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 | 安徽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红旅融合,山乡旧貌换新颜】(本报记者 马荣瑞 丁一鸣 常 河)“斑竹满园,制来数杆长枪,维持共产;红花遍地,训练三军大队,保障民权。”这是镌刻在红十一军第三十二师成立旧址、安徽六安金寨县斑竹园镇朱氏祠大门两侧的一副楹联。初夏时节,鸟语花香,朱氏祠堂前的斑竹在风中轻轻摇曳。5月11日,记者踏上了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这片“英雄地”,切身体验“红旅融合”如何让老区的过去与现在血肉相连,对老区的生活与精神风貌又产生了何等深刻的影响!

作为豫东南地区第一支红军部队的诞生地,金寨斑竹园镇曾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里,7位开国将军、2000多名革命烈士载入史册,现存的30多处红色遗址成了不可复制的宝贵精神财富。

“老区要变样,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斑竹园镇文化站站长李大维告诉记者,近年来,为了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斑竹园找到了“红旅融合”这条新路。

在斑竹园红色教育基地,记者见到了负责人阮怀军。2021年底,他从合肥来到斑竹园,接手了红色教育基地的运营工作。为闲置的校舍涂上迷彩,将既有的教室改造成“营房”,架子床上的被褥叠成“豆腐块”,报告厅里的桌椅摆得整整齐齐——如今,斑竹园红色教育基地正静静迎候下一批驻训者。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红旅融合的路子到底应该怎么走?”

面对记者的提问,阮怀军的回答信心满满:“虽然基地暂时受到了疫情影响,但红色研学培训作为未来文旅发展的大趋势从未改变。”阮怀军的信心源自既往的数据——自投入运营以来,斑竹园红色教育基地的军事夏令营、红色研学、国防教育等培训项目已累计吸引了200余批共5万余人。

“今年,我们计划再改造一批‘营房’,以满足不同培训人群的需求。”隔着操场,阮怀军指着远处的一栋闲置校舍向记者表示。

除了红色教育基地,在斑竹园,2.5公里的“红军栈道”和75米的“红军吊桥”,贯穿于立夏节起义烈士纪念园、红十一军第三十二师成立旧址,共同构成了一条红色精品旅游线;“先锋馆”内,7位开国将军的先进事迹引领着游人走进那段远去的革命岁月;新建的“红印·斑竹园”小镇客厅则成了集中展示斑竹园红色历史的窗口……

以“红旅融合”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改变老区山乡面貌——发生在金寨斑竹园镇的故事,是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帧剪影。而在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以党建引领“红旅融合”则成了当地发展的秘诀。

在独山,1.7公里的长街上坐落着全国罕见的苏维埃时期集党、政、军、文、教、司法于一体的县级机构旧址——这里便是全国闻名的独山革命旧址群所在。

“以前走在这条街上,抡一棍子下去,你都砸不到一个人。现在,我们已经有了160多家商铺了!”安徽将之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符凯笑着向记者介绍,“这多亏了党员商户的示范带动作用。”

2019年起,裕安区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打造了这条党建示范文旅特色街,其中就有5家党员经营店和10家党群共建店。“凭借‘党建引领’‘党员承诺’等方式,党员经营户把街区诚信经营、餐饮安全、放心消费的品牌打出去了,来的客人也渐渐多起来。”符凯说。据统计,2021年,独山镇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

红旅融合,为老区群众带来了更多工作机会,让老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那些生活在老区的老人、孩子又由谁来管,过得怎么样呢?

在金寨斑竹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记者见到了工作人员柯静,她同时也是一名斑竹园志愿服务工作者,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在朱氏祠、立夏节起义纪念园等革命旧址为游客提供义务讲解服务。2020年4月初的一天,一名叫肖桂梅的妇女找到了柯静:“柯同志,我会做鞋,能缝补,不知道能不能为镇里的老人们帮些忙。”

“太能啦!”在柯静的组织策划下,一个名为“温馨小布坊”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出现了。每周五下午,都会有志愿者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镇上的老人缝缝补补。两年过去,经过柯静不断招募,“温馨小布坊”志愿者也从1个人增加到了13个。

“温馨小布坊”“花甲理发”“爱心早餐”“夕阳红艺术团”……志愿服务群体的一份份善意,化解了老区特殊群体的一个个困难。如今的斑竹园,已经拥有了助学支教、医疗健身、法律服务等10支志愿服务队伍,覆盖全镇10个村,参与成员过千人,而柯静本人也入选全国“阳光工程”优秀志愿者。

“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基因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奉献精神是老区群众与生俱来的!”柯静说。(来源:光明日报)

【知网登门道歉?赵德馨教授夫妇论文有望重新上架】
#中国知网向赵德馨教授夫妇登门道歉#
中国科学报: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通知称,在前期核查的基础上,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随后知网发布公告回应被调查,表示将全力配合、深刻自省、彻底整改。

提起知网的纷纷扰扰,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起那位“撬动”知网的老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

5月13日,《中国科学报》从赵德馨教授处获悉,知网于12日下午登门道歉,表达了重新上架他与妻子周秀鸾论文作品的意愿。

赵德馨告诉《中国科学报》,在他们夫妻起诉知网侵权后,后者不仅下架了他们的涉案作品,连同没有涉及诉讼的作品也都悉数下架。

他曾主动向知网提出希望恢复这些作品,但对方一直置之不理。直到妻子胜诉后,近几天才得到他们的回应。

“他们希望我们这边先出具作品上架的授权书。但根据律师建议,我们将经过慎重思考,在双方都有足够诚意的前提下,再签订相关协议。”赵德馨表示。

约一周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10份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做出的,对《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即知网主办单位)与周秀鸾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的二审民事判决书。法院判定知网对周秀鸾所著4篇学术论文构成侵权,向周秀鸾赔偿相应经济损失,并驳回了知网的全部上诉。

一口气赢下10桩诉讼案的周秀鸾,正是去年凭一己之力将知网推进舆论漩涡的“硬核老人”——赵德馨的妻子。据悉,这对学术伉俪均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今年90岁,周秀鸾93岁。

2021年末,赵德馨起诉知网侵权事件引发轩然大波。他控诉知网在未经本人授权的情况下,擅自转载其100余篇论文,且从未支付任何稿费,甚至作者下载自己的论文还需要付费。最终,法院判定赵德馨胜诉,依法获赔经济损失共计70余万元。但在两位老人胜诉后,知网却分别下架了他们的全部署名论文。

近日,知网态度似乎有所变化,派工作人员登门致歉,并声称希望尽快得到二老的合法授权书,以便将他们的署名论文重新上架。

因周秀鸾教授听力下降,所以由赵德馨教授代表夫妇二人就此事接受了《中国科学报》的采访。

《中国科学报》: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近日公布的判决书中,一批涉案论文是赵德馨和周秀鸾两位教授合作完成的。为何在这次诉讼中,您选择放弃主张作品的一系列实体权利,以周老师的名义来起诉呢?

赵德馨:

我和周秀鸾教授是一对夫妻,同一个专业,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所以很多学术成果是我们合作完成的。

我们决定以她的名义来起诉,一方面是体现我对她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有“技术”上的考虑。互联网法院规定每一次起诉不能超过4篇文章,我的文章比较多一点,她的文章比较少一点。为了把诉讼的流程缩短,就把我们两人合作的文章放在她那边去起诉了。

一开始周老师不是特别理解。劝我,说我们年龄都大了,也不缺钱,也担心我的身体。我跟她说,这不是钱的问题,是“权”的问题,是维护自己的权利。她懂了,后来就很支持我。

图2、3:周秀鸾教授在给《长江日报》记者的手写信中,阐述了自己维权的初衷

《中国科学报》:这种一旦涉及诉讼纠纷,就下架作者作品的行为,是否会阻碍很多人的维权脚步?

赵德馨:

是的。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我的很多文章是合作署名的,当时就有合作者表示不愿授权给我打官司,理由可以总结为“三怕”:第一,怕中国知网把他的文章下架了;第二,怕新发表的文章不被知网收录;第三,怕连期刊都不再收录他的文章。因为很多期刊和知网也有合作,我就接到过期刊总编的电话,他们希望我撤诉,不要告知网。

我们几个人都已经退休了,而且很多论文已经传播了数十年之久,同行知道去哪里获取这些作品。但对年轻的研究者来说,上述几个问题确实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科学报》:目前两位老师在与知网的诉讼中,基本全部胜诉。你们还有其他诉讼在开展吗?

赵德馨:

我们跟知网的官司还没打完。而且除了论文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案子。

早在2006年,知网就跟我签订合同,把《中国经济史辞典》做成电子版,合同约定:如果有用户付费下载《词典》或其中的条目,就分一部分钱给我,每条大概是一块3毛钱左右。合同上清清楚楚地写明了一个收款账户,但在这个账户上,我一分钱都没有收到过。近期我们确认过,这个账户还是正常起作用的。

所以钱去哪里了呢?我专门去咨询这个问题,才得知,知网未经我的同意,冒用我的名字私立了一个银行账户,还假冒了我的签名。

这个事情已经触犯了刑法,我已经委托律师去打官司了。

《中国科学报》:目前你们夫妻二人胜诉知网获赔的金额有多少呢?

赵德馨:

我这边是70余万,周老师这边大概是不到10万。

《中国科学报》:你们是主要针对知网维权吗?还是其他学术网站和其他平台也有涉及?

赵德馨:

没有针对知网,我还起诉过北京万方等。大家都盯着知网的案子,也是因为知网影响力最大。

可以看出在国内,这种学术作品网络传播的侵权行为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中国科学报》:针对知网开展的这一系列维权工作,两位老师期待的最理想结果是什么?

赵德馨:

我们的愿望肯定不是让知网垮台,我是不希望出现这种学术期刊网站一家独大的局面,希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来建设和管理知识平台。你利用了作者的文章,就该支付一定稿酬。相应的,有用户从你的网站下载文章,也应该支付一定费用。但平台获取的利润应当合乎国家政策,不应该出现当前的暴利、两头吃,还不断涨价的现象。

《中国科学报》:知网目前已经和两位老师重新商议了作品上架的事情,您对这个结果满意吗?

赵德馨:

知网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换了新的领导,我的感觉是新人新态度。但对方的诚意是否足够,我们还会谨慎观察。

知网败诉后下架论文的行为是否合法?这是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此,《中国科学报》采访到了北京市伟博律师事务所主任李伟民律师,请他从法律角度进行解答。

《中国科学报》:判决书中所谓的“侵权行为”是指哪些行为?知网下架原告作品算不算进一步侵权?

李伟民:

知网与相关杂志社之间的协议书等均不足以证明杂志社自作者处取得合法授权,亦不足以证明知网通过杂志社取得了作者的合法授权,也就是说,知网可能取得了杂志社的授权,但是未取得期刊中单篇文章作者的授权。

因此,知网在没有取得作者许可的背景下,在其经营的知网各个端口向不特定公众提供涉案作品的下载阅读服务,侵害了权利人对涉案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在实践中,一般网站一旦侵权行为成立,停止侵权下架是应有之义。但是知网具有特殊性。据其官网介绍,知网目前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7万家机构用户,年下载文献总量达到20亿篇次,用户涵盖高校科研、党政企及其智库、公检法军、医药卫生、中小学与农村,其中高校用户覆盖76%的世界前500强大学。已经形成了绝对的学术资源垄断地位。因此,从反垄断法角度出发,知网直接拒绝发生商业上的往来,败诉后下架作品,侵害了作者的权利。(观察者网)

【“知网未经我同意,冒用我名字私立了个银行账户,还假冒我签名”…】
#中国知网向赵德馨教授夫妇登门道歉#
中国科学报: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通知称,在前期核查的基础上,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随后知网发布公告回应被调查,表示将全力配合、深刻自省、彻底整改。

提起知网的纷纷扰扰,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起那位“撬动”知网的老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

5月13日,《中国科学报》从赵德馨教授处获悉,知网于12日下午登门道歉,表达了重新上架他与妻子周秀鸾论文作品的意愿。

赵德馨告诉《中国科学报》,在他们夫妻起诉知网侵权后,后者不仅下架了他们的涉案作品,连同没有涉及诉讼的作品也都悉数下架。

他曾主动向知网提出希望恢复这些作品,但对方一直置之不理。直到妻子胜诉后,近几天才得到他们的回应。

“他们希望我们这边先出具作品上架的授权书。但根据律师建议,我们将经过慎重思考,在双方都有足够诚意的前提下,再签订相关协议。”赵德馨表示。

约一周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10份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做出的,对《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即知网主办单位)与周秀鸾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的二审民事判决书。法院判定知网对周秀鸾所著4篇学术论文构成侵权,向周秀鸾赔偿相应经济损失,并驳回了知网的全部上诉。

一口气赢下10桩诉讼案的周秀鸾,正是去年凭一己之力将知网推进舆论漩涡的“硬核老人”——赵德馨的妻子。据悉,这对学术伉俪均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今年90岁,周秀鸾93岁。

2021年末,赵德馨起诉知网侵权事件引发轩然大波。他控诉知网在未经本人授权的情况下,擅自转载其100余篇论文,且从未支付任何稿费,甚至作者下载自己的论文还需要付费。最终,法院判定赵德馨胜诉,依法获赔经济损失共计70余万元。但在两位老人胜诉后,知网却分别下架了他们的全部署名论文。

近日,知网态度似乎有所变化,派工作人员登门致歉,并声称希望尽快得到二老的合法授权书,以便将他们的署名论文重新上架。

因周秀鸾教授听力下降,所以由赵德馨教授代表夫妇二人就此事接受了《中国科学报》的采访。

《中国科学报》: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近日公布的判决书中,一批涉案论文是赵德馨和周秀鸾两位教授合作完成的。为何在这次诉讼中,您选择放弃主张作品的一系列实体权利,以周老师的名义来起诉呢?

赵德馨:

我和周秀鸾教授是一对夫妻,同一个专业,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所以很多学术成果是我们合作完成的。

我们决定以她的名义来起诉,一方面是体现我对她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有“技术”上的考虑。互联网法院规定每一次起诉不能超过4篇文章,我的文章比较多一点,她的文章比较少一点。为了把诉讼的流程缩短,就把我们两人合作的文章放在她那边去起诉了。

一开始周老师不是特别理解。劝我,说我们年龄都大了,也不缺钱,也担心我的身体。我跟她说,这不是钱的问题,是“权”的问题,是维护自己的权利。她懂了,后来就很支持我。

图2、3:周秀鸾教授在给《长江日报》记者的手写信中,阐述了自己维权的初衷

《中国科学报》:这种一旦涉及诉讼纠纷,就下架作者作品的行为,是否会阻碍很多人的维权脚步?

赵德馨:

是的。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我的很多文章是合作署名的,当时就有合作者表示不愿授权给我打官司,理由可以总结为“三怕”:第一,怕中国知网把他的文章下架了;第二,怕新发表的文章不被知网收录;第三,怕连期刊都不再收录他的文章。因为很多期刊和知网也有合作,我就接到过期刊总编的电话,他们希望我撤诉,不要告知网。

我们几个人都已经退休了,而且很多论文已经传播了数十年之久,同行知道去哪里获取这些作品。但对年轻的研究者来说,上述几个问题确实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科学报》:目前两位老师在与知网的诉讼中,基本全部胜诉。你们还有其他诉讼在开展吗?

赵德馨:

我们跟知网的官司还没打完。而且除了论文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案子。

早在2006年,知网就跟我签订合同,把《中国经济史辞典》做成电子版,合同约定:如果有用户付费下载《词典》或其中的条目,就分一部分钱给我,每条大概是一块3毛钱左右。合同上清清楚楚地写明了一个收款账户,但在这个账户上,我一分钱都没有收到过。近期我们确认过,这个账户还是正常起作用的。

所以钱去哪里了呢?我专门去咨询这个问题,才得知,知网未经我的同意,冒用我的名字私立了一个银行账户,还假冒了我的签名。

这个事情已经触犯了刑法,我已经委托律师去打官司了。

《中国科学报》:目前你们夫妻二人胜诉知网获赔的金额有多少呢?

赵德馨:

我这边是70余万,周老师这边大概是不到10万。

《中国科学报》:你们是主要针对知网维权吗?还是其他学术网站和其他平台也有涉及?

赵德馨:

没有针对知网,我还起诉过北京万方等。大家都盯着知网的案子,也是因为知网影响力最大。

可以看出在国内,这种学术作品网络传播的侵权行为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中国科学报》:针对知网开展的这一系列维权工作,两位老师期待的最理想结果是什么?

赵德馨:

我们的愿望肯定不是让知网垮台,我是不希望出现这种学术期刊网站一家独大的局面,希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来建设和管理知识平台。你利用了作者的文章,就该支付一定稿酬。相应的,有用户从你的网站下载文章,也应该支付一定费用。但平台获取的利润应当合乎国家政策,不应该出现当前的暴利、两头吃,还不断涨价的现象。

《中国科学报》:知网目前已经和两位老师重新商议了作品上架的事情,您对这个结果满意吗?

赵德馨:

知网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换了新的领导,我的感觉是新人新态度。但对方的诚意是否足够,我们还会谨慎观察。

知网败诉后下架论文的行为是否合法?这是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此,《中国科学报》采访到了北京市伟博律师事务所主任李伟民律师,请他从法律角度进行解答。

《中国科学报》:判决书中所谓的“侵权行为”是指哪些行为?知网下架原告作品算不算进一步侵权?

李伟民:

知网与相关杂志社之间的协议书等均不足以证明杂志社自作者处取得合法授权,亦不足以证明知网通过杂志社取得了作者的合法授权,也就是说,知网可能取得了杂志社的授权,但是未取得期刊中单篇文章作者的授权。

因此,知网在没有取得作者许可的背景下,在其经营的知网各个端口向不特定公众提供涉案作品的下载阅读服务,侵害了权利人对涉案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在实践中,一般网站一旦侵权行为成立,停止侵权下架是应有之义。但是知网具有特殊性。据其官网介绍,知网目前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7万家机构用户,年下载文献总量达到20亿篇次,用户涵盖高校科研、党政企及其智库、公检法军、医药卫生、中小学与农村,其中高校用户覆盖76%的世界前500强大学。已经形成了绝对的学术资源垄断地位。因此,从反垄断法角度出发,知网直接拒绝发生商业上的往来,败诉后下架作品,侵害了作者的权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不会见到:部分不正常社交目前诞生的娃娃:p1.(已私生)梵希-属性是fgo梵高三破p2.(已开团)希姆-无属性的缝合小怪物-二样已出,待开普入中,蹲蹲群:77
  • 】#电视剧驭鲛记之与君初相识[超话]# #任嘉伦长意# 鱼宝气鼓鼓 "你不可以给他摸一摸""瞿晓星也不行,洛洛最好也不要&quo
  • 读书的好处就是当你看到你内心的想法被作者凝炼成文字精准表达出来的时候,便不会再觉得是孤身一人了吧[笑哈哈]我们喜欢的书的类型真的很相似,很多书家里都是双份的!
  • 他对于每个角色,都有他自己准确的理解,他曾说“他接演的每个角色,都让角色的一部分进入到了他的身体里”比如魏无羡的江湖侠义,顾一野的家国情怀,顾魏的人间烟火。是的
  • 整个置顶cp只嗑真的,兄弟情达咩❌不会专注哪家,社会新闻也转,私人破事也发蓝家老粉,内娱演员,万内only双宇有脑追,塌房必脱,回不回踩取决于事件性质,除法律外
  • 像云南前些年引入的高耗能产业,它的远期规划投产1000万吨,现在据我们了解300-400不到,今年整个限电已经影响了投产规模的30%左右,接下来可能会有一定的放
  • #一起同过窗[超话]#好像自从知道同窗没有三之后 越来越不敢轻易触碰同窗了 我必须要更谨慎更正式更严肃地去提起它 看有关于同窗的剪辑视频 如果发现bgm是悲伤的
  • 人体精气神,人类物质的肉身活动,受气驱使,气受意识主宰,身不由己,是因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即是神,神志即是精神,精为物质的肉体,神为形而上的能量,主宰物质的意识
  • 好好去爱,去生活,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别辜负了美好时光。这世界有太多的纷扰太多的烦恼,体会闭上眼睛去闻一朵盛开的玫瑰的感觉,在“摇曳风铃,候鸟归来的季节”在这春
  • 但在这里必须提醒一句:如果你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下面这种痣,一定不要大意,可能这暗示着肝出现了问题!赶紧自查,别等癌症上身才后悔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些痣,大部分
  • 昨夜在硚口顺意食坊吃饭,粤菜大厨的这锅焖鹅算是急就章,在生猛海鲜缺席,肯定食材因为疫情耽搁没有空运过来,临时起意做的这道主菜,却让我们全桌人都欢喜的不得了。
  • (ps:附上我推的照片,那年她青春的样子永远在我心里,即使现在不知道她去了哪里,但回忆里也会是青春的样子。青春固然美好可是人不可能永远留在青春,你喜欢蝉鸣的盛夏
  • 在北京市委宣传部部署下,“会馆有戏”系列活动陆续登场,湖广会馆、临汾会馆等8个会馆先行先试↓↓#声临其境# 【湖南台电视节目《声临其境》卷入商标纠纷!活动将贯穿
  • 九牛牧业实力证明“优质奶产自本土”3月25日,九牛巴氏鲜奶营养丰富的品质,赢得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专家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九牛牧业成功通过“国家优质乳工程”验
  • 紧邻槐房万达可养猫不可养狗有意者私聊发图可以加联系手机号13233698873 微信 #北京租房[超话]##北京租房##无中介费##北京租房超话##我请党代表捎
  • #chemicalguys化学小子中国##detailing# 此次价格调整是建立在我们强大的供应链管理下达成的,并且在优化低效且不合理的运营平台后得出的结论。
  • 中海·滙德里在坡屋顶提取上,追溯北京建筑,以圆明园正大光明殿为原型,提取其坡屋顶的元素,同时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建筑的不同长度进行分化设计,形成丰富的第五立面
  • 恭敬礼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众天神与人,渴望得利益,思虑求幸福,请示最吉祥?以出世法来看世间,是从理上来解悟;但是在还没有觉悟之前,不可以理上废事,还是需
  • 4、非常爱面子也很爱逞强,即使受伤了也不会让你发现。2、有点小固执,但却只会在自己很在意的事才会表现出来。
  • 成都所在的四川省去年人口仅增长1万,这说明成都对全省人口吸引力仍然巨大。数据显示,2021年一年,北京常住人口数量减少0.4万,上海人口仅增长1.07万,广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