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年轻人返乡创业记:打工那么苦 不如回家卖“苞谷”】1月的广东汕尾,最高气温依然超过20度。但凌晨两点,凉意渐浓。在一片黑暗的苞谷地里,几缕亮光与重重树影一起随风摇曳,伴随着“嗖嗖”的响声。别怕,那是戴着头灯的农户正在抢收即将通过拼多多发往全国各地的“年货”——甜玉米。
  这片玉米地的承包者,27岁的黄轩,来自“中国甜玉米之乡”广西横州。作为“农二代”,他毕业就到深圳打工,做了几年流水线工人,觉得离“当老板”的梦想越来越远,于是回老家,种甜玉米。与父辈不同,他不仅把甜玉米卖到线上,还把它“发扬”到了广东。
  与之类似,11年前,当横州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 “逆行者”秦宗暖辞去广东的工作,返乡务农,种起了甜玉米。其间,他牵头成立鑫源果蔬,以“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包括基地、深加工、青贮饲料加工等在内的全链条产业。不仅生产玉米,他还通过拼多多等平台销售,订单量达到近10万单/月。
  临近年关,香甜脆嫩的玉米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热销年货之一。但在横州,甜玉米通常一年三造。为承接春节等销售旺季,横州人近年纷纷到毗邻的广东汕尾、惠州、徐闻等地承包土地,种植“第四造”甜玉米。
  甜玉米的故事是横州青年返乡创业的缩影之一。依托甜玉米等支柱产业及电商,越来越多横州年轻人选择结束与亲人分离的生活,踏上回家之路。他们的回归,既带回了在外历练的经验与技术,也唤醒了小城发展的活力与激情。

  再见,打工人。你好,新农人。
  两年前,何婷还是北京一家广告公司的Amy时,她每天妆容精致、蹬着细高跟“哒哒哒”地走。这个80后湘妹子的“前半生”是一部小镇青年的奋斗史:考学、北漂、买房、结婚、生子,成为一名家住朝阳区的“朝阳群众”。
  两年后,“Amy”变成了穿梭于玉米地的农妇们时常谈起的“小何”,与秦宗暖一起把甜玉米卖到线上。
  没有很多人离开北上广时的纠结,何婷利索地卖掉北京的房子,欢天喜地回到丈夫家乡、全国的“果篮”广西南宁。她的心情可以用一副药材来形容——当归,应当归来。在这里,老人回归舒适的生活环境,孩子们承欢膝下,一家人整整齐齐;更重要的是,何婷找到了她创业的灵感——广西那些闪闪发光的农产品。
  去年,当决定做一番农产品上行的事业时,何婷的团队一拍脑门,做了款小程序,搜罗各种广西土货在线售卖,被横州人称作“玉米大王”的秦宗暖是她试图发展的第一个客户。
  最终,何婷没说服秦宗南,反而被他“策反”。近几年,鑫源果蔬一直是华盛绿能等拼多多头部商家的甜玉米供应商,深入了解“拼购+产地直发”模式后,秦宗暖萌生直接触网之心。“直接下场卖玉米不香吗?”就这样,拼多多让两位新农人重新达成共识。
  “以前,好男儿志在四方;如今,好男儿志在家乡。”横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彭楷如此比喻。
  “打工与回家种玉米,各有各的苦,但种玉米赚得多一些。”黄轩称,目前日供玉米超过1万斤,线上线下各占一半,“近两年都得了钱”。
  在彭楷看来,人才回流的迹象正越发明显。“以前,年轻人挤破头要到广东打工,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工资四千五。而今,家乡的农产品越来越‘得钱’后,大家纷纷返乡,有的做电商、有的搞种植,各展所长。”
  去年5月横州发布的《国家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方案(2021-2023年)》显示,该县累计投入创业创新支持资金约5.15亿元,吸纳带动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6万人,累计孵化企业114家。

  丰产从“计划生育”开始
  作为农业大县,横州拥有两张名片,茉莉花与甜玉米。在黄轩的记忆中,读书时,家家户户种玉米。丰收时节,到处都是采收者,空气中都是玉米的清香。
  横州种植玉米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彼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率先培育出全新的玉米品种——“超甜20号”。在选择试种地时,一位老教授背着70斤玉米种子来到了横州市校椅镇。“甜玉米最宜生长的温度是24度,而横州当时的历年平均气温是21.6度。”彭楷说。
  “超甜20号”后来成了我国大陆甜玉米的当家品种。参与试种的校椅农民也成为横州甜玉米产业的拓荒者。
  “初来乍到”的甜玉米1984年仅有50亩,去年达到25.06万亩,在西南地区位居首位,年产鲜苞26.88万吨,鲜苞产值7.08亿元。
  这一飞跃,源于当地对甜玉米实行了“计划生育”——玉米秆只留下最优秀的苞。与北方玉米一年一熟的种植周期不同,横州甜玉米一年三造,每造生长周期最长78天,故“集中资源,一秆精养一苞”。
  为更好地“优生优育”,当地农技人员还提倡变“直接播种”为“育苗移栽”。彭楷解释,“以前,农户只管扔种子,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无法统一采摘。改良后的做法是,首先统一育苗,再挑选壮苗进行移栽,采收时一步到位,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目前,横州甜玉米已形成“营养杯育苗+免耕+定向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的种植技术体系,平均每造亩产也从600斤大幅攀升至2300斤。
  比起“好不好种”,劳动者更关心“得不得钱”。2007年后,甜玉米的赚钱效应凸显,价格从每斤几毛钱上涨至2元多,2017年甚至卖出2.8元/斤的高价。市场对脆甜爆浆的甜玉米的偏爱,反映了当地政府对错峰竞争的精准把控。广西甜玉米的竞争产区包括海南、云南等省,集中在3月上市,横州的第一造玉米五月中下旬才开卖。
  与此同时,电商也成为当地甜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玉米不耐储存,从保温袋、泡沫箱到冰袋、发泡膜,能想的办法都试过了,最后发现还是保鲜膜效果好。”秦宗暖说,近两年,伴随物流设施及保鲜技术的改进,越来越多的年轻种植大户开始为线上平台供货。
  更大的市场需要更多玉米,但横州土地有限。于是,掌握种植技艺的年轻人开始外出流转土地,供应元旦及春节的全国市场。广东的汕尾、徐闻等地也因而出现了横州新农人与甜玉米的身影。

  家门口的奋斗,才是生活
  当一座小城同时拥有支柱产业与新鲜血液,它开始变得既时髦又活力十足。“你知道小红书上的‘乡村超模’陆仙人吗?他就是我们横州人。”“你知道某某明星吗?她就给我们的‘网红玉米’带过货。”
  当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当地的新农人不再满足于只做隐藏在供应链里的“玉米大王”。去年以来,在拼多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加速上行的过程中,他们顺势而上,通过产地直发,让家乡的鲜玉米直连千家万户。
  除了鲜食玉米,当地新农人们还“挖空心思”,将玉米“吃干榨尽”,甚至发展出了生态农业——先卖玉米笋,再卖玉米苞,玉米花做凉拌菜,玉米秆喂牛,牛粪种蘑菇,菌糠还田种植甜玉米。
  “我们工厂主要负责收购社员及其他种植户的玉米秆,经过加工后,销售到贵州、海南、云南等地的奶牛场、养羊场。”鑫源果蔬合作社社员老谢说,这门不起眼的小生意一年可以做到近百万的利润,让他彻底断了去广东打工的念头。
  围绕玉米产业,横州目前正形成一种全新的产业分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做电商;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搞种植、加工等;六七十岁的老人则发挥余热,是分拣、打包的能手。他们日薪最低150元,最高300元,旺季甚至可以月薪过万。
  在黄轩看来,种玉米虽然苦,奔波于两广及云南等地的他“两天就要跑掉一箱600元的油”,但这7年,“玉米让我买房买车”,过上了农村人向往的生活。
  横州市电商办副主任黄振武告诉记者,目前,横州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可为全市企业提供冷链仓储、农产品集中分拣配送等公共服务,解决了小宗农产品运输问题。目前物流服务已辐射233个村点,快递服务费用处于全区县域较低水平。“我们的快递可以每天上门服务,哪怕店铺拼单量只有几件,快递小哥也会准时取件。”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1-8月,横州市网商数量5257家,带动就业创业1.68万人,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5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96亿元,同比增长34.54%。
  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也正带动当地甜玉米产业提质升级。此前,当普通应季甜糯玉米线下批发价每公斤4元时,横州生产的“白甜289”和“中国红”两款精品水果玉米在线上就卖出了单个8-10元的售价。
  “强农必须走品牌之路。”彭楷认为,横州的甜玉米要抓住拼多多年货节等机遇,推动产业从“成吨卖、称斤卖”的粗放模式向“论个卖、精深加工后再卖”的精品模式转变。

  图1:甜玉米“喘气快”,农户要赶在日出前赶紧采摘,避开高温,锁住鲜甜。刘威|
  图2:玉米本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甜玉米实验成功,其身份又多了蔬菜和水果两个标签。松仁玉米、玉米烙、玉米排骨汤等都是时常出现在年夜饭上的传统菜肴。刘威|摄
  图3:甜玉米产业从校椅镇扩展到两广地区,成为养育一方百姓的富民产业,仅横州石塘镇就有3万人从事甜玉米相关工作。刘威|摄
  图4:过去,农民要处理废弃秸秆,秸秆收割粉碎机创造了新商机。老谢的玉米秆饲料厂目前年产饲料3万吨。钟天一|摄
  图5:这一望无垠的苞谷地让横州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希望与未来。秦宗暖|摄

洪广镇金山村:防疫秋耕同步行 来年丰收助振兴

不误农时,防疫与秋耕同步行。金山村一手抓疫情防控的同时,一手抓好秋季田间管理,3台大型农机悬挂翻转犁在收割后的玉米地进行深翻深耕。马力十足,“哗啦啦”,随着泥土的醇厚味,秸秆、农作物茬被深翻进土,肥沃的土壤越出地面。秸秆还田、深耕灭茬是金山村的老传统,改进秸秆还田方式,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蓄水保墒能力,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业收入。秸秆深翻还田是其最好的“归宿”,可将秸秆自然转化成肥料,有效打破犁底层,促进作物根系发展,提高土壤蓄水抗旱能力,促进种植户增收。
秋收后,金山村党支部就及早部署,动员宣传村民应耕尽耕,确保秋深耕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为明年的农业生产打基础,组织大马力深翻机械深耕深翻耕地3400亩。
“过去深度仅20厘米左右,秸秆还田不达到一定深度,无法腐烂,就会影响第二年春播。”种植大户贺广平说,今年使用的大马力深翻机,深翻10厘米与40厘米,不只是深度的差异,背后还有一笔可观的经济账和生态账。
汪世锋接过话茬,“秸秆如果混合在12至15厘米的耕作层内,不能及时腐烂的秸秆会导致土壤松散,与之相比,将秸秆打得特别细碎,同时使土地深翻近40厘米,基本在耕作层以下,可使其充分腐烂,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防止流失的目的。“
“土地深翻后,腐熟过程中,通过温度改变可起到灭菌除虫的作用,不仅可以减少施肥15%至20%,更提高了粮食产量,产品更加绿色,实现经济、生态两笔账”这个深翻标准可以保墒保苗抗旱。”种植大户李刚的种植经验更丰富。
下一步,金山村将继续引导村民科学种植,充分利用秸秆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培肥地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增收。

西怀远:“菜篮子村”变“网红村”

  “我以前在自己地里种黄瓜,收入刚刚够生活。现在用新式温室大棚种黄瓜,几个大棚加起来年收入就有十几万,再忙也高兴!”在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徐沟镇西怀远村,村民刘三三乐呵呵地向笔者讲述自己如今的生活。
  仲秋时节,笔者来到西怀远村,刚进村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平坦干净的柏油马路直通每一个田间地头,全自动的天桥式拱棚和高标准日光温室整整齐齐地建造在道路两旁,大棚的墙面上还绘制着该棚所种蔬菜的图画。如今的西怀远村,早已和记忆中的村庄有了翻天覆地的差别。
  西怀远村是典型的纯农业乡村,长期以来,村民大多以种植玉米、高粱为生,产量低、收入少。2018年,该村获得财政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后,开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完善乡村治理,依托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如今,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赏心悦目的艺术墙,整齐有序的蔬菜大棚……让西怀远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2021年9月,该村凭借其“颜值+实力”,入选成为了“山西美丽休闲乡村”。

  1种菜增收有保障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西怀远村的村民们忙里忙外、干劲十足。“这片是我家种在棚外的红薯,棚里的黄瓜已经卖完了。”正在忙着收红薯的村民王润义夫妇告诉笔者,没种大棚蔬菜之前他们只种玉米,现在分季节种着好多种蔬菜,挣的也比以前多了。
  “这种新式大棚单栋就1.8亩,空间大可套种蔬果,浇水、施肥、喷药也都实现了自动化。”王润义领着笔者进入大棚,边说边用手指向挂在墙上的中控台。“你们看卷帘、卷膜都是一键操作的,用手机就可以操作,干活比原来轻松多了。”
  2019年3月,西怀远村确立了发展1000亩设施农业的产业目标,园区实行统一规划设计、土地流转、施工建设,集成设备管理智能化、栽培品种优质化、灌溉水肥一体精准化等核心技术,高标准推动建设生产。据西怀远村党支部书记杜春扣介绍,目前,设施农业园区有62栋高标准日光温室、218栋天桥式拱棚。计划再投入2050万元,建设80个高标准日光温室、20个天桥式拱棚。
  “我家的大棚主要种蜜光葡萄,套种茴子白。”村民张彩萍说,“我原来不会种地,近年村里发展大棚种菜,县里派农业专家手把手教我们,如今收成很有保障。”
  “去年底,全村温室一季栽培单棚平均效益达到7万元,两季栽培单棚实现收益达12万元以上,天桥式温室单棚收益实现5万元,全部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见效,蔬菜种植户从40户增加到了300余户,目前设施农业占地规模已有1500亩,生产面积785亩,年产值可达45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2万元。”杜春扣说。

  2设施农业来引领

  “对于我们农民来说,不怕种地有多累,就怕收成以后卖不出去。但我们村的菜不愁卖,只要我们的蔬菜成熟,就会有商户到大棚门口收,足不出村菜就卖完了!不得不说,村里的大棚确保了我们农民种的菜质量好、卖得出、收益高!”村民刘三三颇为得意地说道。
  “我们通过村集体综改资金一次性入股投资、村委会集中流转土地后统一规划建设、农户承包集体温室大棚自主经营、上交管理费的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此外,村集体还将闲置6.3亩村庄建设用地建成蔬菜交易市场,配套建设了管理用房、超市等,引进冷链体系化建设配送车辆。”杜春扣进一步说道。
  为推进设施产业绿色生产达到数字化、精准化、绿色化、体系化、高效化建设,近年来,清徐县为西怀远村投资1.28亿元用于建设发展设施农业。据清徐县农业农村局蔬菜服务中心主任陈二明介绍,西怀远村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坚持“六化”示范引领,即设施建设标准化、园区管理物业化、主推品种优质化、栽培技术集成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在他看来,设施蔬菜产业要在产量和质量上再上台阶,就必须要形成一套可重复使用的标准化、专业化体系。目前,西怀远村正在逐步形成一套发展设施农业的实用可推广体系。
  如今,西怀远村已经成了太原市有名的“菜篮子”。太原市农委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素红表示,太原今后将持续打造不同类型的蔬菜工程建设样板,引领带动全市设施蔬菜发展,实现省会城市“菜篮子”稳产保供和农民增产增收“双赢”目标。

  3“农旅”融合新风貌

  “每年六月油菜花金黄飘香之际,来西怀远村拍照的游客就特别多。蓝天白云下,绵延百亩的油菜花海甚是美。可惜你们现在这个季节来看不到了。”走在西怀远村的路上,太原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刘瑾向笔者描述着村子的发展,从无人问津的小乡村,到如今的“网红村”,变化之大有目共睹。
  2018年,西怀远村“两委”萌生了用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旅游,提升全村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的构想。在综合考察对比后,决定以村集体土地为示范引领,种植了300亩油菜花。不仅如此,西怀远村还将“艺术气息”贯穿全村,用绘画、灯光、装置等多种方式,对近5000平方米的墙体进行画作与改造,把又旧又土的乡村街道变成了色彩斑斓的涂鸦艺术大街,打造成了一步一景、诗情画意的新农村。
  以西怀远村为缩影,太原市农业农村局产业科负责人张晨表示,下一步,太原市将围绕贯通“产+销”,融合“农文旅”,形成“农中有旅、以旅促农、农旅结合、强旅兴农”的新兴产业风采。

  来源:科学导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的药用完了,现在买不到,我需要坚持吃药缓解病情”在疫情防控值守点位,接到居民前来求助,干警耐心劝返居民在家等待,火速外出买回指定药品,并贴心地把药品送到居民
  • 吃点自己爱吃的,不健康也无所谓,不过量就行。独立阳台 阳台可洗漱种花种草都可以兰出需要的小伙伴快来 楼下一条街吃喝玩乐样样齐全#重庆 #重庆租房 #租房也要幸福
  • 进入21世纪,针对生命科学、环境资源、公共安全等国家重大领域的实际需求,瞄准分析化学的国际前沿,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在张玉奎院士的带领下,锐意进取,形成了高效
  • 《燕妮悟道》的系列丛书,人生短暂,我们不能空手走过,必须对某种事物倾注自己全部的真情,20多年过去了,我不参禅求道的初心从未改变,我认为自己肩负着弘道的重任,通
  • 我上楼就是因为文鑫 在后面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以后 最后发现还是回归文鑫比较开心 其他小孩有好感的还是会好感 但是因为某些原因真的没办法接着做团粉或团偏了 团依旧好
  • #二十不惑2[超话]#陈丹青说:“长得好看的女生都蛮苦的,我在国外看过一个调查,就是有姿色的女人都非常羡慕姿色平常的人,因为她们有非常活跃的爱情生活和很好的婚姻
  • 【抗旱保秋收,中国如何保证粮食安全 | La seguridad alimentaria china frente al clima extremo】Este
  • 感觉夏天过得好快,我都还没来得及去游泳呢超市里的鱼也好漂亮哦我想去献血,想为祖国做一点贡献tips:我真的太喜欢花了,好想有人能够送我花,可惜没人送[泪]#记录
  • 一早起来雪碧小盆友就说谢谢妈妈给换的新床,好舒服啊。那我再去拿……妈妈雪碧拿来了……我不想喝甜的,有没有水啊……(我因为脑子在画上所以没整理好指令)好的!
  • 我除了高难其他的都不太会玩,朋友也基本是高难人,不知道我离开高难后自己还会什么 朋友也还会不会在…因为社恐所以很珍惜能交到的朋友 真的好想和大家一起玩呀…Day
  • 献血这一幕细节就真的很多了,男女主坐车去给商人献血,商人儿子却担心他们弄脏车,盖了一层薄膜,在家里吃饭的凳子上同样也盖了。他会给她用小麦在手上按一朵花;会在鱼烤
  • 看电视也抓着当零食吃,干吃才是最好吃的,嚼着谷物脆和果干块咔呲咔呲响,还是独立包装的吃多少开多少不怕放着变软 没几天一大袋就被我吃完了后悔为啥没早发现这么好吃又
  • #人们为什么反感调休#真的只要是打工人,都能明白吧,平时无论你是啥岗位,只要工作大家都卷的要死,压力也很大,都指望长假能喘口气歇一歇,哪怕不出去玩,在家躺平几天
  • 俏皮,博学,洒脱随性,开阔明朗,坦率放野,不拘一格,善良又对世界充满柔情和深刻见解,放肆奔跑徜徉在沙漠里的三毛 互相欣赏理解,保护对方的孩子气,纵容对方的天马
  • ❤ fan:鸡涌偶吧多吃点~太瘦了好心疼:别让我多吃点,你们减肥吧CL:啰嗦鬼欧巴要健康哦 别再瘦了:希望你瘦✨✨ ​​​看了D show关于胜利和鸡涌的完整的
  • 没有失败的尴尬和忍辱,即使成功了,你也感觉不到非一般的喜悦,也不会珍惜来之平淡的幸福。 ​​​不要等到了你的人生垂暮,才是想起俯拾朝花,且行且珍惜。
  • 成年人的世界嘛,要懂得“见好就收,及时止损”八字真言,本来是个看戏的瓜农,但是有些事情好像完全变味儿了,我个人觉得拿得起放得下是成年人最重要的品质,君子不乘一时
  • 我觉得只有在B站放王姐的视频才有那味:1:弹幕文化最浓厚 2:评论区靠前的也经常都是优质用心的长留言,反而wei.bo.douyin.都是一些好棒棒,老婆爱你
  • l 亲子互动DIY曲奇饼干,用爱烘焙,献予挚爱l 用餐客人可获得感恩贺卡一张,写下感恩寄语自助晚餐 258元/位活动推广期:2017年11月23日预定热线:
  • #志愿者转发##让宝贝回家[超话]#约1989年出生几个月从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双桥乡孙家庄被抱养至本市的李兰秀寻亲351392(O型血,现高154CM,一个发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