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宗第八代尊宿】慈受怀深禅师悟道因缘:只是旧时行履处

东京慧林怀深慈受禅师,长芦崇信禅师之法嗣,俗姓夏,寿春府(今安徽寿县)人。怀深禅师出生时,祥光满舍,文殊行坚禅师远远地望见,还以为是起火了。第二天早晨一打听,才知道是怀深禅师降生,于是便前往其家探访。怀深禅师一见坚禅师便笑。其母知道他与佛有缘,十四岁的时候便听许他落发出家。

四年后,怀深禅师开始云游访道,不久至嘉禾资圣寺,投净照禅师座下参学。

一日,净照禅师为怀深禅师举良遂见麻谷之因缘。该因缘是这样的---------寿州良遂禅师参麻谷宝彻禅师,麻谷禅师一见他来了,便扛着锄头去锄草。于是良遂禅师便跟在麻谷禅师后边,来到锄草的地方。麻谷禅师一见,根本不理睬,便归方丈室,关上门不出来了。第二天,良遂禅师又去参麻谷禅师,麻谷禅师一见他来了,又闭上门。于是良遂禅师便敲门。麻谷禅师问:“阿谁?”良遂禅师道:“良遂。”刚一称名,良遂禅师忽然契悟,便说道:“和尚莫谩良遂,良遂若不来礼拜和尚,洎被经论赚过一生。”麻谷禅师一听,便开门相见。良遂禅师后回讲肆,对众人讲:“诸人知处,良遂总知。良遂知处,诸人不知。”

举完这则因缘,净照禅师便问:“如何是良遂知处?”

怀深禅师被这一问,当即洞明其旨。

怀深禅师后出世,住资福寺接众,一时徒众满门。

一日,蒋山佛鉴慧勤禅师行化来到资福寺。怀深禅师殷勤接待,饮茶毕,怀深禅师便领着佛鉴禅师巡寮(丛林中,住持巡视、检查诸寮),行至千人街坊,佛鉴禅师问:“既是千人街坊,为甚么只有一人?”

怀深禅师道:“多虚不如少实。”

佛鉴禅师一听,诧异道:“恁么那!”

怀深禅师一下子羞愧得脸都红了。

后来赶上朝廷下旨,要将资福寺改为道教的神霄宫。于是怀深禅师不得不放弃资福寺,前往蒋山,住在西庵,以便向佛鉴禅师参学。

一日,怀深禅师向佛鉴禅师请益。

佛鉴禅师道:“资福知是般事便休。”

怀深禅师道:“某实未稳,望和尚不外(不要置之不管)。”

佛鉴禅师于是便为他举倩女离魂的公案,该公案是这样的--

剪灯新话卷上载:倩娘尝许王宙为妻,既而父悔,倩娘遂抑郁成病。宙亦深恨,欲赴京师,途中忽遇倩娘,遂相携至蜀,凡五年,生二子。后还归岳家谢其事,然倩娘犹病在闺中,唯存一息。众皆怪之。室中病女闻之而喜,起出相迎,两位倩娘合为一体。前之倩娘实乃病女之离魂也。

此故事后被丛林中所引用,作为学人参究的一个话头。如“五祖问僧:倩女离魂,哪个是真的?”此公案的目的是要学人证悟,自性超越真妄善恶等二边之见,远离分别,触目即真,一真一切真,所谓“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就是这个意思。

佛鉴禅师举完此公案,便问怀深禅师:“倩女离魂,那个是真的?”

怀深禅师于是便反复参究该话头,不久即疑碍顿脱,豁然大悟。遂呈偈曰:

“只是旧时行履处,等闲举著便誵讹。

夜来一阵狂风起,吹落桃花知几多。”

佛鉴禅师一见,便拊几赞叹道:“这底岂不是活祖师意?”

怀深禅师大彻后,不久即领旨住焦山接众。

曾有僧问:“知有道不得时如何?”

[“知有”一词,在禅门里,专指开悟见性。]

怀深禅师道:“哑子吃蜜。”

那僧又问:“道得不知有时如何?”

怀深禅师道:“鹦鹉唤人。”

那僧一听便礼拜。

怀深禅师叱道:“这传语汉!”

怀深禅师另有两则上堂法语,颇有嚼头--

上堂:“古者道,忍忍!三世如来从此尽。饶饶!万祸千殃从此消。默默!无上菩提从此得。”师曰:“会得此三种语了,好个不快活汉!山僧只是得人一牛,还人一马。泼水相唾,插觜(同“嘴”)厮骂。”卓拄杖曰:“平出!平出!”

上堂:“不是境,亦非心,唤作佛时也陆沉(愚昧无知)。个中本自无阶级,切忌无阶级处寻。总不寻,过犹深。打破云门饭袋子,方知赤土是黄金。咄!”

“忍忍”、“饶饶”、“默默”真可谓是六字法宝。生活中若依此而处事,必定是个大快活人。但这是一个修行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是境,不是心,不是佛,是个什么?无阶级,却又不于无阶级处寻找,要且又不落于无事甲中,是个什么?这些都是很好的话头,值得我们认真参究。

智諭法師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念佛人一定要關閉六窗。六窗閉塞才能淨念相繼,淨念相繼才能得念佛三昧。

所謂六窗,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不但是淨土法門須閉這六窗,其他法門也一樣要閉這六窗。不過其他法門是以自力閉六窗,而淨土法門是以念佛心閉六窗。

眼耳鼻舌身意六窗,可分成兩部分來說。眼耳鼻舌身五根為一部分,意根單獨為一部分。

所謂閉六窗,不是要你眼不看,耳不聽,鼻不嗅,舌不嘗,身不觸。而是要你,雖然看聽嗅嘗觸,但是意根卻不失正念。所以訶梨跋摩尊者說,非是不看,而是正念現前。

什麼是正念呢?正念就是佛念。眼看色要佛念現前,耳聽聲乃至意念法都要佛念現前,那便是閉六窗了。所以念佛心一起,便可攝住六窗。

假使只是閉眼塞耳,而不起正念,勢必心更亂,妄想更多。所以瞎子聾子的念頭,比一般人動得更厲害。

起正念——眼看色要佛念現前……意念法要佛念現前,這須要從意根下手,凡夫作起來不很容易。所以我們念佛的時候,眼不可邪觀,要看就看佛像。否則便應垂簾低目。耳不可亂聽,只聽佛號。鼻舌身意也如此。大家不相信可以試一試,真能這樣,心不久便可定下來。所以目不邪觀,耳不邪聽,鼻不邪嗅,口不雜話,身不邪觸,意不邪念,便可正念現前了。

攝六根的方法,最好是用念佛心。一聲佛號,發自於心,出之於口,入之於耳,還之於心。這樣念念相續,自然不起憎愛二心。於是眼於色不起憎愛,耳於聲不起憎愛,乃至於鼻於香,舌於味,身於觸,意於法,都不起憎愛,於是六窗便閉住了。

假使眼見色、耳聽聲、鼻嗅香、舌嚐味、身覺觸都不起憎愛二心,這便叫作“成所作智”;反之,眼耳鼻舌身都起憎愛,那便是五根落入五欲了。所以佛在經上說:“汝等比丘,當好護根,莫令五根,入於五欲。”

所謂五欲,就是眼貪色,耳貪聲,鼻貪香,舌貪味,身貪觸。由於謂貪,便是起憎愛二心。當時比丘保護六根的方法,多用自力。我們現在以念佛心護根,用的是自他二力。

五欲是屬於現前的,對境馬上就起。它是屬於五利使所攝。這五種使,對境就起,所以稱之為利。五種利使便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時間不夠,不能和大家細講。

五欲對境就起,但是起過了就滅。例如,眼對色便起憎愛,但是色沒有了,憎愛也就隨著滅了。耳聽聲、鼻嗅香、舌嚐味、身覺觸都是這樣。所以五欲屬於“作法”,遇境便起作用。

既然五欲屬於作法,而作法不能常作,若是常作,便是不起作了。譬如遇到紅色,眼便起作用見紅色。紅色沒有了,紅色的見也就隨著滅了。如果紅色的見,不管對境不對境,永久常存,勢必不能起作用而再見別的顏色了。所以作法是有起有滅的,而五欲有起有滅,所以稱之為成所作智。

但是五欲既是有起有滅,然而法滅了,怎麼能再起“作”?如果法滅了,還能再起作,應該人死了還能夠再活。所以這樣說是不合理的。但是五欲滅了,明明能夠再起作用嘛,這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五欲入於第六意識叫作五蓋,五蓋是隱藏在鈍使裡頭。所謂鈍使,就是貪嗔癡慢疑。五蓋是五欲的根。它是屬於“無作法”。所以佛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就是說,它是隱藏在第八識裡。等到五根對外境,它便支使五根起作用了。所以五欲雖滅,它卻不滅。因為五蓋的原因,所以五欲滅了,還能再起作用。

五蓋在第八識中蓋住真如法性,所以稱之為蓋。五種蓋是什麼呢?是貪欲蓋,嗔恚蓋,掉悔蓋,疑蓋和睡眠蓋。

第一貪欲蓋。五根貪五塵,時過境遷,貪欲便滅了。貪欲雖滅,但是貪欲蓋沒滅。於是再遇新的因緣,五根還可再貪五塵,一貪再貪,不休不止。

第二嗔恚蓋。五根對五塵起嗔恚,時過境遷,嗔恚欲便滅了。但是因為嗔恚蓋的力量,嗔恚欲滅了以後,還可再起嗔恚。

第三掉悔蓋。掉是掉散,悔是因為掉散而生熱惱。五根對五塵,容易掉散。但是時過境遷,掉散便滅了。舊的掉散滅了,新的掉散又起。但是舊的掉散滅了,滅法不能再生。所以新的掉散,絕不是從舊的掉散來的。那麼它是從何處來的呢?是從掉悔蓋中來的。

第四疑蓋。對正法不信叫疑。對境則疑生,境過則疑滅。因為疑蓋的關係,所以對新境時,可以再疑。

第五睡眠蓋。本來睡足以後,便可睡意全消。但是由於睡眠蓋的關係,可以再起睡意。

五蓋是五欲的根。修行人一定要除五蓋,好像剪草一定要除根。淨土法門,便是以念佛心除五慾和五蓋。

念佛心清清淨淨便是“定”。心清淨便不起憎愛,那便是“慧”。要想念佛心清淨,就須持戒,閉六窗便是“戒”。這樣便叫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所以念佛心,可得成所作智。

大家在社會裡,學點技能,學點世間學問,那叫世智辯聰。如果了解些出世道理,但是一點定力不修,就只顧舌根談論,這實際上是絲毫得不到受用的,那叫狂慧。狂是狂亂的意思,不是真正的智慧。所以佛說,“有慧無定是狂慧,有定無慧是外道。”

假使起觀照,例如,“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叫智慧。但是這種智慧,稱為乾慧。就是說其中沒得定水,也就是說沒有定力。

大家或許會懷疑,難道說,起這四種觀照,能一點定功都沒有嗎?有是有,但是很少。因為太少了,所以說沒有。譬如我們吃菜,炒菜的時候,放的鹽太少。我們會說“菜裡沒有鹽嘛”。其實,不是沒有鹽,因為鹽太少了。再譬如雨太小了,只落幾個小雨點兒,我們說沒有雨。不是沒雨,只因小雨不稱之為雨罷了。所以微少的定,不能叫做“定”。

以念佛心發的定和智慧便大了,因為它是定慧具足的。念佛心清淨,稱之為定。心清淨了,必然沒有憎愛二心,這稱之為慧。定為慧的體,慧為定的用。說定時,慧全是定。說慧時,定全是慧。這叫作淨念相繼。慧在定時曰淨念,定在慧時曰相繼。

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怎麼攝六根呢?用念佛心。六根一攝,自然淨念相繼。

念佛心怎樣攝六根呢?現在我們來試試看。大家一起念阿彌陀佛。

當你念佛的時候,必鬚髮自於心,出之於口。念得字字分明。同時再入之於耳,還之於心。要聽得清清楚楚。現在大家一起念:“阿彌陀佛。”不是麼,念得清楚,舌根就攝住了;聽得清楚,耳根一定也攝了;心裡的佛號清楚明白,意根也攝住了。至於眼鼻身三根,一定也都攝住了。為什麼呢?因為有目如不見,有鼻如不嗅,有身若不觸。這不是以念佛心都攝六根嗎?

以念佛心都攝六根,便是淨念相繼。因一念攝則一念淨,念念攝則念念淨。若能念念如此,就得到念佛三昧的法味了。

大家應該徹底認識念佛法門,以念佛心攝六根,使淨念相繼,這樣便可縱貫四智,橫徹四土了。

四智就是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四土便是凡聖同居土、方便聖居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

為什麼橫徹四土呢?《阿彌陀經》說:“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謂善人,是大菩薩;上善人,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是居住常寂光土的,與等覺菩薩“俱會一處”,就是住常寂光土了。從而可知往生彼國,便可橫徹四土。

像這種甚深微妙法門,釋迦世尊從大悲心中說出來,可說是方便中的大方便,圓頓中的最圓頓。現在竟然有人不相信,不相信不要緊,還要加以毀謗,能不令人痛心流涕嗎!?

所以我們應該以念佛心關閉六窗,以成所作智直指佛心。這樣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一定能往生淨土。

摘自《佛七講話》

读书学典:《论语.子罕》9.1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病:疾甚曰病。
▲使门人为臣:让门人为孔子做家臣负责治丧。臣,指家臣。门人,即孔子门人。李炳南:“大夫有家臣,治丧时,行臣礼。”朱子:“夫子时已去位,无家臣。子路欲以家臣治其丧,其意实尊圣人,而未知所以尊也。”郑康成:“大夫退,葬以士礼;致仕,以大夫礼葬。”
▲病间:病少差。皇侃曰:“少差曰间,谓少差为间者,若病不差,则病病相续无间断也;若少差,则病势断绝有间隙也。”病情减轻。间(jiàn),空隙,引申为有时间距离,再引申为疾病稍愈。朱子做“病闲”,少差也。
▲久矣哉,由之行诈也:孔子病重时不知,病差了才知,于是责子路行诈。孔安国:“少差曰间。言子路久有是心,非今日也。”皇侃曰:“夫立臣事大,非卒可定。汝今立之,是知有其心已久故也。”诈,伪也,欺也。考士丧礼,虽有夏祝、商祝、御者、彻者、摈者、奠者之属,皆暂时司其事者,谓之有司,本不为臣,今用大夫礼,是伪有臣也。
▲无臣而为有臣:孔子已经不是大夫,不当有家臣。朱子:“病时不知,既差乃知其事,故言我之不当有家臣,人皆知之,不可欺也。而为有臣,则是欺天而已。人而欺天,莫大之罪。引以自归,其责子路深矣。”
▲无宁:宁可。
▲二三子:你们,指孔门弟子。钱穆:“孔子谓我与其有家臣治丧,岂不更愿由门弟子治此丧事?”
▲大葬:君臣礼葬,此处指大夫之礼。《正义》:“大夫称君者,对臣言之。”钱穆:“在大夫与庶人之间有士,礼之及于士,其事皆由孔门设教始。今孔子若病而卒,在当时实亦无礼可循,无丧可治。子路心尊孔子,谓不宜临丧无礼,乃欲以大夫礼治孔子之丧,而不知其不可。”陈士元根据《周礼》认为:“盖自卿大夫以上,谓之大丧,则其葬亦谓之大葬。”
▲死于道路:指弃于道路而不葬。孔子自信不会“死于道路”。

■现代翻译:孔子病得很重,子路让门人充当夫子的家臣来预备丧事。后来孔子的病情缓和了,说:“好长时间了,由用这种诈伪的方法啊!我没有家臣,却装作有家臣。我这是欺骗谁呢?难道要欺骗上天吗?而且我与其死在家臣的手里,不是还不如死在你们的手里吗?况且我即便不能用大夫礼葬,难道我就死在道路上没人埋葬吗?”

●三国魏何晏等《论语集解》:苞氏曰:疾甚曰病也。郑玄曰:孔子尝为大夫,故子路欲使弟子行其臣之礼也。孔安国曰:病小差曰间也。言子路久有是心,非唯今日也。马融曰:无宁,宁也;二三子,门人也。就使我有臣而死其手,我宁死弟子手乎也!孔安国曰:君臣礼葬也。马融曰:就使我不得以君臣之礼葬,有二三子在,我宁当忧弃於道路乎?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孔子病甚也。子路以孔子圣人,宜为人君,且尝为大夫,大夫亦有家臣,今疾病,恐忽终亡,故使弟子行臣礼也。(故江熙曰:“子路以圣人君道足,宜有臣,犹祷上下神祇也。”)当孔子病困时,不觉子路为立臣,至于少差,乃觉而叹子路行诈也。言子路有此行诈之心,非复一日。我实无臣,今汝诈立之,持此诈欲欺谁乎?天下人皆知我无臣,则人不可欺;今日立之,此政是远欲欺天。设使与我死于臣手,则我宁死弟子手也。(臣礼就养有方,有方则隔;弟子无方,无方则亲也。)若纵不得君臣礼葬,有二三子在,我岂复被弃掷于道路乎?言亦必得葬也。

●宋刑昺《论语注疏》:此章言孔子不欺也。“子疾病”,以孔子尝为鲁大夫,故子路欲使弟子行其家臣之礼,以夫子为大夫君也。当其疾甚时,子路以门人为臣,夫子不知。及病少差,知之,乃责之,言子路久有是诈欺之心,非今日也。我既去大夫,是无臣也。女使门人为臣,是无臣而为有臣。如此行诈,人盖知之,是人不可欺,故云吾谁欺。既人不可欺,乃欲远欺天乎?就使我有臣,且我等其死於臣之手,宁如死於其弟子之手乎?且就使我纵不得以君臣礼葬,有二三子在,我宁当忧弃於道路乎?言必不至死於道路也。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夫子之死,门人欲葬以三代之礼,而君子不以为非礼。门人欲厚葬之者,义也;孔子不敢厚葬之,礼也。夫诈则不诚,欺则不忠,不诚则无以行己,不忠则无以事天。故于己言诈,于天言忠。

●宋朱熹《论语集注》:夫子时已去位,无家臣。子路欲以家臣治其丧,其意实尊圣人,而未知所以尊也。病时不知,既差乃知其事,故言我之不当有家臣,人皆知之,不可欺也。而为有臣,则是欺天而已。人而欺天,莫大之罪。引以自归,其责子路深矣。范氏曰:“曾子将死,起而易箦(zé,竹编床席。)。曰:‘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子路欲尊夫子,而不知无臣之不可为有臣,是以陷于行诈,罪至欺天。君子之于言动,虽微不可不谨。夫子深惩子路,所以警学者也。”杨氏曰:“非知至而意诚,则用智自私,不知行其所无事,往往自陷于行诈欺天而莫之知也。其子路之谓乎?”

●宋张栻《癸巳论语解》:子路,孔门之高弟而所见,若是之偏者,盖意有毫厘之差则流于欺诈而不自觉耳。故君子战兢自持,而每惧其或偏也。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郑注云:“大夫退死,葬以士礼,致仕,以大夫礼葬。”夫子去鲁是退,当以士礼葬。今子路用大夫之礼,故夫子责之。宋氏翔凤郑注辑本云:“按此为孔子未反鲁事,故有‘死于道路’之语。盖孔子自知必反鲁也。”此当是鲁以币召孔子,孔子将反鲁,适于道路中得疾也。“大葬”,谓鲁复用己,以大夫礼葬也。夫子言己虽未必复见用,以礼大葬,亦当得归鲁,不至死于道路。所以然者,以天未丧斯文,必将命以制作以教万世,故决不死于道路,亦兼明子路豫凶事为过计也。有臣死于臣手,礼也。夫子愿死于弟子手者,以弟子情益亲也。

●南怀瑾《论语别裁》:这是说孔子的修养。孔子说“吾谁欺?欺天乎?”他没有过分责备子路,反而是“引咎自责”的态度,觉得自己没有把子路教育好。

★此句是见圣人守礼以正也。儒家对于葬礼十分重视,尤其重视葬礼的等级规定。子路的做法违反了礼制,是一种严重的僭越。这对于把礼制看得比命还重的孔子来说,显然是不能接受的。如果真的按此,那只能让他蒙羞,故而,孔子才会对子路发出指责,并自责“吾谁欺?欺天乎?”刘宗周曰:“圣人致谨于死生之际,将些小错失看作天来大,又将门人罪过担在自家,何等严切,无非自策自厉也。贤人之学只是择善不精,才动便有过当处。”由前言之,见家臣之不当有;由后言之,见家臣之不必有。遵守礼制,庶乎理顺心安,而无逾越之失也。钱穆曰:“读此章者,当悟孔子当时言礼之真实分际所在,又当知孔子言礼,与其言仁言道所分别处。至于孔子之可尊,其所以为百世之圣者,在其创师道,不在其曾为大夫。” https://t.cn/RxRVHIh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6.当我没头没脑的跟你讲一大串 废话的时候,其实就是我想你了,非常想,超级想。6.当我没头没脑的跟你讲一大串 废话的时候,其实就是我想你了,非常想,超级想。
  • ”沈裴西心一疼,抱着他在他额上亲了亲,还是没有把那句喜欢说出口。你觉得是及时回应我,但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发消息,有时微信打开放在桌子上,有时正好在一起看团购接
  • 不要把事情看得太重,人生的天空中,这些只不过是点点星光。[害羞][作揖][月亮]德国拜耳拜灭士 蟑螂药 19.9~~德国拜耳拜灭士 蚂蚁药 19.9[月亮]世界
  • “那些能让你置顶很久的小众无风格文案.“1.可惜我从未拥有过拿什么遗憾.2.顺其自然吗可自然却没顺过我的意.3.我很自私别人多看你一眼我都很嫉妒.4.可是乖乖两
  • 清香型茶轻发酵,低火功,香气容易发散,久而无味;浓香型茶则相反,发酵重,火功足,往往要存放一年后方可饮用,存放久了反而将香气沉淀。http://weibo.co
  • 花礼热线:15608886687—15281129460 #济南[地点]##七夕##鲜花##济南花店##热带雨林# 最原始的地方,神秘且真实---热带雨林,一
  • 杨绛先生一语道破人生:当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这世间就再也没有任何人真心实意地疼你爱你了,没有人在意你过得好不好,工作累不累,胖了还是瘦了,再没有人忍
  • 你和你的小鹿一定会幸福的,我不管我不管我不管[泪][泪][泪][泪]全人类都不该错过:超姐家的炒饭热卤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追寻人生的美好,其实,人世间的许多美好
  • 回想起来,他们的一生都过得什么日子,我的外公,1930年出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饥荒、wg等大时代的动荡,家里也是各种不幸,哥哥被征兵到国民党,走了后就
  • 以前的宁哥看起来好幼, 像宝宝一样的小奶宁[亲亲]早安~ @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一念关山# ✨#刘宇宁宁远舟# ✨#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紫
  • #减肥[超话]# 已减50.7斤┃吃自己喜欢的食物.开心减肥.2022.6.22    已用479天瘦50.7斤✨维持第197天✨希望一直维持在90-95斤✨.
  • 而且马桶等便器的所占用地面位置从“面”变成了“点”随着3D打印技术的出现,这种“点”的排污技术马桶,瞬间就实现了消费者自己想要的马桶等便器造型,满足自己的设计风
  • 品名:【伴夏】 套装/单件(任选) 属性:无钢圈 罩杯:上薄下厚 3/4 尺码:32-38B 排扣:4排3扣(送加长扣一个) 【全国包邮】【伴夏】夏季我的深V小
  • 1、医院这里集聚了人间痛苦,才知道你有健康最重要;2、和高人谈话才知落后,会激励你要不断进取;3、奢华商場看到令人乍舌的高档商品才清楚自己是穷人,会促使你拼搏;
  • 想要了解展会的商家加微信或电询即可[微笑]展会热线:13362720220(微信同号)【湖工男篮末节逆转战胜台艺男篮】 今天下午四点,湖工男篮在中区体育馆主场迎
  • 」#畠山希美[超话]# [兔子]#AKB48[超话]# 2022.10.12 推特更新#冈田奈奈# 【和自推单独合影了的宝宝】ついに…岡田奈々さんと撮ることが出
  • #脑电波小课堂# 经常有意粉问【BrainLink是怎么采集我的脑波数据的?[微风]原理步骤是:① 佩戴BrainLink开始接收人体信号(采集脑波数据);②
  •   2008年,迪庆遭遇50年不遇大雪,一连十多天,龚曲此里和战士们一起,用铁锹一铲一铲地清除积雪……  龚曲此里认为报党恩、军恩的最好行动是做好每一项党交给的
  • #YinWar[超话]#[哇] #yinwar is real# 大队长真的是前线嗑第一人B: Take a pic of P'War for me pls给我
  • 如果又是随意处之,内心可能会一直纠结于“付了钱却不给我肉丝,我也太不幸了”现在就是“完美解决”。 只要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一生足矣[爱你][握手][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