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亮十年(三)丨绿水青山的陕西从画中“走出来”】#陕亮十年# 憨态可掬的熊猫、美丽的朱鹮、毛色漂亮的羚牛,以及蓝羽毛的孔雀……秦岭中的珍稀动植物在这里被救护、饲养、繁育。这里是秦岭四宝科学公园,位于西安市周至县楼观台西边,不仅是陕西省唯一的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基地,也是展示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示秦岭生物多样性、展示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成果的重要窗口。#大美陕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对大自然最好的“回报”。近年来,陕西省从大气环境、水文环境、森林生态保护、珍稀动植物保护等多方面下功夫,持之以恒让生态环境质量迈上新台阶,人与自然越发和谐共生,城市与山野更加“健康”。

书写“生态答卷”

陕西实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

保护生态环境是利国利民的民族大计。陕西拥有广袤的黄土高原,且有黄河在侧伴流,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到国家生态环境治理大局;巍巍秦岭是我国的顶级生态空间和生态屏障,被誉为“中华绿芯”和“世界物种基因库”,书写好“生态答卷”,陕西责无旁贷。

为做好秦岭的生态“卫士”,陕西省始终把秦岭生态保护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年中,陕西省通过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生态空间修复行动等,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自然保护地建设等保护工程,推动秦岭生态空间和生态系统质量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陕西完成营造林3694.5万亩,2021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6.39%,较2011年提高了4.99%。去年一年,陕西完成营造林842.3万亩,居全国前列,森林生态环境日新月异,全省实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

“要想保护好野生秦岭大熊猫,就得守护好它赖以生存的竹林。”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胡万新看护的野生秦岭大熊猫冬天会在海拔1800米以下的地方以巴山木竹为食,夏天会在海拔2100米左右的地方以秦岭箭竹为食。

近年来,陕西省开展了对乱搭乱建、乱砍乱伐、乱采乱挖、乱排乱放、乱捕乱猎等“五乱”问题的整治,使生态环境得以休养生息,熊猫、朱鹮、金钱豹、林麝等野生珍稀动物种群大幅增长,一个个撒欢、打闹、繁衍生息,好不快活。

十年来,陕西省不断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秦岭范围建成各类保护地116处,总面积0.92万平方公里,占秦岭陕西段总面积的15.81%,有效保护了全省75%以上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7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种群类型。陕西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体系初具雏形,为秦岭地区生物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目前,秦岭地区有种子植物3883种、陆生脊椎动物58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2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9种。

而在陕北地区,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严重,是陕西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块“顽疾”。

“顽疾”就要用顽强致胜,一代代治沙人通过在沙区引水拉沙造良田,植树造林防风沙;在丘陵沟壑区沟里打坝蓄水,山上兴修梯田,坡面造林绿化;在盐碱滩地挖沟排水、拉沙压碱、改良土壤,经过一代代人的顽强治理,如今,一片林海,长风吹过,昔日茫茫流沙已然消失不见,陕北大地逐渐点亮了绿色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年均治理沙化土地105万亩。全国第五次沙化土地监测显示,陕西沙化土地年均减少17.8万亩,860万亩流动沙地基本得到固定半固定,沙区植被平均盖度达到60%。陕西已成为我国第一个完全“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治沙造林取得巨大成功。

水是生命之源,母亲河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陕西等9个省(自治区)。长期以来,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治理受多方关注。

“一瓢河水半瓢沙”曾是黄河的真实写照。为了保护好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陕西从水土保持、林草保护修复、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入手,系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陕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万平方公里,建成淤地坝3.4万座,累计拦泥58亿吨,年均入黄泥沙量由8.3亿吨减少到2.68亿吨。此外,截至2021年,黄河干流6个国控断面均达到Ⅲ类以上,出陕断面水质达到Ⅱ类优,渭河干流水质良好,延河、无定河等部分支流水质得到改善。如今,打开陕西省的卫星地图,719公里长的黄河陕西段,与曾经相比,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十年来,陕西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山川河湖生态休憩区的环境有了历史性的好转,珍稀动植物保护案例享誉世界。全省上下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奋斗决心,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了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飞阅新三秦##从空中看奋进中的陕西有多震撼#

绿色宜居

生态文明之光照亮城乡建设之路

春光,浪漫且迷人,却又短暂而宝贵。2022年的春天,露营经济火了。备齐露营装备,公园、郊外、城市任意一角的户外,都可以成为目的地。露营帐篷下支起的是属于陕西人的“诗和远方”。

在西安,无论是选择在“家门口”的杜邑遗址公园、灞河西岸滨河公园等地进行公园式露营,还是选择在高山草甸、长安唐村等城市近郊处的户外精致露营,作为当下新潮的生活方式之一,露营不断吸引着更多人参与其中,享受春日野趣。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陕西有露营相关企业3603家,排在全国各省份第5位。尤其是西安市,1915家企业让其成为国内露营相关企业第二多的城市。而这一切,都要得益于陕西近十年的高质量城市生态治理。

十年来,陕西省聚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省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突破性改善。2021年,陕西10个国考城市PM2.5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6%。优良天数平均295.4天。全省111个水质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断面101个,占91%,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

一座座公园拔地而起,一处处湿地被纳入保护范围,这些都不断刷新着陕西城市的底色,提高着陕西城市的“颜值”。十年间,随着城市生态的不断提升,陕西真正实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青山抱水避喧嚣,龙瀑飞花居终南。”位于秦岭山脉脚下的抱龙村,是一个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古老村庄。抱龙村紧邻的抱龙峪,不仅有着风光无限的山水自然环境,还有着“抱龙出峪”的历史文化底蕴,令往来游客流连忘返、络绎不绝。但是,以前的抱龙村环境条件落后,很多村民选择离开家,到城市打工生活。近年来,在坚守秦岭生态底线的前提下,抱龙村探索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和谐并进的乡村振兴之路。

自建设花园乡村以来,抱龙村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凭借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几年内就吸引了10多家民宿产业投资落地,村民们也纷纷开起了民宿、农家乐。有了这股生态建设发展的力量,不仅村子环境变好了,农民也吃上稳定的“生态饭”,“口袋”鼓了起来,“精神”富了起来,一幅美丽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对于实现农村生态的现代化转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业宜居,擦亮绿水青山这张致富“金名片”,十年来,陕西省积极行动提升三秦乡村“颜值”。截至2021年底,陕西省累计完成5541个行政村(集中安置点)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治理率达32%,完成45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此外,自2016年启动净土保卫战以来,陕西省完成了全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摸清了全省土壤污染状况,均已全部实施安全利用措施。

现如今,三秦大地上的万千乡村通过生态环境整治美了“颜值”,添了“气质”,老乡的生活也更美好了。生态环境的提升唤醒了沉睡的乡村,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呵护青山绿水“不老容颜”,搭建城乡发展“生态骨架”。这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陕西实践,也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如今,公园城市、花园乡村等理念也正在变为现实,一个山清水秀、地绿天蓝的生态三秦画卷即将徐徐展开。https://t.cn/A6XpYioH

【陕亮十年(三)丨绿水青山的陕西从画中“走出来”】#陕亮十年# 憨态可掬的熊猫、美丽的朱鹮、毛色漂亮的羚牛,以及蓝羽毛的孔雀……秦岭中的珍稀动植物在这里被救护、饲养、繁育。这里是秦岭四宝科学公园,位于西安市周至县楼观台西边,不仅是陕西省唯一的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基地,也是展示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示秦岭生物多样性、展示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成果的重要窗口。#大美陕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对大自然最好的“回报”。近年来,陕西省从大气环境、水文环境、森林生态保护、珍稀动植物保护等多方面下功夫,持之以恒让生态环境质量迈上新台阶,人与自然越发和谐共生,城市与山野更加“健康”。

书写“生态答卷”

陕西实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

保护生态环境是利国利民的民族大计。陕西拥有广袤的黄土高原,且有黄河在侧伴流,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到国家生态环境治理大局;巍巍秦岭是我国的顶级生态空间和生态屏障,被誉为“中华绿芯”和“世界物种基因库”,书写好“生态答卷”,陕西责无旁贷。

为做好秦岭的生态“卫士”,陕西省始终把秦岭生态保护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年中,陕西省通过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生态空间修复行动等,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自然保护地建设等保护工程,推动秦岭生态空间和生态系统质量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陕西完成营造林3694.5万亩,2021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6.39%,较2011年提高了4.99%。去年一年,陕西完成营造林842.3万亩,居全国前列,森林生态环境日新月异,全省实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

“要想保护好野生秦岭大熊猫,就得守护好它赖以生存的竹林。”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胡万新看护的野生秦岭大熊猫冬天会在海拔1800米以下的地方以巴山木竹为食,夏天会在海拔2100米左右的地方以秦岭箭竹为食。

近年来,陕西省开展了对乱搭乱建、乱砍乱伐、乱采乱挖、乱排乱放、乱捕乱猎等“五乱”问题的整治,使生态环境得以休养生息,熊猫、朱鹮、金钱豹、林麝等野生珍稀动物种群大幅增长,一个个撒欢、打闹、繁衍生息,好不快活。

十年来,陕西省不断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秦岭范围建成各类保护地116处,总面积0.92万平方公里,占秦岭陕西段总面积的15.81%,有效保护了全省75%以上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7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种群类型。陕西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体系初具雏形,为秦岭地区生物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目前,秦岭地区有种子植物3883种、陆生脊椎动物58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2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9种。

而在陕北地区,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严重,是陕西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块“顽疾”。

“顽疾”就要用顽强致胜,一代代治沙人通过在沙区引水拉沙造良田,植树造林防风沙;在丘陵沟壑区沟里打坝蓄水,山上兴修梯田,坡面造林绿化;在盐碱滩地挖沟排水、拉沙压碱、改良土壤,经过一代代人的顽强治理,如今,一片林海,长风吹过,昔日茫茫流沙已然消失不见,陕北大地逐渐点亮了绿色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年均治理沙化土地105万亩。全国第五次沙化土地监测显示,陕西沙化土地年均减少17.8万亩,860万亩流动沙地基本得到固定半固定,沙区植被平均盖度达到60%。陕西已成为我国第一个完全“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治沙造林取得巨大成功。

水是生命之源,母亲河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陕西等9个省(自治区)。长期以来,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治理受多方关注。

“一瓢河水半瓢沙”曾是黄河的真实写照。为了保护好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陕西从水土保持、林草保护修复、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入手,系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陕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万平方公里,建成淤地坝3.4万座,累计拦泥58亿吨,年均入黄泥沙量由8.3亿吨减少到2.68亿吨。此外,截至2021年,黄河干流6个国控断面均达到Ⅲ类以上,出陕断面水质达到Ⅱ类优,渭河干流水质良好,延河、无定河等部分支流水质得到改善。如今,打开陕西省的卫星地图,719公里长的黄河陕西段,与曾经相比,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十年来,陕西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山川河湖生态休憩区的环境有了历史性的好转,珍稀动植物保护案例享誉世界。全省上下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奋斗决心,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了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飞阅新三秦##从空中看奋进中的陕西有多震撼#

绿色宜居

生态文明之光照亮城乡建设之路

春光,浪漫且迷人,却又短暂而宝贵。2022年的春天,露营经济火了。备齐露营装备,公园、郊外、城市任意一角的户外,都可以成为目的地。露营帐篷下支起的是属于陕西人的“诗和远方”。

在西安,无论是选择在“家门口”的杜邑遗址公园、灞河西岸滨河公园等地进行公园式露营,还是选择在高山草甸、长安唐村等城市近郊处的户外精致露营,作为当下新潮的生活方式之一,露营不断吸引着更多人参与其中,享受春日野趣。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陕西有露营相关企业3603家,排在全国各省份第5位。尤其是西安市,1915家企业让其成为国内露营相关企业第二多的城市。而这一切,都要得益于陕西近十年的高质量城市生态治理。

十年来,陕西省聚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省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突破性改善。2021年,陕西10个国考城市PM2.5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6%。优良天数平均295.4天。全省111个水质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断面101个,占91%,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

一座座公园拔地而起,一处处湿地被纳入保护范围,这些都不断刷新着陕西城市的底色,提高着陕西城市的“颜值”。十年间,随着城市生态的不断提升,陕西真正实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青山抱水避喧嚣,龙瀑飞花居终南。”位于秦岭山脉脚下的抱龙村,是一个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古老村庄。抱龙村紧邻的抱龙峪,不仅有着风光无限的山水自然环境,还有着“抱龙出峪”的历史文化底蕴,令往来游客流连忘返、络绎不绝。但是,以前的抱龙村环境条件落后,很多村民选择离开家,到城市打工生活。近年来,在坚守秦岭生态底线的前提下,抱龙村探索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和谐并进的乡村振兴之路。

自建设花园乡村以来,抱龙村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凭借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几年内就吸引了10多家民宿产业投资落地,村民们也纷纷开起了民宿、农家乐。有了这股生态建设发展的力量,不仅村子环境变好了,农民也吃上稳定的“生态饭”,“口袋”鼓了起来,“精神”富了起来,一幅美丽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对于实现农村生态的现代化转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业宜居,擦亮绿水青山这张致富“金名片”,十年来,陕西省积极行动提升三秦乡村“颜值”。截至2021年底,陕西省累计完成5541个行政村(集中安置点)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治理率达32%,完成45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此外,自2016年启动净土保卫战以来,陕西省完成了全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摸清了全省土壤污染状况,均已全部实施安全利用措施。

现如今,三秦大地上的万千乡村通过生态环境整治美了“颜值”,添了“气质”,老乡的生活也更美好了。生态环境的提升唤醒了沉睡的乡村,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呵护青山绿水“不老容颜”,搭建城乡发展“生态骨架”。这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陕西实践,也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如今,公园城市、花园乡村等理念也正在变为现实,一个山清水秀、地绿天蓝的生态三秦画卷即将徐徐展开。https://t.cn/A6XpYioH

【水电生产稳居全国首位 四川能源清洁低碳高质量发展】水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947.0万千瓦、规上企业新能源发电合计197.7亿千瓦时……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四川凝心聚力、砥砺奋进,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能源生产水平大幅跃升、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利用效率稳步提高,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能源保障,为谱写美丽四川新篇章奠定了坚实生态基础!四川,用实实在在的成绩,交出了一份治蜀兴川的答卷。
四川水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947.0万千瓦
五年来,全省持续深化能源供给改革,积极发挥比较优势,顺应绿色发展大势,能源生产规模快速扩大,产品结构不断向清洁化、低碳化迈进,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水电生产稳居全国首位。全省坚持以水电为主的能源开发方针,重点推进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江”水电基地建设,优先建设龙头水库电站,鼓励发展具有季以上调节能力的水库电站,乌东德、白鹤滩、两河口、长河坝等一大批大型水电项目相继投产发电,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三峡电站,水力发电能力显著提升。2021年末,四川水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947.0万千瓦、较2016年末增长26.1%,规上企业水力发电量3531.4亿千瓦时、增长29.7%,占全省发电量的81.6%、高于全国67个百分点,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稳居全国第1位。
天然气的开发显著提速。大力推进川中、川西、川东北常规天然气开发和川南页岩气资源开发,安岳、长宁、威远等地天然气产能加速释放,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建设成效初显。2021年,四川规上企业天然气产量达到522.2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25.2%、居全国第1位,年均增长1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页岩气产量143.4亿立方米,较2016年增长3.1倍,占天然气的比重为27.5%、提高15.8个百分点,为全国经济建设注入了源源低碳动力。
新能源呈现爆发式增长。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持续优化风电开发布局,重点推进凉山州风电基地建设,2021年末,全省风电装机达到527.3万千瓦、较2016年末增长3.2倍,占发电装机容量4.6%,规上企业风力发电量达106.2亿千瓦时、增长了4.9倍。大力推进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攀枝花市“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基地建设,2021年末,光伏装机达195.9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7%,规上企业光伏发电量28.8亿千瓦时、增长了6倍。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成都、内江、资阳等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速建成投产,规上企业生物质发电62.7亿千瓦时、增长4.1倍,其中垃圾焚烧发电49.6亿千瓦时、增长3.6倍。全省规上企业新能源发电合计197.7亿千瓦时、增长4.8倍,占规上发电量的4.6%、提高了3.5个百分点。
一次能源结构大幅优化。统筹推进化石能源压减和非化石能源发展,能源生产结构持续优化。坚持“限小扶大、增优减劣”,培育扶持先进优质煤矿产能,保持合理有效产能规模,规上企业原煤产量从2016年的6076.2万吨下降至2021年的1907.2万吨、占一次能源产量6.8%,下降18.2个百分点。加速发展低碳化石能源,天然气占32.1%、提高11.3个百分点。积极发展壮大电力生产,规上企业发电量4329.5亿千瓦时、增长37.8%,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占61.1%、提高8.8个百分点,能源生产结构持续向清洁低碳化发展。
非化石能源消费量较2016年增长较37.3%
五年来,全省深入推进能源需求侧改革,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能源消费总量保持合理增长,消费产品不断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结构不断优化提升,重点能耗行业管控有力。
消费总量保持合理增长。坚定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管控制度,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加快构建节约高效、清洁低碳用能模式。2021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达2.3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3.8%,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3.3个百分点,总体保持合理增长。其中,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2.9%,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1%、较2016年下降2.5个百分点;服务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1%,占18.9%、提高1.2个百分点;居民生活消费年均增长5.7%,占15.4%、提高1.4个百分点。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占比总体有所回落,城乡居民用能伴随生活水平提升比重快速提高。
消费品种转向清洁低碳。全省持续增强清洁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大力推进煤炭减量替代,鼓励燃煤锅炉、散煤消耗户等“煤改电”“煤改气”,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能源消费品种结构持续优化。据初步核算,2021年,煤品燃料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9%,较2016年下降8个百分点;油品燃料消费量占17%,下降2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量占16.7%,提高2.3个百分点;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消费量占40.4%、提高7.7个百分点。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量较2016年增长较37.3%,占39.5%、提高了7个百分点,比重超全国20个百分点以上,稳居全国前列。
高耗能行业能耗管控有力。2021年,四川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7.3%,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43.3%,是能源消费管控的“牛鼻子”。全省坚决防止“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持续推进高耗能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依托龙头企业不断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持续提升产业附加值,降低单位产出能耗强度。五年来,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年均增长3.3%,低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4.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0.5个百分点。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能耗年均增长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年均增长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年均增长1.1%,黑色金属冶炼和加工业年均增长1.5%,有力推动了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五年来累计节约用能约3800万吨标准煤
五年来,全省持续推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不断提升能源效率,能源消费强度、重点产品单耗、加工转换效率、回收利用水平稳步向好。
能源消费强度实现持续下降。全省坚定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十三五”时期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部超额完成。2016年以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强度保持连续下降,累计降低14.5%,年均降幅达3.1%,相当于累计节约用能约3800万吨标准煤。其中,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降低22.0%,年均下降4.9%,降幅高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1.8个百分点,有力地带动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的“含绿量”持续增大加强。
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稳步降低。在技术改造、生产工艺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等持续协同推动下,全省重点产品单耗持续降低,部分高耗能产品单耗降幅明显。据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耗能工业企业统计,全省炼焦工序单位综合能耗下降18.8%,原油加工单位综合能耗下降18.1%,吨钢单位综合能耗下降14.2%,电石生产单位综合能耗下降14.0%,电解铝单位综合能耗下降7.6%,水泥熟料单位综合能耗下降1.4%,电厂火力发电单位标准煤耗下降1.0%。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普遍提高。坚持完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推动能源科技产学研用融合发展,鼓励能源加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和实证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先进能源技术成果向商业化应用转化,全省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均不同程度提高。规上工业原煤洗选效率达到92.1%、提高3.7个百分点;炼焦达到96.4%、提高2.5个百分点;供热达到72.5%、提高1.9个百分点;煤制品加工达到94.4%、提高1.8个百分点;天然气液化达到94.3%、提高1.6个百分点;火力发电达到37.4%、提高0.5个百分点。
能源回收利用水平不断提升。重点行业能源回收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余热、余压及放散气等能量回收利用进步明显,规上工业企业能源回收利用率达到4.2%,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能源回收利用率达19.5%、提高2.9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能源回收利用率5.5%、提高3.7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能源回收利用率1.3%、提高0.6个百分点。
来源:四川发布
原标题
数说四川这五年⑧ | 水电生产稳居全国首位!四川能源清洁低碳高质量发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位专家指出,伊朗、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之间,一直以来都存在无法相互商定的地缘政治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未来很可能会成为上合组织工作中的障碍。但萨拉别科夫认为,上合
  • 我不认为金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我也不认为贫穷本身是可耻,但是陷于认知漏斗底部的人士,看不到上层认知的风景,也听不懂认知更豁达的人在说些什么 【人文大棠】趣味活动
  • 这座低调的老城,竟是《梦华录》的取景地,比剧好看无数倍导语:相信大家都看过《梦华录》吧,不仅新颖的剧情和高颜值的主播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重要的是剧里的实景
  • #straykids[超话]##straykids8forever# 【220808 官方】 官方ins更新 갤러리보다가 안올린 사진이 있길래..ㅎㅎ
  • #文明银川# 【景观南巷:老街巷改出新活力】夜晚,走过热闹的景观南巷,这里已经有了新的模样,绚丽的灯光秀下呈现出静谧的星空、欢快的鱼儿、多彩的花朵,在优美的音乐
  • 无疑,我们是互补的,就像你说的,只要你开放一点,我必然会害羞,我们就能有话可聊。昨天我说,谢谢你爱我,人都是越被爱越可爱的,我也爱你。
  • 从此,这本创刊号叫做第零期而非第一期的杂志,开始了它对急剧变革的“新新中国”社会世相、人情心态、生活方式的长期关注。我们追溯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社会风貌,呈现那
  • 人生就會像一杯清水,纯粹透彻,干净而簡單,虽然有時會枯燥乏味,但是一直都在滋養着生命。故事自己去經歷,结局自己去演绎,所有的經歷都會寫在自己的人生里,會成為此生
  • 不只是从佛法的角度来说,其实要在世间生存,就必须与人相处,如果没有时刻观察自己的言语、行为,当下的思绪是往善念发展,还是往杂念、妄念,甚至是恶念的方向发展,会很
  • 边看着文君撅起的屁股边点头勾唇笑是要干嘛啦啊啊啊啊啊一些成员reaction p11:全员看着丝丝跳了一会儿拿起话筒造气氛中,放下转头大笑的时候珉九立马转头看
  • 极端就是自卑又自负,不会装,不知道怎么表达爱,不相信任何人疑心重,被逼急了做事非常极端,没安全感患得患失,非常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落脚的房子(家)所以从小到大比较
  • 一个人的脾气不单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有关,有时候也具有先天性,例如有的人天生就是脾气好,为人温柔善良,而有的人天生就比较暴躁,说话不到半句就开始大声嚷嚷,平常也特
  • #医学小课堂# 夏天就快要来啦,较量即将开始!团团带大家来看一看减肥小技巧吧! 整理了 30 个相对容易的减肥小技巧 1. 不要节食 节食太痛苦太反人性了,饿极
  • 这学期的励志奖学金也不晓得能不能拿的到[跪了]明天得去一趟校医院去询问学校这个医保能不能报了,害,该面对的总要面对☆最近也越来越感受到在面对一系列事情可以称之为
  • 商品亮点:57道工艺层层把控商品运营语:“优品质原料,美味又营养”2.伊利 味可滋巧克力牛奶精选牧场好奶,搭配比利时进口巧克力,带来不一样的美味体验。商品亮点:
  • 但是,该手术方式也有明显的短板;那就是包皮套扎后需待包皮切口愈合后自行脱落,所以时间较长,一般需要2-3周(不要相信其他人给你说的娃娃割包皮愈合快的很,一周就好
  • 对你的爱属于是深思熟虑才做下的决定z(有时候又会觉得很幼稚[并不简单])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看着你从优秀变得更优秀,在舞台上越来越放得开,在歌声中越来越自信,在影
  • 媒体评论:有些东西的魔力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就像《晚安,月亮》……有多少小孩子穿着宽大的睡衣,仰着刚刚洗过的脸蛋,在克雷门.赫德先生营造的梦幻般的夜晚甜甜睡去?
  • 联系人:赵会计公司电话:15969802453QQ:2830389891#公司变更#青岛大掌柜财务为每一个客户提供全面、优质、周到的管家式服务。六、其他:财务顾
  • 不要等年华已逝,再感慨没有努力奋斗的青春,没有疯狂追梦的勇气;不要等老了,再遗憾年轻时候没有遵从自己的心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新年过后】玖恩金钗石斛青春定格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