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患癌还14年前10万元欠款# 【一位癌症“老赖”最后的心愿:还了14年前的10万元欠款】 “真的吗?这是真的吗?我的钱要回来了?”当申请人张先生接到郑州高新区法院执行局谢天亮法官“领钱”的电话时,早已放弃的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而“还款”的背后,却是被执行人寇某弥留之际最大的心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钱竟是他朋友的儿子小乔无偿帮他还上的。3月30日,承办法官谢天亮向郑报全媒体记者道出了办理完案件的最大感受:“真实上演了《人世间》里人与人淳朴的、善良的、不掺杂利益的情义。”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起陈年旧案背后的真实故事。

案情:14年前,借走10万不还人也没影了

20年前,张先生虽然比寇某小14岁,但两人是好朋友,也是合作伙伴。

当时,两人还合作经营一家烟酒公司,后来没再经营下去。2008年,寇某向张先生借款10万元,并约定一年内还款。

可到期后,张先生多次催要,寇某仍未还款,张先生将寇某告到郑州高新区法院,法院判决寇某偿还张先生借款10万元及利息。

判决生效后,寇某仍没按时还上这笔欠款,张先生只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当时,被执行人寇某名下无任何可供执行财产,而且执行法官几经努力,也始终联系不到他本人,案件只能以终本方式结案。

10多年后,突然有人从广东赶来还钱

“法官,我要还钱,14年前的欠款……”今年3月初,高新区法院执行局法官谢天亮接到来自广东惠州的一个电话。来电的人自称姓乔,追问之下,他说,他是通过高新区法院官网打电话联系的,他要替寇某还钱,希望帮忙联系申请人张先生。

原来,当年寇某被查出胃癌,便奔走多方看病求医,后到了广东。当年看病花光所有积蓄,但这个官司他一直记在心上,无钱还款的他对张先生也避而不见,这10多年每每想起内心都愧疚不安。

如今,身体每况愈下,也自知时日不多,不想抱憾终身,便常向朋友乔先生说起“欠钱”的事,但欠钱细节也没具体说。

去年9月,寇某又一次生病,情况危急,朋友乔先生和儿子小乔等3人将他送到深圳的医院抢救。后来,身体稍稍有所好转,“他又提到这个事,说这个钱的事一直压在心里”,追问之下,寇某说,他一直想彻底了结这个事。

“师傅(寇某),我想办法替你还了”,和父亲乔先生想法不谋而合的小乔也正有此意。就这样,小乔带着寇某的诚意,买了3月7日惠州至郑州的z148次列车,往郑州高新区法院赶去。

惊喜:接到领钱电话,申请人追问“是真的吗?”

因为时隔多年,负责终本维护的法官谢天亮辗转多个部门才查到该案件,他立刻找出当时的案卷资料,恢复执行程序,联系申请人张先生。

按照案卷显示信息,申请人张先生早已换了电话号码和住址。谢天亮试着联系申请人张先生当年户籍所在地公安局,查询得到的回复是并无此人。经过不懈努力,谢天亮查询到申请人张先生一个亲戚的信息,又转了两个弯,得到张先生的电话。

谢天亮打通电话,待他将事情解释清楚,张先生惊讶地说:“这是真的吗?” 10年前,张先生多次找执行法官,但面对寇某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一次次失望而回。

这10年里,他早就不抱任何希望了,没想到会接到这个意外的来电。

谅解:知道内情,申请人放弃讨要利息和诉讼费7万元

3月8日下午1点30分,小乔到郑州后,便赶到高新区法院。

此时,申请人张先生也已赶到,对于谢天亮主持双方见面调解的事,张先生内心有些抗拒,不太想和对方见面。因为14年前他是从朋友那儿借的10万元给的寇某,后来没还,他又从别人那儿借了10万元还给了这位朋友。而且,这笔钱当年对他的家庭影响也很大,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他把钱还了就好了”。

最初,张先生对寇某突然还钱的事,有些不可思议,觉得寇某是不是因为没还钱,被法院“限高”了,出门不方便才被迫还钱的。

为核实真实情况,在小乔风尘仆仆从惠州赶来时,谢天亮又专门把小乔叫到一旁,仔细了解被执行人寇某的情况。在小乔出示了寇某的病历,并告知他寇某对张先生内心的愧疚及还钱的心结时,谢天亮也相信了寇某以及眼前这位小伙子的最大诚意。

调解时,得知寇某病重的消息,张先生忍不住泪流满面:“我已经原谅他了,也放下了当年的恩怨。”

张先生也表现出最大的善良和让步,他主动提出放弃这10年来7万余元的利息和诉讼费,只要10万元本金,毕竟这笔钱当年也是他借朋友的钱。

交谈中,小乔透露,寇某病重,现在手头也没钱,这笔钱他替寇某还的。

望着眼前的小乔,衣着装扮也不像是高收入人群,谢天亮考虑一下子拿10万也不是很容易,也替小乔向张先生表达分期的请求,张先生没犹豫就同意了。

3月9日,小乔第一次给张先生转账3.5万元。

当晚,小乔就买了火车票赶回去。回去后,小乔把调解情况给寇某说了,没想到寇某还是愁眉不展,“我身体这情况,万一事情做到了一半,那不又多了一份遗憾”。小乔听明白师傅寇某的意思。他随即向身边朋友凑钱,同时又电话给谢天亮表达寇某的意思,想一次性结清欠款,希望帮忙约张先生3月16日见面。

3月16日,小乔再次赶到郑州,将随身携带的5万元现金交给张先生,当天又转账将剩余1.5万元还给张先生。最后,小乔再次代表寇某向张先生表达歉意。

谢天亮当场给双方出具调解书,案子画上了句号。

背后:帮师傅还钱的小乔,坐火车来郑也是为了省钱

30日上午,郑报全媒体记者连线在广东惠州的小乔。

他说,他已经回来工作生活了,前段时间,两次来郑州,因为疫情,回去都是三天两回核酸检测,另外根据当地社区安排,需要居家隔离。谈起替寇某还债一事是不是他父亲的意思?他很轻描淡写,“我是个成年人,是我自己要做的,我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家人都支持理解我。”

记者问他是坐高铁还是飞机来的郑州?他否认说,是坐新空调硬座车来郑州的,一趟下来要近20个小时。

从他出示的3月15日z148次火车票看,当晚19点46分上车,3月16日下午13:31到郑州站,“当天火车进站晚了半小时,我到法院那里大概14:40分了”。记者说“太辛苦了”,小乔说:“车上人少,不难受”。

不坐高铁或飞机是为了省钱吗?小乔也毫不避讳,“让你见笑了,确实如此,火车比较实惠”。

小乔说,他今年30多岁,是个工薪阶层,确实没那么有钱,替寇某还的10万元,他是向亲戚朋友凑的,这笔钱他也没想着要回来,“自古以来,诚信很重要,我师傅寇某也很看重情义,人生在世,钱不是最重要的,有很多东西是超越钱的”。

为何称呼寇某为师傅?小乔说,寇某和他们家都是河南南阳农村的,他父亲在当地干了20多年乡村老师,家里不少亲戚也是老师,“做人要诚信、善良,打小我都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而在他记事起,就知道寇某的为人,也听父亲说过,师傅原来做企业也帮了不少人,总之,有值得我称呼他师傅的地方。”

“那你师傅为何欠款10年都不还?”小乔说,主要他师傅确实遇到难处了,“这个10万欠款官司,还没等他(寇某)处理时,他突然脑血栓,生活都不能自理,后来,他又被查出患胃癌,病情始终不稳定,当时他也顾及不到这些事,那时候他的钱也都看病花了”,但是,对张先生的亏欠他一直没忘。

小乔透露,如今寇某心情明显轻松不少,当他把法院调解文书递给寇某时,“从他脸上的表情都可以看出,他终于放下来了”,“那之前,我明显感觉到道德层面对他的约束,远比法律上给他的压力更大”。

问及替师傅还了这笔钱,师傅有没有当面对他说“谢谢”,或者父亲的夸赞时,小伙子只说了一句“这些东西不需要刻意的说,做好自己就好”。

法官:这是《人世间》淳朴善良的真实上演

记者本想采访张先生,但被张先生委婉谢绝。

这起案件虽执结了,但给执行法官谢天亮触动不小,他说,他看到这起案件的案件当事人寇某、申请人张先生,还有帮人还钱的乔先生父子俩,让他看到了热播剧《人世间》里淳朴善良、不掺杂利益的情义。

谢天亮说,寇某弥留之际,还在想主动还了这笔钱,内心良知的发现也是他的自我救赎,他是个癌症晚期患者并且伴有高血压等多种综合症,现在已无还款能力,待他生命终结后,又没有遗产,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但他的朋友父子,主动帮他还钱,这也是对法治社会,诚信社会的支持。特别是小乔自己凑钱,不远千里赶来郑州,一个星期把全部10万块钱还清了。

同样,申请人张先生很讲情义,理解和原谅了寇某。要知道,当年这10万块钱对一个家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能够放下怨恨,还舍弃不少利益,也是难能可贵。

为什么最近那多人喜欢《人世间》这部电视剧?“我断断续续看过一些,这部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淳朴善良,不掺杂利益的情义最可贵,也是当今社会应该崇尚的好风气”。(正观新闻记者 鲁燕)#洞见计划#

【争分夺秒六昼夜,一场34万余人的“大追踪”】新华社天津1月22日电 当第345295份核酸证明反馈回来时,杨明长舒了一口气。作为天津市教育两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处长,过去的六个日夜,他经历了一场在天津市域之外,全力与病毒赛跑的“阻击战”。

1月8日,天津拉响疫情警报,展开与奥密克戎的正面“对决”。

而在疫情发生前的十多天里,天津58所高校超34万名师生员工离津,仅本轮疫情“风暴眼”津南区就超6万人。严防疫情外溢,天津迅即决定,逐一通知到人、逐一向社区报备、逐一开展核酸检测、逐一收集检测结果,环环相扣。

如何做到不落一人?其中又经历了哪些曲折?新华社记者独家还原争分夺秒的六昼夜。

连夜督导,不浪费每一秒

由于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防止外溢唯有快“毒”一步。

1月9日,天津全面加强离津管理。恰巧,天津大多数高校已在元旦前放假,大批师生员工已离津。

离津师生员工究竟有多少人?这些人中是否有人感染?

工作随即铺开。1月10日,天津市教育两委做出部署,摸排2021年12月23日(含)以来离津师生员工情况,并明确了通知到人、向社区报备、开展核酸检测、反馈检测结果“四个百分百”要求。

“只有一个不落,我们才能安心。”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庭凯说。

天津市教委派出15个组连夜督导,直至深夜。

“去了发现,学校都动了起来,教职工纷纷到岗,有高校负责人直接进入位于防范区的校区,和师生并肩战‘疫’。”回忆起这些细节时,杨明仍很感动。

一间间假期里原本安静的办公室,一下子“热闹”起来,通话声音此起彼伏。

天津科技大学学工部干部刘冬雪,是1月10日深夜加入这场“战斗”的。

天津科技大学学工部干部刘冬雪正在整理报送信息。受访者供图

“100人……1000人……10000人……”接下来几天,她除了难得眯一会儿外,几乎没有离开过手机和电脑。

“随时跟我联系,我一直在。”这是刘冬雪那几天说得最多的话。

六个昼夜,对全市高校“信息中转站”杨明来说,几乎都在办公室度过。凌晨时分,实在困得不行,他就到单位院子里吹吹冷风“醒醒脑”。抬头,是办公楼内的灯火通明。

34万余人,不能落下一个人

天津科技大学,12838人;

河北工业大学,17306人;

天津城建大学,14319人;

……

一所所高校的信息迅速归拢而来。

58所高校,34万余人。人数众多,如何不落下一人?

天津师范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丽娟与4名辅导员5分钟就组成了一支“突击队”。

“从福建湄洲岛到新疆伊犁,再到黑龙江大庆,我们就像是一个跨遍全中国的社区工作者。”王丽娟说。

连续6天,团队通过各种方式,将学生的离津时间、健康码、属地报备情况、核酸检测结果一一核准。王丽娟手边一页页纸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颜色的统计数字,这是只有她自己才看得懂的“天书”。

“每个学生的进度不一,每次用记号笔划掉一位学生的信息,就证明又一份核酸阴性结果的反馈,也预示着潜藏的风险又降低了一分。当我拿到最后一名学生阴性结果的时候,我真想‘撒花’庆祝!”这一刻,王丽娟觉得连续多日的疲惫值了。

“一个都不能少”,细致到了每个角落。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副院长董凤桂正在联系离津学生。受访者供图

地处天津的河北工业大学,负责对接一群特殊的高校离津人员——参与学校教学楼和体育馆建设的94名返乡工人。

“他们刚好是在去年12月23日完成工作离开天津的,因为大多数人负责的任务已经完成,要找到他们并不容易。”河北工业大学校园建设与管理处处长赵少伟解释道。

但赵少伟还是挑起了担子,为了联系他们尽快进行核酸检测,赵少伟的电话几乎“打爆”了。

“我不停地打给本人、家人,打给当地社区、疾控部门……最后都联系上了,也都顺利进行了核酸检测。”赵少伟欣慰地说。

1月12日早上6点,当拿到最后一份离津工人的核酸阴性证明,赵少伟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疫情之下,真心感谢每一位工人的配合。”他说。

翻山越岭,不只迈过一道坎

身处偏远,交通不便;

大雪封山,天气恶劣;

人在牧区,信号时无;

……

“很多时候,看似简单的一次联系、一份反馈结果,背后却有着曲折故事。”杨明感慨。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的卓玛就给该校学工部部长赵作伟出了个难题。

卓玛回到老家青海省曲麻莱县曲麻河乡后,就“失联了”,多方联系也没成功。后来通过抖音号找到她哥哥才知道,人在牧区,手机经常没信号。

怎么办?学校想到了当地政府,费尽周折联系到了曲麻河乡党委书记多杰战斗。然而,他距离卓玛所在牧场足足有近500公里。

“没有丝毫犹豫,书记多杰战斗当即表示马上联系县疾控中心驱车出发,上门为卓玛做核酸。他出发时给学校发了个小视频,说‘我们已经在路上,请老师放心’。”赵作伟说。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工部部长赵作伟正在统计离津学生情况。受访者供图

天津师范大学学生蕊蕊做核酸,也经历了波折。

蕊蕊家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一偏远山村,交通不便,道路崎岖,疾控工作人员去时还迷了路,多番周折,才到她家。

采样结束后,她给老师打电话:“看到医生那一刻,我都愣住了!大家对我们这么负责,我们不能置身事外。”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列车上。

天津仁爱学院辅导员张玉秋第一时间联系学生赵亮时,正是10日凌晨,他在火车上睡得正酣。

“我打了好几个电话没人接,特别着急。火车上人员密集,必须让他第一时间做上核酸。”张玉秋说。几经波折,她根据票面信息找到了赵亮所在列车的乔车长电话,车长叫醒了他。

“早上5点36分,他提前下车做了核酸。当天下午,我收到了他的核酸阴性证明,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了。”张玉秋说。

1月15日晚,好消息在灯火里传遍——“四个百分百”任务完成。

“来自天南海北的核酸阴性证明,离不开全国各地素未谋面的人们的付出,是同心战‘疫’最好的注解。”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说,这场“硬仗”给大学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记者:刘元旭、邵香云、张建新、白佳丽

海报制作:方金洋、冯娟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争分夺秒六昼夜,一场34万余人的“大追踪”】新华社天津1月22日电 当第345295份核酸证明反馈回来时,杨明长舒了一口气。作为天津市教育两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处长,过去的六个日夜,他经历了一场在天津市域之外,全力与病毒赛跑的“阻击战”。

1月8日,天津拉响疫情警报,展开与奥密克戎的正面“对决”。

而在疫情发生前的十多天里,天津58所高校超34万名师生员工离津,仅本轮疫情“风暴眼”津南区就超6万人。严防疫情外溢,天津迅即决定,逐一通知到人、逐一向社区报备、逐一开展核酸检测、逐一收集检测结果,环环相扣。

如何做到不落一人?其中又经历了哪些曲折?新华社记者独家还原争分夺秒的六昼夜。

连夜督导,不浪费每一秒

由于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防止外溢唯有快“毒”一步。

1月9日,天津全面加强离津管理。恰巧,天津大多数高校已在元旦前放假,大批师生员工已离津。

离津师生员工究竟有多少人?这些人中是否有人感染?

工作随即铺开。1月10日,天津市教育两委做出部署,摸排2021年12月23日(含)以来离津师生员工情况,并明确了通知到人、向社区报备、开展核酸检测、反馈检测结果“四个百分百”要求。

“只有一个不落,我们才能安心。”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庭凯说。

天津市教委派出15个组连夜督导,直至深夜。

“去了发现,学校都动了起来,教职工纷纷到岗,有高校负责人直接进入位于防范区的校区,和师生并肩战‘疫’。”回忆起这些细节时,杨明仍很感动。

一间间假期里原本安静的办公室,一下子“热闹”起来,通话声音此起彼伏。

天津科技大学学工部干部刘冬雪,是1月10日深夜加入这场“战斗”的。

天津科技大学学工部干部刘冬雪正在整理报送信息。受访者供图

“100人……1000人……10000人……”接下来几天,她除了难得眯一会儿外,几乎没有离开过手机和电脑。

“随时跟我联系,我一直在。”这是刘冬雪那几天说得最多的话。

六个昼夜,对全市高校“信息中转站”杨明来说,几乎都在办公室度过。凌晨时分,实在困得不行,他就到单位院子里吹吹冷风“醒醒脑”。抬头,是办公楼内的灯火通明。

34万余人,不能落下一个人

天津科技大学,12838人;

河北工业大学,17306人;

天津城建大学,14319人;

……

一所所高校的信息迅速归拢而来。

58所高校,34万余人。人数众多,如何不落下一人?

天津师范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丽娟与4名辅导员5分钟就组成了一支“突击队”。

“从福建湄洲岛到新疆伊犁,再到黑龙江大庆,我们就像是一个跨遍全中国的社区工作者。”王丽娟说。

连续6天,团队通过各种方式,将学生的离津时间、健康码、属地报备情况、核酸检测结果一一核准。王丽娟手边一页页纸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颜色的统计数字,这是只有她自己才看得懂的“天书”。

“每个学生的进度不一,每次用记号笔划掉一位学生的信息,就证明又一份核酸阴性结果的反馈,也预示着潜藏的风险又降低了一分。当我拿到最后一名学生阴性结果的时候,我真想‘撒花’庆祝!”这一刻,王丽娟觉得连续多日的疲惫值了。

“一个都不能少”,细致到了每个角落。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副院长董凤桂正在联系离津学生。受访者供图

地处天津的河北工业大学,负责对接一群特殊的高校离津人员——参与学校教学楼和体育馆建设的94名返乡工人。

“他们刚好是在去年12月23日完成工作离开天津的,因为大多数人负责的任务已经完成,要找到他们并不容易。”河北工业大学校园建设与管理处处长赵少伟解释道。

但赵少伟还是挑起了担子,为了联系他们尽快进行核酸检测,赵少伟的电话几乎“打爆”了。

“我不停地打给本人、家人,打给当地社区、疾控部门……最后都联系上了,也都顺利进行了核酸检测。”赵少伟欣慰地说。

1月12日早上6点,当拿到最后一份离津工人的核酸阴性证明,赵少伟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疫情之下,真心感谢每一位工人的配合。”他说。

翻山越岭,不只迈过一道坎

身处偏远,交通不便;

大雪封山,天气恶劣;

人在牧区,信号时无;

……

“很多时候,看似简单的一次联系、一份反馈结果,背后却有着曲折故事。”杨明感慨。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的卓玛就给该校学工部部长赵作伟出了个难题。

卓玛回到老家青海省曲麻莱县曲麻河乡后,就“失联了”,多方联系也没成功。后来通过抖音号找到她哥哥才知道,人在牧区,手机经常没信号。

怎么办?学校想到了当地政府,费尽周折联系到了曲麻河乡党委书记多杰战斗。然而,他距离卓玛所在牧场足足有近500公里。

“没有丝毫犹豫,书记多杰战斗当即表示马上联系县疾控中心驱车出发,上门为卓玛做核酸。他出发时给学校发了个小视频,说‘我们已经在路上,请老师放心’。”赵作伟说。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工部部长赵作伟正在统计离津学生情况。受访者供图

天津师范大学学生蕊蕊做核酸,也经历了波折。

蕊蕊家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一偏远山村,交通不便,道路崎岖,疾控工作人员去时还迷了路,多番周折,才到她家。

采样结束后,她给老师打电话:“看到医生那一刻,我都愣住了!大家对我们这么负责,我们不能置身事外。”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列车上。

天津仁爱学院辅导员张玉秋第一时间联系学生赵亮时,正是10日凌晨,他在火车上睡得正酣。

“我打了好几个电话没人接,特别着急。火车上人员密集,必须让他第一时间做上核酸。”张玉秋说。几经波折,她根据票面信息找到了赵亮所在列车的乔车长电话,车长叫醒了他。

“早上5点36分,他提前下车做了核酸。当天下午,我收到了他的核酸阴性证明,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了。”张玉秋说。

1月15日晚,好消息在灯火里传遍——“四个百分百”任务完成。
“来自天南海北的核酸阴性证明,离不开全国各地素未谋面的人们的付出,是同心战‘疫’最好的注解。”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说,这场“硬仗”给大学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oversize停不下来的茶话会Eat直说吧,对于我的每一两肉来说,姐妹们没有一个是无辜的。呀米呀米呀米呀米~#上大学而已# pret a manger的汤真的
  • ……太多太多的案件,你会发现,弱小的人,最后真的没有“办法”了,因为矛盾都被按下,都被“就地解决”了,所以一爆发,就是恶性事件。这样,生活在最基层的老百姓,就受
  • 恭喜今天近40个客人成功摘镜,你离清晰无遮挡的视界只有10分钟的距离,远离近视手术谣言,阿玛施眼科用最成熟的德国蔡司设备为你杜绝所谓的后遗症,用婴儿般呵护的服务
  •   据了解,根据网报志愿系统的设置,达到本科一批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网报过程中在本人所在的分数段截止网报志愿前,可以填报一所院校的6个专业志愿。此外,填报志愿
  • 白法又叫善法,身口意三门能引无罪安乐的行为都是白法,也就能增长守护一切福德18、增长妙称遍满三界念诵地藏咒能增长美名周遍三界。如果我们能以虔诚心,在殷勤的基础上
  • 现场第二款车Baja DR则更是夸张,和前面那款采用同样的发动机,但最大功率下调到175hp。不过这台Baja DR看起来更像是原型车,而不像是量产状态,但也可
  • 每个人身边,大概率都会存在一个传说中的✔️ “星座达人”当了宝妈,也依旧沉迷于用星座定义各种行为,比如宝宝一旦是个♈ 白羊座,话一多,就会觉得这是星座注定的特质
  • 大部分西安人的吃法:一,月牙饼打开,抹油泼辣子(外卖没有给,自己家的)。第一个肉夹馍就成了,就着粉丝吃。
  • 现场报名地点在养正中学新校区(安海镇养正路1号) 图片来自养正中学【奖励13000元|晋江市养正中学黄莺入选 2019“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昨日,
  • 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这家公司74%的收入都是来至于苹果,你就说是好还是不好吧!
  • 这个系列作品其实完成得非常仓促,为了赶课程的ddl三天就画完了,但是我个人还蛮喜欢的。是个笨蛋诶但是很开心拿到了communication arts 的插画大奖
  •   刘振志回忆道,小高庄村的枣树种植早有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1984年,彼时改革开放不久,天津不少农村都在开拓除粮食外的经济作物种植,临近南运河的小高庄村也不例
  • 后面俩人选了不同菜品,246是我的章鱼软壳蟹牛排,烤得诱人的辣椒咬了一小口,喝完的鸡尾酒杯死活不让人收走,救命的冰块啊。茶位5元/位,菊花、普洱和茉莉花可选,很
  • #兰州疫情# 【疫情防控·担当|兰州城关区150名“返乡”青年志愿者奋战抗疫一线】疫情突如其来,青春担当无畏。【青春护家乡 抗疫“我”先行 | 城关区150名返
  • 也不知是不是我理解的意思,哎,这一天天的5:啊,兄得们,突然想起,还有大约60天左右高考了呀,感觉就自己现在这样,要完,毕竟,人家拼死拼活考上的凭啥你个突击就能
  • 这或许是世界上最听话也是最惨的一头老黄牛,它遇到了贫穷的家庭、年迈的主人、繁重的农活……春去秋来,年复一年,人与牛日益衰老,他们仨该何去何从呢?”在生活中,
  • 这款香水就是王嘉尔代言的,简直就是“行走的玉龙茶香本香”呀。完全没有绿茶的青涩也没有抹茶的苦涩,与我之前想象的不一样,感觉是融合了花果香气息,十分的甘甜。
  • 英超所有29岁球员名单: 阿森纳:扎卡(11小时前妻子Ig自证在旅游)、埃尔内尼(2天前Ig自证不在伦敦)、[疑问]托马斯(最后更新Ig在5天前) 维拉:因
  • 我们苦读十几载,刷了数不清的试卷,只为六月那几日,展现别样的风采,我们努力过,也疲倦过,我们快乐过,兴奋过,却也绝望过。第一次看到你觉得好可爱呀,嘴角一弯就弯出
  • #夏天的命是外卖给的# 这个天气越来越热了,打工人的快乐除了空调奶茶,当然还有更冰爽的[笑而不语]冰啤酒和冰淇淋也是夏天必不可少的!不过仅限北上深天津南京杭州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