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述【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

第四,外差内等。内证齐同,外现差别。自在所化,示普贤行。

“内证齐同”,讲“齐同不退”,“不退”是一个说明词,内在完全是相同的。

“外现差别”,外在显现有差别。

为什么显现差别呢?第一,随其本愿,他的本愿是这样的;第二,为众生故,随顺众生的因缘;第三,也是因顺余方,随顺他方世界的状态,多样显化,作为一种庄严。

“自在所化,示普贤行”,示现普贤行德。“普”是普遍,遍一切处,遍一切位,也遍一切行,一切行持都含在之内;“贤”是贤善的、随顺佛性的、趣向解脱的:这叫普贤行,一切六度万行都包含在内。

丝毫不勉强造作,不加任何人为。

“自然”就是免除了人为造作,自自然然,“自”就是本体、本来的样子就是这样的,这叫自然。

“自然”这两个字特别好,意义特别深。我们是自自然然往生的,所以各位就大胆放心吧。不加勉强造作,只要念佛,自然往生。担心害怕就不自然,就是人为的思虑、造作。自然往生,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你不想往生那当然就不能往生了;你念佛真想往生,就自自然然决定往生。

“自然不退转”,也自然一生补处,也自然成佛,这每一位次、每一个状态都是自然。

下面列了有关“自然”的一些经文法句。

引《无量寿经》

1道之自然。

《无量寿经》讲“自然”的地方很多。

“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这里引用四个字“道之自然”。“道”,佛性本来这样,佛性的自然;弥陀的救度也是道。道之自然,本来就这样。

2自然之所牵。

《无量寿经》偈言“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自然”是指阿弥陀佛本愿力牵随着我们,我们只要念佛,就和弥陀的本愿力相会了,就被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了,所以“自然之所牵”是本愿力的牵随,光明力的牵随。

弥陀的光明自然地牵随、摄取,名号力的牵随,弥陀的大愿心、大慈悲——“自然之所牵”。把我们牵到哪里去?牵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垂手下来牵着我们,是自自然然的,只要念佛,不知不觉就被弥陀牵上了,“自然之所牵”。你不念佛,阎罗王就把你牵上了,被阎罗王牵上可不是闹着玩的。

慧净上人说“自然”有三种:一是“业力自然”,被阎罗王牵去三恶道;二是“愿力自然”,阿弥陀佛本愿力,念佛被弥陀所牵引;三是“无为自然”,就是佛性自然的作用。

3自致不退转。

“自致不退转”,这也是《无量寿经》里说的。“不退转”,自自然然就到达不退转了,没有勉强造作,去了极乐世界就是这样的。能不能理解?不要去理解,净土法门不是用来理解的。

《阿弥陀经》没有讲那些缠缠绕绕叫人理解的话,果地法门说了就这样。没有什么给你理解的,你接受就可以了,相信就好了。“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怎么理解?没有什么理解不理解,释迦牟尼佛把事实端出来,就这样。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闻名欲往生”前面说“其佛本愿力”,这不是自然吗?“皆悉到彼国”,那就是自然之所牵,自致不退转。

4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我们看这些经文就特别安心,特别放松。比如我们自自然然坐在板凳上,全副身心放下就很自然。如果蹲个马步,半蹲半坐,就不自然了。“通身放下,彻底靠倒”,彻底仰靠阿弥陀佛,我们自然就很放松。

了解这些,就会心中坦然无虑,不加人为造作,我们这样念佛,就“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这就是自然。

▍摘自《阿弥陀经讲记》

南无阿弥陀佛

———————————————

★《无量寿经》偈言“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自然”是指阿弥陀佛本愿力牵随着我们,我们只要念佛,就和弥陀的本愿力相会了,就被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了,所以“自然之所牵”是本愿力的牵随,光明力的牵随。

★ 弥陀的光明自然地牵随、摄取,名号力的牵随,弥陀的大愿心、大慈悲——“自然之所牵”。把我们牵到哪里去?牵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垂手下来牵着我们,是自自然然的,只要念佛,不知不觉就被弥陀牵上了,“自然之所牵”。

★ 你不念佛,阎罗王就把你牵上了,被阎罗王牵上可不是闹着玩的。

★ “自致不退转”,这也是《无量寿经》里说的。“不退转”,自自然然就到达不退转了,没有勉强造作,去了极乐世界就是这样的。能不能理解?不要去理解,净土法门不是用来理解的。

★《阿弥陀经》没有讲那些缠缠绕绕叫人理解的话,果地法门说了就这样。没有什么给你理解的,你接受就可以了,相信就好了。“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怎么理解?没有什么理解不理解,释迦牟尼佛把事实端出来,就这样。

★ “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我们看这些经文就特别安心,特别放松。比如我们自自然然坐在板凳上,全副身心放下就很自然。如果蹲个马步,半蹲半坐,就不自然了。“通身放下,彻底靠倒”,彻底仰靠阿弥陀佛,我们自然就很放松。了解这些,就会心中坦然无虑,不加人为造作,我们这样念佛,就“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这就是自然。

南无阿弥陀佛

———————————————

相关法语

◇ 我们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心里面还说:「能不能往生?会往生不会往生?」就好像一边吃饭一边问能不能饱。所以,有这么一个比喻说:「如焰升空、水下流,此是自然之事。」皆是法尔自然的道理,像火,烧着之后,自然火焰往上升;那么,水,自然往下流淌。这个是自然而然就这样一回事情—— 师父

◇ 自然:指弥陀本愿力,又是名号之功能。念佛之人,佛必来迎,此是自然也;称名之人,必然往生,此亦是自然也;既是自然,不用担心我今念佛,恐不得生。凡于心中筹虑:如何是自力、如何是他力、如何是信、如何是疑,一切皆背自然之理。唯不顾心中一切,但知称名必生,而一向称名者,即是自然也—— 上人

◇ 这名号就是引导你来往生极乐世界的,你念名号,就来往生,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 师父

◇ 不管道理懂不懂,念起来再说,阿弥陀佛自然在心中调摄我们 —— 师父

◇ 四种威仪常见佛,行来进止驾神通;六识纵横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 ——SD大师

行住坐卧.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会有这些特征!#传统文化#

如今信道的人有很多,但是信道之人,未必会修道。

很多人只是烧香拜神,以求福报,真正学道求仙的却很少;也有另一些人,哪怕遇到再多的困难,也坚持一心向道。

翻翻祖师传记,那些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都有以下特征:

《抱朴子·塞难篇》云:“命之修短,实由所值,受气结胎,各有星宿。天道无为,任其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命属生星,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命属死星,其人亦不信仙道,则亦不自修其事也。”

葛洪认为世人在出生的时候,受天地之间气数之影响,有的人命值生星,那么他就好仙道;有的人命属死星,那么这个人就不好仙道。

纯粹是出于天地之自然,因为天道是无为的,是无亲无疏的。

我们知道,天体运动对于人的生活还是有很多的影响的。

比如太阳之升降,会影响人一身之阳气的消长;月亮的圆缺,会影响海洋潮汐,也会影响女性的月经。

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星体运动对人的影响,那么其他的星宿,也必定会或隐或现的影响人的命运。

所以中国最早的算命,都是通过星宿来推测的,也有占星以测国运的。

西方也有星座算命,足见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古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就不能简单的说是一种巧合了。

是故《玉枢经》也说:“学道之士,信有气数。夫风土不同,则禀受自异,故谓之气。智愚不同,则清浊自异,故谓之数。数系乎命,气系乎天,气数所囿,天命所梏,不得真道。愚可以智,浊可以清,惟命俾之。

愚昏昏,浊冥冥,亦风土禀受之移之。天地神其机,使人不知,则曰自然。使知其不知,则亦曰自然。自然之妙,虽妙于知,而所以妙,则自乎不知。然于道则未始有以愚之浊之。”

这里就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出生和成长,受四周环境之影响,也就是所谓的风土。

这是说的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有的地方自然环境好,所以人民多长寿。

还有就是星宿之气的影响,也叫天命。

有的人结胎之时,禀受清气多一点,则其人慈善忠孝、聪明智慧、乐慕仙道。

有的人禀胎气浊的,则为人凶恶,邪狞狠毒,不仁不义,也不会想着去修道。

我们每个人禀受的气不一样,这股气就给每个人画了一个圈圈,一个范围,一生的变化、穷通、夭寿,都不出这个范围。

《玉枢经》所谓“气数所囿,天命所梏。”囿是牢房,梏是枷锁。

牢房、枷锁是限制人的自由的,而气数和天命,则是无形的牢房和枷锁,这股气质会影响人的一生,所以《庄子》说:“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缘修道的。

学道修道,是很难得的事情,需要有很深的善缘,才能有机会听闻正法。

《玉皇宥罪锡福宝忏》云:“愿道根深重,夙有善缘。”

所以《北斗经》也说:“如是真君名号,不可得闻。凡有见闻,能持念者,皆道心深重,宿有善缘。”

那么如何才能培育这样的善缘呢?经文中这样告诉我们:“或先世广读经论,讲说教化,劝奖童蒙,令知善道。

或先世种植果林,道边立井,造作舟梁,济度一切。或先世大设义田,施衣及食,饥寒病苦,虫鱼鸟兽,一切贫穷,皆令饱足。

或先世建立义堂,愍念寒热,施浆及火,救助行旅,使得安居。

或先世所在发心,平等一相,广化男女,劝助道场,立观度人,写经铸像,授经传戒,礼拜烧香,然灯念诵,布施忏悔,开悟群迷。

或先世忠贞仁孝,助国兴化,正直清廉,淳和良善,不损于物,安乐众生。

或先世为君,大行慈善,卑宫菲食,怜念人民,平等万物,国土安宁,而诸恶未尽,众善未圆,功名虽着,不得迁升,随其高下来生人中,更值经法,而得出家。

或七祖积福,庆流子孙。或见世立功,名闻诸天,非起一朝而得之也。”

《北斗经》云:“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

有的人“虽遇经诀,怀不信心。”虽然得闻正法,但是却不肯修炼。

或者虽然想修炼,但是却魔难重重,有各种事情来阻扰,都是善缘不够,功德不足之故。所以说能有机缘修道更是难得的福报。

《神仙传》中,葛洪祖师举了很多例子:方平欲东之括苍山,过吴,往胥门蔡经家。经者,小民也,骨相当仙,方平知之,故往其家。

遂语经曰:“汝生命应得度世,故欲取汝以补仙官,然汝少不知道,今气少肉多,不得上升,当为尸解耳。尸解一剧须臾,如从狗窦中过耳。”

仙人王方平发现有一个叫蔡经的人,虽然不是好道者,也不知保养精气,修身养性上也还不如很多普通人,但就是有得道成仙的命,便自己找上门传授仙法。

再如:严青者,会稽人也。

家贫,常在山中烧炭,忽遇仙人云:“汝骨相合仙。”

乃以一卷素书与之,令以净器盛之,置高处,兼教青服石脑法。

青遂以净器盛书,置高处,便闻左右常有十数人侍之。

每载炭出,此神便为引船,他人但见船自行。后断谷入小霍山去。

这个故事中的仙人也直截了当地说出仙人教授严青的原因:“骨相合仙”。

再如:刘根自叙遇到神人的经历:“余乃流涕自抟重请,神人曰:坐,吾将告汝,汝有仙骨”。

可见得道成仙,有时仅仅需要有成仙的命,究其根源,也是累世修行,冥冥中指引。

神仙下凡的人,是一定会修道的。

李白有诗云:“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有的仙人因为犯过错,贬谪人间,这部分谪仙人也会成为修道人。

南五祖宝诰云:“九皇降迹于天台。”说的就是这个。

当时九皇因为校勘劫运出了一些误差,谪降人间。

其中六个通过自己的努力修持,重返仙班,而另外三个则沉沦人世,迷失了本性,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就再也回不去了。

另外南宗五祖白玉蟾真人也是神霄府仙官下降,其诗云:“家在神霄九炁天,天中楼殿贮群仙,偶然来到人间世,料想神霄未一年。”

另外唐朝叶法善天师也是神仙谪降,《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叶法善》云:叶法善“尝游白马山,石室中遇三神人,皆锦衣宝冠,谓法善曰:‘我奉太上命,以密旨告子,子乃太极紫微左仙卿,以校录不勤,谪于人世。速宜立功,济人佐国,当复元任。今以正一三五之法今授于子,宜勉而行之。’言讫而去。”

神仙下凡,可能因为天庭还有一些关系,所以善缘会好一点,比如叶法善天师就得到了神仙的指点,传授秘笈。

完成任务之后,又回天庭去了。

也许有人会好奇,那我有没有修道成仙的天命呢?如果没有,是不是只能放弃?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有:“师姓刘名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十八年秋,迁居洛城东北云溪洞门人为凿洞室,忽得石井,众方骇异,师笑曰:不远数尺更有二井,此乃我三生前修炼处。凿之果然。”

刘长生祖师得道成仙的事迹提到,修道不是一世修成,而是累世修行,累积到这一世,终于功德圆满,得道飞升。

那么,这一世成仙的天命,自然也是累世修行得来的!

当下没有仙缘,更要开始修行,为以后成仙得道积累功德,真有仙骨仙缘,就算你不信修行,也会冥冥中指引你走上这条路。

白玉蟾祖师说:“修真之士,诚心以立其志,苦节以行其事,精思以彻其感,忘我以契其真。”

对于在世俗间修道的道徒来说,不但要接受来自外在环境的磨炼,更要接受萌发于内心深处的魔障的考验,所以更需要把握住自己,否则就会与道疏离。

无论多么险恶的环境和心魔,都是必经的磨炼,也是对救赎之路的寻求与实践。

索达吉堪布:世间中最大的魔是什么呢?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功利心的社会,学校中也不太灌输利他,培养的基本都是知识技能,让人会电脑、会说话、会写字,会各种各样的知识。

很少灌输“怎样做人、怎样利他”的道理,这样培养出的,往往是只懂技术而不具备完善人格的人。

人的利他、孝心等德行,一部分是先天的,一部分是后天教育熏陶的。而现在,经由后天教育培养的德行非常少,但其实,利他心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素质。

“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会歌中有句话“智慧和慈悲是永远的新鲜话题”,我也这样认为。

只要人类存在期间,都需要智慧,离开智慧连基本生活都无法解决。而慈悲利他心则更为重要,如果缺少它,世界会变得很可怕。

现在最关心的,是人格教育。因为如果缺少这种教育,大多数人都以自我为中心,这样自私自利的一群人对社会能带来什么?大家可想而知。

利他心对个人有没有利益呢?实际上,利他心对个人获得健康长寿和内心安乐,都有巨大帮助。

以前有位心理学家马丁,给学生做测试。让其中一群学生每天过得很开心,只做一些娱乐活动等他们特别喜欢的事。

同时,安排另一群学生每天帮助他人,办慈善商店、做义工和志愿者等。一段时间后,同时测试他们的心态。

结果发现:过得非常开心的那群学生,幸福指数越来越低,快乐的心无法长久;而做慈善的那群学生,幸福指数上升,快乐的心态很长久,身心的健康都有很大提升。

藏传佛教寺院中有部非常流行的书,叫《入菩萨行论》。这里面再再讲:有了利他心会很快乐,很多事情会有随缘的感觉。

相反,没有利他心,自私心越来越强,则会很痛苦。所以,不要认为利他是很可怕的事。

现在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没有灌输“利他最有意义”的价值观。由此导致很多人认为利他是压力和负担,对利他不予认可。有了这种观念,利他心就无法提升。

大人也需要培养利他心,不要认为:我是大人,我是家长,我是知识分子,我是大学老师,不需要培养利他心了。

之前我遇到一个大学老师,他自己讲:“我虽然是大学老师,但其实这个名称让我滋生了很大的傲慢。

因为是大学老师,好像就看不起中学或小学老师以及自己的学生。其实我相续中也没有什么大的知识,所谓的‘大’我配不上。”

我觉得他对自身的评价很公正。凡夫有很多烦恼、痛苦、毛病和缺陷,应经常反省,削弱自我,这样利他心自然会出现,烦恼也会减轻。

有人可能想:有些人有利他的善根,有些人不一定有。实际上并非如此,人之初性本善,利他心是每个人本有的。

对此,佛教中有很明确的观点——一切众生皆具如来藏。如来藏在每个众生心中决定存在,而如来藏的本体能散发出慈悲和善。

《宝性论》中讲:断善根众生也具佛性。其实,并不存在真正断善根的众生,这是佛教中的常识,很关键,所以说,每个众生都有本具的利他特质。

彼得·辛格有一本书,里面说“帮助他人并不是自我牺牲,而是自我实现”。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

一般人帮助别人时可能认为,“我布施钱给他,我很厉害”“路上遇到一个人特别痛苦,我把他送到医院”,或者“一个老人走路很艰难,我扶了他一把”等等。

自认为了不起,在为别人付出,实际上助人者得到了更多,也可以说,你并没有付出而是获得了。

慈慧基金会里资助大学生的一个人,讲:“我原来认为,自己资助大学生很了不起——我有钱又能发心。但今天看来,其实帮助别人对我是一种机会和给予。”

他并没有认为“我给予他”,而认为是“他给予我”。在逻辑学上,有些人对此可能想不清,钻在牛角尖中,一直认为“我是帮助者,别人应该感恩我、回报我”。但这种想法不合理。

现在价值观上,大家一定要树立“谁有利他心就了不起”的观念,有些人稍微有点钱财地位、名声才华等,就洋洋得意,认为很了不起,开始夸夸其谈。

其实真正和释迦牟尼佛因地时为利众生付出宝贵生命相比,凡夫人所做的区区小事,真的是微乎其微。人在宇宙中是相当渺小的,不应该因为一点点小事而自我夸耀、自我宣传。

佛陀曾在不同经典当中讲,如同不净室中不会有香味,凡夫人不会有善妙的行为。实际上,乃至未得菩萨果之前,要完全断掉自私心都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不论你学过大乘佛法,抑或之前从未接触,都要努力培养一颗利他心。如果没有利他心,即使有再高的智慧、再了不起的身份,也没有什么价值。

之前交流中,我发现:有的人也许是家庭或学校的原因,内心具备感恩心、利他心;但有的人,内心充满恶见,善妙的正见及信心、智慧等都非常微弱。

21世纪时,基本的推理思辨能力,许多知识分子都具足,但是否具足感恩心呢?可以说,现在有些人,不要说大乘的利他思想,连最基本的做人的德行都不具足,这确实很可怜。

这种现象在大学群体中比比皆是,所以,家庭和学校里推广传统的利他教育非常有必要。不一定你要改变整个教育制度,这有一定的难度。

重要的是,每一个人要知道现在存在的问题,有危机感。这个问题不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过了一个风暴后就烟消云散。这个问题是精神危机,可能影响好几代人。

忽略人格和慈悲教育,这样培养出的人即使有智慧又能做什么?不要说为家庭、社会或全人类服务,可能连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具足,甚至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

现代教育里,学校里经常看到口才好、能力强的人,但这些人到了高层次时往往会怎样呢?有的就用智慧和能力谋私利,成了贪官污吏。

世间中最大的魔是什么呢?大乘佛教认为,最大的魔不在外面,外面的魔王虽说也很可怕,但内在的自私自利心,才是最可怕的魔。

有利他心的人即便没有外在的财富,这颗利他心也是永久的财富。

比如自己有三万块钱,全部锁在银行里,死的时候,谁都不知道密码,这些最后都变成银行的了;而如果活着时把其中一部分拿出来做功德,就成了生生世世的财富。

所以,大家要想一想利他心的价值。《经庄严论》中讲:求自乐的人不但不会快乐,反而经常产生痛苦;求利他的人不但自己快乐,而且事业圆满成功。

用佛法的智慧观察,利他心的意义和价值超越一切。成佛的唯一因是什么呢?就是利他心。

有的人可能觉得:“我需要生存,怎么能不自利呢?”实际上,基本的自利是可以的,凡夫人对饮食等不得不关心。但如果唯一只想着自己,就不太合理。

可以观察观察,自己从早到晚想着众生、想着帮助众生的心态有多少?这样一观察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心还是充满自私的,利他心很少。

嗡嘛呢叭咪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三次击倒在地才晕过去,我们的马大师还是有点水平的马大师醒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微博给我们报平安并表示自己没有受伤,从配图来看,马大师脸上充满喜悦,仿佛自己才是比
  • 昨天,莆田市大麦百伦贸易有限公司侵权美国新百伦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商标权纠纷一案尘埃落定,大麦白伦因不正当竞争被要求赔偿200万元。上述事实可以证明大麦百伦公司、张
  • 像我這樣聰明的人,也不曾告別單純,還是在用一種情,換取一份等待。没有朝霞的陪衬,这样纯粹的大白太阳少了许多美感,似乎对不起我们在寒风中颤抖的期待。
  • 池州蓝天救援队李翔队长表示,非常感谢安徽益萃建筑公司的爱心捐助,池州蓝天救援队将一如既往,开展好各项应急救援和安全教育,致力于弘扬社会正能量,把池州蓝天救援
  •   “明星产品+洗脑广告+渠道下沉”这样的组合拳,让旺旺迎来了自己的高速发展期。公开数据显示,在巅峰时期,“旺旺仙贝”在中国台湾的市场占有率超过95%,几乎每个
  • 元月6日张忠德接令出诊西安市,临证辨证,科学配伍,个性化立方,10天间把疫毒感染者统统治愈. 元月16日晚21时许,广中医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广中医二附属医
  • 有句话你听过吗我把你捧在手心,你就是一杯子,我松开手你就是玻璃渣子曾经深爱你的妻子蝶吻我一直不知道杏花也是香的,那香是飘逸的、流淌的,弥漫在空气中,你不追随都不
  • 史兰客七怪原型,都是唐家三少的真人真事 1.戴沐白:原型是唐家三少基友戴小楼,小时候没户口只能在农村,偏爱“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闲书精通医学,做过跑龙套后转
  • 他的颜值到底有多高,可以一起看看他年轻时候的照片,那时候的他真的非常帅气,这样的一张脸是如今娱乐圈那些年轻小鲜肉永远都比不了。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尊龙对于这个名
  • 现如今,只有正规的零食加盟品牌才能在源头上把控零食的高品质,所以,一家休闲食品加盟店想要长久经营好,一来要保证零食的品质安全,二来要保证零食的种类多样,只有不断
  • #南昌美食推荐# 尊品牛排我真吃了很多年,口碑一直很好小时候考试老是因为粗心大意考不好有一次期中考试爸爸说这次考得好就带你去吃牛排当时的我没吃过牛排,听着都流口
  • 风靡全球的日本拉面来咯疫情当前,今天足不出户我带你们撸到最最地道日本拉面价格便宜到怀疑人生#微商##微商代理##云仓店铺##云仓杂货铺##美食##爆款好物##好
  • 我带着我的谷和oc出来扩fo,具体属性请看置顶!)但是也欢迎同坑我家里养了三只猫,时不时会放点她们的日常❗梦女梦男可以来扩我,只是我不太搞梦向社交这之类的。
  • 3、谢谢你喜欢我,不过这是你该做的。3、谢谢你喜欢我,不过这是你该做的。
  • 人与人之间不总是和谐,但也绝不是永远对立,试着去放下心中的怨和恨,因为人生苦短,每个人都不容易,有交集才会精彩。如果是不小心碰着了点,何不相逢一笑,尽皆释然,
  • 我希望我喜欢的男孩子永远优秀永远充满正能量,坚持走自己的路,别在乎那些不理解你的人说话的话,你只要记得我们理解你就好啦。我很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到你的优秀,从而
  • 时光转移迅速在这个短暂的生命里面有一个禅师这么说了如果你爱惜你自己就应当凝视你自己的内心莫让妄念作主这一句话讲的真是好!也许每天我们法喜充满,也许被各种困苦所逼
  • 腾讯视频会员用平常心对待生命的每一天,爱奇艺会员用感恩心对待眼前的每一个人,搜狐会员幸福和快乐就会不请自来。腾讯视频会员用平常心对待生命的每一天,爱奇艺会员用感
  • 最近吃下许多“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摘了最高处享受阳光滋润的甜桃,新鲜落下的鸽子蛋,地里新摘的苞谷,洋芋抹上辣椒油和咸韭菜,没了沙姜和小青桔就不完整的椰子鸡,和
  • 日支子申半合,财星不为用神,配偶也是一个多情人,夫妻感情不同步,容易找朋友诉说心苦。日支子申半合,财星不为用神,配偶也是一个多情人,夫妻感情不同步,容易找朋友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