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25年,中山国一位名叫公乘得的人,因罪被罚去守陵,他心怀不满却又无处喊冤,愤怒之下,找了块石头,在上面刻了两行字,两千年后,考古人员果然借助这块石头,找到了中山国王的陵墓,把里面的数万件陪葬物品全部发掘出来,总算是为他出了一口恶气。
在河北省平山县中七汲村西边的高地上,有两座土丘,当地人称其为“陵台”,据传说是唐代有位太子在此处失踪,两位丞相奉命前来寻找太子,结果发现他出家当了和尚,二人自觉无颜面见皇上,索性以死谢罪,这两座陵台就是他们的坟墓。1973年的时候,平山县三汲乡为了平沟垫地建设农场,曾派人到这两座土丘处挖了不少土,挖得到处是坑也没发现什么。
到了1974年2月,隔壁刘杨村修建水利工程,村民们挖到一些青铜器和玛瑙制品,送到省文物管理处,管理处立刻派遣考古人员赶赴现场,发掘出一个小型残存墓葬,同时,对附近也进行了勘探调查,发现三汲乡附近地下有大量春秋战国时期墓葬。
1974年11月,三汲乡村民又到陵台挖土,结果这次挖出来不少规格较大的瓦片,经过考古人员研究,这些瓦片造型精良,体型硕大,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宫殿用瓦,考虑到三汲乡这两年正在大规模兴修水利,出于保护文物目的,文物管理处决定,对附近进行考古性挖掘。
调查过程中,考古队长陈应淇和当地副村支书聊天时,询问对方村里可有啥老物件,支书想了下,一拍大腿说:还真有,就在村里一个老汉院子里。
原来,在三十多年前,村民刘西梅在自家地里挖上来一块大石头,上面还刻着神秘的文字,他看这块石头又大又光滑十分喜欢,就搬到自家院子里,石头上的文字模糊不清,就连村里最有学问的人都读不出来。
陈应淇怀着好奇的心情,急忙赶到刘西梅家,那块石头如今已经被当成了石凳,上面果然刻有文字,不过,陈应淇也认不出来到底是何文字,他把文字拓印下来,寄给了著名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
一周后,李学勤回信,信里他问了陈应淇三个问题:附近有没有高大的土丘,有没有山林,山林里面有没有水。陈应淇一一做了答复,随后,李学勤将这些文字解读了出来:
“监罟尤臣 公乘得,守丘臼将曼,敢谒后贤者。”
其大意为:监管捕鱼的罪臣公乘得,旧将曼,在此看守陵墓,敬告后世贤人。
这就是 公乘得 刻下文字的那块石头,如今,它成了一个定位器,提示后人这里有规模宏大的王陵。
李学勤先生据此推断,附近一定有国王级别的陵墓,建议陈应淇就在石头发现处和高大土丘处展开发掘工作。
根据李学勤先生的建议,陈应淇立刻安排人员进场,从三汲乡穆家庄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工作,两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城,以及三十余座墓葬被成功发掘出来。其中,位于三汲乡东南部的古城遗址,后被证实为战国中期中山国的都城“灵寿古城”,而在古城内外,分别发现了大量的王陵,事后被证明为中山国王墓。
其中,穆家庄陵墓刚被打开时,是一个呈“中”字型的墓室,不过可惜的是,陵墓已经被盗,陪葬品被搜刮一空,仅留下三根垫木,就在大家失望的时候,一个工人在墓室东南角不小心踩空,竟然在地上踩出来一个大空洞,里面竟然有不少陪葬品,而这个隐秘的洞和墓室没有任何连通,考古人员精神大振,继续在附近展开发掘,果然又在墓室西侧发现另一个洞库窟,里面保留着大量的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
库与主墓室毫不相连,这种墓葬形式,以后被证明为是战国时期中山国陵墓所独有的,也正是由于库的存在,才使大量的珍贵文物躲过盗劫。
中山国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战国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
“错金”是我国青铜时代的一项工艺,把金丝或金片镶嵌在青铜器表面,再用厝石加以磨错,使之光滑平整,错金工艺打造的图案与铭文,具有流光溢彩、华美典雅的特点,历来为统治阶级所喜爱。
【战国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本为一小桌,桌面早已腐朽,只留下底座方案,其造型借鉴了建筑斗拱的设计,下圆上方,周身饰错金银花纹。下方是四只侧卧的梅花鹿,四肢蜷曲,驮一圆环形底座,底座上是四条神龙,盘绕成半球形,龙首昂然而立,作斗拱状伸向四方,每只龙头上各顶一柱以支撑方案的四角。
四龙独首双尾,龙身蟠环纠结之间四面各有一凤,引颈长鸣,展翅欲飞,四龙四凤互相盘结,翼尾相接,构成一个内收而外敞的支架,稳定而舒展,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静态美。
此文物刚出土时,桌面腐朽,底座也被压垮变形,考古人员将它放在文物研究所的修复室里,负责文物修复的刘增坤先生经验丰富,并没有急于动手,而是每天端着一个小茶壶,坐在它面前仔细观察研究,连续观察了三天,弄清楚方案每一寸的结构后,他才开始动手,先是用钢锯把文物解开,然后又重新焊上,经过他的一番修复,焊缝几乎看不出来,这件国宝也恢复了它原有的神采。
文物局对这件东西非常重视,不准用翻模方法复制,生怕对其造成损坏,有人尝试过用其他方法试制,结果因工艺太复杂而不得不放弃。
如今,此文物已经成为河北博物馆镇馆之宝。

身苦心不苦

  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國王舍城郊外的一處山中,腳被飛來的碎石片刺傷流血,引起生理上極大的疼痛。但佛陀心中持續保持正知正念,默默地承受身體的痛苦,不起煩惱。
      
  有一次,佛陀遊化到恆河下游北岸的跋耆國,住在設首婆羅山一處有野鹿出沒的樹林中。

  那天,在佛陀的住處,來了一位一百二十歲的老居士,名叫那拘羅。老居士向佛陀頂禮問訊後,對佛陀說:

  「世尊!我年紀大了,常常為衰弱與多病的身體所苦,行動也很吃力的,每次要來見世尊與幾位我一向敬重的善知識比丘,都很勉強,所以,每一次能見到世尊,對我來說都很不容易呢!但願世尊為我說法,讓我長久獲益,永遠安樂。」

  「善哉!老居士!正如你所說的,上了年紀的人,身體必然多病痛,哪還能期盼有個健康強壯的身體可以依靠呢?除非是個愚癡的人,否則,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所以,老居士!你應當這樣學:我的身體雖然病了,但是我的心不病,老居士!你應當這樣學!」

  那拘羅老居士聽了佛陀的教導,覺得很歡喜,禮謝了佛陀後就離開了。

  那時,尊者舍利弗,正坐在離佛陀不遠處的樹下。

  那拘羅老居士辭別佛陀,愉快地來見尊者舍利弗。

  尊者舍利弗看見泛出愉悅神態的那拘羅老居士,就問他說:

  「老居士!你今天容光煥發,神情愉悅,莫非在世尊那兒聽到什麼深妙的法嗎?」

  「怎麼能不容光煥發呢,尊者舍利弗!剛剛世尊才以甘露法,灌溉滋潤我的身心呢!」

  「世尊用了什麼甘露法,灌溉滋潤你呢?老居士!」

  於是,那拘羅老居士就將佛陀的教導轉述了一遍。

  尊者舍利弗聽了之後,問老居士說:

  「那拘羅!你何不繼續問佛陀,什麼情況是心隨著身體生病而生病?什麼情況是心不隨著身體生病而生病?」

  「大德!我沒有能力深入細問,但願尊者為我詳加解說。」

  「善哉!老居士!請你仔細聽,我來為你說明:

  什麼情況是心隨著身體生病而生病?

  不曾聽聞正法的愚癡凡夫,對自己色身的生起、消失、味著、禍患、出離不能如實知;不如實知的緣故,對色身產生了貪愛樂著,以致於以為這是生命主體的『我』,要不,就以色身是『我』所有的而執著它。所以,當色身發生變化敗壞了,心就隨著受到牽動,而生起憂、悲、惱、苦、恐怖、顧念、不捨、障礙了。

  同樣的道理,對自己的感受、想像、意志、識別等也一樣,一旦以為其中哪一個是生命主體的『我』,或者為『我』所擁有,或者在『我』之中,或者其中有『我』,只要以為生命中有一個不變的『我』為生命的主體,其結果就必然是:色身有苦時,心也跟著苦。

  什麼情況是心不隨著身體生病而生病?

  多聽聞正法的聖者弟子,對色身的生起、消失、味著、禍患、出離如實了知;如實了知的緣故,對色身不會貪愛樂著,不會以為這色身是我生命的主體『我』,也不會以為生命中另有主體,色身是屬於那個主體『我』的,所以,當色身發生變化敗壞了,心不會隨著受到牽動,就不會有憂、悲、惱、苦、恐怖、顧念、不捨、障礙了。

  同樣的道理,對感受、想像、意志、識別等生命的其他組成也一樣,不認為其中有生命不變的主體『我』,所以,當色身有苦時,心不會跟著苦。」

  聽了尊者舍利弗這一番解說,那拘羅老居士有深徹的理解與體悟,當下證得法眼淨:見法、得法、知法、入法,不再需要靠別人而能解決自己的疑惑,於正法中,心不再畏懼。就從座位上站起來,整理好衣服,恭敬地合掌,對尊者舍利弗說:

  「大德!我已經證悟,得到超越與度脫。現在,我歸依佛、法、僧眾,為佛弟子,請當我的見證人。從現在起,我終身歸依三寶。」

按語:
  一、本則故事前段取材自《相應部第一相應第三八經》、《雜阿含第一二八九經》、《別譯雜阿含第二八七經》,後段取材自《相應部第二二相應第一經》、《雜阿含第一0七經》、《增壹阿含第一三品第四經》。

  二、為了方便說明,佛陀將人的組成,歸類為物質的色身、感受、想像、意志、識別等五種,經典中常簡為「色、受、想、行、識」,並稱之為「五蘊」、「五陰」。又,為了表示人們對此的強烈執著慣性,也稱為「五取蘊」、「五受陰」(參考《雜阿含第五八經》)。

  三、在印度傳統的文化與宗教思想中,認為生命中應有一個不變的主體:在個人,稱之為「我」;在宇宙中,稱之為「梵」。這種思想,除了佛教之外,也普遍存在世界其它的宗教文化中,可以說是人性中的共通執著。佛陀從他的證悟中,指出「我」的想法,是一種根本不存在的錯誤,執著這種錯誤,成為眾生流轉生死,煩惱痛苦的關鍵。所以,破除「我」,就成了佛陀所教導的核心修行科目了。而從五蘊中,觀察、體證其中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我」,是破除「我」的修行方法之一。

  四、生起、消失、味著、禍患、出離,原經文中作:集、滅、味、患、離。其完整的內容,應當是「苦、集、滅、道、味、患、離」,也就是《雜阿含第四二經》所說的「七處善」。這是以苦、集、滅、道「四聖諦」為核心的開展。

  五、生理上的衰弱與病痛,老年人是更有機會,也更能深刻體會的。那拘羅老居士能很快地在尊者舍利弗的解說下證悟,佛陀的應機說法,是個重要的因素。

  六、痛苦,是一種不舒服的感受,經文作「苦受」。生理的痛,為身體非自主神經的一種警示機制,是難以避免的,佛陀也不例外。心理的苦,主要是源於「我」的錯誤見解與執著。例如:希望「我所擁有的」周遭一切,包括肉體與精神,自身與他人,都要依著我的意思來運作,十足展現了貪愛的特性。這是可以經由修學來止息與超越的,一旦超越了,就做得到「身苦心不苦」了。

  七、就如故事第二九〈就像接連中了兩支毒箭〉裡的譬喻:身苦,就像中了第一支毒箭,如果身苦時心也苦,那就像又接著中了第二支毒箭,苦上加苦。所以,當有病痛時,我們要這樣想:中了一支毒箭已經很不幸了,還要再繼續中第二支嗎?怎能不「身苦心不苦」呢!

  八、有時,看到一些學佛的朋友,報告他們「身苦心不苦」的心得,所用的方法,是將身體病痛部分,假想成第二者或第三者來觀察。如胃痛,就假想將胃獨立出去,不將之當成是自己的一部分,擬成「你這個胃」來觀察,看「你」要怎麼痛,與他客氣對話。這樣的方法,似乎也能達到不錯的對治效果。不過,使用這假想法觀察時,應當要注意不要讓那「觀察者」,在不知不覺中,又成為「我」的另一種變型才好,因為,只要執著於任何型態的「我」,痛苦煩惱與執著,就又會換個面貌悄悄地跟上來。

——选自《阿含经 故事选》
编著:庄春江
禮敬彼世尊、 阿罗漢 、正等正觉者!

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会有这些特征!#传统文化#

如今信道的人有很多,但是信道之人,未必会修道。

很多人只是烧香拜神,以求福报,真正学道求仙的却很少;也有另一些人,哪怕遇到再多的困难,也坚持一心向道。

翻翻祖师传记,那些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都有以下特征:

《抱朴子·塞难篇》云:“命之修短,实由所值,受气结胎,各有星宿。天道无为,任其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命属生星,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命属死星,其人亦不信仙道,则亦不自修其事也。”

葛洪认为世人在出生的时候,受天地之间气数之影响,有的人命值生星,那么他就好仙道;有的人命属死星,那么这个人就不好仙道。

纯粹是出于天地之自然,因为天道是无为的,是无亲无疏的。

我们知道,天体运动对于人的生活还是有很多的影响的。

比如太阳之升降,会影响人一身之阳气的消长;月亮的圆缺,会影响海洋潮汐,也会影响女性的月经。

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星体运动对人的影响,那么其他的星宿,也必定会或隐或现的影响人的命运。

所以中国最早的算命,都是通过星宿来推测的,也有占星以测国运的。

西方也有星座算命,足见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古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就不能简单的说是一种巧合了。

是故《玉枢经》也说:“学道之士,信有气数。夫风土不同,则禀受自异,故谓之气。智愚不同,则清浊自异,故谓之数。数系乎命,气系乎天,气数所囿,天命所梏,不得真道。愚可以智,浊可以清,惟命俾之。

愚昏昏,浊冥冥,亦风土禀受之移之。天地神其机,使人不知,则曰自然。使知其不知,则亦曰自然。自然之妙,虽妙于知,而所以妙,则自乎不知。然于道则未始有以愚之浊之。”

这里就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出生和成长,受四周环境之影响,也就是所谓的风土。

这是说的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有的地方自然环境好,所以人民多长寿。

还有就是星宿之气的影响,也叫天命。

有的人结胎之时,禀受清气多一点,则其人慈善忠孝、聪明智慧、乐慕仙道。

有的人禀胎气浊的,则为人凶恶,邪狞狠毒,不仁不义,也不会想着去修道。

我们每个人禀受的气不一样,这股气就给每个人画了一个圈圈,一个范围,一生的变化、穷通、夭寿,都不出这个范围。

《玉枢经》所谓“气数所囿,天命所梏。”囿是牢房,梏是枷锁。

牢房、枷锁是限制人的自由的,而气数和天命,则是无形的牢房和枷锁,这股气质会影响人的一生,所以《庄子》说:“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缘修道的。

学道修道,是很难得的事情,需要有很深的善缘,才能有机会听闻正法。

《玉皇宥罪锡福宝忏》云:“愿道根深重,夙有善缘。”

所以《北斗经》也说:“如是真君名号,不可得闻。凡有见闻,能持念者,皆道心深重,宿有善缘。”

那么如何才能培育这样的善缘呢?经文中这样告诉我们:“或先世广读经论,讲说教化,劝奖童蒙,令知善道。

或先世种植果林,道边立井,造作舟梁,济度一切。或先世大设义田,施衣及食,饥寒病苦,虫鱼鸟兽,一切贫穷,皆令饱足。

或先世建立义堂,愍念寒热,施浆及火,救助行旅,使得安居。

或先世所在发心,平等一相,广化男女,劝助道场,立观度人,写经铸像,授经传戒,礼拜烧香,然灯念诵,布施忏悔,开悟群迷。

或先世忠贞仁孝,助国兴化,正直清廉,淳和良善,不损于物,安乐众生。

或先世为君,大行慈善,卑宫菲食,怜念人民,平等万物,国土安宁,而诸恶未尽,众善未圆,功名虽着,不得迁升,随其高下来生人中,更值经法,而得出家。

或七祖积福,庆流子孙。或见世立功,名闻诸天,非起一朝而得之也。”

《北斗经》云:“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

有的人“虽遇经诀,怀不信心。”虽然得闻正法,但是却不肯修炼。

或者虽然想修炼,但是却魔难重重,有各种事情来阻扰,都是善缘不够,功德不足之故。所以说能有机缘修道更是难得的福报。

《神仙传》中,葛洪祖师举了很多例子:方平欲东之括苍山,过吴,往胥门蔡经家。经者,小民也,骨相当仙,方平知之,故往其家。

遂语经曰:“汝生命应得度世,故欲取汝以补仙官,然汝少不知道,今气少肉多,不得上升,当为尸解耳。尸解一剧须臾,如从狗窦中过耳。”

仙人王方平发现有一个叫蔡经的人,虽然不是好道者,也不知保养精气,修身养性上也还不如很多普通人,但就是有得道成仙的命,便自己找上门传授仙法。

再如:严青者,会稽人也。

家贫,常在山中烧炭,忽遇仙人云:“汝骨相合仙。”

乃以一卷素书与之,令以净器盛之,置高处,兼教青服石脑法。

青遂以净器盛书,置高处,便闻左右常有十数人侍之。

每载炭出,此神便为引船,他人但见船自行。后断谷入小霍山去。

这个故事中的仙人也直截了当地说出仙人教授严青的原因:“骨相合仙”。

再如:刘根自叙遇到神人的经历:“余乃流涕自抟重请,神人曰:坐,吾将告汝,汝有仙骨”。

可见得道成仙,有时仅仅需要有成仙的命,究其根源,也是累世修行,冥冥中指引。

神仙下凡的人,是一定会修道的。

李白有诗云:“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有的仙人因为犯过错,贬谪人间,这部分谪仙人也会成为修道人。

南五祖宝诰云:“九皇降迹于天台。”说的就是这个。

当时九皇因为校勘劫运出了一些误差,谪降人间。

其中六个通过自己的努力修持,重返仙班,而另外三个则沉沦人世,迷失了本性,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就再也回不去了。

另外南宗五祖白玉蟾真人也是神霄府仙官下降,其诗云:“家在神霄九炁天,天中楼殿贮群仙,偶然来到人间世,料想神霄未一年。”

另外唐朝叶法善天师也是神仙谪降,《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叶法善》云:叶法善“尝游白马山,石室中遇三神人,皆锦衣宝冠,谓法善曰:‘我奉太上命,以密旨告子,子乃太极紫微左仙卿,以校录不勤,谪于人世。速宜立功,济人佐国,当复元任。今以正一三五之法今授于子,宜勉而行之。’言讫而去。”

神仙下凡,可能因为天庭还有一些关系,所以善缘会好一点,比如叶法善天师就得到了神仙的指点,传授秘笈。

完成任务之后,又回天庭去了。

也许有人会好奇,那我有没有修道成仙的天命呢?如果没有,是不是只能放弃?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有:“师姓刘名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十八年秋,迁居洛城东北云溪洞门人为凿洞室,忽得石井,众方骇异,师笑曰:不远数尺更有二井,此乃我三生前修炼处。凿之果然。”

刘长生祖师得道成仙的事迹提到,修道不是一世修成,而是累世修行,累积到这一世,终于功德圆满,得道飞升。

那么,这一世成仙的天命,自然也是累世修行得来的!

当下没有仙缘,更要开始修行,为以后成仙得道积累功德,真有仙骨仙缘,就算你不信修行,也会冥冥中指引你走上这条路。

白玉蟾祖师说:“修真之士,诚心以立其志,苦节以行其事,精思以彻其感,忘我以契其真。”

对于在世俗间修道的道徒来说,不但要接受来自外在环境的磨炼,更要接受萌发于内心深处的魔障的考验,所以更需要把握住自己,否则就会与道疏离。

无论多么险恶的环境和心魔,都是必经的磨炼,也是对救赎之路的寻求与实践。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晒了花生,要赔偿112136.17元。 ”山东安丘,马在道路上晒花生。 该女子骑电单车通过时赶不及躲避,摔倒在地上。 (由来:安丘人民法院) 案发当日,马和
  • ”那一刻我憋住了要夺眶而出的泪我们三个去公园里遛,朵朵看到路上一只小蛐蛐,赶紧告诉她爸爸,推车的时候小心点,不要压着小蛐蛐,不然小蛐蛐就找不到妈妈了我们的城市发
  • 黄典文身边总是跟着两个人,南子和小白,也就是典当行的成员,看似是手下,其实他们两个的存在比黄典文还要早很久很久,大胆猜测是跟典当行一同存在。 随着黄典文记
  • #黄子韬说希望大家不要浪费水和粮食# 珍惜粮食 节约水资源 保护环境不管他多忙 都会抽空给我们传递这些知识他讲着讲着会把自己讲哭他会与大自然产生共情你说他有多想
  • 正常朋友去鬼屋还会单独要求抱抱的啊[吃惊][吃惊]还有圈读信环节的那个环抱,那个真的就是太给了,我任由你向我撒娇,任由你拍我,我只会拿一个环抱回应你,不因为什么
  • // #QQ看点#【每个喜欢毛不易的平凡人,心中都住了一个不甘平凡的自己】去做自己想成为的人,永远不晚! 那个一首《消愁》八杯酒道尽人生所有的毛不易,那个一首
  • 很多读者读了赵元任先生的同音文之后表示,实在太过瘾了,因为一口气读完了,很神奇的感觉,真的是神一般的文章啊。因为全文虽是不同字,却是同音,所以读完之后就会有一种
  • 与此同时,上述研究数据也指出了喝牛奶对健康的益处,比如促进生长发育等,但似乎很多网友只关心“中国人喝牛奶致癌”这一点。它们或是出自某网友的“另类”解读,如负压病
  • 相比京能2月11日以3.6亿元溢价25%所拿的同区域地块,本次住总+兴创所拿地块12860元/平米的楼面价的确更低一些,但容积率2.5,相比区域普遍1.05
  • #时装#恩派雅是姐妹们喊了好久的品牌了,一直在看货品,这次的货品还不错哦,都是夏季新款,还有春款折扣很足,必须要给姐妹们安排上了~#时尚穿搭#2021年5月16
  • “乘风破浪”的海上风电 已完成:70% 设计好了我们的大浮体和大绳子,下面要进行验证了。漂浮式整体的系统都是非常柔韧的:波浪过来了,浮体就摇一摇;风吹过来的时
  •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善良是一种种修养,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得到别人的爱,首先要要学会爱别人人,一个善良的的人一定是温暖的人,乐于助人的的人
  • 外面有啥好看的指着人来人往的行人:你看他们也没有吃饭我这是被你套路了呗[允悲]周末都没吃啥东西晚上好不容易吃了一碗粥还吐了爸爸看着睡着的你超心疼说一定要慢慢改掉
  • 去年《遇见幸福》的热播,刘孜的演技是没得挑的,每个表情都被她演绎得细致入微,22年演龄的沉淀,总是有些不一般的。还有原本在爆红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刘孜
  • 心量大的人,可容天地一切万物,纵然天崩地裂、日月无光,也能泰然处之;心量小的人,别人的一句冷语或一个脸色,就能让他的人生变成末日。【心悦物语】在这个世界上,心真
  • 诚如《洞玄灵宝本相运度劫期经》记载:“天地一成,乃至终尽,其中有三元九厄、大灾小灾,其运不可移。《洞真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夫天地交运,二象合真,阴阳降炁,上
  • 【いちごジャム】販売開始しました❗苺は私が育てたものを使っています有機質肥料で育てた&農薬を使わずに育てた苺がです。苺の存在感もありつつ塗りやすいジャム
  •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李大爷可能属于机关事业的人员,公务员收入可观,如果属于事退的,部分事退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在70%~90%,按照这个标准计算,李大爷的月养老金水
  • 大概就这些了,希望能对想去读硕读博的同学有帮助如果还是对选学校选导师不清楚的同学,正在读不知道怎么写论文和发刊的同学,都可以来问问我,知无不答哈[鼓掌]#博士#
  • 【骑电动车时必须注意的9个安全驾驶要点】电动自行车以其方便快捷、经济实惠和环保等特点深受广大“上班族”的青睐,逐步成为继公共交通、家庭汽车和自行车之外的又一大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