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的源流
1、宋代理学为什么会起源
(1)、收拾人心
拨乱反正的需要。
唐末五代十国武人专政,风气败坏,道德沦亡,毫无廉耻,宋代读书人为扭转这不良风气,挽救人心社会,从教化入手而开讲学之风,促成理学存在基础。

(2)、与佛教争夺人心
抗击西方意识形态。
隋唐以来,佛教迅速发展,其精密思辨特点,对中国儒家这种缺乏逻辑思辩能力的格言式学说产生了致命的冲击,几乎瓦解了儒家学说。尤其是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之道影响为最大。
儒家思想一向以现实社会的伦理纲常为主,但是大多是结论,缺乏哲学上的推理系统,无法解释疑惑,无法让人信服。
儒家学说是实用主义的,强调学以致用,其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政治技术,离不开功名利禄,没法进入形而上学境界,无法超越自己,例如儒家从不讨论:人是什么,我是谁,为什么活着,人可以知道的知识边界是什么这类古希腊时代热门的问题。

但是人类与动物不同,必然会问精神上的问题。由于我们精神是可以超越有限和无常的,但是精神的载体不论是生物身体或宇宙(六合八荒为宇。古往今来 为宙)都是有限和无常的,都有起点和边界。这就导致一个人生基本苦恼,也是一个人的基本问题:在物质领域不存在无限永恒,而人的精神却在追求超越这种有限 和无常。这样超越的的结果必然是从自我进入忘我,从理性进入信仰,从清醒进入混沌,超越的必然结果是无长短大小,先后轻重这些基于时空尺度的比较概念(超 越的标志就是消灭了时空概念,所谓坐忘的特征就是不知何地,不知何时),这种纯粹的精神永恒和无限境界按照很多超越者的描述时存在的,这就是所谓的彼岸, 不过这个彼岸只有精神才能达到,载体是去不了的。这个境界给中国的士大夫阶层打开了以上大门,远远超越了儒家政治技术学说的境界,导致儒家学说节节败退。

所以就算是唐代儒学得到政府大力倡导,但是由于儒学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的粗糙,实际影响却远不及佛学,甚至日益衰微,气息奄奄,士大夫阶层均以修行超越标榜。

宋初学者为建立儒学能够对抗佛教的逻辑体系和形而上学体系,不得不吸收道教和佛教中关于宇宙本体的概念(因为自己没有,儒家学说本质是如何做官的官场学说),作为建构自己的宇宙论和本体论,这就是理学。

(3)、儒学需要改革
传统意识形态需要修补。

儒学自两汉以至隋,已由孔、孟、荀的儒学变为经学,已经僵化到奄奄一息,必须创新求生。

经学从西汉、东汉到唐代,已由注重微言大义的今文经学一变而为专重训诂考据的古文经学,由笺注经传的“注”再变而为“注”作“注”的疏,致力于文 字训诂名物考据、章句分析,与孔、孟、荀“尊德性”、“论政治”的学风距离越来越远,而且笺注日趋繁琐,而唐人作“疏”,例不破“注”,即“注”有错误亦 不会指出,反而代为解释维护,这种琐屑的讲疏,有违孔、孟遗意,忽略先哲经传中所含义理的讨究,舍本逐末。已经走投无路。

其实韩愈、李翱的作《原道》、《复性书》时,就已经提出要创新,
他们鄙弃汉儒琐碎的训诂、章句之学,要专究于修己、治平之道,而着力于做人的工夫。

(4)、宋朝中央政府需要
君主大力提倡。是巩固权力的需要。
宋初各帝鉴于唐末五代以来伦理道德崩溃,臣民的廉耻之心尽丧,社会风气因此而败坏不堪,使一般的士人只求荣利,不重气节。如五代的冯道历事四姓十君而不以为耻,反而自称为“长乐老”洋洋自得。

更由于宋朝得位不正,担心武人效仿陈桥驿故事,所以坚定执行重文弃武国策,认为让国人多读书,就能防患于未然。
所以从宋太祖立国开始,便执行文做官而分利的政策,极力提倡文教,奖励儒学,力崇实践,专事于修养的工夫。

于是社会风气为之转移,进而成为宋儒致力于身心修养的理学。

国家政策的支持,导致宋代书院极盛,例如白鹿、岳麓、应天、嵩阳四大书院。书院多聘请名儒主讲,他们大多排斥功利,崇尚道义,教学宗旨在于发扬孔门义理之学及修己立人之道,开启了理学身体力行的风气。
这样也就彻底解除社会精英可能对宋家皇位的威胁。当然后遗症是让整个民族变成小白兔,精神被阉割,人人是太监,整个国家精神上不堪一击。

2、周敦颐
理学的开山鼻祖是周敦颐,周敦颐传程颢、程颐,二程再传朱熹,而奠定理学的基础。

周敦颐主要成就是《太极图说》和《通书》。
《太极图说》以图形说明宇宙发生的原理和次序,《通书》则重在阐述“诚”的意义。

周敦颐学说渊源于道家的太极、阴阳五行之说,参以佛家的心性,而以儒家仁义之道为宗。他核心名句是以“无欲故静”作为修养方法(实际是来自佛家“清静寂灭”之说,又与道家的“恬静无欲”有相近地方)。
周敦颐认为宇宙的起源乃由“无极而太极”,“太极”是宇宙的本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极而后静,静极而后动,循环不息而生金、木、水、火、土五行,由五行而生万物。

在人生方面,周敦颐认为阴阳五行配合得最恰当的就是人,所以万物中以人最灵秀,具有太极之理、五行之性,受太极“纯粹至善”的“理”,故人之性本来是善。
宇宙既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则人亦有仁(木)、义(金)、礼(火)、智(水)、信(土)五常。

其见诸实施,则不外乎仁义二者(所以配合阴阳)。
仁义之性,皆是善的,但用得不当,却可变为恶,所以人要不离乎中正以立“人极”(做人的标准),欲立“人极”,必须无欲、主静,无欲便会心灵虚 静,于事物的是非利害的考虑上便能居于中道,明理通达,而在行动上便自然的正直无私,能做到这样的话,便能达到至诚的境界,也是一个圣人的境界,同时也是 一个太极的境界,达至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周敦颐的学说已将宇宙论与修身为人之道揉合一起,建立起理学基础。
3、程颢和程颐
程颢、程颐的学问就是在《通书》基础上发展的。
但是二程不喜欢探讨宇宙问题,而主张直接从人生实际经验来建立人生的道理,因此教人从实际生活与内心体验上来寻求修养的方法。

程颢认为天下一切真理必须经过亲身体验,才不会流于空谈,他认为“天理”在于“仁”,人如能具有仁德,便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所以学者必须先“识 仁”,他说:“学者须先识仁,义、礼、智、信皆仁也”。他认为“仁”在人之本性中,不须外求,只要“明心”,便能“见性”,便能“求仁”“得仁”,我们明 白这道理后,便须紧记不忘,更要身体力行,一切行事,皆本此心去做,即所谓以“诚敬存之”,所以“诚”与“敬”便是明道、修身、养性的法门。

程颢侧重“心”的修养,认为“舍心之外天下无理”,要人“自其心体验天理”。
总之,程颢认为学者须先识仁,然后以诚敬存养。他重内心体证,认为人必须透过内心反省以掌握做人、修养的道理。名言是“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程颐论“心性”与程颢相同,但论“诚、敬”方面的修养则不一致。程颐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方法在“涵养”和“进学”两方面,并认为“涵养须用 敬,进学在致知”、“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一方面修己的意志,使之专一集中,不为外物所动(敬);一方面今日格(“穷”(求)的意思)一物(理), 明日格一物,然后加以归纳,便会豁然贯通,明白万物都是一理。他主张“持敬”与“穷理”并重。
这是朱熹朱熹道问学、即物穷理之学说的来源。

4、朱熹
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他认为“格物”、“致知”可帮助了解个别事物的理,从而归纳了解宇宙的天理,因此他认为修养方法在“道问学”以致知,“存天理”以去人欲。

朱熹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真理存在,这个真理就是“太极”。至于“真理”要表现而成为具体的形象,则有赖于“气”。他说:“理也者,形而上 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由此而解释到人、物的形成:“理”与“气”合而构成人,由于气中有清、浊,因而人性亦有善、有 恶。

因此,朱熹教人从善,要“存天理,去人欲”。
要去人欲,便必须“敬”与“致知”。
所谓“敬”,是要使人的一己之心,常常受到警策监督,一旦有私念私欲的萌芽,便要马上加以克制;“致知”即求取学问的意思,他以为天下之物理精髓皆具于圣贤书中,所以读圣贤典籍便是致知的所在,而古书则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六经的阶梯。

人若做到“敬”与“致知”,是绝对可以到达至德、至善、至理的境界。

宋代的理学经朱熹提倡而大盛。

5、邵康节(邵雍)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邵雍,着有《先天图》等。他根据《易传》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参杂道教思想,认为宇宙之本是“太极”,亦即是“道”、“心”(换 言之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太极永恒不变,而天地万物皆有消长、有终始,人如能知天地万物之道,便能参天地、育万物,成为天地万物的主宰(简单说就是天人 同构)。

6、陆九渊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陆九渊,他认为“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故透过自我内心的反省即可了解天理;他重视持敬,持敬使人能明心见性,因此他强调反省,认为知识的多寡与个人修养无必然关系。而提倡“尊德性”。

陆九渊特别注重持敬的内向工夫,主张心即是理,不容有二,认为即物穷理为支离破碎,而教人先发明本心之明,而后博览,以应万物之变。陆九渊名言:“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启发了明代王阳明的心学。

7、张载
还得介绍一下张载。张载是继孙复、范仲淹经世济人的思想再加以性理的参透而成。张载治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

张载认为万物的生长发展都由于气的聚散、动静,气中又有阴阳二性,沉、降、静之性是阴性,浮、升、动之性是阳性,气有聚散,气聚则物成,气散则物 毁。气的聚散,有一定的规律。所以物的产生,有一定的秩序,这叫做“理”。“人”亦由气聚所产生,故亦得其性的部分,具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人 与万物俱生于天地之间,天地是人与万物的父母,人就应该努力破除“我”与“非我”的界限,而使个体和天地万物合一。为达这目的,首先要变化“气质之性”, 使它恢复为原来的“天地之性”;“天地之性”就是朱熹所说的“理”。

张载在《西铭》一文中阐明人对宇宙所应持的态度:“吾人之体”即“宇宙之体”,“吾人之性”即“宇宙之性”,我们应视宇宙为父母,应以事父母之道对待宇宙,应视天下之人皆如兄弟,天下万物皆如同类。

所以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主张。

张载核心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叶适

叶适是理学务实派(事功派)的代表人物,特点是“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也即可行性优先于必要性)。叶适曾经与朱朱熹陆九渊鼎立而三。

叶适提倡功利,反对空谈性命,认为学者重点是学以致用,所以重典章、重经济、重致用,倡改革,主张“义理之学不必深穷”。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即只重农业、轻视工商)政策。

叶适的哲学思想是:强调“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由气构成,五行八卦都是气的变化形态。提出“一物为两”、“一而不 同”的关于事物对立统一的命题,认为事物对立面处于依存、转化之中,强调“止于中庸”。认识上主张“以物用不以己用”,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 反对朱熹陆九渊等等的性理空谈,认为糅合儒、佛、道三家思想提出“无极”、“太极”等学说的周敦颐纯属谬论。但是叶适显然缺乏思辩能力和逻辑能力,其哲学 思想比较浅薄。

叶适本人虽然强调实践,但是其门人多流于辞章,纯属口水党:“水心之门,有为性命之学者,有为经制之学者,有为文字之学者”。只有少数有“欲以事功见其门庭”。

#国学知识[超话]#1、圣人,与我同类者。-----《告子上》

孟子主张人无分贵贱,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他喊出一句响亮的人生口号。

大意:圣人,与我是同类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圣人与我们是一样的,只要你有远大的目标,并努力追求,就能达到理想的目标。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志有多高,路就有多远!

人生就好像爬山,最最重要的先给自己定一个高度,如果你只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在半山腰,那么你就绝对不能爬上荣誉的顶峰。

要让自己拥有一颗高远的心,一个广阔的舞台——职场上点亮自己理想的明灯,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才华,最终获得经久不息的喝彩与掌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志有多高,路就有多远!”这句至理名言给人们带来了智慧的激励。

2、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在天性和人格上,圣人和凡夫俗子是生而相等的。愿天下人都有一颗悲悯之心;常怀悲悯之心,让生命感动;常怀悲悯之心,让世界更温柔;常怀悲悯之心,让爱洒满人间;常怀悲悯之心,让人性显得更真实。

3、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告子上》

孟子说:“水的确没有东流、西流的定向,难道也没有上流、下流的定向吗?人性的善良、就像水性趋向下流。人的本性没有不善良的,水的本性没有不向下流的。假如拍打水让它飞测起来,可以高过人的额头;堵住水道让它倒流,可以引上高山。然而,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是所处形势迫使它这样的。人之所以能够使他做坏事,是由于他的本性也像这样受到了逼迫。”

4、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公孙丑上》

麒麟相对于走兽、凤凰相对于飞禽、泰山相对于土丘、河海相对于水塘,都是同类;圣人相对于民众,也是同类。高出自己的同类,超越自己的群体,自有民人以来从未有过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荀子说:“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

这些基本的人性其实就是人类社会道德的基础,孟子的“四端”认为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仁的源发地。四端萌动,仁意呈现。能不能发挥自己的“四端”,关系重大。把“四端”由个体的特殊体验向外扩充,于家可以侍奉父母、尊长,于国可以为政治民,乃至于统御天下。反之,则连个人的身家性命都难以自保。孟子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天赋的“善端”,具有一种先验的道德观念的萌芽,这是人异于禽兽、高于禽兽的本质的特征。因为人心天赋是善的,所以人性也是善的。他也认识到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后天的培养有一定关系,人心有与生俱来的善端,但要发展这种善端,就必须存心、养性;存心就是存养这些善端,养性就是培养这种善端,使其不断发挥完善。正因为每个人都具备善良天性和良好品德,如果人们不断发展自己的“四端”,也就是善性和道德,那么“人皆可为尧舜”。

钱穆先生指出,孟子的性善论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启迪人们向上的自信;二是鞭促人们向上的努力。而孟子提倡学做圣人不仅有益于挽救社会风气,更为重要也更积极的意义则在于肯定众生人格平等。每个人经过努力都能够成为圣人的命题,从终极目标上激励人们后天的努力和奋斗,同时表明国君、大臣和庶民在人格上并没有高下之分。在等级分明的古代社会,这一思想无疑是大胆而带有进步意义的。 https://t.cn/AijrvdpW

佛传绍兴市同庆寺住持释妙妙师父奇書第五冊“佛祖传消灾免难,老实真实佛精华”

第七十三篇

凡夫住净土学会要福德因缘
2013年11月15日早上5点
佛说:妙妙呀,佛法是真理,你想一想,觅心尚不可得,岂世知世见所能了解。如他人打我骂我,凡夫认他是冤家,学佛的人认他是善知识。贫苦病厄,凡夫认为是坏,学佛的人认为是好。名利恭敬,凡夫认为是好,而学佛的人认为是坏。盖凡夫不明因果之关系,但依眼前是非,为恩怨好坏。
佛法根据因果循环之理,视一切平等。如打我骂我,可消宿业;贫苦病厄,可生菩提;名利恭敬,能障菩提。所以说好即是坏,坏即是好。诸如此类看,佛法与世法,知见相反如此,还能执著讲理么?若要讲理,须依佛理去讲,才是真理。净土兼修,不执理,专重事,从事透理,理无不全。果能依法修行,事事慈悲,念念清净,更有何理不具?若执理逍事,理成画饼,纵使博通教理,口若悬河,而行与言违,我执烦恼,有增无减,理又安在?故事理不二,是以事透理,非是以理概事,望大家特别要注意。
佛说:佛法与世法,本来不二法,心善是菩提心恶是夜叉,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又云修一切善法,即可见佛法不离世法,只在善与不善之分。然法无自性,善与不善,全在一心。心正则法善,心邪则法不善。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一切法皆是善法,善法即是菩提。不然,则一切法皆非善法,非善法,即是夜叉。
欧美科学,偏于物质者,其善与不善亦然。就其资生工巧,有益人类言之,亦是菩提。就其新奇战具,毒害群生言之,则无异于夜叉。然此等战具,在发明者之本旨,是要想与社会国家有利,就好啦。人心不正呀,佛与众生之分,只在觉与不觉,慈悲与不慈悲。佛法绝对真理,离言绝相。净
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乃无上法门。净土夏莲老居士相传下来的,人心,即为此心即是佛一大事因缘来的。学净土者的人,但信愿行境界太高,根机钝劣者,盖于末法时代众生,大都业障深重,故修信净土。一门深入净仗佛力,愿凭自力,佛力自力合而为一,方可应机,深入究竟,一住阿弥陀佛名号到得西方极乐世界。
2013年11月17日早上5点
佛说:你们大家要明这个道理,净土学会住与不住要有缘分之原因,住净土,死事问题,大事,要有缘真容易,没有缘真不容易,有缘一旦云雾消散,光明顿复。修行的人一念真心,顿超十地,亦复如是。故广额菩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主地同庆成佛,就是明白这个道理一件大事,顿超十地,就是同庆十地。所以能够成就如此大量功德,就好在浑然无知,寂然不动。同庆等其所以不能够的,就坏在知见多、容易动。须知知见多、容易动,皆缘妄心不息所致。妄心就是火,吾人妄心一动,就如火在心内燃烧,遂生烦恼。故烦恼亦名热恼,即是造业受苦之根本。
佛说:你们三界唯心,亦名大众。大众中本有法王,学佛的人是要在大众中觅法王,才算真有受用。而凡夫认幻为真,舍真逐幻。所谓一翳在眼前,空花乱坠,只见空花,不见法王。殊不知三界一心,转识即智,离妄即真,真即法王,不觅自见。妙妙说:凡夫不悟此理,自心中常被无明烈火烧著,不但不见法王,且被此火烧绝本具之功德。佛说:所谓你一念嗔心起,烧尽功德林。你等学大乘法的净土,应知诸法如幻,诸法亦真。凡事不动无明,不生烦恼,认定坏就是好,好就是坏,一切一切,不取不舍,不但火不能烧,而且这个火,也就转成智慧光,彻照无边,与诸佛同体。吾人自心,原能自主,佛说:但因定力不够,常被业境所转。然业无自性,只要你等能把得失心、是非心、嗔恨心、分别心,乃至一百六十种相续心,八万四千尘劳心,你妙妙一概空去,妙妙真心,自然现前,便可与天地同德。你心地净土法门,以净土法门兼修,而顿超直入,即凡成佛,亦是登地菩萨所修。大家能修此无上法,净士法门,即是大家因缘成熟,佛祖不过指路你们而已。希望大家,难行要行,难忍要忍,难舍要舍,难成要成,努力在心地上用功。如果遇而不遇,见同未见,错过胜缘,岂不可惜。当知生死大事,无常迅速。你等学佛是来
解决生死问题的人,若别有作用,不惟不得真实受用,且恐转增业障。你等且不说解决生死问题,当这种末法劫难之际,何等烦恼,若无安心立命之道,易生厌世之心。但能依心地净土法门走路行,切实修心,学地之量,法地之德,不仅清凉自在,且能转动一切,又有何劫难之可虞。佛法目的,原是济世利生,简言地说之,就是要挽救自心。学佛的人欲挽救人心,应该先救自心。欲救自心,应当在心念上用功,忏除一切恶念,增长一切善念。更要时时检查自心正与不正,大与不大,能不能同地一样不动,有没有与地一样功德,如此方是真修心地净土法门。真与不正,真的是正。佛再给你大家一句话,开门见山,就是阿弥陀佛四个字,还有四
句偈,仔细参思,自然有益:
学佛在心不外求,心地慈悲德具足
贪嗔痴爱疑妄尽,不动无明是活佛

【能看到此经文,足显福报。傳阅者广积成佛资粮。阿弥陀佛!】 https://t.cn/z8AXESy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林暐哲在家自主管理时,想起过去与成员们的点点滴滴,也决定不再执著:“我决定放弃商标的所有权,并祝福这个名字有更好的未来”也意味着林暐哲与青峰等6人的官司终于告一
  •   乖,别生气了,咱甭和地球人一般见识!  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5、不是某人使你烦恼,而是你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 #闪耀暖暖[超话]#新章节的剧情看得我好难过啊,灵女和神明永远是那样高高在上,高尚纯洁而强大,只需一场觉醒就能联通那些不属于凡人的力量,是如此光明又充满希望。无
  • 此前,有消息称巴甲的博塔弗戈有意引进哥伦比亚球员哈梅斯-罗德里格斯,但罗马诺表示,J罗直到今天都没有接受博塔弗戈开出的报价,因为他梦想再次回到欧洲踢球,双方并没
  • 上天猫买新品牌,这个双11给生活来点新东西~无论你是看到漂亮衣服就迈不动腿的摩登女孩、爱好美美美的颜控小仙女,还是离不开美食的小吃货、酷爱家装的宅家达人,宝藏新
  • “新麦”让“中国碗”盛更多“优质河南粮”《河南日报》6月10日版样优质 细数“新麦26”究竟有多牛  由新乡市农科院培育的“新麦26”是2019年农业农村部评
  • 哪天我跟小妹匆匆忙忙的走,没有跟你说一声,你虽然是病重,不吃不喝不说话,但是你心里非常清楚,你已经没有气力喊我了,等我走到楼下,手机就响了,你肯定是一着急,一口
  • 台风一过,或是流水到了,船老大们又舍不得离开老婆和孩子们,这种分分合合的生活一直都是打渔人家的心结。有的网友说女子太激动,其实认真看过原视频,会发现女子除了嗓门
  • #人生大事 又哭又笑#我真是上一秒还在哭,眼泪还在脸上下一秒又开始笑[跪了]只要外婆的声音一出,小文和朱一龙一哭我就不行了[泪]龙的演技让我成功忘记了沈巍哈哈哈
  • 而且,即使是普涨,依旧是轮动行情,目前的题材,数量,和20年前相比,不是一个量级的,所以,不必期待那种牛市了。成交量严重缩量,说明市场情绪已经到了冰点,别看是普
  • · 含12种复古混色· 1.0版为12页无超月计划本(p6) · 2.0版为2022全年含超本· 周计划变成了一张图~ 因为个人不是很喜欢写周计划hhh 只想写
  • ——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宋·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
  • 今天晚上吃完饭的时候我舅:xx(我的小名)啊,你要是正常吃饭一顿三餐按时吃,试试看能不能胖个10斤[加油]你现在太瘦了(我睡到中午才起来吃饭,但是有时候会吃夜宵
  • [机智][doge]#关晓彤[超话]##关晓彤曾少年# gxt#关晓彤 # “尽管你再怎么黑关晓彤 她依旧是白玉兰年龄最小获奖者.”“那一年她的黑料满天飞却没有
  • 好像有些时候看清了生活本质,深谙世事 知事故而不事故 对陌生人保持最大的善意 至于第二次 那就不一定了。走技术路线 这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不否认还要最大程度上肯定
  • ❤工作再累也要好好休息[摇摇马],要好好照顾好自己[举杠铃],要注意好防护[绿马],下班后要早点睡[航天员],少熬夜[月亮],我们一起加油[虎爪比心]。☀我爱你
  • 活动4:Master任务追加新的期间限定任务:【第2部第6章开幕纪念 Mission】本次任务预定开放4期,完成全部4期任务,总计可获得【50颗圣晶石】活动时间
  • 穿越对马海峡,仅仅是中国舰队亮明的一个态度,若日本在台湾问题上不有所收敛,中方定将给予严厉打击。杭州PM2.5影响和出行建议:今天杭州空气质量非常非常好,基本无
  • 最早看90后宝妈雯雪的视频,感觉张道和雯雪是一对优秀的年轻夫妻,他们有理想,有执行力,靠着自己的不断努力,辛勤付出,在自媒体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最早看90
  • 因为一段姻缘可以继续维持绝不仅仅靠爱,无非就是利益、孩子、双方父母,特别是离成本太大导致男人不愿意破坏现有的平衡,所以让男人爱你到无法自拔的地步,也可以同步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