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飞的困境,其实是一切“订阅制娱乐内容”的困境(下)
原创 怪盗团团长裴培 互联网怪盗团

换句话说:用户只有一个不绑定内容的付费选项,当他们想多付钱的时候买不到增值服务,想少付钱的时候则可能直接选择退订。对于平台而言,这种模式是“稳赔不赚”的。按照经济学理论,平台无法占有“消费者剩余”,自己却要损失不少“生产者剩余”。

在经济形势较好的情况下,视频平台虽然没法薅到更多羊毛,至少没有订户流失之虞(没人在乎一两个月的订阅费)。可是在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问题就大了。在英语社交媒体上,到处都是教你如何在视频平台之间横跳以节约付费的文章。例如,奈飞在2022年5月最重量级的新剧是《怪奇物语》第四季,而且要月底才上线,而且下半季要7月才推出,不如干脆退订;不过,如果你恰好要看《黑钱胜地》(Ozark)最后一季,那还是忍一忍,订完这个月再说吧。

坦白说,视频平台的这种商业模式,不仅远远逊色于当前的游戏行业,甚至逊色于传统的电影行业(假如没有疫情影响的话):

移动游戏和一部分PC游戏已经全面转向“免费游玩、内购付费”(Game as a Servie, GAAS)模式。也就是说,不向那些“没感觉”的用户收费,但是向那些“很有感觉”的用户提供多种付费增值服务。尤其是在以外观道具为主的“为爱付费”模式下,付费增值服务不会影响游戏的综合体验和公平性,从而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差异化定价”。

传统游戏和电影内容是买断制付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最多可以设置几个VIP档次而已。这种模式没那么高效,但用户付费至少是与具体内容对应的——单部作品的ROI一目了然,用户也可以比较高效地分配预算。

网文订阅(以中国为主)的付费一般是与具体作品绑定的,花钱买的是某部作品的付费章节更新。网文平台也会向VIP用户提供一些热门作品的免费权利,但那是次要的。大部分用户付费就是为了自己喜欢的书。

以热门游戏为例:如果《王者荣耀》推出了一个新的英雄,或者《原神》推出了一个新的可抽卡人物,而你恰好不喜欢,那你完全可以不去购买与这个人物相关的任何东西。你没有必要暂时“退游”,因为游戏运营商不会为了新人物向你征收任何“雨露均沾”的费用(flat fee)。你倒是有可能因为经常在游戏界面上看到这个人物的活动,而感觉有点厌烦,仅此而已。

如果这个新英雄/新人物恰好很对你的胃口呢?那花钱就是个多层次、多阶段的无底洞了。在《王者荣耀》里,你可能先买一个488点券的勇者皮肤,又买了一个888点券的史诗皮肤,再买了一个1688点券的传奇皮肤,最后又入了“星元皮肤”的无底洞。在《原神》当中,想要把这个人物抽出来就要花不少钱,何况还有后续的各种强化花费。这一切都是你自愿的,你在为爱付费,而游戏运营商成功占据了你的“消费者剩余”。

以奈飞为代表的订阅制内容平台,不但无法做到上面这一点,甚至有所倒退。如果时光倒流二三十年,在DVD或录像带租赁店里,我至少可以选择租用哪些内容,还可以让店老板给我放一段看看合不合胃口;在电影院或录像厅门前,我至少可以根据海报和简介去判断要买哪一场的票。作为观众,我是在为具体的内容付费,这一点天经地义。

然后DVD租赁店老板改了规矩:每月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然后我会收到一大堆制作精良、题材丰富、烧钱烧得很有诚意的内容;只要我按时续费,已有的内容也可以随时再看一次。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问题在于店老板其实是在猜测我的喜好。如果他猜对了,结果无非是我继续订阅而已;猜错了,结果就是我流失掉了。附带说一句,街上有很多家DVD租赁店,都学了这一套低效率的商业模式,互相进行着价值毁灭性的竞争。

上述规矩唯一的优势,就是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可能更稳定一点——如果消费者能轻轻松松月入6000美元,而且物价保持稳定,那么花费35美元同时订阅三家DVD租赁店的服务是可以接受的。投资者甚至会认为这种模式具备“优越性”,注定要取代旧模式云云。

现在一切都现原形了。完全依靠内购付费的游戏内容,或者依靠买断制的传统电影内容,或许确实不太稳定,做不到“旱涝保收”;可是奈飞的订阅付费模式更做不到这一点。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订阅模式无法保住下限;在经济上行、优质内容迸发的时候,又无法做到很高的上限。这样的商业模式有任何优越性可言吗?

动能转换五年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愈发亮眼【#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做到两统筹 夺取双胜利# 】
4月19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山东生产总值19926.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实现"开门红"。

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内部疫情短期冲击影响较大的背景下,山东第一季度经济实现平稳开局,实属不易。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是在于省委、省政府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精准防控,靶向施策,抓牢、抓细、抓严、抓实防控措施;另一方面,近些年来,山东经济新动能快速增长,为社会经济运行提供着强有力支撑,山东第一季度经济社会的成果也是动能转换成效显著,新增量和新增长点快速扩大的结果。

突出深化改革攻坚 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愈发明显

从山东一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了解到,山东深入实施“双全双百”工程,推出19个领域、166项利企便民改革举措,全面启动“无证明之省”建设,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完成率超96%,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营商环境和企业满意度持续提升。同时,山东加强数字变革创新,加力突破“工业互联网”。为行业智能化改造提供经验,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

“十四五”时期,山东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重点,破除深层次制度束缚,推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下,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持续深化。山东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集中优势力量,加大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力度、广度,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愈发明显。在持续突出深化改革攻坚的道路上,我们不仅看到山东亮眼的成绩,还关注到山东在不断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的力度与决心。

新旧动能转换加速突破 山东全力推动多领域重点项目建设

从一季度情况看,山东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正加速突破。在科技创新方面,组织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新建3家省实验室,新获批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到193家、居全国首位。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对已突破“卡脖子”技术,转向大规模产业化的优质项目进行全要素赋能支持。

在优化产业生态方面,提级实施“链长制”,优选11条标志性产业链,逐条梳理明确延链补链强链重点项目,支持112家“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加大“雁阵形”产业集群培育力度,新认定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3个,省级以上集群达到32个、规模超过2.5万亿元。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深入推进,产业升级带动作用明显。在此发展机遇下,山东集中于筑牢平台支撑,济南起步区提速建设,黄河凤凰大桥建成通车,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等项目落地实施;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累计引进世界500强项目25个、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链引擎性项目83个;出台支持省级新区高质量发展28条政策,10大主导产业、300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不断取得新突破,重点项目激发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澎湃动力,经济新动能与山东省“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行动高度契合。下一步,山东将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十强产业”行动计划为主抓手,集中资源和力量,全力推动236项年度重点任务落地见效,确保年底前“十强”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格局。

此外,山东省供需两端不断涌现出新亮点和新增长点,比如科技创新助推“卡脖子”技术相关领域迅速发展,工业机器人、高端机床制造、气压动力机械制造等行业均保持快速增长。从数据也可以看出,第一季度,山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17.6%,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17.8%。这两个超200%,既是山东高质量发展一系列举措的必然果实,也展现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澎湃动力。

而新能源汽车只是山东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山东完成了新能源产业、氢能、海上风电等规划,70个县纳入国家整县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试点,数量居全国首位;半岛南3号、4号海上风电全容量并网发电,实现在建海上风电“零突破”;海阳市更是在2021年实现了核能供暖,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的城市。

除了新能源产业之外,高端装备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一季度,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7.8个百分点。其中,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的明珠”的工业机器人,从微创手术辅助机器人到数控智能激光切割设备,从服务冬奥的防疫智能机器人到全自动化的大型装备无人生产车间……“山东智造”的大国重器正在不断刷屏。

“鲁”力前行一季度 亮眼成绩展示着动能转换的山东之变

今年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之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突破,全省有力推动各级各部门明确方向路径、措施方法,拓展动能转换空间,切实做好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各项工作。

新发展格局下,山东按下新旧动能转换的“快进键”,抓“扩量”、促“提质”,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向科技创新、数字赋能、绿色低碳要质效,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山东经济运行提供强支撑和新亮点。(文/国慧贤 李瑞琪)



#为什么会莫名感到孤独# 开始独居的第一年,曾有朋友告诫我,一个人在家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但最好不要在下午4点左右独自入眠,否则你将在黄昏之际醒来,躺在床上听见窗外孩子们的玩耍声,楼下老人的聊天声,看着夕阳一点点落尽,继而感觉无比孤独。

在诸多深刻的情感反应中,孤独并不是最特别的一种。事实上,它在生命之初就已经与我们相伴,当父母把婴儿从怀中放到一旁,他/她会第一次体会到孤独的感觉。之后随着缓慢与他人建立联结,结成各种社会关系,物理意义上“缺乏陪伴”带来的孤独感可能会逐渐消退,但精神上无所依凭的感受却会出现在一生中的各个阶段,比如骤然失去具有意义的人,各种原因导致社会关系重大变动,都会让人在悲伤之余感到孤独。

不仅如此,即使是那些身处关系中的人也会感受到孤独。《庄子·则阳》中曾写到一种叫作“陆沉”的状态,即“自埋于民,自藏于畔⋯⋯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比喻人虽然在人群中,却不愿与周围的人相互融合,好像沉入陆地一般。这或许是对“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最古老的描述之一,因为自觉不被理解,或是说出的话得不到预期回应,期待落空后的孤独感往往更为强烈。更多时候,它还会来自带有缺陷的亲密关系,身处这种境遇中的人会觉得无法与身边的人进行情感或观念上的沟通,从而带来“同床异梦”的不适体验。

现代社会中,孤独也是最早被观察到的时代症候。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孤独”一词成为社会研究者和文学家们使用的高频词,并被不断诗化、浪漫化和标签化,以致如今人们提到大都会中相互隔绝的个体,脑中总会出现爱德华·霍珀的那些经典画作:一间房、一扇窗、一盏灯、一个失神的人。也是从这时开始,孤独不再属于“老而无子”“幼而无父”的社会边缘群体,而是成了属于全社会大众的日常经验。

人们也开始思考孤独带来的麻烦。从个体意义上说,孤独感会缓慢损害个人身心健康,世界不同地区的跟踪调查都表明,它对大脑、心脏和免疫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降低预期寿命,由孤独带来的情感空白还会加大陷入不良生活方式的风险;而在更广泛的层面,孤独还可能诱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就认为,孤独正是极权统治的根基。孤独切断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孤独中,人们丧失了体验其他事物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样的个体,更容易被极权的强制性逻辑和集体激情所吸引。

不幸的是,如今我们或许正处于人类有史以来最孤独的时代。英国经济学者诺瑞纳·赫兹在2020年的作品《孤独世纪》中指出,早在疫情前,孤独已经成为21世纪的代名词。在美国,每五个人中有三个人觉得孤独;在英国,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感到自己没有任何可依靠的朋友;在日本,有老年人为了缓解社会孤立感,不惜选择犯罪入狱。

为什么当代社会的孤独有增无减?精神分析学家弗罗姆·瑞茨曼认为,孤独作为一种主观的情绪感受,实际来自于人们“拥有的联结”与“渴望的联结”之间的差异,换句话说,也许不仅是因为我们拥有的更少,也是因为我们渴望的更多了。

比如,全世界连接在一起的社交媒体究竟是孤独的成因,还是孤独的结果?过往的研究者认为,数字化的社交关系有时会让我们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友谊,因此会带来更彻底的孤独。如果说个体的人际网络原本可以分为内中外三层,最能影响人们联结感的主要是最内侧的亲密层,社交媒体则将中层和外层的弱关系通通拉进了我们的日常范畴,产生一种“被陪伴”的幻觉。当这种幻觉被打破时,就更容易产生身处“人群”中却倍感孤独的感觉。

《孤独传》的作者费伊·邦德·艾伯蒂则发现,线上社交分享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们的孤独感,唯一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拥有相应程度的线下关系——“当社交媒体是一个人与这个世界之间唯一的沟通方式,孤独的现象就会更常见。”

2020年后,疫情进一步加重了线下联结的缺失,面对面互动的减少,使孤独成为伴随新冠而来的“时代瘟疫”。2022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简报称,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在那些社交互动受到限制的地区,心理健康恶化情况也更加严重。

同时,经由互联网实时传播,比过去更密集的新闻事件也可能加重个体的孤独感。在极短时间内发酵的全民话题和日趋极化的网络发声,有时会引发自我怀疑和对群体的不信任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孤独情绪。更严重的是,这类观点讨论还会带来个人与线下社会支持之间的撕裂,因此有人选择不与家人、朋友和伴侣讨论新闻和社会事件,以此规避意见分歧,这又带来了新的不被理解的感受。

不过,最感孤独的时候,往往也是最需要我们主动建立联结的时刻。无论是世卫组织还是阿伦特,面对孤独给出的第一个建议都是重建社群联结。在新冠时代,我们不仅需要努力巩固原有的亲密关系,和最亲近的家人、朋友保持哪怕每周一次的会面和通信,也可以通过与熟人以外的人交往来重建对社群的信任。比如加入某个线上社区,对楼下的邻居问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孤独感。

孤独本质上是自省,或者说是自我凝视的结果。日本汉学家斯波六郎认为,孤独感是“自己的想法无法与他人相通,感觉到只有自己被遗弃后,自己看着自己时,生发出的一种心境”。因此,避免孤独——如果你愿意的话——可行方法之一是停止自我凝视。很多空巢老人在描述自己的孤独时,都会说一切是从孩子离家的时候开始,孩子的离开不仅带走了陪伴,也使他们丧失了一部分生活的意义,而后者带来的孤独感更为强烈。因此也有心理学家建议,挑战孤独的第一步是主动释放善意,试着像一个怀抱孩子的母亲那样去爱和关注某个人、某件事,个人的孤独感也会随之减轻

最后,自我凝视有时也可以成为自我关怀的契机。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人之所以能够忍受孤独,得益于童年时获得了父母的积极照料,他们最终会将这种照料内化成自我关爱和自我陪伴,将孤独时期视为一段无人干扰,完全属于自我的时光。这就是变“消极孤独”为“积极独处”的第一步——就像伊丽莎白·毕肖普在49岁那年写给朋友的一封信里提到的那样——“我一直梦想成为一名灯塔看守人,绝对孤独,没有人打扰我读书,或只是坐在那儿,虽然这样的梦想在16岁左右被严厉驳回,但它总在我心里盘旋⋯⋯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经历孤独,或者至少经历一段时间⋯⋯也许它是一种经常性的需要。”

《为什么我会莫名感到孤独?》 文 | 魏倩

(本文源自三联数字刊2022年第16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寻觅,绝美乡村|火炎焱燚夏天,是一个有魔力的季节脚步和灵魂都跃跃欲试想在深山里聆听鸟叫蝉鸣想在落日下追寻凉爽晚风想寻觅一个悠静的地方避避暑这个静静藏在深山里的
  •   据介绍,消博会期间,将有200多个品牌发布600多个全新产品。  国货精品展魅力  消博会充分发挥“桥梁”与“窗口”的作用,不仅为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市场提供机
  • 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调查→(长江日报)#如何看待少儿夏令营的爆火#【7天夏令营收费1980元到3700元,#家长花钱买苦给孩子吃#,值吗?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调查→
  •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第二章曰:“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每作一撇,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夸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每作一屈
  • 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对高增速,也体现出靠前发力的成果。基建投资拉动增长,但可能造成分配不公近期经济数据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消费的巨大分化。
  • 若见诸相非相,当知虚幻相虽然有生灭变化,实际上本来就没有生灭,和不生不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并没有两样。那么,你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鼻子所嗅到的;舌
  • 我在担心我们的三只乌龟[允悲]我:会不会饿死啊,一天没吃东西了[允悲]他:乌龟没那么容易饿死吧[傻眼]我:我也觉得,但我还是怕[允悲]他:它们才一天,我的龟都饿
  • 不过,失意的时候,我却最爱回阳泉,仿佛当初的出发,就是为了回归。触动我的是,一辆电动车上,两夫妻带着三个孩子,看过去两夫妻还很年轻,三十到三十五左右,并没有那种
  • 4. 中航重机:军民用航空锻件优势显著中航重机 2021 年公司锻铸业务营收 65.8 亿元,占比 75%,主要面向军民两用航空装备制造行业,产品几乎覆盖国内所
  • 天地之大,未有老百姓的容身之地,天空再蓝,百姓却得不到阳光的照射,五年的诉讼维权之路山东省高级法院的蒋法官你为百姓维权了吗?1.我们提交的新证据不采纳置之不理,
  • 狼殿下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知道他要去拍戏了,大家都知道他要去云南,但是都以为是在拍斗破苍穹。狼殿下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知道他要去拍戏了,大家都知道他要去云南,但是都
  • 内容是宅家咖喱48!23日发售的『B.L.T』也有刊登我 哦!
  • 但是这样好的人,老爷爷查出来了Ca,结果出来的一刻,我都不太敢走进那个病房,唉我就是摆烂大王,今天听了中山大学医学院的本科生sci影响因子已经超100了,顿时觉
  • 天亮时做了个梦,根据自己解梦的经验,这个星期一是又累又烦的一天,果然。深夜三点,关手机,睡觉,心有余悸,又追了一集,想着星期一事情特别多,再次迫使自己睡觉。
  •  一一陈子庄谈艺我‮前以‬做梦在天上飞‮时的‬候,​‎ ͏ 最开‮是始‬雕,后来很多事‮觉情‬得没有意义,调整了心‮之情‬后,居然变‮大成‬雁。中国画为什么不叫
  • 这也是科技波动较大的原因,毕竟你超越别人之后,它就出局了,新的科技继续引领新纪元。为什么乐视退市了,就是眼光不行了,未来的发展判断失误,迈大步子也没用,又是造电
  • 6.不经意间闯入生活的人总能惊艳了岁月7.独自撑伞的日子,也一定要顺顺利利。3.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 已经忘记多久没有为休而休,其实是有阻滞的,可我不想退让了……1⃣️去了两次泰国都没有吃上的芒果糯米饭,味道很好,应该是改良过的,适合广东人口味,冬阴功我也是能吃
  • 小说较多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融入了西方的意识流和精神气质,中西合璧,是该小说值得注意的一个艺术特点。《废都》是当代文坛最受争议的作品,一部毁誉参半的奇书,曾被.
  • 告诉他下次不要点了还说了有领导在不太好,正常思维都应该是“啊,是不是打扰了之类的”结果看他的消息直接给我没头脑的笑出了声[兔子]什么嘛…弟弟也太好玩了吧P眼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