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宁夏九大重点产业③】中国“高端奶之乡”的远虑和近忧——宁夏奶产业发展观察

新华社客户端宁夏频道3月14日电(记者靳赫)宁夏是国内重要的牛奶主产区。近年来,宁夏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从根本上提高了生鲜乳质量、生产效益和安全性,国内“高端奶之乡”的地位正在加速形成。同时,宁夏吸引龙头乳企“抢滩”式布局,以现代化产加销手段,引领“奶瓶子”里的供给侧改革走向深入,在奶业振兴中走在全国前列,也为国内奶产业加快提质增效探索出宝贵经验。

在取得一系列发展优势的同时,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宁夏奶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牛源与饲草紧张、养殖场和乳企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品牌建设和精深加工存短板等问题,应及时谋划布局,针对性施策。

规模化养殖促奶源高端化蝶变

宁夏奶产业在全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宁夏农业农村厅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底,宁夏奶牛存栏量居全国第8位,生鲜乳总产量居全国第7位。考虑到宁夏面积仅有6.64万平方公里,若从平均值来看,宁夏奶产业排名更为拔群。例如,2019年宁夏人均生鲜乳占有量居全国第1位,每万人占有奶牛数居全国第2位。宁夏奶产业发展对于实现奶业振兴有着标杆性意义。

宁夏奶产业发展成就与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关系密切。宁夏地处黄河中上游,气候干爽,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处于业界公认的“黄金奶源带”,自然条件十分适合优质饲草种植和高产奶牛成长。尤其在夏季,南方奶牛因热应激反应而产奶量锐减时,宁夏的高品质生鲜乳仍能保持稳定供应。

同时,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宁夏奶牛养殖模式已发生重大变革,产业基础雄厚。“家养一头牛,吃喝不用愁”,起初,农户在自家院里养几头奶牛,每日自行挤奶,曾是宁夏最主要的牛奶生产方式。随着产业发展,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和2015年之后持续数年的奶价大跌之后,原先农户散养奶牛的模式无论是在生产效益,还是在牛奶各项指标与安全性上都越来越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散户被大量淘汰出局,宁夏政府部门则在这些危机中培育规模化发展的新机,通过持续开展奶牛“出户入园”“出户入场”等工程,使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成为奶牛养殖的主角,让当地奶产业加速完成一轮深刻变革。

宁夏农业农村厅首席兽医师罗晓瑜告诉记者,目前宁夏奶牛规模化养殖率已从2010年的60%提高到98%以上。“存栏量100头以上就算规模化养殖,而我们66%的规模化养殖场奶牛存栏量都在千头以上。”罗晓瑜说。得益于此,先进养殖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等在宁夏迅速推广普及。如今,当地规模化养殖场的奶牛良种率、机械挤奶率、青贮饲喂率等反应生产水平的关键指标均达100%,成母牛年均单产突破9000公斤,生产效益大幅提升,生鲜乳主要卫生指标达欧盟标准。

近几年,若是走进宁夏大型养殖场的挤奶大厅,生产场景足以颠覆不少人对于国内奶产业的认知:“训练有素”的奶牛排队走上重型转盘式挤奶机,几名工人只需在一旁完成套挤奶杯的工作,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机器便会完成挤奶,挤奶杯自动脱落,奶牛又自行排着队走出挤奶厅。不仅如此,数百米长的大型标准化棚舍、自走式全混合日粮搅拌车、奶牛发情和健康水平自动监测系统等国际先进设备在这里都成为标配。现代化的养殖方式使宁夏牛奶的乳蛋白率、乳脂率、体细胞数等几十种指标走在全国前列,也因此,国内大型乳企普遍将宁夏视为高端奶源地。

龙头乳企加速布局引领高质量发展

得益于奶牛养殖规模化水平高、鲜奶质量好、下游有龙头乳企托底收购等,宁夏不仅抵御住了2015年以来的产业周期性下行的冲击,还获得逆势发展。近两年,随着生鲜乳收购价格止跌上行和当地政府对奶产业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宁夏奶产业被注入加速发展的动能。
记者从宁夏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2020年底,宁夏奶牛存栏量达57.38万头,较2019年底增加13.68万头,增幅达31.1%,增速全国最快。“2020年宁夏奶牛新增存栏量相当于前9年的总和。”谈起产业爆发式增长,宁夏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卢耀伏自豪地说。

在产业链下游的乳制品加工环节,一场龙头乳企间的“抢滩”式竞争也已拉开帷幕。2020年,伊利在宁夏建设的16条生产线投入生产,蒙牛的奶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百亿集群项目加紧推进,新希望乳业宣布收购宁夏本土乳企夏进乳业,光明乳业则与宁夏中卫市、宁夏农投联手共建奶产业全产业链项目,这一年,宁夏新增生鲜乳日加工能力1400吨。

作为生鲜产品,养殖场生产的生鲜乳需每日及时运送加工,本地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发展至关重要。龙头乳企争相布局,让宁夏奶产业有了“不愁销”的发展底气,如今伊利、蒙牛、夏进等乳企每年收购宁夏90%以上的生鲜乳,为当地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关键引领作用。

“和过去收奶的奶贩子不同,龙头乳企会和养殖场签订长期订单,他们对鲜奶质量把控非常严格,每天要检测几十种指标,不达标不但不收购,还会有严厉的惩罚措施,养殖场不敢有一点马虎。”吴忠市奶业协会会长王文兵说。正是由于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对牛奶品质进行把控和监测,宁夏生鲜乳抽检合格率已连续10年保持100%。

不仅如此,龙头乳企的入驻还大大提高了行业的现代化生产水平。在伊利、蒙牛在宁公司的车间里,全封闭、全自动的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技术人员在中控室里点点鼠标便可“遥控”各条生产线,在牛奶预处理、杀菌、发酵、灌装等过程中,看不到一滴暴露在空气中的牛奶,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其中伊利公司的一条生产线达到每小时生产4.8万瓶牛奶的惊人效率。如今,宁夏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预计达到470亿元,其中生鲜乳产值近90亿元,而乳制品加工产值则达270亿元左右,产业链延长让整个行业受益。

加速奶业振兴短长期难题交织待解

2020年底,宁夏将奶产业确定为自治区九大重点特色产业之一,并提出新一轮奶业大发展计划,拟于5年内实现全区奶牛存栏量达100万头,生鲜乳总产量达55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千亿元。由于目前国内居民每年人均牛奶消费量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市场潜力巨大,且宁夏产业基础良好,上行发展趋势明显,业内人士对产业前景普遍看好。然而,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宁夏优势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不少短期与长期交织的问题,应提前谋划布局,以保障持续高质量发展。

首先,妥善解决牛源与饲草“卡脖子”问题。从国外进口高产奶牛是各养殖场重要的扩大养殖规模方式,近两年宁夏新建的养殖场补栏尤其依赖进口,据卢耀伏介绍,各养殖场自繁自育所需的优质性控冻精等也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国外。同时,近两年随着全国各鲜奶主产区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增长,市场上奶牛尤其是国外高产奶牛呈供不应求之势,价格持续攀高。“2019年到2020年,一头进口奶牛的价格上涨了1万元左右,还很难买到,我们最后只能‘指着牛肚子买’,抢先预定还在母牛肚子里的小牛。”宁夏利垦牧业红崖子第一奶牧场场长杨洋说。

与此同时,宁夏近年来饲草种植面积滞后于养殖规模扩张速度,随着养殖规模扩大,饲草缺口可能进一步加大。部分基层干部和养殖场主建议,应大力支持奶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核心种子母牛群和优质后备种公牛培育,促进高产奶牛快速扩繁,同时提高种养结合水平,解决养殖场配套种植土地不足的问题,并通过建设优质饲草基地、调优种植结构、推广“黑麦草+青贮玉米”一年两收模式等手段增加饲草供给。

其次,完善养殖场和乳企利益联结机制。作为产业上下游两个重要环节,养殖场和乳企利益却有较为明显的冲突,前些年生鲜乳供不应求时,乳企需高价抢奶,近几年生鲜乳供应量大增,不少养殖场主又反映养殖场缺乏议价权,长此以往不利于产业稳定发展。部分业内人士建议,应引导乳企和养殖场通过股份合作、二次分红等方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完善政府、行业协会与乳企共同议价的机制。

再次,进一步做强品牌、发展精深加工。尽管此前宁夏已着手打造“宁夏牛奶”区域公用品牌,并在业界形成良好口碑,但记者调研发现,目前消费者对这一品牌的知晓度并不高,品牌带来的价格优势也未充分凸显。与此同时,宁夏目前的牛奶产品依然以常温液态奶、酸奶等普通产品为主,附加值高的稀奶油、奶酪、蛋白粉等高端产品仅有个别企业加工,产量占比很小。宁夏塞尚·金河集团董事长闫建国等人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未来高端乳制品市场前景将越来越广阔,应提前布局谋划,引导企业发展精深加工,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大家讲故事[超话]# 【过年】正月社火

上世纪五十年代,家乡一带的农村还没有电,各家各户晚上点的是煤油灯,讲究一点的买个带玻璃罩的保险灯,一般人家就是找个小瓶子,弄个铁盖子,用棉花搓根灯芯,下面浸在油瓶里,只铁盖顶端露出一点供点火照明用。我读小学和初中时老师留的作业,都是在煤油灯下完成的。那时条件虽然远不能与今日相比,可是过年时的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却是相当活跃,一过正月初五,各种民间艺术、曲艺、杂技、戏剧遍地开花,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穿梭在附近的村镇街,欣赏五花八门的各式表演。

过年挂灯笼是差不多每个村都有的喜庆活动。没有电灯的年代,夜晚的街上黑咕隆咚,因而过年在街上挂灯也算一件盛事了。腊月初,村里主管花会的长者召唤一群青年人,在街的两侧凿开冻地挖好坑,把挂灯的杆子埋好,然后在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五、正月十四到十六两次集中挂灯。晚饭后,会长在家门口高喊一声:“挂灯喽!”年轻的小伙子们纷纷跑出来,点的点,送的送,挂的挂,不一会儿,整条街在微黄的灯光下热闹起来,老人们领着刚会走路的孙子,娘们儿们抱着吃奶的儿子,老太太们颠着小脚,半大孩子们叫着跳着,不约而同地涌向街头,边欣赏一年一度的明亮村落,边拉着家常互相问候祝福。有灯的晚上是十几岁孩子们的不眠之夜,当大人们看过了瘾回家睡觉后,孩子们仍津津乐道的在灯下嬉戏,侃够了,闹腻了,就开始捉迷藏,一直折腾到天亮。

老家那地方不生产烟花,但是有能工巧匠用土药和金属屑制做一种“抡花”,把药和几种金属渣子混在一起,紧包在一个带孔的铁球里,外面栓根铁练,“抡花”就做成了。正月初五和十五,村民们围在一个宽阔的空地四周,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站在中央,点着那花,轮流转着圈舞动铁练,五颜六色的火光伴着花片从铁球里冒出来,飞散在夜空。人们紧张欢快地欣赏陶醉,不时发出叫好的呐喊声。

从正月初六开始,各村的民间艺术队走村串乡巡回表演,有剧团的村也在早已搭好的戏台上开台上演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传统剧目。邻村的踩高跷每年都要到我们村友情演出,表演者都是男人,他们画上脸谱,穿着古装,扮成各色历史人物,脚下绑着一米左右的高跷,在锣鼓锁那的伴奏中且舞且唱。因为是农民们为了喜庆的表演,所以少不了插科打诨篡改台词的逗乐场面。记得有一次高跷队表演《打渔杀家》,扮演萧桂英的男演员不仅奇丑无比,而且故意洋相百出,当萧恩唱“桂英儿掌稳了舵为父撒网”时,他把嘴一撇:“您老人家说得容易,我他妈脚底下栓着这么高的玩艺儿,别说掌稳舵了,连他妈我己个儿都快掌不稳了!”萧恩显得很无奈地说:“唉!真是儿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啊!好闺女,等咱打鱼发了财,娉你的时候为父多给你办些嫁妆也就是了啊!”那桂英儿大嘴一咧,嘿嘿笑了两声说:“就我这揍行,人家谁娶呀!叫我说您来点实际的,演完了以后帮我找个媳妇算了,哪怕是小寡妇、活人妻什么的都行。”逗得围观群众笑出眼泪。

老家毗邻北京和天津,可能是受大城市文艺氛围的影响,差不多每个村都有剧团,京、评、梆各剧种应有尽有,农民们参加演出和观看表演的热情非常高涨,至今有名的京剧《龙凤呈祥》、《穆桂英挂帅》、《四进士》、《锁麟囊》,评剧《桃花庵》、《花为媒》、《刘巧儿》,河北梆子《蝴蝶杯》、《大登殿》、《铡美案》等好戏,都是小时候过年在农村的土台子下第一次欣赏的。有一回去邻村看戏,半路碰上本村一位爷爷,他告诉我:“别去看了,今儿个他们演的戏太粉(黄色)!”我问他是什么戏,他说是《秦琼卖马》,我说那戏不是粉戏啊,他回答说:“还不粉,他妈一出场一抬腿就把三大件儿露出来啦!”我觉得奇怪,到戏台下见到熟人问是怎么回事,才知道是剧团的服装太陈旧,而当时农民是不穿内裤的,所以才造成“走光”事故。当年农民那种自娱自乐的积极性着实令人佩服。

#滁州入选全国文明城市#
山水亭城幸福歌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报道之四

□全媒体记者王晗笑

山,是这座城的名片;水,是这座城的灵魂;整洁有序,是这座城的常态;和谐宜居,是这座城的底色。

放眼滁州,一条条新修道路纵横交错;一个个老旧小区焕发新机;一片片绿地生机盎然;一批批民生工程投入使用……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我市将为民、惠民、靠民的创建理念深深根植于创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问题导向,厚植为民情怀,高质量推进城市品质提档升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日益向好,公共设施不断完善。生活在这座山清水秀、充满文明和谐之风的城市里,群众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滁色画卷动人 乐居醉美滁州

蒙蒙细雨中河水静静流淌,初冬时节的清流河公园显得静谧而迷人,水清岸绿,空气清新,来此晨练的人络绎不绝。“过去清流河岸边生活垃圾随意堆放,臭味难闻,和现在比真是天壤之别。”正在晨跑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

宜居的生态环境,是人民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市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从全力治理、着力提升城区水质、扎实推进雨污分流改造等方面,奋力推进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整治工作。2019年提前完成“基本消除城区黑臭水体”的总体目标,清流河、内城河、北湖、会峰路渠已不再是过去的城市黑臭水体,市民享受到河清、岸绿、景美、水畅的宜居环境。

城市面貌的改变得益于政府大手笔投入。三年来,我市累计投入600余亿元,大力实施老城改造、河湖治理、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老旧小区、棚户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改造提升等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城市发展“旧貌焕新颜”。截至目前,市本级已改造了70个老旧小区,改造面积达186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8501户,完成143个棚改房屋征收项目,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用房41个,新建改造公厕144个,新建公共停车场26个,建设完善12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6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改造12个公共体育公园。

城市“大动脉”和“毛细血管”接连被打通,满足市民便捷化出行需求,更在潜移默化中助力区域甚至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丰乐大道、来安路、凤凰路改造面貌一新,城南路网快速推进;中都大道北延、定远路、菱溪路改造已放行,缓解了老城区南北交通压力;明湖路网、紫薇路下穿铁路两侧引道、上跨清流河桥等建设快速推进,建成后将成为我市城南重要的城市干道和琅琊新区联接主城区的交通要道。

每到傍晚,滁州上水关清风拂面、欢声笑语,人们或散步、或健身,孩童们在此嬉戏流连忘返……

承载着老滁州人的记忆,文德桥、遵阳街、上水关……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资源禀赋,改造修缮古城,让历史中的“滁州”再露新颜。东大街桥、文德桥加固修缮、章益吴棠故居保护、紫薇北路北延、北湖拱极门、望湖阁等均已完工,北湖已开园、太仆寺试运营、明湖预开园。遵阳街改造下水关文物保护、瓮城、大东门、历史建筑修缮主体等均已完工,古城风貌初步显现。我市成功获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冲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围绕“山、水、园、亭”做文章,我市加快老城区改造,实施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改造、滁阳古城文化主题公园、紫薇路北侧绿化二期等项目。加强街头绿地建设形成点、线、面、带、环、网相结合的绿化网络,建设中都大道、丰乐大道等城区道路公园绿地提升项目。着力推进城南环境建设,实施龙兴路绿廊二期、南撇洪沟绿化项目、金陵路绿廊、气象公园建设等。建设园林苗圃基地、中央公园、鳌鱼塘公园等。

如今,滁州绿意越来越浓,“山在城中,水从城过,园建街边,亭隐林中”的山水城市特色日益彰显。

提升城市品质 精塑城市形象

“自从实行垃圾分类以后,小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纸盒、瓶子等垃圾可以兑换生活用品。”今年5月6日,在龙池花园小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现场,社区居民李阿姨拿着兑换来的牙刷和牙膏乐呵呵地说。今年琅琊区把龙池社区作为垃圾分类试点片区,为滁州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提出符合滁州市市情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规划建议方案。

城市环境日新月异,如何做好城市管理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创城以来,我市以常态化机制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治脏、治乱为主线,推行“一街四方”联勤,突出主要商业大街、校园周边、公园游园和市领导包保路段等重点区域,深入开展垃圾卫生、市容秩序、门头店招、违法建设和文明养犬等一系列专项整治,促进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以开展“净城”行动为抓手,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集中摸排、清理城区死角垃圾,3年共清理死角垃圾3800余处,清理垃圾逾1.2万吨。推进环卫一体化。引进了环卫一体化PPP项目,采用多元化机械作业模式,利用多种现代化的环卫机械设备,开展精细化作业,实行人机结合,由传统的简单扫地改为“吸、扫、降、冲、洗”的综合作业模式,实现由扫到洗的升级,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实现了“大环卫、全覆盖、一体化”的目标。

坚持堵疏结合,开展经营秩序整治。重点对学校、商超周边及广场公园等重点区域占道经营进行巡查监管,实施联合整治,加强流动摊点管控,3年来共整治出店、占道经营96315处。先后对丰乐菜场周边、蓝天路、花山西路等经营秩序混乱的区域实施了专项整治,2019年还组织对创业路狗市实施了搬迁。

针对“行车堵、停车难、秩序乱”等顽疾沉疴,开展交通秩序整治。组织千名警力上路执勤,开展电动三轮、四轮车专项整治,依法整顿二手车市场,新建公共停车场11个,全面施划停车泊位,新增泊位2.6万个。开展“一街四方”联勤执法,现场曝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各类重点违法行为61.6万起,非现场采集机动车违法停车22.5万多起,现场拖移违停车辆1.8万多辆。

除此之外,实施“大拆违”拆除各类违法建设7500多起、面积40多万平方米,取缔147个废品回收站点、面积13万多平方米,清理“牛皮癣”12.3万余处,拆除墙体广告、遮阳棚、LED、破损店招及户外广告1.3万余处,完成235个小区管线整治任务,组织“文明养犬进社区”“文明养犬进校园”等各类文明养犬宣传活动1600多次,共处理不文明养犬行为5700多起,收容流浪犬、违规犬3600余只……随着一件件城市管理举措精细化、常态化实施,困扰滁城市民多年的脏乱差成为“过去式”,文明有礼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

人居环境整治 乐享幸福生活

房屋色彩明亮,道路干净宽敞,车位整齐划一,设施一应俱全……走进滁城市公安局宿舍小区,焕然一新的面貌让人一点也看不出来这里曾经是个“脏乱差”的老旧小区。“我们小区有如此干净整洁的环境,离不开社区和新物业人员的大量硬件投入和精心管理。”在小区休闲广场健身的居民周光正高兴地说。

“原先琅琊区农机巷既脏又乱,除路面坑坑洼洼不说,还存在乱搭乱建现象。”一位张姓居民向记者介绍说:“去年8月政府对这条巷道进行了改造,你瞧,现在巷道改造整洁漂亮。”如今的农机巷干净整洁,路面平坦,巷道两边的墙上,还绘有“文明创建”“抗疫英雄”“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等主题的文化墙,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是一座城市的“里子”,如果治理得当,既为市民提供生活上的种种便利,又能承载起厚重的城市文化韵味。3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持续推进,在改造过程中,坚持从改观小区面貌、改善房屋功能、改造基础设施、改优居住环境等方面统筹施策,注重解决城市停车难、社区综合服务用房少等实际问题,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成为了“彰显文明特色、展现城市面貌、提升生活品质”的特色小区,顺利实现“破旧立新、一步一景”的华美蝶变。

在改善居住环境“硬件”的同时,严格规范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全面提升城区579个住宅小区文明创建达标工程,针对414个有物业服务的居民小区物业管理达标升级,提升服务水平;针对165个无物业管理居民小区物业,探索“大物业”管理。积极推广“红色物业”,目前,市本级424个物业小区、62家物业企业、58个业委会均成立了党组织,组建率较高,在银花西区、梧桐郡等小区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的“红色物业”示范小区。同时,精心组织开展了物业服务品质提升工程、小区车辆规范停放工程、小区创建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程和物业服务收费公开透明工程、物业服务品质提升突破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拔节提升。

为切实解决居民小区内车辆乱停放、杂物乱堆放、私拉乱接等“顽疾”,自2019年以来,市住建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城管执法局等6个部门,认真指导辖区定期开展综合执法进小区行动,截至目前,已开展60余次行动,拖移机动车96辆,非机动车253辆,清理僵尸车500余辆,剪断充电飞线1500余根,治理成效明显,居住舒适度和安全度更有保障。

山水之城、和谐滁州,创城为民、你我共享。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让我们继续为文明奋斗、为幸福放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 老师怒扔学生论文被约谈,网友却说:不怪他
  • 用手机的人注意了!好消息:每个月你又能省一笔钱!
  • 【关注】速看!你的户口、土地、收入将发生这些变化
  • 最新最全!一图读懂8省市新高考改革方案
  • 哈佛的学生都在看这种视频,每天 15 分钟,英语水平暴增
  • 重磅!中注协公布2018注会考试合格率!审计通过率已超31%!2019注会考试趋势同曝光!
  • 一大波老师被实名举报!
  • 这张请假条居然能让语文老师“集体传阅”,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 特别关注!新版《各学科答题规范》官方要求,请转给身边每位考生!
  • 第十六届南方医科大学英语演讲大赛通知
  • 2035年养老金将耗尽?人社部回应了→
  • 韩国网友号召为螺蛳粉申请非遗????
  • 惊呆了!素媛凶手将被释放具体是什么情况?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迪士尼收购福克斯、Netflix上位,好莱坞“新六大”重新洗牌
  • 6省份深度老龄化,两因素叠加导致,将面临什么问题?
  • 首款产后抑郁症药问世、小猪佩奇被批性别歧视、东京奥运火炬揭晓丨今日天下
  • 郑爽发布会扇嘴巴,演绎“疼痛”青春 网友:是个狠人
  • 三星长女滥用麻醉 网友却纷纷提起“凤凰男”前夫
  • 关晓彤晒清宫装造型,手拿小帕娇羞动人,话题一夜之间上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