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6篇:归根第十六。本章讲述了修道的方法。除情去欲,使内心达到一种极度虚空的状态,坚守清静。孔子曰:“人皆鉴于止水,而莫鉴于流水。”只有平静的水面才能照见人真实的像貌,只有虚空清静的内心才能观照出外界真实的样子。万物无时无刻不处在生长、发育、运动和变化之中,想认清事物很困难,只好回归到对事物本源的认知。本源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认知。比较而言认为明代憨山道人之解更佳:“并作,犹言并列于前也。然此目前万物本来不有,盖从无以生有,虽千态万状,并列于前,我只观得当体全无,故曰‘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世间万物纷繁杂,周而复始,千变万化,但终归于无。譬如一颗参天大树始于一颗小小的种子,待以时日,其便会根深叶茂、姿态万千;沧桑变换,大树也有枝枯叶落之时,曾经的生命也会随风飘散,无成为大树最终的归宿。若念及此,当世之得失、对错、名利又有何紧要。万物时刻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只有归于无时方可称静;而无可生有,静下来之时才可会孕育新的生命;这种从无到有、再从有至无的不断循环往复就是大道的普便运行规律。知道大道这种普便运行规律的人可除情去欲、身世两忘、返观内照、守道之妙;而不知道大道这种普便运行规律的人就会逐名好利、贪欲无厌,从而引来戕生伤性、亡身败家之祸。知晓大道的人才会心胸宽广、包容万物;只有包容万物的人才会公正无私,对待万物一视同仁;只有能做到公平公正的人才会推行以天下为公、德政教育(而不是法制武力)的王道,这样的人才有做领袖的潜质;王道是知晓大道之人效法天道去做事的,而天道又是与大道相统一的;只有真正修得此道之人,才会能公能王、通天合道、道德弘远、无殃无咎,才会身虽死而道常存!

若想修道,何不从“太上三经”学起!#佛道双修#

不论是在家的居士,还是皈依三宝的道人,若谈道教修行,必然要从三洞经典中汲取营养。纵观全部道藏,其涉及到道教修炼的方方面面,即便皓首穷经,也难以全面掌握道教的所有精华。正因为此,很多学道之士都会迷茫,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面对浩繁的祖师经典,却只如捧一盘珍珠宝玉,却无法把书本上的文字内化成自身的修为。

其实修道也需要遵守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道教最基本的经典入手,先去了解道教的基本义理,明白道教为什么会以道为教,知晓道教的存在对于不同阶段的社会具有何种意义……这些看似基础的问题,贯穿于人们修道的整体过程之中。归根于底,修道要明白的是为什么修和如何修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其实都在“太上三经”中说得十分明白。

“太上三经”的概念,源自于台湾萧登福教授的提法。萧教授认为,修道者之道教神仙信仰,放在首位的必然应是太上道祖。凡修道者不得不读太上经典,而以太上之名传世的经典又多之又多,唯有此三经是适合不同修证阶段的人们尽情阅读的,其分别是《道德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和《太上感应篇》。这三部经典虽然所言体例不同、内容有异,但在精读之后就会体悟到三部经典的背后贯通的一个字“道”。

道祖自函谷关留下五千圣言,其首次为“道”字赋予了超越人间物质认知的概念。顾名思义,道教以“道”为教,修道者希望实现的目标是与道和真。那么,道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认知道体?又通过何种方法才能实现复归于道的修证境界?这三个依次延续而来的问题,恰恰在“太上三经”中各有重点地进行了解读。

一、从《道德经》中体悟“道”之玄妙。

“道”究竟是什么?道祖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只用惟恍惟惚的状态对道进行了描述,认为其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天地万物因为遵从了道,所以才能够万物相生。在道的生化过程中,充分尊重了万物的自我本然特性,即曰“法自然”。世间万物展现出来的是千万种不同的情态,道祖称其为“德”。而每一种情态、每一种“德”,体现的都是亘古不变的大道。道生出德,却又依德而存在,这便是“道”与“德”的相互辩证关系。

人生天地之间,遵从的必然是人间之道与为人的德行。几千年来,道学的研究大体上不离治国与理身两个方面,而身与国正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要素。基于此,人们修道的根本也就离不开自度与度人两个方面,此其一为修养自身之道,其二为普济众生之德。得悟这两点,便明白了太上第一经《道德经》的要旨。并且这两点内容,恰恰是也是另外两篇经文的主旨所在。

二、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体悟修道的要义。

修道应该怎么修?这本是一个千人千面的问题。纵然每个人的自性不尽相同,但在所有情态的背后贯穿的是同一的大道,如何才能去体悟到这份真常之道,才是修证的原初动力。

老子提倡人们应该回到如婴孩一般的纯真状态,这是因为人生的成长过程一直是在给自己增加生存的砝码。随着物质上的丰富,难免会受到各种欲求的牵引,从而被五色、五声、五味蒙蔽了情志。人们之所以“不得真道”,是因为只纵情于万千事物表现出来的诱人情态,而不懂得瞬息变幻之后的恒常是什么?

因为一切眼见的一切都是无常,且又不能把握住无常而长期拥有,于是难免会陷入困苦之中。《清静经》告诉世间所有的修行者,为道的第一要义即是“清静”二字。道经中讲,修道要把断六门,学会对自身的欲求进行主动把控,不让自己成为欲望的奴隶。唯当内心得真静之时,才会淡看世间风云变化,在有无相生、阴阳互化的过程中参悟到无常背后的真常是什么。

三、从《太上感应篇》中体悟修道的功行。

道,囊括的是万物之道,而非只有人世间的道与德,更不是只有个人的清修。通过清静之心臻达清净之体,这是个人之道的证悟。但于修道而言,需要超越每个人的个体,参悟出天地大道的根本,所以就需要所有的修道人有一颗慈悲心,去为他人他物做出真功实行,借用此功行来把道的教化具体化,使众生都能够雨露均沾。因此,就要强调道教劝善第一书《太上感应篇》的重要性。

《太上感应篇》中历数了人世间种种善行善果、恶行恶果,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教化人们要弃恶从善。恶,不仅是对他人及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更是因为自身中充满了恶的、污浊的信念,在伤害他人之前先祸殃了自身。道教讲为善,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做善事的方式来缮性,去除掉因为后天的贪着而产生的种种偏执与妄念,使每一个人都能返归到天真自然的状态。

正是因为具备了度人的功德,才能使清静自度更上一层,于是也就距离自然大道更近一步。由此来看,太上传世的这三部经典中,其实具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逻辑系统。

从道祖在《道德经》中提出天地间大道至德的概念,再到赋予每个人自修要义的《清静经》,以及众生皆奉善而行的《感应篇》,三经皆自道起,最终又回归于道。不论是对何等阶层的修道者而言,清静与善行是一切法门的根基,从此二法门中又可以参悟出道与德之间的辩证,实乃妙哉。

道之教化,在自我,亦在众生。从众生返自我、从自我返大道,从大道归虚无,修道之梯蹬即在于此。明读此太上三经后,再去读道教的其他经典,或可以有了恍然开朗的神思。

作者:武当玄拙 腾讯道学 https://t.cn/Evk4evd

#道教# 不论是在家的居士,还是皈依三宝的道人,若谈道教修行,必然要从三洞经典中汲取营养。纵观全部道藏,其涉及到道教修炼的方方面面,即便皓首穷经,也难以全面掌握道教的所有精华。正因为此,很多学道之士都会迷茫,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面对浩繁的祖师经典,却只如捧一盘珍珠宝玉,却无法把书本上的文字内化成自身的修为。

其实修道也需要遵守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道教最基本的经典入手,先去了解道教的基本义理,明白道教为什么会以道为教,知晓道教的存在对于不同阶段的社会具有何种意义……这些看似基础的问题,贯穿于人们修道的整体过程之中。归根于底,修道要明白的是为什么修和如何修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其实都在“太上三经”中说得十分明白。

“太上三经”的概念,源自于台湾萧登福教授的提法。萧教授认为,修道者之道教神仙信仰,放在首位的必然应是太上道祖。凡修道者不得不读太上经典,而以太上之名传世的经典又多之又多,唯有此三经是适合不同修证阶段的人们尽情阅读的,其分别是《道德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和《太上感应篇》。这三部经典虽然所言体例不同、内容有异,但在精读之后就会体悟到三部经典的背后贯通的一个字——“道”。

道祖爷自函谷关留下五千圣言,其首次为“道”字赋予了超越人间物质认知的概念。顾名思义,道教以“道”为教,修道者希望实现的目标是与道和真。那么,道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认知道体,又通过何种方法才能实现复归于道的修证境界,这三个依次延续而来的问题,恰恰在“太上三经”中各有重点地进行了解读。

1、从《道德经》中体悟“道”之玄妙

“道”究竟是什么?道祖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只用惟恍惟惚的状态对道进行了描述,认为其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天地万物因为遵从了道,所以才能够万物相生。在道的生化过程中,充分尊重了万物的自我本然特性,即曰“法自然”。世间万物展现出来的是千万种不同的情态,道祖称其为“德”。而每一种情态、每一种“德”,体现的都是亘古不变的大道。道生出德,却又依德而存在,这便是“道”与“德”的相互辩证关系。

人生天地之间,遵从的必然是人间之道与为人的德行。几千年来,老学的研究大体上不离治国与理身两个方面,而身与国正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要素。基于此,人们修道的根本也就离不开自度与度人两个方面,此其一为修养自身之道,其二为普济众生之德。得悟这两点,便明白了太上第一经《道德经》的要旨。并且这两点内容,恰恰是也是另外两篇经文的主旨所在。

2、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体悟修道的要义

修道应该怎么修,这本是一个千人千面的问题。纵然每个人的自性不尽相同,但在所有情态的背后贯穿的是同一的大道,如何才能去体悟到这份真常之道,才是修证的原初动力。

老子提倡人们应该回到如婴孩一般的纯真状态,这是因为人生的成长过程一直是在给自己增加生存的砝码。随着物质上的丰富,难免会受到各种欲求的牵引,从而被五色、五声、五味蒙蔽了情志。人们之所以“不得真道”,是因为只纵情于万千事物表现出来的诱人情态,而不懂得瞬息变幻之后的恒常是什么?因为一切眼见的一切都是无常,且又不能把握住无常而长期拥有,于是难免会陷入困苦之中。《清静经》告诉世间所有的修行者,为道的第一要义即是“清静”二字。道经中讲,修道要把断六门,学会对自身的欲求进行主动把控,不让自己成为欲望的奴隶。唯当内心得真静之时,才会淡看世间风云变化,在有无相生、阴阳互化的过程中参悟到无常背后的真常是什么。

3、从《太上感应篇》中体悟修道的功行

道,囊括的是万物之道,而非只有人世间的道与德,更不是只有个人的清修。通过清静之心臻达清净之体,这是个人之道的证悟。但于修道而言,需要超越每个人的个体,参悟出天地大道的根本,所以就需要所有的修道人有一颗慈悲心,去为他人他物做出真功实行,借用此功行来把道的教化具体化,使众生都能够雨露均沾。因此,就要强调道教劝善第一书《太上感应篇》的重要性。

《太上感应篇》中历数了人世间种种善行善果、恶行恶果,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教化人们要弃恶从善。恶,不仅是对他人及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更是因为自身中充满了恶的、污浊的信念,在伤害他人之前先祸殃了自身。道教讲为善,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做善事的方式来缮性,去除掉因为后天的贪着而产生的种种偏执与妄念,使每一个人都能返归到天真自然的状态。

正是因为具备了度人的功德,才能使清静自度更上一层,于是也就距离自然大道更近一步。由此来看,太上传世的这三部经典中,其实具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逻辑系统。从道祖在《道德经》中提出天地间大道至德的概念,再到赋予每个人自修要义的《清静经》,以及众生皆奉善而行的《感应篇》,三经皆自道起,最终又回归于道。不论是对何等阶层的修道者而言,清静与善行是一切法门的根基,从此二法门中又可以参悟出道与德之间的辩证,实乃妙哉。

道之教化,在自我,亦在众生。从众生返自我、从自我返大道,从大道归虚无,修道之梯蹬即在于此。明读此太上三经后,再去读道教的其他经典,或可以有了恍然开朗的神思。

来源:北京白云观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中国赞][中国赞][中国赞]在上公开课之前,一直在默默背资料,我给他说加油,他跟我点头说好,然后继续认真背诵的样子也很可爱[送花花][送花花][送花花]在唱队
  • 我们这有个小山,每到盛夏,在山上总能找到几伙人在吃烧烤[哈哈]下单》【从不获胜的人很少成功,从不攀登的人很少跌跤,要想知道成功的滋味,就得少言多行,决而不断,断
  • 而世界排名2O1名,即最后一名的有7个国家,分别是圣马利诺,关岛,安圭拉岛,蒙塞拉特岛,库克群岛,美属萨摩亚,布巴亚新几内亚,共7个国家队,同积O分,一场不胜,
  • 所以说,你不能按照手机公司来理解苹果的商业布局,苹果的核心能力是芯片、是系统。基于这一点你会发现,苹果是为数不多芯片、操作系统都很强的科技公司。
  • ”尽管“以电生火”这样的概念相比传统的天然气灶和煤气灶,起在加热方面显得剑走偏锋,可这不失为一个新尝试,只是电焰灶的经济效益、安全保障等方面是否真的存在优势,这
  • 以后要开心,要飞扬跋扈,肆意妄为,无人能挡11. 愿你一切出于自然并非刻意 愿你永怀善意灵魂澄澈明朗12.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
  • 会很想去帮他们缓解,如果一两句话能够解决的话还好,但是有些物质和情感方面的需求,负担不起,也没有办法解决,就会有很无力的感觉。有网友评论称,由于孩子与家长分开,
  • 我每周有双休,放假有时候出去旅行,不出去玩会自己做饭,性格比较稳重,熟人面前外向,生人面前腼腆一点。我每周有双休,放假有时候出去旅行,不出去玩会自己做饭,性格比
  • 会不会有一天,你会带我去看故宫的雪,人间风雪落,与卿共白头?我始终相信地域的开阔与一个人的心有莫大的关系无垠的大草原 散养的牛羊和善良的人们四月的时候风 雨 天
  • 但是在一档亲子节目中,女儿表现的一点都不怕王宝强,甚至还让王宝强去罚站,他也乖乖的过去罚站,想休息还要和女儿申请,虽然这只是开玩笑,但这像是一个孩子怕家长说出的
  • 4、秦巴植物王国园区拥堵指数:☆☆☆☆☆自驾线路:城区出发,沿武当路驶入马赛路,行驶3公里进入隧道,在隧道出口(马赛山庄)向左行驶800米左右 乘车路线:高速出
  • 也许外界的人不会过多去想象你当年的艰难,可那么小就如此有担当的你用十年的坚持让我们看到承诺的美好!#朱一龙[超话]#[蛋糕]#朱一龙0416生日快乐# 人间四月
  • 譬如“TVB五美”的另一位傅明宪,她与小11岁富二代分手后,几乎天天与家里的宠物腻在一块,还经常带着自己狗狗出席活动。 譬如“TVB五美”的另一位傅明宪,她与小
  • ♾️#君子尚拙以璞为真##Berry# jojo明天就要回台湾,感觉熟起来玩起来没有多久就要分别[伤心]借这次的机会又认识了一群很可爱的朋友本科4年还剩2个多月
  • (二)少儿诵读比赛报送方式参赛选手在4月23日前,以任一推荐篇目为内容录制音频作品上传至璧山区图书馆QQ邮箱3500529498@qq.com,音频以作品名称+
  • 去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方便了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市民的咨询和诊治,也为一些不愿或不方便走进医院的市民提供了全新渠道
  • 而且查阅电子书或报纸可以不用跑去图书馆和购买,只需要在家里的电脑上就可以操作,也会吸引更多的读者这也带来了便利和高效。像一些年纪大的人不熟悉电子产品,对于他们来
  •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是我国在政法综治领域设立的最高综合性奖项,由中央综治委、中央组织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每4年评选一次。#邯郸身边事# 【
  • P1 P2 P3:当镜头转向甜的时候,甜的眼神,大家懂得[并不简单][并不简单]还有差点被标识挡住的我酒的大红唇[doge][doge]从看酒到看别人,这个
  • 21届很多同学是九月才从数三转396,我身边数三转来的反而比大部分396原住民考得好,所以九月再学逻辑和写作是完全来得及的。你能想象五道口考396是何种状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