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动态# 南京记忆| 彭城山顾璘墓:此地何人领物华(下)

程  明

顾璘会同家人和朋友,将彭城山周边也游历殆尽。八首组诗中有这样一联,“龙泉沸处还生虹,虎洞腥来自起风。”上句写的是祈泽山祁泽寺龙泉。

祈泽山位于彭城山西面。祁泽寺以祈雨灵验得名。寺中有一眼龙泉,水质甘冽,文人雅士常取以烹茶。泉水常年不竭,水量丰沛,倾泻出山下一方绿野平畴。顾璘还在寺中住过,“寒宵宿古寺,爱尔且淹留。”(《同二子宿祁泽寺》)为的只是那份眷念。下句写的是虎洞。虎洞位于彭城山附近的群山中,洞不甚深邃宽阔,景象却很奇异。顾璘的后辈同乡,万历二十三年(明神宗年号,1595)状元朱之蕃形容虎洞,“云光吞吐,顷刻异状,儘可延竚。”将“虎洞幽寻”景观列入“金陵四十景”,并为之绘图题诗。顾璘同亲友登上青龙山顶,“杯就高云泻,诗临怪石留。”(《同蒋参军子文、七弟英玉登青龙山》)群山在脚下蜿蜒无尽,顾璘一行人任诗情豪兴喷涌。

天宁寺位于青龙山、彭城山之间,人迹罕至。周遭山林幽静,野泉散落,景色十分宜人。顾璘与堂弟顾瑮初游天宁寺,作诗纪念。“古寺堪幽赏,长歌醉却迴。岩虚留晚照,谷暗隐晴雷。对此忘晨夕,谁能数往来。池塘春草思,还爱惠连才。”(《和七弟英玉始游天宁寺》)天宁寺像一位隐居深山的高人,让顾璘一见倾心。他漫步观赏,忘了时间的流逝。顾璘心生感慨,有谁能经常造访天宁寺,享此清福呢?之后,顾璘又与好友陈沂重游天宁寺,并赋《与陈大鲁南游天宁寺》二首。两首诗的结句,道出了顾璘钟爱彭城山一带风光的原因。第一首诗结句,“城中车马客,谁解就荒凉。”城中那些奔走于荣利之途的人们,谁懂得亲近这荒凉境界,享受这其中的乐趣。第二首结句,“坐依云雾窟,那有市朝情。”前面念及他人,这里谈到自己,靠坐在云雾蔚起的山窟旁,利禄功名等等念头消逝得无影无踪。

从“息园”鼓乐喧阗的欢会,到“松坞草堂”寂寞地怀想先人,最后在彭城山选定自己的安息之所,顾璘走过了一条随顺生命,尊重自然的心路历程。“旧日高人招隐地,此生逆旅待终年。”随着年事、阅历的增长,繁华落尽,烟云散去,顾璘清楚,人生是一场疲于奔命的旅行,死亡才是轻松的解脱。彭城山清疏淡远的风景,那些历史中定格的非凡灵魂,将是最好的陪伴。周颙情系钟山,孤独清苦而不悔。顾璘青睐彭城山,永远投入它的怀抱。他用自己的行为化解了“此地何人领物华”的担忧,彭城山等来了又一个懂它,珍惜它的人。

顾璘于嘉靖二十四年(明世宗年号,1545)去世,享年七十岁。顾璘的行状由门生许榖撰写。许榖是嘉靖十四年(明世宗年号,1535)状元,风流儒雅,与顾璘先后主持金陵文坛。墓志铭则由“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撰文并书写。铭文中,文征明深情回忆顾璘的风采,“所至领客燕游,感时怀古,临观赋诗。风流文雅,照映林壑,有古高贤特达之风。”最后加以赞语,“列列顾公,既环既奇。学为文宗,政为吏师。”表达了人们共同的追思和仰慕。

去世后的第二年,子孙们遵照顾璘遗愿,将他安葬在彭城山。他再也不用感慨,“谁能数往来。”他将长久置身在彭城山的四季美景里,与那些孤傲高洁的灵魂为伴,直到有一天,他也成为彭城山新的传说。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祈求静好,希冀永恒,总抵不过世事变幻,岁月沧桑。青龙山地区产青石,是上好的建筑和石器制作材料,采石业侵蚀着附近山体。清朝,这一地区发现煤矿,私挖滥采成风,严重破坏山林。加上修建道路、桥梁,兵燹祸乱,乡民的蚕食,让彭城山不复旧日模样。

仅过了三百年,彭城山顾璘墓便遭到彻底毁坏。文物出版社所编《新中国出土墓志》一书,收录有“顾璘墓志铭”。该书称,“一九四九年后出土,具体时、地不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征集,现藏南京市博物馆。”这里所说出土时间并不准确。清朝末年,南京著名文人、学者汪士铎写过一首诗,题为“工程局新得顾东桥墓志,文待诏书也。”此诗有自注年份,为同治六年(清穆宗年号,1867),全诗如下:“故家文献余碑版,大匠磨礱备戚平。岂料爨桐逢特赏,同刳陇藓有余情。笼烟浥露簪花格,戛石敲金掷地声。从古江东少人物,嘉隆以往只先生。”诗中叙述了顾璘宦海沉浮的遭遇,最后说,江东自古缺少人才,那些英雄豪杰都是流寓此地的外乡人。明朝嘉靖、隆庆以前,土生土长的江东人物,只有顾璘一人。汪士铎对顾璘可谓推崇备至。这首诗说明,同治年间(1862——1875)之前,顾璘墓志铭已散落,后被工程局收得。此后,又遭遗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征集复得,归藏博物馆。

顾璘官至三品。明朝规定,三品官员墓周围七十步,高一丈二尺,墓前排列石兽六只,墓志铭放置圹内,复土掩盖。这样规模的墓地,连墓志铭都散落在外,要么遭到疯狂盗掘,要么该处地貌受到极大破坏。再有价值的古迹,一遇上现实功利,如斑驳墙上的祖先画像,祠庙里的排位摆设,立马风雨飘摇,生灭无常。彭城山委顿成两条上下坡道,并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

试想一下,如果顾璘墓墓草依然青青。或者让我们更大胆地奢望,彭城馆壁间还留有墨痕,蘼芜涧野花掩映,庄严寺钟磬时鸣,虎洞云雾氤氲。彭城山一带,即便修桥通路,建起高楼,哪怕山体侵削,这依然会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让人登高怀远的地方,依然会是一个有灵魂的地方。

顾璘担心,“此地何人领物华”。他没想到的是,有一天,彭城山会变成工坊、街市,无古物可观,无风华可领略。一次次途经此地,我们该作何感想呢?

【作者简介】程明  文史作家(自由撰稿人)

拟稿:程 明
审稿:冯 宁
审核:陆惠娣
发布:梁 刚

漫谈金石全形拓
宋代以来,金石是文人书斋中长盛不衰的话题之一。追溯金石学的发展史,全形拓出现较晚,却成为金石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以往青铜器常常被深藏,秘不示人,而拓制多仅是铭文或部分纹饰,原器非亲近者很难得观。而在全形拓出现之后,外人通过展观拓本便得以一窥究竟,见拓如见器,这是以往所未有的。全形拓的流行也与好赏器、好雅玩、好书画的文人传统有着密切的渊源。全形拓本身是以立体形式于书卷之上构建出器物的幻影,其制作出于器物本身,又在书卷上展现,同时满足了士人对器物的追求与对书画的爱好,最终以一种“卷器咸陈”的方式于纸上全面呈现了古器物的状态。古器真实,掠影虚幻,卷上的器物虚实相生,士人心中所想象的古代宛若眼前。书斋中的古器物全形拓,寄托了士人对于上古时代的一种怀旧、憧憬与构想。

全形拓始于嘉庆、道光间,创于马起凤之手,后经六舟和尚推广,而至陈介祺、吴大澂等人发扬光大。马起凤(1800~1861年后),字傅岩,浙江嘉兴人。徐康《前尘梦影录》记载:“吴门棰拓金石,向不解作全形,迨道光初年,浙禾马傅岩能之,六舟得其传授。”马起凤声名在外,然而至于全形拓面貌如何,以往其实并不清楚。容庚仅仅见到了《金石屑》中木刻模绘马起凤所拓汉洗(容庚《殷周青铜器通论》),以至于后来如桑椹、郭玉海等先生均认为马氏原作无一留存。

全形拓始于马起凤之手,“全形拓”的名称实际也当是马起凤提出。不久前,笔者有幸在北京见到马氏拓本两轴,一为《周鲁侯角》,一为《周尊》。二纸为窄幅,拓制稍微草率,然古风扑面而来,已略具其形,可窥全形滥觞之貌。其中,马起凤所拓《周鲁侯角》上有自题“周鲁侯角全形,傅岩马起凤题于鸳鸯湖畔舟次”等款识,由此可知,拓法称“全形”亦当出自马氏心裁。

早期全形拓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则是“金石僧”释达受。释达受(1791~1858年),字六舟,浙江海宁人。
六舟制作的全形拓更属精致,而在鼎彝杂器拓本之上,六舟还创意性地添绘了插花等,使全形拓与绘画相结合,雅俗共赏。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的《剔灯图》,画面中心是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雁足灯全形拓。六舟把自己剔除铜锈的缩小形象绘于灯拓之间,俯仰其间,与《格列佛历险记》中的小人国情节颇有几分相似,给观者带来一番颇为奇幻的体验。然而对于全形拓史来说,六舟之最重要贡献或许更在技术之外。六舟虽为僧人,但交游唱和,极为广泛,尤契者即有阮元、何绍基、戴熙等人,均为一时文坛俊彦,“金石僧”之名,即为阮氏所赠。全形拓在文人圈中的传布、推广,与六舟交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人屡屡题跋,而初创未久的全形拓也为更多人所欣赏,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后来释达受也多被认为是全形拓之始创者,当与此有关。

陈介祺与吴大澂是全形拓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时至今日,一提起鼎彝全形拓,首先便想到陈吴二人。陈介祺(1813~1884年),字寿卿,号簠斋。所藏三代重器极多,毛公鼎等重器即借其全形拓广传于外。陈氏所制拓本,于用纸、用墨、拓工均极为讲求(散见《簠斋鉴古与传古》),在当时即有“毡蜡具精,球琳等重”之赞誉(谢国桢《吴愙斋大澂尺牍》)。而晚清金石界另一巨擘吴大澂(1835~1902年),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人。吴氏则收藏有盂鼎、小克鼎等重器,所制拓本亦称雄一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愙斋集古图》,即有102件吴大澂所藏器物的全形拓,钟鼎穆然,蔚为大观,令观者如亲至商周庙堂。应该指出的是,全形拓渐渐为人所重,也实赖陈、吴所藏之重器为之增价。

相比于传拓的历史,全形拓法其实是很新的。颇为有趣的是,照相技术在全形拓发明不久后传入中国,“见拓若见器”的全形拓法转眼就成了旧技术。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全形拓却在晚清民国时迎来了鼎盛时期。国家图书馆贾双喜先生等曾整理出版了馆藏的数百件青铜器全形拓本(《北京图书馆藏青铜器全形拓片集》),经统计,除去一部分为清人制作,此外大部分全形拓本属罗振玉、陈宝琛、孙壮、刘体智、周希丁、马子云等人督制或亲制,制作时间已在民国。若分析其原因,则清末民国时古物出土百倍于前,金石学大兴,而以古法拓制古物,承载的实际上是文人对于金石雅趣的追求与鉴赏的需要。因此,在最初的传古目的被照相技术替代之后,全形拓技术仍得以保存甚至继续流行,正如绘画并未在照片流行之后消亡一样。

拓本以精、旧为贵,全形拓亦然。全形拓一术,发轫于嘉道,流衍于清季,及民初而臻于极盛,后虽式微,现今势起。两百年间,虽与世浮沉,而其所以能一缕不绝,重焕生机,或许正在其所蕴载的金石意趣与人文精神。于观者而言,“卷器咸陈”的全形拓所负载的久远而厚重的历史,能够透过纸墨、扑面而来;于学者而言,全形拓早已超越其技法上的意义,而成为文人雅士考证、题跋的雅致学术载体。融审美雅趣与学术道问而一的全形拓,或许终将一洗埃尘,如高山流水而见赏于知音。#艺术范[超话]#

#内江师范学院[超话]##好书推荐#
《古物记》

记录 了自秦汉至明清,器物的故事,从衣食住行到用赏鉴藏,还原中国传统生活之美,让生活过得更精致、更有格调和趣味。

是一本以物为线索的故事集。物的故事,也是历史故事,也是人的故事。全书讲述了包括建筑、床榻、团扇、笔墨纸砚、凤冠霞帔、阴文印阳文印等数十种器物的故事。
(编辑人:丁晨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6氪研究院:2022年企业直播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附下载)】企业直播主要指面向企业级用户的视频直播服务,即企业直播服务商以专业直播技术为基础,通过SaaS、
  • 见松鼠藏粮食吗,见冬眠前的熊养膘吗,藏有余而备不足,是一种灵性,人也是如此,所以说收藏是吃饱饭后没事找事的人的天性使然。黑熊空虚了很久的肚子,终于吃饱了,但它没
  • 今天的人对电影的理解多半是娱乐消遣,从业者谈的多是流量和明星;当年的人可不是这样,电影人谈的是艺术,谈艺术有神圣感,那时的电影人没人知道金钱还可以左右艺术,所以
  • 巨蟹座也有一些执着,即使知道对方不大喜欢自己,也会去表白。他们在对异性表白时,可以完全不顾及自己的面子,脸皮的确有点儿厚,就算对方已经告知全天下不喜欢他们了,射
  • #刘亦菲李现去有风的地方抱娃路透# 昨天路人发给男主一个粉丝的视频,粉丝放出来了,放出来的时候专门说明“不提及无关人士”评论转发都专注自家。#刘亦菲李现去有风的
  • ❌10.请勿在超话内发布容易泄漏个人信息的帖子(包括自拍、钱财交易内容等)此举净化超话的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大家的个人隐私。❌9.超话内禁止以任何形式发布广告(包括
  • 如今,大智街道依旧是老汉口的中心地段,坐拥着江汉路的繁华与新潮,沉淀了吉庆街的市井烟火,城市的AB面于此交织,构成了最原汁原味的汉口生活。在金业里对面的吴家花园
  • ​我想带你走遍提瓦特的每一个地方,给你最好的圣遗物,满精雾切我也好想给你抽出了…​优雅娴静、善良且勇敢的白鹭公主,愿你能继续坚定地沿自己的道路走下去,愿你继续肩
  • 整个带看过程很短,房子很小没啥看头,我叫妹子跟我去楼顶天台看看,看看街头繁华夜景和人间烟火,声虽嘈杂,但却悦耳祥和!等待过程度秒如年,终于等到主人公出现,带看很
  • 就像舟舟那本>写到,医院大概是大家最特别的地方,它是至善之地,却又聚集着无以复加的绝望。雖然我配不上你,但是我捨不得你獨自遊走於生死之間,有我陪著,你便不
  • 이런 계열들에게 관심이 너무 많아 가지고 근데 왜 박사의 필수 자료중에 토픽증명서랑 교수추천서 없어졌어? 또한 왜 박사 신청하려면 대학 편입전의
  • 翻看伊能静的社交动态不难发现,现在她和庾澄庆的大儿子哈利,似乎是跟着妈妈在生活,巧合的是,就在29日一早,伊能静还晒出儿子教自己跳舞的视频,虽然儿子没有露脸,但
  • 你一定要知道得10个行走职场道理 1.观棋不语真君子,识人不评真高人 看破不说破,那就是境界 2.交朋友,各有各的功能 跟你一起打天下的,别要求他善解人意
  • 如今,人空瘦,海棠落琼眸❸❹原文:我想你古文:所谓伊人,在水一方❸❺原文:我超级想你古风文:山河远阔,人间星河,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❸❻原文:我非常爱你古风文:
  • 处女座喜欢人的方式主要模式:死要面子式主要特点:喜欢上了谁还死不承认具体表现:处女座想要接近一个人的时候特别含蓄,有时候是抱怨:你这个做得不好,你那个做得不好,
  • 说服一个人很难,别说让他去接受你的观点,就是让他接受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都很难。无论你在经历哪种辛酸苦楚,唯一能拯救你的,就是自己咬牙扛过去。
  • 2021.1.17@馬天宇南京真的是太好玩了,尤其对我这样喜欢历史的人来说,景点好多,跑了差不多30km[二哈]真的是累成狗[二哈][doge],玄武湖太适合跑
  • 每一天都被岁月爱着而我们浑然不觉直到某一天偶然记起曾经的那些琐碎时光才发觉一点一滴都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无比珍贵的礼物而所有的已经成为和正在成为过去…… ​夏日的风
  • 套装单品在懒人的衣橱中栅占有一定的比重,匹配好的上下装组合直接略去中间的搭配环节,在保持造型整体性的基础上增添一份时尚美感,即便不怎么会搭配的小白也能凹出好造型
  • 3.倉儲業務:提供需要貨物存儲的客戶,臨時,長期存放,恒溫倉,打冷倉,普貨倉,香港收貨抬頭等服務。3.倉儲業務:提供需要貨物存儲的客戶,臨時,長期存放,恒溫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