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商入黔 共赢发展#黔中大地魅力无限机遇无限!贵阳贵安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特大城市】“良禽择木栖”。企业选择在哪里投资兴业,便是选择未来。
“花香蝶自来”。一个地区发展优势足不足、机遇多不多,既影响着对企业的吸引力,也决定了这个地区的竞争力。
近年来,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已成为投资兴业的宝地、企业成长的沃土、创新创业的福地——
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交通等基础设施取得重大突破,资源优势、能源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进一步凸显,在高质量发展中大踏步前进,发展前景光明,未来十分可期。这是贵阳贵安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的潜力。
2020年,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11.65亿元,五年跨越2个千亿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万美元;经济增速年均增长9%,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经济实力大幅跃升,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这是贵阳贵安当好“火车头”的实力。
“十三五”时期,贵阳累计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75家,引进产业项目4583个,到位资金5124亿元、年均增长15.2%;贵阳的国际友城和友好交往城市达到17个,与191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外资企业增加到432个。这是贵阳贵安作为“排头兵”的魅力。
聚力“强省会”,合作赢得未来。贵阳贵安正大力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特大城市,来贵阳贵安发展兴业恰逢其时。

投资兴业的成本洼地
坐拥长江、珠江两大流域八大水系,水能充沛;素有“西南煤海”之称,煤炭资源丰富;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发展迅速……作为南方唯一具有煤、火、水组合优势的省份,贵州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实施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打好煤、火、水“组合牌”,近年来,贵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能源发展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2020年,贵州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装机分别为3560万千瓦、2281万千瓦、1637万千瓦,发电量2327亿千瓦时,年均增长3.8%,水电日发电量、火电日发电量、新能源日发电量、“黔电送粤”日送电量、水电日蓄能值均创造新的历史纪录。
用电成本是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的重要生产成本之一,降电价对于降低企业成本,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贵阳贵安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政策,积极降低工商业企业用电成本,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3月,贵阳工业企业市场化交易电量共计628亿千瓦时,签约企业共降低成本累计42.41亿元。2020年,贵阳市平均市场化交易电价为0.3215元/千瓦时,比全省火电标杆价低0.03元/千瓦时。
数据中心用电平均每度0.35元,工业用电平均每度0.54元,商业用电平均每度0.57元……能源足、电价低已成为贵阳贵安发展的特色优势,为众多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大数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贵阳贵安作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始终在大数据发展领域先行先试、领先领跑。2013年开始,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基地落户贵安。此后,腾讯七星数据中心、华为云数据中心、苹果iCloud数据中心等一批行业数据中心和国家部委数据中心也相继落地建设。
“贵州是‘西电东送’的起源地,水煤资源丰富,电价相对较低。企业把数据中心建在这里,可节约大量资金。”贵安新区产业发展局大数据科负责人杨帙林说。
如今,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已实现从“风生水起”到“落地生根”再到“集聚成势”的精彩“三级跳”。汇聚了华为、腾讯、英特尔、戴尔、思爱普等一批国际大数据龙头企业,2020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1649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8.2%。
除了能源足、电价低外,劳动力充足是贵阳贵安适合投资兴业的另一个原因。
近年来,贵阳贵安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力人口约有31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2.4%,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通过各类技能培训,劳动力的素质在不断提高。
“贵阳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非常发达,水、电等价格相对较低,劳动力资源充裕。”北京首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首农种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秋平说,看好贵阳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去年公司与贵阳市农投集团合作,在开阳投资建设了猪场,并从国外引进了1900头PIC精英种猪。
各种优势、红利叠加,贵阳贵安发展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今年一季度,贵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4.7%,两年平均增长7.1%;全市投资实际到位资金487.03亿元,同比增长40.6%。

创新创业的人才高地
60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内,15个人,10张桌子……这些是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CEO喻川挥之不去的创业记忆。
2012年,喻川和十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怀揣着创业梦,在多次碰壁之后,在贵阳高新区受到热情接待,正式组建起自己的团队——翰凯斯Flexlab,并将目光投向机器人,获得了一个梦寐以求的机会。
这一试,他们成功研发出4旋翼分布式无人机,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如今,翰凯斯Flexlab已更名为翰凯斯PIX,并搬进高新区贵州科学城5号厂房。在这个占地5000平方米的场地内,喻川团队专注于无人驾驶和智能制造。
“创业之初的艰难唯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还好我们背后有各级政府的扶持。”喻川说,在贵阳,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贵阳是一个新兴的创业城市,政府对新兴产业非常支持,这里是年轻人寻找新的机会、实现成长的理想城市。
缘何喻川能在贵阳实现梦想?这和贵阳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聚集人才,以无微不至的服务“浇灌”人才,以优质的发展环境激发人才,以高质量的发展用好人才分不开。
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一直以来,贵阳贵安深谙人才的重要性,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工作机制和制度措施,出台系列引才政策文件,构建多元化引才体系,积极搭建平台载体,创优发展环境,着力打造人才高地。
制定特色政策体系。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关于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若干措施》等一揽子引才聚才政策措施,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筑发展。
“招商”与“招才”并举。聚焦实施三大战略行动,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区域为重点,组织开展各类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活动。
创新方式柔性引才。与知名高校合作建设社会实践基地,柔性引进一批高学历人才来贵阳从事社会实践。建立黔籍人才库,2020年新增入库19287人,入库总人数达61333人。
搭建交流平台引才。通过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酒博会、贵洽会等平台,大力引进各类优秀人才。
发展产业培育人才。围绕“四新”抓“四化”,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业、数字产业等六大新产业,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资源精准对接,让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
……
在人才工作上,贵阳贵安千方百计寻觅人才,各尽其能用好人才,无微不至服务人才,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成为全国最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之一。2020年,贵阳市人才总量达到96.31万人,每万人人才资源数为2116人,两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
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
实施创业创新资助、推行“人才服务绿卡”制度、实施高层次人才安居工程、高标准建成贵阳国际人才城“一站式”人才服务大厅、打造“筑人才”APP、开通“贵阳人才”微信公众号……贵阳整合各种服务资源,织密人才服务网络,全力培育“拴心留人”沃土,为各类人才提供“保姆式”“管家式”服务。
“在贵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当地政府部门都会不遗余力地帮我们解决。”谈起在贵阳创业的经历,贵州易鲸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静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成为“贵漂”“贵定”,贵阳贵安已然成为无数人才创业的热土、筑梦的高地。

潜力无限的发展宝地
4月28日,贵阳轨道交通2号线全线开通运营,贵阳轨道交通进入“换乘时代”。这不仅有效扩大了交通空间供给、提高了交通效率,也改善了城市发展布局、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不久前,一则“贵阳将建‘新四环’”的消息也让人倍感振奋。
根据规划,“新四环”是贵阳打造的“一轴五环九横十纵”城市骨干路网中的“五环”之一,全长约312公里,主要由乌当(羊昌)至长顺高速公路和乌当(羊昌)至平塘高速公路组成,贯穿修文、乌当、贵定、龙里、惠水、长顺、平坝、清镇等区(市、县)。今后,贵阳将构建一体化区域交通发展体系,形成1至2小时都市交通圈。
畅通路网结构,拉大城市框架,增创发展优势,这正是贵阳不断推进城市扩容提质的重要之举。
贵阳为何要推进城市扩容、提升城市能级?作为省会城市,贵阳承担着当好全省“火车头”“发动机”的使命和重任。经过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缺少产业发展的承载空间,成为贵阳进一步提升首位度的制约因素。
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开启发展新局?加快与贵安新区融合发展,成为贵阳服务全省大局、有效拓展发展空间、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放大辐射带动效应的关键举措。
作为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直管区面积47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4平方公里,拥有广阔的产业承载空间和良好的基础配套。2020年2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贵安八条”,按下了贵阳贵安融合发展的快进键。
以交通先行、以路网为基,不到一年时间,宾阳大道延伸段(一期)、松柏环线和思孟路共计11.62公里的三条互联互通道路便建成通车。
一年多以来,贵阳贵安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产业空间、民生福祉、对外开放、绿色发展等方面实现融合发展,两地融合呈现出力度大、落地实、融合快、效果好等特点,“1+1>2”的融合效应,让构建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圈的愿景加快实现。
2020年12月,贵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作出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的决策部署,再次赋予贵阳贵安新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以规划为引领,以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为工作主线,当前,贵阳贵安正大力构建“城市中轴贯通、东西两翼协同、南北双向拓展、组团分步推进”的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发展格局,努力提升首位度,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更具带动力的火车头、西南地区更具影响力的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基本建成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能级不断提升的同时,贵阳贵安的市场潜力也日益凸显。
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贵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305元、18674元,比2015年分别增加13064元、6756元,年均增速分别为8.2%、9.4%。
消费市场供给持续扩大。近年来,贵阳商贸业发展迅速,中高端消费初具规模,呈现出中高端消费平台提质扩容、商贸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消费运行保持稳定增长的特点,“爽爽贵阳·消费天堂”城市品牌愈发响亮。
2016年以来,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率达8.2%左右,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88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5.52亿元,同比增长36.4%。
奋进“十四五”、迈向新征程,贵阳将深入推进“百场千店万铺”建设,打造“爽爽贵阳·消费天堂”城市品牌,创新消费场景供给,做大城市消费流量。
贵阳贵安的市场潜力必将变为发展实力。
当前,贵阳贵安正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大踏步前进。贵阳贵安大有可为,扎根这片热土的企业家大有作为。#聚焦2021数博会# #与贵阳相约2021数博会#

【砥砺前行奏华章 奋楫扬帆逐浪高——花溪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20年已悄然离去,纵观过去一年,在部门领导的带领下取得了一些小的成绩,个人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2020年是一个忙碌而充实的一年,忙并收获着、累并快乐着。

回望2020年,花溪区委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贵阳贵安新区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以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六大体系”为抓手,开启了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

一年来,花溪区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围绕“一品一业、百业富贵”愿景,积极抢抓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等重大战略机遇,全区上下凝心聚力,一以贯之,不断开拓,合力攻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圆满完成了“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各项任务,书写了综合实力再上台阶、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的精彩答卷。

2020年,花溪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7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40570元和19507元;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1060户3619人实现稳定脱贫……

夯实根基 助力融合发展

按照贵阳贵安新区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一年来,花溪区制定出台了《中共贵阳市花溪区委关于高质量建设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融合发展的目标路径,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现代产业、公共服务、要素市场、环境保护“六大体系”建设,加快编制产业、生态、交通等专项规划,全力推动花溪与贵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并成功签署了花溪贵安共建产业园协议。

经过多方努力,松柏环线北段、思孟路——孟溪路、宾阳大道延伸段顺利通车;通过推进数博大道南延伸段、观潭大道、太金线、S1号线以及轨道交通3号线等重要路网花溪段建设,打造了花溪贵安“半小时通勤圈”,并规划建设了麦坪产业园、龙燕路产业带等区域,形成了与贵安新区融合发展、产业互补的空间格局。

与此同时,花溪区梳理了花溪贵安通办事项58项,实现了“一网通办、全域可办、就近可办”;积极推进与贵安新区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了供水、供电、通讯、排水等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厚植生态、人才、科技、文化优势,持续增强久安、石板、麦坪区域生态功能,加强与花溪大学城、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依托溪云小镇、洛平大数据总部,推进贵安——花溪科技创新共同体,深化校地企联动、产学研合作,鼓励创新创业,为贵阳贵安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绿色是花溪区的底色,生态是花溪区的底线。一年来,花溪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紧紧围绕贵阳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目标任务,狠抓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高质量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和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战役”,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新造林抚育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4.9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

开拓创新 凝聚发展动能

实体经济是地区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一年来,花溪区围绕“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实施主导产业培育、园区组团支撑、企业转型升级、企业两化融合、产业绿色发展、招商安商护商以及要素资源支撑“七大”工程,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快燕楼产业园区三期建设,泰邦生物、迅宝、贵广工业城、空中环保城、数字农业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千企改造”工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北极熊实业入选2020年度省级“千企改造”工程龙头企业,泰邦生物、恒瑞辰科技入选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名单;实施“万企融合”示范项目20个,带动31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利用花溪区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业服务中心,积极推动东西部协作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承接,面向苏州、深圳等城市招引企业,组织各类招商引资活动50余次,对接企业103家,引进重点产业项目50个;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推动创业基地提档升级,引进了119家入孵企业(创业团队)入驻溪云小镇,成功打造省、市级创业孵化基地2个,省级农民工创业示范基地1个,带动就业2039人。

同时,花溪区通过持续推进“一核三轴四区”商圈建设,实施商贸业“四大提质升级行动”,推动中高端商贸业加快发展;推进“百场千店万铺”专项行动,建强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等平台;加快花溪湖、大堂百年奥特莱斯广场建设,增加中高端酒店、民宿、餐饮等供给,成功打造了青岩“大明志”“夜游天河潭”等夜间经济项目,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进一步提高;加快贵州省旅游集散中心(青岩)建设,引入南山集团,引领石板商贸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全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做强文旅经济,持续巩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启动高坡“暗夜暮曙景区”建设,推动天河潭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目前,青岩古镇入选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培育单位,天河潭旅游度假区荣获“2020年贵州省体育特色小镇”称号。

此外,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5个500亩相对集中连片示范点建设;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茶、蔬、果、药、菌、花”主导产业。去年,已累计完成高效经济作物种植9.2万亩;建成高标准草莓种植示范基地和万亩辣椒产业基地,创建了“花小莓”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办好实事 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系民心,是幸福之基、和谐之本。2020年,花溪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最关心的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着手,对各项保障机制进行精心打磨,出实招狠抓落实。

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中,花溪区稳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成了9个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8000余吨,新建村级公共卫生厕所21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73%;实施农业绿色发展重大行动,大力推广“养殖业——沼渣/沼液——种植业”等生态种养循环模式,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设备配套率达9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5%。去年,花溪区成功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在保障民生方面,花溪区高质量完成了“十件实事”;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00%完成参保目标,清欠农民工工资2000余万元;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改造提升9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122个村卫生室,并获得了“贵阳市健康促进示范区”称号;维持就业形势稳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新增就业12558人;推进教育普惠均衡,新增公办、普惠性中小学幼儿园33所,新增学位12875个,深化22个教育共同体建设,并以清华中学为引领,推动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建、提质改造2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扎实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棚户区改造2545户;加快“三感社区”试点建设,投入资金1000万元,率先启动7个试点建设;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升级“云警花溪”警务平台,建成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持续优化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健全法治政府考核机制,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成立了花溪区法学会,建成区级民商事案件调解中心暨民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升。去年,高坡乡扰绕村被评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村(社区)”、孟关乡上板村获评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贵阳日报融媒体 记者:詹燕 编辑:何菲菲 尹旭)

【百花齐放竞芬芳——吉林市落实“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活动扫描】

小康社会、小康生活,这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千年期盼。为记录好、呈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中宣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约一百个城市(直辖市、地级市、地区、州、盟)、一千个县(县级市、区、旗)、一万个行政村,组织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活动。

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战线组织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延伸触角最长的一次调研活动,对于为全面小康立传、为伟大时代写史,对于推动宣传思想战线守正创新、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吉林市围绕建设“幸福吉林”,从全市选取5个县(市)区、28个村开展调研活动。今天,我们就聚焦各地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对准普通百姓,对准新时代的奋斗者、实干者,生动展现人民群众为拔掉穷根、过上好日子的拼搏与奉献,展示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非凡历程、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展现人民群众实实在在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从“村企合一”、铸就富庶民丰的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到打造旅游白金名片、助力乡村振兴的舒兰市上营镇二合村,再到多彩农民画绘出新天地的桦甸市公吉乡公郎头村……“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活动的触角深入到江城大地的多个县区、乡村,把“刚出炉”的“热乎”消息生动展现,传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自最基层的声音。

城区百态 二三产业发展路径清晰

新发展理念“催化”转型,老工业基地“破茧”升级。龙潭区是新中国典型的老工业基地——“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重点工业项目中,化肥厂、电石厂、染料厂和热电厂4个大项目就落地在龙潭区,奠定了龙潭区乃至吉林市重化工业的基础,吉林市也因化工产业闻名,被誉为“化工城”。

改革开放后,龙潭区经历过煤化工向石油化工转型跨越,经历过国企改革的阵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砥砺奋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龙潭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补短板,锻长板,全面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挺起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脊梁”。

工业经济始终是龙潭区发展的基石和优势,其工业总产值占吉林市一半以上,“工业兴,龙潭兴”正是对龙潭区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该区一方面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创新为引领,持续推进化工产业补链,打造冶金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非金属材料产业,构建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发展服务业,加快特色鲜明的旅游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但是,产业结构不优是龙潭区的一个明显的短板。龙潭区围绕这一发展短板,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自身产业基础、资源优势,持续推进结构调整,打出一套振兴发展的“组合拳”:重点发展精细化工、陶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同时提升传统产品抢占细分市场,不断提高战略新兴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发展棋盘物流集聚区、金珠钢铁物流集聚区、东出口化工物流集聚区,不断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精心打造雾凇岛、金珠花海、安山梨园等景区景点,深挖旅游产业资源,以冰雪旅游带动冰雪产业发展,全力打造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韩屯村被“中国旅游总评榜”评为省内唯一“年度美丽乡村”。

以上举措使得龙潭区服务业比重显著提升,文化旅游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成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新亮点。

“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谱写美丽丰满新诗篇。近年来,丰满区围绕“商旅宜居新丰满”的建设目标,将旅游业作为全区支柱性产业培育和发展,依托“青山绿水、凇情雪韵”,做大做强区域特色旅游,全力打造绿色休闲旅游示范区。

目前,丰满区已建成9大景区、43个景点,有235家旅游企业,旅游产业已经驶入经济发展快车道,初步形成了以“春季品开江鱼、夏季避暑休闲、秋季田园采摘、冬季赏凇娱雪”为内容的四季观光休闲旅游格局。

为全方位做强冰雪旅游项目,丰满区全力扶持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发展壮大,打造世界一流“滑雪旅游胜地”;打造最美“丰满特色温泉”,将温泉体验与生态观光、满族风情、休闲养生相结合;打造全民“冰雪健身基地”,推动中小学、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冰雪活动,并积极实施冰雪运动人才建设;利用自然奇观,重点开发雾凇观赏带,不断延伸冬季冰雪旅游产业链条。

丰满区发展旅游产业,还特别注重以民为本,高标准发展乡村游;传承文明,系统化打造文化游;推陈出新,生态化开发水上游;全区联动,战略性布局全域游……

丰满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编制《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制度建设,营造全区联动、盘活旅游的发展新格局,谱写出美丽的新诗篇。

县域经济 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目标明确

发展全域旅游,助推全面小康。近年来,桦甸市紧紧围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以发展全域旅游为统领,着力打造“城市即景区、乡村即景点、农户即景观、文化即生活”的旅游模式,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为了提高全市人民的收入,让城乡居民过上好日子。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全域旅游已经铺就了桦甸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发展之路。

桦甸市坐拥“八山一水一分田”,矿产和林业曾支撑70%的财政收入。随着国家严控矿产资源开采和森林采伐,桦甸市财政收入和人民群众生活都受到很大影响。

困则思变,才能开拓新路。桦甸市打破思想僵化、观念陈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短板,把发展旅游产业确定为绿色转型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全力加速进入全域旅游“新时代”。他们倾力“打造长吉旅游中心服务区、长白山下最美驿站、建设生态旅游新城”,逐步形成了以“雾凇冰雪、自然山水、休闲养生、历史文化、工业旅游”为核心的四季旅游新格局。

截至2019年年末,桦甸市累计投入资金近20亿元,完成游客服务中心、特产展销中心、长白山特产商贸城等项目建设;新建城市公交站点247个,设置旅游标识123块,景区内交通状况显著改善,极大改善了全市旅游交通条件。

一个北方工业重镇的创新转型实践。近十多年来,磐石市着力于创新转型,谱写出“绿色再造工业重镇,行稳致远全域小康”的华美篇章!

磐石市从2009年开始,启动建设医药健康产业园区,企业现已发展到52户,形成了以生物医药、现代中药为主导板块,健康食品、医药物流协同发展的“大健康”产业格局。

他们注重引导和鼓励企业新上设备、改进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作为“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典型,三河矿业的下游企业——梓楗新型建材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内最大微晶石生产线,采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将上游企业的固体废弃物作为生产原料加以综合利用,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磐石还全面开展城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按照不低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3%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等三大平台,做实“民营企业人才助力工程”“千名实用人才培育工程”等十项人才工程……

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永吉县有农业人口30万,全县粮食耕种面积达126万亩,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

永吉县以争当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排头兵为目标,注重发挥产业优势,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建设持续加速,相继获评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和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

永吉县已基本建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集中连片高标准水田57万亩。

近年来,永吉县坚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他们依托乡镇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地域文化等优势,持续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走向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科技化和差异化的特色之路,已经收到较好效果。

一个不落 脱贫致富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借助舒兰市打造“吉林俄式冰韵小镇·舒兰南阳”的机遇,小城镇四合村在俄务工和创业的村民纷纷回到家乡投资建设,闯出一条特色旅游振兴家乡的小康之路。

走进四合村南阳屯,路边是俄式塔楼、套娃雕塑,还有伏尔加庄园、喀秋莎庄园、普希金庄园、门捷列夫庄园等10多栋俄国风格的民宿和酒吧,让人不出国就感受到了俄罗斯风情。

据介绍,四合村几乎家家有人在俄罗斯经商或打工,其中南阳屯有255人经商,占全村赴俄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舒兰市依托这一独特的人文资源,在这里将冰韵特色与俄罗斯风情有机结合,打造集冰雪旅游、文化展示、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等功能为一体的俄罗斯风情小镇。

开办门捷列夫庄园的李茂英说:“我11年前去俄国经营服装。去年,我把生意交给儿女,回家投资200万元,将自家住房改建成300平方米的俄式庄园,能一次性接待60人就餐、40人住宿。我建这个庄园,一方面,是回家养老,住得舒心,另一方面,也是响应政府号召,回报家乡父老。”

在昌邑区左家镇河湾子村,蛋白桑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村支书何阳介绍,蛋白桑浑身都是宝:嫩芽做菜,叶子做茶,老一点儿的秆、叶做肥料,碎叶子还能加工成面条。而且,蛋白桑对土壤的要求不高,田、土、空坪隙地都可以种植。

要问蛋白桑怎么走进河湾子村,还得从2018年吉林市“统一战线助力百村振兴行动”说起。当时,包联河湾子村的统战助力工作队队长、吉林市福建商会会长叶剑新,根据河湾子村产业发展整体布局和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定下了蛋白桑种植这一发展项目。吉林德道农业生态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50万元,租用河湾子村村民的土地,今年种植桑树150亩,同时租用河湾子村的闲置厂房、设备,蛋白桑加工厂已建设完毕,未来将发展蛋白桑叶制茶、蛋白桑秸秆制黑毛牛饲料等产业,并用黑毛牛粪便肥田,实现生态循环。

村民金常青非常看好蛋白桑产业的前景。他说,种植桑树当年就能受益,进入丰产期后每亩可收入2000多元,还能连续收割30年。据了解,今年,蛋白桑种植基地为河湾子村集体增收5万元,有30户村民在基地打工,人均增加收入1万多元。

船营区大绥河镇小绥河村最有名的就是金黄李子,口味独特、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就是达官贵人喜好的水果。村两委班子为发展这一产业,于2006年注册了小绥河“金黄李子”商标,还通过技术人员的改良,形成了以金黄李子为主导的早、中、晚10余个优良品种,果期可达两个月。目前李子树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种植总户数150多户,年收入500万元,村民每年人均增收3400元。2017年,小绥河“金黄李子”已被吉林市政府评为吉林地区区域品牌。

此外,小绥河村还大力发展温室蔬菜产业,现已建设现代温室98栋,每年蔬菜增收350万元,人均增收2300元;发展绿色水稻、优质鸭田稻200余亩,每年增收20余万元。

蛟河市黄松甸镇的木耳远近闻名,其中该镇南顶子村有85%的农户从事食用菌产业,也是灵芝专业村。他们利用村内的木耳园区,为村里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每人一天平均收入100余元。村里还定期邀请专业人才讲解食用菌种植技术,使种植食用菌的存活率提高,菌农的成本降低。

南顶子村在发展自身特色产业的基础上,与吉林黑毛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帮扶合作协议。按照协议,企业承租了村集体现有两个扶贫项目,着力打造精品示范、可追溯、可体验的通道,进一步提高南顶子村黑木耳附加值;村集体向黑毛牛业投资100万元,用于参股黑牛繁殖经营,每年可实现保底分红10万元。村里还建设食用菌加工厂和黑木耳种植园区,整体出租,通过地面光伏和黑木耳经销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2019年,村集体经济全年收入42万余元。

经济发展了,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支持。2019年,南顶子村投入近170万元,修建水泥路、栅栏、路灯、边沟、大门等,解决村民出行的问题。他们还每年举办一场村民运动会,既有益于村民强身健体,又丰富村民的文体活动,村民精神面貌大变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陕西红十月不断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多项特种润滑油产品通过SGS的严苛测试,符合国际通用标准;广泛服务于铁路、矿山、油田、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解决了诸多高温、低
  • 1⃣️摸摸2⃣️有人专门设了闹钟起来祝我考试顺利 怎么会有这么用心的小狗3⃣️等着吃啦大厨4⃣️他帮我拍的嘿嘿嘿5⃣️很直白夸我喔6⃣️好帅 我就要犯花痴[哇]
  • 图片免费期间计费以车辆驶离高速收费站出口时间为准,在免费期间上高速公路,收费期间下高速公路,是会被收费的,请驾驶员提前做好出行计划。车主只需要把车开到加油机前,
  • ​《亲爱的食物》表达非常的小日子,细细碎碎,有时候在我们看来有一点大惊小怪,咋咋呼呼,有点矫情。倒是和前任有过哈哈,于是第二反应变成了,碎了也好,连带着乱七八糟
  • 3、顽疾难改:盈亏同源,自己的优势就是自己的缺点,选股精准,抄底容易,但捂股太难,由于对风险的极度厌恶,为了追求绝对的安全收益,经常在洗盘突破的阶段高点提前出局
  • 中間重複的念那幾句讓我反復聽,你嘴唇涼薄,我偏目不轉睛還流連失心,你是一個被遺忘的問題,我回答自己。”想不到說些什麼的夜晚裡,總是會回看一些過去的日記和相機。
  • 人的一生未必都波澜壮阔、荡气回肠,左右我们如何活着的,往往是那些每天都在上演, 都在谢幕的生命场景,在阳光下细碎如微尘般翻飞跳跃的,恰似我们的一生。世界很大
  • 楼梯房三楼,一个人住两个人住都很合适,很温馨,月租1820元,无中介费,压一付一!楼梯房三楼,一个人住两个人住都很合适,很温馨,月租1820元,无中介费,压一付
  • “你学你的,我学我的,我绝对不动摇”这就是障碍除掉,你的心真正定下来,这样才决定成就!  我们今天听到这些话,自己心裡动摇,换句话说,你信愿行三个都靠不住,这就
  • 这么晚了,还在超话无目的地闲逛吗!快来看看我们的国现小菲盘呀!
  • 在近日接受意大利媒体采访的时候,迪亚斯宣称赢得意甲冠军是他们本赛季的目标,而当被问到自己是否想象过会在两年的租借合同结束后重返皇马,西班牙人直接表示没有考虑,他
  • #王鹤棣周边小站[超话]# 挂一个跑单,我出物都是有诚信的,先感谢这位姐妹信任我,走v,但是后面要退单就闹的很不愉快!先前买的时候我就说了年后发货,因为本人在老
  • 我2022年读的印象深刻的12本书,三本是诗人所写,分别是新疆大诗人、翻译家狄力木拉提·泰来提新作《一百零一片红叶》因为狄诗如新风扑面,感受良多,特撰六千字长文
  • !!
  • 退!退!
  •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雯雯 申卉 方晴 贾政 吴城华海报文案/徐梅花海报设计/蒋秋平【广州珠江游迎来“开门红”】春节期间,珠江游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热点
  • (全媒体记者刘艳 通讯员李苏秦)#交警正能量# 【隆湖交警大队】电动三轮车遇“囧途”交警及时相助交警的工作不仅仅是处理交通事故、查处交通违法行为、疏导路面交通
  • 此后,因为灵魂站内沟通误会,灵魂站在完全没有告知后援会的情况下,直接开设开了隶属于个站的反黑(陈鑫昊果宝特攻队)。经过一天的沟通,综合9.14日反黑实况:该站在
  • 我认为我们能够吸引中国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我希望这种情况能延续下去。所以如果让我猜的话,中国公司最有可能成为仅次于特斯拉的电动车企。
  • 当你为了一点点琐事烦恼的时候,想想那些已经离开这些世界的灵魂,现在的我们还活着,还能够感知人间的美好,这不就已经是最大的拥有了吗?谁不是孤孤单单来,孑然一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