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

看到这样的书名,谁能拒绝?感觉上,就好像遭遇到“母猪产后护理”的那种知识,你觉得和自己无关,但是你就想看看。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本书的诅咒,亦或是鼓励,看这本书期间,我还装了辆自行车,除了闸有点问题,其余部分都成功了……但是过程相当痛苦,手和指甲都受伤了。

这本书记录了一场旅行以及旅行中的思考,主角是一对父子,旅行工具正是摩托车。

这个父亲是一名大学老师,曾经醉心与哲学和教学的思考。

不疯魔不成活,当他对“良质”的思考超越了二元的时候,他的理论和道德经产生了共鸣,却在这个近乎开悟的时刻,感觉一切熟悉的事物在脚底碎裂……

之后他精神崩溃,被送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一次次的电击之后,原本的那个“他”死了。

而离开医院的这个男人,也就是这本书的作者,似乎理解成第二人格,会更带感一些!

他在旅途中,不断的分析死去的他的理论,并且升华他的思考,有时追寻、有时逃避那个被电死的鬼魂。

里面非常多哲学的思考,古典和浪漫主义的对立,二元论和一元论的叙述,尤其是对良质的追求。

这里的良质,完全可以理解成“道”。

在书里看到了很多东方的智慧,虽然是不一样的描写体系,但是从中感受到了一些我们东方人耳熟能详的概念,心物无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气听法。

不过这毕竟是我的体系,也许别人去读这本书,又会看到其他的概念了。

作者很想把这种思考用于生活,让自己能超越自己的鬼魂,他想要帮助我们在生活中体会良质,这也是为什么禅和摩托车维修能够跨界相遇的原因了。

作者想要描述的最“良质”的工作状态,用现在流行的术语说是“无我无他”“无主体无客体”,或者是“心流”“巅峰体验”,类似于“庖丁解牛”似的物我两忘的状态。

仔细想想,这本书更贴切的名字,应该是庖丁修车了bia?

这个故事中,作者的儿子一直在等待那个“死去的爸爸”的出现,似乎这个鬼魂也确实慢慢的回来了……

自己看更精彩哦!不过不喜欢哲学那套可能就不是很适合这本书了……

这本书有个介绍小册子和一个纸壳套,纸壳成为我给娃做的小蚂蚁头饰的材料了。

那天我疱了个书皮,做手工的感觉整体很不错,这就是良质吧?

《解经修行》——余秋雨

三,那些否定

空,是一个坐标。由它一比,世间很多重大的物态、心态、生态,都由重变轻,由大变小,甚至变得没有意义了。

因此,要阐释空,仰望空,逼近空,触及空,必须运用一系列减除之法,断灭之法,否定之法。

《心经》虽然短简短,却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例如“不”和“无”的整齐排列。确实,只有经过“不”和“无”的大扫除,才能真正开拓出的“空”空间,

先说“不”。

《心经》说,在空相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把这几个“不”都翻译成了“无所谓”,即“无所谓诞生和灭亡,无所谓污垢和洁净,无所谓增加和减少”。这里的“无所谓”不是没有,事实上,生活灭,垢和零,增和减还是存在的,但是没有绝对意义,也没有固定差异。

生是灭的开始,因此生中隐藏着灭。反之,灭中有包含着生,或启动着另一番生。因此,没有纯粹的生,也没有纯粹的灭。它们之间,并不是彻底对立。

垢和净也是一样。“水至清则无鱼”,净和垢历来并存,只是比例变动而已,而且,大净中很可能潜伏着大垢,“含剧毒而无迹”;大垢中也可能隐藏着大净,“出淤泥而不染”。

增和减更难判定。似增实减,似减实增的情形,比比皆是。结果,增也无所谓增,减也无所谓减,非增非减,不增不减,归之于空。

总之,空门,就是打通之门。把生和灭之间的门打通,把垢和净之间的门打通,把增和减之间的门打通,打通了,也就进入“空门”。空的最大、最常见障碍,是一座座关着的门,关着的门,就是强行切割之门,互相觊觎之门,自寻烦恼之门。因此,《心经》对这些关着的门,说了那么多“不”,要它们全部打通。

《心经》用的最多的否定字,是“无”。

在空的世界,各种障碍都要接受“无”的荡涤。大致以下几种——

第一种,荡涤感觉障碍。人们常常会相信“眼见为实”,“亲耳听到”,“亲口尝过”,而佛教则对人的感觉保持怀疑。直接感觉到的一切,极有可能是表象、暂相、假象。因此《心静》指出,从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等等感觉系统所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都不可完全信赖,都不要过于在乎,甚至都可以视之为无,这也说明。“看破”之“看”,与一般的视觉,并不相同。

第二种,荡涤界限障碍。人们走上感觉误区之后,又会设置很多界限,作为认识世界的栏杆和台阶。其实这些界限都是心造的,实际并不存在。《心经》里所说的“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也就是指从最初的视觉到最后的意识,人们划出很多界线,都应该撤除。世上很多学者和行政官员一直以“划界”作为自己的行为主轴,其实都是在做分化世界的事情。在佛教看来,所有的划界有时是需要的,但说到底还是在设置障碍。因此,也要视界为无。

第三种,荡涤生存障碍。很多智者和哲人,老是在研究人类生存的很多麻烦课题。例如,明白和愚黯、衰老和死亡、痛苦和灭亡、机智和收获等等。佛教认为,这些问题没有归向,无从解决,因此也就无法成立。《心经》所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那么重要的一系列难题,答案都是“无”。历来都是人类生存的大课题。明黯老死,似乎更是有更事关及生存等级。《心经》认为没有这种等级,也不应期待这些问题的解决。自认的机智和收获,更没有着眼的必要。但这些人人都看重的思维山峦都归之于无,空的境界才能真正出现。

那么多“无”,概括起来也就是“无常”。“无常”二字,对世界种种固定性、规律性、必然性、周期性、逻辑性提出了根本的怀疑。因此,正是“无常”,可以排除一系列障碍。无常,初一听让人心神不定。但是,当它宣布,原来让人心神安定的那些“规律”和,“必然”都不可靠。人们的心神也就会搁置在“小安定”后获得的“大安定”。

既然整体是无常,那就不要那么多预测、判断、分析了。来什么就是什么,当下面对,即时处理。也就是说,从“失去依靠”走向了“不必依靠”。

因无常而不必依靠,那就叫“自在”。

如果这一系列障碍都得以排除,那么,由这些障碍带来的精神恶果也可以避免了。也就是《心经》所说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正是这两个“无”,可以使人“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只可惜,以上一系列被“无”所否定的东西,世人常常不舍得丢弃,那么,随之也就无法丢弃那些挂碍、恐怖、颠倒梦想了。

一连串的否定,组成了一场“空们大扫除”。为的是挣脱种种现状,达到没有障碍的“如来”境界。

四,度化众生

《心经》认为,以“无”入“空”,排除障碍是人生真正的大智慧。同是一个“智”,小机智徒增障碍,被佛经称为“漏智”,属于排除之列。排除了小机智,就能开启大智慧,那就是“般若”。般若智慧的核心是度化,因此又称“般若波罗蜜多”,即“大智慧度化”,简称“智度”。佛典中,有《大智度论》。

度,是脱离苦海到彼岸。小乘佛教,重在个人解脱,大乘佛教,重在众生度化。个人解脱的理由和程序都已经说得很清楚。那么,从逻辑上,为什么还要拓展成众生度化呢?

有人说,这是佛教随从了普世道德,不在乎自身逻辑。对此,我不能同意,我认为佛教由“度己”而导致“度人”的逻辑,很清晰,下面,且让我略加梳理。

如前所述,佛教在阐明“空”的学说时,着力排除种种界定,拆卸道道门槛。很快就碰到了最重要的一个界定,那就是“他我”之间的界定。遇到了最后一道门槛,那就是“人己”之间的门槛。

“我”是什么?显然,不管在生理意义、伦理意义还是社会意义上,都是“性空”。生理意义上的“我”,是速朽的皮囊,伦理意义上的“我”,是随着亲情关系必然陨灭而不知自己是谁的孤鸟,社会意义上的“我”,是被一堆人造身份所堆垒而成的空洞名号。正如前面已经说到,一切“拥有”,都是“假有”,那么,接下来,一切“拥有者”本人,也是空相,富人的钱财是空,高官的权位是空,而重要的是富人和高官本身,也是空。那么,不是高官和富人的普通人呢?也一样,都是空相。

现代西方思维中,“我”是一切的出发点。我的存在,我的权利,我的成败,我的性格……这便是欲望的渊藪,冲突的本体,烦恼的根源。

佛教以很大的力度,对“我”提出了质疑。不是质疑我个人的优缺点,而是质疑“我”这个概念本身的存在基点。质疑的结果,是主张放弃对“我”的执着,即破除“我执”。

我前面说到,《心经》里包涵了那么多“无”,都可以概括为“无常”,其实,在“无常”后面还隐藏着一个最根本的“无”,那就是“无我”。

历代不少佛教学者把“缘起性空,无常无我”八个字当作佛教的精髓,我很赞成。

在世界各大宗教派别和哲学派别中,佛教明确地提出了对自我个体放弃、消融和超越,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成熟等级。

佛教当然可以与那些主张个体圆满、个体成功的学说共存于世,但它又不能不指出,一切“完满”和“成功”都不可能真实。因此所谓“完满的个体”、“成功的个体”必然承载着多重虚假。扩而大之,一个世界如果真的存在很多“完满的个体”和“成功的个体”,或者企图“完满”或“成功”的个体,那他们一定会与周边的世界天天产生区隔和争斗,因此这个世界必定是一个喧闹和恐怖的天地。而这些以“完满”,“成功”自许者的下场也一定是苦,而且是难言之苦。

佛教正是因为破除“我执”,主张“无我”,才让那些自许“完满”,自许“成功”的欲望和追求真正断灭。简言之,因“无我”,才“灭苦”。

需要说明的是,后来禅宗中有“我即是佛”的说法,此“我”与“无我”并不矛盾。此“我”无欲,此“我”无名,只是作为一个精神宅体的例证,说明“人人皆有佛性”,可由可由切身做起。恰恰是佛性,能够有力抵挡“我”的“自性”。

正因为“人人皆有佛性”,度化众人也就有了可能。如果人人都以“佛”自认,那就不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我”,这恰恰是到达了更高意义上的“与我”境界。

“人人皆有佛性”,但人人又不能单独完满,因此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企求单独解脱。如果单独解脱了,而周围的众人还困于重重障碍之中,那么,这个自以为的“解脱”了个人还会寸步难行。如果别人没有解脱,那么,为了防护自己解脱必须划出人我之界。这么一划界,空境便顿时消失,解脱也无从说起。

诚如谚语所说,一滴清水无救于一缸污水,而一滴污水却能把一缸清水毁坏。一个修行者即使把自己修炼成的一滴最纯净的清水,却没有与周边污水分割的“薄膜”,那么,这滴清水怎么存在?同样,如果大家都成了纯净的清水,却还有一滴仍然污浊,那么,大家的纯净还能保持吗?因此,佛教必然指向整体关怀,普世行善,无界救助。要解脱,也要大家一起解脱。

更重要的是,佛教既然“无我”,也就无所谓“度己”。“度己”之说,不符合“无我”的宏旨。“无我”的空境,必把大千世界作为唯一主体,达到前面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境界,发誓引渡每一个“兄弟”。

由此可知,佛教从“度己”跃升为“度人”思维十分清晰,并不是随意地从众悦众。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心经》最后那个咒语,呼唤得那么恳切:“接谛,接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珂。”我的翻译是:“去吧,去,到彼岸去,赶快觉悟!”对于这几句咒语,《心经》自己还反复推崇“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而且“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可见,在佛教看来,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度人”。

于是,作为佛教修行最高、最后目标的“涅槃”,也与“到彼岸去”连在一起了。《大智度论》在阐释“波罗蜜”时说:“涅槃为彼岸”。度人到彼岸的修行者称为“菩萨”,他们的“大誓愿”就是“度一切众生”。

在中国民间,菩萨常常被当作偶像,其实,他们只是修行者,因觉悟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反对伤害。菩萨把佛教本义和民间企盼融成一体,组成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高尚信仰。

赫尔曼·黑塞《纳齐斯与戈德蒙》2020/05/06

译者:《纳齐斯与戈德蒙》初次发表时,还附有一段黑塞自撰的前言,其中阐述的小说核心理念,与纳齐斯之言可谓异曲同工,也许因其太过直白地道出了写作主旨,黑塞在小说完整出版时删去了这段文字:“倘若有两个人,分别代表了两种原则,代表了两个始终相反的世界,那么这两人一旦相遇,他们的命运就注定了:他们必定会互相吸引、互相迷恋,必定会互相征服、互相了解、互相促进,抑或是互相毁灭。无论男性元素与女性元素、良知与纯洁、精神与本性,其纯粹的化身相识相望之时,便会产生这种情形。纳齐斯与戈德蒙之间也正是如此;而恰是这一点,让他俩的故事独一无二、意义深远。”

[纳齐斯]:当然,你这话说到了点子上。确实,在你看来差异无关紧要,我却觉得差异是唯一要紧的东西。就本质而言,我是学者,研究学问是我的天职。而学问,用你的话来说,不是别的,正是“寻找差异的狂热”。这样来描述学问的本质,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对我们这些做学问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确定差异更重要的事儿了,学问就是区别的艺术。比如,无论对谁,找出他身上的特征,找出他和别人的差异所在,就意味着认识了他。

[纳齐斯]:我这话是认真的。我们的使命不是相互靠拢,正如太阳和月亮、海洋和陆地不会相互靠拢一样。我俩,亲爱的朋友,就是太阳和月亮,海洋和陆地。我们的目标不是各自转向对方,而是认识对方,在对方身上看到和尊重对方之所在:反面与补充。

“当然,〞纳齐斯继续说道,“你这种本性的人眼聪目明,情感充沛,是幻想家、诗人、多情种子,几乎总是强于其他人,强于我们这些精神至上的人。你们源自母性。你们生活丰盈,天生有爱的力量,有感受体验的力量。而我们这些精神至上的人,尽管似乎常常在引领和管辖你们,生活状况却不是丰盈,而是干涸。生活的富足属于你们,果实的汁液属于你们,爱的花园属于你们,美丽的艺术土壤属于你们。你们的故乡是大地,而我们的故乡是理念。你们的危险是溺毙于感官的世界,我们的危险是窒息于真空的所在。你是艺术家,我是思想者。你酣睡在母怀,我清醒于荒野。照耀着我的是太阳,辉映着你的是月亮和繁星,你的梦是少女之梦,我的梦是少年之梦。”

但是尽管如此,他会始终无家可归,始终漫无目的,永远不会真正地获得庇护和感到安全,世界永远会谜一样美好和迷一样可怕地包围着他,他必须不断地聆听这种寂静,跳动的心在其中是如此不安,如此须臾即逝。

说起来,这些事物何以如此美丽,这水底闪烁的金光,这阴影与猜度,这一切迷人的幻象——它们既与艺术家所能创造之美截然相反,却究竟为何美得如此难以言传,令人欢喜?因为这些不可名状的事物,它们的美并无一定之形,全然由莫测的奥秘构成;而艺术品则恰恰相反,既有固定的形态,也表达出确切的含义。素描或木刻的头颅和嘴唇,相比它们坚实冷硬的线条,没有什么更清晰、更明确的了。

人间万事转眼空,赏心乐事难长久,到头来只余下枯骨尘土。

正因为有了分裂,有了矛盾,生活才变得丰盛而蓬勃。

欢乐既不长久,那么悲哀也会过去,痛苦也好,绝望也好,一样都会过去。它们渐渐消隐,慢慢淡薄,失去了深度,失去了意义;到了最后,一个人竟回想不起,当初到底是什么使他那样痛苦。就连痛苦本身,也一样会衰退,会消亡。

纳齐斯和蔼地朝朋友点了点头。
“你说得很有道理,”他亲切地说,“尽管说出来吧,有什么心里话,都可以讲给我听。不过有一点你大错特错了:你说的那些话,你把它们当作了思想。可实际上,那不是思想,而是情感!人一旦体会了存在的可怖,为之痛苦不已,便会产生这样的情感。但不要忘了,你的人生中,除了悲哀绝望,还有的是截然相反的情感!有时,你会骑着骏马,兴高采烈,奔驰在风景如画的地方;有时,你也会脑子一热,大晚上溜进城堡,去同伯爵的情妇幽会。这种时候,在你眼中,世界便全然换了模样,瘟疫横行的宅子也好,被人烧死的犹太人也罢,统统都阻止不了你寻欢作乐。不是吗?”

[纳齐斯]:思想借助的不是形象,而是概念与公式。形象终结之处,即为哲学开始之时。

[纳齐斯]:反观我们这些凡人,我们终有一死,永远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代表了无限的可能。我们自身并不完美,也远非完全的存在。然而,我们能够化潜力为行动,化可能为现实,那一刻,我们便分享了真实的存在,也更接近了完美,接近了神性。这就是自我实现。至于实现的过程,你得去亲身体会。你是个艺术家,创作过不少雕像。倘若你雕出了真正成功的人像,倘若你的人像不再是巧合的产物,而升华为一种纯粹的形式——那么你作为艺术家,就‘实现’了这座人像。

[纳齐斯]:我们谁都没法完全了解对方。不过,所有善意之人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到头来,面对自己己经完成的作品,我们会深感惭愧,会不得不从头开始新的战斗,作出新的牺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时,曾经侵犯过女孩的“哥哥”又来侵扰女孩了,面对女孩,这个恶徒没有一丝的悔意,在恶毒母亲的教唆下,他把女孩当成了自己的私有物。一天,陈玲将自己的男朋友徐毅,带
  • 他和他哥哥一起在火焰的试练中将Guenevere王后救出,虽然这是一次意外事故,但Lancelot却不把他们当作自己人,从此Gawain爵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相当
  • /薯片:真要夺了干啥都好说19、20号开幕式马哥不用去了(马哥狂喜)20、团团最近发q了,在基地嗓门很大21、去密室,zzx被老板认出来了,知道是一队职业选手,
  • 胡巴小王子,你是该有多耀眼才能让我念念不忘,也许是整晚的占有欲上来了我却渴望很想侵占你想要独有的小王子。当然是我的小王子用词汇都表达不出我的爱意呀[抱一抱][抱
  • 去年想,哪怕只为了向阳而生一首歌,也一定要去日出场,这首照亮过我24岁的彷徨,给予我一整个冬季温暖与力量的太阳。无论鬼才还是魔王,无论华神还是法师,无论旁人怎么
  • ”——类似场景反复发生[比耶]总之,社恐但遇到了特别好的同担们,给我发了周边和照片,我也拍到了特别多的视频照片,一整个心满意足[抱一抱]当时特别激动,几乎满脑子
  • p78作者说舍得一词最早出现于佛经《了凡四训》我不确定p126气味博物馆看了让我更想去买香水了 188元,延迟满足,我感觉这个钱情愿买书和去拜访名人p156不认
  • 25.一个人不主动联系你就是不想你,也可能就是不喜欢你;对话时总是三言两语就是对你没兴趣;说一大串走心的话 却没有实际行动的就是把你当备胎。所有的久处不厌,都是
  • 太抗打了”“什么是路人盘,这就是,第一次感受到线上比不过线下的人气,这才是活人粉路人粉啊,虽然不一定都会签到,但就是会吸引你去看他”“王鹤棣去年他火了,我的第一
  • #第五人格共号[超话]#v渠大情找共,拒本机下赛季开始,一虚妄,109金,233紫 我很好说话,会优先氪你喜欢的皮肤,日常给的xhb也多 要求:活动➕补周上➕五
  • 我蹲在地铁站,开始反思:1.一定是老天爷惩罚(嫉妒)我去年gap 了那么久,才把我派来现在的这个sb 公司当牛马,不然怎么会上班不到两个月,每一天都在骂人,每一
  •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 。。
  • #姜丹尼尔[超话]# 20210216INDEX (part7-10)#姜丹尼尔0216回归# [心] #姜丹尼尔 paranoia# [心][心][心][心]
  • 指数高开低走,再给大家泼一下冷水 昨天我说脸都肿了,本来好好的下跌趋势,硬被拉了上去,但我内心特别清楚,自己是对的 。 炒股无非就是高位敢于轻仓空仓,低位敢于
  • 假期倒计时 呜呜呜其实我今天已经在值班了[悲伤]短暂的四天休息时间回家给老头种土豆两天(团哥自己遛自己 最快乐的是它)看车展一天(喜欢的车为什么一点价格也谈不下
  • ”另外,阿什利-扬还谈及了沃克和阿诺德谁更应该在右后卫的位置上首发,他说道:“我不会说我更喜欢谁,但我认为沃克应该在这个位置上首发。”另外,阿什利-扬还谈及了沃
  • (喜欢姐妹手机里的自己[爱你])小礼物太多了[泪]每一个都在意料之外又有迹可循的小惊喜!最幸福的就是打开的每一个小盒子都是喜欢的[抱一抱]2024真是个好年!
  • 秦昧还嫌弃不够,继续道:“一看你就是没养过孩子,这么长的指甲分明是凶器,你当自己是白骨精呢!察觉到她的探量目光,苏静书压下心底的不悦,回眸对秦阮一笑:“三少夫人
  • 出版社時代の後輩・木下紗耶(見上愛)と食事をしていた海斗は、秘書・高村実(利重剛)からの電話で不祥事について知る。その情報を週刊誌にリークし、病院の会長・天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