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洁甘孜立即打开

这场“国家试验”,四川凭什么撑起2万亿?



来源:城市进化论 吴林静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发布。目前,全国共有6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是继重庆、广东及浙江之后,第四个公布具体推进方案的省份。

这个西部大省设定了一个发展目标:力争到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0%。

近年来,四川数字经济规模一直保持快速上升趋势。2020年,四川数字经济规模预计将达到1.6万亿元。换言之,两年时间,四川数字经济规模需要增长0.4万亿,年均增速约11.8%。

底气何在?又如何实现?

“1号文件”

之所以四川发布这份《工作方案》,源于全国发展数字经济布局的一盘棋。

2017年、2019年、2020年,“数字经济”一词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具体提法从“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到“壮大数字经济”,再到“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当“十四五”规划建议出台,新增了“加快”二字,迫切感跃然纸上。实施领域也不仅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还要在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数字化转型全面开花,成为国家现代化治理的重大着力点之一,也必然是撬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及占比 图表来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

国家对它的重视,并非停留在战略考量,战术实施上也在加速布局。

最重要的动作,莫过于划出试验区,由前期工作较深入、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代表性引领性较强的区域先行先试、创新探索。

2019年10月,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等6个省市被纳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布局。当时,国家发改委表示,试验区的试验重点和工作方案,“成熟一个,实施一个”。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2021年1月1日,四川省政府以“川府发〔2021〕1号文”印发《工作方案》,给出方向指引和施工蓝图。

1月25日,四川召开解读发布会,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昕介绍,《工作方案》主要思路是以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驱动,以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融合为重点,以集聚高端人才和培育市场主体为引领,加快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实体经济,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公共服务、产业生态和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形成更多在全国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试验成果,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

四川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22年,初步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显著成效,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0%。

相比部分数字经济先行省份,四川2万亿体量的目标,是浙江的一半(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4万亿以上,占GDP比重超55%),是广东的三分之一(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6万亿,占GDP比重超过50%)。

四川经验

早在获批试验区之前,四川的数字经济建设工作就已启动。

2018年,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其中的“5”是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即四川一贯的优势产业,是地方重点发展的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后面加的“1”,正是数字经济。

按照官方说法,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就是要发挥这个“1”的撬动作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从数据来看,这两年四川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2018年,四川数字经济总量超过1.2万亿元,数字经济指数、数字消费力、大数据应用水平等指标都排名全国前列。

2019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4万亿元,增长15%左右,占GDP比重超过30%。

2020年前三季度,四川数字经济直接贡献增加值2699.8亿元、同比增长9.3%,预计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

之所以能沉淀出1.6万亿元规模,四川的经验是数字产业走出集聚发展的模式。

以新型显示为例,按照“龙头项目-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发展理念,四川引进和培育一批新型显示上下游企业,塑造“产品”制造全产业链,打造柔性显示、透明显示等“产品+应用”产业集群,构建智能手机、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VR/AR等“产品+应用+服务”产业生态,最终在省内建成国内最大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强配套”,其他产业也是同样的发展模式。

据四川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文涛介绍,华为、京东、英特尔、微软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相继聚集四川,形成涵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终端制造环节、软件研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较为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其中不乏表现突出的“单打冠军”,比如:

军事电子装备整体实力居全国第一

网络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

大数据应用技术居全国第四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五

世界一半笔记本电脑芯片在四川封装测试

全球50%苹果平板电脑在四川生产

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

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芯火”双创基地

全国第三大游戏产品研发中心

中标工信部“工业软件协同攻关与体验推广中心”专项……

从数字经济全国版图来看,四川在内陆地区异军突起,积累了较强的产业实力和资源优势。



2019年我国部分省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占比及增速 图表来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

打破“壁垒”

1.6万亿走得扎实,未来两年还需要挖掘0.4万亿的增量,从哪儿来?

杨昕介绍,下一步,四川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提出6项具体任务——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促进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加快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共建数字双城经济圈,培育数字经济发展生态。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构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数字社会,必须要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四川关于新基建建设的计划,在去年9月印发的《四川出台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中有更详细阐述。

四川提出,到2022年,新基建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5G基站总量达到12万个,在用数据中心机柜数达到10万架,设备联网数量达到1000万台,建设区块链技术应用示范场景20个以上,打造车路协同示范线路3条以上,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0万个以上,建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0个、产业技术创新设施600个以上。

四川推动新基建建设,不仅是5G、物联网等通信网络提档升级,还有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集约共享,以及探索卫星、6G等未来网络试验验证。

其中一些目标,相比广东、浙江、重庆三地的规划,亦不逊色。

四川发展数字经济的另一大方向,是以数字经济为支点,撬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这些传统产业包括制造业、农业、消费、文旅产业。

其中,制造业是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融合。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过去的实践,也让四川尝到了两化融合的“甜头”。比如引导长虹推进“5G+工业互联网”改造和平台建设,其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用户已超3200万;支持东方电气集团“大型高效发电装备数字化车间”投入使用,能源利用率提高56%;推进攀钢集团、积微物联与阿里云合作,建成全国首个“钢铁大脑”,试点生产线降损增效达1700万元。

据陈文涛介绍,近年来四川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年均增速居全国第二,2020年智能制造增速居全国第四。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已培育近4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白酒节点,上云企业数也超过20万。

四川也意识到,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据,而数据存在“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的问题。

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给出打破“数据壁垒”的“四川方案”,理应责无旁贷。

据悉,四川下一步将创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推动政企合作,探索政务数据、社会数据的融合创新应用,使数据要素资源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畅想未来,当数据不再返还难、共享难、积累难,四川的数字经济将迎来真正爆发的那一天。

这场“国家试验”,四川凭什么撑起2万亿?
来源:城市进化论 吴林静

近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发布。目前,全国共有6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是继重庆、广东及浙江之后,第四个公布具体推进方案的省份。

这个西部大省设定了一个发展目标:力争到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0%。

近年来,四川数字经济规模一直保持快速上升趋势。2020年,四川数字经济规模预计将达到1.6万亿元。换言之,两年时间,四川数字经济规模需要增长0.4万亿,年均增速约11.8%。

底气何在?又如何实现?

“1号文件”

之所以四川发布这份《工作方案》,源于全国发展数字经济布局的一盘棋。

2017年、2019年、2020年,“数字经济”一词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具体提法从“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到“壮大数字经济”,再到“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当“十四五”规划建议出台,新增了“加快”二字,迫切感跃然纸上。实施领域也不仅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还要在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数字化转型全面开花,成为国家现代化治理的重大着力点之一,也必然是撬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国家对它的重视,并非停留在战略考量,战术实施上也在加速布局。

最重要的动作,莫过于划出试验区,由前期工作较深入、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代表性引领性较强的区域先行先试、创新探索。

2019年10月,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等6个省市被纳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布局。当时,国家发改委表示,试验区的试验重点和工作方案,“成熟一个,实施一个”。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2021年1月1日,四川省政府以“川府发〔2021〕1号文”印发《工作方案》,给出方向指引和施工蓝图。

1月25日,四川召开解读发布会,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昕介绍,《工作方案》主要思路是以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驱动,以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融合为重点,以集聚高端人才和培育市场主体为引领,加快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实体经济,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公共服务、产业生态和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形成更多在全国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试验成果,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

四川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22年,初步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显著成效,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0%。

相比部分数字经济先行省份,四川2万亿体量的目标,是浙江的一半(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4万亿以上,占GDP比重超55%),是广东的三分之一(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6万亿,占GDP比重超过50%)。

四川经验

早在获批试验区之前,四川的数字经济建设工作就已启动。

2018年,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其中的“5”是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即四川一贯的优势产业,是地方重点发展的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后面加的“1”,正是数字经济。

按照官方说法,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就是要发挥这个“1”的撬动作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从数据来看,这两年四川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2018年,四川数字经济总量超过1.2万亿元,数字经济指数、数字消费力、大数据应用水平等指标都排名全国前列。

2019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4万亿元,增长15%左右,占GDP比重超过30%。

2020年前三季度,四川数字经济直接贡献增加值2699.8亿元、同比增长9.3%,预计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

之所以能沉淀出1.6万亿元规模,四川的经验是数字产业走出集聚发展的模式。

以新型显示为例,按照“龙头项目-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发展理念,四川引进和培育一批新型显示上下游企业,塑造“产品”制造全产业链,打造柔性显示、透明显示等“产品+应用”产业集群,构建智能手机、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VR/AR等“产品+应用+服务”产业生态,最终在省内建成国内最大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强配套”,其他产业也是同样的发展模式。

据四川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文涛介绍,华为、京东、英特尔、微软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相继聚集四川,形成涵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终端制造环节、软件研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较为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其中不乏表现突出的“单打冠军”,比如:

军事电子装备整体实力居全国第一
网络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
大数据应用技术居全国第四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五
世界一半笔记本电脑芯片在四川封装测试
全球50%苹果平板电脑在四川生产
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
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芯火”双创基地
全国第三大游戏产品研发中心
中标工信部“工业软件协同攻关与体验推广中心”专项……

从数字经济全国版图来看,四川在内陆地区异军突起,积累了较强的产业实力和资源优势。

打破“壁垒”

1.6万亿走得扎实,未来两年还需要挖掘0.4万亿的增量,从哪儿来?

杨昕介绍,下一步,四川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提出6项具体任务——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促进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加快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共建数字双城经济圈,培育数字经济发展生态。

构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数字社会,必须要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四川关于新基建建设的计划,在去年9月印发的《四川出台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中有更详细阐述。

四川提出,到2022年,新基建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5G基站总量达到12万个,在用数据中心机柜数达到10万架,设备联网数量达到1000万台,建设区块链技术应用示范场景20个以上,打造车路协同示范线路3条以上,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0万个以上,建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0个、产业技术创新设施600个以上。

四川推动新基建建设,不仅是5G、物联网等通信网络提档升级,还有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集约共享,以及探索卫星、6G等未来网络试验验证。

其中一些目标,相比广东、浙江、重庆三地的规划,亦不逊色。

四川发展数字经济的另一大方向,是以数字经济为支点,撬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这些传统产业包括制造业、农业、消费、文旅产业。

其中,制造业是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融合。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过去的实践,也让四川尝到了两化融合的“甜头”。比如引导长虹推进“5G+工业互联网”改造和平台建设,其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用户已超3200万;支持东方电气集团“大型高效发电装备数字化车间”投入使用,能源利用率提高56%;推进攀钢集团、积微物联与阿里云合作,建成全国首个“钢铁大脑”,试点生产线降损增效达1700万元。

据陈文涛介绍,近年来四川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年均增速居全国第二,2020年智能制造增速居全国第四。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已培育近4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白酒节点,上云企业数也超过20万。

四川也意识到,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据,而数据存在“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的问题。

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给出打破“数据壁垒”的“四川方案”,理应责无旁贷。

据悉,四川下一步将创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推动政企合作,探索政务数据、社会数据的融合创新应用,使数据要素资源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畅想未来,当数据不再返还难、共享难、积累难,四川的数字经济将迎来真正爆发的那一天。

#简阳播报# 【这场“国家试验”,四川凭什么撑起2万亿?】近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发布。目前,全国共有6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是继重庆、广东及浙江之后,第四个公布具体推进方案的省份。

这个西部大省设定了一个发展目标:力争到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0%。

近年来,四川数字经济规模一直保持快速上升趋势。2020年,四川数字经济规模预计将达到1.6万亿元。换言之,两年时间,四川数字经济规模需要增长0.4万亿,年均增速约11.8%。

底气何在?又如何实现?

“1号文件”

之所以四川发布这份《工作方案》,源于全国发展数字经济布局的一盘棋。

2017年、2019年、2020年,“数字经济”一词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具体提法从“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到“壮大数字经济”,再到“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当“十四五”规划建议出台,新增了“加快”二字,迫切感跃然纸上。实施领域也不仅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还要在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数字化转型全面开花,成为国家现代化治理的重大着力点之一,也必然是撬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国家对它的重视,并非停留在战略考量,战术实施上也在加速布局。

最重要的动作,莫过于划出试验区,由前期工作较深入、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代表性引领性较强的区域先行先试、创新探索。

2019年10月,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等6个省市被纳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布局。当时,国家发改委表示,试验区的试验重点和工作方案,“成熟一个,实施一个”。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2021年1月1日,四川省政府以“川府发〔2021〕1号文”印发《工作方案》,给出方向指引和施工蓝图。

1月25日,四川召开解读发布会,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昕介绍,《工作方案》主要思路是以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驱动,以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融合为重点,以集聚高端人才和培育市场主体为引领,加快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实体经济,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公共服务、产业生态和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形成更多在全国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试验成果,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

四川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22年,初步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显著成效,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0%。

相比部分数字经济先行省份,四川2万亿体量的目标,是浙江的一半(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4万亿以上,占GDP比重超55%),是广东的三分之一(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6万亿,占GDP比重超过50%)。

四川经验

早在获批试验区之前,四川的数字经济建设工作就已启动。

2018年,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其中的“5”是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即四川一贯的优势产业,是地方重点发展的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后面加的“1”,正是数字经济。

按照官方说法,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就是要发挥这个“1”的撬动作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从数据来看,这两年四川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2018年,四川数字经济总量超过1.2万亿元,数字经济指数、数字消费力、大数据应用水平等指标都排名全国前列。

2019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4万亿元,增长15%左右,占GDP比重超过30%。

2020年前三季度,四川数字经济直接贡献增加值2699.8亿元、同比增长9.3%,预计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

之所以能沉淀出1.6万亿元规模,四川的经验是数字产业走出集聚发展的模式。

以新型显示为例,按照“龙头项目-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发展理念,四川引进和培育一批新型显示上下游企业,塑造“产品”制造全产业链,打造柔性显示、透明显示等“产品+应用”产业集群,构建智能手机、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VR/AR等“产品+应用+服务”产业生态,最终在省内建成国内最大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强配套”,其他产业也是同样的发展模式。

据四川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文涛介绍,华为、京东、英特尔、微软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相继聚集四川,形成涵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终端制造环节、软件研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较为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其中不乏表现突出的“单打冠军”,比如:

军事电子装备整体实力居全国第一
网络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
大数据应用技术居全国第四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五
世界一半笔记本电脑芯片在四川封装测试
全球50%苹果平板电脑在四川生产
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
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芯火”双创基地
全国第三大游戏产品研发中心
中标工信部“工业软件协同攻关与体验推广中心”专项……

从数字经济全国版图来看,四川在内陆地区异军突起,积累了较强的产业实力和资源优势。

打破“壁垒”

1.6万亿走得扎实,未来两年还需要挖掘0.4万亿的增量,从哪儿来?

杨昕介绍,下一步,四川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提出6项具体任务——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促进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加快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共建数字双城经济圈,培育数字经济发展生态。

构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数字社会,必须要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四川关于新基建建设的计划,在去年9月印发的《四川出台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中有更详细阐述。

四川提出,到2022年,新基建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5G基站总量达到12万个,在用数据中心机柜数达到10万架,设备联网数量达到1000万台,建设区块链技术应用示范场景20个以上,打造车路协同示范线路3条以上,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0万个以上,建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0个、产业技术创新设施600个以上。

四川推动新基建建设,不仅是5G、物联网等通信网络提档升级,还有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集约共享,以及探索卫星、6G等未来网络试验验证。

其中一些目标,相比广东、浙江、重庆三地的规划,亦不逊色。

四川发展数字经济的另一大方向,是以数字经济为支点,撬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这些传统产业包括制造业、农业、消费、文旅产业。

其中,制造业是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融合。

过去的实践,也让四川尝到了两化融合的“甜头”。比如引导长虹推进“5G+工业互联网”改造和平台建设,其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用户已超3200万;支持东方电气集团“大型高效发电装备数字化车间”投入使用,能源利用率提高56%;推进攀钢集团、积微物联与阿里云合作,建成全国首个“钢铁大脑”,试点生产线降损增效达1700万元。

据陈文涛介绍,近年来四川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年均增速居全国第二,2020年智能制造增速居全国第四。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已培育近4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白酒节点,上云企业数也超过20万。

四川也意识到,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据,而数据存在“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的问题。

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给出打破“数据壁垒”的“四川方案”,理应责无旁贷。

据悉,四川下一步将创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推动政企合作,探索政务数据、社会数据的融合创新应用,使数据要素资源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畅想未来,当数据不再返还难、共享难、积累难,四川的数字经济将迎来真正爆发的那一天。(网信四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P O S H E風尚精神 高定定制面料 本季最高級雙排扣珍珠套裝連衣裙 萬年經典百搭 一秒變身女神 高級 氣質 絕美:) All by handmade fr
  •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2022春季招生:第一年报名费40+入学考试费80文科:工商管理、会计学理科: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机
  •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旁人不懂他的世界里发生过什么,以及正在发生着什么,所以,我们不要揣测,把一切问题都交给时间去解析,留下的是友人,散了的,也可以是故人
  • 如果因为我夸你喜欢的歌手想关注我,我这边的建议是可以多考虑一下,因为我真的有可能第二天就因为发现这位艺人歌不好(有部分主观因素)或者人不好(也有部分主观因素)而
  • ——《礼记》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荀子》#熊猫守护者[超话]##阳光信用#[微风]#每日一善#有能化善修身正行,积礼义,尊道德,百姓莫不
  • 作为新希望地产深耕重庆的战略性作品,项目立足长江文化艺术湾区门户,以艺...#热盘最新快讯#【九龙坡区D10天际】D10天际建面约118-252㎡奢尚大平层,即
  • #我的心动好物# #星推官计划# #我的心动好物# #星推官计划# 福纳斯湖是巴西东南部的知名景点,位于著名的旅游城市卡皮托利乌市。
  • 据了解,本次活动共吸引超过20家国货美妆品牌参与,每个品牌都为本次活动打造了“人民国货”联名定制款产品,从彩妆产品到护肤品,再到日用产品,用国货带给直播间用户真
  • #女性买房是独立的表现吗# 针对假性分手,问题多出于你们的相处模式,他无法接受或者让他极度不爽所以他才会通过提出分手,来寻求重新调整相处模式的契机,你需要做的就
  • 一直觉得,《双峰》不仅仅只是一个美剧,更是一个世界,好像莫名觉得这个世界与我内心里关于对某一个“真相”的想象产生了共振并完美契合,而这种契合似乎赋予了我某种特殊
  • #最不适合谈恋爱的时间段# 不知道是不是天意弄人,我越是情感空虚渴望被爱的时候就越是遇不到真正喜欢我对我好的人。想要真诚的朋友真心的爱人就去成为那样的人,然后,
  •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的识别度和传播效果,塑造品牌形象,配合公司的发展战略需求,经公司研究决定, 从2021年12月起,公司产品将会用"爱洁施&quo
  • 使用带Type-C接口的显示器,无论是简化桌面线缆,还是提升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的生产力,都是绝绝子[酷]#创显看视界##南京租房[超话]# 南京浦口星悦城️小区内
  • 某种程度上,共情的能力和想象力是同构的,我们能抵达多远,在于我们想象的自由(现代生活的残酷就在于对他人的“视而不见”)这也体现为离开此地的道德困境,当下读来,心
  • 奸雄的自律当时或许也只为自保。英雄做大事不拘小节,但也是有可为、有不可为。
  • 杜新枝成功把两位律师出卖了,猫妈调侃:我是你的粉丝!杜新枝成功把两位律师出卖了,猫妈调侃:我是你的粉丝!
  • 创新机制 打好有效投资攻坚战去年以来,我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运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形成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高端资源要素汇聚
  • ”香港经济学家、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表示,香港在2022年将可以进一步发挥“香港所长、国家所需”的作用,通过深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多
  • 一方面,因为骁龙8gen1的性能功耗与iQOO的视频补偿技术,让iQOO 9 Pro在性能表现上鹤立鸡群;另外一方面,也是iQOO 9 Pro在整体设计上充分考
  • 1月10日-1月12日,#水獭吨吨# 和@新世相 @中国日报 、@天猫 共同发起一场【好好吃饭】美食分享活动:带话题 #新年带点新年味回家# 分享手机里的美食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