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行品》之教理

学佛的目的在于成佛,但成佛的道路太过艰辛,如果可以先达到不退转的地位,则只进不退,成佛可望,故达到阿鞞跋致即是关键。“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即是说明《易行品》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快速地到达阿鞞跋致,亦即不退转位。

如此,《易行品》论述的是什么样的众生能达到阿鞞跋致呢?如何达到阿鞞跋致?依据什么教理、原理来达到阿鞞跋致?何时达到阿鞞跋致?这就是任何法门都要解决的摄机、行法、教理、果益四个方面的问题。



如汝所说,是儜弱怯劣,无有大心,

非是丈夫志干之言也。

虽然龙树菩萨苛责求易行道的行人是儜弱怯劣的,但亦首肯“汝若必欲闻此方便,今当说之”,意即“儜弱怯劣”之人正是易行道的当机众。

虽然弥陀本愿是为十方众生而发,然从《无量寿经》十八愿愿文“十方众生”,到十八愿成就文“诸有众生”,再到付嘱文“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不难看出弥陀本愿之对机“本为凡夫”。因二乘圣者已离生死,三恶修罗难闻佛法,天人享乐不思解脱,唯人道苦乐参差正堪出离。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
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若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
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应当念是十方诸佛,称其名号。

阿弥陀佛等佛,及诸大菩萨,
称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转。

更有阿弥陀等诸佛,
亦应恭敬礼拜,称其名号。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
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

从诸佛称名易行到弥陀称名易行,《易行品》紧紧高举称名易行的旗帜,是为净土宗行法之标杆。

对于念佛,《易行品》明确地提出本愿称名:“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念佛即是称名,“称名一心念”“念我称名”;称名即具弥陀无量功德,“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名号)”。



净土宗易行的根本唯在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故《易行品》明确提出: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

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常应忆念。

此是糅合《无量寿经》十八愿愿文、成就文、成就偈,《观经·下品下生》“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经》“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而成,取五文之意阐释本愿,故称为“本愿取意文”。

此本愿取意文清晰明确地显明净土宗教理的根基与源泉唯在阿弥陀佛因愿果号,后昙鸾大师之“三愿的证”标举十八愿往生、道绰大师“圣净二门判”之本愿取意文、善导和尚“正助二业”之本愿取意文,皆以此为滥觞。



◎现益
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若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

《大智度论·卷九十三》言:

阿鞞跋致即是必定。必定者,必当作佛。

《十住毗婆沙论》是注释《华严经·十地品》的,《易行品》是属注释其中初地“欢喜地”亦即“不退转地”的,其主旨在于“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故弥陀称名易行的利益亦含有此身疾至不退转之义,如言:即入必定、即时入必定,正是“现生不退”之现益。
◎当益

若人命终时,得生彼国者,即具无量德。

然“现生不退”还是通于十方诸佛之易行,“西方一佛章(弥陀章)”所言“命终得生彼国”往生极乐才是弥陀易行不共之殊胜利益。

至此,净土宗“本愿称名,现生不退”之教理经《易行品》和盘托出,而“凡夫往生”也跃然纸上矣。

这里要补充的是关于《易行品》“现生不退”的意涵,《十住毗婆沙论》毕竟是以华严境界作为背景,而龙树菩萨本人亦是大菩萨,故“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就其本意来说,是现身证得欢喜地之果位,这不是凡夫所能希冀的;而《无量寿经》所说“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是指“彼土不退”,意为往生极乐之后即得到不退转的果位,亦不是现身此土所能得到的。如此,《易行品》所说的“即入必定”“即时入必定”到底是“同时即”还是“异时即”,意即是现身的利益还是当来的利益,则成为问题。

若就《易行品》本意现身证得阿惟越致果位,则是“异时即”,如《大智度论·卷九十三》净佛国土品”言:“若闻是佛名,毕至阿鞞跋致,不言今得。”若以昙鸾大师之解释“不断烦恼得涅槃分”、善导和尚释韦提得忍即是“信忍、喜忍、悟忍”,可知“即入必定”是“同时即”,即是行者信佛本愿称念佛名的当下,以凡夫的身份即得到不退转、必定往生成佛的位格,这是净土宗不共圣道之特色。

《楞严经》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第二十段)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狮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有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这时世尊为了让阿难和众生都能进入“无生法忍”而见自“本心”。“无生法忍”指的是不见一法生、不见一法灭,人法俱空,识心自在的一种证境,这种证境称为见性,即见到了自己的“本心”、见到了自己的法身,已是初地菩萨境界,决定能成佛了。
如来在狮子座上摩阿难头顶说:如来常说的一切“诸法”,包括你说的那个能想能推理的“心”,其实都是“唯心所现”,也就是“真心”的显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这里说的“诸法”,是指世出世间一切法。说的是佛灭度后,弥勒菩萨愍念众生邪见增盛,难入正法,于是从兜率天来到人间,现身于中印度阿逾陀国,为当时一位名无著的菩萨说《瑜伽师地论》,统收万法,将万法概括为六百六十法,摄一切名理殆尽。此论文共有五分,即:一、本地分;二、摄抉择分;三、摄释分;四、摄异门分;五、摄事分。此为“唯识学”除《解深密经》外最重要的圣典。后天亲菩萨因为见《瑜伽师地论》文字繁多,即于此论之“本地分”中,略录百法名数写成《百法明门》,使万法宗要归于指掌之中,以方便后学。
百法将一切诸法归纳为五大类、即:一、心法:心法是将八个识心归纳为八种,以心王阿赖耶识统领万法。二、心所有法:心所有法有五十一种,这五十一种都是妄心。三、色法:色法有十一种,统摄整个物质世界和一切生命现象。四、心不相应行法:心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种,这二十四种与心王不相应,虽然可以修到四空天,但不能证菩提。五、无为法:无为法有六种,这六种修的是世间定和出世间定。这五大类合计为百法,概括了一切法,是名“诸法”。
那么,以上说的“因果”又是什么意思呢?“因果”作论,也称因果定律或因果法则,是指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个原因和结果。一种事物产生的原因,必定是另一种事物发展的结果;一种事物发展的结果,又必定是另一种事物产生的原因。原因和结果是不断循环,互为因果,永无休止的。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无论哪一方面的成功或失败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一定因果关系的必然。即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某个理由,每个结果都有特定的原因。这个法则非常深奥且具极大影响力,以致世人将其称之为人类命运的“铁律”。
这个铁律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什么样的因、就得到什么样的果。”佛教认为:因果是由身体行为、语言行为、思想行为,这三大行为所造作的善恶诸业所形成,形成善恶二报;三大行为是“因”、善恶二报是“果”。善恶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在恶报中修善,坏事就可以变成好事,恶报即可转为善报。这些所谓的因果,看似真实,但在自性中都是虚幻的,都是生灭法。
那么“世界”又是怎么回事呢?“世”指时间的迁流,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共三世。“界”指空间的划分,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共十方。“世界”是由时间和空间所组成,以须弥山为中心,加上围绕其四方之九山八海、四洲即“四天下”及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再加六欲诸天、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再加初禅三天和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再加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再加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诸天、为一“大千世界”。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小千世界中的一个小世界。
经文中说的“微尘”又是什么意思呢?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中说:“应知极微是细色,不可断截破坏贯穿、不可取捨乘履摶掣,非长非短、非方非圆、非正不正、非高非下,无有细分,不可分析、不可覩见、不可听闻、不可齅尝、不可摩触。故説极微是最细色,此七极微,成一微尘。是眼识所取色中最微细者,是肉眼难以看见的,常用以指极细小的尘埃;又常比喻卑微,微不足道;佛经中又常比喻数量之多不可计算。
佛对阿难说:以上所说的一切诸法、因果、世界、微尘,都是真心的功能作用所结成的物体和法相,他们的关系是主人和客人的关系,“心”是常住的主人,万事万物为生灭去来的客人。
各方世界的一切所有,如小草细叶、一缕阳光、一个结节,究其根本,都有其体性,就是虚空,也有个外貌名相,更何况清净无染的妙明真心,及自性所含的一切妄心,怎么会没有其体呢?你阿难如认分别觉观,能了知一切的“心”,定为自己的“心”,也没有错,但这个“心”就应离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等诸多的尘相和事物,远离一切尘相后的“心”才是你真实的“全心体性”。
如你阿难现在听我说法的声音,心里就起分别,只要有这个分别心,即使你灭了一切“见”(看见)、“闻”(听闻)、“觉”(感觉)、“知”(知觉、知道)、仍然是内守幽闲,仍然是“法尘”分别影事中清净的一面而已,这清净的一面并非真心。
此处说的“法尘”是指“色、声、香、味、触、法”此六尘之一、是六识心的另分。是意根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这五根所缘的境界,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善恶诸法成为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这五尘落谢的影子,成为记忆,记忆中的往事称为影事,是法尘的作用。幽闲是记忆中相对的空白处,但并没有离开法尘,如禅修打坐时,觉得很空、很清净,但只要有这个感觉在,就是内守幽闲,这个幽闲也只是妄心的作用而不是真心。
佛对阿难说:我没有责备你执“非心为心”,但你应该用这个“心”仔细揣摩,使这个“心”远离一切尘缘境相,认识能离“分别心”的体性,知道能离这个有“分别心”的“知”,它知道你在起分别,但它却没有在一切分别中,这个“知”的体性才是“真心”。
如果你认为这个能分别尘境的体性,在离开六尘外相后就不存在了,那么你认识的这个“心”,就只是那个法尘分别影事,而不是“真心”了。六尘境相不是常住,在生住异灭中变化无常,若变灭时,没有认识清楚的这个“心”即同“龟毛兔角”一样,就如乌龟本来无毛、兔子本来无角,“心”也就变成本来就没有了,如果就此而认为自己是“无心”了,你的法身也就等同于断灭,那么,谁来修无生法忍呢?这时阿难和大众都“默然自失”。“默然”:是无语可说、“自失”意为失去了对真理的认识。
佛告诉阿难说:世间一切诸多的修行人,虽然能成就“九次第定”。“九次第定”是在修成四禅八定后进入的一种定,排在八定之后,故名九次第定,又名“灭尽定”。此定灭了一切见、闻、觉、知,灭了前六识,故名灭尽定,得此定已出离三界,超越生死,可证阿罗汉果。
佛说:“心”的问题如果没有认识清楚,仍然不能断灭一切烦恼,就不能成就阿罗汉果,这都是将“妄心”执为“真心”的结果,所以你阿难虽然博学多闻,仍然不能证得圣果,就是没有把“真心”认清。佛在这一段里已讲明了什么是“心”和“心”在那里,应认真体悟,当下即可明心。

弥陀名号

  一、名号
  《佛学大辞典》显体为名,名彰于外而号令于天下为号。名与号其体一也。此名号之目,虽通于诸佛诸菩萨。然以指弥陀之名号即南无阿弥陀佛为常。大乘义章二十末曰:“显体为名,树德为称。名称外彰,号令天下,说之为号。”法华嘉祥疏三曰:“通即称号,号令天下,显化他之义。别即称名,名以定体,即是自行。”

  《佛光大辞典》梵语 na^madheya,巴利语 na^ma-dheyya。又作名字、名。主要指佛、菩萨之称号而言。此名号因可表彰诸佛菩萨之功德,及显示众生对诸佛菩萨之赞叹、敬仰,故又可称为宝号、尊号、德号、嘉号等。又以其为诸佛之菩提之名,故又称果名、果号、果上名号等。又依名号之字数而称,则有四字名号、六字名号、九字名号、十字名号等称呼。

  关于名号之字义,据慧远之大乘义章卷二十末载,显明体者为名,表德者为称,名与称彰于外而号令天下者,称为号。另据华严经探玄记卷四载,名,指释迦等之别名;号,指十号,为诸佛之通名。又呼召(显)体者为名,表德者为号。

  由上述可知,名号可表显诸佛菩萨之真如体性,及其广大圆满之功德,除此以外,名号系从诸佛菩萨而来,以名体不离故,所以诸佛之名号,即等同诸佛之法体,故诸经论中,多载有诚心称念诸佛之名号,及思惟忆念诸佛者,可消除罪障、灾难,或可往生净土等之说。如法华经卷七普门品所举,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及受持称念其名号者,即可得福。又如观无量寿经所举,若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则于念念之中,可灭除八十亿劫之生死罪。此外,若称念释迦牟尼佛、地藏菩萨、药师菩萨、弥勒佛、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诸佛菩萨之名号,亦可灭罪得福。

  于诸名号中,“阿弥陀佛”随着净土宗之流传,而普遍于世间,凡诚心称念其名,精勤不懈者,临命终时必可往生极乐净土。此外,于称念中,一句弥陀在口,亦可于现世之时净化身心。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之观世音菩萨名号,亦广为世人所称念。〔杂阿含经卷四十、旧华严经卷四如来名号品,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药师本愿经、弥勒上生经、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易行品、往生论注卷下〕

  《真宗大辞典》(节译)

一、弥陀名号是弥陀全德全力之表象

  南无阿弥陀佛之佛名与我等人类之名,不啻有天差地别之异。

  所有人类之名,只是为了各自区别,或为了称呼对方而给予的符号,其名之本身不具有何等能力或功德。然而佛名不只是与他佛区别,或为了称呼某一佛而已,是为了利益众生而立名的。而此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涵盖阿弥陀佛因位所发大愿、所修大行,直至果上所得种种功德。简言之,是阿弥陀佛全德全力的表象。

  要而言之,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综合阿弥陀佛因位之大愿大行与果上之一切功德,具绝大价值体。故法然上人《选择集》说:

  名号者是万德之所归也。

  然则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

  及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彼佛名号之中。

二、弥陀名号是弥陀救度众生之方法

  弥陀全德全力表象之名号,换言之,成就此全德全力之结晶体的名号,其目的乃是为了容易救度罪恶之众生、乱想之凡夫,其救度的方法乃是以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作为救度我等之方法,譬如医生用药救疗病者。元照大师说:

  我弥陀以名摄物,是以耳闻口诵,无边胜德,揽入识心,永成道种,顿除亿劫重罪,获证无上菩提。

  弥陀名号如上所述,具备绝大功德,有使众生转迷开悟之作用故。弥陀以名号作为救度众生的方法,故其名号平等施予一切众生,恰如医生以药物作为疗治病者的方法,将药物给予病者饮用。亦即弥陀白白的、无条件的将名号之功德大宝施予一切众生饮用。此亦称为“名号之回向”。

  《净土宗大辞典》(译)

  名号是佛菩萨的称号,亦称名字,或单称为“名”,于净土宗是指阿弥陀佛之名号。《观无量寿经》说:

  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善导大师于《往生礼赞》说:

  称我名号。

  于《观念法门》说:

  称我名字。

  法然《选择集》第三章指出弥陀名号之殊胜而言:

  名号者是万德之所归也。

  然则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

  及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彼佛名号之中。

  故名号功德最为胜也。

  像这样关于名号的殊胜,法然上人于《三部经大意》说:

  夫三字之名号虽少,如来所有内证外用之功德,万德恒沙甚深之法门,皆悉摄在其中,谁可测量之乎?

  始从弥陀如来,万德无漏所证之法门,直至观音、势至、文殊、地藏、龙树,乃至彼土菩萨、声闻等,所具事理观行、定慧功力、内证智慧、外用功德,悉皆摄于三字之中。然则极乐界中,所有法门,有漏其一乎?

  又于《逆修说法》三七日之条,依《西方要决》与《大经》之文开示说:

  彼佛所有因位果上一切功德,皆悉摄在此名号中,是故一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得无上大善根也。是以《西方要决》曰:“诸佛愿行成此果名,但能念号具包众德,故成大善不废往生。”

  加之,此《经》(大经)即指“一念”赞为无上功德,是则殊胜大善根故,选为本愿也。

  法然此等诸说之中,《选择集》及《三部经大意》之说,是就“万德所归”而言;又,《逆修说法》是就“享受名号功德”而言。

  法然“万德所归说”之关连资料,可从源信与永观等著作中看出,即《往生要集》第五助念方法门之对治懈怠项目,说名号具诸佛法,其功德之广大,依《维摩诘所说经》下〈菩萨行品〉之文而说。于《观心略要集》以“阿弥陀”三字配“空假中”三谛、“法报化”三身、“佛法僧”三宝、“智断恩”三德、“实相观照方便”三般若,指出弥陀名号摄尽一切法。

  又《念佛略记》(引用舜昌《述怀钞》)说:

  因行果德、自利利他、内证外用、依报正报、恒沙尘数无边法门、十方三世诸佛功德,皆悉摄于六字之中,是故称名功德无尽。

  最后临终,一心称念,生死之罪速即消灭,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圆满上求下化之大愿。

  此中《念佛略记》之说,《九卷传》(译注:法然上人另一传记)三下第七段,作为法然万德所归说:

  弥陀因位时,代一切众生,于兆载永劫之间,修六度万行、诸波罗蜜之一切行,其功德皆悉纳于六字名号故,万行万善、诸波罗蜜、三世十方之诸佛功德,六字名号无有遗漏,是故名之为“极善最上之法”。

  之证明之文而引用。又圣冏《直牒》六,引用此文而指出“此人师之释,不异今集”。

  尤其永观《往生拾因》说:

  弥陀名号之中,即彼如来从初发心乃至佛果,所有一切万行万德,皆悉具足,无有缺减。非唯弥陀一佛功德,亦摄十方诸佛功德,以一切如来不离“阿”字故。因此,念佛者诸佛所护念。

  今此佛号文字虽少,具足众德。如如意珠形体虽少,雨无量财。何况四十二字功德圆融无碍,一字各摄诸字功德。阿弥陀名如是,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合成,一称南无阿弥陀佛,即成广大无尽善根。

  珍海亦于《菩提心集》上说:

  应念阿弥陀佛名,此名摄无量无边功德。称念此名,无量功德来集我身,无始至今,烦恼恶业,皆悉消除。

  法然不太采用永观与珍海之说,但可知与万德所归说有密切关连。

  此万德所归说,意谓着成就显现于佛体之上的因位行愿与果上所具万德,全部摄在名号之故,当然,彰显佛名与佛体相即不离之义。就此名体相即不离,早在昙鸾《论注》下卷已指出而说:

  问曰:“名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能破闇。若指月之指,不能破闇;称佛名号,亦何能满愿耶?”

  答曰:“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

  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

  主张佛之名号与其佛体相即不离。

  法然虽未依用此名体相即不离之说,却是万德所归说之根底。

  然而阿弥陀佛之名号再怎么殊胜,若不称念就不能享受其功德,犹如法然于《选择集》第三章所说:

  念佛易故,通于一切;诸行难故,不通诸机。

  称名念佛是为所有的根机所开之故,名号之功德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因此,不论何人都能称念佛名,就这点也可看出名号功德之一端。

  应注意的是,法然主张“易故通于一切”之前,已预先引用《往生要集》第八念佛证据门之文:

  只是男女贵贱,不简行住坐卧,不论时处诸缘,修之不难;

  乃至临终,愿求往生,得其便宜,不如念佛。

  又净土之祖师以净土三部经之说为基础而述说名号之功德,即昙鸾之“实相法”(《论注》上),道绰之“度众生”(《安乐集》第一大门),善导之“利剑”(《般舟赞》),法然《选择集》第五章之“无上大利”,又第十三章之“胜善根”等。

  其名号功德于称名行者之上是如何地作用?就此,昙鸾《论注》卷下,以净摩尼珠之譬,说明能够灭罪;又以无上宝珠之譬,说明转生见为无生智。道绰于《安乐集》第一大门之中,以牛头栴檀之譬,说明业道成办。善导于《观经疏.定善义》之中说明“近缘、亲缘、增上缘”之三缘;于《观念法门》说明“五种增上缘”;法然《选择集》第一章以阿伽陀药之譬说明灭罪,又于〈逆修说法〉三七日之条,指出触到清净、欢喜、智慧之三光,等同于清净持戒、忍辱、智者之人。(待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会觉得你的世界顿时有了一丝光 如春日的阳光明媚且处处芬芳 你会觉得人间渐渐变得值得 变得越来越勇敢坚强 Ta说的话你会在意不经意地记住 真心真诚地对待Ta
  • 我连续受邀给厦门市政集团,厦钨集团团委做写作培训,体制内写作也在新媒体化,摒弃应付交差的心态,如何写得又快又好,还让上级领导满意? 给大家分享几点落地的写作干
  • 大族数控上市一分钟大幅破发15%,中一签亏6100,但它还是算少有的良心股,因为操作得好的中签户可以只亏手续费出局,也就10块钱左右,这和那些来不来亏几千几万一
  • #十月看开封# 【第六届两宋论坛主体活动之——首届“宋潮美学”全球文创设计大赛颁奖盛典启动 以“宋潮美学”助推文化产业国际化数字化创新发展】开封迄今已有4100
  • 是谁,前两天只看了前四集的陪你好好吃饭,就真的把这剧当成美食治愈甜剧了,就兴冲冲地四处给别人安利,就真的翻微博看花絮给了最高礼遇了。是我,错把深夜无聊排遣时看剧
  • … 扛不住就会被医生叫回医院 你会变成笑话 巨排斥负能量爆棚天天抱怨 讨厌说假话的人 …… 不要情绪不要理会不要放心上 还有很好的新朋友有聊的来的旧友 所谓的生
  • 【#午间要闻速递#】 #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调查和处理情况#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2月23日,#江苏省委省政府调查组通报8孩女子事件# 调查处理情况: 1.杨
  • 格兰特·赫斯洛夫(Grant Heslov)1963年5月15日生于匹兹堡,制作人、演员、编剧、导演。他的代表作有《八月:奥色治郡》、《金钱怪兽》、《真实的谎言
  • ️超多特殊符号文案 圆圈数字 ❶ ❷ ❸ ❹ ❺ ❻ ❼ ❽ ❾ ❿ ⓪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⑲⑳ 日期时间 ㍘ ㍙ ㍚ ㍛ ㍜ ㍝ ㍞ ㍟
  • #百炼成金张雨鑫##SNH48张雨鑫# #张雨鑫0301生日快乐#[心][抱一抱] 八年的时光转瞬即逝 默契的陪伴永不消逝 崭新的画卷即将展开 我们的羁绊不会消
  • 两个离婚不久的女人同上热搜,大S和angelababy是一类女人吗? 杨幂和倪妮为angelababy送上生日祝福。 这是baby和黄晓明官宣离婚后的第一个
  • 民间有人认为命运可用天象、占卜等方式来预测命运,其实命运是不可预知且时刻存在变化,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时柱坐绝地是什么意思 十二长生是中华文化古时候阴阳五
  • 好久没能在虎扑看到这么高水平的帖子了…摘录一下文末点睛之笔 “有点难过。这么多年,回想起从前,是年少轻狂的他和飞蛾扑火的自己,是又哭又笑有光芒有黑暗的青春岁月。
  • 百年圆明沧桑,百年圆明风华,百年圆明启航。 一百五十余年营建、一座大型皇家宫苑、一切造园艺术典范,圆明园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
  • #带你看世界# [心]#阳光信用# 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
  • #错爱三十年# A和B是我的朋友,结婚三十年有一个孩子,孩子已长大成人准备结婚了,算是和睦的三口之家吧[吃瓜]。。。 在一次同学聚会中A与C久别重逢,不久就暗地
  • #新年晒宝贝#|今日#立春# ,赏博物馆中的花花草草[虎爪比心] 赵之谦 岁朝图轴 此《岁朝图》轴为1865年所作。将牡丹、芍药、桃花插在一个花瓶内,色彩艳
  • #旅行攻略##旅行推荐# 翁基古寨丨千年布朗族老寨 第一眼看到它便让人感叹:太美了!古朴的道 路,传统的干栏式民居,高大的树木,穿着传统服饰的村民,千年的岁
  • 大家一定要听我的,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朋友,尤其是外地朋友,不远万里坐车来北京看病?其实你们不知道,来了就会发现,光排队就得用好长时间,还不算路上的花费。我是北京
  • #莲湖区: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温暖守护#【志愿者为大病患儿守护西安的家】2月6日,爱心志愿者赵孟虎在位于莲湖区西大街的“心羽爱心家园”里忙碌着。这个春节他像往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