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清钟丨前途迷茫?眼高手低?印光大师点拨谁是能担大事的人

往事清钟系列 | 第九回

——弘化社出品

在《印光法师文钞》中,有一位特殊的富二代,就是周法利居士。在现今存世可查的四篇书信中,印光大师对他的训示,贯穿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可谓是看着他长大的。印光大师对他也一直很有期望,“入圣贤之域,将来往生西方,乃汝所得之法利也。”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癸酉。经历了少年的读书时代,长大成人的周法利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在当时动荡混乱的环境下,作为初入社会的一枚萌新,周法利很快遭到了现实“毒打”。

因为商业凋敝,不能即发大财,便不欲为商,想转行做个儒业文人。他择业受挫,对前途感到茫然,于是求教印光大师。大师这一次没有给出直接建议,却为他点破为商为儒的根本,扫荡他的不切实际幻想。周法利福报不错,不久新婚燕尔,并开始在一家银行工作。

初入社会和职场的新人,因为年轻气盛,而志大言大、眼高手低的人不在少数。对于“眼高”,大师告诫周法利说:“汝之所说,通是排场作戏之派,绝非由阅历实行中来。”对于“手低”,大师劝导说:“且莫学说大话,不认真用心于小事。凡做大事的人,于小事决不肯轻忽。凡轻忽小事的人,决定不能担任大事。”

汝在银行,当一切时,小心勤慎。且莫学说大话,不认真用心于小事。须知此种派头,乃系败子之派头。以未做大事,便忽略小事,以为我是大才,何拘拘于此。须知此系自欺欺人之下流种子。凡做大事的人,于小事决不肯轻忽。凡轻忽小事的人,决定不能担任大事。何以知之。以君子素其位而行。汝在做小事的地位,不肯尽职尽分,以为我何用心于此。及乎一得大事,便骄奢淫泆起来。良由根本未立,何由枝节畅茂发达乎哉。喻如一人,小有才,亦小有修持,心中便觉得我很高明,很有修持。因此贡高我慢之心,招起宿世曾 受怨害之怨家对头,为其现身,入其心窍。弄得才不成才,修不成修。使此人谦恭孝顺,由此修持之力, 当能消灭夙业,增长善根。将来临终,往生西方,得超凡入圣之真利益。校彼以贡高自误,其利害何止天渊悬殊。此事汝固知,故以此为汝前途之鉴。(文钞续编《复周法利居士书三》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句老子《道德经》里的名言,其中道理,印光大师婆心切切地说给年轻的周法利,而大师自己也是一直亲身笃行。

在《文钞》的很多封回信中,印光大师不惮其烦详费笔墨地为人交代书籍排印、做佛事、助印经典等等杂事细节。初读,总是觉得繁琐,觉得枯燥,觉得不耐烦,下意识地就想直接跳过去。

物犹如此,另改章程,已付排,作一卷。十四鉴,相续而排,则省纸多矣。改作大本,三号字,每面十二行,每行三十二字,当印三万。待印出,亦当寄若干包来。此系福建永春一弟子,在新加坡经商,汇洋一千六百圆, 拟尽此款印,不足,则稍贴若干。此书不言戒杀,实戒杀之要书。(文钞续编《复战德克居士书(二)》)

至云令令侄知源寄洋二百元,以一百供养三宝,以一百放生。窃谓去年令夫人之丧,以百元打一堂佛七,今亦如是办。适值念佛堂止十二人,故不加请,共九十圆。以十圆于十日午,供养大众攒菜。则阁下供养三宝之心愿已满, 而念佛之事,亦复不缺,为两适其宜耳。放生之洋,依光愚见,宜择其利益大者为之。现已于九月将观音大士颂付排,约于明春正二月出。似宜将此洋印大士颂三百部流布,令一切人同沾大士慈恩,同知戒杀护生 为超胜耳。如必欲放生,当为示知,普陀不可放生,以在大海中,生多无所归(海水咸,淡水中鱼,一入即死)。当寄南京法云寺,此现在南方第一处放生道场也。(文钞三编补《复江易园居士书四》)

昨已与云雷函,令为光印五百部文钞。其留板用纸等,皆祈伊与接洽。今日法雨有开祥大师至申, 令交云雷一百洋元,阁下五十元,亦交云雷。迨其印出,令彼按书价算,五十元共请多少部,分做两分。一分知会阁下,自差人去印书馆取。一分直寄普陀交光。此番所请,光实无力奉送。其一百元书,乃为二三友人预备而已。(文钞三编《复丁福保居士书一》)

久久读来,品出滋味——大师功业之由来。这些不是洋洋洒洒的法义,没有如在目前的有趣故事,却实际是大音希声。

只有耐得住细小和琐碎,才能锻地出品性中的燥性。这样的人,做世间事,能成就一番功业,修出世法,可堪为法门龙象。

否则的话,印光大师在《与李慧澄居士论焚化经灰及往生钱书》中特意指出:“是知无论何法,皆须细心人做。若大派头人做,则益未得,而祸先得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事不屑做,大事不会做。

如来,不舍穿针之福。你,是否乐意帮妈妈洗碗?

恭迎药王菩萨圣诞丨众生身中四百四病,但称我名即得除愈

2021HHS
农历四月廿八

恭迎药王菩萨圣诞

药王菩萨的名号,隋代嘉祥大师疏《法华经》曾解释:“药王者,过去世以药救病,因以为名。”顾名思义,药王菩萨擅长治愈病苦。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如是言:“佛灭度后,若有四众,能如是观药王菩萨者,能持药王菩萨名者,除却八十万劫生死之罪。若能称是药王菩萨名字,一心礼拜,不遇祸对,终不横死。”

“药王菩萨”与“药师佛”都与医药有关,那两位佛菩萨之间有什么联系?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中提到:“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见无量寿佛。若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菩萨,乘神通来,示其去处,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

在玄奘法师的译本中,药王菩萨就是经中所说的“八菩萨”其中之一。

佛门誉为“经中之王”的《法华经》上,专列一章节《药王菩萨本事品》,来记载药王菩萨往昔与《法华经》的甚深因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药王菩萨燃身供佛的故事:

过去无量阿僧祇劫前,有一位“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药王菩萨前身),听闻“日月净明德佛”讲《法华经》,精进修行,而证得一切色身三昧。为上报佛恩,供养日月净明德佛及《法华经》,这位菩萨服食各种香料,又用香油涂身,在日月净明德佛的座前,用神通愿力,自燃其身,光明遍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其身燃烧了一千二百年,方才燃尽,诸佛如来盛赞其“真法供养如来”,是“第一之施”。

药王菩萨燃身供佛的故事,还启发过智者大师。

道宣律师《续高僧传》卷十七记载:天台智者大师持诵《法华经》,心缘苦行,至药王菩萨焚身处,解悟便发,于此豁然前后际断,证法华三昧,亲见佛陀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民国四大高僧之一,印光法师对药王菩萨的大行,有着精到论述:

“如来于法华、楞严、梵网等大乘经中,称赞苦行,令其然身臂指,供养诸佛,对治贪心及爱惜保重自身之心。此法于六度中仍属布施度摄。以布施有内外不同,外则国城妻子,内则头目髓脑,然香然身,皆所谓舍,必须至心恳切,仰祈三宝加被。唯欲自他业消慧朗,罪灭福增,则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如若心慕虚名,徒以执著之心,效法除著之行,且莫说然臂香,即将全身通然,亦是无益行。”

在《楞严经》中,药王菩萨和他的兄弟药上菩萨,曾向大众自述证悟佛法的真正因缘:

“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至于药王、药上两位菩萨为什么会是兄弟?

《法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载:于过去无数劫,有云雷音宿王华智佛,说法华经。时有国王名妙庄严,夫人名净德,二子名净藏、净眼。其王邪见炽盛,信外道之法。夫人与二子乃共设种种方便,使王至宿王华智佛所,听闻法华经,共得利益。净藏、净眼二人即今药王、药上二菩萨。

药王、药上二位菩萨也早已被释迦牟尼授记成佛。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中,佛祖释迦牟尼告诉弥勒菩萨:“是药王菩萨,久修梵行,诸愿已满,于未来世过算数劫,当得作佛,号净眼如来……是药上菩萨,次药王后,当得作佛,号曰净藏如来。”

同时,经文中佛祖也开示了药王、药上两位菩萨的功德,众生若具五因缘,常得闻药王、药上二菩萨名,所生之处五百阿僧祇劫不堕恶道:

“一者慈心不杀,具佛禁戒,威仪不缺;

二者孝养父母,行世十善;

三者身心安寂,系念不乱,

四者闻方等经,心不惊疑,不没不退;

五者信佛不灭,于第一义心如流水念念不绝。”

无始劫来,药王菩萨为大医王,施药救苦,作大依护。大地所生草木,药王无不遍尝;浊世一切疾疫,药王无不施救。昔日燃身供养,一念道心不退,正体堂堂现前。古往今来代代高僧志士,无不被其精进苦行所震撼和摄受。

2021年6月8日(农历四月廿八),是药王菩萨圣诞,至诚顶礼药王菩萨!愿诸众生灭除一切病苦烦恼,延年益寿,阖家幸福安康!

解读丨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命”与“天”#传统文化##国学知识#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以其天道观和认识论为基础的。安之若命和与天为一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庄子认为人无力胜天,亦不能违命。荀子在《解蔽》篇批评庄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由天谓之道,尽因矣。”荀子对庄子的批判是公允而且切中要害的。“命”与“天”是理解庄子人生哲学的关键。

01.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命”
“天”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上古时代以“天”为世界最高的有意志的主宰。“命”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说文》云:“命,使也,从口从令。”段玉裁解释为:“命者天之令也。”

“天”与“命”在中国古代常常结合为“天命”,用来表示上天的意志或命令。《尚书·汤誓》说:“有夏多罪,天命亟之。”夏多罪恶,上天的意思要除掉它。《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说“善之代不善,天命也。”《诗经·大雅·文王》说:“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天命靡常”是说天命是可以变化的。周初的天命思想对于儒家学派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老庄哲学中,“命”是一个哲学范畴,与“道”紧密相关。《老子·十六章》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静曰复命”中的“命”不是上天的指令,而是蕴含着必然性的意义。

庄子认为道为世界的本原,道生天地,为“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庄子从万物生成的角度对于“命”作了规定。《庄子·天地》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一句是说,事物在未形成形体之时,已经具备了阴阳的区别,而且阳变阴合流行其间,这就叫做命。因为“命”在万物未成形体之时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命”是一种事物先天具有的属性。

庄子认为,作为万物一员的人对于先天之命不能有所损益。《庄子·至乐》篇说:“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褚,布袋;绠,绳索。布袋小不可以装大东西,绳子短不可以汲深井里的水。命形成了,人们就要与之相适应,不可以有意损益。

庄子还认为,“命”是一种不可知的力量。《庄子·大宗师》篇子桑谈及自己所以贫困的原因时说:“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不得也。父母岂欲我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欲我贫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子桑认为使其贫困的原因既非父母,亦非天地,而是一种不得不然的力量“命”。《庄子·达生》十分明确地指出:“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命”是不能改变的、不得不然的一种趋势。

不得不然即为必然,必然与偶然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庄子认为“命”具有绝对的必然性,它排斥偶然,在庄子看来偶然也是必然。

《庄子·德充符》有一则兀者申徒嘉与郑子产合堂共师的记载。子产以其高位而傲视断足的申徒嘉,申徒嘉批评子产,认为人世间幸与不幸都是命中注定,用自己的幸运傲视他人之不幸是没有道理的。他说:“游于羿之彀中。中央地,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羿为传说中上古善射之人,发必中。走进了羿的射程之内,这是必定被射中的原因,然而却不被射中,这是一种偶然性。但庄子认为,被射中是“命”,不被射中也是“命”。人们的任何遭遇都是由一种与生俱来的必然性所左右,所决定。

正因为“命”具有绝对的必然性,所以命对于人是不可抗拒的。《庄子·大宗师》说:“父母于子,东南西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吾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

大块,指天地、自然;大冶,铸铁工匠,此处指万物变化的主宰。天地自然赋于我人的形体,用生使我劳作,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因而以生为快事,也应当以死为快事。在自然的造化面前,人们对于先天之“命”,无法抗拒。所以庄子要求人们对于人生的一切变化、际遇都应当“安之若命”。

《庄子·德充符》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合,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欲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为才全。”

人的生死存亡,事业的穷达,德行的高下,种种的遭遇都是事物的变化,“命”的运行,人们无法明了其起始,也无法预测其变化,所以只好顺其自然。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因此而扰乱了本性的平和,侵入人的心灵。使心灵安逸自得而不失愉悦,日日夜夜保持着春和之气,心灵能与外界产生和谐感应,这就叫做才全。
《庄子·人间世》说:“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成玄英疏曰:“夫为道之士而自安其心智者,体违顺之不殊,达得丧之为一,故能涉哀乐之前境,不轻易施,知穷达之必然,岂人情之能制!是以安心顺命,不乖天理。自非至人玄德,孰能如兹也!。”既然人的主观努力不能改变自己的境遇,安心顺命,就可以保持内心的安静。庄子认为能具备这样的精神状态,自然就是最高的道德修养。

02.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天”
老庄哲学以“道”为最高范畴。《老子·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以“天”与“地”对举,天为自然之天。《老子》一书对天没有太多的解说,而在庄子哲学中,“天”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
《庄子》一书中,“天”主要有两种意义。一是指自然之天,如《庄子·逍遥游》云:“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耶?”《庄子·大宗师》有“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天之所为”即自然之所为,自然之所为是自然而然的。“人之所为”即人类的作为,人类的作为是有目的的行动。

《庄子》中,“天”的另一重意义是指事物的自然状态。《庄子·秋水》篇云:“河伯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成玄英疏曰:“夫牛马禀于天,自然有四蹄,非关人事,故谓之天。羁勒马头,贯穿牛鼻,出自人意,故谓之人。”“天”指事物的本来面目、自然的状态。“人”则是对事物的自然状态的目的性的改变。这里的“天”已经迥异于宗教意义上的有意志的人格神的天。
庄子把“天”“人”对举,在中国哲学史上明确提出了天人关系问题。那么,庄子认为“天”与“人”是什么关系呢?庄子认为“天”性圆满自足,无须人为。《庄子·逍遥游》说“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在“天”面前,人为实为徒劳。庄子坚决反对“以人助天”。

《庄子·道充符》说:“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斫,恶用胶?无丧,恶用德?不贷,恶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鬻,《释文》云:“音育,养也。”圣人不用谋虑,哪里还用得着智慧?不用斧凿,哪里还用得着胶漆?浑然无缺,哪里还用得着德行?不求谋利,哪里用得着经商。废弃“知”“胶”“德”“商”四者而不用,就是“天鬻”,“天鬻”即是大自然的养育。人与自然之天相比,实在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故曰:“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天与人的对立即自然与人为的对立,天与人的统一即人“与天为一。”所以《庄子·秋水》说:“天在内,人在外,得乎在天”。事物的自然状态是内在的,人的有目的的作为都是后加的、外部的,最高的德性在于顺乎自然。

《庄子·大宗师》说:“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也。”畸人,同奇人;侔,等也,从也。畸人就是异于世俗而与天为一的人。所以说,从天的角度看是小人的人,却是世俗的君子;从天的角度看是君子的人,却被世俗认为是小人。

《庄子·大宗师》说:“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不管你喜好还是不喜好,天人都是合一的。不管你认为天人是否合一,天人总是合一的。认为两者合一,就与天同类。认为两者不合一,就是与人同类。把天人看作不是相互对立的,这就是真人。这里的“天与人不相胜”即天人之间的一致与和谐。

《庄子·山木》说:“何谓人与天为一邪?”庄子的回答是“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人为,是出于自然的;自然的事,也是出于自然的。人属于天,天不能属于人。天能决定人、影响人,而人却不能决定、影响天。所以圣人安然地顺应自然,体逝而终。

《列御寇》说:“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圣人安于自然,不安于人为;众人安于人为,而不安于自然。又说:“古之至人,天而不人。”“天而不人”即去人为而纯任万物之自然。
在庄子哲学中,“命”与“天”两个范畴是有区别而又相联系的。庄子有时将“天”与“命”对举。《庄子·大宗师》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人之生死是必然不可免的,就象黑夜与白昼的交替一样是自然的规律。许多事情是人力所不能干预的,这都是物理的实情。

《庄子·秋水》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人灭天”是说在天人相与之际,不要以人为去毁坏事物本来的自然状态。《吕氏春秋·论人》说:“释智、谋、巧、故。”所以“故”与“智”“谋”“巧”同类,指聪明智慧。“无以故灭命”即不要用聪明智慧去抗拒命运的安排。人对待“天”与“命”明智的办法就是“顺天安命”。

03.庄子的人生哲学
庄子的人生哲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精神世界的“逍遥游”和世俗生活的遁世。这两个层次的建构都离不了“命”与“天”两个范畴。庄子的逍遥游“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这种精神自由的境界的实现,是以顺天安命为基础的。庄子理想中的“至人”“神人”“圣人”“真人”都可以说是“安之若命”“与天为一”的典范。

庄子在《养生主》一文中,曾将居于“材”与“不材”,“有用”与“无用”之间的世俗的处世方法概括为,“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尽年”,其实质也是“与天为一”、纯任万物之自然。正确理解了庄子哲学中“天”与“命”两个范畴,玄远的庄子的人生哲学也就不再神秘了。
庄子的“天”承认、肯定了事物的自然状态,也承认和肯定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性。但是他在天人关系方面,主张消极的“天人合一”,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是不得不然的“事之变,命之行”,从而完全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庄子所谓的自由是一种消极的适应,一种精神的自我慰藉。荀子在《解蔽》中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是对庄子消极的人生哲学的有力批驳。

庄子以“天”为事物的自然状态,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对后世颇有影响,柳宗元就曾说过:“庄周言天曰自然,吾取之。”庄子的“命”具有“不知吾所以然”的客观必然性的含义,包括了一切不可解释的际遇。荀子的“节遇之谓命”或许就受到其启示。庄子明确提出天人关系,主张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这些都可以看做消极的人生哲学中的积极成分。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国学实录

喜马拉雅搜索国学实录

收听免费音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然后下播之后他发消息给我 以下是聊天记录 如果姐妹想找有人情味的老板 那这家绝对避雷 就是个情商为负的lj 而且把我开除还要我顶替上班这又是什么道理
  • #任嘉伦[超话]# 「总是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要加油,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超迷,这种努力的感觉让我心里很暖,这种幸福一直在延续着。」@任嘉伦Allen 你的初
  • 并没有多少时间疑惑,团子群中突然一阵喧闹,如同女主出场一般,一个带着光环众人簇拥的更大的团子出现了,只见她皮肤雪白,简直跟雪山融为一色,睫毛又密又长,手ji
  •   五、对经公安机关认定的出租、出售、购买银行账户或者支付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及相关组织者,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
  • 反而像现在这样,他死前托人带给她的那血书手帕已表明心迹“辰此一生,不负天下,唯负十一”而时宜也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的回应,此生他们之间无法言明的汹涌爱意终是有了归宿
  • 你发你的光,我追我的星,让我们都成为别人的太阳@TFBOYS-易烊千玺yyqx 帅 yyqx 可爱 yyqx 梨涡 yyqx 好看 四字 帅 四字 硬照 四
  • 而我又是爱意特别充沛的人,能感觉到我爱爹地是远远大于爹地爱我的[失望]所以我总是像只淋雨的小狗,一直觉得得不到爹地的爱…爹地说过希望和我能够有结果,当时真的很感
  • 不是所有感情都会一帆风顺,也不是所有感情都会热情似火,感情双方付出的都是很累的,维持感情也不是单方面的,在一起久了就知道两个人相处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你要知道
  • 别想那么多,得失就当是一场天意,你所失去的,也许是在迎接更好的幸福。让我们一起期待美好,用坦诚的心迎接晨起的朝阳,用感恩的心握别晚霞的晕光。
  • 这辈子没见过这么不负责任的导师,怎么那么剑啊 怎么不去亖啊[微笑]昨天他很开心的跟我说抢了一个小蛋糕,今天我们去DQ兑劵,打开一看我看到上面写着99,我问他多少
  • “二桃杀三士”的历史故事最早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记述了春秋时期齐国三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战功彪炳,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但他们恃功自傲,晏子称他们的行
  • 那年,正值碧玉年华,你身着我最喜爱的颜色,远远的奔来,映入我的眼眸,不经意就在我的心上留下些许痕迹,不轻不重。那年不懂的情愫,来的太迟,以至于身处这个岁月的我
  • #不可辜负的美食#啊~~~外卖吃腻了,真的每次打开外卖列表都看半小时,然后想着手快好了,赶紧给自己做顿饭。#今天星期五##[锦鲤]过了周五就国庆##美食#大半夜
  • 大象的故事也在秋天展开,因为之前多多少少看过一些影评,下午在工位看的时候,是一种捎带解密的心理,我经常会在很多漫长压抑的长镜头里,回顾前面的人物关系和剧情走向,
  • 我当然清楚它对大家来说是非常重要非常喜欢的歌,但我也抱着几乎跟这不相上下的心情去演唱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听一下,我会很高兴的。总要向前看的我们都会变的更好不是吗过
  • 6、 感情的寿命,藏在细节里:不要忽略对方微小的负面情绪,及时正视及时改,因为就是它们杀死了对方的耐心和爱。10、 如果一个人让你变得更差,尽管你再爱他,早晚也
  • 离婚后一个月吧,听说他结婚了,新娘是他的初恋,我偷偷去看了,他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是我从来未曾得到过的,我心情有些黯然,毕竟这个优秀的男人,曾经是我的丈
  • 。。
  • 我从很久以前就对第一排有恐惧感,她就偏偏把我调到第一排,这样真的好吗,我也给她表达过我的意见,但她不满意,就再没回过我信息。”她女儿活泼好动的年纪,很愿意和他说
  • 后面一个月我又要辛苦了,家里除了我没人能把药给它们吃下去[单身狗][单身狗] 对了,忘了讲,奶酪竟然胆固醇高,就是我们说的高血脂,医生说它吃太好了[二哈] 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