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长何雄的全链条企业和企业家矩阵观释放了什么?】
4月28日下午,郑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选举何雄为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就在前一天,何雄参加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工商联界别联组讨论,提出郑州要培育全链条企业和企业家矩阵的观点。

文章图片1
何雄说,工商界是解决就业、贡献财富、推动创新的主力军,要坚定支持和服务企业发展,关心关爱企业家群体,培育充满创新创造活力的全链条企业和企业家矩阵,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厚植新优势。

去年特大雨灾与世纪疫情叠加交织,郑州发展环境严峻复杂,风险挑战超过预期,广大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郑州面临着如何着力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如何着力稳定经济运行的问题。

换个视角来看,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河南中小企业面临着国产替代、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型消费提质增效、新基建带来新发展空间等历史机遇,但也面临着出口型中小企业的断单与断链风险,传统中小企业被淘汰的风险,单打独斗的中小企业发展不可持久的风险。

对于郑州来说,何雄这位“管家”刚刚履新,提出培育企业和企业家矩阵,背后的考量是什么?

“培育充满创新创造活力的全链条企业”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导致的全球经济下行,消费萎靡,很多企业,甚至知名的万亿级企业也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我国也不例外。

年初以来,郑州频“放大招”,32条“硬核”措施帮扶中小企业、十大专项举措,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下达奖补资金8.1亿元纾困帮扶中小企业、将对“小巨人”企业奖200万,单项冠军奖500万……一系列惠企纾困政策,属于中小企业的春天,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

但还有一部分企业,它们规模虽小,却在国家多年的政策扶持下,结合自身优势,努力创新、突破瓶颈,拥有了不一般的能量,在所属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被形象地称作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月28日,新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工作启动。新认定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将分别获得2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截至目前,郑州市共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37家,其中国家级63家,位列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二。2025年,郑州市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达130家。

2021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将“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升至国家层面,强调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9月 7日河南省委工作会 议提出要形成更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

“‘专精特新’的本质在于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实质是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这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河南中小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晰了发展路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李丽菲在论文中写到。“它们能弥补我国关键领域短板,有效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河南在疫情的冲击下,产业链供应链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专精 特新”中小企业率先复工复产,依托较强的创新能力呈现出逆势增长趋势,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实力与韧性。在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途中,中小企业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河南实施换道领跑战略的关键一环,将推动河南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向全球青年英才递出橄榄枝!

“专精特新”企业则需要持续引入人才,而人才需要和待遇、社会保障体系挂钩。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4月15日,何雄邀请全球青年英才来郑创新创业,向全球青年才俊递上橄榄枝,“要让青年人才来得了、住得下、留得住,实现双向奔赴、同频共振。”

文章图片2
设立100亿元青年创新创业基金、博士后最高可享30万元安家补助、“全链条”扶持青年求职创业……这是郑州市最新出台的10条“青年人才新政”。

2022年即将过去三分之一,人才引进之间的较量再次升级,除去北上广深等第一梯队以及杭州、重庆、成都、西安等第二梯队,对人才极其渴望的中部城市也纷纷抛出“橄榄枝”,广发“英雄帖”。作为中部地区人口大城市的郑州更是拿出前所未有的诚意,栽好梧桐树,等待凤凰来。

据《2021年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年末,郑州市常住人口1274.2万人,一年增加14.2万。作为中部城市中人口相对较多的城市,郑州在人才引进方面从未放松步伐。

早在2015年,郑州市委、市政府研究推出了“1125聚才计划”,力争通过5年时间,重点引进、培育、柔性汇聚千余名人才以及100个领军型科技创新创业团队。

2017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了拓展人才政策覆盖面,增强人才政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郑州市将人才政策进行升级,于同年的11月份推出“智汇郑州”“1+22”人才政策,实施顶尖人才、重点产业人才、青年人才等7个人才专项计划,涵盖了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100多个政策点。不论是高端领军人才、大学生创业者,还是高技能人才、自主创业人员,基本上都可以对号入座,享受到政策优惠。

2020年9月,郑州市结合发展实际,针对人才痛点,完善政策体系,在“1125聚才计划”、“智汇郑州”人才工程等人才政策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推出3.0版本,发布了郑州人才计划系列政策,聚焦科技创新,坚持“精准有效、务实管用”,构建“一城、一策、一事”人才工作品牌,以更大决心、更大力量、更精准的措施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郑州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十三五以来的五年间郑州市引进境内外高层次人才1042名、项目团队413个。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

仅2021年一年,郑州市新引进高端人才450人,其中“两院”院士12人;为超过3.16万名优秀青年人才(包括博士1578人)发放生活补贴,发放青年人才生活补贴和首次购房补贴10.75亿元……

培育充满创新创造活力的企业家矩阵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多给企业力量和信心。”4月27日,何雄在郑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说到。

文章图片3
何雄称,弘扬企业家精神,制定涉企政策多听市场主体意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安心经营发展。

近年来,企业家精神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极大关注。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的公布,提出要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创新权益、自主经营权。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河南于 2018年提出 要完善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公平竞争机制、正向激励机制。

据了解,目前郑州市小微企业总量接近20万家,贡献了全市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生产总值、70%以上的创新成果、80%以上的就业岗位、90%以上的主体数量,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活力。对于郑州而言,发展民营经济,培育民营企业家群体,是郑州经济复苏的当务之急。

新一代企业家群体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结构转型的生力军,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建设者。他们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如何驱动企业家群体,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群体在郑州经济复苏中发挥更大的贡献,甚至在实践郑州创新驱动战略上发挥更大的能动性,这其中,关注人,关注民营企业家群体建设,是具有经济能量价值的。

企业家是最实际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当地政府“耍花枪”还是“干实事”,他们会用脚来投票。

“万人助万企”活动也在郑州各区扎实推进着,“谋思路”与“找出路”,用心用情当好企业“娘家人”。今年4月份,二七区召开“三个一批”项目暨招商引资工作专题会、新密市金融助力企业“加速跑”、荥阳市召开“四挂钩”工商业工作推进会、上街区举办“万人助万企”企业家座谈会、高新区召开“链合绽放、招才引智”“万人助万企”直播带岗专项活动……这是郑州坚定支持和服务企业发展,关心关爱企业家群体的一个缩影。

郑州的努力也得到了印证。一年来,全域全员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出台加快企业复工复产20条措施等系列政策,帮助企业解决问题8956个,新增减税降费98.6亿元,较好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691亿元、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89.2亿元、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23.6亿元、增长0.3%,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7.71万户,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31%,进出口总额增长19.1%、占全省的71.8%,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7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1个百分点。

而2022年郑州重点工作中提到,郑州开展企业家领航计划和优秀企业家培养计划,新增领军型、成长型企业家200名,培训企业家1000名以上,力争新增市场主体25万户以上。郑州关心关爱企业家群体的故事还在继续,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有更多优秀企业家融入郑州,而他们将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郑州力量!
来源:正观新闻

【太原古县城开放一周年,迎客637万!成为山西旅游新地标!】

太原古县城,是一座拥有 2500多年历史,自2021年开城以来,吸引637万名游客前来打卡。如今,五一假期也是太原古县城开城一周年纪念日,这座历史古城已经从一座古城演变成山西文旅新地标。回顾太原古县城开城一年,不仅是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缩影,更是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生动写照。

据了解,从2021年5月1日到2022年4月,太原古县城接待游客数量达到637万人次。在美团大数据中,太原古县城位列太原安心玩景点榜第一名,连续4个月排名全国必打卡名胜古迹榜第二名。

太原古县城始建于明洪武八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今天的太原古县城,保留着完好的国保文庙、省保秦家大院等79处历史文物、历史民居;完整独立的县城空间结构,十字大街纵横县城,九街十八巷形成网格,城墙、寺署衙庙、商铺等各类建筑300余处;鲜明的地方特色,“碧瓦飞甍千年魂,雕梁画栋载昆仑”的古建筑与被称为“中国民居建筑典范”的山西院落交相辉映。

文化赋能的范例

在太原古县城里,有晋剧、绛笔、传统布鞋……也有漏鱼、花馍、晋祠元宵……山西祖辈们的手工技艺和生活记忆,在这个有温度的活态古城里表现的淋漓尽致,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新亮点;36项非遗落户太原古县城,打造研学课程,白兰地· 扎染研学基地、山西梆子· 戏曲研学基地、文字传承· 印刷研学基地三所独立研学院落,10个合作研学体验基地、6个联合实践基地以及自主研发研学课程研学项目12个,接待量万人次以上。

不仅如此,古县城举办的主题性、文化性、示范性活动贯穿全年,节假日、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彰显文化,重在体验。“六一”期间,古县城面向孩子们开展了“拾起非遗文化”专题研学游古城系列活动;春节期间,以“锦绣太原中国年 凤舞龙城花灯会”为主题的大型春节系列活动同城同庆,七大主题花灯组给游客带来全新视觉体验,还有烟火秀、无人机表演、文创市集、年货市集、近千场演艺等内容提升游客对三晋文化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白天的太原古县城精彩纷呈,夜间的古城更是流光溢彩,美轮美奂。2021美国灯光设计大奖中,太原古县城获得“街道照明奖”。而作为晋阳湖夜经济和假日经济带上重要一环,太原古县城顺应夜经济发展潮流,着力打造了一批依托太原古县城传统文化的夜游特色项目。

每天晚间,太原古县城北城墙和魁星楼都会准时上演灯光秀,一幅幅表现山西和太原悠久历史文化的画面吸引众多游客打卡观赏。“到太原古县城去看灯光秀”成为太原市民夜间文化休闲活动的选择。打造夜间主题文化活动,太原古县城推出常态化、品质化、特色化的主题演艺、演唱会、音乐节等沉浸式演艺、非遗互动项目和文创产品。

国潮文化的生动再造

开城一年来,太原古县城践行文化赋能,文旅融合助推转型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基地正在变为现实。太原古县城从运营之初就注入国潮概念,以中国元素、世界潮流为基础,国粹、国风、国漫、国颜为主题,打造中国最大的国潮基地。开城一年来,全年超过4000场的各类演艺活动和主题活动,很大程度上都是太原古县城对于国潮文化的生动再造。

2021年,在为期一个月的“国潮艺术节”上,古乐国潮交相辉映的沉浸式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太原古县城经过多轮筛选的主题歌曲发布,《梦回》《凤鸣诀》和《龙城之下、御凤而上》三首主题歌曲,曲风具有流行传唱的潜质,也具有国潮音乐的特色,彰显了太原古县城多元文化氛围。国潮剧场中,《杨家将》剧目如约上演。作为山西本土历史文化提炼出来的元素,融合COSPLAY,把中国的武术、杨家将的历史故事加上动漫和游戏等跨次元的造型融合在一起,沉浸式的氛围,观众可以参与的表演,深得年轻人喜爱。

2022年春节期间,山西十一地市非遗演艺为广大群众烹制出一道道文化大餐。运城绛州鼓乐、晋城上党八音会、临汾晋南威风锣鼓、大同数来宝、孝义木偶戏……还有遍布全城的170组各类花灯,不仅仅呈现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三晋文化,还给关公戴上墨镜、给武则天贴上精致的妆容,星际穿越、梦幻星空的打卡场景,赢得众多年轻人的认可。在太原古县城,游客打开抖音拍摄打卡,就可以看到一只火红的金凤凰,盘旋飞舞在古县城十字大街的市楼上空。

值得一提的是,“穿上汉服游古城”成为了游客穿越历史的新体验。在古城,身着汉服,走上街头,深入景区,或打卡留念,或快闪走秀,越来越多的汉服同袍主动向游客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展示汉服魅力。2022年3月20日,正值春分时节,“晋是春光·风景独好 太原古县城花朝祭礼暨古风女神游乐季开幕仪式”隆重启动。活动现场十二花神齐上阵,为太原古县城掀起了一场古风热潮。

开城一年来,太原古县城先后被评为山西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山西省级休闲旅游街区。同时,还被“美团臻榜”评为太原超高人气景点榜单第1名,太原安心玩景点榜单第1名,太原省心全家游景点榜第1名、太原陪爸妈游玩景点榜第1名、太原自驾出游景点榜第1名,全国必打卡名胜古迹第2名,全国著名景点人气榜单第13名的好成绩。

据统计,2021年晋源区重点景区游客人数达到1400多万人,不含商户收入约为10059万元,相比2020年旅游人数增长237%,收入增长569%,太原古县城对于晋源区文旅拉动效果明显。

太原古县城东北与晋阳湖遥遥相望,西南方距晋祠仅数里之远;西靠吕梁山余脉,汇聚众多石窟造像和寺庙禅院。天龙山、太山,蒙山、晋祠等景区与古县城形成了一个绝佳的旅游黄金区。

太原古县城不仅记录着太原的时代变迁,见证了太原发展历程,还承载了百万太原人的文化根脉和乡愁记忆。太原古县城从保护修复到开城一年,重现晋阳昔日盛景,凝聚了无数太原人的夙愿、希望和梦想。

承赓续晋阳文脉,再现晋阳古城的荣光。保护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是太原古县城未来面临的课题。太原古县城将依靠厚重历史,不断打造现代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太报全媒体中心 记者 贺子俊 高立、通讯员 陈翔 袁一格

【#无锡为什么能拿第一# ?】
一束耀眼的光,打在无锡身上
焦点,是全省2021年度综合考核
无锡拿到了“第一”!

对于无锡来说,这是城市发展史上未曾有过的一份荣耀。最新数据表明:2021年度省对设区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成绩单的40个“共性指标”里,无锡近半数位居全省前列,其中7个指标位列第一;同时,无锡获得19项个性指标中的14项满分,14项党的建设考核指标位列全省第一。

这也是我市自2018年省年度综合考核开展以来,首次获得第一名,也是在连续3年排位第三后首次跃升第一。

一向低调务实不张扬的无锡,交出了一张“高分答卷”,站在了领跑者的位置。

无锡为什么能拿第一?

满满一筐的“第一”,不仅是对过去一年无锡奋斗的回馈,更应视作多年来无锡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收获。

始终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始终坚持防范风险不动摇,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始终坚持优化营商环境不动摇,始终坚持提升民生福祉不动摇,始终坚持“四千四万”精神不动摇,这六个“始终坚持”“不动摇”,或许可以用来回答“无锡为什么能拿第一”。

“第一”的光环很耀眼,耀眼光环的背后,是这张“高分答卷”的每一页上都写着“担当”两字!

看“产业”与“民生”
速度与温度更协同

产业为要、民生为本,一座城市的发展,总绕不开“产业”和“民生”这两个关键词。通常而言,产业发展的动力越是强劲,民生事业的活力越是充沛。

分析考核指标可以看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持续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正是无锡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面,也折射出这张“高分答卷”很高的“含金量”。

位次的“前”与“进”所投射的现实场景,最重要的一幕当属无锡持续推进产业强市的坚定与执着。人均GDP保持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千亿级产业集群增至10个、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9年全省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00万户、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1.6%……

一连串令人振奋的数据,为近年来持续强力推进的产业强市作出了最好的注释。始终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连续多年的不懈进击,将无锡的产业能级托举到一个新的高度。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无锡的表现称得上是一个“优等生”。

一座城市的发展指数,最终要体现在千家万户的财富指数和每位居民的幸福指数之上。城市的发展故事,除了“千军万马”的项目推进,还要有“万家灯火”的温暖记忆。始终坚持提升民生福祉不动摇,无锡从未慢过半拍。

45项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一一办成,解决了百姓生活中的一大批“急难愁盼”;创新开展“微幸福”民生工程,征集的民生事项高达1250件,办结率超95%、满意率达100%。

统计显示: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方面的占比达到近80%;老旧小区改造总量相当于过去五年之和、惠及群众25万户,城市更新改善了市区2万多户家庭的居住条件;

★打造公园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最干净”城市,不仅提升了城市的颜值,而且为市民创造了更有品质的生活空间;

★空气优良天数首次超过300天,PM2.5平均浓度首次降至29微克/立方米;

★连续第二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最佳促进就业城市……

“真金白银”的投入和“用心用力”的付出,让市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让无锡更有底气去吸引“最优秀”企业和“最优秀”人才。

稳住发展的速度,提升城市的温度。“速度”与“温度”,构成了市民美好生活的现实支点。

看“改革”与“创新”
动力活力更强劲

纵观无锡的每一次转型发展,改革与创新都是两个强有力的驱动轮子。改革增活力、创新添动力,改革和创新为城市能级提升和精彩跨越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与活力。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始终坚持优化营商环境不动摇,这样的“担当”和“定力”,无疑对提升无锡的核心竞争力、城市创新力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

透视“无锡第一”这张高分答卷,改革与创新的印迹随处可见。

先来看创新动力:

——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全省率先制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在全国率先与12所高校未来技术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探索多维度合作途径,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合作(无锡)试验区揭牌;

——出台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太湖实验室获省实验室建设立项支持。梁溪科技城、太湖湾科创城、霞客湾科学城、宛山湖生态科技城、陶都科技城等科创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

——持续升级“太湖人才计划”,深入开展“锡引”工程,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最佳引才城市。成立中国(无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9年领跑全省;

——尚贤湖基金PARK一期开园,新募股权投资基金1160亿元,规模居全国城市榜首。

再来看城市活力:

——2021年,无锡共统筹实施146项年度改革任务;迭代升级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4.0版,开办企业平均用时仅1.21天,“拿地即开工”项目数超全省总数一半,开办企业、获得用水用电、获得信贷、包容普惠创新4个指标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制定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实施意见,获批全省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的综合性改革试点;启动全国首个城市发展指数“无锡指数”;

——出台外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开展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试点。深化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快于全省48小时,获评十佳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

在无锡,“创新”已成为营商环境“优无止境”的最强抓手,亲商、暖商新政频频出台。去年发布的无锡优化营商环境4.0版,更加突出了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理念,让市场主体有更强的获得感。“诚意”与“暖意”兑现落地,“无难事,悉心办”的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也越擦越亮。

打造一个更高水平的“开放无锡”,提升区域“国际范”,无锡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更高质量的发展姿态融入全球经济。

去年底,第十届无锡市国际友城交流会暨2021无锡国际友城产业对接大会举行,来自近30个国家的驻华大使、领事、商会机构代表重点围绕无锡重点产业,深入开展资金、技术、人才等领域的交流与对接。

“深耕友好 锡望无限”,无锡开放合作的大门越开越大、携手共赢的道路越走越宽。

看“精神”与“作风”
开拓攻坚更锐利

人无精神不立,事无精神不成,城无精神不兴。精神状态、作风建设“燃起来”,往往能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始终坚持“四千四万”精神不动摇,无论是扛起“三大光荣使命”开启“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新征程,还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植根于无锡大地的“四千四万”精神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回望2021年,时时处处都能看到一股“争第一创唯一”的精气神。这其中,一场攻坚行动和一个新设“奖项”令人印象深刻,更让人感受到“四千四万”精神在当下的“再燃”,也为“无锡为什么拿第一”写下了另一种注解。

★8月,“千名干部百项攻坚行动”吹响号角,释放出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强烈信号,传递出崇尚实干、激励担当的鲜明导向。这一次的攻坚目标,是对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薄弱环节发起猛烈冲锋。

第一批8大类70个攻坚项目,立足点、发力点、落脚点全都锚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重大困难和制约因素的问题上、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上、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上。在这个攻坚“竞技场”上,衡量一个攻坚团队的高下,评判的尺度是能不能挑最重的担子、敢不敢啃最硬的骨头。

★4月,两个特别的奖项首次亮相,这就是“四千四万”开拓奖和“担当作为领跑者”,专门奖励重点工作突破大、难点任务完成好、担当作为、争先进位特别明显的单位和个人,3个“四千四万”开拓综合奖、44名“担当作为领跑者”登上了光荣榜。

无锡设置这样的奖项,就是希望通过传承、弘扬“四千四万”精神,使之成为城市持续发展和克难奋进的内生动力,更好地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积极适应时代的“千变万化”,主动经受创新的“千锤万炼”,在发展的前沿展现“千姿万态”,在新的征程上奔腾“千军万马”。

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要跨越许多的关口、险滩。过去的一年,无锡始终坚持防范风险不动摇,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安全稳定风险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主动仗、筑牢安全发展防线,交出了底线稳稳的平安卷。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太湖潮涌,昼夜不息。每一张精彩的发展答卷,都是由担当实干书写而成。重整行装再出发,无锡开启新的奋斗征程。(无锡日报)
#无锡全省大考拿下第一名# l #全省第一为什么是无锡#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北京国际音乐产业大会# 与酷我音乐联名举办的#酷我音乐爱现场# 北京音乐角专场在北京荟聚 顺利收官。 #黄礼格[超话]##黄礼格NoTag# 10月份辞职到现
  • 工作以后,我留在了城里,我二叔二婶比我爸妈还高兴,逢人便说我有出息了,还说要不是当初他们借给我爸钱,我连上学的钱都没有。工作以后,我留在了城里,我二叔二婶比我爸
  • 世界纷纷扰扰,别被扰乱了心,迷失了心,而没能明白这一显明朴素的道理: 人忙碌一生,为的只是一份快乐。 世界纷纷扰扰,别被扰乱了心,迷失了心,而没能明白这一显明
  • 2022年5月30日 压铸资讯 广东鸿图聘任副总裁; 南控集团收购奔达模具69.26%的股权安徽优尼科新能源车铝压铸项目开工来自福然德股份有限公司(“福然德”)
  • 前段时间没赠品都还要69的[憧憬]too cool for school 三色修容 ¥64旗见活动,拍下还送一个价值35大洋的修容刷!有4款配色可选,一盒3色,
  • ”“那么牛”中间沉默了我还在想:“好了睡觉了”他突然来一句:“宝贝,我觉得你永劫无间现在好厉害的了”结果后面被他挑起兴致了,一起和他聊[哆啦A梦害怕]今天十一点
  •   下面对2016年每个月的运气逐一详解:    正月和二月这两个月都是木旺的月份,所以世爻卦主的运气比较败,身弱被冲损,财运入不够出,花钱多,收入少,心里感觉
  • #山楂和她的果果语录#儿: 妈妈,这个不是汤圆我: 嗯,不是汤圆,有点像奶茶里的珍珠儿: 喔~对!儿: 没有,我看见过我: 嗯,小孩子不可以喝奶茶儿: 为什么?
  • (昊然)解析:给男孩起名为“昊然”其中昊之言,观其形,有如“东郎屹立向东方,翘首朝朝候太阳”所述,绘之旭阳高照、天朗气清画面,给人以阳关朝气之感;然之言,文言虚
  • 去年,山东创新平台建设提速,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电创新中心落户,全国唯一智能制造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获批,2项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
  • 现在他和利智的婚姻也已经20多年了,两个人依然恩爱,李连杰将全部的钱都交给利智管理,利智也为他生了两个女儿,并且很早就做起了全职家庭主妇,说起和李连杰的相遇,她
  • #松江# 【影视院校项目取得关键进展,虚拟影棚加紧建设……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按下“加速键”】总投资20亿元的影视类高职院校进入土地调规阶段,“云招商”专场发布《
  • 农垦集团:抗击疫情凸显担当2021年12月下旬西安疫情突发,为保障西安市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菜、平价菜,陕西农垦集团沙苑农场旗下安益鲜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应
  • #情感[超话]##愿你遇到的人都是温暖的##爱情##情感# 爱,是一种希望的托付不是用来肆无忌惮挥霍情,是一份内心的寄托不是用来毫无止境思念虽然爱的人珍惜并付出
  • 【万】人生两大快事,在六月份的杭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白天当不遗余力游览西湖,晚上可依栏看一出宋城千古情。【九】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已是悬崖百
  • 腾讯裁员计划消息人士的意思是,腾讯的裁员主要将从利润较低或者是亏损的业务中开始,而最大的可能就是腾讯视频和腾讯云,据了解,2021年六月份,腾讯有94182名员
  • 对产品的态度,肤感第一[允悲][允悲]肤感差的真的很难坚持用下去,除非效果好到我愿意为他低头。但是我愿意玩老的,因为我穷,怕人说穷不要脸,真要是富人,就算买了假
  • #公众号[超话]#公众号如果需要运营的话可以来找我[举手],接一些零散的不复杂的单子,比如说排版、做封面、撰文等,要是要求很高的话我就不能胜任了[单身狗]视工作
  • #刘宇宁白愁飞# |#刘宇宁说英雄谁是英雄# | #摩登兄弟[超话]#风在摇曳,花香散落空中花在绽放,绚烂暖人心间宁在追梦,样子迷人沉醉你是那么的简单而富有魅
  • 喷雾非常细,刚上脸就能把各种不舒服镇住。墙裂推荐悦木之源的夏威夷沐浴露,洗完之后整个身体都是凉爽的,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