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法会人物简介》
(第六段)
【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自恣。】
参加法会的这些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度化众生的大阿罗汉,具有代表性有如下这些尊者,即:
1、大智舍利弗:“舍利弗”是梵语:译为鹙子、珠子。因其母亲的眼睛美丽得如鹙鹭鸟的眼一样、又像珠子一样的圆,故名鹙子或珠子。在母胎时即能助母增智慧,使其母论败了当时有名的论师拘絺罗,八岁时就登座说法,名震五印度。当时印度分为五个大的国家,故名五印度。他打败过几百个论师,与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比过神通。
一次目犍连叫舍利弗一同去听佛说法,舍利弗要将衣服补好了再去,目犍连喊了几次没喊动,就用神通力将舍利弗正在缝的衣服合拢,使他缝不成了,又去拉人,舍利弗说:“你把我拉动了我就跟你走。”于是目犍连运用大神通力去拉,但仍然拉不动,连衣服角角都不动一下。这说明神通大不过智慧,智慧才能成就佛法。舍利弗在佛的声闻弟子中,智慧第一。
2、摩诃目犍连:“摩诃”译为“大”,意为大目犍连。目犍连是梵语,译为莱菔根或采菽氏,名叫庇利钵,庇利钵是树名,因他是其父母向庇利钵树求子得来的,故有此名。他降伏过毒龙鬼怪,有种种大神变,传说他是地藏王菩萨的化身,在佛的弟子中,神通第一。
3、摩诃拘絺罗:译为“大膝”。他是舍利弗的舅舅,有名的外道论师。他曾与佛打赌,如他输了就输头、如佛输了,他就要把外侄舍利弗从佛门带走。
于是佛问他:“你以何为宗?”拘絺罗说:“我以(不受)为宗,不论你说什么道、什么理,我统统不受。”佛说:“好!你以不受为宗,那你还受不受你这不受的执见呢?如果说受,就没有不受这个宗;如果说不受,执有不受的这个见解本身就是受。”这问得太高明了,拘絺罗见自己左右都是输,怕丢命拔腿就跑,后又想愿赌服输,还是把头给佛吧!于是又回去找佛要刀来割头,佛当然不会要他的头,并对他进行了开示,他也因此而皈依了佛,在佛的弟子中,辩才第一。
4、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富楼那”译为“满”、是父名;“弥多罗尼子”译为“慈”、是母名。用父母之名、是父母之“子”,故名“满慈子”。他出生时,天上雨珠宝到其家,瑞气缭绕,非常吉祥,在佛的弟子中,说法第一。
5、须菩提:尊者有三个名字。一、出生时家里的珠宝都空了,故名“空生”。二、其父找卦师来算,得吉中吉卦象,又名“善吉”。三、七日后家中珠宝又一样不少地出现在家中,又名“善现”。在佛的弟子中,善说般若,解空第一。
以上几位大阿罗汉,与观色性空证圣果的“优波尼沙陀”尊者等,居法会“上首”:“上首”意为首席代表、在会议中坐主席台。还有无量多已证得“辟支佛”和“无学”果位的阿罗汉。
“辟支佛”是“辟支迦佛陀”的简称:音译作“钵罗翳迦佛陀”、辟支等。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慧独自悟道,善于观察十二因缘,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是证得圣果的人。以无师自通而证果的称为“独觉”、听闻和观十二因缘法而得道的名“缘觉”。
“无学”:与“有学”相对,又称无学位、无学果等。指断尽一切烦恼,已通达佛陀教法,在三界内已无惑可断,也无法可学,已证得阿罗汉果者,称为无学。如果已知佛陀教法,但未断惑,还有所学者,称为“有学”。声闻四向四果中,唯阿罗汉果为无学,余四向三果为有学。
四向四果又称四向四得、四双八辈,或称“八补特迦罗”等。也就是:小乘初果“须陀洹向”称为“预流向”、“须陀洹果”称为“预流果”;“斯陀含向”称为“一来向”、“斯陀含果”称为“一来果”;“阿那含向”称为“不还向”、“阿那含果”称为“不还果”;最后“阿罗汉向”成就后称为“阿罗汉果”。如此共八位,称名“八补特迦罗”。证得阿罗汉果的人称为“无学”、其他七位是“有学”。有学之中的须陀洹果称为见道位,见道后才能进入修道位。
“见道”是指已经断除了八十八品见惑烦恼、“修道”是指继续断八十一品思惑烦恼。断除这一切见思烦恼后,即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果是声闻的最高证境。辟支佛是无师自通或修十二因缘法所证的极果、比小乘极果阿罗汉高一级。这无量多的辟支佛和阿罗汉,与初发心学“声闻、缘觉”的人,都一齐来到佛的精舍,特地来参加楞严法会,配合“比丘”“休夏自恣”。
比丘一般意译为“乞士”:俗称“和尚”,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的具足戒共有二百五十条。《大智度论》对比丘有五种意译,即:
一、乞士:意为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二、破烦恼:意为修学四谛法,破除一切见思烦恼,成就出世圣人。三、出家人:意为”外“出世俗之家而入佛门之家”、内“出生死烦恼之家而入大涅槃之家。四、净持戒:意为已受持具足戒。五、怖魔:意为比丘入如来室、穿如来衣、坐如来座、说如来法,令一切邪魔感到恐怖。
“休夏”又名“结夏安居”:“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圆满结束之日称为解夏、过夏。“安居”旨在严禁无故外出,以防离心散乱,是一种自修自度的观照功夫,是养深积厚,自我沈潜的修行。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九旬禁足,结制安居。
在印度,夏天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亲自订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在此期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称为安居。这是因为雨季期间草木、虫蚁繁殖最多,恐外出时误蹈,伤害生灵,而遭世人讥嫌,因此禁止外出。安居一般在夏季举行,也有于十月十六日至次年元月十五日举行者,称为“结冬安居”。安居的地点不一定,譬如旷野、室内、树下、山窟、村庄等处,只要行者认为可以的地方都行。
“自恣”指结夏安居的最后一日,僧众聚集一处,坚持戒律、皎洁其行。这一天的主课是众僧行“自恣法”,就是请僧众当众坦白各自所犯的过失,于大众中发露忏悔,使心得清净,自生喜悦,称为“自恣”。这一天又是十方诸佛欢喜其安居圆满之精进修行,故又称“佛欢喜日”。据《盂兰盆经》载:目犍连尝于此日供养十方众僧,以此广大功德,救拔其母脱离饿鬼道。后世就有了于僧自恣之日,以饭食等供养十方众僧之举,如此供养据《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七说:“其功德广大,能令七世父母等皆得解脱。”

25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一

【诸山须弥地,巨海日月量,】

此指器世间诸法广大相之量。

【下中上众生,身各几微尘?一一刹几尘?】

下众生,指三恶道;

中众生,指天、人、修罗;

上众生,指三乘圣贤。

此问九法界众生身与世界各为几微尘所成?

【弓弓数有几,肘步拘楼舍,半由延由延?】

一弓有几肘几步?一拘楼舍有五百弓,一由延有十拘楼舍。由延、或名由旬。

拘楼舍,译云里;天竺一里,约合中土四里。

【兔毫窗尘虮,羊毛穬(kuàng)麦尘?】

此问极微细之尘量。七极微为一邻虚尘,七邻虚为一微尘,七微尘为一窗尘,乃至七兔毛头尘为一羊毛头尘,七羊毛头尘为一牛毛头尘,以此类推,皆以七进,从虮尘至虱尘、芥籽尘。而七芥成一大麦尘。穬即大麦。

【钵他几穬麦?阿罗穬麦几?】

钵他,吃饭钵。一钵大约一升。阿罗,言斗。

一钵有多少穬麦?一斗有多少穬麦?

【独笼那佉梨,勒叉及举利,乃至频婆罗、是各有几数?】

独笼,言斛hú,为十斗。那佉梨,言十斛。勒叉,言万。举利,言一亿。频婆罗,言一兆。

一斛十斛乃至万至亿至兆,各各数量互相含摄有多少。

此言若干种积聚数量,如何累进。此皆是体积单位。

【为有几阿冕,名舍梨沙婆?】

阿冕,译言极微。舍梨沙婆,译言芥籽。

为有多少极微尘而成一芥籽。

【几舍梨沙婆,名为一赖提?几赖提摩沙?几摩沙陀那?复几陀那罗,为迦梨沙那?】

赖提,言草子。摩沙,言豆。陀那罗,译为铢。迦梨沙那。言两。

多少芥子抵一草子,多少草子抵一豆,多少豆为一铢,复多少铢为一两?

【几迦梨沙那,为成一波罗?】

波罗,言斤。此言几两为一斤?

此皆是重量单位。

以上言各种量之积聚名相。

【此等积聚相;几波罗弥楼?】

弥楼、即须弥。此言几多斤之尘,能成一须弥山?

【是等所应请,何须问余事?】

微细及积聚,世人不思议。然佛妙觉智,于此无疑惑。所以佛责其应问不问,而反问虚妄分别种种余事。

【声闻辟支佛,佛及最胜子,身各有几数?何故不问此!】

佛及三乘圣贤之身,各有胜劣大小身,应化无边身,身各几微尘,又责其何故不问。

【火焰几阿冕?风阿冕复几?根根几阿冕?毛孔眉毛几?】

每一火大风大地大水大,一六根乃至于一毛、一孔、一眉,各有多少极微尘?阿冕、极微尘。

  

正一  小二/三  继按定所问

【护财自在王,转轮圣帝王,云何王守护?云何为解脱?广说及句说。】

广说及句说者,愿佛广解说,句句详细说。

【如汝之所问,众生种种欲,种种诸饮食。云何男女林?金刚坚固山?】

金刚坚固山者,即铁围山。

【云何如幻梦,野鹿渴爱譬?】

野鹿口渴贪爱饮水,却执阳焰为水?

【云何山天仙,犍闼婆庄严?】

云何如幻山城仙乐神庄严?

【解脱至何所?谁縳谁解脱?】

【云何禅境界?变化及外道?】

云何诸禅境界?何故有神通变化?外道有哪些?

【云何无因作?云何有因作?有因无因作?及非有无因?云何现已灭?】

云何是无种能作因?云何是有种能作因?云何是有因无因及非有因非无因?云何无种有种因果现已即灭?

【云何净诸觉?云何诸觉转,及转诸所作?云何断诸想?】

何故要净诸根诸识?七识如何流转?如何转诸所行所作?云何断除诸妄想?

【云何三昧起?破三有者谁?何处为何身?】

如何不住涅槃,从三昧起,为慈悲故为众生说法?破三界生死者是谁?破三界后,成何身至何处?

【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云何世俗说?唯愿广分别。】

本无众生,云何而说吾我?如何是出世说,如何是世俗说?愿佛广解说。

【所问相云何,及所问非我?】

所问诸众生类有何相,及所问无我?

【云何为胎藏,及种种异身?】

云何为藏识生?云何器界种种差别及有情种种差别?

【云何断常见?】

【云何心得定,言说及诸智,戒种性佛子?】

云何是心得定?言说有几种语法章句?有几种智慧?云何是持戒修行的佛种性?

【云何成及论?】

云何是所成经句及解义?

【云何师弟子?】

何为轨范师,弟子有几种?

【种种诸众生,斯等复云何?】

男女及不男,诸众生差别云何而有?

【云何为饮食?】

云何世间出现诸饮食?

【聪明魔施设?】

云何是耳聪目明,魔及诸异学?云何是施设量?

【云何树葛藤?最胜子所问。】

云何世间会有树木藤蔓?此等即是大慧所问。

【云何种种刹?】

何故有种种诸佛刹土?

【仙人长苦行?云何为族姓?】

为什么有外道修苦行求长寿仙?云何族姓各不同?

【从何师受学?】

禅师以何法兴教化,建立何种性?

【云何为丑陋?】

为何有人愚痴丑陋?

【云何人修行?】

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

【欲界何不觉,阿迦腻吒成?】

为何佛不在欲界成正觉,要于色究竟天成正觉?

【云何俗神通?】

云何是世间神通?

【云何为比丘?云何为化佛?云何为报佛?云何如如佛?平等智慧佛?云何为众僧?】

【佛子如是问,箜篌腰鼓、华刹土离光明。】

还有佛子所问,为何世界,有箜篌腰鼓花等形状?

诸佛刹土为何离日月而自带光明者?

【心地者有七。】

有心而修者,有七地。

【所问皆如实。】

如是等问,皆契合如实义。

前领大慧之所问,未曾答完,先责其所问不够全面,此继续复领大慧所问。

然前后牒答分领,随意重举,与大慧前问次第,前后出入不尽相同。

以原问本皆随名取相,种种缴绕,种种执著,故答之不以次序。

然细观察,全可对应前问。

以上各问皆为如实之要义,以显诸法皆无自性,故一一即是离言真如实际。

【此及余众多,佛子所应问。一一相相应,远离诸见过。】

大慧已问及未问者,皆为佛子所应问。

如是空一切名相,了达一切虚妄,证自觉圣智,显离言法性,一一与实相相应,自得远离二种边见过恶。

【悉檀离言说,我今当显示,次第建立句,佛子善谛听。】

真实法门,本来离言说,然而随缘建立,仍须在语言上,方便次第设施。若于此方便名相,生虚妄执,如来则说一切皆非,显明字句皆非字句。

十方诸佛所说宗义,皆以言说方便显无言说实相,故佛对大慧等,亦方便开显,诫其听受,莫著文字相。

【此上百八句,如诸佛所说。】

以上百八句问义,皆不出诸佛所说,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 https://t.cn/z8A858K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一四O集)2001/3/2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4-0140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看「止觀」這一條。古德有說,如果就所修方便門來講,「止」屬於空門,屬於真如門,因為它是離一切相的;而「觀」則屬於有門,屬於生滅門,它是對於一切有為法而發殊勝的理解。也就是說,觀是智慧,智慧能夠通達世出世間一切法。佛在大經裡面教導我們「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一切相是止,即一切法是觀。如果就修行次序上來講,應當是止在前,止是定,為什麼?止能夠伏煩惱,先把煩惱伏住,但是斷不掉。斷煩惱要觀,先修止後修觀,觀能斷煩惱,為什麼?把煩惱的真相看清楚了,這才能轉煩惱為菩提;煩惱究竟是什麼,你搞不清楚,所以它才障礙你。但是功夫到了純熟的時候,跟初學不一樣。初學有這個次第,有先後,有順序;到純熟的時候那就不然,止裡頭有觀,觀裡頭有止,所以止觀不二。

  同學們剛才來問我:「一門深入要深入到什麼程度?」在大乘佛法裡面無論哪一個法門,你修學要想成就,你一定要懂得這個方法、祕訣,一門深入。諸位要曉得,一門深入是止,止的什麼?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你就止了。我的功夫用在一門上,這一門裡面就有觀,放下萬緣是止,所以一門深入是止觀雙運。你一門深入,怎樣才能夠契入境界?就是說,你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修學?至誠感通;至誠是因,感通是果。換句話說,必須用真誠的心一門深入,你才能夠開悟,才能夠證果,感通就是指開悟、證果。

  感通的樣子是什麼?什麼時候我們才曉得這是感通?通是通達,世出世間法不學就通達了,那就是感通的樣子。這個地方也是有層次的,所謂是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小的感通;「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大的感通。由此可知,感通能力的大小,與你的誠敬心一定是成正比例的。誠敬從什麼地方看?從十善業道上看;果然斷十惡、行十善,你才是至誠。如果說是「我修行用至誠心了,我心裡頭殺、盜、淫的念頭沒斷,處事待人接物還有妄語、還有兩舌」,你一絲毫的誠意都沒有。至誠從哪裡看?十善業看;你真修十善,真的斷十惡,這是你的至誠心發現了。功夫淺深,那就看你斷惡修善的成績。果然在一切人事物裡面,以十善為標準,十惡念決定不生。靜止的時候,怎麼用止觀?止的時候一念不生,觀的時候萬善相隨,起心動念純善對人、對事、對物,這個時候距離感通就不遠了。最粗淺的一個現象,三藏十二部經擺在你面前,你沒有障礙、你都通達,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無量義,你講一輩子,佛經裡頭一句話你都講不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龍樹菩薩在龍宮裡面見到的上本《大方廣佛華嚴經》分量有多大?菩薩告訴我們,有十個大千世界微塵偈。我們知道,佛法計算分量多寡是用偈做單位,不像中國,中國是用字,《道德經》五千言,這分量多少?五千字,是用字來做單位的。印度人是用偈,偈是什麼?四句,用四句做一個單位,這四句長短不一定;偈誦裡頭四句是一首偈,長行四句也叫一首偈,它是這麼計算的。多少偈?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所以我說一句經文你要細講,你講一輩子、你講一百年都講不完。我說這個話有根據,不是隨便說的。

  真正深入,一門深入,你就有這個能力。展開經卷還有很多障礙,你沒有通,你沒有入。「入」尚且沒有,那個「深」就更談不上。深入!所以諸位同學要曉得,佛法修行的祕訣是「一門深入」。我常常做比喻,佛法像個圓球,球它有個心,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就像在這個球的面上;任何一點,那就是一個法門,任何一點都通達圓心,只要到達圓心,全部通達,沒有到達圓心,不會通達,你還是一門,你不懂第二門,到達圓心全部都通達。

  我們現在要問:為什麼我們修學這麼困難?我們也很想通達,為什麼通達不了?一般說法是業障障住了,你有業障。這個問題我過去請教過章嘉大師,他老人家告訴我是業障,一定要把業障消除,普賢十願裡頭「懺除業障」,業障懺除就通了。什麼是業障?業障可太多了,說不盡。見思煩惱是業障,塵沙煩惱是業障,無明煩惱是業障,哪能說得盡?但是業障有根,我們要把那個根找到,從根本修就快速了。中國宗門教下的祖師大德,都常常教人「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根本是心,也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還有根本,根本的根本是什麼?自私自利。所以,要不能把自私自利放下,頭一個關口就不能突破。自私自利在《金剛經》上就是講「我相」、「我執」,後半部講的「我見」。

  佛在經上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一般人都把《金剛經》的標準看高了。「即非菩薩」,那個「菩薩」是什麼菩薩?法身菩薩。這個看高了,我的看法沒那麼高。「即非菩薩」應該說「即非圓教初信位的菩薩」,這才符合真正的經義;初信位的菩薩見惑破了,三界八十八品見惑破了,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都離開了,在小乘相當於須陀洹果,初果。你們想想,我這個說法有沒有道理?這樣的菩薩才真正叫入門,往後修行一帆風順。頭一個難關突破了。

  我們同修們,無論在家、出家,每一個人善根都很深厚,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修行,就是這一關沒突破,所以依然是生死凡夫。如果證得初果,小乘初果、大乘圓教初信位的菩薩,這個人就是聖人。我們說四果羅漢、四果聖人,他是初果,超凡入聖了,雖然還沒有出三界,但是決定不落三惡道,這是肯定的,決定不會到三惡道去。小乘從這一天起,天上人間七次往來就證阿羅漢果;大乘菩薩遇緣殊勝,一生當中就能夠超越六道輪迴。所以《金剛經》真正的意思在此地,我們要知道。說「法身菩薩」太高了,距離我們太遠了,我們自己很難提起警覺心,好像那是望塵莫及,「算了,這一生沒分」。跟你講初信位的菩薩,「距離我們很近」,這一步跨進去,我們就入門了。換句話說,「我見」就是我執不能放下,你就沒法子,你始終還是在六道輪迴這一邊,你這一步跨不過去。

  然後我們細心想想,我們生生世世被什麼害了?被「自私自利」這個妄想執著害了。怎樣破除這一關?我、我所,必須要捨得乾乾淨淨,這就講放下。從前章嘉大師教導我,先從「我所」下手。「我所」是「我所有的」,身外之物,先從這裡放。常常想到佛教導我們「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將不去就是帶不走的,帶不走的應當要放下。我的房子,我的房子帶不走,死了帶不走;我的財產,死了也帶不走,一分錢也帶不走;我的地位也帶不走,我的名譽也帶不走,名聞利養沒有一樣能帶走的;我的眷屬,我的兒女、我的子孫統統帶不走。帶不走要放下!放下不是不負責任,一樣要負責任,認真負責教導他們,不放在心上;心地清淨,把親情轉變成真實智慧,把感情轉變成理智,這就對了,那就跟佛菩薩一樣。一定要突破,一定要看清楚、看明白,這個心裡頭毫無牽掛,從這裡著手。然後進一步,「身」也帶不走。先斷我所,「我所」捨掉,然後「我」也捨掉。我這個身帶不走,身不是我,身也是「我所」,也是「我的身體」,不是我。常常這樣觀想,人就生智慧,這是觀。統統放下,「我」跟「我所」統統放下,再也不執著,這樣才能夠入門。

  入大乘之門就是初信位的菩薩,入小乘之門就是須陀洹初果。你要是不能放下,你就永遠入不了境界,永遠作凡夫。學佛學了一輩子,天台大師講「名字位中人」,名字位中是有名無實。名字位中人。你還是輪迴心,你還是造輪迴業;在六道裡面,善因感三善道果報,惡因感三惡道果報,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出不了六道輪迴,你毫無成就。出六道輪迴到四聖法界,才算是小果。諸位要曉得,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都是小果;小果有四種、有四等,統統是小果。離苦得樂,離三界之苦、得四聖法界之樂,這個樂不究竟。必須還要向上提升,從相似位提升到分證位,才算是真正成就了,證得大果。到如來果位,那叫究竟圓滿的果位。要不斷向上提升,上是不斷放下,放下就往上升。沒有別的,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所以在我們現前是先伏煩惱,再斷煩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是对于爱转角,我真的对剧情没什么印象了,但是这个剧就刻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真的无忧无虑啊,那时候就在老家,一整家人都在的那种,舅舅那时候也还在。篮球火我还记得
  •   从8月8日上午10时接到报道任务,到深夜时分正式付印,新闻采编中心的记者和编辑用自己的汗水和辛苦讲述了一幕幕温暖心灵的感人故事,当一份份《太原日报》《太原晚
  • 投稿请发私信)投稿拍摄地点:北京市丰台区另外,有投稿人因不慎误碰导致同意了软件里的“用户协议”导致无法退款,请大家一定注意不要点同意软件里的任何协议这里是#of
  • 希望以后不要有人再让程了流泪了,我的小情侣要永远甜 蜜[暖一下](不管,酷 你速速放点舍我其谁的糖出来让我开心一哈[单身狗]#程了哭一次8块8贵吗# /#女生流
  • 不出意外的话哪怕等到他以后假如真回归幕后成男团制作人了,或者老了丑了跳不动舞回归素人了,我也还是会对他保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种欣赏。或者说他在我眼里根本就不只是
  • 两家公司都警告称,持续的芯片短缺可能会影响他们今年的笔记本电脑供应能力,这使得两家公司盘后股价分别下跌0.2%和5.9%。戴尔和惠普季度营收均超预期两家公司公布
  • 艾本哈度近千年的人文风貌至今保存完好,因此也成为摩洛哥最美古村落【小周的打工日记】20210924/☁️☀️今天是小周成为打工人的第208天,度过了很忙碌的一天
  • 直接告诉可乐老师——脑袋交给你了~[嘻嘻][嘻嘻]原本只是想修剪一下,在专业资深老师的建议下,无条件听从,洗剪吹烫染一个都没少~[哈哈]还好,蛮喜欢[心][鲜花
  • 另外呢,其实库克的微博账号也跟明星们没啥区别,都是经纪公司跟助手打理,所以本来就不可能用上最新款的iphone13。就算我之前几天也多次吐槽过,这次iphone
  • 他严谨遵从传统的灯谜规则,讲求传统文化与时代新词汇融合,谜语精巧奇妙,独树一格,一但被人猜出来,大家拍腿称妙,心服口服,成为斗门人共同的节庆回忆。#邝金鼻##猜
  • ?これから30代に突入しますが、とにかく楽しく生きたい…後悔しない人生を送りたい…周りの人へ感謝をしながら、健康第一で、すこしずつ前進します[噢耶] #每日语录
  • 在某乎看到的一个话题,我现在就是这种状态[允悲]想买个平板想了很久了还是没买[泪] 总是舍不得花钱,想狠狠存钱。他说,现在正是享受的时候,该享受享受,以后需要自
  • 】或许是拍OOTD的新方式可能大部分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验,带脸的照片永远能收获更多的点赞数,而Illeana Gille的照片将看似重要的表情和五官一概模糊,却
  • #每天一辆国内看不到的车# No.067丰田Auris mk2 touring sport,生产年代2013到2019,起售价16045英镑。图片中的车辆是一辆
  • 2 印裔员工头脑聪明,惯于见风使舵,是工作中的好伙伴也是老板最忠心的属下(他都不需要老板的尊重)当然,印裔小伙最终还是欧美世界的好朋友,就算翻过错误最后还是会幡
  • #法院报短评#【#消除性别歧视需多方合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9日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出要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利;消除就业性别
  • 人们相互比较各艺术“流派”的高下短长,也就是说,比较不同城市艺术大师的相互有别的艺术手法、风格和传统。人们相互比较各艺术“流派”的高下短长,也就是说,比较不同城
  • 1008 丞芽推特&IG更新一则이현경선배님과 민영기선배님 초대로 보게된 뮤지컬 '레베카' ♡ 말이 필요없음 최고최고!!!❤#뮤지컬 #레베카
  • 现在的月饼真的是各种猎奇的口味都有[笑cry]马天宇说他还是喜欢传统的豆沙、五仁、枣泥月饼,但是我就不得不赞同鹿晗,蛋黄月饼YYDS!现在的月饼真的是各种猎奇的
  • ”这种死生两极,我切实感受过... 所以,我突然在想,明明和马路其实是一类人,互为镜子,互相映射出为情所困的自己...我知道,很多人想要有尊严的爱,公平的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