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强劲集多种优秀设计,魔电熊推出1500W户外电源】

户外电源拥有逆变升压、USB快充、DC直流等多种电力输出手段,为人们居家出行提供电力保障,日常中常见的户外电源一般在 300-500W,近日,魔电熊推出了一款性能强劲的户外电源,逆变输出功率高达 1500W,带有百瓦 PD 快充模块,在设计上少见地采用真空铜管将热量传递至航空铝合金框架,让户外电源整机参与被动散热,保持低温稳定静音运行。

魔电熊 1500W 户外电源采用航空级铝合金框架配合工程塑料制作壳体,底部是软性防滑胶垫,兼顾结构坚固性与抗冲击性,整机重量 12.1Kg,三围 33cm X 21cm X 28.5cm。内部发热元器件通过真空导热铜管,将热量传递至铝合金框架上进行被动散热,再配合主动散热风扇,让整机维持在较低的运行温度。

魔电熊 1500W 户外电源正面集成了一块大尺寸彩色 LCD 信息屏,内部是定制化图形 UI 界面,通过五向拨杆进行操作,LCD 屏能实时显示剩余电量、剩余运行时间、异常提醒、输入功率、输出功率等信息,为用户带来更直观的操作与信息易读性。

顶盖按下即可弹起,内部是收纳盒,用于存放充电线缆、插线板、零配件,避免丢三落四。同时,掀开的顶盖还配备了 LED 照明灯,带有独立开关按钮,支持低亮、SOS、强照明三种模式。

USB 模块部分,共带有 1C2A 三个输出口,USB-C 支持 USB PD 快速充电输出,最大输出功率高达 100W,可为主流手机、平板、笔记本等数码设备提供快充支持。USB-A 接口支持多协议快充输出,最大输出功率 24W。

机身顶部两侧带有提手方便携带,背后是逆变升压输出与充电功能区域,带有两个国标 2+3 逆变输出口,采用 E-VSZ 智能逆变技术,额定输出功率 1500W,通过智能逆变技术可驱动部分 2500W 设备运行。输出波形为纯正弦波,兼容性与家用市电相同,拥有更高的电器设备兼容性。

内置 E-SPEED 智能快充技术,无需额外携带巨大电源适配器,补充电力更方便。输入采用品字充电接口,表面带有橡胶保护盖,市电充电功率高达 940W,1 小时即可充入 80% 电量。并支持车充充电、太阳能充电板充电,灵活应对各种场景。

在品字充电接口旁边还有两个接口,同样带有橡胶保护盖,一个是安德森接口,用于连接太阳能充电板进行充电;另一个是电力扩容接口,用于连接加电包,可拓展至 2 度电容量,为超长续航做好准备。

采用汽车级高倍率 18650 电芯制作电池组,总容量达到 1008Wh(278100mAh),相对普通电芯性能更优越,800 次深度充放循环仍能保持高储电量。内置过温保护、短路保护、过压保护、过流保护、过充保护、过放保护等保护措施,守护用电安全。

户外野游,烹饪是必不可少的活动项目,魔电熊 1500W 户外电源逆变模块支持长时间稳定输出 1500W,满足热水壶、电饭锅、煎锅等炊具使用。露营时,为相机、摄影机、无人机充电是个烦心事,魔电熊 1500W 户外电源多种电力输出规格,能为用户摄影航拍器材提供长时间续航保障。

魔电熊 1500W 户外电源具备 2A1C USB 快充模块,支持同时输出,充电避免排队,强大的快充性能最高支持 100W PD 快充输出,外出无需额外携带充电器,可以为手机、平板、笔记本提供电力支持。也可以为 Switch 充电的同时给便携显示屏供电,和亲朋好友在户外也能畅快激战。

在取电困难的工程领域,魔电熊 1500W 户外电源可以为电动工具提供大功率电力支持,在施工场地大显身手,电钻、电锯、电镐、电锤等电动工具也能在远离电网的地方尽职尽责。

充电头网总结

魔电熊 1500W 户外电源采用汽车级 18650 锂电芯制作电池组,总能量达到 1008Wh,也就是一度电的储能电量,为用户的用电设备提供超长续航保证。

带有两个 AC 逆变升压输出模块,支持 1500W 正弦波逆变输出,超大功率可驱动市面大部分常见的用电设备;2A1C USB 模块,支持 100W PD 快充输出,主流手机、平板、笔记本都可以喂饱;点烟器、DC 接口可以对非智能设备供电。

自充方面,采用免适配器方案,品字 AC 输入接口最大支持 940W 输入功率,1 小时可充入 80% 电量,快速恢复自身电量,并支持车充充电、太阳能充电等多种电力补给方式。对于超大电力需求用户,魔电熊 1500W 户外电源还支持电力扩容功能,通过连接加电包让电量翻倍至 1008Wh + 1008Wh。

在设计上,魔电熊 1500W 户外电源带有精美的图形化 UI 界面,配合五向拨杆操作,信息直观易懂。机身采用了航空铝合金框架保证结构强度,内部发热元器件通过真空热管将热量传递至框架上,配合两个主动散热风扇,让户外电源静音低温稳定运行。壳体顶部集成收纳盒,用于存放充电线缆等配件,收纳盒盖子集成多功能 LED 照明灯,十分巧妙的设计。

魔电熊 1500W 户外电源目前已上架天猫魔电熊旗舰店,户外电源定价为 4299 元,户外电源搭配加电包定价为 6599 元,现在活动还有多重好礼相送,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上车。

【如何“脫離地球”更精確地測量宇宙時間?】據國外媒體報導,出於某些原因,當我們談及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年齡時,通常使用“年”進行測量和描述,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宇宙時間?

現今,我們可以追溯138億年前發生的大爆炸事件,觀測到宇宙體積延伸至461光年,但是像“年”和“光年”這樣的時間計算單位不僅是完全隨意、以地球為中心,並且從地球歷史上講,這些時間計算單位甚至沒有一致的定義。也許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時間,尤其是對宇宙而言,但每種方法都存在著缺點。

關於宇宙,我們可以提出許多宏觀的問題,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費解的謎團之一,例如:“宇宙是什麼?宇宙有多大?它是永恒不變的,還是突然形成的,如果是的話,是什麼時候誕生的?”這些問題曾是哲學謎團之一,但過去100年提供了堅定的科學答案。現今基於先進的天文勘測設備,我們知道宇宙是什麼,但迄今我們所觀測的僅是直徑922億光年宇宙的一小部分;我們知道大爆炸事件,這是宇宙開始的標誌性事件,大約發生在138億年前,但準確的發生時間仍有1%的不確定性。

然而,為什麼我們測量宇宙時間和距離的所有方法都使用以地球為中心的單位呢?例如:“年”和“光年”,難道沒有一種更好、更客觀、更普遍的方法來實現嗎?答案是肯定有的,至少科學家傑瑞·貝爾(Jerry Bear)是這樣認為的。

貝爾指出,為什麼宇宙學計算,例如:宇宙年齡和大小,要廣泛地使用狹隘的、與 “年”相關的參數呢?客觀地講,將地球一年的時間概唸作為一種宇宙衡量標準是較狹隘的,光年這個概念僅與宇宙區域測量有關。

以上測量標準都是很好的觀點,但我們需要進一步擴展和思考,尋找一些替代性標準,讓我們來看一下測量宇宙時間背後的科學吧!

在地球上,只有兩種方法來理解時間流逝的概念,這兩種方法都是利用定期重現的現象,這些現象不僅對人類活動至關重要,而且對所有生物活動都至關重要,在較短的時間尺度上,我們有“天”的概念,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如下:

一天標誌著日出和日落,大致與地球繞地軸一個完整自轉週期相對應,同時,一天的時間與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經曆晝夜活動和休眠的時間相對應,所有這些現象都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內重復出現,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或許會出現實質性差異,如果我們等待的時間足夠長,這些差異就會重復出現,在一年時間里,日子會以各種方式發生變化,其中包括:日出和日落的時間提前和延遲,白天時間的增加和減少,太陽在地平線之上的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以及季節變化週期、植物和動物生活週期等。但從一年的時間角度來講,幾乎沒有變化,幾年內重複循環出現。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人們會提出一些基於“日”和“年”等概念的計時系統,因為我們在這顆星球上的活動與這些週期性循環密切相關。但通過仔細觀察,出於各種原因,我們在地球上所經曆的日和年的概念並不能很好地轉化為一組標記時間流逝的通用公式。

首先,在地球歷史上,一天的持續時間已經生了巨大變化,當月球、地球和太陽相互作用時,潮汐摩擦現象會導致一天的時間變長,月球會以螺旋方式逐漸遠離地球,大約40億年前,地球的“一天”時間僅持續6-8個小時,一年有1000多天。

然而,一年的變化,或者說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縱觀太陽系歷史僅存在少許變化。變化的最大因素是太陽質量改變,迄今為止,太陽已損失了相當於土星的質量,該變化將促使地球被推向距離太陽更遠的區域,並導致它的軌道運行速度隨著時間推移略慢一些,這將導致一年的時間變長,但僅是略微延長——大約延長萬分之二,這相當於從太陽系誕生至今,一年的時間延長了大約2個小時。

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將地球的計時概念延伸應用於整個宇宙,以及將其他星系中行星環繞主恒星的任意運動聯繫起來呢?這是不客觀的,也不是絕對的,而且除了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之外,再也沒什麼用。天和年都不是普遍適用宇宙的時間度量單位,光年和秒差距(或者相關單位,例如:千秒差距、百萬秒差距或者兆秒差距)都不是普遍適用的距離度量單位。

有趣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客觀、理物理地定義時間,而且它們不會像以地球為中心的定義那樣存在缺陷,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很好的理由不使用這些時間度量,因為每一個度量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如果你要對某種方法使用進行論證的話,以下有一些可以考慮的選擇,人們可以從太陽系歷史角度進行分析,判斷這些方法是否比現在以年為基礎(實際上是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的計時系統更好或者更差。

即使太陽系發生了複雜的天體物理變化,地球一年的持續時間仍可能是一種有效且穩定的衡量標準,我們可以使用該計時標準確定與地球相關的時間計數。由於光速是一個已知且可測量的常數,因此“光年”就作為一個推導出來的距離單位出現了,而且隨時間變化光年的計時標準僅發生很小變化,在過去數十億年的時間里,準確率一直保持在99.98%左右。

有時,我們會使用另一個重要計時定義,雖然它是間接的,但也是基於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年的定義——秒差距,它不是僅基於時間,而是基於天文角度和三角學原理。當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相對一顆“未移動恒星”的視位置,就出現了位置變化,人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只睜開左眼,然後交替睜開右眼,就會發現較近的物體相對於較遠的背景物體會出現“位移”。

在天文學領域,我們稱該現象為“視差”,我們使用地球相對於太陽位置的最大距離來代替人類左右眼之間的距離,地日軌道直徑大約3億公里,一個天體相對於遙遠背景移動1弧秒(1/3600度),將被定義為一個秒差距:大約3.26光年。以下是“脫離地球”的幾種宇宙計時系統:

1、普朗克時間

你是在尋找一個除宇宙基本常數之外不依賴任何規律的時間定義嗎?如果取三個最基本、可測量的自然常數,你可能會考慮到普朗克時間。

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即簡化的普朗克常數)h,將它們結合起來,就可能得出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雖然這對應於一個有趣的宇宙範圍,因為該等級的量子起伏不會形成粒子/反粒子成對化,但對於黑洞則不同,目前沒有相關的物理過程對應於黑洞的時間變化。普朗克時間非常小,這意味著我們甚至需要天文數字等級的普朗克時間來描述亞原子過程,例如:頂夸克,這是目前已知壽命最短的亞原子粒子,其衰變時間大約10^18普朗克時間,一年的時間相當於10^51普朗克時間,這一時間標準並沒有什麼“錯”,但它確實不符合直覺。

2、原子鐘

這是一個有趣、但令人不易接受的事實:所有關於時間、質量和距離的定義都是“非常隨意”的,1秒、1克、1公斤或者1米,都沒有實質意義,我們只是選擇這些價值標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規範常數。然而,我們確實有一些方法可以將這些選擇的量聯繫起來——通過三個基本常數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h,我們用它來定義普朗克時間,如果你對時間或者距離進行定義,例如:光速可以作為另一種衡量單位。

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一個特定的原子躍遷來定義時間和距離呢?在原子躍遷過程中,電子從一個能級降至另一個能級,並釋放特定頻率和波長的光線,以此來確定時間和距離範圍。頻率僅是一個反比延時概念,所以人們能通過測量一個波長光線經過的時間來獲得一個“時間”單位,同時,可以通過波長定義“距離”,這就是原子鐘的工作原理,它也可以用於定義秒和米。

但這是一個任意定義,許多時間變轉太快,其時間間隔太小,不適用於日常的計時標準。例如:現代科學界對秒的定義是:一個銫-133原子超精細結構釋放的光子在真空中9192631770個波長週期。

3、哈勃時間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而不是使用基於量子特性的更小常數,上升至宇宙尺度等級,將會怎樣呢?宇宙以特定的速率膨脹——宇宙膨脹率,該指數經常被稱為哈勃參數或者哈勃常數。雖然我們通常將它描述為一種速度-距離單位,例如:哈勃常數描述為“71 km/s/Mpc”,它也可以簡單地描述為一種逆比時間:2.3 × 10^-18逆秒,如果我們將其轉換為時間,就會得到一個計時單位——“哈勃時間”,相當於4.3 × 10^17秒,大約是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的年齡。

如果我們使用光速來計算哈勃時間,就會得出“哈勃距離”為1.3 × 10^26米,或者說是137億光年。這是一種宇宙宏觀參數,我們可以使用距離單位和時間單位來研究真正意義上的宇宙尺度。

不幸的是,這樣存在一個大問題:哈勃常數並不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常數,而是隨著宇宙年齡的增長,以一種複雜的方式不斷下降,具體取決於宇宙中所有不同成分的相對能量密度。

4、氫原子自旋翻轉躍遷

長期以來,我們試圖尋找一個更好的宇宙時間定義,有一種方法值得考慮:整個宇宙中最常見的量子躍遷。無論任何時候形成的中性氫,它的形成都是一個電子結合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幾乎總是一個單獨、裸露的質子,當電子到達基態時,相對於質子的構型將出現兩種可能性。

電子或者質子要麼反方向量子自旋,即其中一個自旋+ 1 / 2,另一個就是自旋-1 / 2;要麼就是同方向量子自旋,即電子和質子都是自旋+ 1 / 2或者自旋-1 / 2。如果自旋是反向排列,那麼就處於最低能態;如果自旋是正向排列,那麼電子旋轉就有一定概率是自發翻轉,釋放一個特定頻率的獨特光子,該頻率為1420405751.77赫茲。

有趣的是,氫原子自旋躍遷速率較慢,相當於2.9× 10^-15逆秒,如果我們將它轉換成宇宙時間和宇宙長度標準,就相當於1090萬年和1090萬光年,相當於大約330萬秒差距。 #媒体手记#

【如何“脫離地球”更精確地測量宇宙時間?】據國外媒體報導,出於某些原因,當我們談及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年齡時,通常使用“年”進行測量和描述,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宇宙時間?

現今,我們可以追溯138億年前發生的大爆炸事件,觀測到宇宙體積延伸至461光年,但是像“年”和“光年”這樣的時間計算單位不僅是完全隨意、以地球為中心,並且從地球歷史上講,這些時間計算單位甚至沒有一致的定義。也許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時間,尤其是對宇宙而言,但每種方法都存在著缺點。

關於宇宙,我們可以提出許多宏觀的問題,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費解的謎團之一,例如:“宇宙是什麼?宇宙有多大?它是永恒不變的,還是突然形成的,如果是的話,是什麼時候誕生的?”這些問題曾是哲學謎團之一,但過去100年提供了堅定的科學答案。現今基於先進的天文勘測設備,我們知道宇宙是什麼,但迄今我們所觀測的僅是直徑922億光年宇宙的一小部分;我們知道大爆炸事件,這是宇宙開始的標誌性事件,大約發生在138億年前,但準確的發生時間仍有1%的不確定性。

然而,為什麼我們測量宇宙時間和距離的所有方法都使用以地球為中心的單位呢?例如:“年”和“光年”,難道沒有一種更好、更客觀、更普遍的方法來實現嗎?答案是肯定有的,至少科學家傑瑞·貝爾(Jerry Bear)是這樣認為的。

貝爾指出,為什麼宇宙學計算,例如:宇宙年齡和大小,要廣泛地使用狹隘的、與 “年”相關的參數呢?客觀地講,將地球一年的時間概唸作為一種宇宙衡量標準是較狹隘的,光年這個概念僅與宇宙區域測量有關。

以上測量標準都是很好的觀點,但我們需要進一步擴展和思考,尋找一些替代性標準,讓我們來看一下測量宇宙時間背後的科學吧!

在地球上,只有兩種方法來理解時間流逝的概念,這兩種方法都是利用定期重現的現象,這些現象不僅對人類活動至關重要,而且對所有生物活動都至關重要,在較短的時間尺度上,我們有“天”的概念,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如下:

一天標誌著日出和日落,大致與地球繞地軸一個完整自轉週期相對應,同時,一天的時間與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經曆晝夜活動和休眠的時間相對應,所有這些現象都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內重復出現,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或許會出現實質性差異,如果我們等待的時間足夠長,這些差異就會重復出現,在一年時間里,日子會以各種方式發生變化,其中包括:日出和日落的時間提前和延遲,白天時間的增加和減少,太陽在地平線之上的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以及季節變化週期、植物和動物生活週期等。但從一年的時間角度來講,幾乎沒有變化,幾年內重複循環出現。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人們會提出一些基於“日”和“年”等概念的計時系統,因為我們在這顆星球上的活動與這些週期性循環密切相關。但通過仔細觀察,出於各種原因,我們在地球上所經曆的日和年的概念並不能很好地轉化為一組標記時間流逝的通用公式。

首先,在地球歷史上,一天的持續時間已經生了巨大變化,當月球、地球和太陽相互作用時,潮汐摩擦現象會導致一天的時間變長,月球會以螺旋方式逐漸遠離地球,大約40億年前,地球的“一天”時間僅持續6-8個小時,一年有1000多天。

然而,一年的變化,或者說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縱觀太陽系歷史僅存在少許變化。變化的最大因素是太陽質量改變,迄今為止,太陽已損失了相當於土星的質量,該變化將促使地球被推向距離太陽更遠的區域,並導致它的軌道運行速度隨著時間推移略慢一些,這將導致一年的時間變長,但僅是略微延長——大約延長萬分之二,這相當於從太陽系誕生至今,一年的時間延長了大約2個小時。

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將地球的計時概念延伸應用於整個宇宙,以及將其他星系中行星環繞主恒星的任意運動聯繫起來呢?這是不客觀的,也不是絕對的,而且除了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之外,再也沒什麼用。天和年都不是普遍適用宇宙的時間度量單位,光年和秒差距(或者相關單位,例如:千秒差距、百萬秒差距或者兆秒差距)都不是普遍適用的距離度量單位。

有趣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客觀、理物理地定義時間,而且它們不會像以地球為中心的定義那樣存在缺陷,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很好的理由不使用這些時間度量,因為每一個度量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如果你要對某種方法使用進行論證的話,以下有一些可以考慮的選擇,人們可以從太陽系歷史角度進行分析,判斷這些方法是否比現在以年為基礎(實際上是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的計時系統更好或者更差。

即使太陽系發生了複雜的天體物理變化,地球一年的持續時間仍可能是一種有效且穩定的衡量標準,我們可以使用該計時標準確定與地球相關的時間計數。由於光速是一個已知且可測量的常數,因此“光年”就作為一個推導出來的距離單位出現了,而且隨時間變化光年的計時標準僅發生很小變化,在過去數十億年的時間里,準確率一直保持在99.98%左右。

有時,我們會使用另一個重要計時定義,雖然它是間接的,但也是基於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年的定義——秒差距,它不是僅基於時間,而是基於天文角度和三角學原理。當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相對一顆“未移動恒星”的視位置,就出現了位置變化,人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只睜開左眼,然後交替睜開右眼,就會發現較近的物體相對於較遠的背景物體會出現“位移”。

在天文學領域,我們稱該現象為“視差”,我們使用地球相對於太陽位置的最大距離來代替人類左右眼之間的距離,地日軌道直徑大約3億公里,一個天體相對於遙遠背景移動1弧秒(1/3600度),將被定義為一個秒差距:大約3.26光年。以下是“脫離地球”的幾種宇宙計時系統:

1、普朗克時間

你是在尋找一個除宇宙基本常數之外不依賴任何規律的時間定義嗎?如果取三個最基本、可測量的自然常數,你可能會考慮到普朗克時間。

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即簡化的普朗克常數)h,將它們結合起來,就可能得出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雖然這對應於一個有趣的宇宙範圍,因為該等級的量子起伏不會形成粒子/反粒子成對化,但對於黑洞則不同,目前沒有相關的物理過程對應於黑洞的時間變化。普朗克時間非常小,這意味著我們甚至需要天文數字等級的普朗克時間來描述亞原子過程,例如:頂夸克,這是目前已知壽命最短的亞原子粒子,其衰變時間大約10^18普朗克時間,一年的時間相當於10^51普朗克時間,這一時間標準並沒有什麼“錯”,但它確實不符合直覺。

2、原子鐘

這是一個有趣、但令人不易接受的事實:所有關於時間、質量和距離的定義都是“非常隨意”的,1秒、1克、1公斤或者1米,都沒有實質意義,我們只是選擇這些價值標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規範常數。然而,我們確實有一些方法可以將這些選擇的量聯繫起來——通過三個基本常數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h,我們用它來定義普朗克時間,如果你對時間或者距離進行定義,例如:光速可以作為另一種衡量單位。

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一個特定的原子躍遷來定義時間和距離呢?在原子躍遷過程中,電子從一個能級降至另一個能級,並釋放特定頻率和波長的光線,以此來確定時間和距離範圍。頻率僅是一個反比延時概念,所以人們能通過測量一個波長光線經過的時間來獲得一個“時間”單位,同時,可以通過波長定義“距離”,這就是原子鐘的工作原理,它也可以用於定義秒和米。

但這是一個任意定義,許多時間變轉太快,其時間間隔太小,不適用於日常的計時標準。例如:現代科學界對秒的定義是:一個銫-133原子超精細結構釋放的光子在真空中9192631770個波長週期。

3、哈勃時間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而不是使用基於量子特性的更小常數,上升至宇宙尺度等級,將會怎樣呢?宇宙以特定的速率膨脹——宇宙膨脹率,該指數經常被稱為哈勃參數或者哈勃常數。雖然我們通常將它描述為一種速度-距離單位,例如:哈勃常數描述為“71 km/s/Mpc”,它也可以簡單地描述為一種逆比時間:2.3 × 10^-18逆秒,如果我們將其轉換為時間,就會得到一個計時單位——“哈勃時間”,相當於4.3 × 10^17秒,大約是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的年齡。

如果我們使用光速來計算哈勃時間,就會得出“哈勃距離”為1.3 × 10^26米,或者說是137億光年。這是一種宇宙宏觀參數,我們可以使用距離單位和時間單位來研究真正意義上的宇宙尺度。

不幸的是,這樣存在一個大問題:哈勃常數並不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常數,而是隨著宇宙年齡的增長,以一種複雜的方式不斷下降,具體取決於宇宙中所有不同成分的相對能量密度。

4、氫原子自旋翻轉躍遷

長期以來,我們試圖尋找一個更好的宇宙時間定義,有一種方法值得考慮:整個宇宙中最常見的量子躍遷。無論任何時候形成的中性氫,它的形成都是一個電子結合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幾乎總是一個單獨、裸露的質子,當電子到達基態時,相對於質子的構型將出現兩種可能性。

電子或者質子要麼反方向量子自旋,即其中一個自旋+ 1 / 2,另一個就是自旋-1 / 2;要麼就是同方向量子自旋,即電子和質子都是自旋+ 1 / 2或者自旋-1 / 2。如果自旋是反向排列,那麼就處於最低能態;如果自旋是正向排列,那麼電子旋轉就有一定概率是自發翻轉,釋放一個特定頻率的獨特光子,該頻率為1420405751.77赫茲。

有趣的是,氫原子自旋躍遷速率較慢,相當於2.9× 10^-15逆秒,如果我們將它轉換成宇宙時間和宇宙長度標準,就相當於1090萬年和1090萬光年,相當於大約330萬秒差距。 #媒体手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虽然说这生活,不可能每天都会有惊喜发生,但是只要你足够的热爱,那么你就会发现这生活每天都会有一些小美好,在等待着你去发现。读书不仅能让我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更
  • 哈哈哈哈好离谱5.他今天还说我脚小我的天,我就很正常大小了,从来也没人说我脚小6.吃完饭,他问我不补口红吗,我说大晚上的没人看的到7.回来有点下雨了,我就让他撑
  • 去年和今年[羞嗒嗒],不知不觉和爸爸在一起一年半了,那些赌我和爸爸不超过一年多可以收场了,我也从那个任性坏脾气的小女孩逐渐变得温柔懂事。这次不同的是,我是心甘情
  • 学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记住: 没有谁是靠得住的, 一切在变,一个人的世界除了自己, 与谁都没关,对自己好才是真的好, 尽量的吃好,穿好,睡好,学好,玩好, 简单
  • 【深耕耘、厚积淀,鹏华基金主动权益管理能力再获权威认可】来源:中国经营网近年来,在监管政策引导、评价机构倡议、基金公司发力的多方共同推动下,公募基金行业迎来了发
  • #摩登兄弟[超话]# 下播啦!下次见! 我来写小作文啦![悲伤][悲伤][悲伤] 刘宇宁永远的神! 刘宇宁就是唯一! 今天晚上直接哭死!梦回演唱会! 刚出道的时
  • 回看这一幕,实在是过于神性了。 老温当着众人这一跪,跪得风光霁月, 双向奔赴,爱终有回应。 从“世人皆负我,举世皆可杀。” 到“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绝。
  • #平邑民警帮群众找回走丢的牛#5月28日12时许,白彦派出所民警接到辖区群众报警称,白彦镇陵春村刘某家中一头牛走丢,请求帮忙寻找。接警后,值班民警迅速行动,前往
  • #今日设计分享# 室内救护担架设计 利用折叠式设计将担架与背包进行结合,旨在解决现有救护担架体积大、不易搬运的现状,并且能够根据伤者不同的体位需求作出适宜的体位
  • 小学六年级数学趣味100题 1、填数 10、7、4、( )2、5、( )、11、14、 20、16、( )、8、4 15、3、13、3、11、3、(
  • #肖宇梁[超话]##肖宇梁[超话]##肖宇梁旦脸武生# #向全世界安利肖宇梁# 愿你的生活常温暖,日子总是温柔又闪光@肖宇梁Rainco #宝宝的少女心#
  • 别的都没问题。 人生本就是一场走过苦难的旅程,生而为人,诞生之刻,欢笑便与泪水同在,逐梦的路上,总要为自己留下一段独白,点起一盏小烛,种下一朵花; 世路纷纷扰扰
  • [星星]CPP也欢迎更多的版权方对相关同人做出界定与指引,共同创造良好的同人生态。具体可以戳链接看CPP的连载合集:[星星]在本合集中,仅整理对同人授权已有相关
  • 很羡慕你们这种大学就开始玩摄影的,我想说的是,大学生摄影师真的很不容易,压力很大,原因如下❗️:1⃣.缺乏资金很多大学生都没有多少存款,努力兼职存钱买完后基本就
  • 现在我依旧没有正确答案,可当我真正去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会明白苟且的尽头是星空;山的那一边是我向往的城市;天空的尽头是理想。但是我们所仰望的只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
  • 找到一块安静的地方,是专门让孩子们赤着脚进去踩的,每个池子里有不同的东西,比如碎木屑、石头、松果、木桩、泥土...旁边还有示意图,说明可以按摩到脚底的哪个部分,
  • [色]当下很多明星成名之后,因为流量人气高都会面临着这些困扰,他们选择了这一行选择了走到现在这个位置,也只能去面对这些困扰。[二哈]当下很多明星成名之后,因为流
  • 自己看到也感觉到了效果和变化,于是就又购买了3个周期的【纪旺西】坚持使用完这3个周期的,激素脸现在已经修复淡化好了,皮肤也不再敏感了,激素脸也淡化的接近肤色了,
  • [good][good]#小洪播报# 【洪江市公安局:老人找不到回家的路,民警来帮助】6月3日,洪江市公安局黔城派出所民警闻警即动,送迷路的老奶奶和小孩平安回家
  • 《那仁朝格受聘为大型电视剧《中国成语故事》音乐总监 - 华娱网》   近日,著名唱作音乐人那仁朝格受聘为2021年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出品的大型少儿电视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