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

[ 然心愿差别,
其相乃多,
若不指陈,
如何趋向。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
又不贪欲乐果报,
唯为生死,
为菩提。

如是发心,
名之为正。] ---

《 劝发菩提心文 》
  
大安法师讲解 :
  
好,
请看这一段。

上面把发菩提心立坚固愿的重要性作过阐释,
下面就从发心立愿的差别形相,
来标显出一个大乘行人修行的标准。

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常谈发心,
发心的内涵非常广,
世间上也讲发心,

发求名的心,
求利的心,
求当官的心,
求做善事的心。

它也由这个心,
立种种的目标,
种种的愿。

即使修行也有种种不同的动机,
所以发心立愿的相状是很多的。
  
那么到底一个大乘的行人,

正确的发心和立愿是什么呢?

这就需要善知识给我们特别地开示出来,
才能令我们的发心趋向正确的目标。

否则我们对自己修行的这一念动机常常会迷惑颠倒,
常常会把错误的发心认为是正确的,

或者把正确的认为是不正确的,
迷惑颠倒。

所以省庵大师就特别地谈到这一点,
他了解到众生发心立愿的差别相很多,

如果不在这里加以指点,
陈述出来,
行人就不知道如何去趋向正确的发心。
  
所以就
“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就是现在在这里,
概略地陈述八种发心立愿的形相。

这就归纳为四对范畴 :

邪和正是一对,
真伪是一对,
大小是一对,
偏圆是一对。

在这四对中,
邪正和真伪这两对是对世间凡夫的发心而言,

大小和偏圆是对出世间圣贤的发心而言,

其目的都是为凡夫圣贤修行人指示发心修行的标准。
  
“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这就来设问,
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来为下面阐述这八种发心的内涵作一个铺垫。

说明这八种发心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我们可以选择采取,
不正确的我们就得放弃。

这就是取舍。
  
下面就具体的对这八种发心,
四对范畴作一个非常精练的概述。

这种概述一方面是来自于佛典里面,

释迦牟尼佛对阎浮提众生的心理、
种性和好乐的把握,

另一方面也包含着省庵大师对那个时代我们中国众生的一些状况的把握。

这两种把握都对于我们众生有普遍的描述和指导意义,

乃至于现在我们看来都没有越出这八种发心的范围之外。
  
好,
我们来看第一种,

什么叫邪?

发邪心,
立邪愿的相状 :

“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这是第一种。

我们读这些文句,
都要把它作为一面镜子,
来照照自己,
我们自己的发心在这八种里面对号入座,

属于哪一类?

那么这第一种是邪心邪愿的相状。

世间有一类修行人,
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
也想走修行的道路,
所以他也发心修行。

但是他发心修行,

一向以来的修行是什么?

不了解佛法的真理。
  
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要究明自心,
我们自心真如自性,
具足一切功德。

一切圣贤的学问都是在自心上,
在销归自性上下功夫。

儒家的学说如孔子也说 :

“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学人,
都是为己,

为己不是说自己的己,
这个己就是自性的明德,

都是为了明明德,
做这样的学问。

孟子也讲做学问是
“ 求其放心 ”,

把放在外面的心求回来,
这是在做学问。

“ 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儒家的圣人都把学问放在自心上。

那么佛法更是心法,
如果不在心地上下功夫,
就偏离了佛法修行的轨道。
  
我们大小乘经典,
千经万论,

都是在
“ 悉明唯心 ”,
都是在究明我们的心地。

现在很多学佛人很可怜,
他都不了解自己的心,

自心是什么状况,
每天心猿意马,
没有办法去控制。

自己每天打的什么妄想,
一概不知道,
没有在心性上下过功夫。

为什么我们要大家念佛,
念佛就是在究明自心。

我们的自心无形无相,
但如何了解我们的心 ——
你去念佛。
  
佛号就是实相,
借托万德洪名,
来显我们的自性,
单刀直入,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开佛知见,
这就在究明自心。

但你如果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就凭着与生俱来的我执,
去追逐外界的事情。

我们的心无量劫以来都是奔驰在外面的五欲六尘上的,

我们没有一刻的回光返照,
安住在我们的自性里面。

所以有这么一种修行人,
他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只知道驰骋在外面,
跟没有学佛的人没有多少差别。
  
所以
“ 但知外务。”

外务有几种呢?

这里列出了四个对象 :

第一是
“ 或求利养 ”,
财利的供养。

一切众生都以财物作为他的外务,
这是众生贪欲的一个重要的对象 ——
财色名食睡。

他虽修行,
但他还贪这些利养。

我们也看到,
很多修行人,
包括由修行人所组成的所谓的机构,

大多在开庙店,
一进去,
商业气氛很浓,

烧支高香要多少钱?

抽个签要多少钱?

开个光要多少钱?

他整个的就是求利养。

这样就使佛门的形象受到很大的伤害。
  
要知道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尤其是出家比丘,

如果他真心办道,
一定不会饿死的,
佛菩萨会给他四事供养的,

一切有信心的信众,
四众弟子,
居士会给他供养的。

然而他对这些信不及,
他一定要自己去求供养。

当他的心去求供养的时候,
他就不能究明心地,
不能安心在道业上,

那整个的他就成了一个公司的职员、
老板,

是这样的状态。

在南方的一些寺院,
称寺院的负责人就叫老板,
成了一家公司性质的。

这是
“ 或求利养 ”。
  
第二种是
“ 或好名闻 ”,

好是好乐,
他还离不开虚荣。

希望到处都知道他的名声,
要知名度。

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

于是他就会搞一些新闻炒作,
让很多报纸刊物来登自己的光辉形象,
谈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

做点小事,
都要登报。

这都是
“ 或好名闻 ”。

有的修行人可能不好利,
但是好名。

利放下了,
对名的渴望就更大。
  
第三种
“ 或贪现世欲乐 ”,
贪现世五欲的快乐。

要知道五欲 :

财色名食睡,
地狱五条根啊!

色声香味触,
都是我们轮回的根本。

他看不破这些,
放不下这些,

而且挂着修行人的名义,
还要去贪这些世间的快乐。

有的人就更讲排场了,
出门都要坐名牌的车,

如果不坐宝马车,
都丢不起这个脸。

这是贪世间的快乐,
不能淡泊明志啊!

他因贪这些,
不能淡泊明志,
不能少欲知足,
他那颗心就安定不下来。

世间五欲快乐的滋味很浓,
但是他的道味就没有了。

第四个
“ 或望未来果报 ”,

他修行是想得到来世的人天福报,
或者下辈子做人,
能做大官发大财;

或者修行想得到上天堂的快乐。
  
这些都是邪的发心。

当我们看到这些文句的时候,
真的有点感慨啊。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
可不就没有摆脱

“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的范围。

很多到寺院去的,
到佛教团体去的,

你去问问,
有几个真的是为了求解脱,
求了生脱死成就佛果而来寺院的。

很多人都是求福报,
求保佑自己。

甚至还有一种观念,
认为学佛了,

怎么才能表明你学佛得到利益了呢?

一定要身体比别人更健康,
钱要比别人挣得多,
官要比别人当得大,
才说明你学佛就有利益了。

这些观念还很有市场。
  
于是很多人就振振有词 :

我要积极勇猛地得到这些东西,
我考上博士了,
当上部长了,

证明我学佛有贡献,
有利益了,
别人就会来学佛了。

他要做表范。

甚至得了病,
我一学佛就必须好,
这才能说明我学佛很有利益了。

我们听到这些都胆战心惊,
这可是指错了方向,

发错了心,
这些都是邪的东西啊。

佛教对世间这些五欲的快乐,
来世的福报,

怎么去看待它?

佛教对我们人生当中,

遇到种种的逆境、
障碍,

怎么去看待它?

这要用智慧,
用佛的知见去看待。
  
《 净土十要 》里面
有一篇文稿
《 念佛直指 》,
是元代的妙叶大师写的。

《 念佛直指 》中的
第十七章就讲的是
“ 十大碍行 ”。

妙叶大师非常慈悲,
他知道末法时期的行人,

一学佛法,
他的魔障就会起来。

魔障起来时,
往往透不过这个逆境魔障,

就会退失自己的道心,
使无上甚深的佛法在他身上得不到利益。
  
所以出于这样的一念悲心,
他就写出十大碍行来,
让一切行人先把自己放在一个障碍逆境里面,

使这个障碍逆境成为修行道业、
得到解脱的逆增上缘,

这样障碍反而容易得到通过。

如果障碍得到通过,
这就是以八苦为师,

就能够使一切障碍逆境都增强念佛的信心,
使净土的莲华更为光明灿烂。

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
即使你在一个顺境当中,
也会退堕。

他这个十大碍行充满着辩证法,
真是把众生的状况描述得非常的确切。

这十大碍行也不是妙叶大师自己创立的,
他也是依据佛经里面来的。
  
我们来给大家介绍其中几个碍行,
看他是怎么阐释的。

比如对生病的问题,
他说
“ 念身不求无病 ”。

我们修行人不要求无病,
有病是好事啊。

为什么呢?

“ 身无病则贪欲乃生 ”。

你身体没有病,
非常强壮,
这时候你的贪欲就上来了。

大家想一想,
自己生病的时候,
是不是贪欲就会下降。
  
如果身体营养非常丰富的时候,
你什么都来了,
要干这个事业,
要得那个享乐,
贪欲乃生。

特别对比丘来说,
你不要身体太强壮了。

古人说 :
比丘常带三分病。

如果他强壮得像蓝球运动员一样的,
道心又上不来,
那就麻烦了。

下面就是
“ 贪欲生必破戒退道 ”。

这个贪欲心上来了,
他降伏不了,
他就会破戒。

一破戒,
他就成了佛法戒海的一个死尸,

就会被抛弃,
他就会退失他的道业。

所以,
一个修行人要用智慧观照这个病,
病的性是空的,
知病性空,
于是这个疾病就不能对自己产生恼害。

不产生恼害,
这样的疾病正好就是我们修行道业的良药,
“ 以病苦为良药 ”。

所以还要去求无病吗?

有点病是好事啊!
  
再看下面 :
“ 处世不求无难 ”。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
没有厄难。

如果在世间你没有一切厄难,
你骄傲的心,
奢侈的心就会起来。

太顺利了,
那你就像独生子女一样,
象骄傲的公主一样,
你骄奢的心就会起来,

你就会欺负人,
居高临下,
就必然会欺压其他人,
欺压一切。

所以要体会到人生的苦难,
苦难的本性也是虚妄业力产生出来的,

叫作
“ 体难本妄 ”。
  
所以这苦难也伤害不到我们。

你知道它是虚妄的,
就不会被这个虚妄的苦难所伤害。

就像梦中你遭遇水难火难,
你知道水火灾难很痛苦,

但你知道是梦中的水火灾难,
也不会伤害到你。

“ 难亦奚伤 ”。

所以以患难为解脱,
这患难正好就是你解脱的增上缘。

你在这种患难里面,
正好是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你在患难当中修行,
你将死在安乐当中啊。
  
再看下面 :
“ 谋事不求易成 ”。

你做某件事业不要去求很容易成功,
如果事情太容易成功,
你心里就会生轻慢的心。

轻慢的心上来,
你必定会想
“ 我多有能耐,
多有能力 ”,
这个傲慢的心就会起来。

我们要用智慧观照,
一种事业是不是能成功,
是成功还是失败,

这完全是我们宿世的业力所决定的,
并不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

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多的是,
为什么他做不成。

赚钱的人都想赚钱,

为什么只有少部分人能赚到钱呢?

所以事情成功,
不是因你的能耐。

综艺《婆婆和妈妈》才出了先导片,陈松伶就开始被一众网友心疼。
东北婆婆对这个香港儿媳妇无视且冷漠,让吃瓜群众都感受到了一丝不悦和愤怒。
电话里陈松伶甜甜的叫着婆婆,婆婆却当作完全没听见,嘴里只是儿子儿子的叫个不停。
这个婆婆不简单,陈松伶得亏没有和婆婆住,否则这婚姻走向实在难说。
但抛开其他外物,张铎和陈松伶的爱情很值得聊一聊。
而这个如今已经五十岁的陈松伶 ,更值得我们聊一聊。
乖乖女要读书
说起来陈松伶算是家道中落的富家小姐,父母均是印尼华侨,锦衣玉食到了十几岁,一下子家族没落了,家里从别墅搬到了公屋。
1985年,14岁的她参加了无限TVB举办的“叶倩文歌唱大赛”,以一首《零点十分》获得了冠军。
这让父母大为惊喜,好似一下子抓到了救命稻草,父母鼓励她进入娱乐圈赚钱。
陈松伶却不愿意,她想多读书,不听话的她被父母狠揍,常常身上带着伤去片场拍戏。
后来剧组人员发现她伤痕累累出不了镜,帮她报警,警察局里警察问她:“要不要告你妈妈?”
陈松伶说:“不告妈妈,只要妈妈不要再打我。” 不远处站着的母亲,定定的看着她。
矛盾依旧还是激化了,陈松伶最终决然的与父母断绝了关系,去投靠关系甚好的干姐阿宝。
她吃住都在干姐家,跟干姐姐情同姐妹,阿宝还有个好友阿han,三人一度好的不分你我。
脱离家庭后的她,生活上需完全独立养活自己,于是开始了读书为主,拍戏为辅的生活。
这段时间也是陈松伶最充实的一段时间,她奔波在片场学校和家里,三点一线,生活单纯快乐。
也因她对学业的执着,陈松伶成了剧组里的一道奇特的风景线,拍戏间隙总是坐在小板凳上苦读。
后来陈松伶如愿考上了香港中文大学, 与此同时也在干姐姐的打理下,演艺事业蒸蒸日上。
这段少年独立的岁月,不仅让她如愿以偿考上大学,也让她无心插柳柳成荫,成了TVB的当家花旦。
那时候人生顺利的按照自己想法走着,当初决裂的父母也似乎并不重要了。
但人生哪里那么容易。
背叛与生死
事业上的巨大成绩,学业上的如愿以偿。
陈松伶的生活看似美满顺利,但是她的生活中却潜藏着自己都不易察觉的人生风险。
干姐阿宝,自从陈松伶入行后,就担任起陈松伶的经纪人的工作,帮她打理一切,包括金钱。
对待干姐,陈松伶单纯到完全信任,而正是这份信任却令她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随着去新加坡发展事业,陈松伶聘请了另外一位女助手,打理工作上的琐碎事情,本意是让两个干姐能够轻松一些。
不想却惹来了非议,传出了陈松伶与新助手是同性恋人的传闻,干姐姐阿宝让陈松伶立刻解雇这位新助手。
但陈松伶与姐姐解释后,继续用着这位女助手,不听话的行为让干姐大为恼火,不知是出于嫉妒还是出于强大的掌控欲,他们多次对陈松伶发出了警告。
陈松伶并不理会两个姐姐的无理取闹,却被干姐监控起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连电脑都被监控到了。
干姐的掌控欲让陈松伶感觉压抑难受,她还是决定要对抗姐姐的高压行为。
不曾想,自己毫无保留信任了二十年的姐姐却在她的反抗下,将她身无分文的赶出了家门。
离开家时行李箱被姐姐检查了个遍,不许她携带任何贵重物品,相当于净身出户。
“我不跟她们纠缠,我只带走衣服裤和替换的衣物,便走了出来。我不听从她们便一无所有。”
她所有的财产,她前十几年苦心挣得得一切就这样被干姐姐完全霸占了。
人生瞬间又回到了当年离家出走时的样子,一切清零,但她早已不是十五岁,而是三十五岁了。
她游走在大街上看见了一座十字架,她默默祷告心中喊着“妈妈,妈妈,快来救救我!”
第二天她就在街上偶遇了自己十几年未见的亲妹妹,妹妹走到眼前,她只当是影迷求签名,但眼前的女孩说:“你还认得我吗?”
陈松伶迟疑了很久,才认出了妹妹,妹妹把手中正打给妈妈的电话一把塞给了陈松伶,二十年断裂的亲情就这么重新连结了起来。
她自言“上天待她不薄”,与家人重归于好,搬去与亲妹妹同住,开始重新打拼生活。
因此一劫,她情绪波动太大,不亲不久后去世,她又查出了卵巢肿瘤复发,却因经济问题和危险度不得不拖延时间。
一方面她还不足以支持十几万的手术费,另一方面刚刚回归家庭的她想多多与家人团聚,而肿瘤手术的风险系数很高。
就在这人生低谷间,经济窘迫的陈松伶收到了陈淑芬的邀约,邀请她与张学友合作《雪狼湖》。离开香港开始世界巡演。
陈松伶毫不迟疑的投入到了事业中,她沉浸于工作中疏解自己的悲痛。
不曾期待的爱情
《雪狼湖》第一场之后,陈松伶回到宾馆,她感觉到巨大的失落感。
以往都是有阿宝,阿HAN两位干姐姐陪在身边,不停的聊天打趣,但是现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只剩下她一个人。
独处异乡让她倍感孤独,那一刻也是她最渴望陪伴和温暖的时候。
好在上天还是厚待她的,2006年她北上发展,接拍电视剧《血未冷》,与张铎演对手戏。
一起拍了75天的戏剧,前60天都相安无事,最后十天两人来了电。
张铎说心动的时刻,是剧组聚会时,她脱掉高跟鞋站在沙发上唱歌的模样让他感觉到了异样的情愫。
于是他追求她。
张铎并不算红,在上海戏剧学院读大三时接拍了一部《情深深雨蒙蒙》,饰演如萍看不上的相亲对象石磊。
之后留校任教当起了老师,不紧不慢的接拍了一些影视剧,但是都不温不火。
虽然年纪比陈松伶小了足足八岁,却一派时尚模样,爱给陈松伶讲历史。
陈松伶也是爱读书的人,曾经在《南都》写过专栏,这两人在一起越来越如胶似漆。
张铎对陈松伶更是无微不至,因肿瘤手术后无法生育,张铎为她制定了详细的养老计划。
两人结婚多年都未生育,外界猜测纷纷,张铎统一声称自己是丁克,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
这个秘密在2016年《跨界歌王》上,由陈松伶亲口解开:“因为子宫肌瘤的手术,再也不能生育了。”
人生历经了一波又一波的苦难之后,陈松伶终于迎来了最最美满甜蜜的时光。
她说:张铎不只是我的先生,他还是我的恩人。”
在她状态最差的人生阶段,她遇见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也因幸福来之不易而让人倍加珍惜。
纵观陈松伶的前半生,像极了精彩的连续剧,命运给她一场苦涩再给她一丝甜。
生活就如过山车般一上一下,跌宕起伏,她忐忑的等待着命运下一次的暴击。
可上帝把那颗嘴甜的糖一直藏在手中,直到40岁才把最大最甜的那颗糖发给她。
因为前半生的苦涩,也令这颗迟来的糖果散发出加倍的甜蜜,氤氲在往后的余生里。

身苦心不苦

  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國王舍城郊外的一處山中,腳被飛來的碎石片刺傷流血,引起生理上極大的疼痛。但佛陀心中持續保持正知正念,默默地承受身體的痛苦,不起煩惱。
      
  有一次,佛陀遊化到恆河下游北岸的跋耆國,住在設首婆羅山一處有野鹿出沒的樹林中。

  那天,在佛陀的住處,來了一位一百二十歲的老居士,名叫那拘羅。老居士向佛陀頂禮問訊後,對佛陀說:

  「世尊!我年紀大了,常常為衰弱與多病的身體所苦,行動也很吃力的,每次要來見世尊與幾位我一向敬重的善知識比丘,都很勉強,所以,每一次能見到世尊,對我來說都很不容易呢!但願世尊為我說法,讓我長久獲益,永遠安樂。」

  「善哉!老居士!正如你所說的,上了年紀的人,身體必然多病痛,哪還能期盼有個健康強壯的身體可以依靠呢?除非是個愚癡的人,否則,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所以,老居士!你應當這樣學:我的身體雖然病了,但是我的心不病,老居士!你應當這樣學!」

  那拘羅老居士聽了佛陀的教導,覺得很歡喜,禮謝了佛陀後就離開了。

  那時,尊者舍利弗,正坐在離佛陀不遠處的樹下。

  那拘羅老居士辭別佛陀,愉快地來見尊者舍利弗。

  尊者舍利弗看見泛出愉悅神態的那拘羅老居士,就問他說:

  「老居士!你今天容光煥發,神情愉悅,莫非在世尊那兒聽到什麼深妙的法嗎?」

  「怎麼能不容光煥發呢,尊者舍利弗!剛剛世尊才以甘露法,灌溉滋潤我的身心呢!」

  「世尊用了什麼甘露法,灌溉滋潤你呢?老居士!」

  於是,那拘羅老居士就將佛陀的教導轉述了一遍。

  尊者舍利弗聽了之後,問老居士說:

  「那拘羅!你何不繼續問佛陀,什麼情況是心隨著身體生病而生病?什麼情況是心不隨著身體生病而生病?」

  「大德!我沒有能力深入細問,但願尊者為我詳加解說。」

  「善哉!老居士!請你仔細聽,我來為你說明:

  什麼情況是心隨著身體生病而生病?

  不曾聽聞正法的愚癡凡夫,對自己色身的生起、消失、味著、禍患、出離不能如實知;不如實知的緣故,對色身產生了貪愛樂著,以致於以為這是生命主體的『我』,要不,就以色身是『我』所有的而執著它。所以,當色身發生變化敗壞了,心就隨著受到牽動,而生起憂、悲、惱、苦、恐怖、顧念、不捨、障礙了。

  同樣的道理,對自己的感受、想像、意志、識別等也一樣,一旦以為其中哪一個是生命主體的『我』,或者為『我』所擁有,或者在『我』之中,或者其中有『我』,只要以為生命中有一個不變的『我』為生命的主體,其結果就必然是:色身有苦時,心也跟著苦。

  什麼情況是心不隨著身體生病而生病?

  多聽聞正法的聖者弟子,對色身的生起、消失、味著、禍患、出離如實了知;如實了知的緣故,對色身不會貪愛樂著,不會以為這色身是我生命的主體『我』,也不會以為生命中另有主體,色身是屬於那個主體『我』的,所以,當色身發生變化敗壞了,心不會隨著受到牽動,就不會有憂、悲、惱、苦、恐怖、顧念、不捨、障礙了。

  同樣的道理,對感受、想像、意志、識別等生命的其他組成也一樣,不認為其中有生命不變的主體『我』,所以,當色身有苦時,心不會跟著苦。」

  聽了尊者舍利弗這一番解說,那拘羅老居士有深徹的理解與體悟,當下證得法眼淨:見法、得法、知法、入法,不再需要靠別人而能解決自己的疑惑,於正法中,心不再畏懼。就從座位上站起來,整理好衣服,恭敬地合掌,對尊者舍利弗說:

  「大德!我已經證悟,得到超越與度脫。現在,我歸依佛、法、僧眾,為佛弟子,請當我的見證人。從現在起,我終身歸依三寶。」

按語:
  一、本則故事前段取材自《相應部第一相應第三八經》、《雜阿含第一二八九經》、《別譯雜阿含第二八七經》,後段取材自《相應部第二二相應第一經》、《雜阿含第一0七經》、《增壹阿含第一三品第四經》。

  二、為了方便說明,佛陀將人的組成,歸類為物質的色身、感受、想像、意志、識別等五種,經典中常簡為「色、受、想、行、識」,並稱之為「五蘊」、「五陰」。又,為了表示人們對此的強烈執著慣性,也稱為「五取蘊」、「五受陰」(參考《雜阿含第五八經》)。

  三、在印度傳統的文化與宗教思想中,認為生命中應有一個不變的主體:在個人,稱之為「我」;在宇宙中,稱之為「梵」。這種思想,除了佛教之外,也普遍存在世界其它的宗教文化中,可以說是人性中的共通執著。佛陀從他的證悟中,指出「我」的想法,是一種根本不存在的錯誤,執著這種錯誤,成為眾生流轉生死,煩惱痛苦的關鍵。所以,破除「我」,就成了佛陀所教導的核心修行科目了。而從五蘊中,觀察、體證其中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我」,是破除「我」的修行方法之一。

  四、生起、消失、味著、禍患、出離,原經文中作:集、滅、味、患、離。其完整的內容,應當是「苦、集、滅、道、味、患、離」,也就是《雜阿含第四二經》所說的「七處善」。這是以苦、集、滅、道「四聖諦」為核心的開展。

  五、生理上的衰弱與病痛,老年人是更有機會,也更能深刻體會的。那拘羅老居士能很快地在尊者舍利弗的解說下證悟,佛陀的應機說法,是個重要的因素。

  六、痛苦,是一種不舒服的感受,經文作「苦受」。生理的痛,為身體非自主神經的一種警示機制,是難以避免的,佛陀也不例外。心理的苦,主要是源於「我」的錯誤見解與執著。例如:希望「我所擁有的」周遭一切,包括肉體與精神,自身與他人,都要依著我的意思來運作,十足展現了貪愛的特性。這是可以經由修學來止息與超越的,一旦超越了,就做得到「身苦心不苦」了。

  七、就如故事第二九〈就像接連中了兩支毒箭〉裡的譬喻:身苦,就像中了第一支毒箭,如果身苦時心也苦,那就像又接著中了第二支毒箭,苦上加苦。所以,當有病痛時,我們要這樣想:中了一支毒箭已經很不幸了,還要再繼續中第二支嗎?怎能不「身苦心不苦」呢!

  八、有時,看到一些學佛的朋友,報告他們「身苦心不苦」的心得,所用的方法,是將身體病痛部分,假想成第二者或第三者來觀察。如胃痛,就假想將胃獨立出去,不將之當成是自己的一部分,擬成「你這個胃」來觀察,看「你」要怎麼痛,與他客氣對話。這樣的方法,似乎也能達到不錯的對治效果。不過,使用這假想法觀察時,應當要注意不要讓那「觀察者」,在不知不覺中,又成為「我」的另一種變型才好,因為,只要執著於任何型態的「我」,痛苦煩惱與執著,就又會換個面貌悄悄地跟上來。

——选自《阿含经 故事选》
编著:庄春江
禮敬彼世尊、 阿罗漢 、正等正觉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和李佳琦说法相悖,客服否认了其出售的螃蟹为“阳澄湖的大螃蟹”。和李佳琦说法相悖,客服否认了其出售的螃蟹为“阳澄湖的大螃蟹”。
  • 起身拉开窗帘,却见晨光明亮、万物欣然,我不由深深吐纳几口:应该欢喜的天气,不能让身体的不适坏了心绪!那么,就会染上满襟的花香,满心的欢喜,满脸的微笑。
  • 时间: #展览# 9月6日,由常州市文联、常州市书协共同举办的“二届书法篆刻刻字大展”在环太湖艺术城开幕。宋庄篆刻院成立庆典暨开院展 邀请函尊敬的 ______
  • 一旦如此,对金融市场可不是什么好事(重大利空)意味着要维持庞大的金融资产规模,全球会出现到处抢美元的情况,诸如2019年、2020年3月的美元荒。IMF国际货币
  • #肖宇梁[超话]# ❤ #肖宇梁终极笔记# xyl #肖宇梁美得像单独开滤镜# ✨✨✨♥️♥️✨✨✨♥️♥️✨✨✨ ✨✨♥️♥️♥️♥️♥️♥️♥️♥️✨✨
  • 香港居民楼都40多层,密密麻麻,对于超级传播力的奥密克戎,提供了传播的温床。香港居民楼都40多层,密密麻麻,对于超级传播力的奥密克戎,提供了传播的温床。
  • 龙哥的演技没话说 眼神自带戏的睫毛精从镇魂喜欢上的你 也因你看了知否 心疼了齐小公爷不能说这是一个一炮而红的明星 反而觉得今天的这一切 都是你一步步踏踏实实走出
  • ”两个女神相视着说道,然后伊斯塔指出,既然拉弓的时候也会发出很大的声音,那么闪闪就不可能没有注意到,那么他实际上也是有机会能躲避开的。”艾蕾说道,“这就是为啥你
  • 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世界读书日##风云独揽[超话]#亲爱的你小宝贝现在掀不开锅了随薪所欲赵露思表情包薪尽自然凉天灵灵
  • 9.18 晴 距离上次发博,已经4个月之久,中间时间我很快乐,也很悲愤,犹犹豫豫,恍惚依然,第一次依照内心做下了决定,可能会后悔,但是现在只想顺从内心,拒绝一
  • 那时候,一年买不了几件新衣服,全指望过年的时候了,没事就拿出来瞅瞅试试,叠的板板整整的压在枕头下都睡不着觉,想象着明天穿上新衣服的开心,睡梦中都是甜甜的微笑!新
  • 「一场关于“星黛露”的婚礼梦」所有的美好都是来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一直做一位无忧无虑的小公主‍♀#高端新娘跟妆##重庆新娘跟妆##贵阳高端新娘跟妆##新娘跟妆#
  • 我的日语外教也太可爱了他好喜欢中国 这样的日本人不常见的有一点点像北野武,真的第一堂课是做简单的自我介绍当我说到私が一番嫌いなのは運動です。还、还有不要让我心跳
  • 凌晨醒来还忍不住关注下舆论,竟然刷到一个实时数据楼好热闹哈哈哈,直接盖了近1000楼[开学季]我是严浩翔的粉丝呀我很骄傲的哦因为他真的好棒啊ヾ ^_^♪可能在路
  • “抗原筛查+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早发现”最重要的手段,请广大市民继续积极参与、支持配合区域核酸检测,对逃避、拒绝参加的人员,将对“门铃码”赋红色警示,造成疫情
  •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映射的是阿波罗登月,没有技术却载人成功登月,当然除了这个讽刺的影片以外,有很多好事群众都声称找到了阿波罗登月造假的证据,比如最典型的有如下几种:
  • 它是根据DIN 50100在恒定振幅下施加载荷(也称为S-N试验)从高周疲劳试验中得出的,并且分为低周疲劳K、有限寿命疲劳Z和高周疲劳D这几个区域。高周疲劳范围
  • 是不是心太大 因为我已经给他们进入了断水的状态,也就是在天气晴朗的中午最多给他来一个补水,但是不会浇透,最对就是给叶片表面就只进行一个补水。 白天不搬出来吧
  • 另一方面,由于俄罗斯过去给世人以军事上格外强大的印象,几乎没有国家能够预判其会成为战败方因此在战争爆发后作出了相应地外交选择——在俄乌之间的关系处理上有所偏向或
  • #给23岁王俊凯的手作礼#马上就快23岁了,你期不期待呢,反正我是挺期待的吧!p9笑话#瑶##大乔##大乔超话##大乔主持没亩# ​昨天晚上人生中第一次上课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