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秦岭##春山新籁# 【春山新籁丨石榴、骊山和两个老人的故事】5月底的骊山,满眼葱茏,在白云蓝天的映衬下,愈显秀美。

山的南坡北坡沟下沟上,是大片大片石榴花的海洋。一朵朵石榴花仿佛一个个穿着火红霓裳的美人,在翠绿的石榴树叶和深褐色枝干间,伴着初夏的暖风翩翩起舞。

此行临潼,我们是要造访两位与石榴、骊山有着不解之缘的古稀老人,他们一个为石榴呕心沥血40多年,一个痴迷骊山拍照33载。

白眉老人的“石榴梦” 让骊山脚下遍地“骊山红”

走进一片石榴园,穿过一排排石榴树,在袭人的花香中,我们邂逅到一位白眉老人。他面慈目善、精神矍铄,正察看着石榴生长情况,时而端详、时而比较、时而思考。看他对石榴极为专注的样子,猜想应该是一位阅历丰富的老果农了。

与老者在一株两百岁古石榴树下席地而坐,畅聊之后,才知这位名叫刘永忠的老人,今年70岁,在骊山脚下种植石榴40多年,发现并培育的“骊山红”品种石榴已经推广种植近万亩。

最早,刘永忠在秦陵街道杨家庄附近种了七八亩石榴。为了扩大生产能力,利用好骊山“土质松软、含沙量大、透水性好”的石榴优生条件,2003年,他在马额街道流转了150亩荒山,建设石榴生产示范基地。2005年,由他牵头的西安市秦陵石榴研究所成立,成为创建临潼石榴民营研究机构“第一人”。
图片

临潼自有石榴以来,主栽品种为“净皮甜”,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最先引进,是中国石榴的活化石。在长达2000年的栽植历史中,临潼石榴经天然杂交、芽变,种质资源已达到100余种,形成了以“净皮甜”为核心的石榴品种集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对石榴品质的需要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对石榴的个头、色泽、籽粒、味道等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其他石榴产区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临潼石榴在全国的影响力却不断减弱。

“我们有些着急,临潼石榴要发展,需要改良品种,稳定面积。稳定面积工作有政府协调和倡导,改良品种需要靠石榴人自己来完成。”刘永忠指着“骊山红”的石榴花意味深长地说,仿佛回到当时艰辛寻找培育石榴品种的时候。

为了探索“石榴新品种是老树芽变而来”的理论,刘永忠访遍了临潼老石榴园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铁炉街道睢石村的一个老园子中,发现两棵古树结的石榴个儿大、色泽艳、籽粒大、果核较软,正是市场需求的品种。

2011年春季,刘永忠采用芽接法,在龙河石榴基地和刘坡果园嫁接了4棵树,全部成活,次年全部挂果。又经过两年优选,在2014年培育出了石榴新品种——“骊山红”。

如今,经过刘永忠的不懈努力,临潼区的石榴老树种正在逐步更新为“骊山红”。刘永忠说,再有3年时间,环骊山优生区的8万亩老树有望全部更新,到那时,骊山脚下遍地将是“骊山红”。说这话时,他眼神炯炯,仿佛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石榴树上挂着红灯笼一样果实的情景。

骊山这座休眠性活火山,过去是荒山,如今是绿山。山下有温泉有石榴,山上有美丽的风光。“骊山养育了我们。我们要保护好她,也要利用好她真正正正富裕群众,让游客不光看得见、逛得好,也要带得‘走’!”他说,“我在骊山脚下包地几十年,现在70岁,还能再耕耘30年,此生足矣!”

“好摄老人”的33年 5500多张“写真”记录骊山变化

有人在耕耘,有人在拍山。沿着“西安最美盘山路”蜿蜒向上,我们见到75岁的刘生才时,他正背着超过15公斤重的器材,扛着独脚架,斜挎着相机一个人独行。

他边走边向我们介绍骊山上的文物古迹,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谏亭、上善湖、七夕桥、尚德苑、遇仙桥、三元洞……

当有美景入目,他轻按快门,伴随“咔嚓、咔嚓”清脆的声音,一张张骊山“写真”就定格在相机里。“我从1989年来到位于临潼的长庆培训中心工作,单位依骊山而建,出门走10分钟就能进山拍景,到现在已经拍了33年。爬过上千次骊山,见证了骊山这些年的变化。”

骊山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景,在他看来,既熟悉,又新鲜。“骊山每天都发生着变化。只有了解过去,才能知道今天有多好。”刘生才说,曾经一度兴起的采石业,让骊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来,为了保护“母亲山”,临潼区开始实施骊山北麓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保护工程。
图片

“看这一张骊山,镜头里全是低矮的杂草,很少能看见树木。再看这张,都是比人高的树。”刘生才拿着在同一机位拍摄的30年前和30年后的两张照片说,“远处的那片洋槐是飞播的,后面这些松树、柏树都是后来栽的。”

“我拍摄骊山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触。摄影人最爱的就是绿色,这几年骊山变化太大了,我要把点滴变化都记录下来。”摄影看似简单,长年累月坚持却不容易。在刘生才拍摄的近10万张的风光照片中,“骊山影集”已积累了5500多张,生动直观地记录了骊山由黄变绿的过程。

“拍了33年,您不烦吗?”

“怎么会烦,哪个孩子会嫌弃妈妈?”

没有比较就没有欣喜
照片里,秃山没了,绿树蓝天白云越来越多

跟着刘生才,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山顶。“骊山真是太美了,到了山里,仿佛就到了桃花源。”他说。我们极目环视,只见峰峦千仞,高出云表。北瞰渭水如长练,南眺秦岭如画卷,西望古都如棋盘。秦川美景,尽收眼底。让人不禁想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

坐在山间巨石上,刘生才辨别着不同鸟儿的叫声。他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山头告诉我们,那是他拍摄的一个点位。为做好“对比”,每一次上骊山,刘生才总要找以前的路线和拍摄机位,并把拍摄的时间和点位详细记录下来。

“前几年,每次春季上去,都会看到很多绿化工人将绳子系在腰间,整个人挂在半山腰,就是为了种上一棵树……”刘生才指着山顶的蓄水池,“为了保证树木成活率,在绿化的山头上铺设了供水管网,修建了蓄水池和抽水站。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绿水青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的是天蓝、山绿、水净。近年来,临潼区提速骊山生态保护修复,造林面积达4.25万亩,绿化了30余座山头,累计栽植侧柏、油松等各类苗木800余万株,骊山森林覆盖率由2007年的37.2%,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

骊山的细微变化都让刘生才欣喜,“照片里,光秃秃的山头没有了,葱葱郁郁的树木和蓝天白云越来越多。”刘生才说,随着生态不断改善,如今骊山已成为乡村旅游热门打卡目的地,“高颜值”生态环境也为乡村振兴孕育着新的契机。

从骊山下来,已是夕阳西下。此时的骊山似披上了绚丽的红纱,我们在“骊山晚照红”的诗情画意中,不断回想着两位可敬的老人,回味着他们那些不是豪言却胜似豪言的话语。(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骆妍 通讯员 王三合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谢伟 视频制作/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雅坤)

“名城泰州 知行相成”系列活动第五期 ‖《身游水墨画为境》
——走进泰州市博物馆

身游水墨画为境
虎虎生风祥云迎

藏古今 展天下
了解一座城市,从博物馆开始
每一座城市,走过历史的风风雨雨,都会留下内涵丰富种类繁多的遗迹和文物,无声地承载着自己的历史和记忆,这其中更有一些是珍贵的镇馆之宝。这些物化的城市记忆静静伫立于历史长河中,而博物馆正是保存这些城市记忆的载体。泰州市博物馆是彰显泰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厚文化底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让广大市民能一睹泰州瑰宝的风采,市博物馆历时半年策划了“仰之弥高——泰州市博物馆馆藏珍贵书画文物特展”。

讲座内容
泰州市图书馆“名城泰州 知行相成”系列活动第五场《身游水墨画为境》,邀请泰州市博物馆馆长解立新,带您走进泰州市博物馆。
解立新馆长将从泰州市博物馆概况、《仰之弥高》——泰州市博物馆馆藏珍贵书画文物特展备展过程、部分藏品特征以及背后的故事等三个方面为大家进行讲述。解馆长将带领读者通过特展珍品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让广大市民通过泰州市博物馆陈列、展出的珍贵藏品,接受泰州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嘉宾简介
解立新,研究馆员,泰州市博物馆馆长,从事博物馆工作三十余年,致力于泰州市地域文化和可移动文物研究以及博物馆相关工作,在《文物》、《东南文化》、《中国文物报》、《收藏家》、《福建文博》、《江苏钱币》等专业报刊发表了相关研究专业文章,长三角区域文物专家库成员、江苏省文物保护专家库成员。

重点展品
展览采用“散点布置法”的布展理念,给观众以沉浸式的观展体验。这批展品绝大部分都是泰州市博物馆建馆60余年来首次向公众开放,其中仅一级文物便有9件之多,展品中不乏“八大山人”、吕纪、刘墉等名家难得一见的珍品。

场馆介绍
泰州市博物馆

泰州市博物馆成立于一九五八年,是江苏省建馆较早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之一。位于泰州市海陵区鼓楼南路297号,建筑面积22000平米,地上四层,地下一层。

现有基本陈列《汉唐古郡 祥泰之州一一泰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和《大明衣冠一一泰州明墓出土服饰陈列展》。
泰州市博物馆藏品丰富,现有藏品万余件,并且形成了自己的藏品四大特色。

一是麋鹿化石,独一无二。藏有目前世界上最完整的一具雄性麋鹿骨骼化石。二是南朝青瓷,精美绝伦。青釉莲瓣纹盖罐和青釉十系罐为国家一级文物。 三是明代服饰,首屈一指。泰州历年明墓共出土服饰三百余件,全国著名。四是明清书画,质优量多,位居江苏前列。
泰州市博物馆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有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与故宫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上海艺术研究所、浙江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江南大学等国内知名的博物馆、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业务联系和学术交流。

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
2022年2月1日(大年初一)下午2:00
活动行程:
1.《身游水墨画为境》走进泰州市博物馆主题讲座;
2.专家现场指引参观“仰之弥高——泰州市博物馆馆藏珍贵书画文物特展”。
3.参观泰州市博物馆(讲解员导览)
活动地点:
泰州市博物馆
详细地址: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鼓楼南路文化中心297号(泰州市图书馆向北100米)
联合主办单位:
泰州市图书馆 泰州市博物馆
联合举办单位:
泰州市海陵区文化名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泰州市海陵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泰州市海陵区读书吧俱乐部

参与方式及注意事项
1、根据最新新冠疫情防控要求和举办单位场馆条件,本次活动邀请前59名报名读者。

本次活动将赠送读者有关本次展览一级文物藏品文创作品。签到时领取文创作品名称标签,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统一发放文创作品。
李鱓《玉兰海棠图》

吕纪《寒梅双雉图》

 
签到时间:2月1日(大年初一)下午2:00
签到地点:泰州市博物馆服务台

2、报名方式:
● 泰州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留言报名:姓名+联系电话+参加人数
● 泰州市图书馆总服务台登记报名
● 凤城讲坛现场读者群报名
● 电话报名:0523-80201006
主办单位将提前确定本次活动的读者名单,公众号回复或电话通知。
3、本次活动全程录像,请参加活动的读者听从工作人员指引,讲座现场将手机调至静音或振动模式。
4、请遵守场馆秩序进行安检并执行新冠疫情防控要求,进入场馆全程佩戴口罩并出示实时更新的健康码及行程码;
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场馆通风良好,请各位读者注意保暖。
5、特别注意事项:非智能手机用户,请提前查询好个人实名行程轨迹并打印好当日健康码。具体方法如下:
个人轨迹证明方法
一、电信手机用户证明方法:
编辑短信CXMYD#身份证号码后四位到10001,授权回复Y后,
实现“漫游地查询”,可查询手机号近15日内的途经地信息。
二、联通手机用户证明方法:
编辑短信CXMYD#身份证号码后四位到10010,查询近30天的全国漫游地信息。
三、移动用户证明方法:
编辑短信CXMYD,发送到10086,再依据回复短信输入身份证后四位,可查询过去一个月内去过的省和直辖市。

6、如因新冠疫情防控发布新要求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导致活动推迟,主办方将在微信公众号提前发布通知。

“名城泰州 知行相成”活动简介
文化为魂、景区为骨,名城泰州、知行相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州主城区所在地海陵“儒风之盛,夙冠淮南”。自古以来,名贤英才辈出、红色资源丰富。这里曾哺育出东吴大司马吕岱、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宋代教育家胡瑗、泰州学派王艮、评话宗师柳敬亭、“布衣诗人”吴嘉纪、历算学家陈厚耀、篆刻书法家吴让之、京剧大师梅兰芳、世界汉学家图书馆学泰斗钱存训、当代篆刻书法家孙龙父等;诗赋泰州、留迹海陵的历代名人有骆宾王、欧阳修、王安石、秦观、苏轼、范仲淹、岳飞、陆佃、陆游、文天祥、汤显祖、孔尚任等;英雄人物辈出、革命旧址众多。
“名城泰州 知行相成”系列活动旨在弘扬泰州“汉唐古郡 淮海名区”文化内涵,宣传保护文化名城;同时让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读者感受泰州优秀地方文化载体的延续性,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终身课堂的功能性;并通过活动不断征集优质地方文献成果,开发文创作品;调动全社会力量宣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州生生不息的原乡印记,发掘文化、回顾历史,留住乡愁、展示文化自信,激发人们热爱家乡的情怀,助力文化旅游共同繁荣发展。

#新春走基层# 【奇迹般的地坑院】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有个令国内外游人叹为观止的民居奇迹,那就是“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陕州地坑院。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也有人称“地阴坑”“地窑”,充满着浓郁的黄土地风情,古朴厚重,美丽诗意,独居特色的地坑院群落,被专家学者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中国农民生土建筑的最高成就”。

在距今约4000年前的庙底沟文化晚期,为地坑院发展的成熟期,后经漫长的历史,地坑院形成了今天的式样,它和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陕北窑洞,并称为中国民居史上的“四大奇观”。

近年来,陕州地坑院之所以能够一举成名,不仅得益于陕州区委、区政府充分依托地坑院资源的唯一性与独特性大手笔谋划、高标准保护,更得益于成功整合了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的陕州剪纸、捶草印花、陕州锣鼓书、澄泥古砚等地坑院文化元素,这无疑让盛世中的地坑院拥有了神秘色彩和神奇魅力。

千年穴居吐芳华

“地坑院营造技艺独特,是在平地上向下挖6米左右,形成大小不一的方形或矩形土坑,然后在四壁凿出窑洞,供人居住的一种建筑形式。”陕州区民俗专家白良旭说,作为豫西居住文化的符号,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科学。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良旭说,依据不同方位朝向和地坑院主窑洞所处方位,窑院分别被称作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北坎宅。它是建筑史上一种逆向思维的产物,它是利用自然地形下沉式挖掘,这与通用的上竖式材料垒砌,矗立在大地之上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这种一反常规的构造方式,是地坑院最大的价值所在和魅力体现。

村民关帮群世代居住在西张村镇地坑院,他说:“现有的地坑院已有200多年历史,有的住过六代人以上。”在春节来临时,关帮群仍坚守在自家地坑院内,准备过一个具有独特风情的新年。

在张汴乡曲村37号院农家乐,老板王军和几名员工忙碌着为春节期间到来的游客们准备饭菜。王军说:“我这院子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借着旅游开发的机会进行了修整,没有想到春节期间生意会这么火爆!”

在曲村文化大院前的广场上,停着十几辆旅游大巴车,游客刚一下车,就被道路两旁琳琅满目的农副产品吸引了。春节期间,勤劳的曲村人也没闲着,积极向游客推销农副产品。目前,该村30多户群众都摇身变成了小老板。

前些年,陕州区借助上级扶贫政策、危房改造和土地整理项目,整合资金300余万元,撬动群众投资1100余万元,对曲村103座地坑院进行了修复性建设。群众围绕旅游开发大做文章,有的群众在院子里办起了剪纸展馆,有的建立了农耕文化展馆,有的搞起了农家乐,有的建成了窑洞宾馆,有的开起了五谷杂粮坊……还有些群众规划建设了果蔬采摘区、田园观光区等。

记者来到张汴乡北营社区,只见一排排新建的两层楼房格外抢眼。走进村民杨冬梅的家中,他们一家正坐在沙发上一边聊天,一边看电视。杨冬梅笑着说:“政府在北营规划建设地坑院景区,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

杨冬梅是陕州地坑院景区的搬迁户。2013年,陕州地坑院景区开工建设,杨冬梅的地坑院被列入地坑院民俗文化园项目一期工程,6年来,她亲眼目睹了陕州地坑院从农家窑院到知名景区的美丽嬗变。

为做好群众的安置工作,陕州区在北营、陕塬和曲村规划建设了3个社区,整个社区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同时,配套建设了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加大垃圾处理和柴草杂物清理,在房前屋后种植花卉树木,打造绿色景观,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新农村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绽放芳华。

地坑院里年味浓

春节前夕,陕州地坑院的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灯笼,在窗棂上贴上剪纸,准备好过年的花馍。从地平线下飘起缕缕炊烟,带着乡愁记忆迈向新的一年。

正月初一,陕州地坑院景区人山人海,观看民俗表演的游客络绎不绝,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在景区的崖上,一群迎亲队伍披红挂绿,吹吹打打,在阵阵唢呐声中缓缓前行,游客们举起相机和手机,纷纷拍照留念。

“锣鼓书是咱的根,锣鼓书是咱的魂……”在陕州地坑院景区内,李文艺表演的陕州锣鼓书《震天吼》,声调铿锵、旋律激越,浑厚的歌声堪比“爵士乐”。

陕州锣鼓书作为一个地方稀有曲种,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曲目、音乐基本保持着原生态,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随着陕州地坑院的保护与开发,几乎失传的陕州锣鼓书粉墨登场,在地坑院民俗文化园大放异彩。

“梆梆梆……”民间艺人朱秀云手持棒槌,在案几上平铺一块棉布,上面放上植物的叶茎和花瓣,用木槌敲打,几分钟就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

朱秀云表演的是豫西农村一种传统的印染技艺捶草印花。她从田野里采摘“芊棒棒草”的叶子,夹在织布中间,用棒槌敲打出汁液,将嫩叶的形状、脉络印在织布上,再经过固色,一件捶草印花作品才能完成。看到如此神奇的印染技艺,一大批游客围上前现场体验。

“正月里来无有花儿采,唯有迎春花儿开。奴有心采一枝头上戴,猛想起月季花月月开……”在这里,民间艺人黄亮娥一边拿着剪纸的剪刀,一边唱着剪纸歌曲,曲罢剪落,一幅栩栩如生、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便诞生了。

而在陕州澄泥砚展演现场,一块泥巴在民间艺人王驰手中三捏两揉,一个造型独特的砚胚便呈现在游客眼前。经过炉窑烧制,窑变奇异,坚硬如铁,观之如墨玉,击音如钟鸣。

最吸睛的还是陕州灯会。你可能看过陆地上的灯会,也可能看过水面上的灯会,但地平线下的灯会你见过吗?春节期间,2019年陕州灯会正式点灯。该活动由陕州地坑院特色灯组、甘棠公园和高阳山灯组、城区亮化灯组三大板块组成,采取陆地、空中、水面、地平线下等多种形式惊艳亮相。

“我来自青海,春节到陕州区走亲戚,今晚看到陕州灯会,真是很感慨,灯会美不胜收。”正月初三,游客张鹏林带着家人正漫步在彩灯世界。

在地坑院广场,直径28米的“世界第一穹顶”灯组格外耀眼,让在场游客流连忘返。在这里,“森林陕州”灯组把几个地坑院相互贯通,让人欣赏洞中看花灯的别样效果。长达150米“西游记”9个灯组,通过时空隧道相连,从天蓬元帅戏嫦娥到面见佛祖取得真经,全程演绎了西游记的精彩篇章。另外,改革开放40年灯组寓意着陕州人民团结一心,阔步走向新时代。

向着幸福去奋斗

观看了白天的民俗表演,欣赏了夜间的陕州灯会,自然而然感到饥肠辘辘。

走进陕州地坑院小吃一条街,古色古香的建筑与灯火璀璨的花灯交相辉映。在摩肩接踵的游客中“东瞅瞅、西望望”,别具风味的陕州小吃香气扑鼻。

在陕州,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当属陕州十碗席。“垒砌长长穿山灶,摆起铁锅一串串”,走进景区员家大院内,看到这独特的灶具就让人惊叹不已!

“陕州十碗席的饮食文化已有百余年历史,是地坑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这院里卖出十碗席100多桌,总收入两万多元。”民俗专家员石让说。

员石让是景区聘请的民俗专家和顾问,平时向游客讲授地坑院方面的民俗文化知识。在节日期间,景区餐饮管理部便在他的院子里做陕州十碗席,以配合民俗表演招徕游客。这时,员家大院里人声鼎沸,十碗席彰显陕州人的朴实热情。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除平时给游客讲解民俗知识外,今年春节,我配合景区搞接待服务,另外还多了一份收入。2019年,我会继续努力工作,让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员石让高兴地说道。

像员石让这样“泥腿子”端起“文化碗”的典型,在陕州地坑院景区还有不少,他们将陕州剪纸、陕州十碗席、陕州锣鼓书等特色文化优势转为产业优势,或展演民间艺术,或从事民俗演艺……均有不菲收入。

如今,陕州地坑院已跃出地平线,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奔向春天!
(王绍刚肖伟本报记者李朝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首先就是李佳隆的有求必应啊啊啊啊啊啊啊 我和他说我要喝水他就给我丢水 我和他说他没和我握手他就来和我握手 我真的爱了p1-2 没有蹲到和小羊的合照 但是
  • これからも沢山聴いてくださいね(◍˃ ᵕ ˂◍)机翻:アニメてっぺんっ达成百万!いち早く聴いてみてください(*´◒`*)#久保さん相良茉优 Twi 23/01/
  • 从老照片上看1906年的“孔子入周问礼碑”高出地面约1米多,彼时驮碑的赑屃还保存的十分完好,碑身字迹也比较清晰,照片拍摄百年后的今天“问礼碑”碑身石材已经有一处
  • 。。
  • 这是一个非常天才的设计,因为在今天,我们从来不缺少声音,而缺少声音背后那些认真倾听和回应的意图,我们总是急着把话说出去,但就像莱姆在《其主之声》中所说的:“人总
  • 最佳长中篇小说:《野筑之诗》A Psalm for the Wild-Built作者:贝基·钱伯斯 Becky Chambers她创作的《如果幸运的话,被教导》
  • 从前看到新闻帖子电视剧,分析恋爱或人格,总是心虚又不得不对号入座,好像处理感情的态度和程序都已被设定,成长环境造就了性格,结论就是我这样的人,或许永远无法拥有一
  • 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
  • 【科学养宠之狗子皮肤变黑小心黑色棘皮症】如果铲屎官突然发现自家狗狗身上的皮肤出现了局部或者全身变黑的趋势,一定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是狗狗患了黑色棘皮症。 1.狗
  • 该项目由 Web3 构建者 Fabio Sevá 和 mladen.eth 创建,在过去两个月中制作了数十件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致敬的艺术品,最初,QueenE 拍
  • #RG奶油防晒隔离RG独家成分水溶性蛋白聚糖 ● 使用后肌肤光滑水润硫酸软⻣素在⻘森县,即便是在严寒的冬天进行软⻣可聚蛋白多糖的分离,皮肤也不会变得干燥,反而会
  • 来源:怒江警方【拜登再次“語言錯亂”稱曾在烏克蘭和波蘭為美特勤局工作……】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等媒體報道,當地時間8日任內首次前往美墨邊境進行視察的美國總統拜登,
  • #张真源[超话]##张真源[超话]##张真源肯德基品牌代言人# #张真源 二代唯一all绿# 遇见你之前 我随遇而安 遇见你之后 我以你而安. .
  • 伴随着产业投入的加大、技术的成熟和产业链的逐步完善,钠离子电池正在开拓千亿级的蓝海市场,而阜阳将有可能成为这一庞大市场的拓荒者,其意义不言自明。对于阜阳来说,农
  • 记于缓驰的列车上—js昨晚做了很多梦有一个镜头大约是看一个红色衣服的女子 在悬崖边的房子旁要爬出一个涯洞那个洞的阳光穿透出来 很炫目那个女子摔死了 大约在我看到
  • 2、尽量不让老人独居老人独居,是增加更多的危险性和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也许他们生活都无法自理,也许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有亲人在旁边
  • #PeRo电子竞技俱乐部[超话]#【BOSS训练营 决赛Day4】第四局赛况回顾排名:6淘汰⚔️:4积分⚡️:6一圈北部圈,搜索完我们转移到圈型中部单房遭遇TF
  • #极禹[超话]# jy#极禹 你是心中唯一# jy#极禹 临界暧昧# ​是寒冬里绽放的白梅 是骨骼里不枯的玫瑰 是我永远的热爱
  • 读懂这50个成语,你就读懂了《道德经》: 1、天道好还。注解:旧指天可主持公道,善恶终有报应。 2、上善若水。注解: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
  • 我想,世间最美妙的事,就是相顾无言,却能将彼此的气息深深嗅,却能将双方的会意深深懂。因此,“天地之心”就是天地生物之心,是宇宙大化流行的基本的源动力,洋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