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通、神通、鬼通、灵通的分别

一、简单认识各种神通

1、区分:单向下化、双向沟通、有天眼神通、无天眼神通……,这些前世恩恩怨怨一切,皆有相互讨伐及圆满的无形动作;是累世所结的因果关系加入今生,就会引动所有的灵通神力,必须在第二至三空间当中,有无形的神祇或亡灵相互来成全,才有感应。

2、单向下化:只能单方面接收而已,无法能有双向沟通,当今就有太多单向的接收,“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接触过程,可以言:人的第六感应相当灵敏,对事情判断力相当正确,遇到问题就有过人的敏锐见解,都能化解人世间所有灾难的闪避,可以逢凶化吉。

3、双向沟通:要有无形仙佛与神祇或亡灵才能有这种能力,必要在第二至三度空间中,作相互接收及双向的沟通。能了解有形的人世间、无形空间,所有问题症结点是在何处,也就用双向来沟通的方式,处理人世间的问题点。一般人也比较向往此种过程,对人类来言:是比较灵验的,所以这种方式也解决人世间很多问题。

4、有天眼神通:这又比双向沟通更深一层的功力,此种天眼神通力,一种是先天带来的,另一种是后天具足的,这两者之分别:在先天所带来的,从小就能看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东西,有时该看却看不到,不该看的偏偏看到,真是相当苦恼;另一种是后天所具足,都是有任务使命的较多,对这种天眼神通者,如果处理不好,反而是另一种的造业。

5、无天眼神通:此种神通感应相当灵敏,虽然看不见,但却有很多如理实际的处理方式,有部份也会具足:他心通、宿命通,必观各人的德性有无,才能有大应用。不然具足这种的灵力神通,如果根基打不稳,反而是害了自己,是必要相当注意的。

6、一般人会羡慕这种神通灵力相当厉害,殊不知,有这种能力者,大都会自认为很了不起,目空一切,自认为高人一等又无法低心下气,就怕是以能力欺压弱小亡灵,当下气焰高涨不可一世,若太超过会形成造罪,也难逃天律的制裁,此种神通力有很大盲点及迷障,不得不小心,能不用最好不用,过去有很多滥用神通者,目前尚关在冥府中受苦。

二、神通灵力的种类

1、冤亲债主的干扰:是对人世间的因果累积者讨伐的一种,此种冤亲债主是比较有修者,自认为冤冤相报何时休,也认为想渡化造冤者作双向的成长。这是上苍公认相互成就的,也容许应该以德报怨,这种会一直对双方作成全,效果如何很难预料,也会给当事者很多感应,有者会开宫济世,相互累积功德,以利未来的依凭。

2、过去善德因缘的报恩:这种就有相当大的福报加身,提供阳世人会有很大福运,一世人也比较平顺,何时来灾殃?都能提前了知,逢凶化吉。这是有时间性的,大约是五至卅年之中,是由无形亡灵所报恩的回获,时间到了就停止了,同冤亲债主讨报是一样的。

3、累世亲人眷属的成全:一者是有来出世为人,又一者是无缘出世为人,那对有出世为人者,就要担负对没缘出世者的成全超渡,这情况必要有大机缘者方可成就之。对有出世者的阳世人,有时开宫济世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就近相互照顾,也能阴阳两利累积功果,济化世人的功果确立,就能用此作依凭成就更高果位,如实证道提升。

4、古朝代因缘的触缘:所有人世间这种情况,由古朝代神灵护佑过去的亲人眷属;在当今时代这些古朝代的亲人眷属,对所有善缘也会来相互成全,在这些过去的亲人眷属等加入神通灵力,把这些古朝代神灵也可以净化提升,也能有回归超越的天梯大道。

三、神通力的作用

1、灵通的能力:为何灵会通?通什么?这种灵会通的问题在一般人的认为,是一种神通力也会很羡慕。殊不知对灵通者经常受无形对方的局限,也无法了知自己所承接的,是正确讯息或是错误讯息?就无法明白其中的问题点在何处,只能有单方面的接收而已。

2、通灵的能力:为何有通灵?在这种过程的问题,正是一种心电感应对无形界的相互接触,是来自于原本已具足第六感的灵敏,有时是先天具足,有时是后天努力所累积,同无形空间有很多相互因缘所导致,一般人比较难了知其内的堂奥是如何。

3、灵乩的能力:必要接受训练方可达至,这是有一定的程序作培训,也要观培训者的资质条件是如何,取决自己未来的境界、层次的分别就相差十分大,灵乩层次分别同第二至三空间,单向接触比较多,甚少能双向沟通的,这是一个天命大小之分别。

4、灵媒的能力:灵媒是由自己的心念意识所引申,对自己可以了解别人所遇到的困难,能用其他方法让叩问者所处的环境,该如何打开此障碍,也有同自己所属的神祇相互连结,对问题比较知道吉凶祸福,能有预先防止的能力,这在国外较多。

5、鬼通的能力:对一般的人感应比较灵敏的,在无形当中是属于这种层次比较多,对所有福祸吉凶的判断十分灵敏,也就是对过去的判断相当准确,未来也可以预知。这其中最大的迷障是可以告诉汝一切,但却没有能力帮汝排解,而造成无法处理的困扰。

6、神通的能力:对刚才鬼通灵力都有具足,也有能力帮汝化除困扰,这在因果循环的讨报,是不可违背因果的定律。这种的神通灵力比较正派的神祇都有具备,但最怕的是叩问者的心态,无法按照神祇所交待作进行,往往会事倍功半,甚且一点感应都无。

7、魔通的能力:这种的灵力远胜前两者,会进入“没因果(不顾及因果)”的状态,对问题直接切入的能力是十分庞大。因为没有因果的观念,所作的也就很快速处理问题,但未来后遗症会很多,比较不能长远;如此魔通能力一起,所有正道作为皆退一旁,等事后再作处理。

8、佛通的能力:是正道的作为,所有也按照因果定律来行使,是按部就班作成全,而不轻易展现佛通能力。用佛通能力同时也会有魔通能力的障碍,不但对自己德性有损,日后有诸多后遗症的出现,不用佛通能力也能处理事情的,能不用就尽量不用。

四、封神证果的根本

1、所有的神通灵力,对问题是圆满的成全,不论用任何的神通能力,必要了知不可违背因果定律及上苍的条纲,在人道世界正是如此,因为是人治所管理的实相界,不能因做错事而没有惩罚,对这种的人治世界必要如理实际作规制,否则护他反而害了他。

2、所有神通灵力者,在未来都会求个封神果位,这是当今世代的认知,能否有实际的功勋,必观各人的德性有否!若只依神通力是难敌自己的业力,那想自己有正道的大作为,是相当困难的,在因果循环的过程,就已失掉德性的基本,也很容易陷入魔障中。

3、崇心如何演义?必要明白上苍的架构及体制是如何,一切的封神如果没有往上提升,那是难有大成就的,只会一直存在神祇的障碍而已。崇心演义:是把这些神祇来提升为佛果位阶的回归超越,圆满乘越,如来佛又如去佛。

为什么积阴德可逆天改命,那做阳善之事有何不同?
一、何为阴德?

经常有很多信众会问什么是阴德,积阴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早在汉代的道教经典《淮南子·人间训》就有:“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

积阴德是道教天道承负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广积阴德必将得到神灵的赐福。

阴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别人不知道,就叫阴德。

对于阴德,民间称之为阴骘,道教劝善书中就有《文昌帝君阴骘文》。无论人们做好事或坏事,都会报应在自己和亲属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远在儿孙。

在《易经》中有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多做好事,而不沽名钓誉,才是阴德。

二、阴德与阳德

善行,都是积善。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德有阳德与阴德之分。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阴德是隐藏的德行,与阳善的公开行善是相反的。

在阴德的阐述中,佛教以因果业力解释,而道教则用承负解说,二者之间虽有差异,但劝人向善的动机总是一致的。

修善最重要的是出于真诚而无所求,这是真善。

阴德就是无所求的成就好事;阴德就是面对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视,心不罣碍;阴德就如《赵氏孤儿》里舍身救赵武的公孙杵臼,以及牺牲亲生儿子的程婴,他们扶忠除奸不求回馈的阴德,令人称扬。

古人的“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是积阴德;分粥赈饥是积阴德;筑桥铺路、凿井引水、点灯施茶、捐棺义葬、急难救助是积阴德;功成不居、不称己善、不扬人过更是阴德;见人危急,勇于搭救;甚至随手捡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阴德;乃至于给人喜悦的面容,令郁闷者一笑解千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心、用心,让领导者安心、同事们欢心,都是积阴德。

积阴德是“给人”,但不为人所知,是“为人”但不为人所明,阴德就如播种,只要播土下种,就不怕将来没有收成的机会。

三、积阴德的五种福报

1
远离魔障
《悟真篇》中说:“若非积行修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道光曰:魔障在彼,修持在我。阴德既宏,灵丹可冀。”

如果人想修道,但是缺少阴德,一修就会有群魔阻道,而有阴德深厚,就金丹有望。

2
贵人相助
《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中说:“人若奉阴德而不欺者,圣人知之,贤人护之,天乃爱之,人以悦之,鬼神敬之,居其富而不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及也,寿不折矣,攻劫之患去矣,水火之灾除矣,必可保生全天寿矣。”

如果你想保持你的富贵,或者是你想过的好一些,则需要积累阴德,这样才能得贵人相助,得上天帮忙。

3
子孙昌荣,远离恶道
《吕祖全书》中说:“为善事者,必享福报;积阴德者,子孙荣昌。不殄天物,不肆盗淫,不毁正教,善事也。救死扶伤,急人患难,无纵隐,贼阴德也。不作善事,不积阴德,则恶道无所不入矣!”

阴德深厚,子孙才能昌盛,而积累阴德的方法有不殄天物,不肆盗淫,不毁正教,救死扶伤,急人患难。如做人无恻隐之心则毁伤阴德,这时恶道就会接近你。

4
降服恶鬼
《真仙真指语录》中说:“阴德伏鬼,阳德伏人。”人有阴德鬼邪惧怕!

5
能避祸患
《玄天上帝百字圣号》中说:“君家阴德合天门,岁小淹留祸不侵。”人有阴德自然可以远离祸患,接近福报。

四、积阴德与积阳德的区别

或许有朋友要问,积阳德行不行?能否也有好效果?

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阴德是做好事而不为人们所知道,上天会加以赐福;而阳善则是做好事让人们知道,得到群众的称赞而享有盛名。

有人会说,阳善享有名声,得到掌声、恭敬、礼赞、鲜花、媒体上刊登事迹,闪光灯聚集在身上,不是很好的事吗?

这个“名声”,确实也算是一种福报,但是这个“名”,却是老天希望大家能戒除的。为什么呢?

因为“名”也是消耗福报的一种方式,做了善事,宣扬功德、炫耀自己,功德往往被损耗,好像钱花出去钱就没了,你把这个“名气”的福享了,也就等于消耗了部分福报。

所以说阳善只是得到一个形式,这个福报你一用没了,而且这个“名”,老天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

人世间享有盛名,但言过其实的,大多会有奇祸。现今社会我们仔细去观察,会发现很多现世报。知名度很高的人,如果他没有实德,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灾祸。

名誉超过了实际的功德,就有奇祸,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念头不正!都是“求名”的心。努力了半天,就希望别人宣扬一下。做善得祸,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自己好好检查一下,做善求名,我们求名的那个心,是想得到“恰如其分”的那个名,还是“名过其实”的那个名?

“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相反,一个人清白无辜,被人恶骂,被人冤枉,看起来委屈,殊不知他无始劫以来的罪障都报掉了,子孙往往很发达。公众号嗣汉天师府,宋朝的大政治家司马光说得再透彻不过了:“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所以,阴阳之际很微妙。“阴阳之际”讲的是循环的道理,“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盛极肯定是衰,显耀至极是祸患。

五、广积阴德,命运必转

阴德,即上德;阳德,即下德。

上德之人,人前背后言行一致,不欺暗室,不愧屋漏,可以“慎独”。下德之人,行善功利心重,斤斤计较,念念不忘,是小善。至于虚情假意行善,做做表面文章的,那就是伪善了,所以《道德经》说:“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许多圣贤先人告诉我们,积阴德、积善果,那永远都是你的,别人是偷不去、抢不走的。

你阴德积得久,积得多了,后面的福报也大,甚至还会福泽你的子孙。所以我们做些好事,最好不要宣扬自已,故意让别人知道的道理就在这里。

阴德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这样得的福报才大。积阳德别人知道了,善德不如阴德积得住和留得住。

如果修心、修行不够,或造点小恶,随修随报,到后来好的善果就没有了。

所以只有多积阴德,德才能积得住,也留得住。

俗话说:“人做善行,人做善事,天地良知,必有福报”。所谓的善行善事,指的就是积德。人积德越多,福报也就越大。

《太上感应篇》说:"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

一个人命运的好坏,与平常自心的善恶与积德结缘有关。修善积德,就是为自己创造善因善缘、获福灭罪的机会;祸稔恶盈,就是为自己造作恶因恶缘、轮回受苦的因缘。

古训言:“立荣名不如种隐德。”创造好的荣誉、高的地位、不如培植阴德。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要改变命运,就看你如何积阴德了。

#八字算命、八字合婚、起名字、奇门遁甲测事寻物#

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构成。

每一元素都有原子,原子有正负电荷,

证明可以再分的,总之世上没有不可分的东西。

庄子说,一个东西天天拿去他的一半永远也拿不完,

反正要剩下一半,永远都可以再分的。

每个东西再小都有两面,不是孤立单面,部是由许多客观存在的条件构成,

客观条件够了此物就产生了,条件和合存在,条件不够就消灭。

这是佛法讲的

“ 诸法因缘生,亦从因缘灭 ” 的缘生道理。
  

正因为事物是由客观条件聚合而存在,

所以叫缘生法,缘生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无常性,

因为他是依靠客观条件聚合而存在,不聚则会消失,

他的存在是毫无主宰,没有常性的即没有自性的存在,

正如一个会议的组成,大家都聚集在一起便组成了一个会,

人都散了这个会也不存在了。

所以三法印中有一印是 “ 诸行无常 ”,

“ 诸行 ” 的 “ 行 ”

不是 “ 行深般若 ” 的 “ 行 ”

( 指心理活动 ),

这个 “ 行 ” 是指一切有为法,

即由因缘所聚合成的一切事物。

因为一切法因缘所生,缘散则灭,

所以他是无常的,缘生即无常,聚合则无自性。

“ 无常 ” 的含义是说没有一成不变独立的东西,这就是无常、缘生。

所以佛法的缘生理论同辨证法的观点并不矛盾,

与马列主义并不冲突,佛法的中心论点就是讲缘生,

因为缘生所以无自性,所以是无常,不是孤立的存在,

这是符合宇宙万法的真实相的。
  
而且这个 “ 空 ” 是 “ 照见 ”,

即是用智慧如实观察时 “ 照见 ” 的,

观行是在智慧上起的,如 “ X ” 光那样透视人体,

诸法的真实相,非凡夫的眼光能见到的,

是观自在菩萨以深般若智慧观见的,

观见五蕴都是因缘所生,都没有自性,自性空才是空的讲法,缘生故空,空无自性。

空掉我们对于一切事物及人我上起的我执见,起执就是障碍,

有的对三宝即对佛像、经书上起执著了,

就贪佛像、经书,看见好的就偷为已有,

凡是对任何法上起执都是流转生死的根本,

而空就是要空掉这种执著。
  

“ 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

是十二因缘的还灭法,十二因缘又叫十二有支,

都是缘生性空的,没有常恒的存在,故没有不变生灭。

般若如大火能 “ 烧 ” 尽一切执著,

不仅对有为法不应起执著,

对无为法亦不应执著,

“ 金屑虽贵,著眼成翳 ”,

在讲般若中没有一点儿保留,

保留一点儿就是流转生死的根子。

四谛也是缘起性空,不应在上面起执著。
  
修般若求智慧,有智慧就修,修又求证得一个果位,求得道。

《心经》说 “ 无智亦无得 ”、

“ 得 ” 有具体的东西。

“ 得 ” 有灾在的东西,得道得果,修行成就,都不能在得上起执著,

不定法中亦有一个得,众生总以为是实在的东西叫得。

智慧、得道都是缘起性空,

“ 得 ” 也是缘起性空,假名安立。

总之应了知 “ 得 ” 是缘起性空,

这就是无执著的 “ 得 ”、“ 智 ”。
  
学修不应太着急,对於所学修的法不应起执著,修行的心不应太急切,

但不精进也不好,佛对弟子讲,修行应如弹琴一样,心太切,如弦绷得太紧了就容易断,

应不过紧不过松,还应有持久不懈的心,有勇猛心,恒常心,太着急会出毛病,

佛法无多旨,真正用於修行成就的法门用不了多少,万法归根到底都是说一切法无我,

如果太精进了会把身体搞垮的。

反而达不到自己的愿望,不应急於求成,

应有畏远心,学法应如其次第的学,

犹如禽走路的人一样,开始不紧不慢的走,

才走得远,才能到达目的地。
  
“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堙,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 ”。
  
无得,本来就没有可得的,般若经说对一切不得起执著。

对一切法不起执著就无里碍。

执无为法,如三宝、般若都不应,执任何一法都是墨碍,

众生的罣碍恐怖就是因为执著有一“ 我 ”,

“ 我 ” 就是障碍的根子,无我了就无障碍了,无罣碍就无恐怖,

菩萨发心度众生,他不怕流转生死,

因为菩萨早就没有我了,

所以才发得起菩提心,觉悟一切有情。

小乘发不起菩提心是因为他未真正见到无我。

“ 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

没有我了就不会有罣碍,无罣碍,就不会恐怖。

“ 远离颊倒梦想 ”:

般若的究竟是无我慧,般若离颠倒。

颠倒有四种:
无常常倒,
无我我倒,
苦为乐倒,
不净净倒。
  
( 一 ) 无常常倒:

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但众生都执以为常恒不变,就叫无常常倒。

如 “ 无常颂 ” 中所说,知道自己要死,但总是想我还不得死。
  
( 二 ) 无我我倒:

众生把五蕴假合的躯体以为是我。

这就是无我我倒。
  

( 三 ) 苦为乐倒:

世间皆是无常幻化,但众生是以苦为乐,如结婚,世人以为快乐,而根本就是苦。
  
( 四 ) 不净净倒,净是妙好的意思,身子是最不净的,但众生却以为是净,对身体起执著。

这是四种颠倒。
  

“ 梦想 ”:
众生想的一切境,都是缘生无自性,

如梦境一般,但却以为是真实的,

梦见可怕的心生恐怖,

梦见欢喜的就高兴,

世间上没有一样是实在的。

想:
幻想,各人的想法都是颠倒想,证了阿罗汉就灭受想定。

证到般若远离颠倒梦想,菩萨证了涅槃,永不休息地度众生,

说小乘的涅槃是堕涅槃,未发度众生的菩提心,

我们每天念的《罗汉仪轨》

和大藏经中的《法住记》,

都说佛法不来,在世间上时兴时衰,

都是由於十六尊者住持,

十六尊者不入涅槃,住世度众生,

各在佛前发誓住持佛法,各人住持一处,

迦叶尊者在鸡足山 ( 云南省 ) 入定,从定力延长生命,住持正法,

等到弥勒菩萨下生,我们应求十六尊者的加持,十六尊者都发了菩提心,

在法华会上得到佛授记以後都要成佛,

是大乘人,是大菩萨,都发了大乘心,

以定力住世,现的声闻相。

《罗汉仪轨)中有颂文

“ 调伏自在现住声闻身 ”。
  
“ 究竟涅槃 ”:

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梵语的音译,

意思是 “ 无上正等正觉 ” 佛成道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上正等正觉区别於菩萨和小乘的觉,十地菩萨等於十四晚上的月亮,

佛才是十五晚上的月亮,一切福德智慧资粮都圆满成就,

小乘的觉是偏觉,只是偏重自己觉悟。
  

禅宗阴悟的人,仅是一点没有明白,没有过关。

若根底深厚,到善知识处参学,善知识一点就穿,破除他的迷惑就开悟了。

遣便是祖师禅的微妙,祖师禅主要是以慧学断烦恼证无我,见诸法宵性,开悟就是见诸法实性,即见佛性。

不立文字,见性成佛。

见性即见佛性,佛性是无明的反面,无明遮住佛性就是迷,

断尽无明就见到佛性,开悟要依善知识参,无明的根本是俱生我执,无明

( 心里的病 )

被善知识拉出来就见到佛性,

所以要参访善知识,求师访道,请善知识印证,教诫。
  

祖师禅,如来禅都是有传承的。

禅宗门下常参 “ 念佛是谁 ”,是把无明的根子挖出来,

这是禅宗下的疑情,参念佛究竟是谁,说是我在念,

那个在念佛的 “ 我 ” 究竟有没有?

佛在世里主要是禅诵,禅是如来禅,范围很宽,

後来达摩祖师传的祖师禅,没有说是坐在禅凳上开悟的。
  
《续比丘尼传》中载:

一位叫玄机的比丘尼去参访禅宗的雪峰义存禅师。

禅师问:你从哪来,

玄机答:从日照峰来。

师问:日出也未?

答:日出就把雪峰照化了。

问:你叫什么名字?

“ 玄机 ”。

“ 一天织多少布?”

“ 寸丝不挂 ”。

说完转身就走。

没几步,禅师突然说:“ 袈裟拖地也 ”!

玄机忙回头看,禅师笑着说:

“ 好一个寸丝不挂呀!”

玄机即拜禅师为师,禅宗的话头就是没有答案,人的我执最易在名字上起,

所以禅师们以名字开玩笑。

若师徒二人都是饱参饱学,一句话就解决问题了。
  
修定的人,入定时就能降伏烦恼,

所谓禅诵,禅是心里用功,修定之前的除盖、断障也都是从内心降伏烦恼,

没有智慧则被烦恼所障,

没有烦恼才能考虑问题,

禅应是止观双运。

止,心不沉,散、掉举。

观,心起十分微细的作用。

诵:
就是读诵,主要是背诵,

但现在多不重视禅诵了,禅宗丛林也很少有禅堂。

密宗的修法是如来禅,

是从佛到历代的祖师们师师相传的。

但能修的人很少。

每个宗派都有禅的修法,後期无人修就失传了,

所以内地有些大德就发心到藏地求法。
  

中国的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晋朝人,当时由於没有外国来的比丘尼,净检等尼直接从比丘僧中受比丘尼戒

( 按佛制尼众应从比丘、比丘尼二部僧中受戒的规定来说,

这是不如法的,但也能得戒,因为佛说比丘尼得戒是从比丘僧得 ),

她的学问,修行都好,由於他们受戒时有多人反对,就在船上受戒,

这表示与反对的人剧清界限,当受戒时异香芬馥,扑鼻而来,这说明她的功德大,得戒殊胜。

她七十多岁要圆寂那天,众人又闻到了受戒时的香气,并见到天上一道祥光,从光束中下来一位手拿花束的女人,

净检告诉众人她要走了,教众人好好行持,就与遣个女人牵着手从彩虹中上天了。

这是非常真实的事,是梁代高僧灾唱写的,

後来西藏盛传 “ 空行母成就法 ” 时,

才知道净检是修此法最高成就者,

修这种法最高的成就是肉身成就,

次一等是身子走衣服不带,

再次一等的身子会缩小,

成就了就往生到空行母的净土去了。

西藏修此法的人十分尊重妇女,

把女人都想为空行母,否则修此法不行。

但这法不轻易传的,修的人应十分保密不许讲。
  
佛法最重传承的,戒、密等一切法都是如此。
  

道谛归总就是三学,定学是佛法的基本功,

最开始修定不一定修祖师禅,

我们根基浅,修不起祖师禅,祗能修如来禅,现在这两种禅基本上已融合了,

如禅宗参的念佛是谁,这一句就是去除我执,

只有心定下来才能把子时想不通的问题想通,就会开悟,如来禅、祖师禅是相通的。

戒定慧三学开广是三十七道品,八万四千法门。
  

“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

咒是随心语,念咒能防护心,降伏其心,伏烦恼,念咒时发什么愿都能满愿,

咒是诸佛的愿力,念咒求什麽都能成就。

咒,一般不讲,讲了容易起执著,什麽意思都不说只是念,念时应恭敬,不打妄想,就能起作用。

神:不可测。

明:般若、智慧。

咒是大明,密法把佛法最密的都告诉你了,级若波罗蜜多是一个咒,咒是把最密的法都摄持了。

般若波罗蜜多是第一义最高法。

所谓 「 法门龙象众,当观第一义气第一义是一切法无我的慧。
  
“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

没有一咒一法与此法相等,

这是最高的密法,是般若波耀蜜多之心经,

开始念其它经之前念一遍心经,能除一切魔障。
  
“ 能除一切苦 ”:

有我就苦,首先应通达人无我,另外通达法无我,通达诸法缘生性。

观缘生是分析问题的最佳方法,问题困难来了,

应从正反多面观察,就能解决问题了,通达般若就能除一切苦。

第一苦就是输回之苦,成佛就是度众生苦。

佛是真语者,宵语者,他说此经後叮咛我们心经是个咒

“ 能除一切苦 ”

是 “ 真实不虚的 ”。

这个经前一段文是显教,

後一部分是密法,

後文说般若波罗蜜多是咒。
  
咒有时亦可以简讲。

“ 揭谛 ”:
去超出三界的轮回;

“ 波罗揭谛 ”:
走到彼岸去。

从生死大海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走向解脱的彼岸。

“ 波罗僧揭谛 ”:
僧,和合众。

使我们大家都到彼岸去,

“ 菩提莎婆诃 ”:

菩提是佛的果位。

“ 莎婆诃 ”:
成佛,我们大家都成佛。
  
这个心经是全部的佛法,佛法无多旨,不应贪多,

最後的建议是我们佛弟子的修行目标,

我们听了心经,不应起执著,我们大家都成佛。

( 全文终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假如真有天堂和地狱,我感觉今年我们家是进入了地狱模式,都是悲伤的消息,没有一丝丝喜事临门……谁能理解十几天亲人一个个病重,甚至已经离开在病床边焦虑的无处安放
  • ”@任嘉伦Allen | 任嘉伦无忧渡 | 任嘉伦宣夜 | | 任嘉伦陆炎 | 任嘉伦请君 | RJL#任嘉伦无忧渡# RJL#任嘉伦宣夜# RJL#任嘉伦陆炎
  • 晚安(四三八): 我们的失踪人口~小静儿,今个惊喜上线,真是令人感动啊[苦涩] 不过,我们这一直以来的美妆博主,敬业的品牌友友~现在怎么却朝着美食博主的路,
  • 孩子该不该学奥数,作为80 90后的父母是最有发言权的了。如果孩子连数学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好,去学奥数效果是可想而知,这样的奥数班只会让孩子不断受挫,打击自信
  • 很喜欢房琪说的一句话:你不需要被所有人都喜欢,只需要找到和自己同频共振的那一部分人。#汽车杂谈#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其实无所谓可以完全复制或者充分借鉴的标准答
  • [心]后来,我帮老爷爷按了电梯,他的背影和他的自行车和姥爷好像好像…今天刚好是姥爷走后的第四年,愿天堂的姥爷一切都好,终点见[心][心][心]前几天有人跟我说:
  • 昨天很好,我走过的路真的很好,现在也很好,希望以后越来越好~祝我生日快乐呀~[蛋糕][礼物]【没谈过恋爱的女生特点表现】没谈过恋爱的女生特点:每天帮别人做情感分
  • 福满楼遇同学,曾经纤弱仙气女子已灵韵尽逝,岁月摧人残,往事翻腾话曾经,感慨如今各不同,某人已是官太某人已是局长,油滑的依然诚恳的依旧,旧事趁酒不醉,如打开记忆之
  •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没有什么比长久的陪伴更能让爱人安心。这个时候,爱与不爱早已不再重要。
  • 如果我生气了,抱抱亲亲就好了,我很容易哄的,给颗糖也行。谢谢我滴启子姐姐,她送了我好多东西,包括小狮子的衣服项链和双子生诞的商品以及哈罗的包包还帮我问我最喜欢的
  • 我的假期有剧可追嘿嘿爽死谁了[哇] #陈哲远沈月新剧定档9月30日# #沈月陈哲远新剧cp感#这条街道,最最常见的 就是这样这样的天气; 偶尔在不同的时候在
  • @秦霄贤#赵泳鑫[超话]##赵泳鑫0825生日快乐# 你像每场日落,那样让人惊喜和灿烂找寻世间美好,发现你如星辰大海,似万鲸宇宙我想把星光揽入怀里,而你如星光同
  • 帮大家做一个拆解,那前一段话就代表你的前任在上一段感情中,他的心里已经消消耗殆尽了,他不愿意再当下去考虑你们的感情还有没有希望,他想做的只是说,哎呀你让我安静的
  • 正好我发烧了,将近39度,浑身疼,还得看着弟弟,头嗡嗡的,一怒之下,把碗给他摔了,薯片全洒了,碗也坏了,他惊天动地地哭起来:“我错了,妈妈,我不该踢你……我辛辛
  • 旅游日记总要下趟江南吧去看看小桥流水人家来苏州不要错过的平江路沿着老街小道走还能听小曲阳光透过树洒下来真的美到心坎上出差一趟开完会就赶过来打卡打卡攻略1.每一个
  • NO.12 辰龙属龙人诸事不顺的一天,生活工作都有太多不如意之事,让你心情十分郁闷,再加上不怀好意的人多,做起事来更加寸步难行,建议保持以往的活力,相信困难很
  • 也有一些饿鬼虽然没有这些问题,但他们的肚子很大,食物永远填不满;还有一类饿鬼,口中因饥饿而冒出阵阵火焰,所谓“鬼火”[2]即是指饿鬼口中燃烧的火焰。也有一些饿鬼
  •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起,乐华娱乐营收增长的80%以上来自王一博。其中,音乐IP制作及运营业务的毛利率由2020年的61.0%减少至今年前三季度的30.1%
  • 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中华儿慈会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却并非每个人都能读懂生命;每一个人都拥有头脑,却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善用头脑。#每日
  • 这群人都是神经病,疯子,最需要的确实是看看心理医生了lol所以Lestat你什么时候能从你的棺材里出来,你的老婆都跟别人跑啦(这几天实在看到太多有“我没阳前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