为:如何、怎样。
  13.此处疑为“不浊”。
  14.此处疑为“正觉”
  15.此处的“怀”字疑为“坏”字。
  16.妄相心,坊间本一作“妄想心”,今从《大正藏》本。
  17.“十住修心妄有入无,又无其无有双遣、不妄中道,亦未为太。”这句话中的“不妄”,依据下文,疑为“不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十住菩萨修行,不离有无二边,心中尚存遣有入无之念,未能有无俱遣,更谈不上忘于中道,所以仍然不能称之为“太”。
  18.三处都尽:指有、无、中道之名相俱遣,一法不立,一法不废。
  19.“妄心智”,原本如此,非校对之误。所观之妄心,能观之智。
  20.之佛:疑为“诸佛”。

《禅宗六代祖师传灯法本》净慧长老编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得而知,但读到的每一个故事中,我想的却是原来生活是这个样子,有梦想,有目标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7月中旬上市刚接触大冰的书是因为那一句“不要那么孤独,请相信,这
  • 我在试衣服的时候,老张在和店员疯狂吐槽我长得这10几斤,说我最近胖成一坨,店员还说我要穿最大号[泪],我以前穿她家最小号的。后来天更黑了,当晚最美的一坨云出现了
  • #陈坤[超话]# 你哥昨天和今天的两条微博又让cpf开始发疯了~看来这群人真的是不了解你哥啊~他和每一个合作女演员都各种哥哥妹妹的你好我好大家好~顺便再撩骚一
  • d、现代小音阶:除了调号之外,在现代的和声中,技术不断进步,大小调的调性也不再是很重要的事了,作曲家需要新音阶,现代小音阶就出现了,和旋律小音阶不同的是,现代小
  • —— 傅雷#励志故事#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好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傅雷#励志故事#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好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 本人原创《我爱的人,眠月红尘》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 南宋公元977年 我与你的相识,是一场邂逅; 在一片细雨纷飞的重阳。 我与你的邂
  • #米菲纸尿裤[超话]# 【榜样的力量】 6⃣ 月结束,7⃣ 月来临 恭喜33老大在6⃣ 月份团队业绩破8⃣0⃣万[强] 身边人一个个都那么优秀 自己不得不努力
  • 藤椒鸡排一生推[加油]一大块鸡排!晚上老妈看见电视里的林妙妙在啃鸡腿 看起来很香的样子 她老人家说了一句“我也要吃鸡腿”于是乎 我跑去肯德基兴冲冲的给她买了一块
  • 绠$悊鑰呭彲浠ヤ粠鍛樺伐鐨勫伐浣滃疄璺点€侀儴闂ㄦ帹鑽愩€佸憳宸ユ。妗堛€佽€冪哗绛夊绉嶉€斿緞鍏ㄦ柟浣嶅湴鍙戠幇浜烘墠锛岄€氳繃澶氱[兔子]璺緞.瀛︿細
  • !?
  • 其实今天最开心的一件事是听见你说最近心情都很好其实想要告诉你照顾好“全世界”的同时也记得给自己留一点“可以脆弱”的自由吧或许狂欢的背面是空虚隐约还是担忧你会不会
  • 别人弄猫弄狗的时候,我或则在鼓捣电脑,或则想点文学上的事——假如你想听听电脑,我可以说,现在在中关村花二百五十块钱可以买到八兆内存条,便宜死了。中年以后,他开始
  •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寂寞中行走,  不要期望他人来解读你的心灵,认同你的思想,  要知道,你只是行走在世界的路上,  而世界却给了你全部天空。  有些事情,
  • 不求老天对他好点,只希望得到的东西对得起他受的苦和委屈吧……我麻麻:你的东西都到了,还收到了扇子我:??
  • #肖战演的魏无羡#还记得以前看过的燃烧吧少年,过去好几年了已经,好快啊,创造101的时候肖战做帮唱嘉宾那一期我觉得他是最出彩的~那时候有被他的笑容迷住,给人如沐
  • 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好看的鼻梁她嘴角向上昂的时候特别可爱她认真工作积极生活她对待每一个ONCE都一样亲切她常常会说小骗话逗ONCE她热情充满活力她私底下安静沉稳
  • 烟花烂漫,是庆祝当时的我幸亏止损,是庆祝我找回了自己,是庆祝了我知道过的悲惨生活的女主角不是我,贫贱夫妻百事哀,你过所选择的一地鸡毛,我走我的潇洒大道,心结解开
  • 官方应该评估代表政府从事难民工作的收到威胁的人的安全状况。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军团在职业球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中国斯诺克运动的发展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反正我们班是挺出乎意料的!也是驻足观赏拍照录像的路人、晨练者竖起大拇指的溢美之词!
  • 本来昨天是非常点背的一天感觉下来,导致我心情差的相当难看,满脸的死气,一直到中午吃完饭睡午觉后到下午出去吃饭还是不行,直到我在门口碰见一个年纪稍长我五六岁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