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筒]详情通报!12日广州新增20例本土确诊病例、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诚信广东# 记者从广州市卫健委获悉,2022年4月12日0时至24时,广州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0例(其中9例为此前已公布的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例。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和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0例。新增出院病例6例。尚在院治疗92例。

截至2022年4月12日24时,广州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5139例,其中确诊病例2423例(境外输入1804例、本土619例),无症状感染者2716例(境外输入2485例、本土231例)。

[话筒]新增20例本土确诊病例和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本土确诊病例1(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男,24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人和镇横沥南街东三巷,为广州市4月10日已公布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

本土确诊病例2(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男,29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新市街道纵横缤城。

本土确诊病例3(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女,25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白云湖街道大冈村。

本土确诊病例4(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女,21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永平街道解放庄大道。

本土确诊病例5(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男,21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人和镇秀水村攀桂西北街。

本土确诊病例6(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女,32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新市街道阳光美居。

本土确诊病例7(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女,26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棠景街道棠岗路。

本土确诊病例8(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女,33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新市街道保利紫薇花园。

本土确诊病例9(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男,20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永平街道平中街东平钟兴三巷。

上述确诊病例2-9为广州市4月11日已公布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

本土确诊病例10:男,29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棠景街道祥岗青年公寓。

本土确诊病例11:男,39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棠景街道三元里大道南天新邨。

本土确诊病例12:男,23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同德街道横滘东安巷。

本土确诊病例13:女,24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棠景街道祥岗青年公寓。

本土确诊病例14:男,9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棠景街道三元里大道南天新邨。

本土确诊病例15:男,16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新市街道大埔九社。

本土确诊病例16:男,24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黄石街道江夏北二路八巷。

本土确诊病例17:男,42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白云湖街道大冈中街东三巷。

上述确诊病例10-17均在管控区域排查中发现。

本土确诊病例18:女,31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白云湖街道大冈街墩仁巷。

本土确诊病例19:女,26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新市街道大埔九社。

本土确诊病例20:男,32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新市街道菲立斯公寓。

上述病例18-20均在隔离管控的密切接触人员排查中发现。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男,65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黄石街道祥景花园,在管控区域排查中发现。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女,35岁,中国籍,居住在白云区棠景街道康雅花园,在隔离管控的密切接触人员排查中发现。

上述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均已转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隔离治疗。

[话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已甄别上述新增感染者涉及重点场所如下:

白云区

棠景街道:济德药店(国强分店)、鸿盛商业城、远景小学合益校区;

新市街道:菲立斯公寓、欧park时空创业中心、大埔九社重庆鲜面店、蔚然锦和(大埔中街店)、肯德基(汇侨路店)、百信广场(天天美甲店、面包新语);

黄石街道:优鲜果(江夏店)、黄石花园球馆、大参林(黄石东店);

白云湖街道:大冈街冰融融商店;

同德街道:福建沙县营养小吃(货场南路店)、李振元诊所。

天河区

黄村街道:和味自选餐厅(奥体南路店)

[话筒]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10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女,28岁,中国籍。4月7日从沙特阿拉伯乘坐SV884航班于当日飞抵广州入境。

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男,28岁,中国籍。4月8日从加拿大乘坐CZ312航班于次日飞抵广州入境。

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男,31岁,中国籍。3月30日从日本乘坐NH933航班于当日飞抵广州入境。

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3:女,23岁,中国籍。3月3日从阿尔巴尼亚前往阿曼,4月1日从阿曼乘坐WY851航班于当日飞抵广州入境。

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4:男,31岁,中国籍。3月16日从伊拉克前往阿曼,4月1日从阿曼乘坐WY851航班于当日飞抵广州入境。

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5:男,43岁,中国籍。4月9日从阿联酋乘坐EK362航班于当日飞抵广州入境。

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6:男,43岁,中国籍。4月7日从沙特阿拉伯乘坐SV884航班于当日飞抵广州入境。

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7:女,26岁,中国籍。3月30日从澳大利亚乘坐CZ326航班于当日飞抵广州入境。

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8:女,25岁,外国籍。3月21日从所罗门群岛乘坐IE668航班于当日飞抵广州入境。

上述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入境后,按全程闭环管理程序转运至集中隔离点。隔离期间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即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隔离治疗。

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9:女,45岁,中国籍。3月6日入境并在省外完成集中隔离后,乘坐MU5309航班于4月10日飞抵广州,即闭环转运至集中隔离点。隔离期间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即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隔离治疗。

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0:女,23岁,中国籍,居住在增城区荔城街景新花园。从英国乘坐CA850航班于3月26日入境,在省外完成集中隔离后,乘坐动车D2281于4月10日到达我省,即专车闭环转运至住处实施居家隔离观察。隔离期间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即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隔离治疗。#诚信正能量##诚信,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人口流动大洗牌:#北京天津人口出现负增长# 】近日,各省区市陆续公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发现,浙江、广东、湖北、江苏、福建,2021年人口增量规模居全国前五,去年一年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净增72万、60万、54.7万、28.1万、26万。

全国有8个省区市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它们是河南、黑龙江、河北、天津、甘肃、内蒙古、江西、北京等省区市,尤其是河南省,已成为全国人口流出最严重省份,去年常住人口数量骤降58万;黑龙江人口减少46万;河北省人口减少16万。

从已公布数据的各大城市人口增量排名来看,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成为此轮抢人大战中大赢家,去年人口净流入数量为24.5万、23.9万;作为老牌直辖市的天津,在人口增量排名中垫底,去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了13.6万。

"逃离北上广"不是一句笑言,无奈背后是真实的人口迁徙流向。数据显示,2021年一年,北京常住人口数量减少0.4万,上海人口仅增长1.07万,广州人口增加7.03万,人口吸引力均远远不及新一线城市。

人口加速流向强二线城市

目前,我国共有4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在2000万以上,分别为重庆、上海、北京和成都。其中,成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第六次相比,人口净流入将近600万,总人口已经正式跻身全国四强。

但无论是上海和北京,从人口增速来看明显有着放缓趋势,成都依然保持强劲人口吸引力。

成都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数量为2119.2万,比上年末增加24.5万,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点增加25.42万人;2010-2020年十年间常住人口增量高达581.89万。

成都所在的四川省去年人口仅增长1万,这说明成都对全省人口吸引力仍然巨大。目前,成都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为25.31%。这意味着,每4个四川人中,就有1个成都人,省会城市人口首位度相当高。

成都与重庆,被称为西南双城,一个是四川省省会、一个是直辖市,都是国家中心城市。但去年一年,重庆新增人口仅3.5万,与成都已形成差距。

人口增量第二大城市是杭州。2021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220.4万,与2020年末常住人口1196.5万相比,增加23.9万。2010年-2020年,杭州新增人口共计323.56万,比苏州还要多100万,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到杭州工作、生活、落户。

近几年,杭州发展突飞猛进,一方面,大力收割"人口红利",另一方面,疯狂卖地。2016-2020年,杭州卖地收入累计超过1万亿元,为全国最高;2021年杭州卖地收入3029.9亿元,同比增涨20%,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

大量人口流入必然会催生巨大的住房需求。以杭州为例,2017-2019年,杭州每年商品房成交量都超10万套;2021年杭州新房成交总套数约18.7万套,成交金额高达6200亿元,均创下近几年新高。

南昌市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三,2021年一年新增人口18.3万。其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南昌人口增长速度并不快。2015-2020年,南昌每年常住人口增量仅约六七万。

直到2020年,南昌地铁三号线通车,高铁东站建设开工,南昌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大南昌都市圈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合作在南昌正式启动,随之人口迎来一小波上扬,2020年新增人口65.44万。2021年,南昌常住人口达到644万,城镇人口数量突破500万,成为特大城市。

但就江西省而言,2021年已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去年人口减少1.46万。这意味着,江西省内,除南昌以外其他城市几乎都是人口减少趋势,也就是,南昌新增18万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南昌周边县市,这与杭州人口增长的逻辑完全不同。

人口增量第四大城市是青岛,2021年常住总人口1025.67万,较上年增加15.1万。青岛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2021年GDP为14136.46亿元,在山东省的首位度由2020年16.96%提高到2021年17.01%。青岛对人口的吸引力、承载力在不断增强。2010至2020年10年间,青岛人口增加量居全省首位,比增量排第二、三位的济南、临沂分别多增26.67万、37.76万。

人口增量第五大城市是郑州。2021年末,郑州常住人口数量为1274.2万,一年增加14.2万。2010年-2020年10年间,郑州人口增量高达397.41万,超过了杭州。整个河南省则步入人口负增长阶段。

此外,宁波、嘉兴、南京、福州4个城市,2021年人口增量均超10万。按照南京官宣数据,截至2021年年末南京常住人口达942.34万,占全省的11%;一年内新增人口数量为10.37万,占整个江苏省去年28.1万新增人口的比重为36.7%。南京人口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显现出近年来南京人才落户政策的效果。

武汉市2021年末常住人口数量达到1365.5万,增量较2020年达到100多万。不过由于2020年正值武汉疫情又是人口普查,也许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或求职人员未及时返回武汉引起普查数据偏差,故未统计在排名之内。

截至记者发稿,长沙、西安等均尚未公布去年末人口数量,但这些城市都是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抢人"之城,人口增量亦颇丰。

陕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陕西省常住人口数量为3952.9万,西安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295.29万,西安常住人口已占全省人口的32.8%,即每3个陕西人中,就有1个西安人。2017-2019年,西安3年人口总增量为128.87万。

近日,长沙市市长郑建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近5年来,长沙每年净流入人口30万左右,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过去10年,长沙常住人口净增加300万以上,2021年净增人口也在15万以上。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认为,成都、郑州、长沙、武汉、西安、重庆等强二线城市,近几年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与一线城市差距越来越小,居住条件好,生活压力没那么大。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多人留在了这些城市。

这些强二线城市,如今亦被称为"新一线"城市,未来发展或可比肩北上广深。

这些城市人口流失严重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红利减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而2020年、2019年这一数据分别是1.45‰、3.34‰。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表示,0.34‰的增长率意味着中国又向绝对的零人口增长迈近了一步,但不会在2022年就迎来人口负增长,而是会在几年"零人口增长波动期"后,然后才进入常态化负增长阶段。

届时,未来越来越多的地区面临人口收缩。因此,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并最终留住人才,对一个城市而言就变得更为重要。

作为GDP第一省,广东在过去这些年堪称吸引流动人口的"黑洞",2017-2019年,每年常住人口增量都在170万以上。第六次人口普查到第七次人口普查之间,广东全省常住人口增量更是达到惊人的2170.94万。但2021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量却只有60万。常住人口增量方面,浙江已超越广东,位居第一。

这或许是老牌一线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2021年北京、上海、广州常住人口合计增长7.7万,不及成都、杭州单个城市人口增量的三分之一。

尤其是北京,2021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了0.4万,其中,城镇人口数量1916.1万,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7.5%;常住外来人口数量834.8万,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1%。2020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数量为841.8万,占当年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5%。明显看出,常住外来人口数量在减少

根据七普数据,2010年至2020年,北京平均每年净增22.8万人,上海平均每年净增18.5万人,广州平均每年净增59.7万人,加起来合计101万人。

2017年初以来,武汉、西安、长沙、成都、郑州、济南等强二线城市先后掀起"抢人"大战,落户门槛一再降低,其中西安只凭身份证、毕业证即可落户,堪称"零门槛"。广东作为人口第一大省,也一直在不断拆除落户的藩篱。

反观之,北京、上海,一个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一个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仍是"一户难求"。这些超大城市的住房成本,也是外来人口所不能承受之重。

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建设,以人口净流入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整个京津冀区域的人口吸引力都在下降。

天津最明显。近几年,天津经济比较低迷,GDP不增反减,人口吸引力也有所下降。2020年,天津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386万,与十年前(1294万)相比,仅增加92万,与成都、杭州、郑州等城市差距甚大。

天津还有不少市辖区的常住人口为负增长,如著名的滨海新区。202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有207万,占天津常住人口(1387万)的14.92%,位居全市第一。然而,201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数量为242万,与10年前相比,人口减少了65万。

在天津的二手房市场上,据贝壳找房数据,有着15.5万套的库存,等待有人来"接盘"。

整个河北省亦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石家庄、唐山2021年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减少3.68万、2.1万。

整个东北地区人口发展已先后经历了高速增长、稳定增长、低速增长和负增长四个阶段,现在仍处于人口加速下滑期。2010-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减少了1099.8万。

房地产发展长期看人口。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人口集聚分化促使房地产市场不断分化,在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将更加分化,未来经济基本面好、人口流入的大都市圈大城市群房地产市场更有潜力。(中国房地产报、头条新闻)

【人口流动大洗牌:#北京天津人口出现负增长# 】近日,各省区市陆续公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发现,浙江、广东、湖北、江苏、福建,2021年人口增量规模居全国前五,去年一年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净增72万、60万、54.7万、28.1万、26万。

全国有8个省区市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它们是河南、黑龙江、河北、天津、甘肃、内蒙古、江西、北京等省区市,尤其是河南省,已成为全国人口流出最严重省份,去年常住人口数量骤降58万;黑龙江人口减少46万;河北省人口减少16万。

从已公布数据的各大城市人口增量排名来看,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成为此轮抢人大战中大赢家,去年人口净流入数量为24.5万、23.9万;作为老牌直辖市的天津,在人口增量排名中垫底,去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了13.6万。

"逃离北上广"不是一句笑言,无奈背后是真实的人口迁徙流向。数据显示,2021年一年,北京常住人口数量减少0.4万,上海人口仅增长1.07万,广州人口增加7.03万,人口吸引力均远远不及新一线城市。

人口加速流向强二线城市

目前,我国共有4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在2000万以上,分别为重庆、上海、北京和成都。其中,成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第六次相比,人口净流入将近600万,总人口已经正式跻身全国四强。

但无论是上海和北京,从人口增速来看明显有着放缓趋势,成都依然保持强劲人口吸引力。

成都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数量为2119.2万,比上年末增加24.5万,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点增加25.42万人;2010-2020年十年间常住人口增量高达581.89万。

成都所在的四川省去年人口仅增长1万,这说明成都对全省人口吸引力仍然巨大。目前,成都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为25.31%。这意味着,每4个四川人中,就有1个成都人,省会城市人口首位度相当高。

成都与重庆,被称为西南双城,一个是四川省省会、一个是直辖市,都是国家中心城市。但去年一年,重庆新增人口仅3.5万,与成都已形成差距。

人口增量第二大城市是杭州。2021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220.4万,与2020年末常住人口1196.5万相比,增加23.9万。2010年-2020年,杭州新增人口共计323.56万,比苏州还要多100万,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到杭州工作、生活、落户。

近几年,杭州发展突飞猛进,一方面,大力收割"人口红利",另一方面,疯狂卖地。2016-2020年,杭州卖地收入累计超过1万亿元,为全国最高;2021年杭州卖地收入3029.9亿元,同比增涨20%,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

大量人口流入必然会催生巨大的住房需求。以杭州为例,2017-2019年,杭州每年商品房成交量都超10万套;2021年杭州新房成交总套数约18.7万套,成交金额高达6200亿元,均创下近几年新高。

南昌市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三,2021年一年新增人口18.3万。其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南昌人口增长速度并不快。2015-2020年,南昌每年常住人口增量仅约六七万。

直到2020年,南昌地铁三号线通车,高铁东站建设开工,南昌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大南昌都市圈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合作在南昌正式启动,随之人口迎来一小波上扬,2020年新增人口65.44万。2021年,南昌常住人口达到644万,城镇人口数量突破500万,成为特大城市。

但就江西省而言,2021年已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去年人口减少1.46万。这意味着,江西省内,除南昌以外其他城市几乎都是人口减少趋势,也就是,南昌新增18万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南昌周边县市,这与杭州人口增长的逻辑完全不同。

人口增量第四大城市是青岛,2021年常住总人口1025.67万,较上年增加15.1万。青岛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2021年GDP为14136.46亿元,在山东省的首位度由2020年16.96%提高到2021年17.01%。青岛对人口的吸引力、承载力在不断增强。2010至2020年10年间,青岛人口增加量居全省首位,比增量排第二、三位的济南、临沂分别多增26.67万、37.76万。

人口增量第五大城市是郑州。2021年末,郑州常住人口数量为1274.2万,一年增加14.2万。2010年-2020年10年间,郑州人口增量高达397.41万,超过了杭州。整个河南省则步入人口负增长阶段。

此外,宁波、嘉兴、南京、福州4个城市,2021年人口增量均超10万。按照南京官宣数据,截至2021年年末南京常住人口达942.34万,占全省的11%;一年内新增人口数量为10.37万,占整个江苏省去年28.1万新增人口的比重为36.7%。南京人口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显现出近年来南京人才落户政策的效果。

武汉市2021年末常住人口数量达到1365.5万,增量较2020年达到100多万。不过由于2020年正值武汉疫情又是人口普查,也许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或求职人员未及时返回武汉引起普查数据偏差,故未统计在排名之内。

截至记者发稿,长沙、西安等均尚未公布去年末人口数量,但这些城市都是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抢人"之城,人口增量亦颇丰。

陕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陕西省常住人口数量为3952.9万,西安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295.29万,西安常住人口已占全省人口的32.8%,即每3个陕西人中,就有1个西安人。2017-2019年,西安3年人口总增量为128.87万。

近日,长沙市市长郑建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近5年来,长沙每年净流入人口30万左右,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过去10年,长沙常住人口净增加300万以上,2021年净增人口也在15万以上。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认为,成都、郑州、长沙、武汉、西安、重庆等强二线城市,近几年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与一线城市差距越来越小,居住条件好,生活压力没那么大。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多人留在了这些城市。

这些强二线城市,如今亦被称为"新一线"城市,未来发展或可比肩北上广深。

这些城市人口流失严重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红利减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而2020年、2019年这一数据分别是1.45‰、3.34‰。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表示,0.34‰的增长率意味着中国又向绝对的零人口增长迈近了一步,但不会在2022年就迎来人口负增长,而是会在几年"零人口增长波动期"后,然后才进入常态化负增长阶段。

届时,未来越来越多的地区面临人口收缩。因此,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并最终留住人才,对一个城市而言就变得更为重要。

作为GDP第一省,广东在过去这些年堪称吸引流动人口的"黑洞",2017-2019年,每年常住人口增量都在170万以上。第六次人口普查到第七次人口普查之间,广东全省常住人口增量更是达到惊人的2170.94万。但2021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量却只有60万。常住人口增量方面,浙江已超越广东,位居第一。

这或许是老牌一线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2021年北京、上海、广州常住人口合计增长7.7万,不及成都、杭州单个城市人口增量的三分之一。

尤其是北京,2021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了0.4万,其中,城镇人口数量1916.1万,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7.5%;常住外来人口数量834.8万,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1%。2020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数量为841.8万,占当年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5%。明显看出,常住外来人口数量在减少

根据七普数据,2010年至2020年,北京平均每年净增22.8万人,上海平均每年净增18.5万人,广州平均每年净增59.7万人,加起来合计101万人。

2017年初以来,武汉、西安、长沙、成都、郑州、济南等强二线城市先后掀起"抢人"大战,落户门槛一再降低,其中西安只凭身份证、毕业证即可落户,堪称"零门槛"。广东作为人口第一大省,也一直在不断拆除落户的藩篱。

反观之,北京、上海,一个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一个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仍是"一户难求"。这些超大城市的住房成本,也是外来人口所不能承受之重。

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建设,以人口净流入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整个京津冀区域的人口吸引力都在下降。

天津最明显。近几年,天津经济比较低迷,GDP不增反减,人口吸引力也有所下降。2020年,天津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386万,与十年前(1294万)相比,仅增加92万,与成都、杭州、郑州等城市差距甚大。

天津还有不少市辖区的常住人口为负增长,如著名的滨海新区。202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有207万,占天津常住人口(1387万)的14.92%,位居全市第一。然而,201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数量为242万,与10年前相比,人口减少了65万。

在天津的二手房市场上,据贝壳找房数据,有着15.5万套的库存,等待有人来"接盘"。

整个河北省亦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石家庄、唐山2021年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减少3.68万、2.1万。

整个东北地区人口发展已先后经历了高速增长、稳定增长、低速增长和负增长四个阶段,现在仍处于人口加速下滑期。2010-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减少了1099.8万。

房地产发展长期看人口。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人口集聚分化促使房地产市场不断分化,在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将更加分化,未来经济基本面好、人口流入的大都市圈大城市群房地产市场更有潜力。(中国房地产报、头条新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作为西延高铁全线第二座贯通的隧道,刘家河2号隧道的顺利贯通为项目后续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也标志着西延高铁隧道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作为西延高铁全线第
  • ”——《人民日报》11.“年华似水,匆匆流淌,所有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你我皆是如此。“——《人民日报》3.“山高水长,怕什么来不及,慌什么到不了,天顺其
  • 用我的痴心垂钓你的温情 文王子夜,月凉如水一人静默落座于风月间酌,酌一壶风月一个人与夜没有邀约和你却结下了彼此好合的誓言我用静默入住你的阡陌和长街你用静宁抵达我
  • 近几天去的点,前4张为雨中登不知名小山,后5张为桃江十三渚---这个季节不适合去“桃江十三渚”(春天有各种花&秋天有稻收,可以去)山不高,各个景点也离的
  • 小王子说:"要是有五十三分钟,我宁可慢慢走向一汪甘泉……"也许我们应该想一想,生活重要的是哭笑怒骂的过程还是结果?书中的智者狐狸告诉了小王子
  • 但是对于《梦华录》来说,从一开始就架空了一切,虚构了一个故事,赵盼儿被赋予的不单单是“无敌”和“万能”而是将女性的优点集于一身,或许她太过完美,但是每一点又都能
  • 「KISHOWが歌ってe-ZUKAが弾いたら最高!すると、アゲアゲな森久保がいきなりの“重大発表”として、「10月に20周年記念ライブを開催いたします~!
  • 看着不同的景色很放空好像一切都不重要好像所有事都会过去骑行结束庄哥今个从温州回来了还是想见上一面,一起去湖边吹风喝东西也很舒服惬意。大道边,“好渔”别致,既然虹
  • 三观不正,听了却很舒服的句子[二哈] 1、凉水怎么可能冲开绿茶 你要是不热乎她能冲上来吗 2、我给你道个歉,你跪下听 3、旁观的时候 每个人都是智者 4
  • 十二星座【#一周运势# 】提醒#艾菲尔天天正能能量# #许个愿吧#天蝎座,本周(07/18~07/24 包含上升星座)最近天气热,要多注意自己的情绪状况,因为你
  • 终于等到你~心心念念复旦的夏日来信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突然在某一天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理想主义的花最终会盛开再浪漫主义的土壤里
  • #肖战[超话]#[兔子]#肖战肖春生# xz #肖战梦中的那片海# “我肖春生不怕输,但我怕别人看不起我”铿锵有力的台词,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肖春生的斗志与不
  •   可取名“伊舒雅”  舒字,五行属金,土能生金,意指伸展之貌,缓慢之象,意指从容不迫,安静闲雅。刚中之德,周流不滞。
  • 28、对话对酒,落梅成愁,何日梅花落,送我归家。26、此情不过烟雨碎,挫骨扬灰终不悔。
  • 外形条索匀整紧细,色泽乌润,冲泡后的茶汤非常的红艳明亮,春天里饮用祁门红茶是最好的。3、金骏眉茶金骏眉茶,属于红茶中正山小种的分支,原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村,
  • #烟火星辰[音乐]##六月你好# ,我却不好,一上午太多不开森的事情~小典自己爬到飘窗上玩儿,被开着的窗户刮到,她都不跟我们讲,还是过了好一会儿我才发现的,心疼
  • #三农资讯#成都电信“数字”赋能:助力开启乡村治理新模式怀远镇“慧眼工程”已建成视频感知源点位4000余个数字怀远生活圈感知源建设完善民用视频监控体系,支撑基层
  • ■注意事项1. 「凯露(新年)」、「可可萝(新年)」在今后可能再次登场,再次登场的时间请留意之后的官方公告。关于同名角色的编队详细说明也可在游戏内通过[菜单]→
  • #眼健康光明计划# 青少年儿童配镜,是否可以等实在看不清楚后再去换镜? 这张图给我们两个信息:1.户外活动对近视有保护作用;2.户外活动对近视眼的保护作用要比视
  • 快乐常伴你我他《》你的每一个舞台我都上头诶*罒▽罒*[坏笑][坏笑]那个叫《分身舞吗?#鹿晗[超话]# 哥哥,好久不见(ง ˙o˙)ว新鲜活动的你,不过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