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吉乌(简称CKU)铁路的问题其实主要不是俄国。当然俄国有它在宽轨和中亚势力范围上的执着,还有中欧铁路通道南北线的竞争等考量。但这个项目上不停折腾路线、轨距、资金等问题的主要不是俄国人,而是吉尔吉斯自己。
#科技##财经##经济#
CKU本来有南北两个潜在路线。南线相对比较短,相当于从喀什直接一路冲到乌兹别克的安集延。如果采纳这条路线,那么全线就可以用标准轨,换轨点不妨直接设到乌兹别克去。这条路线显然对中对乌都十分有益,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吉尔吉斯呢?吉尔吉斯相当于就出个地让你们开火车,其他啥也干不了。

那吉尔吉斯想要干啥呢?它有自己的算盘。从目前规划的这条北线看,它往北面绕了些许,这绕过去是为了什么?实际上是为了好联通吉尔吉斯自己的南北。

吉尔吉斯是前苏联的一部分。那苏联一个统一国家建铁路,它不会太多考虑你一个加盟共和国内的交通问题。吉尔吉斯的铁路建得非常尴尬——它北面首都比什凯克附近属于楚河流域,是同哈萨克铁路连在一块;南面是绕着费尔干纳盆地山脚下一圈,是靠占着盆地核心的乌兹别克以及盆地出口的塔吉克,靠他们的铁路同外界相连。这南北两部分,它在吉尔吉斯国内被高耸的吉尔吉斯山脉隔断,相互间没有一个铁路连接;要连接你就得绕行哈、乌、塔等国,非常麻烦。

这个在苏联时期作为统一国家不是个问题,但现在就麻烦了。一方面是南北地理上隔绝不利于国家统一——吉尔吉斯在政治上的南北对立一直是个大问题,经济上互通十分不便利。另一方面一旦像这次疫情期间邻国对你关闭边境,那就没有一条国内铁路实现南北人员物资的调动等。

因此,吉尔吉斯是想要建一条能够联通本国南北的铁路。但吉尔吉斯山脉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自己经济状况困难,工程技术能力也不太行,肯定要傍个大佬才能搞定,放眼四周这件事上能傍的大佬就只有中国。那么,如果要想让我们帮它建这个“南北铁路”,就不能按“多快好省”的思路去走南线,就一定要往北面绕上一绕,多跑几个城市。

所以,目前规划的北线,它基本不可能用标准轨。吉尔吉斯有联通南北的需求,它那些零散小段铁路都是苏联留下来的宽轨,总不能自己国内运输还要换两次轨吧?而且一旦用了宽轨,那换轨站就肯定得从乌兹别克挪到吉尔吉斯,还可以顺带创造一批就业,吉尔吉斯这个梦做得真是蛮好的。

这个方案,显然对中乌两国都是不怎么划算的。乌兹别克在这件事上对吉尔吉斯是不太满意的,但这家的态度也不怎么重要,毕竟它同样出不起人力、物力、财力。我们对这个事情也不太满意,不是很想当冤大头,所以作为最早的提出方就把这个事情就吊着二十几年。

那吉尔吉斯为什么也陪着一起吊上二十几年呢?因为这个铁路对吉尔吉斯的潜在收益基本是固定的。这不是个“早买早享受”的问题,而是“买错你就享受不到”的事情。假设CKU项目依南线建成,我们就不会再对吉尔吉斯国内的南北铁路项目感兴趣,吉尔吉斯上哪儿找大佬帮它干这个事呢?相反,吉尔吉斯也吃定了我们早晚一定会出手北线,因为CKU这个项目对我们而言,潜在收益会随着中乌双方乃至更远中亚、中东和欧洲贸易增长而不断变大的。那么只要一直拖下去,拖到建设CKU带来潜在收益越来越大,我们也一定会松口帮吉尔吉斯承担起北线这个额外的成本,事儿就这样成了。

当然,我们肯定不会单纯当个冤大头的,这里面肯定还涉及诸如矿权、贸易和投资等利益。你吉尔吉斯不能光出块地就坐享其成,多少要出点血本才行。但吉尔吉斯又不愿意真花太大血本,于是三方四方年年谈,二十几年谈到鱼尾纹都弹出来了,线路、轨距、资金一直都谈不拢。我们对吉尔吉斯的想法心知肚明,北线吉尔吉斯不可能答应标准轨,南线吉尔吉斯压根不会考虑,所以只要我们还在提南线或者标准轨,那就是我们还不想建,要么是中乌贸易还没有那么大吸引力,要么是你吉尔吉斯这个血本没出到位。

那么,俄国在这里角色是什么?俄国人对CKU项目肯定是感兴趣的,它对中亚后花园哪个项目没兴趣呢?而且俄国人也不见得就这么反对,因为他们知道这个铁路对吉乌两国都很划算、很重要,并不能一直长期反对下去。它需要的是自己对项目有足够的影响力,还要防止我们借此从吉、乌两国手中换取太多利益,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其他方面的。

那么谁最希望俄国充当这个搅局者?实际上就是吉尔吉斯。上面说了这个事儿对吉尔吉斯来讲急不得,它是一定要抓牢这个机会把南北铁路造起来的,但同时又不想付出太多对价,所以它就拖,光脚不怕穿鞋,它也拖得起。引入俄国人就是为了给吉尔吉斯自己增加谈判筹码,因为俄国人虽然和吉尔吉斯出发点不一样,但诉求倒是相对一致的。如果俄国人为了维持面子和影响力而投点本钱进来那是再好不过了。

于是,四方继续谈谈谈,谈到吉尔吉斯觉得不错了,问一声“大哥,收网不?”,大哥说“好”。事儿就这样成了……

中吉乌(简称CKU)铁路的问题其实主要不是俄国。当然俄国有它在宽轨和中亚势力范围上的执着,还有中欧铁路通道南北线的竞争等考量。但这个项目上不停折腾路线、轨距、资金等问题的主要不是俄国人,而是吉尔吉斯自己。

CKU本来有南北两个潜在路线。南线相对比较短,相当于从喀什直接一路冲到乌兹别克的安集延。如果采纳这条路线,那么全线就可以用标准轨,换轨点不妨直接设到乌兹别克去。这条路线显然对中对乌都十分有益,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吉尔吉斯呢?吉尔吉斯相当于就出个地让你们开火车,其他啥也干不了。

那吉尔吉斯想要干啥呢?它有自己的算盘。从目前规划的这条北线看,它往北面绕了些许,这绕过去是为了什么?实际上是为了好联通吉尔吉斯自己的南北。

吉尔吉斯是前苏联的一部分。那苏联一个统一国家建铁路,它不会太多考虑你一个加盟共和国内的交通问题。吉尔吉斯的铁路建得非常尴尬——它北面首都比什凯克附近属于楚河流域,是同哈萨克铁路连在一块;南面是绕着费尔干纳盆地山脚下一圈,是靠占着盆地核心的乌兹别克以及盆地出口的塔吉克,靠他们的铁路同外界相连。这南北两部分,它在吉尔吉斯国内被高耸的吉尔吉斯山脉隔断,相互间没有一个铁路连接;要连接你就得绕行哈、乌、塔等国,非常麻烦。

这个在苏联时期作为统一国家不是个问题,但现在就麻烦了。一方面是南北地理上隔绝不利于国家统一——吉尔吉斯在政治上的南北对立一直是个大问题,经济上互通十分不便利。另一方面一旦像这次疫情期间邻国对你关闭边境,那就没有一条国内铁路实现南北人员物资的调动等。

因此,吉尔吉斯是想要建一条能够联通本国南北的铁路。但吉尔吉斯山脉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自己经济状况困难,工程技术能力也不太行,肯定要傍个大佬才能搞定,放眼四周这件事上能傍的大佬就只有中国。那么,如果要想让我们帮它建这个“南北铁路”,就不能按“多快好省”的思路去走南线,就一定要往北面绕上一绕,多跑几个城市。

所以,目前规划的北线,它基本不可能用标准轨。吉尔吉斯有联通南北的需求,它那些零散小段铁路都是苏联留下来的宽轨,总不能自己国内运输还要换两次轨吧?而且一旦用了宽轨,那换轨站就肯定得从乌兹别克挪到吉尔吉斯,还可以顺带创造一批就业,吉尔吉斯这个梦做得真是蛮好的。

这个方案,显然对中乌两国都是不怎么划算的。乌兹别克在这件事上对吉尔吉斯是不太满意的,但这家的态度也不怎么重要,毕竟它同样出不起人力、物力、财力。我们对这个事情也不太满意,不是很想当冤大头,所以作为最早的提出方就把这个事情就吊着二十几年。

那吉尔吉斯为什么也陪着一起吊上二十几年呢?因为这个铁路对吉尔吉斯的潜在收益基本是固定的。这不是个“早买早享受”的问题,而是“买错你就享受不到”的事情。假设CKU项目依南线建成,我们就不会再对吉尔吉斯国内的南北铁路项目感兴趣,吉尔吉斯上哪儿找大佬帮它干这个事呢?相反,吉尔吉斯也吃定了我们早晚一定会出手北线,因为CKU这个项目对我们而言,潜在收益会随着中乌双方乃至更远中亚、中东和欧洲贸易增长而不断变大的。那么只要一直拖下去,拖到建设CKU带来潜在收益越来越大,我们也一定会松口帮吉尔吉斯承担起北线这个额外的成本,事儿就这样成了。

当然,我们肯定不会单纯当个冤大头的,这里面肯定还涉及诸如矿权、贸易和投资等利益。你吉尔吉斯不能光出块地就坐享其成,多少要出点血本才行。但吉尔吉斯又不愿意真花太大血本,于是三方四方年年谈,二十几年谈到鱼尾纹都弹出来了,线路、轨距、资金一直都谈不拢。我们对吉尔吉斯的想法心知肚明,北线吉尔吉斯不可能答应标准轨,南线吉尔吉斯压根不会考虑,所以只要我们还在提南线或者标准轨,那就是我们还不想建,要么是中乌贸易还没有那么大吸引力,要么是你吉尔吉斯这个血本没出到位。

那么,俄国在这里角色是什么?俄国人对CKU项目肯定是感兴趣的,它对中亚后花园哪个项目没兴趣呢?而且俄国人也不见得就这么反对,因为他们知道这个铁路对吉乌两国都很划算、很重要,并不能一直长期反对下去。它需要的是自己对项目有足够的影响力,还要防止我们借此从吉、乌两国手中换取太多利益,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其他方面的。

那么谁最希望俄国充当这个搅局者?实际上就是吉尔吉斯。上面说了这个事儿对吉尔吉斯来讲急不得,它是一定要抓牢这个机会把南北铁路造起来的,但同时又不想付出太多对价,所以它就拖,光脚不怕穿鞋,它也拖得起。引入俄国人就是为了给吉尔吉斯自己增加谈判筹码,因为俄国人虽然和吉尔吉斯出发点不一样,但诉求倒是相对一致的。如果俄国人为了维持面子和影响力而投点本钱进来那是再好不过了。

于是,四方继续谈谈谈,谈到吉尔吉斯觉得不错了,问一声“大哥,收网不?”,大哥说“好”。事儿就这样成了……#财经#

【#历史冷知识# 古人如何以冰消暑,“冰心玉壶”是妙词】
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古籍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足见大暑的炎热程度。那么,在炎热而没有空调的古代,人们用什么办法来消暑呢?除了扇子,也有今人常用的冰。这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一)冰开始的地方

冰,很早就被人们用来消暑纳凉了。

商周时期,人们便开始利用天然冰来制冷。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专门负责“掌冰”,负责人被称为“凌人”。《周礼》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礼记》也说:“季冬之月,冰方盛,水泽腹坚,命取冰。”周以后的各个王朝,都设有专门的官吏管理冰政。

每年寒冬腊月,凌人会命人到水质好的江湖面上凿采冰块,这时的冰块最坚硬,不易融化,方便采用和搬运。采好的冰会被储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地下冰窖里,《诗经·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中的“凌阴”就是山阴处的藏冰地窖,“二之日”“三之日”是周历的二月和三月。地下冰窖内铺满了干净稻草和芦席,设置了专门搬运冰块的冰板,待冰到了窖口,冰板一头支在窖口,一头支在窖底,形成一个斜面,让冰块滑下去,再由窖里的人码放整齐,在冰上覆盖稻糠、树叶等隔热材料,最后将整个冰窖密封,等来年使用。由于储存环境和方法的限制,最终都免不了会有约三分之二的冰在使用前自行融化,因此古人常常将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至少三倍,以满足宫廷需求。冰窖也慢慢增多,到了清代,北方的官方冰窖有20余座,存冰量大概有二十万块以上,北京的冰窖口胡同、西安的冰窖巷就得名于此。

由于夏日用冰量大,官方藏冰常常不足,因此出现了私家藏冰的“冰商”。据宋人所作《迷楼记》记载,宫中“美人各市冰为盘,以望(隋炀帝)行幸。京师冰为之踊贵,藏冰之家皆获千金。”这说明隋代就能在市场上买到冰。到了清代,《大清会典》明文规定:各级官府“如藏冰不敷用,从市采买”。清代的冰窖分为官窖、府窖和民窖三种,民窖由商民设立,专门用于商业经营。

有了冰之后,古人的夏天就凉爽起来,他们把冰块放在盛冰的容器冰鉴里。《周礼》中有在容器“冰鉴”中保存冰块的记录。冰鉴最先是陶制的,后有木制的,春秋中期以后流行青铜鉴,大口小底,底部有直径很小的排水口,可在冰融化后直接排出冷水。冰鉴可以散发冷气,还可以保存食品,将盛满饮料或食物的器皿放进去,四周围满冰块,合上盖子,“冷饮”就可制成。《楚辞》中记录的“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清馨冻饮”,都展示了夏天饮冰镇酒水的舒适和快乐。

进入汉代,古人用冰就更讲究了。汉代皇宫设有夏季用房“清凉殿”,殿内有多重降温装置,以石头为床,用玉晶盘盛装冰块,仆人站在一旁对着扇竹扇。清凉殿内清凉无比,汉武帝刘彻常常带着自己宠幸的嫔妃宦臣“卧延清之室”,吟唱辞赋歌谣,品尝果品佳肴,不亦乐乎。

唐宋以后,“清凉殿”之类的“空调房”越建越高级,殿内除了放冰块,还放有“扇车”,借水的作用转动扇叶,扇带凉水吹更凉。宋代还注重空气净化,在厅堂里摆几百盆鲜花,“鼓以风轮”,既凉快,又“清芬满殿”,宋代的“空调”设备已在民间普及。

这次第,怎一个凉字了得。冰开始的地方,也是梦开始的地方。

(二)冰有趣的时候

冰,还被古人用出趣味。

有用冰来装病的。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52年,楚国的令尹(即主持国事的大臣)子庚去世,楚国国君楚康王指派楚国士大夫薳子冯继任。薳子冯征求好友申叔豫意见,申叔豫说:“朝廷内宠臣很多,君王年轻弱势,治理国家的难度很大啊。”于是薳子冯就用装病来推辞。当时正值盛夏,薳子冯在家里挖了个地窖,放上冰,用冷水浇身,把自己弄成重感冒,然后身穿厚棉衣和皮袍子,躺在床上好几天不吃东西。楚康王派御医前往诊视,御医发现薳子冯“瘦弱到了极点”。楚康王无奈,只好改任子南为令尹。

薳子冯也堪称“开空调盖棉被”的古代先驱。只是,我们始终不明白,装病的方式有多种,为什么要躺冰块上呢?花费的成本太大了。要知道,唐代以前,冰块非常珍贵,不仅数量有限,还价格昂贵,到了“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的地步,大臣在蒙皇帝赏赐冰块时都会深感为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某日得到几块小冰的赏赐,就高兴得很,还记录下来:“圣旨赐臣等冰者,伏以颁冰之仪,朝廷盛典,以其非常之物,用表特异之恩。” 所以,对于楚国士大夫薳子冯,我们只好感叹一声:真土豪也。

有因冰生病的,也有用冰治病的。《盱眙旧志辑要》介绍,宋徽宗赵佶在某年夏天,“食冰太过,病脾疾”,御医按照常规治疗方法,让他服用大理中丸,但服用多日,均不见效果。宋徽宗寝食难安,后来听说民间医生杨介医术高明,便召杨介为他诊疗。杨介查明病因,仍使用大理中丸,只是改用冰煎服,宋徽宗服后立马痊愈了。

甘、冷、无毒的冰真如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说,“冰者,太阴之精,水极似土,变柔为刚,所谓物极反兼化也。”冰可以去热烦、解烦渴、消暑毒,“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亦解烧酒毒。”杨介的治法算是“从因治病”,妙手仁心。当时,宋徽宗和杨介的对话也简单有趣:“介用大理中丸。上曰:服之屡矣。介曰:病因食冰,臣因以冰煎此药,是治受病之原也。”还好,宋徽宗遵了医嘱。

说到底,都是吃惹的祸。宋代的冰制食品简直不要太好吃哦,“冰糖冰雪冰元子”“冰雪甘草汤”“冰雪凉水荔枝膏”“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光听名字,心里就舒坦,怎么不想让它们“一步到胃”呢?南宋诗人杨万里早用《荔枝歌》道出了这份心花怒放:“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甘霜甜雪如压蔗。”元代的商人又在冰中加上果浆和牛奶,开创了冰淇淋的先河。市场中还出现了“冰鲜”,人们把打捞的海产品,通过冰的冷冻后,运输得更远、保存得更久。

(三)冰深情的日子

冰,也在被人们赋予深情。

在冰特别难得的时代,皇帝用冰靠事先储存,大臣用冰或靠皇帝赏赐、或凭官阶和“冰票”领取,级别低的官员可能得不到冰,可能靠级别高的官员赏赐。这种“颁冰”的做法始于周朝,一直延续到清代。所以,若是将冰作为礼物来馈赠他人,那真是可贵的。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就常常送冰给同僚梅尧臣,他的馈赠是出于朋友之间的情谊。欧阳修在25岁至洛阳任钱惟演幕府推官时,与年长自己5岁的任主簿的梅尧臣相识,开始了长达30年的友情,直至梅尧臣去世、欧阳修54岁。流金岁月中,俩人心心相印,不离不弃,聚则乐而游,别则思而梦,于道义、事业上互相支持。梅尧臣还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坚定支持者。

随着为官级别的增高,欧阳修送给梅尧臣的冰块也增多,使得仕途坎坷、级别很低的梅尧臣能长年享受较好的以冰消暑之待遇,安然度炎夏。为了让梅尧臣安心接受,欧阳修还曾以自己不怕热为借口。其实,即使是真的不怕热,也不会嫌冰多。梅尧臣心中明白,便常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冰镇果品回赠欧阳修。

冰,就这样透亮着。怪不得会有冰心玉壶、冰雪聪明这样的妙词儿。饱含纯粹情谊的心,就像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里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焕发玉一般的晶莹和澈亮;也像唐代诗人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中的“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透出雪洗净过的细腻和敏捷。

想那洛阳的初识,是多么令人开怀,欧阳修后来还作诗《书怀感事寄梅圣俞》(梅尧臣,字圣俞)来表达:“三月入洛阳,春深花未残……逢君饮水畔,一见已开颜”,梅尧臣也欣然记下:“春风午桥上,始迎欧阳公”。俩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欧阳修当即写了《七交》七首,分述同游的几个人,写到梅尧臣《梅主簿》时,颇多揄扬之辞:“圣俞翘楚才,乃是东南秀。玉山高岑岑,映我觉形陋。”梅尧臣则说:“欧阳修与为诗文,自以为不及。尧臣益刻厉,静思苦学。”这样的相识,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遇见。宛若冰一样,闪耀着清润明洁的光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Y4D174】今天吃完饭比较早,出来华联溜溜,带着胖爸给她买的皮卡丘一路嘚啵:“皮卡皮卡,走,我带你出去玩”“皮卡皮卡,我带你去华联哈”“皮卡皮卡,别怕哈,你
  • 度数0-1000度都有【40】Cath Kidston 护手霜共4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降价!!!姐妹们赶紧冲!有88vip和之前领的5元喵超卡的姐妹到手更低
  • 后来微信联系的时候咨询师说可以再加一个缩鼻翼的项目,当时说好了外切鼻翼,但是到手术当天,上了手术台,张jing涛医生开始问我喜欢自然的双眼皮还是宽的,当时感觉就
  • 大导演张纪中投资10个亿,准备为自己的娇妻拍一部新电影,电影海报都做好了,名字应该是叫《越女阿青》。看过这部小说的人应该都知道,小说剧情里是没有吻戏和床戏的,都
  • 一谈到钱,似乎就变了味了,很多人都不想再看下去了,但是,还是建议你看下去,如果你想挽回成功的话。#分手了怎么挽回男朋友女朋友# #分手了怎么挽回怎么复合#我想若
  • 一斗脐橙一斗金,撑起乡村致富心作为运输车辆,皮卡承载能力也是农户们看重的指标。七年前,曾先生从江西来到海南经营甜瓜,那里的果园道路狭窄,原生态的环境,对车辆的动
  • [心][心]#邓伦[超话]#我真的还是不敢相信,但是如果是yxh我肯定选择相信你,但是是央视,我不愿相信也不得不信,在18年,一千零一夜我了解到你,并深深被你吸
  • 它的设计图就一直躺在三岛集团的档案库中,被人遗忘(虽说它在盖伦特全息影像连续剧流氓警备队中曾经露过一小面)。YC113年,加达里海军招标新型的战列巡洋舰,三岛集
  • “簸箕”过滤粮食,有漏财的意思,从这几句俗语来看,人们都是希望自己手上的螺越多越好,毕竟这是聚财的象征,能够多聚财的话,日子自然也会过得好些。在民间,被认为是吉
  • 陆源在河南开封杞县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那时候就有很多小伙伴对她提起“你是捡来的”但她那时并未相信,只当是玩伴的恶作剧。尽管如此,寻亲的想法已然在陆源脑海里
  • 这种迫切性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古代书法是文本式的,注重阅读,因此强调点画和结体的表现。书法的形式构成我在《形势衍》一书中说:“书法就是线条对空间的分割”这个观
  • 对减免租金的业主,2022年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按第3条申请减免。三: 添加孩子的名字1: 那属于转或买卖,那得交纳契税,若有限购未满足限购
  • 影片非常励志,BGM也很有感染力,剧情紧凑,非常感动, 扣人心弦,即使命运不公却依旧没有放弃生活。主人公米特耶因15岁时因生病慢慢失去视力,从而人生发生改变,虽
  • ——-李白《山中幽人对酌》 曾与美人桥上别, 恨无消息到今朝。 ——温庭筠《瑶瑟怨》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木心先生
  • ”绥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周念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绥德县老雷家羊肉面违规将做肉的废弃羊油转卖给刘伟羊杂碎店,这个情况市场监管局巡查人员曾说过此事,具体办案的人员
  • 我招代理带代理,从来不贩卖财富梦,可这个梦你自己得有啊,生活并没有公式化的答案。地球人都知道乌克兰已经死心塌地的充当带了美国及其北约的战争代理人!
  • ”最后她再强调此剧重点有黄德斌,更大赞他正到不得了,可见他们合作得很开心:“众所周知他是非常‘正’千万不要错过 3月29日上映!剧中主角之一的“十优港姐”麦明诗
  • 终于知道为啥每次都没有整理前的照片了,因为觉得先去拍了就会觉得整理很形式化没有干劲[偷笑]图1,原本刀架下面看着更乱,因为看了书的关系,想到尽可能的隐藏一些,所
  • 需要的妈咪不要错过~】此条微博抽一个好朋友66元,评论揪两个好朋友垚仔请你吃汤圆喔~祝大家元宵节快乐~~#育儿盛典#|#生活的模样#|#母婴好物大赏##北京牙齿
  • 老子与孔子的对话之二 中国历史上的两位圣人——老子和孔子,曾有过一次相会,他们的畅言,留下了千古美谈。让我们细细聆听,在研读和品味中,感知古圣先贤的胸襟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