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诗词天地】第039期[作揖][鲜花]

【1】【七律·竹】步乐樵山人韵
诗 /@四平散人

风云几度历韶华,咬定青山足叹嗟。
滴沥雨声情久远,扶疏月影趣弥赊。
灵根破土犹多笋,剑叶穿天不着花。
江上钓竿垂逸士,空留高节向谁夸?

【2】【七律·咏竹】依韵接龙四平散人
诗 /@乐樵山人

空留高节向谁夸?隐处青山度岁华。
破土伸腰仍笑语,经霜历雪未咨嗟。
叶成个字堪描画,根似虬龙任曲斜。
千古孤标真志士,松梅为友道人家。

【3】【七律·遣怀】接龙四平散人
诗 /@柳堂666

空留高节向谁夸,老去不求青眼加。
三径就荒犹有菊,二毛新雪亦由他。
聊将迟暮供诗赋,且尽馀杯恋物华。
瘦马西风云路远,夕阳无限莫吁嗟。

【4】【七律·咏竹】接龙四平散人
诗 /@三七玉人

空留高节向谁夸,自有虚心不用嗟。
朝雨纹身描绿梦,夕阳剪影着红纱。
迷情已染娥皇泪,贪味曾闻陆羽茶。
莫道来仪皆雅士,知音到此便为家。

【5】【七律·云山清韵】接龙乐樵山人
诗 /@精隆0009

松梅为友道人家,浅叩篱门讨热茶。
细腻朱栏镶菊径,镂空玉碗植兰花。
分明两两堂中客,自在三三石上鸦。
最喜云山清水韵,无喧有月少浮夸。

【6】【七律·烹茶】接龙精隆诗友
诗 /@乐樵山人

无喧有月少浮夸,一任红尘乱似麻。
未羡英雄闲煮酒,还参佛祖笑拈花。
才疏懒与争长短,识浅焉能辨正邪。
世网抛开方自在,何人共我夜烹茶?

【7】【七律·追梦】接龙乐樵山人
诗 /@-清蒸李子-

何人共我夜烹茶,当惜残年半漏沙。
穹宇星稀人北望,腊梅香淡月西斜。
乘风逐梦犹孤赏,建业扬名莫自夸。
酒醉樽前听笛曲,悠闲岂止钓鱼虾。

【8】【七律·回首红尘】接龙清蒸李子诗友
诗 /@乐樵山人

悠闲岂止钓鱼虾,愧我当年一念差。
利禄犹如天上月,功名已识镜中花。
还愁世路情难了,但得红尘志未斜。
回首浮生休懊悔,荣枯一任减还加。

【9】【七律·风来竹语】接龙乐樵山人
诗 /@精隆0009

何人共我夜烹茶?一亩莲围半个家。
但得闻禅生雨露,焉须问曲弄琵琶。
台前水镜难知性,色里菩提不是花。
早已苍园无静处,风来竹语响沙沙。

【10】【七律·难得糊涂】接龙精隆诗友
诗 /@乐樵山人

风来竹语响沙沙,长忆先生卧府衙。
愧我学诗诗未好,思君画竹竹无差。
一身傲骨心常坦,两袖清风酒未赊。
难得糊涂谁解悟?千金一字不须夸。

【作者注】①先生卧府衙:清代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云: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②难得糊涂:郑板桥先生《难得糊涂》书法条幅,有文注曰:“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11】【七律·红尘净土】接龙乐樵山人
诗 /@精隆0009

千金一字不须夸,弟懂山人佛性佳。
白象骑来黄翡翠,斜阳照出紫袈裟。
非为素念坛前果,实乃禅心树上花。
你我初衷从未改,红尘净土别无差。

【12】【七律·随缘】接龙精隆诗友
诗/@乐樵山人

红尘净土别无差,觉后随缘度岁华。
止念平心参佛谒,登山涉水拜袈裟。
功名利禄何堪羡,诗酒田园岂用赊。
算起百般浑若梦,荣枯恰似镜中花。

【13】【七律·烹茶夜游吟】接龙乐樵山人
诗 /@東岳詩劍客

何人共我夜烹茶,静看碧穹圆月斜。
踏雪寻梅穿曲径,凝眸舞雁落平沙。
松逢墨客容先醉,竹向骚人心已遐。
酌酒品文吟故国,云屏似锦缀千家。

【14】【七律·心净】接龙乐樵山人
诗 /@123321沉着淡定

何人共我夜烹茶,挥笔题词意自遐。
素雪寒梅铮傲骨,青灯冷月绽芳华。
倾心万物皆能赞,放眼千繁岂用夸?
净有禅莲尘不染,无烦无恼自无邪。

【15】【七律·梅】接龙乐樵山人
诗 /@123321沉着淡定

何人共我夜烹茶,淡品禅心境里花。
等若寒梅铮傲骨,非同白雪塑芳华。
冰心不向尘烟俗,冷蕊偏留雅韵夸。
未羡三千金玉缕,犹怜一袭素袈裟。

【16】【七律·心梦】接龙四平散人
诗 /@-清蒸李子-

空留高节向谁夸,可比青松可比花。
赤足迎风奔世路,轻身沐雨洗尘沙。
晨看东海流云散,暮赏西山落日斜。
岂是晴川非锦绣,只因心梦远无涯。

【17】【七律·遣怀】接龙柳堂
诗 /@玉米w1205

夕阳无限莫吁嗟,黛瓦灰墙共晚霞。
一事无成休怨命,残年有幸此为家。
探囊涩涩寻铜板,下地欣欣看木麻。
浊酒薄书舒寂寞,清风明月伴生涯。

【18】【七律·草根家】接龙乐樵山人
诗 /@小舍有大葱

荣枯恰似镜中花,枕水清辉井底蛙。
提酒红尘圆旧梦,捧茶绿野满新芽。
寻寻觅觅千条路,浅浅深深半岭霞。
夕照黄昏秋色赋,天真永葆草根家。

【19】【七律·咏竹】接龙乐樵山人
诗 /@用户松华仕杰(老酒)

松梅为友道人家,浩渺潇湘楚水斜。
一竹百寻收血泪,二妃千里演悲笳。
虚心自古多言善,高节从来少妄夸。
万物终归遵定数,平生何必慕浮华。

【20】【七律·访贤】接龙乐樵山人
诗 /@柳堂666

松梅为友道人家,倚卧修林啸紫霞。
高士何妨千日醉,圣朝难许一清嘉。
广陵散后知音绝,凡鸟题归夕照斜。
拜访时逢冬至节,霜飞竹海语沙沙。

【21】【七律·卜来世】接龙玉米
诗 /@柳堂666

清风明月伴生涯,朝饮芳甘夕饮霞。
鼎鼎高明儒道释,芸芸众类酒烟茶。
未能超脱功和利,亦共沉浮国与家。
今世休论来世卜,皈依我佛著袈裟。

【22】【七律·冬日情怀】依韵接龙柳堂
诗 /@抿嘴看风

来生我也着袈裟,远避尘间佞与邪。
采菊东篱观雁鹜,扬帆曲水逐烟霞。
清霜洗月千杯酒,玉雪凝梅一盏茶。
梦在南柯还化蝶,春秋不问有无涯。

【编者注】以上作品,均为《平水韵·下平六麻》。

——————————————————————————
——————————————————————————

【今日接龙】[作揖][鲜花]

【排律】冬至
诗 /@紫菩提700

留吟未信一阳生,不见葭灰动玉蘅。
至日寒冲荒白草,其时涩冷绝黄英。
灯昏石巷门轻闭,曲腻茶楼客慢行。
冻蕊空存千瓣泪,冰轮错失半江情。
云愁偶对苍山寂,雾厚常思竹月明。
小雀田肥书鹤字,孤亭柳瘦响瑶筝。
微微兽炭蒙禅趣,暖暖貂裘待士卿。
重墨粗文寻短句,柔心亮烛剪深更。
虽无雁过何须怪,总有花飞不必惊。
入画丹青多凤爪,凭栏寂寞少梅声。
由从岁尾听春韵,此向年关减日庚。
金羽扑窗成幻蝶,银团挂树作娇莺。
浑铺黑土停松水,醉下长安染帝京。
画叠三三红数尽,寒消九九梦纷呈。
人祥觉智添新绪,景瑞笙歌赴旧盟。
反复天机谁造化,轮回季节月摇清。
门泥贺客能拴马,草芥胡刀可塑兵。
楚塞严凝薰布晚,吴江慢忆紫微迎。
晓寒南域刚彰示,酷冷关东便出征。
上合鸾鸣喧色界,冰魂借雪点龙睛。

《平水韵·下平八庚》

【截稿时间】今日12:30——明日(12月22日)12:30截稿。感兴趣者,欢迎参加。参与作品只要达标,将收录于专辑中。特此说明![作揖][鲜花]

【给曹丕“招黑”的两个传说】 因为“七步诗”上了热搜,曹植自然而然也被热搜了。前不久,《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推出封面故事《曹操·缔造魏国》,并以系列文章介绍曹操纵横捭阖的故事。这中间,都绕不开曹丕。
  曹丕即魏文帝,在位七年。他的文治武功虽然并非特别出色,但也不能说平庸无为。那为什么对他的评价偏低呢?很显然,“七步诗”“心机男”抢甄氏的故事,都一直在给他“招黑”。尽管这两个故事或被证伪,或最多“莫须有”,但因流传太广,很多人仅凭朴素的满腔义愤,就恨起他来,曹丕确实有点冤。
  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传说往往“更让人相信”
  从两个故事说起。最为人熟悉的,莫过于他逼曹植写“七步诗”了。
  《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了这件事:魏文帝曹丕命令曹植,七步以内写成一首诗,否则杀头。没想到,曹植七步之内,吟出那首流传至今的《煮豆诗》。
  虽然不少学者从各种角度论证,这个故事应不属实,但丝毫不影响其广泛流传,并为大家津津乐道。
  这个故事形成的效果,类似如今娱乐圈里那种“虐粉”套路带来的结果,粉丝们因为同情自己的“爱豆”受到打压,反而加倍支持。那么,曹丕不挨骂谁挨骂?
  娶到甄氏的故事里,曹丕妥妥地被塑造成了“心机男”,这对他又是一个大大的减分项。
  甄氏原本是袁绍儿子袁熙的夫人,才貌俱佳,家世也很显赫。按某些“趣历史”的表述,曹操攻打邺城,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据甄氏为己有。意想不到的是,曹丕捷足先登。原来,曹丕也早已听闻甄氏貌美,借此机会率先冲进袁府,抓到甄氏,并大大方方地请求曹操,把她赐给自己为妻。事已至此,曹操也没办法了。曹丕计谋得逞,顺利抱得美人归。但是,“心机男”的称号也就坐实了。如此心机,岂能不令人鄙薄。
  围绕甄氏的故事至此并没结束。排在“建安七子”首位的孔融,因为曾拿这件事讽刺过曹操,引来杀身之祸。听说曹丕娶了甄氏一事后,孔融一本正经地对曹操说,这事再正常不过了,以前,武王伐纣,就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本来,曹操一直感觉此事有点夺人妻室之嫌,闻听有这样的历史掌故,非常高兴,于是,赶紧向孔融打听,语出何典?孔融回答,以今例古,应当如此。曹操这才明白,孔融是在讽刺自己,心里暗恨不已。在此之前,孔融经常对曹操傲慢无礼,早已惹得曹操大为不满,他这番“过嘴瘾”无异于火上浇油。最终,曹操借别人奏免之机,把孔融杀头了事。孔融作为一位名士,如此丧命还是引起很多人的惋惜与不平。尽管关系间接,这件事的一大块罪过,也被记到了曹丕头上。
  还有一个说法,曹植名作《洛神赋》,也与甄氏有关。据说,曹植也是非常倾慕甄氏,思慕而不得,于是以甄氏为“蓝本”,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写下了这篇辞采华茂、气度雍容的赋中名篇。当然,这也是无稽之谈,好事者附会而已。但是,那些相信这个故事而为曹植鸣不平的人,还是把责任追到曹丕那里。
  种种传说,虽不是事实,编造故事的人可能觉得有趣,像相声中甩了个“包袱”,但对于曹丕的名声来说,却极有杀伤力。这么多“黑料”,曹丕名声能好到哪里去?
选拔人才“勿拘老幼”
  按正史记载,曹丕在文治武功方面,都还能够称得上有所作为。
  曹丕去世后谥号“文”,当然与他好文、“文治”有关。《三国志·魏书》评价曹丕“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曹丕之好文,一是诗文创作颇有成绩,二是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而言之,他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开七言诗创作风气之先。文学理论方面,写出了《典论·论文》,许多观点卓有见识,影响至今。
  在文治方面,他非常重视文化和选拔人才。《三国志·魏书》记载,黄初二年,曹丕即位后的第二年,因为注意到“阙里不闻讲颂之声,四时不睹蒸尝之位”,遂下诏设宗圣侯,奉孔子祀,并命令鲁郡“修起旧庙,置百万户吏卒以守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
  黄初三年,曹丕下诏选拔人才,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这个选拔人才的标准可谓不拘一格,明确要求选才不要受年龄等条件限制,真正有才华的人就要擢拔,而且明确命令政府部门对那些“不以实”取才,仍然机械呆板按条文操作的,进行监督和纠正。
  这些政策,对文化和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文治方面的举措,曹魏政权也是一脉相承的。曹操生活的年代,鹿逸中原,群雄纷争。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最大可能地笼络人才,曹操主张“唯才是举”,提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都可以量才适用。提出这样的主张,可能也与曹操本人的经历有关。《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可见,他虽然小时候很聪明,但并未走那条由学入仕之路,反而有点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据了解,东汉官僚选拔采取“察举制”,至汉顺帝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上书“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同时要求官员考察对象必须满足基层任职“满岁”的条件,朝廷同意并颁行。汉桓帝本初元年,对基层任职时间的要求进一步延长,必须满10年才可以。按专栏作家江上苇的说法,曹操举孝廉,“时年20岁不到——无论是按照阳嘉制的很年40岁,还是按本初诏的基层锻炼10年,他哪项都不满足。”更何况,他还“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各种条件都不具备,曹操仍然被成功荐举。这样一个特殊经历,可能让曹操认识到,如果严格按照那些条条框框,许多像自己一样的人才,会被拒之门外。这与现实需要严重不符。所以,他后来颁布《求贤令》,提出要“唯才是举”;后又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要求举荐“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而且强调“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至曹丕,如上所述,同样要求“以实”取才,起到了承上启下、延续文脉的作用。
  曹叡(魏明帝)做太子时,即“唯潜思书籍而已”。即位后,认为“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曾下诏要求各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他还认为,“世之质文,随教而变”,要求选拔任用有真才实学者,“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后来,还曾专门下诏,把曹丕所著《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
  可惜,魏明帝时,已经“大权偏据”,诏令也被臣僚们当成例行公事,还有谁愿意去推行落实呢。
厚葬都是“愚俗所为”
  此外,在军事与社会治理方面的为政理念,也颇能显示曹丕与众不同的个性。
  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当了皇帝后,曹丕仍然面对诸多军事行动,包括魏国内部发生的叛乱。或许是厌倦了刀兵生涯,或许是心存悲悯,他一直希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魏书》中记载,山贼郑甘、王照及卢水胡率众投降,时已嗣位丞相、魏王的曹丕非常得意,在众多谋士臣僚面前,接连列举出历史上很多先例,证明自己力排众议、不必用兵而让对手来降的策略有效、有功。曹丕还特别表示,“吾今说此,非自是也,徒以为坐而降之,其功大于动兵革也。”能够运筹帷幄,尽最大努力避免刀兵相见,不战而屈人之兵,确实值得称道。
  主张简葬,并以身作则。按《三国志·魏书》,曹丕将陵地选在首阳山,对于身后事,通过“终制”作了详细交代。其中,明确提出,陵墓需“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即不封土,不种树,不建寝殿,不造园林,不修神道。曹丕认为,“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葬了,就要像藏起来一样,让别人找不到。那些大造陵墓,招摇厚葬的,纯粹是“愚俗所为”。此前已经有无数实际例子说明,厚葬更容易被盗墓。一旦陵墓被盗挖,对于逝者,无异于受刑,如同“戮而重戮,死而重死”。所以曹丕反复叮嘱,如果不按他所说的办,就是不忠不孝。曹丕去世后,他的丧葬事宜即按“终制”执行。
  曹丕主张简葬,并非突然异想天开。首先,是有思想基础的,这方面与曹操一脉相承。另外,应该也有多方面的现实考量。客观而言,他有为自己打算的因素,希望百年以后,能真正入土为安。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为治国算计。毕竟,长年不断的战争,给社会生产带来了极大破坏,如果再兴厚葬之风,必然会造成社会生产和财富的极大浪费,由此又会挤压其他需求。比如,军队筹集物资就会遇到更多难题。如果军队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战斗力又如何保障?倡导简葬,节约资源,类似一系列问题都能得到有效消除或缓解。事实也是如此。
  从这些政策来看,曹丕还是很有远虑的。有远虑,则大致能把握和顺应大势。但是,他当了七年皇帝就去世了,很多政策的效果可能才刚刚显现,有的甚至因为世乱而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这应该也是导致他在社会评价上拿“低分”的一个原因。如果他能多在位几年,又会是什么情形?有没有可能拿出一整套令人惊叹的治国良策,直接改变天下版图?这个问题肯定又是众说纷纭。怎么想象大可天马行空,也不必较真,因为历史都已经发生,再离谱的想象也不过是图个乐而已。总之,曹丕属于那些八卦传说的受害者,反过来说,正是凭借那些传说,曹丕才为更多人知晓,这也算历史的一个补偿吧。

#高分电影#如何评价这部高分电影《花样年华》迷人之处在哪?
当张曼玉扮演的苏丽珍与梁朝伟扮演的周慕云背影一同出现在画面当中时,一个想法在我脑内升腾而起:哪怕这个电影没有任何的情节,只为了这么一个场景,我也能将它看下去。

《花样年华》里很多情节被王家卫高度简化了,但依然讲了一段完整的故事:苏丽珍与周慕云的配偶,与对方的配偶出轨了,苏丽珍与周慕云发现了这一事后,两人同病相怜,建立友谊,最终萌发出了不可说的感情。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和充满了闲言碎语的周遭环境中,周慕云选择远走他乡而苏丽珍留在了香港,两人的一段情就此结束。

"如果我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

"如果你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走?"

一向隐忍又克制的两人,谁都没有将问题提出口。或许做下选择的此后便是肝肠寸断,也只能任它岁月悠悠。

这是一个昏暗又凄艳的爱情故事。若说他们没有勇气,他们便不会放纵自己的心,在对方的魅力中一步步中沉溺,更不会有那样的对话:

"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没什么不就行了。

原来我也这样想,所以不怕别人说闲话,我相信我自己不会像他们那样,原来会的。"

这正是: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倘若我问心有愧呢?

哪怕他们一直压抑着克制着,任汹涌的情绪波涛翻滚在平静的面容下,翻滚在典雅又正式的西装旗袍所包裹的身躯中,他们还是做到了向对方表明自己的心意。

关于克制情感这件事,我联想到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那个陌生女人,爱得更浓烈更偏执更单一,爱成了宗教信仰,爱成了生命之火、人生之光。

生命的热情因作家而点燃,又因作家而熄灭,这样浓郁到病态强烈到奔涌的爱意,被她克制了一生,直到死前才写信向作家叙述了自己这因他而璀璨而熄灭的一生。令人唏嘘的是,她的情感确实克制得太好,以至于作家读了她的这封信,知道她爱他,她死了,也想不起她是谁。

于我而言,深爱却不被知晓,比深爱却不能被爱更像是一个纯粹的悲剧。

不同于这个女人,苏丽珍与周慕云都踏出了那一步,他们都让对方发现了自己的心意。彼此相爱本该是最完美的结局,两人却选择用分离来割舍这份情谊。

或许能从两人的交谈中,知晓两人离别的原因。一是闲言碎语。哪怕在电影中,其他人物其他情节被无限简化简化的这个世界上,只剩下苏丽珍和周慕云是绝对主角,也不能掩盖两个人就是大时代下毫不起眼两粒微尘的事实。他们能做到完全不顾及他人看法而随自己心意,想在一起就在一起吗?当然是做不到的。

二是道德枷锁,或许不能称之为枷锁,而应该是逻辑困境。两人走在一起的原因是双方配偶的背叛,他们为这种背叛而愤恨,而心碎,而同病相怜。是这样的背叛带来了他们的苦难。苏丽珍不止一次说,我们不会像他们那样的。

如果苏丽珍和周慕云在一起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还是走上了自己配偶的老路,如果自己认可了这样的处事方式,便表示了对之前被背叛的认同。若是抛弃了自己的道德准则,选择了这样的处事方式,只管今朝有朝有酒今朝醉,决定两人在一起,那么此后,若是对方再和下一个人在一起并抛弃了自己,那也是可接受的——自作自受罢了。我想这便是苏丽珍无法踏过自己心里那一关的原因。

同样是爱着对方,周慕云却不这么想。因为对苏丽珍的情感,他甚至原谅了最先出轨的那两个人。他领悟到的是:原来爱情就是会这样不受控制,自然而然地发生的。

苏丽珍心中的挣扎是绝对不会少的。或许想过和周慕云白头偕老的可能性,比如说周慕云和背叛他的周太太,显然没有关于武侠小说的共同爱好,而自己是他的知己,甚至有可能是他唯一的知己,那么也就有可能是他今后人生的唯一伴侣。但是,这个可能性又会有多少呢?他那些与自己不契合的地方,会不会在下一个地方遇见的别的女人,又产生新的共鸣?

喜欢是真的,犹疑与不确定也是真的。电影中被简化的一切,对我们了解这个故事本身并不重要,但对他们的人生选择十分重要。

他们的爱情是有分量的,但在爱情之外,生活中其他的方方面面,同样在他们心中占据着分量,而这种份量所产生的拉距感体现在了他们行为中的犹豫不决与怯懦中。

苏丽珍没有跟他走的勇气,周慕云甚至也没有问她的勇气,看似是撕心裂肺的难过,不过是冷酷的一句话总结:情不至此罢了。

说到底,还是爱情中有太多考量,爱得不够。

电影中,我们只看见了两人在这段情感中的模样,忽略了他们所有的人情交际、前情后记,仿佛他们就是那片天地下的唯一。而这段唯一的感情却不能缔结,令我们深以为憾。

但他们自己明白,很多东西其实从未被忽略过,他们也根据轻重,做了自己的抉择。

哪有那么多的情非得已、言不由衷,哪怕不讲这个故事与《阿飞正传》和《2046》串成同一个故事来看,仅仅当作一个独立的平行宇宙,在这个宇宙里,他们的生命依然会遭遇很多事,遇到很多人。或许这一段情会随时间而淡忘,或许这一段情会随时间而愈加深刻,但一旦选择分离,两人便注定朝不同的方向前行,让对方化作自己心中寥寥的云影。若一定要讲述,便用徐志摩的《偶然》来讲这段情吧: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這是我自己總結的,為眾生求,有求必應;為自己求,百求不應。換句話說,修學無量無邊的法門,不如用堅定的信心去老實念佛,求生淨土。
  • 之前我想搜搜看,但一直忘记了它的名字,只记得它的封面主要是橘红色的,它的名字中好像有“慢……长大”的字样。(╯°□°)╯︵ ┻━┻)现在不cp脑的看感觉这一切可
  • 不过这一次,匈奴人内部发生了叛乱,匈奴单于在此次叛乱中身死人手,这就给了张骞一个好机会,这一次,他带着向导甘父趁着夜色再一次逃离了匈奴王庭,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如
  • #近期的吃喝玩乐# 好像又是3个月没发了,清理一下库存……假期最后一天,不舍焦虑甚至莫名地难受,就像看控到安可的时候,想要抓住每一个瞬间又抓不住,那种越珍视的东
  • 已受理泗水县政府您好,关于您关注的问题,处理部门:泗水县政府 [2022-09-27 22:34:54]回复如下:县交运局、柘沟镇回复:经核实,杨柳镇郭家庄村到
  • 各位爱丽,现在我们要做的有四件事:1.降chen的热搜,往死里降,降热搜不要后台,后台没用,可以用分屏!2. 净化,别降了,热搜可能是虎牙买的,用魔饭生,不会的
  • 在性能方面,您确实想知道作为多层架构的一部分,流量如何在依赖项之间流动。在明辰智航虚拟化运维管理系统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中,五分之四的 IT 网络人员告诉我们,他
  • #秦俊杰[超话]##秦俊杰[超话]# [给你小心心]#每天安利秦俊杰# [给你小心心]#秦俊杰跨界歌王# [给你小心心]今日主题☞ 许一个和秦俊杰有关的20
  • 每天都走的洱海门,竟然绕路又走错路了...真的是不记路方向感越来越差的人啊...[泪]突然有点想回家 想狗哥 了...[月亮]大理 晚安#成果[超话]##成果超
  • 心静的人,少了很多愁郁和忧烦。心静的人,少了很多愁郁和忧烦。
  • #曝广东男篮29人被隔离#【10月3日东莞市新冠肺炎疫情情况】10月3日0—12时,东莞市市新增2例外省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均为非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情况如
  • 若不是舍不得我记录着这些年过往的优质朋友圈,可能我早就用新微信了。若不是恶心你们的头像出现在我手机里,新手机可能早就倒腾了。
  • 有的犯罪是在占有财物前产生,如盗窃、抢劫等,都是先产生非法占有的目的,而后去实施非法占有的行为;有的犯罪则是在依法取得财产的事实占有后产生非法占有的故意,再实施
  • 这里是舜告诫禹:人心危险难安,道心幽微难明,只有精心一意,诚恳地秉执其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感谢书法老师们@顾家小子1005 @彼岸遨游 @森之莓 @安之若
  • いろいろな事に恵まれて、皆さんと出会えて…作品の中の八女さんや冬美さんたち先輩が宙を見守ってくれていたように、実際に僕も皆さんに寄り添ってもらえて、すごく感謝し
  • 朱雪梅和弟弟朱单伟一样,看到镜头拍摄就会浑身不自在,从她与卖凉皮小贩沟通的状态来看,应该没有发现有人在拍摄。然后,疫情期间除了酒精类的消杀物品以外,还有两样
  • 也就是说,这个饮食它吃到我们身体当中,它必须要经过一个转变,它必须要被咬坏、转变,才能滋养我们的色身,经过一种消化的过程,段食主要的是欲界的畜生跟人道以段食。佛
  • 我们要搞清楚这样的事实:太过便宜的东西,买的时候很快乐,用的时候却很痛苦。不要再每天蓬头垢面了,面对这样的自己,相信你也很难能有好心情。
  • 今天来推荐一下品田牧场⭐图一(主餐:腰內豬排咖哩,附餐:越光米飯/日式味噌湯 / 茶碗蒸)口感:不管是单吃炸猪排,或是炸猪排➕上咖喱,吃起来的口感完全不一样,根
  • 略过记忆的水岸,素月清晖,波光粼粼,摇曳着那一世的两情相悦,西窗红烛。携一缕光阴的暖,在我心间眉头,种上千年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