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辆摆渡车每天运送四五百位肿瘤患者#【患癌爸爸中断治疗3天,浙江男子接到电话瞬间落泪!半山脚下的5辆车,是他们的“生命方舟”】下午5点整,70岁的老吴准时从杭州市拱墅区半山街道田园社区的出租房里走出来,到小区门口等候车辆。当写有“防疫转运”的车辆缓缓开来时,几十人的队伍显得气氛轻松,老吴的内心甚至会有一点点雀跃:今天的治疗又稳了。
4月20日,因为疫情原因,浙江省肿瘤医院所在的半山街道实施管控,像老吴一样的院外肿瘤患者一度面临着无法去医院治疗的困境。
很快,街道和医院陆续调配了五辆车,每天固定转运车、指定时间、指定地点、做好全面防护,全程闭环,有序转运处于防范区和防控区内的患者到医院进行放化疗。
五辆车每天往返七八十趟,运送四五百位肿瘤患者。在老吴和病友眼中,这些都是“生命摆渡车”。

疫情打乱了治疗计划

老吴的出租房距离浙江省肿瘤医院只有两公里多,3月初,他和老婆一起租下这个单间。
老吴得了前列腺癌,手术后来做放射治疗。“每天去医院做一次治疗,回来还能自己做饭。”
眼看为期一个多月的治疗马上就要结束,谁想到,4月20日,半山疫情突起。
谭先生4月18日带着70多岁的父母,从丽水来杭州,他们住在距离浙江省肿瘤医院1公里的酒店里。“我妈有个指标特别高,显示胃部可能有问题,我爸有些肿瘤指标也高,我想着带他们到专科医院来看看。”
谭先生常年在国外经商,因为父母身体不好,3月份特意回来看望他们。“我在上海隔离20多天,又居家隔离,刚可以自由行动就带他们赶来看病了……”
按照原计划,谭先生的妈妈4月20日要去做肠胃镜,提前一天,已经开好了药,“一共三包药,吃了一包,突然,就出不了酒店了。”
同样措手不及的还有方先生。他60多岁的父亲确诊小细胞肺癌,一个月前从金华到浙江省肿瘤医院开始接受放疗,平时借住在上城区的亲戚家,每天往返。
4月20日这天,他们都接到来自医院、医生或者社区的信息:因为疫情管控,暂时无法到医院治疗。

患者丧气地说:我不治了

焦虑是所有人的第一反应。接下来就是忐忑、不安,甚至慌张。
“我爸这个恶性程度挺高的,一旦中断,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着急,他更难受。”方先生的爸爸很丧气地说:算了,我不治了。
方先生安慰爸爸,中断一两次没关系的,“这话说得我自己都没底气。”
和方先生一样,老吴也是又害怕又无奈。出租房里大多都是肿瘤患者,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糟糕了,不能治病了,怎么办啊?
平时走路就可达的一段距离,此刻像是隔了万丈沟壑。
“疫情啊,能怎么办?”患者和家属们的讨论,最终归结于这句话。
父母开始埋怨谭先生:没事把我们带来这里干啥?
“来之前,我没向他们说明白病情。”谭先生既要担心妈妈的病情究竟如何,又要扛下父母的情绪。

闭环转运帮他们解了困

老吴是最先转忧为喜的。当天上午,社区统计每位患者的信息,说会和医院协商解决。
“傍晚我收到短信,说会有车来分批接到医院去治疗。”老吴的心一下就敞亮了。
当天傍晚6点多,一辆白色小车停靠在指定地点,司机穿着全套防护服,载着包括老吴在内的4位患者和家属进入医院。
“当时治疗的人不多,我大概半个小时就结束了。然后等大家全部结束治疗,大概7点多,又一起坐这个车回去。”
老吴的治疗算是一天也没落下。
4月20日,疫情防控政策出来后,浙江省肿瘤医院就和半山街道等多个部门商量如何解决院外患者的治疗问题。
闭环转运的办法是医院和半山街道、区卫健局、防控办协商后拍板定下的,中间有诸多困难和曲折。
对接此事的浙江省肿瘤医院外联部主任谢铁明说了一句话:做这个决定,医院、街道、主管部门都是要挑担子的。
肿瘤患者的治疗不能等也等不起。基于这个共识,所有相关的部门愿意挑下各自的担子。
事情需要步步推进。老吴乘坐的车辆是第一辆协调进来的“摆渡车”,他也成为第一批获益者。
之后,医院又协调了周边8家宾馆三四百张床位,解决三区外需要治疗的患者进入后的住宿。
方先生的爸爸也有了希望。
“4月22日,放疗科的徐裕金医生联系我,问我爸爸愿不愿意进来治疗,医院联系好了周边的酒店,就是一旦进去就要做好准备,短期内出不去。”接到电话,方先生当时就流泪了——父亲的治疗已经中断3天,这3天,父子俩度日如年。
“我爸没有一点犹豫,当即就收拾东西去了,这对我们是最好的办法。”爸爸拒绝了方先生的陪护,那天,他用车把爸爸送到卡点,老人独自进入三区范围。
第二天,方先生的爸爸乘坐转运车,开始正常的治疗。

五辆生命摆渡车是一抹亮色

这个时候的转运车已经增加到了5辆,每天往返于距离医院3公里内的酒店、社区,在固定地点接上患者,直达医院,治疗结束后,再统一转运出来。
“路程不远,最多10多分钟能到,但一天起码要跑十五六趟。”司机卞师傅说。
接下来的日子,运力渐渐充足起来。
4月25日,谭先生接到短信:可以乘坐转运车到医院就诊。
“前两天,我看到有其他人坐车去了,但说那些是放化疗的,我们治疗还没开始,只能等。”谭先生的父亲有糖尿病,妈妈有心脏病,常用药马上吃完,在这样焦灼中等了5天,终于盼到了好消息。
被老吴看作“生命摆渡车”的这5辆车,大小不一,最大的可以载10多人,最小的核载4人。车辆都是从防控区里调配到的,司机也是,像卞师傅,本来是半山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司机。
每天,卞师傅全程防护装备,人和车子消杀无数次。从早上7点30开始,晚上最迟到10点多结束。他见过晚上的医院,治疗室所在的大楼灯火通明,无论多晚,医护人员都将最后一批治疗结束的患者依次带出,引领他们排队上车,确保闭环运出。
“坐在车上的人都很沉默,得了这种病,有几个心情好的?”卞师傅说。
但这辆车对他们来说,依旧是一抹亮色。
方先生依旧担心爸爸,电话里一度哽咽,“那么大年纪,一个人在里面,我想起来心里就不是滋味。”
但想到能继续治疗,他又觉得宽慰,“杭州和医院的相应做法,挺让我有泪点的,疫情结束了,我想用自己的方法表示感谢。”
患者和和家属们的要求并不多,只要治疗不断。老吴说了一句话:吃的住的,都能将就。
最开心的还是谭先生,妈妈做了检查后,医生说,无大碍,可能不是肿瘤。
“我们现在就等着解封后,可以回家啦。”这是一周多来,谭先生最轻松的时刻。(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马华君 王屹峰 摄影 方临明)

#8000条上海求助信息背后的医生# 4 月中旬,上海浦西某医院住院医师桐生(化名)在互助网站上看到一条求助信息:
 
一位家住上海长宁的患者线上求助,受到疫情封控的影响,无法前往原先就诊的医院。患者急需抗肿瘤药依西美坦片,目前已经断药。
 
桐生查看了自己医院的药品库存,又询问了好几位在医院工作的同学依西美坦片的消息。
 
「没有任何课本教过我,要怎么帮一个被隔离在家的患者找药。」
 
在上海,很多像桐生这样的医生自发成为志愿者,他们活跃在医院岗位和在线平台之间,摸索着托起了一个个在隐秘角落里无人看见的求助者。

3 月 30 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三学生华融琦创建了「上海医疗紧急求助」在线文档,收集上海市民各项求助信息。文档整理了常见的配药、血透、化疗、孕产妇等问题的解决方法,还汇总了氧气瓶、造口袋、心理援助等需求的供保渠道。在线文档背后的志愿者们叫自己「守沪者」。(图1)

上海某高校临床医学学生小雷(化名)当晚在朋友圈看到了这个文档,她迅速报名加入,成为最早的核心发起人之一。3 月中旬,小雷所在学校进入了准闭环管理,原本还在科室轮转的小雷被迫暂停了所有临床工作。「看到自己医院里的带教老师都上一线了,作为医学生,我们也想帮一点忙。」

同一时期,互联网人刘思谈创建了「我们来帮你·上海抗疫互助网站」。刘思谈在小区做志愿者时产生了创建互助平台的想法,希望有一个窗口可以关注到独居的老人。(图2)

桐生在同一个小区里做志愿者时遇到了创建人刘思谈。「我那时候正在搬东西,刘思谈过来说他做了这样一个帮扶的平台,问我要不要加入。」

疫情之下,桐生所在医院轮流排班,常常闭环一周、休息一周。在桐生的大学班级群里,有同学发出感慨,「我们这么多医生,如果都在岗工作的话,能帮助多少人?」

桐生说,「后来就想,那既然现在没有办法在临床一线做一些工作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帮助更多人去解决他们的医疗需求。」
 
随着互助文档、互助网站的转发,很多医学生、医生纷纷联系,希望能够加入。「有些人在医院岗位上、有的在方舱医院、还有些在定点医院的医生,尽管忙,但是大家都在不遗余力地帮忙解决问题」桐生说。

4 月 10 日,普青(化名)加入了「稻侯」团队。作为医院的管理人员,普青在进入团队后不久就发现,随着志愿者数量和需求量的上升,现有的运行机制会带来问题。「一方面,志愿者都很热情,大家都去帮助,但是有可能一个求助者会反复接到不同志愿者的电话;另一方面,志愿者的专业、能力、资源都是不一样的,有必要进行工作分流,因优设岗、定岗定人,充分利用每个志愿者的才能。」
 
当晚,普青联合「稻侯」的核心成员开了一个两小时左右的会,提出要规范流程、根据求助信息设立分组,而且需要有专业医生参与。有专业背景的桐生成为了医疗组的负责人,「目前大约有 20 多名有执业证书的医生志愿者,基本上都是在住院到主治这样的范围」。同样地,「守沪者」团队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逐渐摸索出路径。医药组从 2 个人增加到了 30 余人,小雷成为了负责人。

目前,「守沪者」在线互助文档已经累计收到了两千多条求助消息,每日平均上百条。小雷告诉丁香园,「从我们的群聊人数来看,实际上可能是远远超过 2000 人的」。同样地,「我们来帮你·上海抗疫互助网站」的求助信息也已经编号到了 6500 多条。(图3、4)

在所有的求助里,买药似乎是最大的需求。
 
受到上海封控下物流影响,不少患者求助,需要冷链运输的胰岛素无法购买。小雷和「守沪者」的其他志愿者先后联系了国大药房、华氏大药房,询问药品购买和配送情况。有一位海王星辰的区域负责人找到桐生,希望加入「稻侯」志愿者团队,帮忙查询海王星辰各个门店的药品库存。
 
通过多渠道的联系,「守沪者」志愿者团队还拿到了国大药房在全市直营和加盟药店的详细信息,包括门店位置、药店名称、是否开放、留守工作人员及个人电话等。小雷说,「我们当时给这些药店一个个打电话过去,问有没有药。」(图5)

开头需要依西美坦片的患者,求助时已经处于断药状态,而患者自己大病医保的定点医院又因为疫情原因关闭了门诊。桐生告诉丁香园,「抗肿瘤药只能在医院门诊开,看到这条求助后我先是就近看了一下自己医院的库存情况。」桐生所在医院只有进口药阿诺新,无法使用大病医保,患者难以自费承担进口药的高昂费用。

桐生又拜托了几位大学同学,然而部分医院尽管有药,却规定无法给初诊患者提供。一番询问后,浦西某家医院的同学告诉桐生,他们医院有国产药速莱,且门诊可以配药。得到消息后患者向居委会申请外出,成功拿到了药。

普青回忆起自己接到过一个女生的求助,她的家人需要多巴丝肼片。「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安抚她。我自己在门诊工作的时候就觉得安抚特别重要,很多求助人其实是因为没有得到反馈而焦虑。」
 
普青给求助者发了一些互联网医院的链接,请她先去咨询医生。同时,普青还联系自己在京东的朋友,询问京东大药房「药品登记平台」是否有该药可以配送。「我一直鼓励她,我说我们一起想办法找一找,一定可以买到药的。」
 
通过普青提供的各种信息渠道,求助者最终通过美团买到了多巴丝肼片。事后,求助者告诉普青,此前已经失败过很多次,如果没有普青的坚持和鼓励,可能这次也不会再坚持两个小时。

求药之外,另外一部分需求来自于就医。尽管目前各大平台都有在公布医院的就诊信息,但是疫情动态时刻变化、信息多而杂乱,未必能够及时同步或公开。而医生的加入有效地填补了这种信息差。
 
桐生说,「我们对自己单位的开诊、药品库存、能开展什么样的治疗等信息都是相对比较清楚的。非医疗行业的人对这些信息的更新可能没有那么及时和准确。我们获取到信息后做一个汇总,就可以帮到更多的人。」(图6、7)

从收集求助信息到对接求助者,在这个标准化的流程中,医生志愿者很重要的任务之一是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判断患者的危急程度,以便其他志愿者跟进时能够合理排序。

一方面,在海量的求助信息中,需要医生识别出真正处于急危重症情况下的患者。
 
桐生回忆起一个令她印象深刻的求助。患者当时一直用药,但是血糖依然居高不下。并且由于患者年纪较大,基础情况并不好,同时还伴随呕吐、意识模糊的情况。「求助信息写的是糖尿病,但是我们从专业角度来看,认为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能,这是根本的区分门急诊的区别。」
 
意识到这一点后,桐生当即给求助者打电话,建议对方不要再等其他的救助方式,应该马上申请外出急诊就医,收到消息后,患者当晚就前往了医院。「我觉得这是我们医生在这个平台上的意义,我们能够识别一些特殊情况,发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另一方面,求助者在描述情况时可能并不清楚自己真正的紧急程度,出于担心和焦虑的心情,求助信息可能会有所失真。桐生说,「所有来求助的人,他的描述肯定都是紧急的,但其实可能是有失偏颇的。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他们的叙述,而要从专业角度进行评估。」
 
小雷前几日接到一个求助,患者自述头晕、头疼,有焦虑病史,惊恐发作亟需就医。「我们和求助者了解了一下情况,发现对方的描述其实并不是典型的惊恐发作表现,而且一般惊恐发作的时间较短,而求助者跟我们联系时长达到数小时,所以后来我们给求助者推荐了互联网医院。」

但医生志愿者们的职责也止步于此,在病情判断、就医指导和安抚之外,医生不提供任何诊疗服务。医生志愿者更多是给求助者提供指引,让对方有办法获得他需要的医疗资源。
 
桐生告诉丁香园,「我们是一个志愿者平台,而不是一个专业的医疗机构。我们的执业证书是定点的,不可以在非医疗机构或非定点医疗机构的地方进行执医活动。出于对志愿者的保护,我们不建议志愿者直接给予线上医疗咨询服务。」
 
普青也说,「绝对不能提供医疗服务,这是我们的红线。这其中涉及到多点执业的合法合规问题,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指引,但患者的就诊依然需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

《谁动了我的奶酪》: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被内耗压垮

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患有重度厌食症的女孩,在医学已经放弃的情况下,忽然有一天胃口大开,主动进食。
不久后,竟完成了自愈,恢复了健康。
令人费解的是,这背后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她偶然间读了一本童话小说。
而这本创造奇迹的小说,正是斯宾塞本人的《谁动了我的奶酪?》。
这本书很简单,讲了两个小矮人和两只小老鼠寻找奶酪的故事。
可就是这本连三岁孩子都能看懂的书,自1998年问世以来,引爆了全球阅读热潮。
不少社会精英、商界巨头将其视为“人生启示录”,上百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将其当作员工的教科书。
这本书看似浅显,却指向了一大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被内耗压垮。
如果你正在经历焦虑与迷茫,这本书或许是一枚解药。
01

情绪内耗,正在压垮你的生活。

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生活在一个迷宫里。
他们每天只做一件事,就是寻找奶酪。
这天,他们意外地发现了奶酪C站——一个堆满各种奶酪的地方。
他们欣喜若狂,一头扎进奶酪里,从此过着安逸又颓废的生活。
可是好景不长,忽然有一天,奶酪全部消失了。
意外来得措手不及,哼哼和唧唧先是震惊,之后便愤怒地相互指责,用恶毒的语言咒骂拿走奶酪的人。
他们不出去找食物,反而不停地发泄情绪,直到筋疲力尽、奄奄一息。
斯宾塞在书里写道:
“迷宫象征着我们错综复杂的生活,而奶酪则是我们拥有的一切——金钱、荣誉、机遇,乃至家庭、健康、情感、自我价值。”
充满变数的生活里,每当意外降临,人们往往会陷入慌乱,进而被愤怒、焦虑、悲伤等各种情绪绑架。
很多时候,压垮我们的不是“奶酪”的消失,而是无休止的自我战斗。
正如心理学家于德志所言:
生活里时刻都有挑战,挑战本身不会带来痛苦,自我斗争引发的内耗,才是痛苦的根源。
在微博话题#内耗#中,有这样几则让人痛心的留言。
失独妈妈倾诉:儿子去世五年后,我一直活在巨大的悲痛里,感觉一切都没有意义;
失恋的女孩说:自从失恋后,我一直纠结于他为什么变心,把生活过得一塌糊涂;
有人在考试失利后,陷入自卑;有人在失业后,怒斥社会的不公……
这些人都失去了他们的“奶酪”,也都像哼哼唧唧一样,饱受负面情绪的折磨。
不得不承认,情绪内耗,是我们生活的头号劲敌。
它会耗尽我们用于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身心资源,让我们无力行动。
导致生活中的难题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把我们彻底击垮。
此时没有人能帮助你,除非你自己下定决心,出一记猛拳,打破情绪的牢笼。

02

人生变好,从停止内耗开始。

小矮人中,首先想要自救的是唧唧。
他不想再坐以待毙,打算返回迷宫,和过去一样,每天奔跑,寻找奶酪。
对于他这个决定,哼哼不屑一顾,他质问唧唧:“如果找不到怎么办?如果遇到危险怎么办?”
但唧唧不愿再想那么多,他拖着虚弱的身躯,茫然地消失在道路尽头。
他告诉自己:迈出这一步,的确不一定能找到奶酪,但不行动,就一定找不到。
他踉踉跄跄地在迷宫里跑着,偶尔捡到一块发霉的奶酪,就狼吞虎咽地吃下去。
渐渐地,他恢复了体力,心情也好了不少。
不知过了多久,他在另一条路的尽头,发现了奶酪N站。
但这次,唧唧不再沉迷于此,他每天来N站吃饱肚子后,就转身跑入迷宫,继续寻找。
而哼哼依然在C站怨天尤人,等待死亡的慢慢靠近。
唧唧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心理学上著名的“水杯实验”。
一个教授拿着一小杯水,问同学们:这杯水多重?
有人说5克,有人说加上杯子,应该有10克。
但教授摇摇头说:水的重量不在于几克,而在于你拿着它的时间。
你刚拿起它的时候可能只有5克,但你拿着它一整天呢?或许就有千斤重了。
怎么摆脱这种重负呢?
——放下。
奶酪丢了,就立马去找;水杯很重,就立马放下。
很多时候,一个行动,好过一千个想法;一个改变,远胜过无意义的坚持。
与其在内耗中折磨自己,不如用行动打破僵局。
就像搜狐董事长张朝阳说的:
缓解焦虑的唯一办法,就是什么也不要想,干了再说。
人生变好,从停止内耗开始;停止内耗,从行动开始。

03

拒绝内耗,是人生最好的解药。

在迷宫里,除了小矮人,还住着两只头脑简单的小老鼠——嗅嗅和匆匆。
它们“鼠如其名”,一个时刻保持着警惕,一个则是天生的行动派。
当时,它们和小矮人一起发现了奶酪C站,反应却截然相反。
它们既没有为此狂喜,迷失在舒适区,也没有在奶酪消失后,陷入愤怒和迷茫。
小老鼠从不想太多,也没有多少情绪,它们做的,就是发现变化,应对变化。
它们发现C站的奶酪越来越少,提早做好了准备,先人一步找到了奶酪N站。
与“聪明”的小矮人相比,反而是“没脑子”的小老鼠,生活得更自在、更舒服。
作者斯宾塞不禁感慨:生活,最大的障碍,竟是我们自己。
紧接着,他在书里讲了朋友查理的故事。
查理,是一名出色的田径赛事播音员,一直是单位里的“台柱子”。
可是忽然有一天,领导告诉他,下届奥运会不再转播田径项目,换成了游泳和跳水。
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查理的一切,像C站里的奶酪,凭空消失了。
他被边缘化,不再是同事间的佼佼者,也没有任何升职提拔的机会。
他像小矮人一样,愤怒不安,三番五次找领导叫板,结果自己被处罚、被停职。
他向斯宾塞诉苦,斯宾塞则给他讲了奶酪的故事。
深思熟虑后,查理不再纠结“谁动了我的奶酪”,而是像小老鼠一样,积极寻找新奶酪。
他开始认真研究游泳和跳水,1个月后,查理拍着胸脯向领导保证,完全可以胜任新工作。
结果不出所料,他凭借专业的解说,重回事业的巅峰。
很认可比尔·盖茨的一句话:
要学会接受不可避免的现实,学着去应付缺陷带来的问题,不必为此抱怨。
生活很难,我们都挨过命运的耳光,经历过痛苦与挫折,遭受过不公与背叛。
如果只知道去问“谁动了我的奶酪”,就会陷入持续的自我内耗。
当你清空思绪,专注于行动,比山大的困难,就会缩小成路途上一个矮坡,看似跨不过去的深渊,就变成了一条浅滩。



如果把奶酪的故事照进现实,小矮人与小老鼠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事的不同反应。

当我们遭遇意外,起初我们可能是愤怒的哼哼,之后可能像唧唧一样,经过反思,重振旗鼓。
但最聪明的做法,却是成为小老鼠一样的行动派,着眼当下,少想多做。
世界级心灵导师奥南朵有句格言:
“我就是去做,不担心结果,如果不成功,我就接受结果。”
人生旅途上,最慢的脚步不是跬步,而是你无数次的徘徊;
最快的脚步也非冲刺,而是你一个接一个的行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感觉像是流行的什么新中式服饰,能理解但是这种衣服看起来很日常通勤实则特别挑人,除了模特大多数人穿上都会巨显胖矮且老气,而且这类新中式真的很像多少年前流行的中老年
  • 或许本不是量到质的飞跃,是每天一点的清洁和难以感知的清理细节,让头发和头皮在一天天变好,等杂垢最终全然褪去,才让我看到什么是真实。重点的重点就是,涩感和蜡感,你
  • 图1是我去侄子小学执勤的时候拍的,执勤一天还拿了个荣誉证书,不错子,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体验图2是我跟弟弟的自拍,两个憨憨嘻嘻嘻,弟弟是一休哥吗哈哈[哈哈]图4是我
  • #壁纸[超话]##壁纸[超话]##壁纸[超话]# 朋友圈文案の「八字短句」☾ ❶我的快乐 望你常在 ❷睡梦轻轻 满天星星 ❸生而为人 喜善并存 ❹泛泛之交 众
  • 超性价比的小国排位巅峰荣耀百星上分小国标青训选手接单 无敌手法车队接 巅峰赛1200-2500(可指定英雄) 排位 钻石-荣耀101星 可指定英雄 接战力 需要
  • 这和姑娘的三观超正,聪明的女孩子,谁回家算是走大运了反过来说,再漂亮的女人也挡不住美人迟暮,今天你可以抛弃男友选择一个实力强的男性,但你能保证实力强的男友多少年
  • 因为little red book先后结识了南京某理工科院校某专业两个人加好友备注的时候惊了[哆啦A梦害怕][哆啦A梦害怕]猜到了也许她们认识没想到都是专业前二
  • 这十几天的兵荒马乱终于结束了,晚上一夜一夜的哭,都不知道我这么菜,凭什么我可以保研,但是这十几天里,我感受到了真的有人可以像光一样照进我的世界,他们的一句话都能
  • ⚠️急需shuju 周末日常咱都有[送花花]要求【千唯&微博数≥100 】 全都含有hp+fh (fh必做)三拾壹·易烊千玺笔画数 烈火燃烧❤️‍31
  • 你喜欢的人,你触碰不到,你又很难遇见有感觉的人,你是一个很木纳的人。我这种神经病,我内心很喜欢的人,我得不到;我没感觉的人,我不想要;我又不擅长和男孩子聊天,又
  • 【#膜西密语# 教你度过瓶颈期】做微商,其实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只要你找对了产品,找对了团队和上家,一切技巧方法都不是问题,说难那是因为现在的微商不像刚开
  • 逐步扩大综合旅游品牌吸引力上百年的老榆树一直守望着村子,见证了祖祖辈辈的故事;百年的老窑洞经过岁月的洗礼,墙壁上出现了一条条裂缝;老碾子在几百年里不知转了多少圈
  • 陈焕春表示,“针对我国养殖业面临的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加快我国养殖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合理运用‘三创’精神,指导我国养殖业转型升级。同时,目前我国蛋白质饲料自给
  • 巴菲特早期运用的就是安全边际原则,也就是偏差理论,就是寻找市场错误定价的股票,四毛买一块,赚低估到合理的钱,也就是市盈率提升的钱,达到合理价格他就卖出,持有时间
  • :零点看到宜放鸽子看成了椰子​ 后来就偶遇了很多个椰子 :11岁12岁13岁15岁16岁年年生日被好朋友写的文字感动地哭鼻子 没想到22岁了还是见不得这样的真诚
  • 将来当我想看某个时段的我,或许我会去看看[心][笑哈哈]✨ᴴᴬᴾᴾᵞ 国庆快乐ʚ*❤︎*ɞ ———ʚ*❤︎*ɞ 有趣有盼,不负心中热爱心里有光,慢食三餐✨白白胖
  • 《那些年》 追忆 年少时的我们 初恋 是一种羞涩的甜美 . 长大后才明白 青春是 握不住的年华 时光从指缝中流走 . 而爱情 也像手中沙 握不
  • ” “我们两个不应该是朋友的”“帕威尔原本是个医生,他为了削土豆皮放弃了” “我想为了弥补你帮你做些什么,帮你找到papa” 我喜欢这里 和平以外更多的
  • 此外,阿里云近两年全程参与信通院数字孪生城市白皮书编制,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应用积累,帮助制定行业标准,让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可以参与数字世界的建设。目前,阿里云已
  • #任嘉伦[超话]##任嘉伦[超话]#rjl#任嘉伦# rjl#周生如故# 剥石榴的时候,想着坐在廊下剥石榴的化学教授,感觉岁月静好;装石榴的时候,想起没擦完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