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烟,建筑百年 | 不来一次你不知道兰陵路有多好逛!

这里有上个世纪的老房子,自顾自上演着百年老故事。

还有武汉藏得最深的一条美食街,保留了不少饱经岁月考验的过早“老字号”。

这条街总是充满着浓浓的烟火气,短短600米,小巷的一墙一瓦都是记录。

紧靠着知名度更高的黎黄陂路,江岸区兰陵路时常会被错过。但好吃的食物,有趣的小店,有故事的建筑,这里都有。

PART 01

遇见百年时光

从中山大道步行到兰陵路,没走几步就看到了兰陵村。

△ 兰陵路以曾经担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家乡「兰陵」命名。

只是一门之隔,外面繁华依旧,而步入兰陵村里,就仿佛穿越回上世纪的武汉,古老的房子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喃喃低语。

幽静的小巷,随处可见挂着晾洗的衣服,当文艺融入柴米油盐,一切安静的美好。

不知道有多少人来兰陵路一趟,是为了看一眼慕名已久的巴公房子。

镶嵌在红色砖墙上的蓝色窗楹、阳光下好似能发光的白色穹顶、细心平整竹帚的环卫阿姨……历史的厚重早已渗透在这每一个角落。

这是一栋体量庞大的建筑,面积达4937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红色的外观和精致的露台、曲栏、立柱,让它非常显眼。

曾居住在此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茶商,他们从俄国来到中国汉口,在赤壁羊楼洞收购茶叶、制造茶砖,北上运输到俄罗斯境内。这条茶叶之路后来被历史称为“万里茶道”。

万里茶道的兴盛,成就了汉口码头以及一家家茶厂的繁华,譬如兰陵路6号的顺丰砖茶厂。

百年过去,兰陵路6号竖起了高楼,茶香的余韵已不可追寻。

如今,今年112岁的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巴公房子,经过保护加固及内部改造装修,呈现出全新面貌。

PART 02

岁月里的老味道

蒋婆抄手、王记生烫牛杂、刘记三狗牛肉面、扬州大包、顶好牛肉面总店……在吃货的眼中,兰陵路代表的就是“好吃”。

刘记三狗牛肉面馆是兰陵路的传奇。即使是初来乍到的游客,眼瞅着他屋里从来不曾消减的人流,都会管不住脚步进门排队去了。

黄牛肉切得很大片,酱料浓郁,但不油腻,面条相当劲实入味。如果是汤汤水水爱好者,他家的牛腩宽粉也非常好吃,最后一口都还有肉。

考究一点的人,会顺带点一份醇厚的豆浆,在一大清早吃这么油腻的面条之后,一杯豆浆下肚,瞬间回想起兰陵路上的江湖传言:“来武汉不吃三狗,枉在世上走。”抹一抹嘴唇,离开餐桌,心满意足。

同样是三狗另一头的隔壁,刘记特色腰花馆,飘来阵阵肉香!此香,来自于这碗粉里的腰花,汤汁十分浓稠,腰花的膻味不重,鸡蛋是流心蛋,女生应该非常喜欢。

这条路上有点资质的蒋婆抄手人气也不低。抄手皮薄馅多,鲜嫩弹牙,一口一个,超满足了!

沿街都是美味的兰陵路,见证了一代代生长在这里的武汉人,也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闻名而来的游客。

食物流变的历史无比漫长,但承载它的是一个个步履匆匆的身影。时代更迭,人群聚散,总能在食物中得到印证。

PART 03

左手繁华 右手市井

置身兰陵路,恍惚有一种时空交错的幻觉,一边是百年的悠悠古巷,另一边则是新世纪的五光十色。

光怪陆离的咖啡店和潮流店并没有破坏这里的厚重感,反而让略显沉闷的古老建筑焕发出年轻活力。

比如那个让年轻女孩儿和Vintage爱好者趋之如骛的兰陵百货,位于兰陵路21号,下午两点准时开张。

小小的一楼房间里,卖的是浓浓的复古味道,每一件单品都时髦得不像话。

60年代的复古耳环,停产的磁带,稀奇乖张的箱包,还有数不清的绝版玩偶......都是让你迈不出兰陵百货的理由,在这里没有限制,只有喜欢。

非常有个性的兰陵梵舍酒店,民国风风格特色明显,绿萝爬满了阳台,可以说是文艺小资的后花园了。

倘若已经吃了顿富有老武汉气息的过早,可以去探探精致优雅的小店。烟火气和文艺风,两种风格,一天体验。

600余米长的兰陵路很快就走完,正对着的就是汉口江滩兰陵门,隐约传来轮船汽笛鸣响。

今天的江滩暖洋洋的,太阳照的人心里痒痒,到了夜晚,不知谁又要来这儿惬意的逛一逛呢?

历史的喧嚣早已过去,如今留下的,是宁静又惬意的平常人生。

有空,就去兰陵路上走一走吧~

在旧时老汉口繁华的区域,放慢脚步,抚今追昔,触摸繁华,重温过往,感受新时尚,享受慢生活。

一大早看到老妈的未接电话
回过去
老妈说按错了
她是在抄写的手机号
她今天要去别的镇上去吊针
怕到时候没有信号手机打不开之类的
抄写手机号码放在口袋好联系
我老爸会骑摩托车带她从延边公路走
瞬间我泪目了
前两年每年因为工作变动
每年春节都在家好几个月
在医院陪老妈
每天煮饭菜送到医院
今年没有办法回去
弟弟虽然在老家工作
但是时常工作也忙身不由己
想起两个六十多岁的老人
独自骑着摩托车沿着长长的延边公路
到镇上笨拙的办理着就医的各种手续
心里很难过
平时不太怀疑自己的选择
但是今天
我开始怀疑
在上海工作
钱少事多离家远
这个选择大概错了吧 https://t.cn/RVJk9aF

中年生活还是好看的,远比前两部惊心动魄(时常气得读不下去)。不仅在于我要时不时暂停,想去骂醒无法从尼诺洪流中走出来的莱农,更在于试图从中找到现实生活的答案,共鸣在增加,就想不断探究。

但莱农时常自我怀疑与纠结软弱的被动性格,实在喜欢不上来。有些内心戏冗长又没必要,但不否认她对自我与人性的细致剖析,无比真实,尤其是后面再一次遇到尼诺,几顿饭几通电话非常精彩,有种长久压抑后的喷薄释放。

那天看到这样一个评价——“莉拉是女孩都想成为的自己,无坚不摧,无所畏惧。莱农是女孩真实的自己,一路攀爬,一身枷锁。”大概,无论男女,都能从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吧。

最后,非常不理解当时买的时候,为什么遗落了第四部,迫不及待想去看颤抖的地板如何坍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两人的感情也出现了短暂的冷淡期,王茜华决定分开冷静一下,分开四个月后王茜华最后还是觉得追回沈航,当即跑到沈航剧组去探班,最终感动了沈航,2011年相识快两年,
  • 尽然素昧平生,无数的人们仍然泪流满面,为你的不辞而别,为你的璀璨生命的戛然,为你此生种种未尽事宜的惆怅。电影都看得这么惊心动魄,真实场景远比拍出来更恐怖,还好四
  • 孔乙己因为偷书被酒馆里的人嘲笑时如此狡辩,脸上却不自觉涨红了,然后喃喃之乎者也,试图维持早已荡然无存的读书人的尊严。如今的时代,在工作里浑浑噩噩又心怀不满的人何
  • #每日一善# 让人睡着和醒来的,是两种不同颜色的风——刘亮程《空气中多了一个人的呼吸》荷西你答应过的,你要在那边等我,有你这一句承诺,我便还有一个盼望了 ——《
  • 【#国台办回应部分台湾青年想到大陆工作#】30日,国台办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岛内最新公布一项针对“80后”就业调查显示,#调查称56%岛内80后想离开台湾工作
  • [哈哈][哈哈]哈哈,当然还有很多想要感谢的人,时间让我们分开了,但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李健的演唱会一起去看哟[偷乐][偷乐]张岭师姐的笑容真的很感染身边的人,
  •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明白,我的思虑让我变得贫乏和病态,但当我唤起了心灵的力量,理智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伙伴,这种组合我称之为,“心的智慧”。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 致我的后半生: 亲爱的,无论结果如何,总归是可以小憩一会儿。千万不能满足小溪的平缓,否则你也就满足了自己的平庸,只有欣赏到山峰的险峻,才有机会欣赏自己。
  • P`No朝着Can跑掉的方向一瞥,即使自己受了伤,即使自己再没有机会参加比赛,他还是在担心这个傻乎乎的小学弟,他知道Can的笑容是强装出来的,他知道Can不停讲
  • 为善如负重登山,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为恶如乘骏走坡,鞭虽不加而足不禁其前。为善如负重登山,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为恶如乘骏走坡,鞭虽不加而足不禁其前。
  • 核酸检测的日子,春色就封在了园子里,飞行是艰险却唯一通往园外的自由,花白肚皮的海鸥还是选择驻扎在楼后的湖面上,和水鸭子做邻居,举案齐眉,各不相扰。争锋的是大朵玉
  • (如上述国家、省、市待遇支持政策有调整,将按相应规定执行)​东南文化,南大双核,要求作者大学博士+博导、学院副教授、大学副教授均可,作者是高职的加一个博物馆身份
  • 所以我只是这两天比较忙没有时间看微博就错过了昨天的杂志(最生气的是我都抢到了,地址错了换了个地址就没了[伤心])还错过了今天的超级 ?我太难了[跪了]这个寒假头
  • 最‮得后‬出的结论是,如‮我果‬们‮办有‬法让全世‮的界‬知‮愈识‬来愈进步,那么,我‮将们‬更有‮力能‬提出更好‮问的‬题,提‮全高‬人‮的类‬智慧,为更‮层
  • CCD微博超话首届摄影大赛为了激励超话的小可爱们出门拍好看的照片,让大家有一饱眼福,欣赏各地的美丽风景和漂亮姐妹,我们决定设立这次的摄影比赛,并由@桃满江、@丢
  • #骚白[超话]#我真的是会谢,咱就是说差不多写完初稿了浅玩一下吧,谁知道哇输了这么多最后一把还来这样的阵容!这妲己安琪拉张良东皇玩的真的好开心,他们四个人齐刷刷
  • 有分析师认为,《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所展示出的大方向依然是做好能源保障供应和新能源共同发展的“齐步走”。在疫情之初,张明的“角色”是二道区八里堡街道同康
  • ”这是告诉人们,天地有大美好却不张扬,四季有确定的法则但不议论,万物有既定的规律但不说出来。在中国古代的智者看来,一个人,能力再强,智慧再丰,地位再高,助人再多
  • 和宝宝商量好,不在人前母乳,可以大幅度减轻妈妈的负担,将母乳愉快地坚持到底。不但宝宝会和妈妈更亲密,分泌母乳所必须的催产素,也会让妈妈从生理上对宝宝产生更多的母
  • 结合他在青环3里表达的,我不在乎生命的长短,最后留下的只想是一份不在乎外界眼光的爱情。所谓的成年人好像都是在忙碌的生活中挤出那么一点时间“恋爱”甚至我都不愿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