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行由品》
釋義( 一 )
惟覺老和尚
( 中台禪寺開山方丈 )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

語曰:「 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

乃問曰:「 米熟也未?」

惠能曰:「 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

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

為說《金剛經》,

至「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惠能言下大悟: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遂啟祖言:

「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次日,第二天。

祖潛至碓坊。

五祖悄悄地來到碓坊。

碓坊是指舂米的磨坊。

見能腰石舂米,看到惠能在腰上綁著石頭來增加重量,辛勤地舂米。

語曰:「 求道之人,為法忘軀。」

五祖告訴惠能,求道之人的確應當如此為法忘軀。

惠能為了求法,拚了命不顧自己的身體,實實在在是做到了這一點。

人最重視自己的身體,假使現在有一個人,喊他到碓坊去舂米,發現自己踏不動,那他絕對會因此退卻,為什麼?

為了保重自己的身體。

認為踏這個碓很重,身體可能會累出病來!

可是,惠能不這麼想。

即使踏不動,也要想辦法克服,

所以「 為法忘軀 」,綁石頭在身上。

這不是一般人可能想得出來的,

只有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不惜捨棄自己的生命來求法,來愛護常住,供養大眾,才做得到。

五祖大師肯定地說:「 當如是乎!」

真正應當像你這樣啊!

藉事顯理
當在問處

乃問曰:「 米熟也未?」

於是問:「 米熟了沒有?」

惠能曰:「 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惠能回答:
「 米早已成熟,就是還沒有人為我印證。」

舂米,要把米穀表皮舂掉,在這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細微的米灰、碎糠,

必須經過篩子,把所有的米灰、碎糠統統從篩孔刷下來,才成為白米。

此處是用舂米的過程來譬喻開悟。

「 米熟了沒有?」

五祖大師不是問這個米有沒有熟,而是問惠能開悟了沒有?

見道了沒有?

心性在哪裡?

功夫保任好沒有?

還有沒有妄想?

心當中還有沒有煩惱?

如果這念心還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還有煩惱、妄想,

還有貪、瞋、癡,

這個米就還沒有熟!

這是用米來譬喻心性。

「 米熟了沒有?」

這句問話,沒有開悟的人就不懂,還以為真是在問米。

譬如說,開悟的人來參訪,

問他:「 這位上座從什麼地方來啊?」

開悟的人絕對不會講:「 我是從台中來。」

「 我是從外雙溪來。」

而沒有開悟的人不知道從理上回應,

必然從事上來回答:「 我是從台北來。」

「 我是從某個道場來。」

這種回答就表示沒有開悟。

所以問在答處、答在問處,這就是禪機。

惠能曰:「 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米已經熟了,指這念心已契悟了無為法,契悟了心性,沒有貪、瞋、癡了。

可是熟也好、沒有熟也好,只有自己知道。

「猶欠篩在」,只是還沒有人來證明。

聽了這樣的回答,五祖明白惠能已經悟了道,真正契悟了本心,而且保任程度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以杖擊碓
明祖師意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

為說《金剛經》,

至「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言下大悟。

惠能悟了什麼呢?

「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五祖知道惠能是初步地悟了,就再測試他一下,再激勵他,希望惠能大徹大悟。

所以進一步,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五祖大師用禪杖「 擊碓三下 」。

擊,就是敲打。

碓,就是舂米的碓窩。

碓窩中間有一個洞,米就是倒到這個洞裡面,然後用木棒或是石頭去舂,這種器具稱為碓。

五祖以杖擊碓,打了三下就離開了。

這是什麼意思?

假使不解祖師意,打三下也與自己沒關係,而惠能完全知道其中大意。

即會祖意,當下契會五祖意旨,也知道三下是什麼意思。

三下,是要惠能三鼓時分,即三更,到方丈室來。

所以當夜惠能大師「 三鼓入室 」。

祖以袈裟圍遮,惠能到了五祖的丈室,紙窗裡點著油燈,

五祖大師恐怕外面的人看見室內的動靜,對惠能會有所猜忌,

就用袈裟把窗戶圍起來,遮住燈光。

為說《金剛經》,為惠能講授《金剛經》,

直到講解「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的義理,惠能就真正大徹大悟了。

惠能是因「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而大悟。

有些人誦《金剛經》,看到這句話時,卻充滿疑問,

說:「 我們這念心既是本具的,

為什麼《金剛經》上還要無住、還要生心?

那生出來的就不是本具的了?」

什麼是「 住 」?

有想有念就是住。

佛法的道理,一是小乘,一是大乘,要能圓融會通。

住,看是住到什麼地方?

假使安住在實相上,就是最實在的!

如果是修四念處等觀行,則不是安住在實相上,而是一種方便的法門。

我們這念心若沒有依靠在觀行上,就容易打妄想,想東想西、患得患失,

或者感覺無聊,乃至於造惡業。

所以,第一步先要有所住。

念佛、誦經、持咒

...... 這些都是有所住。

念佛,把心依靠在佛號上;

誦經、持咒,把心依靠在經文、咒語上。

有所住,是從方便到究竟的第一步。

這個地方講「 無所住 」,並不是住在四念處上,而是已經超越了。

一般眾生都有我執和法執。

一個人有我執,就會打妄想,佛慈悲為了使眾生超越我執的煩惱,

所以先開立種種法,四念處就是其中的一種法門。

藉著法讓心安住下來,與法相應之後,慢慢地,能破除我執、我相,進一步可以了生死;

但是,如果執著所修的法,有了法執,就無法見到本心。

「 無所住 」是連法都不執著。

為什麼不要執著法?

法由心生,心生萬法,心才是根本。

大乘所講的就是「 無所住 」。

心不染著
超越時空

「 住 」:

心有所依靠、有所想,就是住,和我們身體的住是不一樣的。

「 無住 」,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不想未來。

我們這個世間,一個是時間,一個是空間,

你想到過去、想到現在、想到未來,就住在時間上。

東、西、南、北,內、外、中間都不住,也不住在空間上。

如果想到東方,那就住在方位的概念上了,但是哪個是東?

哪個是西?

哪個是南?

哪個是北?

這都是相對待的,在變化當中,都不是正確的。

所以這裡告訴我們「 無住 」,

東西南北不住、內外中間不住,

善惡美醜也不住,

生也不住、

熟也不住,

是這個道理。

不住大小方圓、動靜閒忙、東西南北。

不住就是不要想念,而不是身體離開這個地方。

離就是心要能離開,而不是身體的離開!

我們心不染著,心不攀緣,就離開有所住。

眾生心都是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所以就有煩惱、有妄想;

有煩惱、妄想,因此沒辦法離開生死。

不住,就是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不想未來。

不想過去,過去的善業、惡業就超越了。

不想未來的事情,心不住在未來。

而現在也不住,哪裡是現在?

悟了這念心,就是現在;

沒有悟,就是生滅。

師父在這裡說法,諸位聽法的這念心是現在嗎?

講第一句能聽到,馬上再講第二句,

這時聽到第一句的那念心又滅了,哪一個是現在?

現在心也是在念念遷滅,

念念不斷地在生滅當中,

眾生的心就是這樣子不斷地處在生滅中。

想到過去,是生;

想到現在,過去又滅掉了。

想到現在如何用功,想到未來要成道、要證果,未來要得個名、得個利

...... 這樣子想,就是想到未來的事情了,這一些都是念頭。

想到過去,是念頭在活動;

想到未來,念頭還是在活動;

想現在,現在這個心還是在攀緣。

這就告訴我們,不但是過去、現在、未來三際不可住,十方世界也不可住

—— 想到東方,是念頭在活動;

想到西方,還是念頭在活動。

所以時間也不可住,空間也不可住。

清明無住
真心即現

「 住 」就是想念,就是攀緣。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住,這念心不攀緣,是什麼境界?

是個定境。

然而假使我們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也不想未來,不想東西南北,也不想美醜,

可是這時候心卻在無聊、昏沉當中,這是不是道?

這還不是的。

所以不但要不攀緣、不顛倒,不住空間、不住時間,

當下這念心還要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才是「 生心 」。

心不是生出來的,而是本具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就是本具的!

這個地方講「 生心 」,是隨順眾生方便而說。

「 生心 」—清淨心現前了!

生出來了就是指「 現前 」了,不是另外有一個「 生滅 」的「 生 」。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心就是佛心,這念心就是慧;

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不想未來,超越時空,不想時間、不想空間這個心就是定。

這念心達到定慧不二,一下就契悟菩提心了。

菩提心,就是定慧不二的心。

漸次修證,是先要修定,有了定,而後啟發智慧。

而契悟到「 無住生心 」的這念心,

即戒、即定、即慧,

戒當中有慧,慧當中有定,定慧不二,

就是本具的清淨心。

所以,五祖大師講到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大師馬上相應,就契悟了本具的覺性。

安住實相
法中之王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就是實相。

開悟的人時時刻刻都是「 無住生心 」,行住坐臥都「 無住生心 」,這就要靠功夫了。

順境、逆境都一樣,穿衣、吃飯都是這個。

所以祖師講

「 挑柴運米,都是神通妙用 」,

就是如此。

因為挑柴運米,這個心都是無住心,無住心就是神通妙用。

起心動念也是神通妙用,不起心動念還是神通妙用。

所以,惠能先前的開悟和這個地方的開悟又不一樣了。

這裡惠能言下大悟,是契悟了實相,實相是無住,不著空、不著有,不著兩邊。

悟到這念心,就知道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有為法、無為法都是由這念心生出來的,都不離開這念心。

這念心是什麼呢?

就是法王,法中之王。

佛悟到了這念心,所以稱為法王。

每個人只要悟到這念心,都可稱為法王。

宇宙萬法,都是從這念心生出來的,都不能離開這念心。

所以,悟到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法一如,心法不二,

就是實相,就是「 無住生心 」。

我們再從般若來認識這個道理,如果認為般若是空,什麼都沒有,就錯誤了。

般若分為文字般若、觀照般若,由文字般若深入,達到觀照般若,啟發空慧。

由空慧再進一步契悟,不著文字,不著空,

這時候就真正契悟到實相般若,

實相般若即「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惠能大師就悟到這個道理,一切萬法不離自心。

所以禪宗是最究竟的法門,是傳佛心印的法門。

何期自性
本自清淨

遂啟祖言,馬上就啟告、啟稟五祖大師,

下面就是惠能聽了《金剛經》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開悟的境界。

「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是說我們的自性是本來清淨的。

「 何期自性 」,我們講自性、講本心,但哪裡去找自性呢?

何,就是哪裡。

期,就是期望。

在哪裡找自性呢?

一切都是本自清淨!

一般人希望見一個清淨心、得一個清淨心,希望要證一個清淨心;

清淨心如果是可得有證,就不是本來的。

「 本自清淨 」,本來就清淨,

不需要去澄念,

不需要去息妄想,

不需要去斷煩惱,

本來就清淨。

有的人聽了又想:「 既然是本來清淨,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修,還要斷煩惱?

這又講不通了啊!」

沒有講不通,因為如果本來不是清淨的,再怎麼去修,也沒有辦法見到清淨的這念心,

譬如鐵裡面本來就有鋼,假使鐵裡面沒有鋼,而要把鐵煉成鋼,是不可能的事;

裡面如果本來沒這個性,怎樣去造作也造不出來的。

心雖然本來是清淨的,卻被妄想、煩惱染著了,夾雜妄想、惡念,

正如鐵裡面雖有鋼性的存在,還有其他的雜質,

只要經千錘百鍊以後,鐵就變成鋼了。

這個心雖有無明、有煩惱,無明、煩惱裡面仍有清淨心,

現在只要不起無明、不生煩惱,當下這念心就是清淨的。

惠能大師經過五祖最後給與的一番啟示、一番磨鍊,六根寂然,六根不動了。

這念心和他過去沒有悟以前,天天為了油、鹽、柴、米、醬、醋、茶,上山打柴,賣了柴以後買米盡孝道,還是同一念心。

只是在過去,心生分別、心生執著,而現在通身放下了。

過去,是妄想分別,現在是無住生心,

過去也不想,現在也不想,未來也不想,

一切就超脫了,超脫了攀緣的心、執著的心。

佛法當中有漸修的法門,有頓悟的法門,現前所說的這個法門就是頓悟法門。

當下契悟了清淨心,契悟了無為心,契悟了菩提心,立刻就能超脫。

《中台山月刊》

伍真人丹道九篇

守中第七

问云:“《直论》中谓‘欲将此炁炼而化神,必将此炁合神为炼。’何谓必将此炁合神为炼也?”
曰:“既采得金丹大药,逆运河车入于神室之中矣。倘其神光失照,则大药失其配偶而旋倾,故必以元神为大药之归依,以大药为元神之点化,相与寂照不离,则阳炁自能勤勤发生,与真息相运于神室,而元神得其培养以相炼也。”

曰:“何谓将此炁炼而化神也?”
曰:“大药得火炁相运于神室,既能点化神中之阴,阴神赖以降伏,而念虑不起。又能培补神中之阳,阳神愈益阳明,而昏睡全无。不谓之炼炁化神,不可也。”

曰:“《直论》注中既言‘伏炁于丹田炁穴中而结胎’,其后正文又言‘大药转归黄庭结胎之所。’盖炁穴属下田,黄庭属中田,何以言结胎之所有二田之别也?”
曰:“初行大周天之火,元神虽居于中田,却连合下田。二炁以为妙用,必元神寂照于中下二田,相与浑融,化成一虚空之大境,使二炁助神结胎,故二田皆是落处。若拘守于一田,则神有滞碍,而失大圆镜之智用矣,乌乎可?”

曰:“《直论》中所谓守中之理,敢请详训。”
曰:“中也者,非中间之中,乃虚空之谓中也。守也者,非拘守之谓守,乃致虚之谓守也。守中也者,不著意于二田,亦不纵意于二田。即所谓元神寂照二田,成一虚境是也。故能葆中之体者,‘一念不生,寂然不动。直守到食脉两绝,昏睡全无,亦须臾不离于寂也。能尽中之用者,灵光不昧,迥脱尘根。直守到二炁俱无,念无生灭,亦须臾不离于照也。从来作用不分,寂照同用。所以全十月养胎之要务者,盖如此。”

曰:“《直论》中言胎,又言胎息,又言真胎息,请—一言之。”
曰;“十月之关,有元神之寂照,以为二炁之主持,故云胎。有二炁之运行,以为元神之助养,故云胎息。忘二炁运行,助养之迹,而胎神终归大定,故云真胎息也。”

曰:“大周天火候请详言之。”
曰:“自服食大药之后,三关九窍阻塞之处尽已开通。须知此后二炁勤生自能运转于已通之正路,服食于二田之虚境,以培养夫元神。故其一升一降,循环不已,亦自然而然者也。可见此时之火,自不用意引之火。火既不用意引,又岂可着意于火而凝滞夫元神之大定也哉?惟是不见有火相,方合不有不无之文火,为大周天之火候也。然非元神寂照于二田之虚境,又宁得二炁之勤勤发生,运养不绝有如斯也?”

曰:“十月关中,历月自有景验,愿闻其详。”
曰:“初入定时,守定三月,则二炁之动机甚微。但微动于脐轮之虚境而已。若守至四、五月间,则二炁因元神之寂照,以至服自已尽,而皆归定灭。元神因元炁培育,以致阳明不寐而得证真空。二炁俱停、食性已绝、独存一寂照之元神,以为胎仙之主矣。更守至六,七月间,不但心不生灭,亦且昏睡全无。更守至八,九月间,则寂照已久,百脉俱住。更守至十月,则候足纯阳,神归大定。于是定能生慧,自有六通之验。六通者,漏尽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境通也。前炼精时已有漏尽一通,至此方有后五通之验。盖天眼通,则能见天上之事。天耳通,则能闻天上之言。宿命通,则能晓前世之因。他心通,则能知未来之事。唯神境一通,乃识神用事。若不能保扶心君,即为识神所转,却自喜其能修,能证,而欢喜魔已久于心矣。由是喜言人间之祸福,喜言未来之事机,祸不旋踵而至矣。惟是慧而不用,则能转识成智,始得证胎圆之果也。古云:‘三万刻中无间断,行行坐坐转分明。’正所以发明十月养胎,只在绵寂照之功而已全也。’

曰:“《直论》注中谓卯酉子午是休浴之位,故初关活子时有沐浴之用。何以中关十月亦有沐浴之用,并防危虑险之机?乞师详示。”
曰:“五行各有长生之位,如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墓绝,胎养也。寅中已亥为长生之位。火长生在寅,沐浴在卯,死在酉。水土长生在申,沐浴在酉,死在卯。金长生在巳,沐浴在午,死在子。木长生在亥,休浴在子,死在午。故卯酉子午之位是沐浴之位,亦是死而不动之位也。当知洗心涤虑为沐浴之首务,二炁不动为沐浴之正工;又当知真炁熏蒸,亦是沐浴之义也。防危虑险者,防其不洗心涤虑也。不洗心涤虑,则难得真炁熏蒸以臻二炁不动之效。故沐浴之义之用亦只在绵密寂照之功而已。全《直论》注中有欲知沫浴之义,可自查语录以考其全机者此也。抽谓一年沐浴防危险者,亦此也。”

曰:“慧而不用,始证胎圆。胎圆确证,尚冀详明。”
曰:“数月以前,二炁俱无,食脉两绝,已有明征吴。是以无论在十月关内,十月关外,但有一毫昏沉之意,余阴尚在。有一毫散乱之念,神未纯阳。必须守到昏沉尽绝,散乱俱无之诣,方为纯阳果满之胎神,而已入于神仙之域矣。佛宗云:‘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四禅灭尽定。”合此宗也。”

藏密度亡经

夫中阴者,正是已离此处,未至彼处,中间所受阴形。又曰中有;中间所有,故名中有。小乘或曰有中阴,或曰无中阴,大乘说不定,何也?谓极善极恶之人,直至所至,则无中阴,余皆有之。总之,意识落谢之影子耳!所谓意成身,或意生身也。

由是因果连绵,善恶昭揭,致阴阳有数,生灭无停。为万象之元造,作四生之先机,三界杂还,七趣纷纭。从此是非憎爱,人我冤亲。既失平等之念,焉知清净之心,业海茫茫,相续流转不息,幽关隐隐,究竟解脱何依

欲界中阴之身量,如小儿五六岁,诸根明利,依于倒心。虽住远方,然由业力所起之眼根,能见生处父母之交会,而起倒心。若为男,则缘母而起男欲;若为女,则缘父而起女欲。自然投入母胎而受生。

如今日纷纷毁碍于至极健全之藏密者,未事研究,辄妄讥其为鬼神教,或指为带有藏地旧时之笨教成分。及印度晚出之丹特罗,不知丹特罗乃冒袭密乘瑜伽而变相,正同我国偷窃禅法初门之道流,如谓吾国佛源于道何其谬乎?!

切忌口开河,说甚有相三密、无相三密,扪住眼睛哄鼻子,自宽自解,且自欺欺人、自害害人,逞利口于生死涅槃、犹如昨梦一派的漂亮风头话,以为本尽的办法,原来如此,而小之、少之、浅之、易之,乃至或如上述之三大病根,深自固闭而拒之、疑之,甚至毁之、碍之。此则释尊复活,龙树再来,亦无办法者矣!

正念观想,则穷子归来,投于慈母,与妙明净性,和合不二,虽有业力,不能为阻。譬如日出,昏夜明破,妙明净光,自能消灭业力之黑暗。净念之观成,则其业力自未由发生以牵引之入歧途也。

中阴法者,总有六相:一者处胎,二者睡梦,三者禅定止,四者报尽命终,五者命终入法界观,六者又复转生。

至于彼薄弱之红光,乃汝贪生死心之所感召,来相摄汝于饿鬼道中者,为汝解脱之大障碍,切不可喜著于彼。如喜著之,即为摄入饿鬼道,无量众苦,再求解脱,穷劫无期。

不可喜著阿修罗道之小绿光,彼为深强嫉妒之毒业力,来钩引汝,汝若贪著入彼道中,则斗争无休,苦恼无量,故切勿喜著于彼,须止息妄念,勇猛直前,深信欲乐于威赫大绿光,一心不乱,注观于不空成就如来。

汝如能信解般若实相,真空不空、无有一异者,则汝于自心体中,自能得安详之三摩地,举体投合于圆满觉性,证得报身佛果,而不退转矣!

须注意又有彼六道之幻色光。彼光之色状何若 ? 则由天道出者微白,阿修罗道出者暗绿,人道出者淡黄,畜生道出者呆篮,饿鬼道出者呆红,地狱道出者如烟雾是也。

由于汝之妄念邪执,汝将怖畏于彼五色智光,而欲避之,反为畜道弱光之牵引。然不可如此,不可怖畏于彼智光,须知彼即汝之本心净智光明。又于彼智光放射时,必有一种真性巨声,千倍雷鸣之甚!

人如不能认知其自识真相者,无论彼于佛之显密教乘,如何博学,纵令其勤苦修行达于一劫之久,亦不能成佛道。故此认知自识真相一法门、一法句,是为最极要妙之最极要妙。

譬如夺标人得失虽有二总以得为准决不以失记,此不正思维正知正念蔽时起久住心执常谓不死,便觉现前身继续多需备求暂时诸乐避目前苦计,亡躯舍修行力求苦守据更求长生法总不念及死,于诸解脱法成佛等大事无暇及观察而复生畏惧。

汝于此时,将见有男女两体交合之相。汝如见此,万不可作男女交合之邪妄会解,而如是置汝不净之念于其间。惟须观其男体类似汝根本尊长上师此非指人间上师乃指圣界之本尊上师 \ 净圣双身之阳体,其女身类似其阴体。于是至诚礼敬,端正信心作内心观修供养等法而求加持。汝能如是坚具净念,即可闭息生死胎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种善的本性,不仅让自己在物欲纷繁里不沉沦,也常让自己在生活里得到奉献与助人的乐趣#吴磊[超话]##每日一善##阳光信用#善良是一种传递。这种善的本性,不仅让自
  • 好期待#周深二专##周深新专辑官宣##周深[超话]#[心]#周深新专辑官宣# [心]#周深二专# [心]#深深感激遇到米# 让我来猜一下:1、那个女人代表的是文
  • 《重生之首长夫人离婚指南》戚泽兰江绍霆(最新章节无弹窗完本)全文阅读戚泽兰[ok][太开心]wfm.h!}N ‼阅读全文请到蚣/众/呺【岁月书摘】发送一个主角名
  • 款号 尺寸:长29x高23x宽12cm 白色现货?? 砖柜最新珍珠链条手拿包??标志性的藤纹格,经典的字母吊饰\t??,别致的手柄设计,搭配柔软的羊皮,优
  •   韩子烨的双眼通红,定定望着她:“我原本是想,只要我跟他记忆互通了,我就可以有充足的意志力来压下他,我也确实这样做的……”  “可他做过的每件事我都清楚记得了
  • ”辛锐掀开被子给小战士看了看,可小战士瞥了一眼说:“不行,首长下过命令,必须要将伤员安全的转移。 可是,日军足足有四五十人,眼看马上就要上来,辛锐说:“小同志,
  • 卡塞米罗的未来不会是作为中后卫,甚至可能也不会在曼联,但他展示了——与杰米·卡拉格的说法相反——他的足球天赋依然存在。”[心][心]重点干货[心][心]本轮英超
  • #六周年纪念日# 2018-2024[鲜花]在一起2192天[心]过节的标配就是出去吃一顿再定一个小蛋糕~瑞哥在我还没下班的时候去给我买了我一眼心动的项链 有人
  • 于是,我决定做出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决定——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我要攀登一座高山。我学会了登山所需的技能,增强了自己的体能,也培养了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 一定注意的是要将百岁兰种子突出的那面向上,薄薄的覆盖在种子上一层土,基本上第1次浸湿土到出苗都不需要浇水,盆下应垫水盘,盆面一半覆盖玻璃,保持一定湿度,并通过晒
  • (贝壳财经)#种地吧[超话]#[热卖]#请蓝蓝经纪正视禾伙人诉求# (辛苦禾伙人们转评赞起来,也可以复制相关内容在超话发帖艾特相关账号!2、给到团粉赢得的各种福
  • 如果一个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孩子常常也会用近乎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这虽然有利于促进孩子进步,但也常常引起孩子的自我加压,疲惫不堪。这样的婚姻,才能建立在平等
  • 500万美元分五期支付,被分散到开曼群岛的一个离岸银行账户,账户上的名字是“埃里克•伯查德”这是“理查德•布鲁斯”的字谜,切尼的名字和中间名。SGI迪拜2024
  • C厂Clean厂劳力士迪通拿m116508-0013复刻表40毫米的表径与正品相同,这个尺寸的腕表驾驭起来还是非常轻松的,并且女士也是可以轻松驾驭起来的,外观整
  •  6⃣️追星女孩一周拿下演出经纪人证 7⃣️追星APP推荐 8⃣️机场追星干货 9⃣️饭圈女孩追星文案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即将迎来建院68周年,与首席直播合作伙
  • 以上都是我cpn的脑洞[干饭人][干饭人][干饭人]刚下车她消息就过来了 “到哪了 我洗完澡了”到电梯口的时我发现我的心开始砰砰跳没过来之前心里想了几百个场景到
  • 5、“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百合子一心想抓住男主,为他忍下了各种委屈,剧里更是数次提到“除了男主,什么都没有了”但是换来的却是男主的背叛。2、
  • [awsl][awsl]✨开站 1⃣️_抽surprise ✨为了庆祝这个好日子,哦叶翻箱倒柜为小叶子们准备了一些好东西[阴险]签名照,同款T,绝美唐制汉服(被
  • ⚔️#刘宇宁帝林#⚔️#刘宇宁紫川#⚔️#摩登兄弟[超话]#﹉﹉﹉﹉摩登兄弟刘宇宁﹉﹉﹉﹉无惧逆境艰险,缔造关乎信念和热血的传奇。期待@摩登兄弟刘宇宁「紫川」帝
  • 喜欢在今天过后已经太浅了,我是想要爱你的,哪怕这个词太深太重,我也是想要爱你的。我甚至在卑鄙的想象,有一瞬间你在我身边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