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运用Fo法在生活中让自己心里的烦恼得到解脱。

Fo#日行一善[超话]##杨幂[超话]#法的佛言佛语,非常具有哲学和哲理。佛法人生,经常说心念决定言行,就是心中的念头会决定着语言和行为。所以一个人的语言讲出来,一定是心里想过的;一个人的行为做出来,一定是想过的。有了这个意念,才会有这个语言和行为出来。所以一个人未来想拥有怎样的人生,取决于他现在的起心动念。如果现在念头好,那么人生就转危为安;如果现在的念头经常瞋恨、愚痴、忌妒或者烦恼,那么你今后的念头就指导着你的语言和行为,让你变得更加愚痴和烦恼。所以很多人一生烦恼,很可怜,就是因为他的起心动念不正,让他今后行为受阻碍,语言出言不逊。

一个人要活出自我,也就是说活着的人要离开自我,不要整天一开口就是“我”——“这个是我的、那个是我的”“我受痛苦了、我烦恼了”“凭什么我来受苦”等等。如果能够离开我相,你自然就不会去和别人攀比,因为没有“我”了,你跟别人比什么?你就不会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因为你没有我相了。就是因为太在意“他在我面前这么讲”“他这不是有意讲我嘛!”有这个“我”字在,你就会在意别人对你的一些讲法。明明这个人根本不是讲你,你会拉到自己身边来,“你不讲我,讲谁啊?”这就是人离不开我相。如果你能离开“我”,你慢慢地会变得乐观,人也会变得坦荡,你的生命就会变得单纯。我问你们,小时候一个小朋友纯洁单纯吧?他没有我相,什么事情都无所谓,所以活得很自在。

其实想穿了,每一天晚上对我们可能都是一个人生考验,可能都是一次死亡。早上黎明就是一次重生,所以过去有很多人经常在早上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感谢菩萨,我还活着,谢谢菩萨的慈悲。”不要再去为每一天欢喜和悲伤的人生纠结自己的内心。人要真正懂得,人生最好的回报就是能够放下烦恼、解脱痛苦,不要让自己束缚在欲望中。所以很多人,因为还要这个、还要那个,永远在欲望中。还有的人师父说他:“你不要这样,你欲望太强。”他说:“我不是欲望,这是我的理想。”实际上理想和欲望不能混为一谈,欲望是无尽头的,是对物质的拥有。理想是什么?是精神上的一种充裕,精神上想得到一些满足,那应该说是一种理想。当你在人间占有的东西越多,你慢慢地就会被这些所拥有的财、物、名、利所束缚。因为拥有再多,它也会离你而去,名守不住,财物守不住,一切都会离去。你把这些名利攥得再紧,到最后还是两手空空。

我们要学会选择,选择什么?填补心灵空虚。选择填补心灵空虚的意思就是不要错过任何对心灵改变的机会。怎样来改变你的心灵?把“我”字变成大家,把自己的小我变成一个大我。比方说,你说“我吃亏了”,你就说“我们大家吃亏了”;“我赚便宜了”,应该说“大家赚便宜了”。那你就把我相慢慢地消除掉,心灵就不会空虚,不是为自己活着。因为为自己活着的人,就天天斤斤计较。所以莫计人生小账,一个人一生有多少小小的账,左一笔、右一笔,要学会放弃。放弃诱惑,放弃诱惑的人会拥有新的机遇;抓住诱惑不放,你慢慢地会负重,必致步履艰难。负重就是你不肯放下,背在身上,时间长了,你走路都会觉得很艰难。

我们做人,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无事心不空”,没有事情,但是心中要念经,要想着众生,就不会觉得颓废,不会觉得没劲、没意思。“有事心不乱”,不管碰到什么事情,心不要乱,慢慢地一件一件把事情做好。“大事心不畏”,做大事情的时候,心不要畏惧,不要害怕,因为大事也要做,小事也要做。大事,也能把它做好;小事,心不要轻慢它,也要把它做好,叫“小事心不慢”。想通的人,人生悲欢离合,甜酸苦辣,都是在于心的开始。酸也是心酸,苦也是心苦,甜也是心甜,辣也是心里觉得辣辣的。甜酸苦辣都是心造成的,所以心态要好,有什么过不去的大坎儿?

人生走到今天,身在红尘之中,只要以善为本就可以了。有所为,有所不为,去做了,好像又没去做过一样。做了就做了,没做就没做,做了又像没做一样,没做又像做了一样,心无罣碍,心自然就趋于平和、宁静,就如开放的莲花一样,自然从容,它不为谁开,也不为谁落。所以学佛的人、想得开的人,他一切随缘,“该我的就是我的,不该我的就不是我的”。该拥有的就是你的,不该拥有的会给你带来灾祸。所以人生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很多人的绝望就是因为这条路他觉得没路可走,他才选择了绝境。

在人生中,学佛人必须远离悲苦,这些悲苦都是给我们的一种考验,有时候很快过去了,有时候过去得比较慢,但是一切都会过去。有时候平坦的路都是比较拥挤,学佛的路,有很多法门大家挤在一起。要想一想,我们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选择好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因为只要心有勇、行之力,就是心里要有勇敢,行为要有力量,思维要拥有智慧,永远矢志不移,你就一定能成功。

很多人没有缘分,会错失很多事情,这是人生的常态。没有缘分就没缘分了,错失了也没有办法,不要有太多的悔恨和痛苦。当我们走了很远的时候,再回头望望,那些过去的人与事早已消失在记忆中。真正的人生,是在你真正不懂的时候,它是很美好的;当你一旦懂事了,进入了人我是非中,你的生活变得非常烦恼和忧伤,因为你感受到的不是纯洁,而是人间红尘中的尔虞我诈。希望大家要改变命运,不是靠机遇,而是靠心态。心态好的人,万事都能变得好;心态不好的人,不管什么事情,就算一件好事,也会得不到一颗安宁的心灵。希望大家一定要懂这些道理。

过去讲人生“三十而立”,一个人三十岁了,应该自己能够独立了。立什么?学佛人应该立什么?过去讲立生、立业、立家,我们应该立志,好好地离苦得乐,学佛学法。

“四十不惑”,不惑之年。大家知道什么叫“不惑”吗?不迷惑了,明白了。那你明白了什么?一般的人明白了社会,明白了自己,明白了人与人这么复杂。而学佛的人四十不惑,应该不迷惑,不被人间的欲望所缠扰,大胆地走出烦恼,不贪,不瞋,不恨。

过去讲“五十知天命”。什么叫天命?实际上用现代话讲,知道了人生命运的轨迹,就是结婚、生孩子、找工作、赚钱,给自己人生定个位。“我这个事情做错了,我那个事情做错了”,你知什么天命?你应该知道五十了,赶快修行了,赶快帮助别人了,因为留给你帮助别人的时间不多了,留给自己改变心态的时间也不多了,留给你忏悔、念礼佛大忏悔文的时间都不多了,这才叫五十知天命。

过去讲“六十耳顺”。看透了,看透人生、生命了,名利带不走,生命很短暂。想通了,“我六十了,做也做不动了,我也不会再为那些钱去痛苦、去煎熬了”。你明白了什么?六十岁了,应该知道可能要换一个景点去旅游了,赶紧要让自己找好下一个旅游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回到观世音菩萨母亲的身边。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就是应该念经、许愿、放生,多做功德,帮助别人,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如果你们今天还在作恶,怎么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呢?要放下自己。

过去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因为过去的人活得并不像现在人这么长,有的热的地方人活得很短。七十从心所欲,怎样去做呢?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实际上学佛人到了七十,就应该知道好好地修身养性了,好好地念经,好好地理解佛法。但是很多人一生还在追求,到了七十还在追求一些名利,那么只能在红尘路上更显得孤独。因为你所走的路、人生的路,有的是通向渡口,没有船,有的是通向荒漠,没有骆驼,人生走到哪一站算哪一站,没有目标,你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人为什么苦?因为人与人心里的距离在越拉越远,不能够想同一个事情,不能够与日月同眠,不懂得怎样珍惜彼此之间的缘分。所以人就不能让自己一生得到圆满的结果。

所以佛说:生出来很苦;老了,想吃什么东西吃不动了,很苦;走路想去玩了,玩不动了,苦;病了最苦;死了更苦;还有爱别离,喜欢的人你离开他了,你这种苦啊;还有怨长久,就是怨气啊,不愿意看见的人天天得看到,你又很讨厌他;还有求不得苦,天天想把这个事情求到身边,求不得也很苦;还有放不下苦,天天挂在心中放不下,很痛苦。佛说“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你的命是自己造成的,你的相也是自己造成的。天天动心,你的相就在动。你动善心,善相出来;你动恶心,恶相出来。很多人说,你是个坏人,就会恶形恶状。

只有学佛的人懂得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才会不变。你对别人还是这么好,别人还是对你这么好。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什么意思?坐在那里也有智慧,站起来做事情也有智慧,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禅定,你心中都有这个世界,有这个道场。你做每一件事情,就像佛一样在做,就是一叶一如来。

有一个诗人讲“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什么意思?春天来了,花自然就青了,很漂亮;秋天到了,叶就飘散了,花的叶就飘零了。所以“无穷般若心自在”,树叶在春天会变,在秋天也会变,而我们无穷的智慧、智慧的心永远是自在的,永远是这样,不会变的。

希望大家“语默动静体自然”,语言要“默”,就是少一点,行为要安静,整个身体、整个人生就会自然。不要看见一件事情就心动,不要看见一件事情就来不及去做,坐不定、站不住,就是静不下来。

其实人生,日复一日,我们放下了很多,有的不想放的也放下了。一生千方百计想得到很多东西,精打细算,最后失去了。一生中求不得,拼命地烦恼,想去得到,最后失去了。一生中斤斤计较,没有得到任何东西,只是结怨结得越来越多。贪这个、要这个,什么都要,贪心不灭,造了多少孽?把别人手上的东西拿过来,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藏起来,慢慢地在人生中觉得享受了很多,但是临终的时候又能带走多少?

菩提道禅话

作者:释明仪

走在修行路上或走在人生路上,要善于了悟“出离法”,善于践行“出离法”,还要善于避免种种苦、种种错、种种盲从。借助于良好的定力和出众的智慧,活得平安健康长寿快乐衣食无忧不缺钱花,就无需为了出离各种忧愁痛苦无助而煞费心机。

出离轮回,不要迷失当下,修行在当下,悟在跟前的生活中或每天的修行中。

修行佛法的路上,贯穿始终的一件事就是践行菩萨道,离开“菩萨道”的践行,不容易成就真正意义上的“转凡成圣”。

出家做僧人荷担如来家业,即是一种菩萨道的践行,佛法僧三宝的振兴和昌盛,必须仰赖着僧宝住持寺庙禅院这样一种法相才能得以完成,没有僧宝的佛教即非圆满的佛教。

菩萨道而言,以不同的身份济世利人,也是一种菩萨道的随喜。比如发愿发心做一个好警察、好医生、好军人、好农民、好工人、好老师、好科学家,用自己遵纪守法勤恳智慧的人生来感化苍生勉励人我,这当也是一种菩萨道的践行,也是一种无畏施的随喜。善知识们不蛊惑人心,不动摇人心,不误导生命。善知识们的所作所为,一是个人的修福修慧或成佛大愿,一是帮助或助力别的生命完现一个慈悲善良智慧光明无愚的自我,有的人的所作所为却是在让别人因为自卑或盲从变成一个迷失自我的人。

于修行佛法的路上,既要坚定着于佛法僧三宝的信仰,又要取舍有道的完成一辈子的佛法修行。“七菩提分”中的“择法觉知、精进觉知、舍觉知、除觉知、喜觉知、念觉知、定力觉知”,这七种妙法都是无比让人受益的。

“择法觉知”,指的是要懂得辨别选择,比如谁是真正的善知识,谁是伪善知识,要善于区分辨别,从而于从师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南辕北辙就会让人背道而驰,越下功夫错的越厉害,而“心外求法”也会让人变成看似在勤奋修行佛法、其实是在搞“相似佛法”。

聪明的人善于用心,懂得发愿叫自己于人生路上越来越有智慧、于修行路上越来越能通达“正精进”,而不是修行多年或活了多年始终是一个水平。

修行佛法的人身体要爱护好,身体的健康状况给力,人更容易思维敏捷悟性优良,离开良好的思考能力和较好的“悟性”谈学佛谈修行,很难有皆大欢喜的成就。疲劳无度很容易让人脑力疲软心力萎靡,从而容易被自己错误的境界缠缚或被别人牵制住。一个脑力疲软或心智昏昏的人,很难看懂自己的错误、自己的弱点缺点,也不容易把来自外界的逆缘违缘看明白看清楚。

《金刚经》上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需破人法二执时,正确的破人法二执”,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也就是佛法中常说的“中道,圆通”。

《金刚经》上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很多人不以为然,其实这是不对的。有人在你附近落水了被你发现,你却还在那打坐或念佛,不知道出离法执想办法救人,这就是执着于“修行”的凡夫相。有人落水了,自己不会游泳,却跳下水救人,这就是执着于“善法”的凡夫相。修行佛法,归根结底就是围绕着慈悲心、智慧般若、定力,在下功夫用功夫。不能是偏重于慈悲心的修行却不重视智慧和定力的修证完善,也不能是偏重于定力却丝毫不用心于慈悲心和智慧的修证完善,也不能是偏重于智慧却丝毫不用心于慈悲心和定力的修证完善。

有的出家人不修行四摄六度中的“布施”一法,也是不好的,虽说法布施第一殊胜,无畏施和钱财物件布施,能让人更方便于体验慈悲心相应菩萨道。僧宝也分圣贤僧和凡夫僧,有的僧人可能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应化身,有的僧人只是芸芸众生通过多生多世的修福修慧结佛缘得以现僧相做僧宝,修行“布施贫苦、帮助无助”和“供僧”不仅是居士应当为、也是僧众应当为。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个“三法印”,无常二字好懂,然而佛说“无常法“主要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迁流变化生住异灭着,并非有意特指受苦或悲剧性的无常,在佛的“无垢识”和“大圆镜智”中是没有众生相的起心动念的。诸法无我”讲的并不是叫大家放弃自我,而是说的众生世界的万有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的“缘起法”,这种“缘起法”的本身是无我的,也就是常说的“缘起性空”,有些事情讲的是“事在人为”,有些事情是靠“佛菩萨加持”的。做了一件坏事,是一种缘起法,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和贵人帮助及佛菩萨加持,不会一直坏下去错下去,如果由坏变好、这种不好的缘起法就被我们“出离”了。做一件好事,也是一种缘起法,有的人好来好去,结果又变成了坏人,可见好的缘起法也是无自性的,靠自己把握和善缘提携。活成一个不害人害己不自欺欺人的人,保任着一颗慈悲智慧光明恒悟的心如如不动,由“实证”超越纯理论纯信仰,此也可以说是相应《心经》所言“究竟涅槃”。依“法眼”来判定,成佛谓之“究竟涅槃”,或曰“无余涅槃”,然修行路上的每次进步每一种蜕变都可言之为“究竟涅槃”,乔达摩悉达多太子于修行路上的不停进步和“示现成佛”自然也是“究竟涅槃”,众生相境界容易只是把圆寂坐化称作涅槃,谓佛圆寂老僧示寂为涅槃也只能是一种方便言语。

所谓寂静,乃是指的修行人证入了“诸法实相”、“法相真如”,内心合于《金刚经》所言“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之境界。通俗来说,一个人修行修出了平常心和大智慧及很好的定力,能够很给力的适应人间生活,能够于人间岁月的生活中巧妙的利人利己自觉觉他,如此则能活出叫烦恼寂灭心境静恬的生命境界。利人利己自觉觉他,不能只看到利人两个字而心头没有利己两个字,也不能只看到利己两个字而心头没有利人两个字,不能只看到觉他看不到自觉两个字,也不能只看到自觉看不到觉他两个字,完全抛弃“中道”很容易搞成形似外道徒心境的修行,佛法博大精深贵在触类旁通返求诸己。

稳住自己的起心动念,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动作,让“身口意”始终利人利己或自觉觉他,这就是大修行人的境界。

结尾做偈子一个如是惭愧云:“人间百花竞芬芳,芸芸佛子证心香,若无愚痴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菩提道禅话

作者:释明仪

走在修行路上或走在人生路上,要善于了悟“出离法”,善于践行“出离法”,还要善于避免种种苦、种种错、种种盲从。借助于良好的定力和出众的智慧,活得平安健康长寿快乐衣食无忧不缺钱花,就无需为了出离各种忧愁痛苦无助而煞费心机。

出离轮回,不要迷失当下,修行在当下,悟在跟前的生活中或每天的修行中。

修行佛法的路上,贯穿始终的一件事就是践行菩萨道,离开“菩萨道”的践行,不容易成就真正意义上的“转凡成圣”。

出家做僧人荷担如来家业,即是一种菩萨道的践行,佛法僧三宝的振兴和昌盛,必须仰赖着僧宝住持寺庙禅院这样一种法相才能得以完成,没有僧宝的佛教即非圆满的佛教。

菩萨道而言,以不同的身份济世利人,也是一种菩萨道的随喜。比如发愿发心做一个好警察、好医生、好军人、好农民、好工人、好老师、好科学家,用自己遵纪守法勤恳智慧的人生来感化苍生勉励人我,这当也是一种菩萨道的践行,也是一种无畏施的随喜。善知识们不蛊惑人心,不动摇人心,不误导生命。善知识们的所作所为,一是个人的修福修慧或成佛大愿,一是帮助或助力别的生命完现一个慈悲善良智慧光明无愚的自我,有的人的所作所为却是在让别人因为自卑或盲从变成一个迷失自我的人。

于修行佛法的路上,既要坚定着于佛法僧三宝的信仰,又要取舍有道的完成一辈子的佛法修行。“七菩提分”中的“择法觉知、精进觉知、舍觉知、除觉知、喜觉知、念觉知、定力觉知”,这七种妙法都是无比让人受益的。

“择法觉知”,指的是要懂得辨别选择,比如谁是真正的善知识,谁是伪善知识,要善于区分辨别,从而于从师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南辕北辙就会让人背道而驰,越下功夫错的越厉害,而“心外求法”也会让人变成看似在勤奋修行佛法、其实是在搞“相似佛法”。

聪明的人善于用心,懂得发愿叫自己于人生路上越来越有智慧、于修行路上越来越能通达“正精进”,而不是修行多年或活了多年始终是一个水平。

修行佛法的人身体要爱护好,身体的健康状况给力,人更容易思维敏捷悟性优良,离开良好的思考能力和较好的“悟性”谈学佛谈修行,很难有皆大欢喜的成就。疲劳无度很容易让人脑力疲软心力萎靡,从而容易被自己错误的境界缠缚或被别人牵制住。一个脑力疲软或心智昏昏的人,很难看懂自己的错误、自己的弱点缺点,也不容易把来自外界的逆缘违缘看明白看清楚。

《金刚经》上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需破人法二执时,正确的破人法二执”,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也就是佛法中常说的“中道,圆通”。

《金刚经》上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很多人不以为然,其实这是不对的。有人在你附近落水了被你发现,你却还在那打坐或念佛,不知道出离法执想办法救人,这就是执着于“修行”的凡夫相。有人落水了,自己不会游泳,却跳下水救人,这就是执着于“善法”的凡夫相。修行佛法,归根结底就是围绕着慈悲心、智慧般若、定力,在下功夫用功夫。不能是偏重于慈悲心的修行却不重视智慧和定力的修证完善,也不能是偏重于定力却丝毫不用心于慈悲心和智慧的修证完善,也不能是偏重于智慧却丝毫不用心于慈悲心和定力的修证完善。

有的出家人不修行四摄六度中的“布施”一法,也是不好的,虽说法布施第一殊胜,无畏施和钱财物件布施,能让人更方便于体验慈悲心相应菩萨道。僧宝也分圣贤僧和凡夫僧,有的僧人可能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应化身,有的僧人只是芸芸众生通过多生多世的修福修慧结佛缘得以现僧相做僧宝,修行“布施贫苦、帮助无助”和“供僧”不仅是居士应当为、也是僧众应当为。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个“三法印”,无常二字好懂,然而佛说“无常法“主要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迁流变化生住异灭着,并非有意特指受苦或悲剧性的无常,在佛的“无垢识”和“大圆镜智”中是没有众生相的起心动念的。诸法无我”讲的并不是叫大家放弃自我,而是说的众生世界的万有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的“缘起法”,这种“缘起法”的本身是无我的,也就是常说的“缘起性空”,有些事情讲的是“事在人为”,有些事情是靠“佛菩萨加持”的。做了一件坏事,是一种缘起法,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和贵人帮助及佛菩萨加持,不会一直坏下去错下去,如果由坏变好、这种不好的缘起法就被我们“出离”了。做一件好事,也是一种缘起法,有的人好来好去,结果又变成了坏人,可见好的缘起法也是无自性的,靠自己把握和善缘提携。

稳住自己的起心动念,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动作,让“身口意”始终利人利己或自觉觉他,这就是大修行人的境界。

结尾做偈子一个如是惭愧云:“人间百花竞芬芳,芸芸佛子证心香,若无愚痴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现推出购车活动微首付强力开单,过期不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①起亚☞K217款1.4L自动 加装大屏首付:4000落地(包牌,包税,包保险)月供:2240②起亚 K
  • ”而曾仕强却摇了摇头说:“你这么说肯定是被打得最惨的一个,因为方丈会告诉你,我在这里修行了这么久都没被佛祖感召过,你一个毛头小子敢说自己被感召了?”下面有个观众
  • 卡片子说你们是狗都是在侮辱狗,狗都知道对放饭的摇摇尾巴,别人好心给你主子拍几张照片赏你口饭吃又飘了是吧,你不待见他你存尼玛的图啊沙比东西,放下碗骂娘一把好手,你
  • 可是,张含韵作为四川人,居然也知道鲞,还能马上笑言:这要等365天。可是,张含韵作为四川人,居然也知道鲞,还能马上笑言:这要等365天。
  • “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不被情绪裹狭的爱才是高级自由少信那些没意义的漂亮话青春是围墙缝隙中照出来的光,照亮了我们的年少见一面吧我想请你吃糖炒栗子抄上林
  • 老实说,作者米姨真不容易,翻山越岭发现、记录、描绘了那么多种植物花卉,命名了很多新品种,奈何最终死于意外车祸,感叹时运不济的同时,也不得不说一句这本书的含金量真
  • 在多数人的椅子选购中,实木椅子总是上上选,既散发着古拙质朴的审美力,也是经久耐用的实力派,撑得起繁复的造型,扛得住极简线条的拷问,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游刃有余,在任
  • 】小陈每天沉迷于某热门游戏五六个小时,有时甚至10小时,平日机不离手,喜怒无常,游戏中一被打扰就要生气很久,手机都被他摔碎好几个,连女儿见他玩游戏都要绕路走。】
  • #阳光信用[超话]# ygxy#每日一善# 有一颗随缘心,便会更洒脱;有一颗平常心,便会更从容;有一颗慈悲心,便会更善良;有一颗感恩心,便会更知足;有一颗因果心
  • 如果你觉得自己过得不好,可以删掉两年以上没有说过话的好友,药到病除今天交流会上我正和同门一起疯狂讨论顾不上王某的时候 我手机一直亮起来 低头就看到了p1好多好治
  • 再一个我们的志气一般的是主静,所谓志坚如钢。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
  • 嘿嘿嘿19岁了捏,看到去年那条看起来丧丧的微博还感觉有点奇怪,我怎么记得那天我是挺开心的呀[汗]过去这一年自己好像没什么太大长进捏,除了把课业完成好好像没什么值
  • 虽然一辈子过来有很多的不如意,虽然也为了柴米油盐,碎银几两而早出晚归的拼博了几十年,但做为平凡的普通人能拥有丑妻、薄地、破棉袄那种简单而温馨的生活,已经很知足了
  • #夢咲ねね#是想加入男孩兒們的老師笑讓我站在了正中間很可愛、很可愛的學生們⋯雖然是飾演老師,但自己本來就有很多遲鈍的地方,從排練開始真的得到了這4個人很多幫助。
  • 我很乐意去观察市场预期的变化,但市场预期并不是所有的答案:一致性预期所产生的市场情绪,如果抵达一个极端峰值,往往蕴藏着重要的交易机会。我曾在6月份的一篇微博里写
  • 马苏也是个很能会抓住契机的人,徐峰立没有点名道姓,马苏完全没必要回应,但是她这回应不得了,不仅让很多人知道她是为电影走红毯,更是停留了6分钟,所幸没有安保来
  • 我总在不停的证明自己,却遗憾很多事没有坚持去做,最后证明自己啥也不是。没有及时解决错的事情,对的人遇见了再爱也是偷来的入场券对吗,我一开始就没资格说爱是不是。
  • 2.一个人最大运气不是财物的多少,而是有这么一个人提升自己的心灵品质,提升思维高度。#不想努力时鼓励自己的4句话#1.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
  • ”我喜欢你于眉眼之间于山水之间只一眼,千山万水只一次,此生不换只一念,渡我相思门我还听见远处的流水潺潺声我还听见林深时的蝉鸣勾勒的是山水间万物而你是我的万物哪里
  • “一切如来”:因为每一位佛,“身语意业”:他这身业、口业和意业,“无不清净”:没有不清净的,没有一点点染污的,没有一点点不真实的。“一切如来”:因为每一位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