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尚食”的几个事 #尚食# #尚食[超话]#

本文首发于《扬子晚报》,作者胡丹(皇帝不称朕)

尚者,上也(如尚方宝剑又名上方宝剑),尚又有掌管之义(如尚书),则“尚食”既指上方之食、御食,也可以是掌领上食之机构。总归“尚食”不是民间能用的词,它是皇家的专属;说白了,尚食就是管皇帝一家子吃饭的。

一、明宫确曾有过“尚食”

“尚食”是明代内廷机构,这在《明太祖实录》里有明确记载:1365年七月,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宫里,“置尚食、尚醴二局,设大使、副使各一人”。顾名思义,尚食管饭,尚醴管酒,有酒有饭,就可以饱醉了,看起来吴王的日子很有些好过了!

开设专门的“尚食局”埋锅造饭,这是朱家王朝兴旺发达的一个微小信息;不到三年,朱元璋果然登基坐殿,当上了大明皇帝。而这个开国前设立的尚食局,很可能是明宫最早的宦官衙门。

明朝首次“定内侍诸司官制”,是在洪武二年(1369),这时尚食局不见了,而在近侍内臣60人中,有“执膳”4人,专管皇上吃饭——《皇明祖训录》记:“执膳奉御,掌监造御膳供进。”

老朱家的生活越过越好,尤其是建国后,添丁加口的速度加快,朱元璋大小老婆四十多位,皇子公主合起来也有四十多,一旦开起家宴来,坐满十桌不止,光靠4个内臣执膳,肯定兜不住。不知后宫是搭伙吃饭,一齐吃集体食堂,还是各宫自开小灶,各顾各的?

洪武五年(1372),内廷始设“六局一司”,尚食局又来了!但它作为“六尚女官”之一,由宦官衙门变成了“女官之职”。朱元璋对设立女官这事儿很重视,专门派了两名宦官前往苏、杭二州,在民间选择能写会算、愿意入宫的妇女,一共44位,送到南京,其中14人授职任事,其他人因未满二十,赐银遣送回家。尚食局既然由妇女管理,理应专门照顾妃嫔和幼年皇子女的饮食。

皇明的后宫,规模不断扩大,尚食局也随之扩编,到洪武末年,尚食局的女官首领“尚食”增为二人,正五品,下设司膳司,“掌割烹煎和之事”,而且,“凡进食先尝之”——由这个情节来看,司膳司也供办御膳。但尚食局管的事,已不止主家的饮食,它下面还设司酝、司乐、司饎三司,分掌舆辇伞扇、园苑蔬果和灯烛膏火之事,相当于宫廷的总务科,而不止“膳食科”了。同时内官衙门里增设了四品尚膳监,掌管御膳与宫中筵宴及食用之物。

明朝的内廷,从主上到大小宫奴,总在两万人上下,一到饭点儿,这么多人一起突突地开火造饭,顿时炊烟四起,可不称盛景乎?大概京人都会指皇城说,万岁爷开饭了!

皇家的后厨,如上所言,包括尚食局与尚膳监两大系统,各自服务于不同的对象。吃饭的人太多,对宫廷后勤,是很大的考验。

在这些人中,自然皇帝的吃饭问题,最为重要。而皇帝对“饭口”的重视,不妨从朱元璋对厨子的特别态度说起——

二、朱元璋父子与厨子

洪武十一年,诸皇子中,前面几个儿郎已长成大小伙子,朱元璋迫不及待地打发他们到各自的封国去,好亲自掌领他老朱家的军马。几个王子上路了,忽一日,朱元璋接到密报,说第二子秦王朱樉,在到西安就藩的路上,因为一点小不如意,鞭打了厨子。而另一路到山西太原就藩的三王子晋王朱棡,也因小事笞辱了膳夫。

厨子、膳夫,打不得!

朱元璋竟然大起惶恐,立马点灯铺纸,亲笔写了一份敕谕,令人急送至儿前,谆谆告诫小子们,侮辱“造膳者”,有多危险!

他说:“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朱元璋却上升到“立命”的高度。他告诫秦王:你的吃食,掌于厨子之手,你不把厨子当人,“将操膳者视以寻常,是不可也”。为何不可?不是怕他勺子一颠,饭菜分量不够,而是“(你)若频加棰楚,不测之祸,恐生于此”!直白说,就是你把他打狠了,他在你食物中下毒,你小命不保!

在给晋王的教训里,朱元璋还拿自己现身说法,他说:

“你老父我率领群雄平定祸乱,对人从未姑息过。唯独厨子徐兴祖,事我二十三年,我从未折辱过他。”

这位以屠戮功臣著名的开国皇帝,一生杀人无数,独独对一介“膳夫”坚持“群众路线”,紧密团结,不愿结怨。“怨不在大,小子识之!”他是这么总结的。

朱元璋对这些“小人”可真是好,不单常赐以白金、宝钞,还送大官给他们做。朱元璋的厨子徐兴祖、井泉,都做到光禄寺卿;剃头匠杜安道、洪尚观,做到太常寺卿,都是从三品的皇皇京卿(参见拙著《大明王朝家里事儿》)。

明初时,宫廷制度初建,宫里有一些外臣服务皇帝的饮食,是特例。后来内外隔绝,规矩大发了,就不大有外人能入宫操膳,皇家的炊事员,都是内臣。

三、大太监魏忠贤靠“办膳”起家

在《尚食》这部戏,似乎宫廷女子包揽了后宫美食。其实,做饭辛苦,对体力是不小的考验,在家里,多是妈妈下厨,女主人管起一家子吃喝。但是在以做饭为工作的岗位上,还是男子才能胜任,所以历代名厨,多为须眉。

在我所能记忆的明代史料里,反映宫女与宫廷饮食关系的材料极少,很难展开了讲,或许只有这样,才给艺术创作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吧。看美女颠勺,总强似看那太监!然而,事实上,在明宫把勺的,却都是阉宦。

宫闱深远讳密,是外人难以知悉宫廷生活的主要原因。明末太监刘若愚写了一部《酌中志》,专记宫廷之事,提供了不少珍稀材料。他在记载“圣驾御前”近侍机构时,记有御药房、御茶房,还有尚冠、尚衣、尚履、管净(出恭之事)等诸色内臣,却偏偏没有一个管皇帝吃饭的“御膳房”;倒是有一个“大庖厨”,虽然也名列“近侍”(即亲近内臣),却怎么听也像一个大厨房,可能管着皇上身边近侍的饮食,而非万岁爷的御膳。

关于御膳的情况,刘若愚也有宝贵的记载,他说:

“天启以前,凡圣驾每日所进之膳,俱司礼监掌印、秉笔、掌东厂者二、三人轮流办之。”

就是说,在熹宗天启年以前,万岁爷用膳,都是由名位最为尊显的几个大太监,即司礼监的掌印、秉笔太监和掌东厂太监轮流操办。

为万岁爷办膳,是身份的象征,虽说皇帝就一张嘴,他能吃多少?可到底是准备“天馔御食”,场面不得不大。刘若愚记道,天启年间,司礼太监王体乾、魏忠贤、李永贞连同皇帝乳母客氏四家轮流办膳,每家管事官数十员、造办酒醋酱料厨役数百人,这还是紫禁城之外的;皇上吃饭了,在乾清宫里领膳、请膳和管果酒的近侍,每家也在四、五十员以上。
皇上一顿饭,宫里宫外大几百人忙活,可见这一口饭的排场和铺张。

而皇帝是不出伙食钱的,所需费用全由办膳的大太监承担,说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也算是荣宠之累吧!崇祯帝即位后,革除前朝弊政,改由尚膳监负责御前饮食——“亦节省意”。替谁节省呢?其实受益的是那几个大老太监,他们开脱了。但据刘若愚说,崇祯十四年后,复令司礼监掌印、掌厂、秉笔太监“照先年例挨月轮流办膳,仍遵祖制也”。为什么突然又要“遵祖制”了呢?这时候明朝不行了,尤其是经费左支右绌,皇帝也穷啊!崇祯帝也在想辙开源节流,于是下令将老规矩恢复起来,让那几个大太监挨着月份,轮流办膳,管皇上吃喝,实际上是借着“遵祖制”,把饭钱甩锅给了太监,他自己倒省下啦!崇祯帝也够鸡贼的。但皇上把腰包捂紧了,可办膳太监不会自己白白往外掏钱,皇上的饭钱,归了拢齐还是要从公家抠出来。

大家都知道,厨房管事是个肥差,因为做饭先得买菜,菜钱就是出油水的地方。刘若愚就记说,魏忠贤在给熹宗的妈王才人“办膳时,便渐充裕”。熹宗的爹,当了二十多年太子,不遭待见,自然“青宫凉薄”。熹宗他妈,又不遭太子爷待见,更是阔绰不起来,直到生下熹宗,才有专人办膳,魏忠贤就是抓住机会,夤缘入宫,为王才人母子办膳,以后才靠着这层关系发达起来。想当初,主子不富裕,魏忠贤都能“充裕”起来,说明宫廷菜钱里,油水还真是不少。据说崇祯帝一次想吃城里某家糕点铺的点心,派太监去买,普通人一两银子能吃饱,太监一经手,一百两银子不止,油水全被太监揩了。太监们还常以办膳为名,宫里宫外勒索食材,也是一宗发财之路。

从《酌中志》所记几个太监的“办膳处”来看,都比较分散。这就让我想到,今天我们去紫禁城参观,见明朝皇帝住的乾清宫,四下里似乎没一个厨房,宫里全是木头宫殿,防火关节重大,也不可随便搭灶开火。为皇上办膳的太监们各自找地方为皇上做饭,饭做得了,不可能打电话请皇上移驾过来吃,还得用笼屉装好了送去,路上一经风,菜凉了,还能好吃?说实话,我感觉皇帝在吃这一口上,未必是满意的,最大的不足,应该是没法像普通人那样,家里吃腻歪了,可以随时下馆子。

皇上家有庞大的班子造办御膳,想来真是人间珍馐,可是这就跟吃食堂一样,纵然花样很多,久之必然生厌。皇上念的不是龙肉凤胆,而是变个口味,吃点花样。我曾见一本明代笔记上说,成化年间,一个很有才名的翰林老先生,不仅一手文章铺排得好,还调得一手好羹肴,他有一道菜,皇帝特别喜欢吃,太监想学了来,方便做给皇帝吃,可是向翰林老先生讨教,他却死活不肯教。原来老先生是拿这道菜当作“勾引”皇帝的饵呢!皇帝想他的菜,必然想他这个做菜之人。这个事例说明,皇帝想尝鲜儿的欲望是很强烈的。主要还是宫里规矩太大,御厨做饭有板有眼,不容许自由创新,所以菜色虽然十分丰富,可皇帝每天吃着吃着,就把胃口吃败伤了。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知、仁、勇。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总要三件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现在讲的知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知育要教导人不惑,情育要教导人不忧,意育要教导人不惧。教育家教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的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想要养成判断力︰

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

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知识;

再进一步,还须有遇事能判断的智慧。

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了,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虾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仅有这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

这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他们积了无数经验,发现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我打算做这项职业,就应该有这项专门学识。例如我想做农吗?怎样的改良土壤,怎样的改良种子,怎样的防御水旱、病虫……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得成为学识的。

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做工、做商……等等,都各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

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求得的知识,就是这一类。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们每日所碰见的事理,是复杂、变化的,不是单纯的、印板的。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得有根本的判断力。

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练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一定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昏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智慧,都是知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
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么样。“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用都包在里头。“仁”到底是什么,很难用言语来说明。勉强下个解释,可以说是︰“普遍人格之实现。”孔子说︰“仁者,人也。”意思说是人格完成就叫做“仁”。

但我们要知道︰人格不是单独一个人可以表见的,要从人和人的关系上看出来。所以“仁”字从二人,郑康成解他做“相人偶”。总而言之,要彼我交感互发,成为一体,然后我的人格才能实现。所以我们若不讲人格主义,那便无话可说﹔讲到这个主义,当然归宿到普遍人格。换句话说,宇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宇宙,我的人格和宇宙无二无别。

体验得这个道理,就叫做“仁者”。然则这种“仁者”为什么会不忧呢?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一曰忧得失。

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所以易经六十四卦,始“干”而终“未济”﹔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不做便连一寸两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失败了。“仁者”看透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凡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换一方面来看,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里路挪了一两寸,算成功吗?所以论语说︰“知其不可而为之。”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说呢?

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

为什么呢?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的画出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人家的,然则那里有东西可以为我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当然亦没有东西为我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

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持。”“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总而言之,有了这种人生观,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然会“无入而不自得。”他的生活,纯然是趣味化、艺术化。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目的是教人做到“仁者不忧”。

怎么样才能不惧呢?
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很丰富的知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很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

然则意志怎样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曰︰“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有不慊之心,则馁矣。”又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寛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俗词说得好︰“生平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招。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所牵制。论语说︰“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链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

总之,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为薄弱极易,由薄弱返到刚强极难。一个人有了意志薄弱的毛病,这个人可就完了。自己作不起自己的主,还有什么事可做!受别人压制,做别人奴隶,自己只要肯奋斗,终能恢复自由。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嗜欲的奴隶,那么,真是万劫沉沦,永无恢复的余地,终身畏首畏尾,成了个可怜人了。

孔子说︰“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我老实告诉诸君吧,做人不做到如此,决不会成一个人。但是做到如此真是不容易,非时时刻刻做磨练意志的工夫不可。意志磨练得到家,自然是看着自己应做的事,一点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藏头露尾、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的目的,要人做到“勇者不惧”。

我们拿这三件事作做人的标准,请诸君想想,我自己现在做到哪一件?哪一件稍微有一点把握?倘若连一件都不能做到,连一点把握也没有,嗳哟!那可真危险了,你将来做人恐怕就做不成!

讲到学校里的教育嘛:第二层的情育,第三层的意育,可以说完全没有,剩下的只有第一层的知育。就算知育罢,又只有所谓常识和学识,至于我 https://t.cn/R2WxTyu

#19岁小伙全身烧伤没钱医治#【19岁小伙全身三度烧伤,医生:求生欲望这么强,真的很想他活下去…你愿意帮他吗】今天是端午节,当大家在互道“端午安康”时,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烧伤科的重症病房外,一位妈妈抹着眼泪在为烧伤的儿子筹措着医药费。
端午假期刚开始,她19岁的儿子遭遇了一场意外。“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已经掏空了所有的积蓄。”她说。

一场意外,东阳打工的贵州小伙全身烧伤

这位妈妈姓夏,来自贵州兴义,在浙江东阳打工。6月12日晚上,夏妈妈19岁的儿子小周,在东阳的出租房里发生了燃气意外,小周和他的表哥都受伤了。“医生跟我说,要保住儿子的命,得往杭州送。”夏妈妈说,救护车连夜把小周送到了浙大二院。
夏妈妈说,儿子小周是个高高瘦瘦的帅小伙,虽然稍微有些叛逆,但平时还算努力:“儿子在东阳一家服装厂上班。平时不和自己住在一起,母子俩交流不多。”
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儿子,夏妈妈的心很痛。“几乎全身都烧伤了,气管插了管,话也不能说。”
小时新闻记者从浙大二院了解到,小周目前的伤情十分严重,全身有93%的皮肤三度烧伤。“伤情很凶险。”浙大二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副主任医师王帆说,小周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治疗费用或达百万,入院两天就已经花光了积蓄

从东阳转院到浙大二院后,夏妈妈一直守在烧伤科病房外。“医生们尽全力在救我儿子,我真的很感激。”夏妈妈说,现在摆在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医药费了。
“昨天,医生跟我说,要保住我儿子的命,医药费要上百万。”夏妈妈也在东阳的服装厂打工,一个月工资4000左右,除去生活费,就所剩无几,几乎没啥存款。
而小周的父亲,几年前与夏妈妈离异,把小周和妹妹留给了夏妈妈抚养。
意外发生后,小周的父亲也立即在亲朋好友处筹钱,但两三天过去了,还没筹到钱。
“我交了3万多的医药费,昨天又借了2万多的贷款交给医院,但今天已经欠费了。”夏妈妈的全部积蓄已经几乎花完了,身上只剩下两三千块钱应急。
小时新闻记者了解到,小周一家的经济状况不好,无房无车,老家的爷爷奶奶靠养猪谋生。“问了很多亲戚朋友,但大家也都有各自的困难。”夏妈妈说。

小伙生命力顽强,医生:很想救救他

得知小周的遭遇和家庭情况后,浙大二院烧伤科的医生们找到了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我们真的很想把这个年轻人救回来。”浙大二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副主任医师王帆说,为了更好地救治小周,好几位医生都顾不得端午休假,一头扎在病房里。
王帆医生说,小周的烧伤情况虽然很严重,但并不是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在重症病房里,小周虽然不能讲话,但他意识清醒,医护人员和家人对他的鼓励,他也能做出积极反应。
“我们成功救治过比他更严重的伤员,他的生命力很顽强。”王帆说,他们不想小周因为医疗费用问题,而错过了救治的最佳时间。
“才19岁啊,正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啊,真的很想他能渡过难关。”
小周的烧伤情况,要经历好多场大手术,而眼下的当务之急是保命。根据小周目前的救治情况,要保住性命,接下来的一场大手术至关重要。
王帆医生说,这是小周要经历的第一场大手术。按照救治进度,最佳手术时期是本周四(6月18日)前后。“如果不能及时凑够手术费,手术可能要延期。多延期一天,就多一天风险。”而第一场手术的整体费用大概在10万至20万左右。
“重症病房里,小周的求生欲望很强烈,他想活着。”烧伤科的医生们说,想通过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帮助小周筹措医药费。

“钱报善基金”已开启,为小周发起生命助力

在征得家属和医院同意后,钱江晚报小时新闻与浙江妇女儿童基金会共同成立的“钱报善基金”为19岁的小周发起生命助力。
2019年3月,“钱报善基金”启动,秉着“向上、向善、向美”的宗旨,基金所有筹款都将专门帮助患有重大疾病、或者因为重大突发导致家庭困难的人群。成立后,“钱报善基金”曾帮助过杭州方家花苑火灾恩恩一家和杭州笕桥火灾的17岁妹妹。
这一次,所有的捐款依然都“专款专用”,将全部用于小周的治疗,若治疗结束后善款尚有剩余,基金会将对剩余善款用于救助其他贫困人群的大病救助,并定期于慈善中国、基金会官网作进展披露。

捐款方式:

备案号:53330000501874443WA21010
银行捐款:
户名: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
开户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杭州分行保俶支行
账号:95030155260000785
备注:帮帮小周

支付宝捐款:
账号:zjerjihui@163.com
备注:帮帮小周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新闻记者 谢春晖 杨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她说,虽然中央制定香港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但特区政府仍有其他完善“一国两制”工作要做,有信心香港再走下去,可以令“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不平凡的2021年
  • NHK総合で放送のよるドラ『阿佐ヶ谷姉妹ののほほんふたり暮らし』今夜10時45分からスタートですよ〜本当に面白いですし主演のおふたりがとてもチャーミングですしそ
  • 中国传统书法是在以“气化”本体、“意化”自然、体验感知的前提下产生的,书法的每一点画皆具备独立的抽象化功能。顿子斌的汉字水墨,是立足于传统书法单一凝化形态的自我
  • “解决市场‘痛点’才能赢得先机”“成长组”的某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成为了一个亮眼的存在,凭着对市场及行业“痛点”的准确把握,以产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研攻关与产品
  • 您知道在这个时代如何才能破除所知障,学到真正的佛法,让自己在这一生真正的了生脱死,成就解脱?您知道佛教各教派因为见地不同所发生的争论,都是因为所知障所造成的吗?
  • 非常值得幸运的是李冰冰根据节目的录制痊愈了自身,将真实的自己展现在了大伙儿眼前。非常值得幸运的是李冰冰根据节目的录制痊愈了自身,将真实的自己展现在了大伙儿眼前。
  • 而客厅原本只有一个简洁的竹制书架,放着我和孩子常看的书籍。我那时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漂亮书桌,书桌的抽屉和底柜都装满书,趴在上面写字、读书便如拥书城,
  • 我感觉韩国的医院在我们女孩子的口里面说的还挺不错的,开内外眼角是我做的项目,做完之后我恢复的效果比较快,可能是因为技术上面是一方面,另外一个是我的皮肤愈合能力比
  • 那时候我有个好朋友叫安伟,我年轻时回去找过他,但是现在我不在想了,可能她他比我还惨,可能他已经意外死亡了,所以还是保留这份记忆到我也没了滴时候吧……!随餐一粒舒
  • 恢复中转联程业务】为便利南北地区旅客往来,畅通旅客出行空中通道,进一步提升石家庄机场航线网络覆盖,持续打造中转航线网络,12月1日起,石家庄机场将开通石家庄-赤
  • 表白这家医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产检预约制,减少排队时间!▶【停气】下列地段用户将于2021-01-12 13:30 至 2021-01-12 17:30停气:
  • 现在大家生活节奏快,就喜欢一些趣味性强的娱乐给自己减压,那我想我就要找到音乐中的快乐,让人们在欣赏音乐中感受快乐,所以我创造了一些音乐会和音乐表演作品,在其中加
  • 薄如蝉翼记是记得住,就是想不起来了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完全无关谁能想到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孩子你是个明白人,我明白你明白的意思。人生总是有很多
  • 坐在偌大机场,我是要准备飞了,飞回到我土生土长的广东,不会有不适应,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只是没有泸沽湖这般与世无争罢了,但是既然我投生的地方是繁华的大都市,那么
  • #汉服[超话]#制衣记#汉服[超话]#冬天搞唐有点难,那干脆就混搭吧让汉服融入日常生活。也不是不可以。
  • 【[舔屏][舔屏][舔屏]这116道川菜拟认定为省级“天府名菜”有你爱吃的吗】鱼香肉丝、蒜泥白肉、自贡冷吃兔、盐边油底肉、古蔺麻辣鸡……据四川省商务厅官网消息,
  • 下定决心到广州也就是小霖同学和姨夫前后劝说的两分钟,从抢号到今天约到余教授再检查,今天一比较果然是值得的,虽然检查了一整天(还好有姨妈全程陪我不然可能要累死)各
  • 愿你我都平安喜乐[微风][猪头][微风]看到爱华老师提问箱的这条回复真的笑死了 忍不住第N遍感叹她是我在现实生活里遇见过的最具有诗性气质的人骨子里是个把浪漫主义
  • 林心如生图老态挺明显,但身穿“金属风长裙”还是挺亮眼,高级虽然说“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随着女生心态的改变,逐渐被人不认可,但不可否认,被人们用惊艳的眼光关注着,
  • 出生年:1996身高:164职业:国企收入:8w学历:本科星座:水瓶座现居:福州#福州[地点]# 车房:无房无车婚史:未婚自我介绍:家庭父母经商,自己温柔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