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资讯】# 汛期到了,一起读懂气候预测 专访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

与伦敦、巴黎等城市相比,北京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最多月份的降水量是最小月份的10倍。”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拿出了一张曲线图。图上,伦敦、巴黎等城市的降水线条较为水平,而北京和我国全国平均的降水量曲线像一个“凸”字型。

这样的降水曲线是由我国季风气候特点造成的。夏季气温高、降水多,汛期旱涝灾害频繁,因此是防汛减灾的重要时段。近期,国家气候中心对公众发布2022年汛期气候预测:今年汛期(5月至9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的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全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接近常年到偏多,台风影响偏重。

面对“一般到偏差”的汛期气候预测结论,社会和公众如何理解、又该如何未雨绸缪?中国气象报记者邀请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肖潺为您解读。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肖潺

气候预测怎么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天气气候与人们生产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今年是国家气候中心向公众公开气候预测的第二年。多数开展气候预测的国家并没有向公众发布预测结果。随着社会对气候预测需求的增加,气候预测能力的提升,中国气象局决定向公众公开发布气候预测。从2021年的气候预测服务看,社会公众对气候预测的需求很大,服务效果也很好。“我们也会在2021年的基础上不断改善预测发布,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气候预测的需要。”肖潺说。

如果说天气预报影响近几天的安排,那么气候预测可以为更长时间的安排提供依据。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气候预测无疑为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提供了时间上更充足的准备,这对工农业生产、经济活动部署等都非常必要。面对长期的风险,提前做好准备,尤其是针对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准备,能够有效减少气候异常带来的影响。

就2022年汛期来说,预计夏季主要多雨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北方地区要注意防范流域性洪涝、短时强降水、局地强天气;南方地区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地形地貌复杂的地方要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全年登陆和显著影响我国的台风个数正常到偏多,台风活动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为主,并可能有北上台风影响我国北方地区。肖潺认为,北方地区台风活动较少见,应对台风的经验相对薄弱,要提高台风灾害防御的能力,减少台风带来的不利影响。

气候系统是复杂的、不断演变的系统。肖潺说,国家气候中心将密切关注其发展演变,及时向公众发布滚动订正的汛期气候预测结论。

气候预测怎么读?

“预测是未来趋势的研判,是可能性的把握。”肖潺这样描述他对气候预测的理解。

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区别首先在于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其次在预报和预测的区别。天气是短时的气象现象,气候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气候特征的平均状况描述。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时间尺度不同。通俗来说,两周以内是天气预报,两周以上是气候预测。

汛期气候预测指出,今年汛期(5月至9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肖潺解析,“一般到偏差”是通过标准计算获得的,如果气候状况偏离平均状况比较大,那么气候异常程度较高,气候状态就是“偏差”。平均状况是综合计算全国各地的数值得出的数值。

如何读懂气候预测?可以结合地域特点,重点读降水和气温,再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比如气温方面,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尤其是中东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方面,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华北、华东北部、华中北部、西北东部、西南东部等地降水偏多,华南南部、西南南部、西藏南部等地为次要多雨区,华中南部、华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西北西部等地降水偏少。“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指的是相对平均化的气候状况,不表明北方降水一定比南方多,而是说北方降水比常年(指过去30年平均,1991—2020年)多。

气候预测准不准?

“‘琢磨’这两个字有无穷的乐趣。不同模式预测和大家的讨论既有共同点又有分歧。摸准老天爷的脾气,不断检验复盘,不断获得科技进步上的收获感。”肖潺说。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北部、亚欧大陆东南缘,西边是青藏高原,囊括了最大的大洋、最大的大陆和“地球第三极”的三个“最”,因此海洋、陆地、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都很大,影响气候的因素很复杂,描述、分析气候存在很多难点。

气候预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统计,另一种是气候预测模式。统计是对已有气候历史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等,找到气候系统的可预报性。模式是量化大气运动建立物理模型,用模型建立“实验室”来模拟气候状况。目前,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不足。首先,每年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产生的影响也可能不同,因此主观上的分析容易有偏差。其次,模式不能做到足够的精细来描述复杂的气候系统过程,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值得高兴的是,气候预测的两种方法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一方面,通过对预测结论进行复盘总结,从统计上认识气候现象的能力不断提升。“从预测的得失分析原因所在,提高对气候系统的认识。”肖潺说。客观方面,发展更为精细的气候预测模式,更好地描述物理气候系统,做到更加精确的预测。引入人工智能,进行深入加工,更好地认识模式预测的结果。其他科技的进步也会推动气候预测快速发展。比如大型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可以实现更高分辨率的模式、更多样本的计算,增加对不确定性把握的能力。

由于气候预测科研性很强,很多科学技术的问题亟待解决。科研院所、高校等共同参与科学研究、会商研判,共同提高对气候的认识。国家气候中心正是共同会商的基础上对外发布正式的预测结论。

肖潺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我们有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气候预测,在防灾减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作者:徐嫩羽 责任编辑:栾菲)

【城关法院进驻疫情防控隔离点第六批工作组工作纪实】4月16日18点,城关法院进驻疫情防控隔离点第六批工作组应召齐聚某隔离点开启此次防疫征途。
本轮疫情中的隔离点入驻组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病毒症状减轻但传播力增强,本土疫情逐渐消灭但外来风险不断加大。隔离点的工作由原来的次密接、密接的持久战转变为外防输入的短期攻防战,情况之多变、人员往来之频繁前所未有。短短十七天,该隔离点陆续进入300余人,解除隔离200余人,其中外来风险人员达95%以上。又逢五一假日,外来人员增多,外防输入的工作更为繁重,但全区人手紧张无人换岗,因此该隔离点全部工作人员只能在连续工作14天后继续坚守,舍弃五一假日的阖家团圆,在满负荷状态下持续加压开展工作。
惊涛骇浪从容度,越是艰险越向前。回顾本轮疫情防控工作,自4月16日晚入点的那一刻开始,所有人处于一个无我、无家、无眠的高度紧张状态。傍晚入点开始紧急培训,清点剩余物资、巡查隔离用房、申领医疗物资,于次日凌晨开始接收隔离人员,没有缓冲、没有过渡。连续十余天,半夜接收隔离人员已是日常,且接收人员中重点人员与外来风险人员混同,都使得管理工作难度升级。随着隔离人员的增多,各种特殊情形不断出现,严重基础病人、孕妇、婴儿、聋哑人、不会汉语的少数民族等等人员的入住让隔离点的工作人员脑子里时时紧绷着一根弦。为了更好让隔离人员安心配合隔离,隔离点防疫工作组建立专门台账,对特殊群体按照年龄状况、健康状况、宗教信仰等进行分门别类,做好重点标注,尽力开展“精准服务”。
劳动的日常
消杀员:“负重”前行的一天
每天早上六点,叫醒消杀员杨冀飞、郜克泰的是守护整个隔离点安危的责任感。于睡眼朦胧中、于前一日未散的疲惫中挣扎着起床,一丝不苟地小心穿上防护服、隔离衣,按流程配好消毒液,互相帮助背起50斤重的消毒桶,从1楼至7楼,从清洁区到污染区,从户内到室外,用脚步细细丈量隔离点的每一寸土地。他们深知,一旦一个环节消杀失误,所有的环节都会前功尽弃。一个流程结束,防护服内的衣物早已全部湿透。每天这样的流程不断重复。
外围点位长:防疫守门人的日常
帐篷不耐三更寒,北方的乍暖还寒时候还未过去,守在隔离点外帐篷里的外点位长相国彬最难将息。环境艰苦,但坚守不误。外围点位长日常负责隔离点的安保及对外的沟通协调,每日与驻扎在酒店内的工作人员通话,详细了解点内情况,排查一切风险隐患制定好应急预案。与每一个来给隔离人员送东西的亲朋沟通,耐心讲解隔离政策,劝导家属安抚隔离人员,为内点位的工作提供助力。同时,对于拒不配合隔离工作的人员协调派出所民警进行劝诫。点内是一群人的战斗,点外是一个人的坚守,排除各项困难为隔离点提供一个更安全的环境。
物资员:后勤阵地的操盘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基础,物资员郭凯肩负整个隔离点的物资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他的居住间也是工作间,充斥着满满的医疗及生活物资。可谓是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从凌晨到黑夜,不分时间,变身搬运工第一时间为医疗人员工作提供保障。对于物资时时盘点做到心中有数,每日精准核算,登记入册及时申报,为整个团队的高效运行打下坚实基础。另外,肩负起副点位长的职责,协助点位长统筹规划进出人员的安排,协调对接转运组做好隔离人员的接收工作,更是贴心成为工作人员生活的好管家。
信息员:信息轰炸的前沿
信息员冒戈辉的一天,从给被隔离人员回消息开始到回消息结束,这是一个一天24h被手机消息及电话轰炸的人。西北宾馆隔离点人数多,截止目前历经16天,她给300余名隔离人员留了微信及私人电话,每天需要回复几百条消息,接打上百个电话。对内,登记录入每一位隔离人员的信息,安抚隔离人员的情绪,了解其切实需求,讲解隔离政策,解答疑问;对外,将点位整体情况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对接多个部门进行每日数据报送,为各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点位长: 神经中枢的紧张感
本轮隔离点的防控工作杂且混乱,让年轻的点位长辛星倍感压力。从早到晚,从转运接收隔离人员的协调对接,到隔离点的具体工作安排,再到入住后隔离人员的各种情况,又如解除隔离的具体事项,事无巨细都需要点位长的关注。自入驻隔离点至今18天,脑子里紧绷的弦从未送过一刻,手机、对讲机从不离身,防疫政策烂熟于心。统筹、决策,一个人的决定影响着一批人的工作状态,“打盹”两小时成为日常,劳心与劳力同步进行。
未完的终章
这是这个团队在隔离点的第14+N天,他们还在坚守。但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小到隔离点门口执勤的东教场派出所的民警、东岗西路街道的驻守书记、区政法委督导值班的干警,大到隔离点外所有社区驻守人员、交通卡口执勤人员,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大家群策群力,为了平安兰州,为了平安中国。
看前路,疫情终将过去。皆所谓,初夏风袅袅,疫霾渐杳。看抗疫者:来时白衣鏖战,去则疫情尽散;看隔离人:来,皆含笑,去,皆含笑;看金城,碧云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每天都有人给我发这件悲伤的事,无时无刻都在提醒我去关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特殊时期,身心健康是第一,其他的就不要去想了吧!对我来说,忽略四月份股票和基金-8W的事实[笑cry]#上海抗疫# 坚强活着[心]

分享个开心的,今天抢到了芹菜、青菜、香蕉,顺便给邻居妹妹送了一份[心]晚上就可以用她送的豆干,做个小乐喜欢的芹菜炒豆干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老师怒扔学生论文被约谈,网友却说:不怪他
  • 用手机的人注意了!好消息:每个月你又能省一笔钱!
  • 【关注】速看!你的户口、土地、收入将发生这些变化
  • 最新最全!一图读懂8省市新高考改革方案
  • 哈佛的学生都在看这种视频,每天 15 分钟,英语水平暴增
  • 重磅!中注协公布2018注会考试合格率!审计通过率已超31%!2019注会考试趋势同曝光!
  • 一大波老师被实名举报!
  • 这张请假条居然能让语文老师“集体传阅”,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 特别关注!新版《各学科答题规范》官方要求,请转给身边每位考生!
  • 第十六届南方医科大学英语演讲大赛通知
  • 2035年养老金将耗尽?人社部回应了→
  • 韩国网友号召为螺蛳粉申请非遗????
  • 惊呆了!素媛凶手将被释放具体是什么情况?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迪士尼收购福克斯、Netflix上位,好莱坞“新六大”重新洗牌
  • 6省份深度老龄化,两因素叠加导致,将面临什么问题?
  • 首款产后抑郁症药问世、小猪佩奇被批性别歧视、东京奥运火炬揭晓丨今日天下
  • 郑爽发布会扇嘴巴,演绎“疼痛”青春 网友:是个狠人
  • 三星长女滥用麻醉 网友却纷纷提起“凤凰男”前夫
  • 关晓彤晒清宫装造型,手拿小帕娇羞动人,话题一夜之间上热搜!
  • 阴曹地府货币发行量即将输给委内瑞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