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最强音奏响郑州发展主旋律】【“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之“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篇(上)

以科技创新最强音奏响郑州发展主旋律

本报记者 石大东 裴蕾 李娜 覃岩峰

开栏的话

团结一致向未来,奋斗实干启新程。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节点、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动员全市上下以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这是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对郑州的期待要求的准确定位,是新一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抓落实、促发展、见成效的工作方法、思路和目标,也是面向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发出的总动员。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作为正在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和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郑州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担当。2022年也是省委实施“十大战略”的开局之年。深入推进“十大战略”,既是全省的任务,更是郑州的主要任务,是贯穿郑州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主任务、主路径。郑州肩上的使命之重,是河南之重,中部崛起之重。

为宣传贯彻好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今日起本报推出“躬身入局·高台起势”【“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系列重磅报道,全面、深入、扎实展现“十大战略”所涉领域取得的成绩、主要做法和目标方向,切实把每一个战略、每一项举措宣传好报道好,凝聚起全市上下全力开局破题、奋力高台起势的磅礴伟力。

初春的郑东新区郑州之林公园内,柳枝遥看已有新绿。

徜徉于这里的郑州市民发现,陪伴他们散步的多了几台机器人——它们的外观像是一辆无人驾驶的小车,前端伸出来“象鼻子”一样的吸口,遇到垃圾,能“聪明”地“吸食入腹”并进行分类;遇到障碍,能灵巧地“闪身而过”;“看到”行人没戴口罩,还会礼貌地提醒……这几台集保洁与巡视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2021年12月刚刚走出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的实验室,正式开始“服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机器人是郑州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

这样的“郑州制造”到“郑州智造”,在郑州,并不罕见。放眼郑州7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科技创新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成为第一动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源,正为郑州这片热土注入磅礴的发展动能,铺陈着叠彩的崭新画卷。

纲举目张 科技创新恰逢其时

人勤春来早。

早春的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内,常见人们步履匆匆,无人驾驶的公交车忙碌着,湖畔柳丝映水、秀美静谧。这里作为中部首个全国“双创”活动周的举办地,吸引了大量的科创企业和青年人才,在全国形成了“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中有龙子湖”的双创版图。

科技创新俨然成为城市的新风尚,而这一切,得益于郑州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引擎的系列措施。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2021年9月7日,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召开,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对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作出系统部署。

2022年2月15日,壬寅年元宵节当天,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再次“扣题”,提出郑州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行动,加快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急迫感和使命感跃然纸上:郑州要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发展理念,以创新为驱动、以人才为支撑,以非常之策、非常之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聚集、主体培育、研发投入大幅度提升,创新活力充分进发。

“今后的五年,郑州将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来打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兴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构建‘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的城市科技创新格局。”《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为郑州科技发展擘画了新蓝图。

宛如春风迎面袭来——郑州,将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营造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为郑州加快推动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奋力出重彩、成高峰提供创新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深植厚培 科技创新正得其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科技指标和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大幅提升。”郑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之际,市科技部门迅速谋划实施了8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安图生物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成为全省首款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产品,为全国疫情防控做出郑州贡献。郑州市科学技术局荣获科技部“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

以往,人们提及河南或是郑州,或许会想到“粮食大省”“商都文明”,而今,这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正在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科创新名片,仅去年一年,郑州科创工作就有了显著提升——

科技平台建设迈出新步伐。成功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省科学院重建重振正式揭牌,与中原科技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相继挂牌运营。成功引进哈工大、机械研究总院等12家大院名所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达到12家。

创新主体培育再上新台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优化高企申报认定流程,全年新增高企1212家,总量4130家,同比增长41.4%,全省占比49.22%。新增科技型企业2172家,总量达到10018家,同比增长27.7%。

研发投入工作打开新局面。通过政策引导、靠近服务、加强培训,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16.9%,总量276.7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2018年1.74%增长至2020年2.31%,增长32%,增长幅度居国家中心城市首位。

科技服务能力取得新提升。全国双创活动周成功举办并取得良好效果。“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参赛外地项目占比接近40%,UU跑腿、泛锐熠辉等优秀创业项目取得良好发展。2021年1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评价优秀,优秀数量居全国第七位。郑州技术交易市场正式揭牌运营,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306.5亿元,增长44%,全省占比50.3%。

科技人才工作步入新阶段。积极贯彻落实“郑州人才计划”,启动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申报工作,评选资助创新创业团队项目37个。积极承接“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省级行政许可权限下放工作,引进外国高端人才42人、外国专业人才548人。在中原科技城设立全市第一家“郑州中原科技城外国人才服务站”。

关键核心技术获得新突破。一批关键“卡脖子”技术实现突破,郑煤机自主研发的10米超大采高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成为世界之最,综合性能国际领先。三磨所研制的超高导热和光学级CVD金刚石材料,实现热导率2000 (W/mK)金刚石材料制备技术突破,成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十七所研制的激光雷达闪耀太空,作为交会对接的核心设备,精准引导神舟十三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全市9项科技成果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省获奖项目的53%;获得河南省科技学技术奖一等奖17项,占全省68%。

释能提级 科技创新风起帆张

如何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观大势、谋全局、干大事,首要的是战略,谋定而后动,才能决胜于千里。

那么,郑州科技创新的未来方向在哪里?道路在何方?

“我们将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让科技创新成为郑州最强音!”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已然开启的2022年,郑州将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聚焦“六个一流”,构建“三大体系”,实施“八类专项”,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营造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

“六个一流”,是指:坚持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根本之策,聚焦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凝练一流创新课题,培育一流创新主体,集聚一流创新团队,创设一流创新制度,厚植一流创新文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共生耦合,着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增强科技硬实力。

“三大体系”,即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全力争取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在郑布局,支持推动已揭牌的嵩山、黄河等省实验室建设,积极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争取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同时,正在研究谋划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功能区,集中布局超短超强激光平台、新一代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我省科技创新的新地标和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支撑。

结合郑州优势资源,我市还将实施八类专项:

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专项,把中原科技城建设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作为郑州带头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重点突破的头号工程,引才育才的重要平台。

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专项,开展人工智能在物流、制造、农业、交通等重点领域创新应用,实施一批人工智能创新专项,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专项,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项目。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项,力争再引进一批国内知名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团队等高端创新资源来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

全域创新能力提升专项,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重点在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基建领域凝练实施一批一流课题和重大科技项目,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为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专项,构建技术转移一体化格局,依托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引进和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加快建设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建立技术经纪人体系。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能力,组织“校企双进活动”,畅通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利用通道。

科技体制改革攻坚专项,赋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专项,重新梳理完善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重大创新专项、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政策,努力打造政策高地,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意愿,撬动全社会资源进一步向创新集聚。

欲展鹏程十万里,且趁东风行大船。

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立足郑州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的责任与使命,围绕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大力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为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郑州,已然在行动。

为加强在冀藏商的交流合作,促进河北、西藏两地间的经济文化合作发展,1月12日,河北省西藏商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在河北省会石家庄隆重举行。大会选举产生了河北省西藏商会第一届领导机构,润石集团董事长刘恒义当选副会长。商会立足河北、服务西藏,弘扬藏商精神,合法经营,将在藏冀两地人才引进及培养、招商引资、政府间对接牵引等方面的工作,要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浙江,这次直接到达王者段位】沸腾了!整个浙江沸腾了。

昨天,一个关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闻火了,6方面20项重大举措发布。

到2035年浙江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争取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

共同富裕为什么是浙江?

更让你想不到的是,浙江三四线的县城,地价和房价已经超过许多二三线城市。甚至个别县城的房价,上海五大新城都高攀不起。

浙江这个魔幻省份的背后,究竟都有哪些奥秘?

1

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什么是浙江是领头羊?

一、因为浙江,最有实力!

衡量共同富裕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0年,城镇人民可支配收入上,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699元,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3位、省(区)第1位;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930元,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2位、省(区)第1位。

更难得的是,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分别连续第20年和第36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

也就是说,在近几十年内,浙江人都是全国最富有的人!

不仅最富有,浙江也是全国贫富差距最小的省份。

最大贫富差距在城乡,这点浙江做得特别好。

2020年,浙江省城乡收入比降低到了2以内。在2020年,我国的城乡收入比是2.56,浙江远低于全国。

作为一个最富省份,城乡收入比低,说明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贫富差距又减小了,农村居民有钱了。全国来看,除了上海农村,没有比浙江农村的还富裕的省份了。

正因为共同富裕做得好,城乡差距小,所以,浙江的许多县城、小城镇,富裕程度,可以甩中西部乃至北方许多二三线城市一大截。

二、浙江的民营老板最多。

浙江很多地方其实地理环境并不好,以钱塘江为界,有浙东浙西,浙西是粮仓,“苏湖熟,天下足”里湖熟部分就是浙西。

这里是杭嘉湖平原,插根木头就开花的地方,还有大运河,物资运输方便,但浙东就不同了,八山一水一分田。老百姓要生活并不容易的。

但就是这里,产生了中国三大经济模式之一的温台模式,跑出了最多的老板群体:浙商。

什么叫温台模式?

这个模式跟苏南模式差不多,也是立足农村,唯一一点就是它不是政府干预,它是农民自发去经商,全民去经商,家家户户都开厂创业,人人当老板。是小商品,大市场。

台州很多企业的商品,利益率不高,做一件东西,可能就赚几厘钱,连一分钱都不给,一般人就不干了,但台州人愿意,家里搞个小工厂,那就做起来。

虽然一开始赚得不多,但因为利润低,别的企业就渐渐退出了,一看,就台州的企业还在努力,渐渐地把别人退出的市场份额拿到了。

所以,温台模式里,外资少,民营多。可以说是最蓬勃的自发经济。
浙江有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

世界上从来没有救世主,共同富裕不能只靠政府和政策,魔幻的浙江,共同富裕要靠自己创造。

2

浙江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出人意料,土拍市场,也引领全国土拍风潮。

今年以来,全国土拍的几个高价地,几乎全都来自浙江。不是杭州,而是浙江的几个三四线县城。

浙江小县城的土拍高溢价,全国独领风骚。

3月,武汉地产以总价30.01亿竞得义乌市江滨北路与宾王路交叉口西北侧地块,溢价率53.03%,最终成交楼面价36030元/㎡。

这块地,超过了三联集团在2010年12月24日竞得的北门街区块改造工程12#地块(楼面价33938元/㎡),创金华全市涉宅地新高。

打破了三联集团地块保持了10年的地价记录,土拍热度不言而喻。

目前,三联集团地块项目(即都市·中央公馆)二手房挂牌价格达到了4.5-4.7万/㎡(精装)。

一个三四线县城义乌,楼面价3.6万+,你惊不惊!浙江部分三四线县城的地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拍不到。

事实上,除了浙江义乌拍出3.6万的那块地,3月至今,浙江绍兴、丽水更是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几次刷新县级市土地最高单价:2万+/平、3万+/平...

看到了么,浙江县城的地价,已经超越了武汉、郑州等省会城市的地价,未来房价可想而知。

3

为什么浙江三四线县城地价、房价甩掉部分二三线城市一大截?成为全国楼市神一般的存在。

首先因为浙江县城老百姓的收入和工资无关。

这些县城真正的藏富于民。藏富于县城。

在浙江,一个县城就是一个产业集群。

一整条街上的所有企业都在生产电动工具,而隔壁的另一条街上则都在生产与电动工具配套的零部件,形成了黏性极强的产业链上下游集群。

这种极致的分工,在全国其他省份,你很难看到,浙江的这些县城,一县一品,一县一个产业,真的不是说着玩玩的。

产业集群带来的规模和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为这些县城和周边的农村的常住居民,创造了巨大财富。

真正做到了藏富于民!

据国家统计局义乌调查队发布数据:2020年义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210元,全国第二,超越北京、深圳、仅次于上海。

县城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说明了一切,浙江三四线县城,真的富的流油。地价、房价想不贵都难!老百姓这购买力摆在这,真金白银的需求。

4

藏富于民,强悍支撑了浙江三四线县城的楼市。

这些县城楼市有几个特点,和其他地方完全不同。

一、品牌房企来了。这几年,浙江县城开始有很多品牌房企大举进入县城楼市,为县城里人的居住升级带来好产品,比如金茂、华润、融创、绿地等等。

二、浙江县城的改善需求非常旺盛,越贵越好卖。

县城老板们不喜欢贷款,首付高或者全款多。

现在去看一看浙江部分县城卖到4万+的项目售楼处,简直不要太火热,上海五个新城的热度,都自愧不如。

这样单价4万的房子可以说是顶豪了,各大品牌开发商来到浙江县城,县城不缺房子,缺的是好房子,这些开发商来了,直接开干最高端的产品线。

三、浙江县城的学区房房价最高。

这些县城的常住居民,父辈的财富都是拼命苦出来的,正因为当年缺少文化,所以对子女教育极为重视,所以县城里房价最高的,依然是好学区房。

5

这些县城楼市,最不缺的就是人口。本地购买力只是其中一部分,最大的购买力还是来自于外地人。

谁说县城人口一定外流,县城产业一定空心化。

以义乌为代表的浙江县城产业发达,人口虹吸能力强大,外来人口非常多。这是和中西部,乃至北方县城最大区别。

浙江有两种人口吸血模式:一种叫杭州省会模式,一种叫义乌县城模式

刚刚浙江出炉的七普数据,185.94万!义乌,再一次惊艳全国。10年间义乌新增人口62.54万人。

义乌作为一个浙江县城的代表,为什么这么牛?

因为,义乌市场关联着全国200万家中小微企业、2000万产业工人,与全国287个主要市场、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数据显示,10年间,义乌人才数量从20.4万增至34.5万,专业技术人才从5.8万增至10.6万。

去年,仅电子商务行业就新招引大专以上学历超1.2万人,平均年龄25.2岁,其中外来人口占9成。

义乌市场主体从2010年的15.3万户猛增到73.4万户,市场主体总量翻了两番,已占全省的1/12,创业密度位居全国前列,这相当于10个义乌人中有3个是老板。

这其中,电商主体从2010年的1373户猛增到2020年的28万户,“店小二”遍地开花,并带动数十万人在义乌就业。

同时,直播电商的异军突起催生出江北下朱等特色村,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与此同时,义乌政府为了吸引高素质人才,拿出真金白银来补贴,极力吸引你去落户、买房。

去年6月,义乌人才购房政策做出调整,取消本市户籍要求,取消工作社保满2年要求,取消首付50%要求,强启动人才红利。

今年3月,《义乌市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21年优秀教师选聘公告》发布,一石激起千层浪。

此次聘用人员待遇按照学校薪酬制度执行,薪酬待遇最高可达120万元/年,特殊优秀人才一事一议。同时还可享受义乌市人才引进政策。

对企业新引进的博士生,义乌开出了极具诱惑力的条件。

每月2000元的生活补贴、每年12000元的租房补助,80万元的购房补助、每月1000元的政府补贴……

有强大外来人口和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以义乌为代表的浙江县城部分房价能高过5万,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也绝对不是炒房客能炒起来的,都是有真实购买力支撑的房价,不存在泡沫。

6

最后,一定要明白一个底层逻辑。

中国14亿人口,流动人口两三亿,不可能都去一二线几个热门城市。

未来的毕业生、年轻人,也不会全是在大城市工作。

相当一部分年轻人需要长三角浙江义乌这样的城市实现他们的梦想。

未来浙江部分县城吸引力一定超过许多省份的二三线城市。

这是历史必然,也是浙江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本义。

现在的浙江,就像升级打怪。

别人还在一步一个脚印,他却直接晋级到了王者段位。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vivo手机快速发展大背景下,软通动力成为vivo的密切合作伙伴, 为同学提供了专业的校园 招聘及完善的员工激励福利,为未来的长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同时
  • ​2022和2023这两年都是食伤生财的年份,在这两年当中自身的追求和想法就会较多,但工作上也会较为繁忙​感情上需要注意的是2023,因为此年卯木为桃花星,又有
  • #江西##江西林业##国际观鸟周##鄱阳湖##让候鸟飞[超话]# 涪陵大木山发现13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野生红豆杉 近日,区林业局工作人员在大木山自然保护区
  • 目前已经管理着30多个品牌,控股的品牌10几个,销售遍布全球,这些品牌在被ACCESS集团投资之前,都已经经营了5-80年,在海外各国销售都很好,品牌有自己的
  • #宝宝的少女心# 感觉他这是把我的微信当成文档存储了[笑cry]昨晚上冒雨去打卡,拍到了晚上的这个地方的模样,不管路过多少次,都很喜欢,每次都想拍下来~昨晚上风
  • 感觉明天眼睛完全肿因为我刚把#俗女养成记# 看完哭成狗有空写个小作文(不是)舍不得陈嘉玲的拍板 全剧终的字样出现都会忍不住掉眼泪 我真的好喜欢这种风格的台湾剧[
  • 区域:山东省德州市 客户:沙女士/刘先生 年龄:47岁/52岁 疗程:供卵+三代+男宝 阶段:6/7单胎植入,孕12周+,NT双胎正常 情况说明:沙女士夫妇育有
  • 创新研发了全员核酸检测大数据平台,各区市组建了专门的信息通信技术服务团队,并多次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培训和桌面推演。一手抓应急处置,一手抓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省市统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善良是一种修养,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爱,首先要学会爱别人,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是温暖的人
  •     第三个是我们的王俊凯,王俊凯从TFBOYS单飞后也是发展不错,而王俊凯在私底下和萌狗互动,传上西装又是显得成熟,这种反转力小星也是好喜欢。    第三个
  • 为什么在活动前期的招商和门票预约时可以做到及时收集游客信息下发短信,而突发事件后至今我们游客没有收到任何通知到个人关于此次事件导致活动取消的消息和处理方式,我们
  • !#蔡徐坤[超话]##原创音乐制作人蔡徐坤# 整理8月生日超话合集(已齐)请大家转发保存和收藏。
  • 不过好消息是,预计冷空气今晚起将开始影响我省,高温天气有望缓解!不过好消息是,预计冷空气今晚起将开始影响我省,高温天气有望缓解!
  • 外面出的题目,其实是其中5已知AbBC这种比较简单的情形,cotD+cotb=sinA*sin(c+C)/(sinb*sinc*sind) 。1这种已知ABCD
  • 失恋后一段时间里,我们常常会自我怀疑,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自己太失败了,坠落到一个自我贬低的空间,甚至在挽回对方的时候也是死缠烂打、放低姿态、各种迎合、屈就,认为
  • 动画导演刘毛宁用绘本作品《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将我们带回和祖辈一起生活的童年,唤醒埋藏在记忆深处的爱与遗憾。动画导演刘毛宁用绘本作品《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将
  • 诗人登上凤凰台,观赏壮美的长江,凭吊历史、感慨当今,所有的人都会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惟有眼前的自然美景是永恒不变的。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
  • 人生是一場輪回,也是一場遇見與別離,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我們要好好珍惜與親人相守的日子,讓美好的時光長留心中。有一種傷感,叫別離只有經歷過生離死別的人,
  • 乐山的雄心抱负,来自50多年历史纵深成就的独有比较优势——基础配套优势:盐卤矿资源和水电资源丰富,能满足光伏全产业链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29所高校、8个院士(专
  • 태민이 보이스 랜덤 7가지 멘트 받쓰 1. 짝궁들~기다려줘서 고마워엉 66 2. 오늘 날씨는 어때?감기 걸리지 않게 조심! 66⭐ 3. 밥 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