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儒释道三教各自修行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简体阅读+繁體閱讀】

儒释道三教,佛教讲修行,实际上儒家、道家也讲修行。这三教各自修行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

道教的修行更像是改程序,就是改变这个游戏的玩法。比如你本来是人的角色,把程序一调动后,变成天人了;而儒家的修行呢,是让你在这个程序里从坏人变成好人,扮演好一个好人的角色。

佛教里修行的概念是什么?佛教不是在这个游戏规则里选一个程序,把自己编个角色出来,而是直接就说这个游戏是假的,你看到的所有的都是假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都是假的。

《黑客帝国》第四集就是讲这个的。但这个转变是不是很艰难?影片中当尼奥这位程序员怀疑这个世界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大概得了忧郁症了。这时墨菲斯来救他,叫他赶快回入真实世界,他却不愿意,他认为回到他的办公室有可能这是他的真实世界。也就认识了这个锡安的这个世界之后,从所谓的程序里跳出来后,他才觉得他也要再回到程序里去把崔妮蒂唤醒。

事实上崔妮蒂比他醒得快,她说:“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你才出现?”有时候女性的第六感很厉害,结果程序里安排她的孩子、丈夫来了。所以女性修行跟男的修行相比,弱点就在这里,对她来说,这就是冰冷的现实。

​所以,这部影片里安排,在她就要被她的先生拉走之前,竟然她的内心深处那个声音,她会拼命的呐喊出来,她说:“我是崔妮蒂。”这个影片在这里安排这个角色,安排这样的觉醒,听从了心灵的那种感觉,能够回到崔妮蒂的角色里来。崔妮蒂这个角色还是很厉害的,她比尼奥要觉醒得快,非常坚定,就知道我跟着你走,冲出这个假象,就已经是一名勇士了,这就像佛教里讲的顿根之人。

在我们现实中修行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程序一旦编好,就是一个循环,这个循环本身就是地狱,无穷无尽。所以我不再在这里面扮演任何角色。这就是佛教。

【以三界的程序为喻详析三教的差异】

与儒家相比,道教在修改程序上更具有长远眼光。儒家也有道,但儒家的道很遥远,很朦胧。道教的道就显得清晰而真实,它就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由一阴一阳组成的,这一阴一阳也可以理解成零、一,零、一。

《周易》是儒家的“群经之首”,但孔夫子直到天命之年才研究“易”,解读“易”。到了道家,就把这个“易”放大了,从两仪、四象、八卦,最后推到一阴一阳。这一阴一阳,阳里面有阴,阴里面有阳。又找到它根本的东西,就是无极,讲到底就是零。零只要一变,只要一动,就形成波,波就变出仪来。波就是本体,本体就是波,零、一,零、一,零、一……道教已经研究到这个了。

道教的庄子也好,老子也好,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管是人、万物、有情、无情,用统一语言表述就是道。再错综复杂的世界,高楼、天空、大海、道路、普通的生活,都是像程序一样编出来的。森罗万象,从道家的智慧来看,无非就是那个零和一。

但从佛教来说,这零和一也是假的。佛教和道教就这一点区别。我们每天放蒙山的时候都会念那句话,“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唯心,万法唯识”,就是这么简洁,高度概括。

在《黑客帝国》这部影片里一开始就提出了这个概念——二元对立的世界,所谓的一元世界也还是概念,其实概念也是程序的一部分。所以修行人如果真的能够进入原始的状态、佛性的本来面目,从这个程序里一路破解下来,解脱出来,佛教有个专有名词叫“大地平沉,虚空粉碎”,描写的就是三界这个程序整个崩塌的过程。

【直观这个程序是假的不要再建立概念】

佛教里,小乘只教你解剖的方法,不去追求境界,甚至也不去建立一个所谓的果位,就连这个概念也不能建立。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金刚经》

《金刚经》里,世尊问须菩提,阿罗汉能说自己证阿罗汉果吗?不能。因为你一旦认为有“阿罗汉果”这个名词,就又变成里面的一个程序了。所以你要想跳出这个程序,就直观这个程序是假的,不要再建立概念,建立概念又会变成程序里面的一部分。

佛教就是要跳出这个程序之外,叫“当体即空”,“一假一切假”。既然是编成的,实际上就是不存在的。所以《中观》里很重要的一句话叫“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既然是因缘生的,组合在一起的,所以它是不存在的,“当体即空”。佛陀教给我们照见五蕴皆空的方法,照见色空、受空、想空、行空、识空。这是佛陀借给力量来接引我们的,没有接引我们很难出去。

【佛教的修行人】

​从佛教来说,在修行上可以涵盖儒家和道家。佛教认为万法从本体上是空,但是从缘起上是有。佛教的修行能够让你做一个儒家观念里的好人;也能去修,成就一个道家的人;可以成为一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人;也可以成为一个自净其意、人天增上的人;还可以是一个能解脱出三界的人。

这样的人,对人间来说他又是个菩萨。一个菩萨在人间,既有超越的智慧,又有艺术的人生,很完美。除了自己出三界,他会把所有有缘的众生都接引出三界。他既没有破坏人道的次序,也没有破坏人天的次序,却完美地转人间成净土。

这就是佛教的修行人。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繁體閱讀】

〖傳喜法師〗《儒釋道三教各自修行的理論基礎是什麼呢?》
儒釋道三教,佛教講修行,實際上儒家、道家也講修行。 這三教各自修行的理論基礎是什麼呢?
道教的修行更像是改程式,就是改變這個遊戲的玩法。 比如你本來是人的角色,把程式一調動後,變成天上人了; 而儒家的修行呢,是讓你在這個程式裏從壞人變成好人,扮演好一個好人的角色。
佛教裏修行的概念是什麼? 佛教不是在這個遊戲規則裏選一個程式,把自己編個角色出來,而是直接就說這個遊戲是假的,你看到的所有的都是假的。 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六根、六塵、十二處、十八界都是假的。
《黑客帝國》第四集就是講這個的。 但這個轉變是不是很艱難? 影片中當尼奧這位程式師懷疑這個世界的時候,他認為自己大概得了憂鬱症了。 這時墨菲斯來救他,叫他趕快回入真實世界,他卻不願意,他認為回到他的辦公室有可能這是他的真實世界。 也就認識了這個錫安的這個世界之後,從所謂的程式裏跳出來後,他才覺得他也要再回到程式裏去把崔妮蒂喚醒。
事實上崔妮蒂比他醒得快,她說:“為什麼這麼長時間,你才出現?” 有時候女性的第六感很厲害,結果程式裏安排她的孩子、丈夫來了。 所以女性修行跟男的修行相比,弱點就在這裡,對她來說,這就是冰冷的現實。
​所以,這部影片裏安排,在她就要被她的先生拉走之前,竟然她的內心深處那個聲音,她會拼命的呐喊出來,她說:“我是崔妮蒂。” 這個影片在這裡安排這個角色,安排這樣的覺醒,聽從了心靈的那種感覺,能够回到崔妮蒂的角色裏來。 崔妮蒂這個角色還是很厲害的,她比尼奧要覺醒得快,非常堅定,就知道我跟著你走,沖出這個假像,就已經是一名勇士了,這就像佛教裏講的頓根之人。
在我們現實中修行是非常不容易的,這個程式一旦編好,就是一個迴圈,這個迴圈本身就是地獄,無窮無盡。 所以我不再在這裡面扮演任何角色。 這就是佛教。
【以三界的程式為喻詳析三教的差异】
與儒家相比,道教在修改程式上更具有長遠眼光。 儒家也有道,但儒家的道很遙遠,很朦朧。 道教的道就顯得清晰而真實,它就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由一陰一陽組成的,這一陰一陽也可以理解成零、一,零、一。
《周易》是儒家的“群經之首”,但孔夫子直到天命之年才研究“易”,解讀“易”。 到了道家,就把這個“易”放大了,從兩儀、四象、八卦,最後推到一陰一陽。 這一陰一陽,陽裡面有陰,陰裡面有陽。 又找到它根本的東西,就是無極,講到底就是零。 零只要一變,只要一動,就形成波,波就變出儀來。 波就是本體,本體就是波,零、一,零、一,零、一……道教已經研究到這個了。
道教的莊子也好,老子也好,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不管是人、萬物、有情、無情,用統一語言表述就是道。 再錯綜複雜的世界,高樓、天空、大海、道路、普通的生活,都是像程式一樣編出來的。 森羅萬象,從道家的智慧來看,無非就是那個零和一。
但從佛教來說,這零和一也是假的。 佛教和道教就這一點區別。 我們每天放蒙山的時候都會念那句話,“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一切唯心,萬法唯識”,就是這麼簡潔,高度概括。
在《黑客帝國》這部影片裏一開始就提出了這個概念——二元對立的世界,所謂的一元世界也還是概念,其實概念也是程式的一部分。 所以修行人如果真的能够進入原始的狀態、佛性的本來面目,從這個程式裏一路破解下來,解脫出來,佛教有個專有名詞叫“大地平沉,虛空粉碎”,描寫的就是三界這個程式整個崩塌的過程。
【直觀這個程式是假的不要再建立概念】
佛教裏,小乘只教你解剖的方法,不去追求境界,甚至也不去建立一個所謂的果比特,就連這個概念也不能建立。
須菩提。 於意雲何。 阿羅漢能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世尊。 若阿羅漢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 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世尊。 佛說我得無諍三昧。 人中最為第一。 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我不作是念。 我是離欲阿羅漢。 世尊。 我若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 世尊則不說須菩提。 是樂阿蘭那行者。 以須菩提實無所行。 而名須菩提。 是樂阿蘭那行。
——《金剛經》
《金剛經》裏,世尊問須菩提,阿羅漢能說自己證阿羅漢果嗎? 不能。 因為你一旦認為有“阿羅漢果”這個名詞,就又變成裡面的一個程式了。 所以你要想跳出這個程式,就直觀這個程式是假的,不要再建立概念,建立概念又會變成程式裡面的一部分。
佛教就是要跳出這個程式之外,叫“當體即空”,“一假一切假”。 既然是編成的,實際上就是不存在的。 所以《中觀》裏很重要的一句話叫“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既然是因緣生的,組合在一起的,所以它是不存在的,“當體即空”。 佛陀教給我們照見五蘊皆空的方法,照見色空、受空、想空、行空、識空。 這是佛陀借給力量來接引我們的,沒有接引我們很難出去。
【佛教的修行人】
​從佛教來說,在修行上可以涵蓋儒家和道家。 佛教認為萬法從本體上是空,但是從緣起上是有。 佛教的修行能够讓你做一個儒家觀念裏的好人; 也能去修,成就一個道家的人; 可以成為一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人; 也可以成為一個自淨其意、人天增上的人; 還可以是一個能解脫出三界的人。
這樣的人,對人間來說他又是個菩薩。 一個菩薩在人間,既有超越的智慧,又有藝術的人生,很完美。 除了自己出三界,他會把所有有緣的眾生都接引出三界。 他既沒有破壞人道的次序,也沒有破壞人天的次序,卻完美地轉人間成淨土。
這就是佛教的修行人。
回向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称觉为师

  “从今日去,称觉为师,更不皈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皈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皈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皈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皈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心皆不染著,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皈依。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皈戒。若言皈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皈?言却成妄。

  “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皈依佛,不言皈依他佛。自佛不皈,无所依处。今既自悟,各须皈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皈依也。

  “善知识!既皈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皈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皈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皈依千百亿化身佛。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皈。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开示】

  “法者正也”,就是超越有无二相的,就是不驻扎名言、名句、名称,实际上就是抛弃时间、地点、人物三维的相。如果说我们有了正觉,那邪和迷哪能生起呢?因为我们知道它本空,因为你连觉性都没有了,都不驻扎了,你哪会驻扎这些有漏的色法呢?

  皈依了不二法以后,超越有无两种边见又包容含摄会怎么样呢?因为你心都没有了这些概念,没有男人、女人,没有好坏善恶的概念,你在接触事物中,还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这样的话哪有染着呢?凡夫都在相上修,所以不会。

凡夫都讲皈依佛,你皈依什么佛呢?皈依木头佛?佛在哪里你都不知道,你都不了解佛。例如,佛开悟悟到了啥?佛教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皈依佛呢?佛就是我们一念的清净心,我们一念反观,清净心现前,这就是真皈依。不要乱用心去分别。自皈依佛皈依什么?皈依我们本心佛,我们本心外哪有佛?这是讲最高的佛法。

跟悟道法师学 净土集 12 上

【九一、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一段是教我们观想我们坐在莲花当中,观想莲花开合,莲花开,莲花合起来,莲花合起来我们就在莲苞里面。做这种观想,修这个法门,我记得在《净土圣贤录》,好像在唐、宋那个时代,有两位出家比丘修观想莲花往生极乐世界。观想,心要很定,心要很细,这个观想才能成就。这个观想我们目前做不到。如果你要修这个法门就先用想的,因为观想它有观察,有作观在里面。天台宗他们都以三止三观这个原理,止观的原理来修。净土的有净土的方法,直接修观想。莲花,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长得怎么样我们没看到,现在我们能够想象的,只能根据我们看到的,现在我们这个世间的莲花,还有荷花长得也很像莲花,目前我们看到的,就是像我们画的佛像,一瓣一瓣的莲台。极乐世界的莲花是不是长得这个样子?我们没看过,也不知道。但是我们现在要去观想这个莲花,也只能从我们现在看得到的去想,这个样子去想,观想我们坐在莲花里面莲花合起来,莲花开。现在我看到大陆有些寺院,他们做一些莲花,现在有电动的,还有青色青光、白色白光、赤色赤光、黄色黄光,做四种颜色,然后用机器这样一开一合、一开一合,就去想那个电动的。我们现在能想也是只能这样想,古人他们也有做这样的观想。下面这一段给我们讲,观想莲花的开合,还要有观想这个光来照我们的身,我们再接着下面的文:
  【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若出定时。忆持不失。名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观想成就,我们现在做这个观想,莲花开的时候,『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五百色光」,五百种颜色的光明来照我们的身体,我们能不能想到这五百道这种色光来照身体?我看要想五道就很难,想到五百道色光,我想难度就更高了。你观想莲花开,不是说莲花开合这样就好了,还要观想五百色光来照我们身体,这样的观想。『眼目开想』,「眼目」就是你眼睛打开、张开,要怎么想?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见到佛菩萨充满了虚空。『水鸟树林,及与诸佛』,你看到极乐世界的水,还有鸟。我们读《弥陀经》都读到鹦鹉这些鸟,还有树林,它的七宝行树,以及见到诸佛。见到这些诸佛就是正报,「水鸟树林」是依报,依报就是环境,极乐世界的环境,正报就是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诸上善人。『所出音声,皆演妙法』,在极乐世界不但佛菩萨,佛讲经说法,依报的六尘也都在说法,水流声,风吹树叶回响的声音,那也是在说法,空中也在说法,地面也在说法,水池当中也在说法,还有这些鸟也在说法。不但佛菩萨说法,这些依报环境每一样物质统统在说法,这个法是妙法,妙法就是让我们觉悟的法,就妙了。
  『若出定时,忆持不失』,你入定观想这个境界现在眼前,出定也是没有忘记掉,这个境界还是保持不丧失。这样这一观就观成就了。这一观观成就,『名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大家想看看,这个观想,心没有得定就没有办法成就。一定要得定、得三昧,观佛三昧,观想佛、菩萨、极乐世界,得三昧就是得定,这一观成就就见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你见到无量寿佛的极乐世界,那就肯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现在愿不切,往生西方愿不切,就是你没见到,对这个经不熟悉,所以愿不切。你一旦见到了,那没有一个不想往生的,太庄严了。所以观想成就个个往生极乐世界,他自然信愿就生起来了,不要一直劝,因为你看到了。看到了你还不去,那真的头脑有问题。现在你为什么不想去?因为你没看到,你还有怀疑,半信半疑,到底有没有?到底我能不能往生?我佛念这么久都还没看到佛来。那你疑问一大堆,总是夹杂在里面,这个夹杂就是一个障碍,应该把这个疑放下。
  因此我们现在能够修的,实在讲只有持名念佛方便,持名念佛,不劳观想,你不用去观想。观想还要费很大的功夫,不要说想这么多,你光想一项就很难观想得成就。比如说第一观你能看到的太阳要下山那个红红的太阳,那个你看到了。佛在《观经》讲,除非你生下来眼睛就瞎了,不然每个人都会看到那个太阳。然后你去看,那个太阳圆圆的,因为我坐车常常看着西方,就是落日悬鼓红红的,你就站在那里观,去观。我刚出家的时候,在佛陀教育基金会在顶楼,十二楼出去阳台,我就往西方看,太阳快下山红红的,就看那个太阳,观想第一观。太阳一下山,我也就没有了。观想就是你观想红红的太阳,你观想到眼睛张开、眼睛闭着,太阳升起来、太阳下山,你的眼前,太阳要下山那个太阳的样子、颜色都在眼前。眼睛张开,那个太阳在眼前;眼睛闭着,那个太阳也在眼前,这样这一观才算观成就。第一观如果观成就了,那就肯定往生极乐世界了。
  十二观不一定说每一观都观成就,你只要其中有一观观成就了,比如说这一观观莲花开合,你这一观观成就,你就往生了。有的功夫比较好他可以多修几种观想。但是一种观想观成就,其他也比较容易,得定就比较容易。观想的确心要得定,心要很细,的确也不是我们一般人大家都能够修学的。因此古来祖师大德对观想的理论,在解门方面是常常提出来讲,来讨论来讲。但实际上修大家还是采用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比较方便,我们现在用的就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你不用去观想,执持名号。执持名号这个方法是最殊胜、最方便,而且最圆满、最究竟的。所以我们不能小看持名念佛,因为持名念佛它暗合道妙,通实相念佛,通最高的实相念佛。所以祖师大德也都大部分采用持名念佛的多。
  好,我们再看下面九十二段:
  【九二、定散无遗。守心常忆。观心明净。诸恶不生。】
  善导大师把十六观他分为定善跟散善,散乱的散,前面的十三观属于定善,定善都要得定,得禅定,散善就是你还没有达到禅定的功夫,它有分定善跟散善。第一观到第十二观想的禅定功夫要深,十三观观像念佛那也要禅定。后面九品往生,三福九品都列入散善,因为没得禅定,所以是散善。散善回向发愿也能往生,如果你定功比较深,往生品位比较高;定功比较浅,或者只有修福还没有得定,往生品位比较低;乃至造五逆十恶,临终一念十念,忏悔往生的,那品位低。『定散无遗』,这里的意思也就是说,你入定,还有出定,你都没有遗失掉,这个境界始终保持着,这个地方它是讲这个意思。比如说前面讲跏趺而坐,跏趺有双盘、有单盘、有如意坐,这是入定,入定这个境界现前。你出定,没有入定,放松了,这叫散,比如说你跏趺而坐,你站起来,你走动了,这个散,这个散不是散乱的散,它就是出定。出定没有在那边打坐,你这个境界还是没有遗失掉,还是保持着。所以『守心常忆』,在入定或者没有入定,这个境界总是要守着,「常忆」就是不忘记,乃至你在睡梦当中这个境界还是保持着。『观心明净,诸恶不生』,你这观想的心,「明净」,明是明白,净是清净,观想很清楚、很明白,心很清净,这个时候我们当然就「诸恶不生」,心入定了。这在戒讲叫定共戒,你得定自然诸恶不生,不会造恶业,这就是戒,这个戒属于定共戒。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背着母亲打工15年 他是中国男人的孝子标杆
  • 老汉51分,杜兰特三连败,血淋淋的对比,摆在面前
  • 乐坛天后孙燕姿签约CAA 成为中国首位签约的人
  • 【视频】云南雨崩村发生火灾,多间民房被烧毁!
  • 马航调查组宣布解散,一张偷拍照看哭无数人:此生来世,谢谢你爱我
  • 演员丁一宇正式退役
  • 粉红女郎翻拍,朱德庸回应
  • 五粮液大商“集体”宣布系列酒涨价!
  • 著名相声大师常贵田去世,享年 76 岁!德云社高峰发微悼念
  • 梅西欧冠再度进球连破两大纪录!一神迹已让C罗望尘莫及!
  • 提醒:2018法考主观题成绩今天可以查询啦!
  • 奥运冠军张楠结婚
  • 锤子加湿器致歉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致歉?
  • 【一路有源】王源深夜晒大尺度自拍照撩粉丝,粉丝们都不淡定了
  • 瓜子广告语违规被罚1250万 官方回应!
  • 金哲宏案无罪:入狱23年 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 高云翔指控被撤销传张柏芝产第三胎 谭松韵回怼恶评
  • 美《福布斯》杂志将防弹少年团比作披头士
  • 携程否认大数据杀熟;小米否认陆奇将加入 | 灵感早读
  • 当伊戈达拉连续两次失误后,有谁注意到库里的表情?他非常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