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丨山东年初“总动员”,为何高调提“创新”?#聚焦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节后开班第一天,山东举行了全省工作动员大会。然而,这次的年初“总动员”,山东鲜明提出“十大创新”,并强调“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山东对创新的高调表态和强烈追求,让关于山东“很保守”的传统认知再度被颠覆。今年初,山东为何高调提“创新”?

69f8a8a29879462a9dc51e0159f7882c

等不起、慢不得,必须创新突破

毋庸置疑,近几年来“创新”一直是山东的关键词。

于山东而言,创新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必须做”和“不得不”的问题。

从宏观背景看,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定位,决定了其必须以更大的创新激发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以确保“走在前”。

从经济走势看,自2018年启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来,山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连续闯关夺隘。2021年山东生产总值超8.3万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被提到了48次。不可否认,最近几年山东的确跑出了创新的“加速度”。

《中国区域创新评价能力报告2021》显示,山东的综合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六位,连续多年保持前列,在北方省份中仅次于北京。2021年GDP总量排名第一、二位的广东和江苏,创新能力分列第一位和第三位。而GDP总量与山东差距不足万亿元的浙江居第五位。不难发现,虽然山东的创新成效显著,但“前跑后追”的态势没变。

唯有创新才能持续发展,没有创新就难有更大作为。对此,山东的思路清晰而明确——无论是巩固拓展比较优势、补齐克服短板弱项,还是有效激发社会和市场的动力活力,山东都需要“强化创新、寻求突破”。

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都决定了山东必须持之以恒“搞创新、求突破”。

科技研发创新,当仁不让打前锋

在山东的“十大创新”中,居于首位的是“科技研发创新”,紧随其后的是“人才引育创新”。近年来,作为工业大省的山东,在科技研发和人才引育方面的动作频频,不仅推动山东从“制造大省”加速迈向“制造强省”,更激发了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活力。

制造业广为流传的“微笑曲线”理论认为,处于曲线两端的技术研发和品牌服务应具备高附加值。虽然在物联网时代这一理论颇有争议,但在加强创新研发和创新品牌服务的产业两端发力,对于山东制造业突破“卡脖子技术”和产业链的“低端锁定”,依然极具现实意义。

随着在科技研发领域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山东的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

2021年,山东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了多个突破——取得时速600公里磁浮交通系统、国密算法物联网安全芯片、磁悬浮离心鼓风机等一批标志性成果。

而目前正在冬奥会赛场大显身手的“山东制造”雪蜡车,更是科研创新结出的硕果,共申报专利66项,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首创、世界领先、完全国产”。

引人注目的是,在“十大创新”中的“加强文化宣传创新”方面,山东着重强调要擦亮“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

近年来,随着观念的不断转变,山东更加注重品牌战略在实施质量强省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打响“山东好品”品牌,为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建筑业等领域构建品牌体系。好客是真情,好品凭厚道。“好客山东”的“人”,“好品山东”的“物”,让山东的品牌势能再度升维,也折射出山东在发展理念方面的巨大转变。

是创新,让山东的“技术研发”和“品牌服务”产业两端的“微笑曲线”扬起来,发展格局拓展开。

以创新求突破,山东有满满的“获得感”

细数山东近年来的变化不难发现,营商环境的改变,数字变革的创新,产业生态的创新,带给山东的都是满满的“获得感”。

市场主体总量的变化是经济活力的晴雨表,也最能折射营商环境的优劣。数据显示,2018年山东市场主体总量为900万户,2019年突破1000万户大关。2020年,市场主体达到1185.8万户,其中,中小企业突破350万户,较2015年翻了一番多。截至2021年底,山东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超过1300万户,民营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作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山东市场主体总量连续多年“百万”量的猛增,正是得益于山东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举措。

与此同时,在持续的创新驱动下,山东的创新平台建设提速,创新主体不断壮大。2021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数据显示,山东实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打造了一批在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新兴动能培育中,山东“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提升至51.2%。

山东经济“量的提升、质的突破、稳的延续”的良好态势,归根结底源于创新。

人才“引育用”,既要有真心也要有实际

科技创新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城市求贤,人才择城。前些年,山东一度成为人才流失第一大省。人才短缺,发展的后劲就不足。

近年来,山东陆续出台人才改革22条、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20条、引才用才18条、人才兴鲁行动32条等综合性政策。2021年颁布实施了《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持续优化人才来鲁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人才回流态势初步形成。

这次大会,山东提出在“招才引智”“自主培养”“人尽其才”上出新招,从“引、育、用”三个层面推动创新,山东的人才战略逻辑正越来越清晰。

在今年的山东春晚舞台上,“院士博士合唱团”登台亮相秀才艺,在羡煞旁人的同时,也展示了山东发展的十足后劲。

从“只会组织工人”到“学会组织工程师”,对人才的重视与重用,正逐渐成为山东推动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的最强信心和底气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以“创新”为主题的大会上,山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大张旗鼓予以表彰重奖,既体现了对优秀企业家人才的重视,更大力弘扬了企业家精神。

谋发展、拓新局,创新势在必行

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是创新最大的难度,也是创新的意义所在。

在山东的“十大创新”中,从“加强要素保障”到“加强风险防控”,从“加强文化宣传”到“加强推进落实”……创新的支撑、前提、载体、保障,均有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一切发展成果,则皆以惠及民生为根本落脚点。

创新艰难但势在必行。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当前,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关键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山东能否在一季度实现“开门稳”“开门红”并为全年工作打牢基础、争取主动,创新是关键的关键。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一个创新驱动下更具活力的山东,正呼之欲出。

#静海新闻# 【市媒聚焦丨团泊洼起锚中西医“双航母”——静海区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调查】

初春的团泊洼,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碧空暖阳下,清亮晶莹的湖面宛若明镜一般。温软的光、耀眼的蓝,芦苇摇曳、水鸟翔飞,画卷绝美。

团泊湖西岸,巨大的人参雕塑拔地而起,“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天津中医药大学带着先进的中医药教学理念和科研成果落户于此。不远处,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这里,就是静海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合作的新地标──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

好风景迎来好光景,新发展理念在这里落地生根,田野激荡新动能。

瞄准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医疗中心、科研中心、教育中心和健康产业中心,构建中西医“双航母”医疗集群,完善呵护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就在去年年底闭幕的静海区第三次党代会上,静海区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决策部署,确立了打造先进制造创新区、绿色发展引领区、健康生活示范区、共同富裕力行区的奋斗目标。将健康文明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根植人心,构建起大健康产业的蓝海,成为静海区新的发展方向和时代课题。

医疗“国家队”来了,京津冀三地共享

大健康产业的崛起,不在空泛的口号里,创新要素的集聚,“国字号”医疗机构的强势加盟,印证静海的比较优势。

“为了工程节点,进度一直在追。上个月,项目一期已经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比预期早了3天。”作为中冶建工集团项目总工程师,韩华坦言有压力,但动力更足。施工中,他需要时刻盯在项目现场,确保工程进度无误。

202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团泊院区)在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启动建设。

2021年5月,市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津共建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探索建立包括医学教育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集群在内的整合型医疗卫生和科技创新体系。

作为天津基地的重要组成,在建的团泊院区扩建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总建筑面积35.54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600张至1800张。根据发展需求,这里还将适时启动北京协和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医院和康复医院建设,同时建成国家血液病医学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天津分中心和国际诊疗中心。

“北京的顶级医疗资源,在静海落户,京津冀三地百姓共享。”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永威说,静海区提出要打造京津冀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强区,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显著成效,就实实在在地发生在这里。

资源的集中必定带动人员集聚。如何承载?得算好产业和社会协同的大账。

津静市域(郊)铁路跟了过来。站点距离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仅500米,15分钟通达周边片区,30分钟到达中心城区,1小时可抵雄安新区。区内构建四横四纵的主干路网,医院周边设置了5个公交站点。

“医院及周边配套了4500个以上停车位、56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15600套以上的住宅、11700套酒店公寓,充分满足医护职工、科研人员、病患陪护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等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可以为医护、科研人群的子女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从交通系统、能源保障、生活服务、产业支持四个方面为项目提供系统性支撑,示范区管委会党委副书记、主任董炳军颇为自豪。

校地“一揽子”共建,中医药注入活水

全民健康的底色如何,健康生活的示范引领,作为源头活水的中医药一直坚守,具有发言权。

“一定要给中医药阵地,没有阵地,就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作为最早入驻示范区的高校,2008年,天津中医药大学迁址,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第一次来团泊西区察看新校区选址,便认定了这里。

短短数年,深深扎根。张伯礼心中的阵地,与静海大健康产业的基底不谋而合。

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国家级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里,藏着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中医药研究“内核”,室温恒定,大型色谱仪、质谱仪等一排排高标准仪器间,研究人员或埋头操作实验,或稳步穿梭。

“现在很多中成药采用多基原中药材入药,同一个植物的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也有差异,通过我们的分析测定,确定有效成分含量,从而进行质量评价。”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杨文志说。

大健康产业的价值是靠时间检验的,也终会在全产业链的延伸中逐渐释放出来。

“校地共建一揽子合作是个好的开端,也是推进中医药事业实现‘产学研用医’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步。”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张俊华表示,2021年,天津中医药大学与静海区研究签订了共建协议,组成战略联合体,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充分发挥校地双方资源优势,打造京津冀天津中医药产业基地。

“一揽子”协议中明确,加快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为在校师生科研成果转化提供载体支撑,加速校内科研成果孵化转化,促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在区内留用。深入推动现代中药创新中心、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等国家级、市级重大载体平台建设,打造国际领先的现代中药创新平台,辐射带动全行业提质升级。同时,围绕医疗惠民,也确定加快推进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建设,探索创新校地合作制度模式。

“为推动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机构发挥服务群众作用,目前示范区正在和校方研究推进健康云平台建设,让老百姓享受更高效、更便捷的中医药健康指导、健康服务。”示范区管委会党委书记朱奎元表示。

“产学研”一体转换,创新驱动竞争力

大健康产业激发了新动能,新的产业模式也在催生新活力。

“在京津冀地区,专门做血液病诊断特检的企业只有我们一家。”天津协和博精医学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汉芝说,“公司自2020年2月在示范区组建,由静海区主导,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经营管理,借助顶级医疗机构的科研优势,2021年,公司完成营业收入达7000万元,2022年预计达到1.2亿元。”

协和博精的三楼检测实验室,是这个医学检测机构的创新要素地带,流式检测区等多个实验室依次分布,研究人员一边盯着电子检测数据,一边从仪器中反复调配样本试管。

“目前国内很多新药都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开始,由于血液检查比较特殊,通过基因方面的测序,针对不同的基因突变靶点,用药才能有用。”刘汉芝坦言,公司正在攻关高通量测序分子生物学检测部分,主要用于临床诊断,相信未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家专业从事血液学检测的医学机构里,有100多人的团队,10余名血液病专家,业务覆盖25个省市,多达500多个项目,专业从事分子遗传检测、流式细胞学分析、分子生物学分析、血液病理等研究检测。随着示范区医疗企业的不断入驻,将为入驻的医疗机构提供更为专业的检测服务。

协和博精是探索“产学研”一体转换新模式的生动实践。静海区提出,要加快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天津基地建设,促进大学科技园做实做强,形成一批原创性、突破性创新成果,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纵观示范区,到处涌动着科技孵化、创新支撑的暖流。

“大学科技园承接了天津中医药大学近20个创业团队和10余家企业入驻,汇海澔园总部基地吸引了13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中科健康、中关村等‘中’字头企业机构也陆续入驻。”朱奎元表示,“十四五”时期,示范区将继续引入“国字号”大院大所和国家级顶尖科创机构,强化产教融合,构建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共同体,在打造健康生活示范区理念的引领下,“生态之城、健康之城、理想之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大健康产业会越来越火热。(天津日报)

#大梨播报# 【收心聚力开好头|县委书记马同和调研项目建设和民生工作】2月7日,是虎年新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县委书记马同和先后来到县行政服务中心、南环拆迁现场、牧原集团等地调研项目建设和民生工作。县领导韩建东、孟锦涛、丹红星、王东霞、朱勇参加调研。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各机关服务窗口,马同和与正在值班的干部职工和前来办事的群众互致新年问候。马同和说,行政服务中心是为民的窗口、发展的环境、党和政府的形象,是联系党和政府与群众的桥梁、纽带,大家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履职尽责,听取他们对县乡机关部门的看法与要求,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在拆迁现场、牧原集团,马同和一行详细了解项目征迁情况和建设推进工作,现场帮助协调解决问题。马同和要求,相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沉下身子为项目加快建设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全方位保障。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征地拆迁扫尾工作力度,为项目建设推进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同时也希望相关企业要充分利用好有效施工时间,卡紧时间节点,开足马力,全面加速推进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日发挥效益。(文/周辉 图/赵航)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香港四大才子只剩下蔡澜# 据作家沈西城透露,“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著名作家、编剧倪匡于今日去世。顾姓绝对是影视剧主角的大姓,也是晋江文学热门姓氏。
  • #真实奥地利# 奥地利的瀑布就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大自然戏剧——奥地利700座瀑布中的大部分都可以在极近的距离观赏。因为这里奔涌着的,是大自然澎湃不竭的力量,远早于
  • 除了收费人员,每一个高速收费亭前都站了一位执勤人员,会根据电子屏显示的起点信息,给西安市以外的车辆前放置一个“待查车辆”的标识牌,一遍遍提示司机朋友们,积极配合
  • 【우리 사회를 더 밝고 약동하게 하는 군중예술과 군중체육】 오늘 우리 인민은 새로운 승리에 대한 확신을 안고 신심과 락관에 넘쳐 생활해나가고있다
  • 在白天门诊已经基本满足当地就医需求的情况下,徐丽感到一种资源的浪费,「周末白天已经加了门诊,而且检验,取药都没问题,患者可以在这部分休息时间来」。前几年,李华所
  • 想起来唯一一次在小区抱回家一只流浪猫,非常漂亮,那次他两见面很顺利,没有剑拔弩张,但我当时没准备好,就抱回家喂了点好吃的,然后放回去了,后来再也没遇见过[允悲]
  • (出处: 遗爱网)【#六安吃处分享#辣拐子】近日,位于裕安区华锦园小区东门(紫荆路71号)新开了一家川渝风味的店——辣拐子。特定人群,爱吃川渝菜爱吃辣!
  • 拥有辉煌历史的Point72近期频繁调研A股上市公司,嗅到了什么味道?外资边“逛”边“买”近期,海外股票市场持续震荡,创纪录的通胀水平、西方经济体央行持续紧缩等
  • 尤其温哥华的顾客朋友更是关注了中国品牌钢琴多年,最终通过多次邮件往来及视频联系,认可并选择了卡丹萨钢琴和提琴,本次出口无疑证明了世界对中国品牌的愈加认可及对&q
  • 大诗人陆游是宋朝养猫人中的一员,晚年养猫为伴,他给自己的猫猫起的都是些可爱风的名字,例如粉鼻、雪儿、小於菟等。作为诗人,陆游当然还会给自己的猫猫写诗,譬如《赠粉
  • 炒股,如果想做强势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涨停和大阳线拉升中找机会,而“涨停叠倍量”形态一直都是我重点关注的信号,一旦确立直接跟进,无需在意市场环境,并且可以反复
  • 当孤身一人独处时,寂静的时光里,你轻轻把它捧起,握在掌心,细细品尝,慢慢回味,远去的岁月一幕幕重现眼前,一些人的音容笑貌,#情感语录##减肥励志语录##减肥壁纸
  • 22.快乐分享错了人,就成了显摆。24.你永远也不晓得自己有多喜欢一个人,除非你看见他和别的人在一起。
  • 人生就是在逆水行舟,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生活不会比海上冒险来的容易,要掌握好自己的方向,永远的无惧,永远的坚定,永远的不放弃,直到看到你梦的岸!人生有很多的选择
  • 恭喜艺航 ·中单网络大电影《三㊙️》小主演先努力让自己发光,对的人才能迎着光而来。#经纪公司招募童星##童星招聘##童星招募##童星公司##童星##小腕来也##
  • #钢琴# #钢琴教程# #音乐推荐#|一:需要什么钢琴谱和简谱,微博搜曲名,没有的可以加微信LLL19211WYL。没有和某个视频里面一模一样的,每首曲子,演奏
  • 由死神处打卡有幸回来的我,听着清晨的鸟雀和鸣,又开始人生的每天打卡,失去的又归于其位,但生活似乎轻松了许多,就似耳边迴响的鸟儿们无忧无虑的啼鸣。那个在任何时候都
  • 射手座的另一个感情中的笨拙的点在于过于率性而天真,往往会触及一些无法触及的“恋人”而碰壁,这源自于射手本身关注的就是广度,不愿意过多的投入某个生命领域,才会在爱
  • 记最近(一些穿搭和饮食) 姨妈重拳出击,无假期,靠三天的止痛药九命 老李给我做了无敌的清蒸鱼 色香味俱全以至于我一顿就干掉了一半 不明白果肉那么甜的李子怎么皮就
  • ”熊炜炜说,作为组内负责拍摄的人员,这段时间,她和同事们从早晨背着机器出门,记录西区一线坚守抗疫人员的日常工作,到晚上才回到办公室。比如西宁市给哪个小区援助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