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总是我的日常,古代文学太难了[苦涩]书中只有两三句带过的为什么考研会考啊[苦涩][苦涩][苦涩]那我背了还有用吗?

所以这道题的重点是论述“庄老”在这个语境里“庄老”指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先秦时期的“庄老”的道家思想,其指的是在玄学盛行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玄言文学,特别指的是玄言诗。所以在这里讨论“庄老”同“山水”的关系主要讨论的应该是玄言文学和山水文学的关系,涉及到诗歌领域应该主要讨论的是“玄言诗和山水诗的关系”,而非“庄老道家思想同山水的关系”。可是课本上的论述就只有“借山水体玄”“寓玄理于山水之中”“玄言诗本身就孕育了山水诗”这一个概念。我要是答题的话应该会简单说一下关系然后直接答大小谢的山水诗特色吧???
“孤清”“闲适”“哲理典故言情述志”“崇尚声色”“有句无篇呆滞单调”“客观描摹”
“情景交融”“摆脱玄言成分”“清新流丽”“追求声韵音韵和谐”“意锐才弱”

所以思路应该是先论述“庄老”指的是什么?庄老”和“山水”的关系是怎样的?“告退”和“方滋”又该如何理解?
一、《老子》《庄子》中提到“自然”的文字,大多指的是“天然”之意,可以当做顺其自然来解释,指向的是道家思想的自然无为的状态,表达的是他们的“道”的思想,和文学中的自然,尤其是和自然山水有着根本的区别。钱穆先生认为“自然”二字,在先秦道家观念中,尚未成熟确立,因亦不占重要之地位可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老庄的哲学思想并不能直接导出山水文学,所以可以这样说,“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的“庄老”并不是直接指的是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思想,那么此处的“庄老”指的是什么呢?   魏晋朝时期和“庄老”联系最紧密的当然是玄学。魏晋玄学以老庄(或三玄)思想为骨架,试图从两汉繁琐的经学解放出来,企图调和“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东汉以来有很多人反对两汉经学,不同程度地宣扬老庄思想。自正始起,玄学托于《老》《庄》《易》,再到向秀、郭象时期,玄学成为了当时思想的主潮流。玄学所倡导的人生态度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形成了所谓的“魏晋风度”。当时名士反对虚伪礼教、崇尚自然。受到玄风的影响,人们思想得到了解放和开阔,其飘逸自然的特殊作用,使得魏晋时期的文学具有了超凡脱俗、超然尘世、自乐逍遥的风格以及对自然的爱好与崇尚。
  在玄学思潮影响下,诗歌领域形成了以表现玄理为旨归的诗歌——玄言诗。《文心雕龙·时序篇》指出:“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刘勰在此论述了玄言文学的发展历程,随着玄学的盛行,谈玄的风气渐盛,玄学的内容用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流成了文体,这就是玄言文学,其旨归是玄学思想,而不是直接指向的老庄的思想。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这一说法中,“庄老”指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先秦时期的“庄老”的道家思想,其指的是在玄学盛行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玄言文学,特别指的是玄言诗。所以在这里讨论“庄老”同“山水”的关系我们主要讨论的应该是玄言文学和山水文学的关系,涉及到诗歌领域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玄言诗和山水诗的关系,而非庄老道家思想同山水的关系。
二、“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这一个论断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想法:玄言诗告退了,山水诗产生了,玄言诗对山水诗的产生起着阻碍的作用。其实从文学史的角度考察前代文学对后代文学的作用,往往是有着双重的作用,玄言诗对山水文学的发展起到的也是双重的作用。
  玄言诗首先对山水诗的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玄言诗中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诗歌借助自然山水的描写来寄托诗人的玄学感悟,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是为抒发玄学的感悟而服务的。这种采用以玄对山水的审美态度,观照大千世界,在体悟自然中抒发自己的玄学体悟。玄言诗并不是一味的谈玄论道,诗中有相当的笔墨用于写自然之景色,但这种自然之景又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玄理的抒发,服务于大道的阐释。但是我们并不能否认在玄言诗中山水描绘的意义,这样的山水描绘无疑增加了玄言诗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山水文学的写作方法,为山水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甚至有人认为山水文学脱胎于玄言文学,可能论者就是从这里得出这样的结论吧。玄言文学中的山水成分对山水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美学的借鉴,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很容易看出玄言诗对山水诗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但是玄言诗对山水诗的发展无疑起着另一方面的相反的作用。玄言诗中山水处于从属地位,山水并不具有真正独立的美学意义,虽然有少数的玄言诗中山水描绘优美,和玄理的结合也很自然,但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玄言诗中的山水是为了玄理而山水,山水同玄理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这样的诗歌对山水诗的正常发展无疑会起着阻碍的作用,不利于真正发现山水之美,抒发山水之情。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玄言诗对山水诗的发展起到了双重作用,现在我们把“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放在文学史的大背景下进行理解,来探讨山水文学的发展演变史。从前文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此处的“庄老”不是指先秦时期“庄老”的道家思想,而是指的是以“庄老”为内容兴起的玄学之风所引发的玄言文学,主要指的是玄言诗。而玄言诗对山水诗的发展又起到了双重的作用,而不是一个单向的发展过程。“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从文学史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追溯到先秦的道家思想,这种思想为玄学的产生起到了一个思想基础的作用,而玄学的勃兴直接促成了玄言诗的兴起,在玄言诗的发展过程中玄言诗和山水诗又发生了双向度的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山水文学也得以发展。
三、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刘勰的原意呢?我觉得我们有必要用当时的语言解释当时的话语。“告退”“方滋”在现代汉语里的基本意思是消失和产生的。如果用现代汉语的意思理解刘勰的意思很明显这条论断显得很武断。“退”在许慎《说文解字》中释义“却也。一曰行迟”。“迟”于《说文》中释义曰“徐行也”,于此有“减除”“删节”“渐少”之意。由此我们得知“庄老告退”的“退”字并不是消失的意思,而是逐渐减少的意思。“滋”在《说文解字》中释义为“益也,从水兹声”,段玉裁注释曰“凡经传增益之义多用此字,亦有用‘兹’者”。因此“山水方滋”之“滋”在此含义为“逐渐增加”之义,而绝非“产生兴起”之意。
  从文字学的角度考察了“退”和“滋”的本意,我们就可以这样来翻译刘勰的这句话:“玄言诗逐渐减少,而山水诗逐渐增多。”把刘勰的语言放回当时的语言环境中考虑就大体理解了他的本意,然后把他的论断放回到文学史的大背景中,我们就更能清楚刘勰的论断的文学史意义。刘勰的这条论断不仅看到了玄言诗的来源,它来源于老庄思想为基础的玄学,也看到了玄言诗对山水诗的双重作用,在这种双重作用中玄言诗逐渐减少而山水诗逐渐增多,这种变化是文学内部发展的必然。所以说,如果从整个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刘勰的论断基本概括了从老庄到玄学,从玄学到玄言诗,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发展变化历程,刘勰的论断无疑具有文学史的意义。而回过头来看,从“山水方滋”的时间来讨论刘勰的论断,或者从“山水方滋,庄老未退”的角度来讨论刘勰的论断,这两种研究无疑都是缺少文学史的眼光的,甚至是对刘勰的误解。

所以只有二完全是课本里的,一对课本足够熟悉可以推出来,三就完全靠天命了吧?
还是理解,理解最重要,千万不要死记硬背。比如这里,如果理解了这道题考察的是玄言诗和山水诗的关系论述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然后注意定评,课本里面一个重要人物评价另一个重要人物的话有时间了最好自己去搜论文做一做拓展。不求记住但求理解。 https://t.cn/R2WxdDX

一丝不挂、
想入非非竟源于佛教!
人人都会说,
真正含义却很少人知道

赵朴初先生说 :

不了解佛教文化,
就不了解中国文化,

可以说没有佛教文化加入中国,
就没有丰富多彩的中国语言文化。

佛教文化在中国流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但提起佛教文化,

许多人觉得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彼岸世界,
与现实人生了不相关。

但其实,
我们的生活中,
每时每刻都与佛教不可分离,
简直如空气一般。

我国璀璨夺目的成语之中,
与佛教相关的条目也是数不胜数。

下面带您盘点一些跟佛教有关的成语!

文 / 赵朴初

头头是道

“ 头头是道 ”
原是禅语,

指得是开悟以后的境界 :

心境融合,
内外打成一片,

乃至吃饭穿衣、
挑水打柴、
一举一动,

开口闭口,
无一事不与
“ 妙道 ”
冥合,

所谓
“ 头头皆是道,
法法本圆成
(《 续传灯录 》)”。

古代诗人常用
“ 头头是道 ”来形容

通灵入妙的
化境、
禅趣。

宋代严羽在
《 沧浪诗话 》中指出,

学诗有
“ 三节 ”
功夫,

“ 及其透彻,
则七纵八横,
信手拈来,
头头是道。”

宋代胡仔在
《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中
称誉杜甫
《 红樱桃 》诗谓

“ 此诗如禅家所谓信手拈来,
头头是道者。”

头头是道,

后亦用来形容语言、
举动左右逢源,

无一不合规矩。

恍然大悟

《 观无量寿经 》 :

“ 心生欢喜,
叹未曾有,
廓然大悟,
得无生忍。”

《 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 》 :

“ 单蒙指教,
豁然大悟。”

后作
“ 恍然大悟 ”,
形容一下子完全明白了。

《 红楼梦 》第九五回 :

“ 王夫人也进屋里来了,
见他这样,

便道 :
这不用说了。

他那玉原是胎里带来的一种古怪东西,
自然他有道理。

想来这个必是人见了帖儿照样做的。

大家此时恍然大悟。”

《 儿女英雄传 》第十六回 :

“ 安老爷这才把此番公子南来 ……
因此辞官亲身寻访的话,
从头至尾说了一遍。

邓九公这才恍然大悟。”

森罗万象

即纷然罗列在眼前的一切事物,
指天地万物。

如鲁迅
《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 》 :

“ 在宇宙的森罗万象中,
我的胃痛当然不过是小事,
或者简直不算事。”

森罗万象一词出于三国时译出的
《 法句经 》 :

“ 森罗及万象,
一法之所印。”

这两句经偈怎么理解呢?

原来,
森罗万象是
“ 色 ”,
即一切物质现象,

而物质现象是刹那生灭、
虚幻不实的。

马祖道一禅师指出 :

“ 森罗万象,
一法之所印。

凡所见色,
皆是见心;

心不自心,
因色故有。”

(《 五灯会元 》卷三 )
所谓
“ 一法 ”,

即指能现森罗万象的
“ 一心 ”而言。

佛教主张
“ 三界唯心 ”,

反对
“ 心外取法 ”。

“ 森罗万象 ”也作
“ 万象森罗 ”。

如南朝梁陶弘景
《 茅山长沙馆碑 》 :

“ 万象森罗,
不离两仪所育。”

千差万别

“ 差别 ” 与
“ 平等 ” 相对,
本是佛教教义中的一个范畴。

后禅宗将
“ 差别 ”衍为
“ 千差万别 ”,

谓天地间的万物品类繁多,
区别很大。

如 《 景德传灯录·文遂 》 :

“ 僧问 :
如何是无异底事?

师曰 :
千差万别。

“ 意谓
“ 千差万别 ”与
“ 平等无异 ”
是同一本体,

“ 差别 ”即
“ 平等 ”。

庄子也说过 :
“ 以不平平之,
其平也不平。”

也写作
“ 万别千差 ”。

如《 五灯会元 :宝峰文禅师法嗣 》 :

“ 四天之下,
万别千差。

一时明了,
便能握金刚王宝剑,
七纵八横,
受用自在,
岂不快哉!”

俗语中多用之。

如朱自清
《“ 海阔天空 ”与
“ 古今中外 ”》 :

“ 而身心所从来,

又有遗传、
时代、
周围、
教育等等,

尤其五花八门,
千差万别。”

泥牛入海

泥牛,
即泥土所作之牛,

俗称
“ 春牛 ”。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
立春前一日,

官府用泥土做的春牛置于府前,
至立春日绝早,

用红绿鞭击之以迎春,
并预示春耕之早晚。

如唐卢肇在谪连州时书
《 春牛榜子书 》说 :

“ 不得职田饥欲死,
儿侬何用春牛!”

宋刘蒙叟有诗句云 :

“ 村妇祈蚕分面茧,
老农占岁说泥牛。”

这是以迎春牛乞丰年的一种风俗。

但泥牛入海一词,
乃源于
《 景德传灯录 》卷八 :

“ 洞山( 良介 )又问 :

‘ 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住此山?’

师云 :
‘ 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
直至如今无消息。’”

《 五灯会元·元日禅师 》说 :

“ 三脚驴儿跳上天,
泥牛入海无消息。”

后来用泥牛入海一词比喻一去不返,
杳无音信。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七回 :

“ 那两个钱庄干事的人,
等了好久,
只等得一个泥牛入海,
永无消息。”

随机应变

“ 随机 ”
一词最早见于佛典,

如“ 随机说法利众生 ”

(《 金光明最胜王经 》卷二 );

“ 适化无方,
随机隐显 ”

(《 戒疏 》卷一上 )等。

“ 机 ”
皆指众生根机、
根器、
根性而言,

以众生根机各别,
必须随其根机,

为彼说法,
方能领解,
各得其益。

后多泛指随着时机或情况的变化,
灵活应付。

如茅盾
《 腐蚀 》 :

“ 大有视我为
‘ 同道 ’,
属于他们一伙似的。

我当然随机应变,
不但夸大了我与舜英的关系,
而且暗示着我也参与密勿的。”

一知半解

教外别传的禅宗主张超越经验的直接体认,
谓之
“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

禅宗反对一味地依文解义,
反对执著于琐碎的
“ 知解 ”,

斥为
“ 一知二解 ”。

如唐灵祐
《 沩山警策 》说 :

“ 若向外得一知二解,
将为禅道,
且没交涉,
名运粪入,
不名运粪出。”

粪,
比喻那些虚妄的
“ 知解 ”。

后人用
“ 一知半解 ”
谓所知甚少而理解肤浅。

宋严羽说诗,
好用禅语,

其《 沧浪诗话·诗辨 》谓 :

“ 悟有浅深。

有分限之悟,
有透彻之悟,
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鲁迅在谈到学外语时,
也用了这个词。

他指出 :
“ 学日本文要到能够看小说,
且非一知半解,

所需的时间和力气,
我觉得不亚于学一种欧洲文字。”

一丝不挂

“ 一丝不挂 ”之
“ 丝 ”有两解。

一解为一绺衣饰。

如《 无灯会元 》卷十二 :

“ 诸上座终日着衣吃饭,
未曾咬着一粒米,
未曾挂着一绺丝。”

另一解为一根钓丝。

如《 五灯会元 》卷十四 :

“ 僧问 :
‘ 一丝不着时如何?’

师日 :
‘ 合同船子并头行。’ ”

意思是说,
“一丝不着”
便达到了船子和尚超脱的境界。

船子和尚有诗偈云 :

“ 金鳞不遇空劳力,
收取丝纶归去来 ......
钓竿折尽重栽竹,
不计功程便得休。”

可见
“ 一丝不挂 ”
本是禅语,

譬喻超然洒脱,
绝无患得患失的念头,

丝毫不受尘俗牵挂,
是很高的修持境界。

后世把这个词用以泛指毫无牵挂,

如《 警世通言 ---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中说 :

“ 把世情荣枯得丧看作行云流水,
一丝不挂。”

也有的干脆直指赤身裸体。

如《 夷坚丁志-李氏红蛇 》中有

“ 披发裸体;
一丝不挂 ”的句子。

想入非非

俗称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为
“ 想入非非 ”。

如端木蕻良
《 曹雪芹 》十九 :

“ 霑儿就爱想入非非,
不理他也就没事了。”

此语出于佛经中的
“ 非想非非想天 ” 或
“ 非想非非想处 ”。

三界中以无色界为最高,
无色界四天中以
“ 非想非非想天 ”
为最高,

又名 “ 有顶天 ”。

《 楞严经 》说 :

“ 如存不存,
若尽非尽,
如是一类,
名非想非非想处。”

另据《 俱舍颂疏·世间品三 》说,

此天据诸天之首,
其中众生定力深湛,

已经没有下地的
“ 粗想 ”,
但也并非暗昧无想,

而是还有
“ 细想 ”,

故称
“ 非想非非想天 ”。

文章来源 :
《 俗语佛源 》

叕读《红楼梦》之四(下):我在“葫芦庙“有惊人发现

前文认为,在第一回,曹雪芹通过甄英莲——香菱这个人物,隐约其词地透露了自己续弦夫人、亦即“脂砚斋”副主的身世。

不同意我这个看法的,在《红楼梦》里,可以找出来很多反对的理由。


对此,我想说的是,《红楼梦》里的人和事都是实实幻幻真真假假混杂交织的。从中辩识出实与真本来就极难。再想让人相信所辩识出来的结果,几乎无人能做到。所以,没必要非要别人相信我的说法,我也没必要一一去回应别人的诘难。

下面,要说说我在第一回“葫芦庙”的隐喻中的惊人发现了。拖到本文才说,先道声歉。

甄英莲是串联起来“葫芦庙、葫芦僧、葫芦案”的关键人物。

第一回,通过甄士隐与贾雨村的遇识,《红楼梦》在虚实切换间,开启了真真假假的人间故事。甄士隐与贾雨村所遇的地方,便是葫芦庙。

对“葫芦”二字,“脂评”批注挑明了,曹雪芹谐音“糊涂也”。与之对应,第二回,贾雨村也去了个庙,叫“智通寺”。庙名倒是一点也不糊涂了。结果,进去遇到的个老僧人却又聋又昏(写作“聋肿”),根本无法正常沟通。还是糊涂。

这种叙写及批注,透露出来的,是曹雪芹及其“脂砚斋”对“庙”,有一种鄙视厌恶其“糊涂”的特别情绪。

正是糊涂庙炸供引发大火,烧毁了甄士隐好好一个家。火,即祸;大火,即大祸。葫芦庙大火毁甄士隐家业的情节,显然有着曹雪芹家世的隐喻。

请注意,甄英莲被特别交代,是元宵节那天被拐失的。都熟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说吧?可知,元宵节就暗藏着一个“火”字。由这个“火”字,甄英莲的身世其实也与“庙”及其“火”联系了起来。

如此一来,致大火毁人家业的“庙”者为何,就大有讲究了。

答案在第四回揭晓:官府里的贾雨村,判为争抢甄英莲而薛家打死人一案,徇情枉法,是门子提的醒,给出的歪主意。而这个门子本来是葫芦庙里的沙弥。回目题为“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至此,甄英莲把“葫芦庙、葫芦僧、葫芦案”前后串联起来,构成一个异常清晰的指向:所谓“庙”,代指的就是“脂评”多次提及并刻意回避的“朝廷廊庙”。

曹雪芹及“脂砚斋”谐音“糊涂”特用“庙”字所鄙视厌恶的,正是充斥着贾雨村及门子这样一些无良官吏净干伤天害理事的“朝廷廊庙”。“糊涂”是非曲直,乃“庙”核心要旨一以贯之。即便名号“智通寺”,本质仍旧还是又聋又哑的糊涂庙。

当然,“脂评”必须极力回避掩饰这个真实指向。贾雨村乱判案后,一大段“脂评”,便称道“如此等事,又何用细写”,还特别要写上“可谓‘此书不敢干涉廊庙’者,即此等处也”。

这样的欲盖弥彰,真可谓“有为无处无也有”。

还不止这些。

或者说,行文至此,并没揭晓惊人发现。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曹雪芹及“脂砚斋”对“庙”,为什么如此鄙视厌恶?


恐怕烧光了甄士隐家业的那场大火,才是最根本的原因。甄士隐的遭遇,影射的正是曹雪芹自己。

造成如此祸事的祸主,又岂是贾雨村及门子之流能做到的?曹雪芹及“脂砚斋”的怨恨,难道仅仅限于下层落井下石的走狗奴才吗?

贾雨村后面,一定还有曹雪芹及“脂砚斋”要借喻暗骂的地位更高之人。

廊庙最上,不就是皇上吗?皇上不是什么真龙天子吗?

那么,说葫芦庙炸供引发大火。“炸供”二字,有没有隐情?

“供品”除了供佛陀菩萨,也供皇上。

还有,也是“庙”的 “智通寺”,里面独自一人的那个和尚,又聋又昏。聋,谐音龙;且还“昏”。昏君之喻?

另外,有的版本写那和尚之态是“龙钟”,而“脂评”版则写作“聋肿”。

哪有什么“聋肿”之态?分明是生
造新词而刻意避讳“龙”字。是怕暴露了真意吧?

总在有谐音,总在感觉有影射,但总都闪烁模糊,无法确定。

在一处很有些莫名其妙的“脂评”中,我认为,自己找到了可以确定指向的答案。

第一回有一段,“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

在“隔壁”二字后面,“脂评”批注到,“‘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

“隔壁”不就是在甄士隐家旁边的庙方位指示吗?怎么就“极细极险”,还要特别要提醒“记清”?

另有隐情吧?

难不成,“壁”是在谐音“陛下”的“陛”?

如果真是,“隔”必须也谐了什么音才是。

“隔”,能谐什么音?

灵光一现,我想起来自己接触过满语。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满语中,说一个人可恶,说出来是“这个人真格涩”!

谐音,格涩,可恶;隔壁,格涩陛下;大火,大祸;还有那些聋啊昏啊供啊的……

由此,把“葫芦庙、葫芦僧、葫芦案”再串联起来,里面分明隐藏有大骂朝廷廊庙的明确指向:

糊涂朝廷可恶陛下及其走狗奴才造成我们曹家家业全毁大祸!

陛下也许是雍正,也许是乾隆。总不外是皇上。

……

这个发现,是不是太惊人了?

不相信我这个惊人发现?

先请回答:曹雪芹是不是旗人?曾教过旗人子弟的曹雪芹会不会也通满语、蒙语?既然如此,曹雪芹为什么不可以也使用满语、蒙语谐音隐藏寓意?要不然,“脂评”为何要特别这样批注“隔壁”二字?

会不会是我记错了满语?

应该不会。因为我愿意相信,曹雪芹有可能有必要骂致他家族大祸的祸首。

即便是我记错了满语,不能说明曹雪芹及“脂砚斋”有没有暗骂皇上,但他们鄙视厌恶朝廷廊庙这一点,也是不可否认的。

顺便,还有一句话写给专门搞红学的专家学者:请注意,研究曹雪芹及其《红楼梦》,要考虑曹雪芹通满语蒙语的因素。《红楼梦》很多密码,有可能通过满语蒙语破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杨菊花早上起床以为朴彩英的脸是他的鞋# 号外号外席梦思全球代言人朴彩英来了七年级时收到安东尼送的避孕套的小女孩现已成为全球床技top 被称为界的皇后 发现与探
  • “遇见你❤️就是那种恰巧的温柔和眼里的星光” 用油画般的质感记录爱情 每一个瞬间都能美成一幅画 简约精致之中,是愈久弥新的美 祝福 [心] Mr.王 & Ms
  • 但因为镭射料子有限,这个红色也确实是偏亮了一点(虽然我觉得亮点更亚,但是好像很多人不喜欢)所以如果今晚这两个颜色还没分出胜负,就看大家在pl区给哪个的更高来决定
  • 你好狠的心啊,你知道你的这一句话会让我整夜整夜的失眠吗,想起来还要等这么久我在午夜梦回时惊醒,手脚冰凉,我想要挣扎却没有力气,我的心像被凿一个大洞,你在乎吗?你
  • 缘分是世间最为奇妙的东西,因为有了它,天南海北的人会不期然间相遇,亦或是在某个渡口重逢,相约一段如莲的时光,共同写下鲜衣怒马,风华绝代的过往。晦涩的笔记染上墨汁
  • ps:重点不要以为每个人都混微博【Elegance极致欢颜蜜粉饼】▪️很有名的E大饼,我一开始买的便携装,用了以后果断入手家庭装了!面积并不是很大,这个档口很干
  • #吴昕[超话]#我是吴昕的老粉了,也是佛系粉,不知都发生什么了,我只知道我对官方粉丝团和官方应援站不感冒,她太滞后了,嗯这些年昕昕的所有消息和应援路径我都是跟着
  • 为寻找于某的密切接触者,现将其在我市行动轨迹公告如下(公告内容为经过流行病学调查询问得知):2020年8月8日23:10由北京市朝阳区大望路桥下拼车,于某身穿白
  • 2022/7/19工作日今天早班 居然看错排班表了 以为上白班在上厕所的时候 阿姨给我打电话才发现自己看错了班次然后脸没洗 牙也没刷 赶快换衣服就冲到医院去 哎
  • 5.树立理性价值投资观念,传递盘古社区【正】【顺】【久】的文化理念#比特币##区块链##财经##盘古社区超话##波场##盘古社区[超话]##小拳头 奥斯卡##盘
  • 粉尘量也非常小,而且还可以冲马桶哦 下单》 【成长的过程是复杂又充满乐趣的,真实的生活是:认真做好每一天你分内的事情。)4跳了比较辣的舞(为了我的榜一大哥)
  • ❶❼ ▷ l|lΙ||llll 5"我在说marry me ❶❽ 卖圣诞帽 红的十块 绿的免费 ❶❾ 如果你有空 陪我过个圣诞节 如果没有
  • #迪丽热巴工作室维权声明#有些人既然选择肆意造谣传谣侮辱别人就别在人家选择用法律维权的时候说人家玩不起[可怜]我看玩不起的是你[太开心]一边干着违法的事一边诶呦
  • 即使有天你成为了神,可以改变很多事,你还是会觉得也不过如此。但此时的dcx已经有了恋人(兼上司)的mjq,但l不肯放弃,认为自己与d的关系绝对要比d与m的关系好
  •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
  • 】这个寒冬,我们敬佩冲锋“疫”线的白衣天使,我们见证了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我们心念#武汉# 、心系中国,我们挂念亲人、想念朋友我们有千言万语,却又无从开口,但所有
  • #王源[超话]##王源2022时和岁暖##王源新专辑夏野了#@TFBOYS-王源 人与人之间,不过是一个瞬间而热爱,却是一种永恒的可能 —王源世间最可怕的禁锢,
  • 问:我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口罩[挤眼]不停的在炫耀:我的腿短吗?[疑问]刚下过雨的天吼蓝 终于肯拿出手机拍一张[照相机]只是那天早上觉得有点瘦 拍下来吧[舔屏]本
  • 现在全国的朋友对红皮最感兴趣,只要沾红皮料子的价格就是非常高的。质量好的白度的这么少,材料出比大料高得多,所以挑选的时候,如果大料的白度,同样的质感和小料,大料
  • 估计是编剧水平有限吧,这部片需要的不是《流浪地球》那样灾难片的真实感,你是一个荒诞的故事,你有一个荒诞的开头,你也应该荒诞的结束这个故事。可以看作是沈腾的独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