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未闻经闻之不疑,不与声闻而相违背;

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

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是为八法。  

所谓「 不与声闻而相违背 」,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一般人都知道文殊法门「 弹偏斥小 」,

却忽略了文殊法门所弹斥的,乃是小乘的不发心,不是弹斥小乘的修行。

在修行上,三乘同观性空,岂可轻率否定。
  
通达法性者,自然就明白「 法无定法 」的妙用。

「 法无定法 」是般若智慧的精义之所在。

此一精义,在文殊法门中更是发挥无遗。

值得注意的是,「 法无定法 」如果被滥用,

那么,「 法无定法 」可能就变成无法无天了。

因此,所谓「 善用方便 」,

必须以「 深观法性 」的智慧为基础,

否则方便的结果反而是不方便了。

《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

所谓
「 无方便慧缚,
有方便慧解,
无慧方便缚,
有慧方便解。」
  
文殊法门的方便善巧很多。

如实而论,在本文上下文中,很多法门都可以说是方便门。

限于篇幅,此处不再广引细谈。
  
9 . 入一切诸佛法门。
  
在《维摩诘经》(菩萨行品)中,

特别谈到了一个法门,
叫做「 入一切诸佛法门 」。

阿难尊者在维摩诘居士向香积佛请饭之后,不禁大为赞叹。

佛陀便为他说了一番开示。
  
阿难白佛言:
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饭能作佛事。
  
佛言:
如是如是,阿难!

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

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

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

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

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

有以饭食而作佛事,

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

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作佛事,

有以佛身而作佛事,

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

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炎如是等喻而作佛事,

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

或有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

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

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

菩萨入此门者,若见一切净好佛土,不以为喜,不贪不高;

若见一切不净佛土,不以为忧,不碍不没,

但于诸佛生清净心,欢喜恭敬,未曾有也。
  
这一段话有两个重点。

第一层,施作佛事,方便多多。

香积佛可以用香饭来转化人心,

阿弥陀佛可以用五尘说法来接引众生,

这是何等丰富的启示!

因为施作佛事的方便不同,

因此菩萨对于十方佛土的净与不净,应当一视同仁。
  
第二层,八万四千烦恼,表面上看来,是八万四千魔,芸芸众生为之疲劳不已,

但从文殊法门看来,这却实是诸佛施作佛事的另一种方便。

为什么?

因为众生有所贪,你贪福报,你贪功德,

很好很好,我来教你布施法门吧,布施可以修福呀!

佛不我欺,布施修久了,贪心慢慢也就化掉了。

《大般若经》所谓
「 如是烦恼于大菩提虽为障碍,

而于能引菩提资粮有能助力。

是故菩萨乃至未坐妙菩提座,不永灭除。

若得菩提,一切顿断。」

贪瞋痴等烦恼,对凡夫而言,

虽然是苦恼的根源,却未尝不可因势利导,

把它转化为引生菩提的资粮。

你不用担心,贪福报、贪功德不也是「 贪 」吗?

没关系,「 若得菩提,一切顿断!」

这一层奥妙,值得善加体会。
  
《维摩诘经》〈佛道品〉也有一段经文,

与上文善用烦恼而施作佛事的理念可以相互辉映。
  
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

至于地狱无诸罪垢,

至于畜生无有无明憍慢等过,

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

示行贪欲离诸染着,

示行瞋恚于诸众生无有恚阂,

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

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

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

乃至小罪犹怀大惧;

示行瞋恚而常慈忍,

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

示行乱意而常念定,

示行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慧,

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

示行憍慢而于众生犹如桥梁,

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

示入于魔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

示入声闻而为众生说未闻法,

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众生,

示入贫穷而有宝手功德无尽,

示入刑残而具诸相好以自庄严,

示入下贱而生佛种姓中,具诸功德,

示入羸劣丑陋而得那罗延身,一切众生之所乐见,

示入老病而永断病根超越死畏,

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

示有妻妾采女而常远离五欲淤泥,现于讷钝而成就辩才总持无失,

示入邪济而以正济度诸众生,现遍入诸道而断其因缘,现于涅槃而不断生死。

文殊师利!菩萨能如是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这一段话说明了菩萨道的广大弹性。

但不管弹性有多大,一切作为的业报,都必须由你自己承担。

此所以经中说
「 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

为什么?

戒律是死的,生命情境却是活的。

在常态下,当然要严守净戒,

但遇到非常状况,这个时候,开缘的判断,就非常重要。

因此,有些作为,看来好象是犯戒,其实不然。
  
不但如此,在佛教的修行上,

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 罪恶感 」。

罪恶感会干扰禅定的生起,

罪恶感会摧毁善念的增长,

罪恶感会导致自暴自弃,最糟糕的是,

罪恶感会障碍智慧的开显。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罪恶感愈重,修行愈不容易得力。

此所以佛教只许「 忏悔 」,

不许「 后悔 」。

「 忏悔 」与
「 后悔 」不同。

「 忏悔 」是断悔,是利用改过迁善来断除心中的悔恨之根。

「 后悔 」则是让自己的心灵在悔恨中不断地「 重复 」而已。

《维摩诘经》〈弟子品〉也触及这个问题。
  
忆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为耻,不敢问佛,

来问我言:
唯优波离!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

我即为其如法解说。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
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所以者何?

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如其心然,
罪垢亦然,
诸法亦然,
不出于如。

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

我言:
不也。

维摩诘言:
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

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

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

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

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

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

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炎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

其知此者是名奉律,
其知此者是名善解。
  
「 犯律行以为耻 」,这是罪恶感。

这个罪恶感的延续,只是增长这两个比丘对戒律与僧团的逃避倾向罢了。

经中所谓「 不敢问佛 」,正是一个讯号。

文殊法门的过失管理,是从「 深观法性 」上,深观罪性不可得,

否则「 戒垢 」就可能被内化为「 心垢 」,这根本不是佛法。

此所以维摩诘居士直接了当地告诉优波离尊者说:

「 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10 . 不动相法门。
  
《诸法无行经》在佛陀与文殊师利菩萨的对话中,出现了一段有关「 不动相 」的说明。
  
世尊!一切诸佛皆成就贪欲,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世尊!一切诸佛皆入贪欲平等法中故,远离诤讼通达贪欲性故,

世尊!贪欲即是菩提。

何以故?

知贪欲实性,说名菩提。

是故一切诸佛,皆成就贪欲,名不动相。  

拿贪欲做例子,很多人一听到贪欲,心理上就会起排斥。

但《诸法无行经》经中说,

一切诸佛因为已经深入了一切法的平等性,

在贪欲法上,已经通达了贪欲的法性,也就是空无自性,

所以一切诸佛对于贪欲法,

已经安住在「 不动相 」之中。

所谓「 贪欲即是菩提。

何以故?

知贪欲实性,说名菩提。」

这句话是总关键。

菩提菩提,不是别的,只不过是通达了贪欲的真实性。

明白处叫做菩提,不明白处叫做贪欲。

已明白者称之为佛,不明白者称之为凡夫。

就是这么简单。
  
文殊法门在整个佛教的传承上,

基本上是以「 阿閦佛 」为中心,

「 阿閦佛 」意为不动佛,

在五方佛的信仰体系中,属于东方之佛。

《维摩诘经》也特别提到,

维摩诘居士来自「 阿閦佛 」的佛土。

这个「不动相」法门,在文殊法门的修持上,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文殊法门极为深广奥妙,上文所述,

只不过是笔者个人把这几年来研读

《维摩诘经》与
《诸法无行经》的心得,
稍作整理而已。

限于时间与篇幅,有些细微的地方,不及详论。

再如《文殊.般若经》详述一行三昧的修持法要,

深入阐明「 即心即佛 」的念佛观,

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容当另文述之。
  
整体而论,文殊法门处处不离圆顿要义。

但圆顿要义不是空谈高论,其切入处乃在当下这一念心。

圆顿要义的实现,也离不开日用寻常之间的渐进渐入。
  
本文写作之际,笔者心中忽现一偈,

爰题之为「 文殊法门摄颂 」,录之如下。
  
如实深观法界性,
当下烦恼即菩提;
  
触处皆是不二门,
圆成方便妙吉祥。

智慧通达 — — 天狐指窍

这份智慧灵光,本体清净圆满。人与动物的心性,原本没有差异。举手指示明月,月亮不在手指。

天狐指窍(《警心录》)

  太和年间,有一个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名叫姚坤,禀性仁爱,住在洛阳万安山。周围每当有猎人网捕狐狸、兔子,他总是买来放生,前后共放了数百只。姚坤有一处田庄,抵押给了嵩岭菩提寺,他拿着钱前去赎回。临时管理田庄的僧人叫惠沼,他在僻静的地方凿了一口井,深数丈,里面放进几百斤黄精(一种药材),想找一个人进去试着只食用黄精,看看能不能像一些书中所说有延年益寿的效果。他见到姚坤,就把他灌醉放入井中,把井口用石磨压上。
  姚坤醒来以后,没有办法出去,只能每天以黄精为食。几天之后,忽然听到有人的声音在井上说:“我是一只狐狸,感谢您救活我的子孙,所以特来教您一种法术。我原先栖身在墓中,透过上面的一个小洞注视天空,内心充满向往,于是就聚精会神注视着,时间一长,不知不觉就从小洞中飞了出去。您要是也能这样专心致志,用不了三十天,自然能够飞出,即使洞孔再小也不会阻碍。”姚坤照它说的去做,一个月后忽然从石磨的孔中飞了出来。
  僧人见他从井里出来,非常吃惊,询问是怎么做到的。姚坤随口答道:“我在里面只吃黄精,自然身轻能飞,洞孔再小也不会阻碍。”僧人以为真是如此,就让弟子把他用绳索放入井底,约定一个月后打开探视。等到期来看,这个僧人已经死在里面了。
  按: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的注释中也记载了此事,文中说:“那个人到了井里,有一只狐狸在井口对他说:‘我们狐狸中具有通天仙术的,在墓上打个洞,卧在墓中,双眼凝视着洞孔,久了就能从洞孔中飞出,这就是《仙经》所说的精神能使形体飞行。所以您就专心地注视着磨盘的洞孔吧!我以前被猎人捕获,多亏您救了我的命,因此前来报恩,希望您不要忽视。’那个人照它说的去做,十多天以后就从井里飞了出来。”其他内容大致相同。
  李斯义点评说:姚坤从井里飞出,是狐狸前来相救。这个僧人进入井中,是自己前去送死。必死的没有死去,贪生的反而丧生。这便是仁爱者生还,阴险者死亡,天道往往如此。

诗曰:

 黄精辟谷可飞形,不助阴功药不灵。

 观定天光开妙窍,存无守有悟仙经。

参考原文

 

太和中,处士姚坤,性仁爱,居东洛万安山,其侧有猎人网取狐兔,辄买放之,凡数百。坤有庄,质于嵩岭菩提寺,持价往赎。其知庄僧惠沼,尝于阒处凿井,深数丈,投黄精数百斤,求人试服,以观其变化。乃饮坤沉醉,纳于其中,覆以硙石。坤醒,无计可出,但茹黄精而已。数日,忽有人语井上曰:“我狐也,感君活我子孙,故来教君术。我初穴于冢,因上窍窥天汉,有所慕焉,遂凝盼注神,久之不觉飞出。君但能如此精确,不三旬自跃而上,虽窍至微无所碍。”坤依行一月,忽跳出硙孔。僧见之大骇,诘其事。坤曰:“但于中饵黄精,自然身轻能飞,窍所不碍。”僧然之,乃遣弟子以索坠下,约一月开视。及期视之,僧已毙矣。

  按莲池《放生文注》载此事,云:“其人入井,狐俯井语之曰:‘我狐之通天者,穴于冢上,卧其下,目注穴中,久之则飞出,《仙经》所谓神能飞形也。君其注视磨盘之孔乎!吾昔为猎夫所获,赖君赎命,故来报恩耳,幸无忽也。’人从其言,旬余,从井飞出。”余略同。

  李斯义曰:坤跃井,狐拯之也。僧入井,自毙之也。故必死者不死,而贪生者不生。是仁爱者生,而阴险者死,天道往往如此。

  鹤子曰:人人各有妙窍,只缘逐妄迷真,闭塞不通,良可惜也。《心印经》云:“知者易悟,昧者难行。”大士云:“一个人心一个天。”回仙云:“念开妙窍通灵慧。”无垢子云:“悟得心经道眼开。”如是如是。(按:白舫太史,学问渊博,惜善根复杂,少择法眼,故于似是而非,三教笼统等外道言论,无所分晓,皆与佛法等视,在所难免,祈阅者谅之。)

摘自 物犹如此

53. 七处征心之一:我们这个心是在身体之内吗? |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全集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53
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我今观此浮根四尘,祇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
这一段文,阿难就不是直心答出来的,这是弯曲心。怎么说呢?阿难被佛这么一问:“心在什么地方?眼睛在什么地方?”啊,这时他手足无措,不知怎么答好!但是不知怎么答好,也就照着现在的状况来讲啰!
阿难白佛言:世尊:于是阿难对佛说:“世尊哪!”相信这时候,阿难说话的声音是很小的,不会很大的。为什么?他自己没有把握,不知道是对不对。不过他就知道这么样子,就照这么样答;好像又想要说,又不敢说的这样。你想一想,当时的情景一定是这样的!
一切世间,十种异生:这世界所有十类不同的众生,就是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这是《金刚经》上说的,本来是十二类的众生,那么现在就单单讲这十类异生。这在后面的文分析得很清楚,所以现在先就这么讲一讲。
同将识心,居在身内:这十种的众生,他的心都是在身里边。什么叫“识心”?就是生灭心,就是分别心,分别计度。阿难不说他自己,而说十类众生,因为恐怕:若是和其他众生不同呢?
所以他说:“这十类的众生,都是这样子嘛!不是单单我阿难一个人!”这里边,就包藏着一种狡辩的性质,说:“这不是谁都知道吗?这个心就在身内嘛!”
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纵观”,就是纵目远眺,往远了看一看。我现在把头抬起来望一望,详细看看,世尊!您这青莲华眼,也在佛的脸上。
佛的眼睛生得光明修广,很长的,好像青莲华,所以叫“青莲华眼”。这无形中阿难就是驳嘴,说:“这怎么还要问我呢?这眼睛在脸上,心就在身里边,都现成在这儿嘛!”但是他没敢正式公开这么讲。
阿难说是:世尊!您的青莲华眼,也在您的面上,那我今观此浮根四尘,祇在我面:我阿难现在观看眼、耳、鼻、舌这四种东西,也只是在我面上。“此”,就是这个。什么呢?眼、耳、鼻、舌这四种;它们是在外边,在面上,很显明的可以看见,所以叫“浮根四尘”。
如是识心,实居身内:我现在再想一想,我这个分别的识心,能知道好丑善恶的识心,实实在在地,是住在我的身里边。这是阿难这么样答覆佛所问。
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何所在?
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祇陀林,实在堂外。
佛告阿难:佛听阿难说他的心在身里边,眼睛就在面上。佛先不答覆他这个问题,又问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何所在:你现在在佛的讲堂里坐着,你看一看战胜太子这个树林子,现在在什么地方啊?佛不答覆他“心在内”对不对,反而又来征问他,这是佛设的问难,来更正阿难的思想。
阿难听佛这样问他,就答覆了。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重楼曰阁,就是在房里头再加上一层;广东话叫“阁仔”,正式的文言,就叫“重阁”。
这栋大的重楼,这么干净的大讲堂,在给孤独长者这座园子里边。今祇陀林,实在堂外:现在您所说祇陀太子这树林子,确实在这讲堂的外边。
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
释迦牟尼佛听见阿难说,他的浮根四尘──眼、耳、鼻、舌这四根,生出色、声、香、味这四尘,就在面上,证明他这个识心在身里边。
佛就问他:“你现在坐在这讲堂里边,那祇陀林在什么地方?”阿难就答覆佛:“这个清净讲堂──我们大家住的这栋楼阁,在给孤独园里边;祇陀太子这个林,是在讲堂外边。”
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佛就又对他说:“你现在在这堂里边,首先看见什么?”这是问他,因为他说心在身内。
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阿难就答覆佛:“我在这讲堂里边,首先看见的就是佛──世尊您!其次我又看见大菩萨、大阿罗汉这些听众。我像这样地看,先看里边,然后再向外边一看,才看见外边这个祇陀林和给孤独园。”“瞩”,是望,也就是看见。
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
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
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佛问阿难:“你见这祇陀林和给孤独园,是怎么看见的?为什么你看见?你说!”这好像佛一趟比一趟不讲道理,但是这里头有深意啊!我们若往深的一研究,就知道了。
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阿难又答覆佛说:“这大讲堂,因为门也开着,窗也开着,所以我在堂里边,就看见外边的东西──看见这祇陀林和给孤独园。”“户”,就是门;“牖”,是窗。“开”,是开开;“豁”,就是豁然通达。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园林。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
这一段,就是佛设一个问答,来反问阿难。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佛告诉阿难,假如就像你所说的这样,这个身子在讲堂里边,因为门、窗都开着,才能看见外面的祇陀林和给孤独园。
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也有一种的众生,他在这讲堂里边,看不见如来,单单就见到堂外边这林园,有没有这么个道理呢?“亦有”,就是也有。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阿难就回答:“如果有人在这堂里边,看不见世尊,而单单见堂外边的树林子和泉井,没有这样子的,不会的!他若身在堂里边,一定就会看见佛的。看不见佛而能看外边,这是不对的,没有这个道理。”这很决定地就答覆了!
阿难!汝亦如是!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内知,云何知外?
阿难!汝亦如是:阿难这样答,说这不对的。佛就告诉他:“阿难!你就是这样!你就像这个众生,在这堂里边看不见佛,只看到外边。”佛说“汝亦如是”,就因为知道阿难还没领会到真心的本体是什么样子,还是在妄想心、识心上用功夫呢!所以佛就又说这一段文。
汝之心灵,一切明了:你的心灵,一切都明了。说“人为万物之灵”,这心为人的万物之灵;“汝之心灵”这个“心灵”,还是那个识心。
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假如你现在所明了的这个心,你说它实实在在,在身内的话。尔时先合了知内身:这个时候,你先应该知道你身子里边怎么样。
“内身”,就是身内,身子里边。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颇有”,就是能不能有。什么样呢?有没有这样的众生,先看身里边的东西,然后再看外边的东西呢?这又问阿难了。
纵不能见心肝脾胃:你说你这个“心”在身内,“见”在眼睛上,那你应该眼睛看见,心里就知道。那么你心在身内,也应该知道你的心、肝、脾、胃是怎么样,你应该看得见!
即使你看不见里边的心、肝、脾、胃,那么外边这个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爪”,就是指甲。“发长”,是“长”(音掌)的意思;不是“长”(音常),不是长发披肩的,任它一天比一天长长了。
这个指甲每一秒钟生长多少,这个头发每一秒钟生长多少,甚至于你这个筋转动、脉动弹,也都应该知道的。可是你为什么不知道呢?为什么你里边看不见?外边这些爪生、发长、筋转、脉摇你也看不见?
必不内知,云何知外:你一定说是里边不知道。那么你的心在里边,里边的事情都不知道,你怎么又知道这外边的事情呢?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是故应知:“是”,因为这个;“故”,所以。因为这个,所以你应该知道。知道什么呢?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你说:“能觉察、分别、思量、明了的这个心,是在身子里边。”
你这个理论,是不对的,是立不住的。佛用种种的比喻、理论来形容,然后现在才正式答覆阿难:“这个心在内,是不对的。”
【编按】以下节自一九八八年五月三十日“主观智能推动力”讲座
现在这是讲“七处征心”。真心是无在、无所不在的,它没有一个处。所以你说它在内也不对,在外也不对,在中间也不对,在什么地方都不对;可是在什么地方都对。
有人说,这有点冤枉阿难了。佛对阿难这个问,只差一点点,就把阿难问得理短辞屈了,“口欲言而辞丧,心欲缘而虑亡”。
在这个时候,佛看来好像强辞夺理,可是你仔细研究,佛说的话里头有真理!我们这是显现真心,显现这个本有的智慧。
阿难尊者一向多闻,而不在定力上、戒力上、慧力上用功夫,就善于博闻强记,所以佛在这个地方,就是追,所谓“赶尽杀绝”,教他:“你记得那么多,到时候看你有什么用?”就是在这一点!
佛对阿难说,你说你先见我如来,次观堂外;那么你应该把你心、肝、脾、胃也都看见了,可是你不能看见。那么不能看见,外边的事情,你也应该知道。
现在又提出这个发怎样长的,指甲怎样生的,筋络──这血脉怎么样跳动,怎么样流转,为什么你也不知道呢?
所以这就是追!追他干什么?这就是要追得他进无可进,退无可退;到这个时候,就“绝处逢生”,这也叫“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
就逼得他“理穷辞尽”,理论也没有了,辞也没有了,说不出来了!就用这个方法,来逼着阿难开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给我一点点惊喜 所以我是什么节点才跟他们这么好的呢,就是从我感受到我狠狠被拉着的时候吧,哪怕之后会因为什么事情暂时不这么紧密的联系了我也不会忘记这阵的感觉的另外
  • 其实,爱上的不是酒,而是端起酒杯的瞬间,将心事一点点的融入酒中,喝下的不仅是酒,一点伤感,一点回忆一点哀愁,一些想念和一些无法对别人诉说的故事,今生不相守,来世
  •   老城博物馆:  还原老天津人生活细节 唤起乡土之情  南开区,清末有人称此地为天津旧城“南边的开洼地”南开区之名的由来,与此大有渊源。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这些
  • 而这其中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日主身强,就意味着能够担的起流年七杀的克制,有资本有底气,能够去和流年的这个凶神各种的从中周旋,其次如果再带有食神或者是伤官,那么这种
  • 此刻文/李曙白当我们说出此刻时此刻已成过往 生命是一次偶然我们可以说他由无数的此刻组成也可以把他看做稍长一点的此刻 只有很少人的人能将此刻转化为永恒,比如那位英
  • ​​英灵殿给我的感觉就是一流的罐头,它虽然处处都在向你明示这就是个育碧罐头,但是好在味道不错。西藏夜晚的天空太美了虽然在318国道罕见的堵车了2个多小时但这种经
  • 网友跟在后面按喇叭,但是大叔没反应,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个时候,他已经从十字路口转向繁华西路。广州战岩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工厂可以定制这款腰包186206447
  • 狗币内这几天都不消停就喜欢看他们所有人闹腾起来的样子最好全tm给我炸了「此处保护」如果 你们能把他给我还回来[失望]从今以后 我再也不围观内笑话看到那些说不
  • 外固定架的不足有: 钉道感染,多半不会引起骨质感染;膝关节僵硬,因钢针固定骨折周围肌肉所引起,通过功能锻炼或去除外固定架后一般均能恢复;神经血管损伤,并不多见;
  • 随着9月1日的临近,我越发焦虑,无法想象糖糖独自一人在一个陌生环境里是怎样的,虽说慈母多败儿,我应该放手让她大胆的去尝试各种可能,但总觉得她还小,还是个在我怀里
  • 通过两次加水,非常方便的控制了锅内时间,不需要计时即可得到软硬刚好的面条,第二次加水同时是为了让面条外层迅速冷却,面条就不会太粘,会比较爽口,这步叫'去白'最早
  • !!
  • “沈阳战疫服务平台”上线第三天,身处管控区的癌症患者期待及时化疗、外地患者想到沈阳就医,学生想及时收到沈阳发出的签证……大家的需求被一一看见,指尖沈阳客户端、沈
  • 是的,从头至尾都是彻彻底底的不合适!那些真正被男人疼惜过,深爱过,被感情温暖过,滋养过的女人,当他不在了,真的会有永失我爱的怅惘和失落。
  • #第五人格[超话]#212古董商,243隐士,227医生,113教授,186渔女,220小女孩,250夜魔,172邮差,228红蝶永夜,190白松露甚至还没出然
  • 机务维修行业迎来新的春天为切实提升机务维修技术水平,改善一线机务维修人员工作生活条件,促进机务维修队伍整体能力素质水平提升,今年初,民航局出台了提高机务人员职业
  • 今儿高考结束了,一起来为刚结束高中生涯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喊句“毕业快乐”吧~不论这两天状态如何,咱们还是那句话:尽力就好。在高考前夕,某吕收到了一只VHLondo
  • 粉尘污染给周边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一位当地群众告诉工作人员,周边老百姓从路边通过,呼吸都十分困难。据知情人透露,厂内大棚储存满了,这是厂外储存点。
  • (黄金勇者ゴルドランED)15. 輝け!!ダグオン(勇者指令ダグオンOP)16. 風の中のプリズム(勇者指令ダグオンED)17. 勇者王誕生!(勇者王ガオガイガ
  • 作为龙头房企,碧桂园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扰动能力,从3月份开始,该公司的销售额便持续回升,连续5个月实现同比增长,上半年录得权益销售额2669.5亿元。该机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