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美食# 豆腐以及各种豆制食品可能是中国人对世界饮食最大的贡献了。就像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擅长将最原始的奶制作成各类奶制品,农耕几千年的中国人也在这个过程中想尽办法将黄豆这种农作物的价值挖掘出来。

在成都郊外的新津,我在那里喝到了这些年来最香醇的豆浆,它不像都市里早餐店的豆浆那般轻薄寡淡,口感异常醇厚,带着点黄色的乳白色液体流向口中的速度好像都变慢了。喝完后,我忍不住用舌头舔了舔嘴唇,竟发现有黏稠的感觉。

而这般口感其实只是当地人李萍在制作四川小吃豆花的过程中顺手在煮沸的大锅里舀出来的,只在里面加了一点白砂糖。每天早上,李萍和年逾八旬的母亲都会雷打不动地将十四五斤黄豆制作成豆花,因为他们一家在成都绕城高速旁的自家农田边经营着一家农家乐,从父亲传至李萍的手中,已有31年了。而店名里就有他们的拿手绝活——李豆花。

李萍家豆花制作的工艺并无特殊之处,按她的话说,当地很多家庭都会做豆花,只是他们家这些年一直坚持用传统方法手工制作,“这需要耐心”。

豆子选用自家和附近村民们种的当地黄豆,前一天晚上泡在水里,第二天早上,用磨浆机将泡发的豆子加水打碎(最近三五年才开始用磨浆机,因为“量越来越大,搞不过来咯,之前一直用的是石磨”),然后放到柴火灶台上的大铁锅里慢慢熬。“不是说烧开就行了,”李萍在这里对我强调说,“要控制火候,慢慢熬到豆子的浓香味出来了才行。”半个小时后,整个屋子里已弥漫着豆子的香味,他们开始将熬好的豆浆舀到纱布中包起来,把它放在一口大锅上方的木架子上,李萍和儿子站在两端用几根小腿粗的竹棒反复按压,这下就得到了过滤后的豆浆。

过滤后的豆浆还不能立刻倒回刚才的大锅中烧开,李萍说,这个过程中最麻烦的一步其实是刷锅。原来就在她和儿子挤压纱布里的豆浆时,李萍的母亲在旁边一直在用竹刷子反复清洗刚才煮豆浆的大锅。“因为刚才煮豆浆的时候温度很高,它肯定会有一点点扒锅,如果刷不干净,到时候煮出来的豆花贴着锅的那面就变坏了,所以必须要把锅刷得非常干净。”刷了十几分钟,终于把黑水彻底刷没了。他们再将滤好的豆浆返回锅中再次烧开,用石膏水点制而成。

那天上午,李萍他们一共做了8斤豆子,花了将近两个小时。这样做出来的豆花自然豆香味十足,不过李萍让我一定要尝尝他们家的豆花蘸料。在四川吃豆花不存在甜咸之争,大家既不放糖也不像北方吃豆腐脑用香菇、黄花菜做卤子,四川人仍然钟爱他们的红油蘸料。

李萍说,她家的蘸料用的是自家种的二荆条辣椒,蘸干后捣成面做成红油,再和同样是自家做的豆瓣和花椒面调在一起,撒上葱花,就成了一份香气四溢的豆花搭档。学当地人用筷子颤颤巍巍地从碗里夹起一块豆花,放到蘸碟里打个滚,然后再颤颤巍巍地夹起来送入口中,果然是麻辣鲜香嫩滑,不配米饭也让我吃掉了一碗。倒不是说她家豆花的味道有多么出神入化,只是入口能清晰察觉到豆花有豆花的香味,蘸料有辣油的香气,这样就足够好吃了。

可能是因为外形洁白如玉,有关豆腐烹饪方法的记载在善于托物言志的中国文人间就极为常见,恐怕甚于其他任何一种食材。比如宋代的林洪就在《山家清供》中记载了豆腐的一种做法:“豆腐、葱油煎,用研榧子一二十枚,和酱料同煮。又方:纯以酒煮,俱有益也。”这种看上去类似红烧的做法已十分符合今人的口味。

到了近现代,梁实秋和汪曾祺这样的资深饕客都曾在文章中介绍了许多豆腐的做法,常见的有小葱或香椿拌豆腐、烧豆腐(放不放猪肉均可)、锅塌豆腐、麻婆豆腐等等。不过无论是梁先生还是汪先生,在他们妙笔下涉及的若干豆腐做法中,反而是一种大道至简的做法最令我向往。仅以梁先生在《雅舍谈吃》中的描述为例:“沿街担贩有卖‘老豆腐’者。担子一边是锅灶,煮着一锅豆腐,久煮成蜂窝状,另一边是碗匙佐料如酱油、醋、韭菜末、芝麻酱、辣椒油之类。”梁先生没有描写他吃到这种豆腐时的感受,不过每读至此,我似乎都能想象到那种豆香与酱油的香气、韭菜花的咸鲜调和出来的复合香味充斥口腔,忍不住咽一下口水。

这种在旧社会极为常见却成为富裕生活下难得一见的粗犷吃法,好像特别能让被精致生活浸润太久的城市人有所感。当然,这种越简单的做法对食材的要求也就越高,如果豆腐本身选用的豆子不好,或是点豆腐时没点好,或者搭配的酱油质量不佳,则不仅吃不到食材的香味,反而连被调味料遮掩一下的资格都没有了。

在中国,自称“豆腐之乡”的地方有很多,比如贵州大方、湖北石牌,以及安徽淮南。相比其余几地,淮南的名气相对更大一些,因而被称为“淮南王”的刘安其封地就在淮南寿县,我选择到安徽来探访也是因为听说这里的豆制品很出名,豆腐宴更是令人期待。不过就像清汤豆腐饺和炸豆腐排不如老豆腐和豆花动人一样,很多豆腐宴上的名菜形式更甚于内容。

事实上,除了淮南,整个安徽地区都是吃豆大省,从南至北几乎每个地方都能说出一两个豆类名吃。但到底该去哪里,安徽画家同时也是美食爱好者的高军向我推荐了一个地方,即九华山脚下的陵阳镇。他说,安徽当地以前有“风流谢家村,富贵陵阳镇”之说,这是因为以前徽商行走各地做生意时,位于山下江边的陵阳镇是一个很重要的落脚点,而这里也因此流传下来了两种很有名的食物,即陵阳豆腐干和陵阳一品锅。

因为还保留着不少徽派老建筑,陵阳镇现在是一个摄影爱好者聚集的地方。随意打听一下,美食的目标都指向了陵阳老街。老街仍然保留着大部分原貌,石板路和粉壁黛瓦的老房子让人的脚步不自觉慢了下来。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走了不多久,就看到了一间门头上写着“老街豆腐店”的小作坊,走近一看,里面正有一对夫妻在忙碌着。只见男主人将一整块刚刚做好的豆腐放到台面上,然后一手拿起一根半圆半方的木棍,一手拿着铁尺,分横竖两个方向将整块豆腐划成一个个小方块,然后把每一小块豆腐放入旁边模具中的一个个小格子里,再把整个模具用纱布包起来放到千斤顶下压上。

看着这一套流程下来,我心想原来豆腐干就是这样做成的。男主人甘卫红见我们对豆腐干很好奇,手里一边忙活着一边和我们聊了起来。他告诉我们,陵阳镇以前有非常多做豆腐和豆腐干的师傅,30多年前,他跟着一位师傅学会了这门手艺,就在老街上开了一间自己的店,一直干到了现在。现在镇上做豆腐干的人家相比过去少了许多,因为太费工夫。甘卫红说,他们夫妻俩每天凌晨3点多就要起床,从磨豆子开始,一路再到煮豆浆、点豆腐、切块压出豆干,最后再用自己做的黄豆酱煮成酱干子,晾干后5点多就要送上第一批前往县城的货车。

而这种酱香味就是陵阳豆腐干有别于其他地区豆腐干的最主要区别。这里的豆腐干都呈酱红色,薄薄两三毫米一片看上去味道很重,但我尝了后发现其实并不太咸,扎实的口感下酱香味浓郁。若说有什么秘诀,可能就是一直沿用着老手艺,除了磨豆子变成了磨豆机,其余的基本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连压豆腐用的都是他自己找人切出来的大石头。而上面提到的他用来划分豆腐的“半圆半方”的木棍其实本来是一根四四方方的方形木棍,甘卫红说那根木棍的年龄比我都大,每天都要在豆腐块上滚来滚去,就磨成了半圆半方。

至于味道,甘卫红说,这是因为他们家的黄豆酱都是自己做的,“我们把黄豆煮烂后就放面粉进去拌在一起,然后放在房间里让它发霉,霉过之后再放盐,然后就放在太阳底下晒,晒到一定程度就好了。”因为这些手艺都是自己的,甘卫红对自己做的酱干子非常自信,他告诉我说,他们做的这种是酱干子,直接吃或者切片炒着吃都可以;但如果是黄山地区那种茶干子,因为里面放了比较多的调味料,只有当零食吃比较好,但是炒菜吃就不好吃,“因为它改变了菜的那种香味”。

那桌菜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那道陵阳一品锅,尤其是其中的豆腐干、干豆角和粉丝。所谓一品锅其实就是猪肉炒香后烹入酱油等调味料,加入豆腐、黄花菜、陵阳豆腐干、山芋粉丝、干豆角、干竹笋、米粉丸子等当地特色食材炖在一锅中,上桌时还要继续加热,一桌人围在一起热热乎乎吃个痛快,颇有些东北人的豪爽劲儿。

和东北的酸菜白肉一样,别看里面放了猪肉,但香味的精华大多被那些素的食材都吸走了。这桌菜里用的豆腐干就是甘卫红做的,刚刚还很扎实的酱干子在肉汤里炖过后已软嫩了不少,双重酱香堆叠在一起,嚼起来味道不逊于猪肉。而旁边的干豆角和粉丝等干货在泡开后也很适合在这种炖制的环境中吸收汤汁的香气,我边吃边想,怪不得这里既产豆腐干又出现了这道菜,原来这样的搭配才能实现食材口味的最大化。

《一颗黄豆,中国人把滋味发掘得淋漓尽致》文 | 王梓辉

#三联美食# #蚕豆# 春至浓处,蚕豆也碧碧绿绿地上市了。

被春捂暖的天地丰润朗畅,回荡出湿泥与青草延绵不绝的香气,叫人怡悦。小时候,蚕豆收获的时节,常常折了一捆捆的蚕豆杆回家。有时肚饿难耐,撅一根竹签串上嫩豆子扔进火塘里烤了吃,又香又酥,很是美妙。那蚕豆花也明媚迷离,白紫花瓣边两团醒目的墨点,摇曳着簌簌的花枝,遥遥看去,仿佛一群随风翩跹的蝴蝶。

新蚕豆嫩得像掐得出水,从毛茸茸的豆荚中剥离开,滚出粒粒玉石,豆衣里的豆瓣含翠生青,腰身微曲。细巧的蚕豆俨然一副楚楚可人的小家碧玉模样,可带皮与幼嫩的蒜叶清炒,亦可去了皮与红苋菜炒食,鲜气夺人。袁枚在《随园食单》里写:“新蚕豆之嫩者,以腔芥菜炒之。”吃后还赞说:“甚妙”。

或用一把青亮的葱花煎了,壳破肉绽,口感酥糯软嫩,气味清新烂漫。这蚕豆又是个羞赧娇气的女子,紧紧慢慢食之,绿油油风光一番,吃不了多少时日便迟暮了。所以一到蚕豆隆盛的季节,家家户户都赶着这趟儿鲜灵,就说我自己,天天吃也是不惧腻烦的。

最简单的烹法莫过于白灼,即为白水煮,挑那种不老不嫩的蚕豆,舌头裹得着粉糯的质感,豆壳又不耐咀嚼,颇有田野的清新原味。一吃起来真是不能停箸,跟嗑瓜子似的,必得一气为之,方觉馋意得解。此时清水出芙蓉的蚕豆,未有任何侵染,味清而隽,低浅的回味,在舌头根部弥散开,宕远了……

油盐煎蚕豆的味道亦是丰饶。油热煸几片蒜瓣,投焯水过的蚕豆,必得最后入盐,不然豆子便要发黑,水一次没足,焖得豆子形体微皱,酥鲜香浓,末了析出些许沙沙的豆汁。菜色油灿新嫩,如春枝缀绿,煞是好看。若嫌寡淡,可切些碎肉末伴炒,肉香飘逸,豆香正浓,临出锅撒一圈漂亮的葱花提味儿。这一丝春味,能够治愈困顿一冬的味蕾。

春天能吃到的多是云南蚕豆,至春末初夏本地蚕豆呼之欲出。到了蚕豆大量上市,街边总有三两妇人在角落悉悉索索剥蚕豆卖,每一年面孔不同。你站在边上买蚕豆,若稍稍久等,随耳便能听闻几个啼笑的故事。那些故事听着欣喜又惆怅。人活得混混沌沌,有时感到那生活的真谛啊,真不如一粒蚕豆来得青翠通透。

蚕豆的春天短暂,且费人力。是以,一般饭店嫌麻烦是没有这道菜的,有奢雅的素食餐厅应时而造,取蚕豆捣泥营造春光旖旎的意象,绿意殷殷,生趣盎然。年华稍老的蚕豆,豆嘴泛黑,豆肉愈发白黄紧实,此时拿来烧酸菜豆瓣汤,是一道生津飨胃的好菜。

川渝人家的秘密酸菜,每家风味不一,刚从土坛子里启出,鲜酸惹人垂涎。细细地切段儿,以油炒香,待醇厚的酸味儿熬得汹涌,再入豆瓣共煮,味美宜人。第一次在好友家喝到这个豆瓣儿汤,新陈风味交融,真是一种奇妙的结合,酸里透着鲜,鲜味又勾着酸,并未沾荤带肉,竟凛然成为了记忆中一种活脱脱的至味。

垂垂老矣的蚕豆风韵不减。老蚕豆被风日晒得硬硬朗朗的,密封贮藏好,随时嘴馋了,沸水泡开,高压锅炖熟,绵密沙口,用极嫩的青椒佐炒,就一碗绿豆清粥,畅爽无比。稍旧老一点的菜市仍可买到这种熟制的耙蚕豆,装在竹簸箕里,一般与豆干豆腐串着卖,足有大拇指那么肥硕。可惜会做耙蚕豆的人少之又少了,偶然得之,如获至宝。因为它是那么地温煦柔顺,随意炒一炒,滋味都不会错。

一提及蚕豆,我总是不自觉想起鲁迅笔下的茴香豆,和那遥远且凛冽的回响:“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鲁迅先生一生都在以笔为刀,以文字作战。被命运扼住咽喉艰难度日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每每他潦倒地歪进咸亨酒店,只站着索酒,吃那盘五味杂陈的茴香豆。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被人挖苦嘲弄的他,一肚子的苦愁,一杯薄酒维系着他读书人的体面,大概配了温热的黄酒,这茴香豆的滋味方才没有那么悲凉。

在绍兴,随处可见茴香豆与黄酒,现煮的蚕豆软糯可口,风干的则回味深长。干蚕豆以热水泡软,可用指甲试一试韧度,放入砂锅,添少许香辛料,生抽糖盐调味。煮软煮透,水分收得干干的,或再以香油翻炒入味,是佐酒佐茶的尤物。

老蚕豆用沙炒食,家乡称“泡胡豆”,北方人又称“铁蚕豆”。性子刚强,肉质略蓬松,些许费牙但有趣。我们一家老少没事都爱磨这口消闲吃食,那豆子在嘴里“突突突”地蹦跶,清脆而悦耳,时不时奏出能消解日子乏味的声音。尤其默然独处时,突然心血来潮,抓一把悠悠干嚼,堵着心里不着边际的杂绪。一阵“轰鸣”的快乐,余下一堆深褐色的残躯败壳,才满意地咂咂嘴。

我从小爱吃的还有一种蚕豆作的零食——兰花豆。蚕豆濡清水稍浸泡,入油锅猛炸,豆壳霹雳爆开,豆肉俏皮地向外翻开,形似灿然的兰花,故名。兰花豆格外的酥脆,油润的香味中跳出一丝咸鲜,吃完一粒再咂摸一下手指头,味儿十分富足。从前父亲慢酌小酒,喜配一小碟这个兰花豆,豆香下肚,酒意酣畅。

家乡的怪味胡豆,风格怪诞奇诡,集麻辣香甜咸脆于一身,各种味道相辅相成,搭配完美,乃各处特产店拿得出手的巴渝味道。

远近闻名的郫县豆瓣酱少不了蚕豆这味灵魂。

豆瓣酱又是维系一家厨房烟火风光不可或缺的秘诀。每个四川人一上饭桌都能充当美食侦探。我一热爱厨艺的同学在我家吃饭,她灵敏的舌头一尝,露出惊喜的神色:“呀,你这回锅肉是自制豆瓣酱炒的吧!”

没错。自制的豆瓣酱香气扑鼻,且辣味突出,而买来的酱往往味道凝滞,质感疏离,油色不透亮。四川人又好捯饬美食,连各种调味料也不会放过。对于他们来说,豆瓣酱即是故乡滋味的根,不论世事如何飘摇变幻,人在酱在。要说川菜风靡世界的秘密,豆瓣酱是最大的功臣。

幼时见家里长辈制过豆瓣酱,将霉化好的蚕豆瓣儿,配上剁成茸的艳丽的二荆条,揉进雪花花的粗盐,金黄明亮的熟菜籽油,白酒袪豆腥杀菌,佐以香麻的花椒,装坛发酵数月。日盼夜想,豆瓣酱一呼一吸,几经考验终于成熟。

舀一勺细嗅:“这酱味醇,巴适”。

酱成馋来,对食物的期待与想象便由着这勺红亮妖娆的豆瓣酱愈发高涨。这红彤彤的豆瓣酱也似待嫁的姑娘,心神早已扑向那热腾腾而深情的煎炒蒸炸里头去了。当它与热油激情碰撞,辣椒与蚕豆浓郁相融,每一家从洞开的窗子飘出来那缕缕酱香,瞬间跃进新鲜的阳光里,闻之着迷。

東發道茶冰廳-周六打卡

早就耳闻東發道排队超级厉害,想要体验的一下的我,和潘潘早早的提前了几周就约好了要来打卡,终于在本周末成行,为了能多吃一点,为了能多点一些,我带上了自己的老公。由于潘潘这一天是要上班的,所以我们是晚餐时间去的,早就做好了可能要找黄牛拿号的准备,果不其然,到达餐厅,告知现在已经没号了,起码到晚上11点后,我这人就是倔,想吃的餐厅一定要吃到,老公毫不犹豫的说找黄牛吧,于是乎从黄牛那边花了几十买了三人桌的号,可是这个号前面也有十几桌,但是为了吃,排就排了。

「位置」和「环境」: 就在上海书城对面非常好找。一楼我看到有卖烧腊和菠萝包等,还有部分等位的地方,但是由于排队等位的人太多,被挤得满满当当,还好找到了座位坐下,刷刷手机安安心心等叫号,喊到号人到齐了才能上去用餐,过号往后延几桌即可(过号一小时内顺延3桌),被喊到号后我就潘潘还有我老公迫不及待上了2️⃣楼用餐(吃饭在二楼),二楼领位的店员好多啊,东发道装修风格蛮像港剧里看到的茶餐厅的样子,我们的位置就在窗口沙发️位,二楼真的蛮烟的,还好我们旁边开了窗空气比较流通。


「菜品」早就在等位时挑选好了想要吃的菜,当时的我下定决心,今天不把自己吃趴下我怎么对得起那买的排位票,问店员拿了支笔后潘潘迅速的点好了菜品,我就按照点单存根上的顺序一一来说说我点的菜品。

炸鲜奶⭐️⭐️⭐️⭐️⭐️

5️⃣个矮胖圆滚滚的金色炸鲜奶,外表好可爱,之前我在其他地方真的都没有吃过炸鲜奶(只是在一次同事外卖时吃过一个,第一次餐厅吃炸鲜奶),一定要趁热吃糖粉铺垫在炸鲜奶的下面,咬一口外面酥脆,里面软软糯糯,好香的奶味且非常浓郁,外面的糖粉加上里面的奶香,甜但是一点不腻,真有点爱上炸鲜奶了。这次我点的有点多,最后还剩下两个炸鲜奶我打包回去了,热热还是很好吃的。

鲜油菠萝包

菠萝包一直都是我的心头爱,基本去港式餐厅用餐,菠萝包必点,此次也不例外,但是这次我真的有点贪心,餐厅里实在吃不下了,将菠萝包打包回家了,第二天热一下再吃,但是此时的黄油已经被我热的融化了,但是我坚信不会影响口感,真的哎,外皮依然时那么酥脆香甜,里面就是面包一样松软,黄油融化在里面,使菠萝包内里香气十足,还略带着黄油咸咸的味道,好吃。

❤️东发独家漏奶华⭐️⭐️⭐️⭐️⭐️

看到大众点评和吃过的同事都推荐一定要点这个,我岂能错过,外面撒满可可粉,店员在漏奶华刚端上来时就帮我们切好了,里面流出了汁水,我没有趁热吃(点的东西多来不及吃),吐司中间的夹心是巧克力炼乳,再加上可可粉,真的是蛮甜的,还看到了有些类似于黄油的液体,怪不得吃上去好香。我分给潘潘一块。老公不太喜欢吃甜的所以只是小小尝试了一口。而且我点的饮料是重度朱古冰,原本分开吃的话,感觉甜度我是能够接受的,两样一起吃,甜上加甜,会到后面有点腻,建议不要一起搭配着吃。若大家不怕热量高的可以点漏奶华哦,真的不容错过。

法兰西多士

潘潘看到我点了漏奶华,就点了法兰西多士,店员会递上蜂蜜让客人撒在上面,店员会帮忙分好,潘潘给了我一块,我开始品尝起来,两片吐司中间仍然和漏奶华一样是巧克力炼乳,甜但是不腻,对于我来说一定不要先吃漏奶华,不然法兰西多士的甜我就吃不出来了会被比下去。

头抽豉油鸡⭐️⭐️⭐️⭐️⭐️

我是个很喜欢吃鸡的人,又看到这道菜品排在该餐厅的第位,绝不能错过,点它,我点了半只,端上时油光光,赶紧废话不多说夹起一块鸡肉就往嘴里送,皮滑肉嫩,鲜鲜的还有点甜甜的,鸡肉非常入味,要不是自己点的太多,我觉得半只鸡不在话下,爱了!

老卤煨鸡爪

说实话我一向是不太会在餐厅点鸡爪的,我也不太爱吃鸡爪,潘潘想吃,那咱就点,一碟鸡爪端上来,鸡爪肉还挺多,吃出了各种香料的味道,微辣️,入味是入味的,但我觉得真的和家里做的差不多,不过一想也对啊,茶餐厅不就是在当地最贴近老百姓的嘛,做的家常味很正常,哈哈。

秘制药膳牛什堡⭐️⭐️⭐️⭐️⭐️

到了冬天就要滋补下,吃点热汤暖暖身体,这个端上来还要点上火煮开,里面很丰富,我以为会有牛肉,实际里面都是牛的内脏,金钱肚/牛大肠/牛小肠/牛筋/毛肚等,里面还有切成大块的白萝卜还有切成一半的肉丸以及零星的枸杞,很喜欢入味的白萝卜,软软的又有鲜汤的味道。喝口汤,真的很上头,好鲜美,而且有股淡淡的药味能吃出来,还有辣️与不辣的两个蘸料,但我觉得不蘸也很美味,辣的蘸料也不辣。但我无法接受牛大肠的味道,太肥油了,我无法入口。但是整体这款牛什堡不错。

招牌黑椒汁猪扒煎双蛋饭

这是我给老公点的饭,毕竟等位时间太长,来份饭给老公垫垫饥,老公选择了猪扒(猪肉贵啊),蛋我选择了单面煎(店员会让你选择双面煎还是单面煎,单面煎会流黄),也是最先上来的,先吃了猪扒,很嫩啊,饭要吃有酱汁的地方,米饭粒粒饱满,老公分了我一个蛋,哇塞流黄的,美味啊,我相信流黄的蛋汁配上黑椒汁、猪扒、米饭绝了,但感觉猪扒虽嫩还没达到超好吃的地步,可能老公肚子饿迅速吃完了。

神仙猪油拌饭⭐️⭐️⭐️⭐️⭐️

我真的从未吃过猪油拌饭,我只是在家尝试过黄油拌饭。但是我今天就想尝试猪油拌饭了,这份是我和潘潘的主食了,店员会主动帮我们拌好,赶紧盛上一碗,哇塞好香是真的好香,虽有油腻感,但是会被香气盖掉,还有猪油渣脆脆香香,米饭淋上酱汁拌上猪油,更加油光饱满,如果是在饱的状态下,吃这样的饭会腻。

“省港第一菠萝冰”和“重度朱古冰”

我为老公点了菠萝冰,我当然要品尝一下了,哇塞,这一杯里居然有冰淇淋,还有大大的菠萝肉,喝一口简直不要太冰爽,酸酸甜甜,看菜单上显示冰淇淋用的是八喜的香草味,菠萝肉肉和冰淇淋我都没吃,留给我老公吃。我早就看中重度朱古冰,我看到这种和甜的有关的,就一定要尝试一下,这回的冰淇淋口味是八喜的巧克力味,这一杯真的好浓郁,不算太甜腻,但是和漏奶华一起吃的话怕是会甜腻到,喜欢巧克力的小伙伴可以尝试,是绝对要尝试。


「服务」服务是绝对可以,特此表扬下我们那桌区域的店员李娜妹妹,热情服务周到,迅速撤掉空盘,会主动切好需要切成小块才能食用的菜品☺️,还问了我们菜品味道是否合胃口,是个可爱年轻服务周到的店员。买单时收银店员会告知在大众点评上直接买单可享9.5折,我相信其他店员一样热情周到。

「价格」茶餐厅就是贴近老百姓,价格绝对亲民,而且量可以绝对管饱,若不是排队那么厉害,还想经常来。

茶餐厅不用太注重摆盘啥的,只要味道即可,东发道值得来打卡,也值得去排队,但不建议长时间去排队。真的是排排几小时☺️,吃吃一小时,拖延症的我今天才完成点评,打卡是在上周六晚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男表品牌排行  蓝心湄曾经在节目中秀出一款Panerai (沛纳海)机械表,加 薇 p ey me y (无空格)全球限量三支,而她这支是第一支,谈到投资原因
  • #薛之谦##薛之谦渡thecrossing# 对我来说...薛之谦三个字是我们的骄傲...谦友...是团结的象征...谦友...是薛之谦的朋友...2017年是
  • (叠甲:无攻击纸片人吕布,无攻击cp,无攻击cp粉口味,仅为粉丝间交流,不能理解的就划走,嘴两句粉圈不会显得你多清高)这很简单,难道你希望你的本命有更大概率变成
  • 第二级:万国葡萄牙高仿机械表普通精仿价格一般在1000元以上,这类手表外壳完全按照正品来做,细节做工比“普通高仿”要好很多;机芯方面主要采用的国产中高端机芯,日
  • (澎湃新闻)→十二点多开始睡午睡 然后开始做梦 刚开始像是在学校门口 看到好看的气球 想买 但是那个买气球的漂亮姐走的飞快 好不容易追上问 却说没了 明明手上有
  • #郭智硕[超话]##Gaon[超话]##摇滚甜心郭智硕#【240505】官方更新Gaon相关 [ #Xtra_Scenes ] 从某种角度看 因为和Vill
  • 梵蒂冈承认中国政府认可的中国主教理事会一事也被列入了讨论议程,且正在进行中#中方回应梵蒂冈希望在北京设办事处##锦月如歌[超话]#《锦月如歌》杀青至今已经两个月
  • #石凯[超话]##石凯三十天安利挑战##石凯# Day23:请夸夸凯凯[哇][哇][哇] 石凯是勇敢的,十八岁的时候一个人站在了《声入人心》的舞台,可以坦诚
  • #南北cp[超话]#如果想念有声音,我想你听到♡我已经忘记你了,当你靠近我时,我已经不会心动了;我已经忘记你了,当你看着我时,我已经不会紧张了;我已经忘记你了,
  • 人人皆知自是那时炎帝与帝师相识,史料因年月模糊细故,却不晓被当众退婚的时候,炎帝大人到底是何等实力呢?萧炎犯嘀咕,后来巧妙地遇见了空间风暴,我被卷成重伤与同伴分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美国股市有多疯狂? 英伟达今日的市值超越了德国股市的总市值!亚马逊近20个月涨了近766%,市值暴增两万亿多。即使目前AI整体的应用场景还不是很广泛。[泪奔]
  • vs厂欧米茄海马300是目前复刻手表中最好的款式之一,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喜欢的人很多,主要是做工好,机芯质量稳定以及细节处理的都非常好,无论是从外观上还是手感上
  • 有些相处模式,也许现在看来不是主流方式,但走的人多了,相信也就成了路~既然如此,那就祝福我们一直被光照吧~[心]#兔子和她的他#《探秘咖啡之旅:一杯香醇,一世情
  • 大家早安快乐虽然我爸一直反对觉得外面一个人也不熟很危险我目前没发现人家利用熟悉来毁坏你的口碑我也不是公众人物不需要粉丝自来水这些我跟所有人都不熟他们对我毫无了解
  • 2007年因为参加世锦赛来到纽约,山里孩子被钢筋水泥的大都会震撼,第一次产生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任嘉伦[超话]#希望别人眼中的那些不合时宜,最后在
  •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相处方式就是:我用真心待你,但不执着于你,活在缘分中,而非关系中。而错的人,则像是过客,他们的出现,或许能带来短暂的欢愉和陪伴,
  • 上册中的热点话题包括:原厂制造概念、柱轮码表高贵DNA的辨识、7大复杂功能、手表擒纵的未来、等等;下册提出了手表产区概念,对21世纪用于钟表的材质的讨论,对手表
  • 出乎我意料的是,尽管我已经知道“启示”是一晚非常熟的剩饭,在此之前我也已经看过无数的照片和视频,但我依然有被现场打动,并再一次感叹于美Z极致的身体条件,而恰是最
  • 计划是:刷到10点半,放下手机,睡觉结果是:这个视频好有趣啊,这个up主关注一下。点赞收藏❤️ ,让喜欢的内容飞的更远~#7岁女孩练书法2年字迹矫若惊龙##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