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释《法相宗》

(第四十二段)

四、法相宗:

又名<唯实宗>。 此宗祖庭为西安大慈恩寺、开宗祖师是唐代玄奘大师。大师为法驱弛,前往西域,历尽千辛万苦,才得以到达印度,大师到印度主要是想学唯识瑜伽。弥勒菩萨造《瑜伽师地论》后,无著菩萨升兜率天,请弥勒菩萨降世传授此论。弥勒菩萨讲法时,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十分神秘。这本论只在“西天竺”流传(印度方位在中国之西、古时名西天竺),而未能传到中国来,所以玄奘大师特地前去求取此论。

玄奘大师到印度后,依戒贤和尚为师,当地尊称戒贤和尚为正法藏,居那兰陀寺,座下有万多名学徒,但玄奘大师拜戒贤和尚为师后,因聪颖异常,排位在上首十人之列。大师在戒贤和尚处学《瑜伽师地论》,共历时五年之久,直到他回到长安,往返之间已经过了十七年。

玄奘大师传法给窥基大师,窥基大师是唐朝开国元老尉迟敬德的侄子,依从玄奘大师出家,由于他天资聪敏,深得玄奘大师之道。玄奘大师译瑜伽论时,其间有人去偷听,回去后也照样宣讲一番,门人告知大师,大师说:“他虽能讲,但未能通达《因明学》,所讲不足取。”大师以《因明学》传授给窥基大师,窥基大师善用“三支比量法”,演讲时,能立能破,那盗法者就自然不如他,也就不足取了。

因明之“因”指推理的根据、理由、原因;因明之“明”指显明、知识、学问。因明初为佛家论义之方便法,是佛教用来诠释哲学思想的形式方法,是义学一门的重要科目和论辩方式,主要用于与其他各派、甚至是大小乘之间的辩论。在佛家因明产生之前,古代印度已有的学问一般称之为正理,正理思想首先由小乘开始研究。

佛家有关因明的第一部著作是由“法救”法师著的《论义门论》,此书已失传,据说与龙树菩萨的《方便心论》相似。此后到弥勒、无著的大乘时代他们觉得正理思想可以采用,因而改造为佛家之因明。因明这一词语就首先出现在无著所著的《瑜伽师地论》中。在无著之后,世亲又继续发展因明,并著有《论轨》和《论式》两书。因明发展至此,虽直承正理,但又与佛家根本教义相融合,他们已经开始将因明与内明相辅发展,这是弥勒、无著及世亲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支比量法”是指以“宗、因、喻”三支作比较法而为言论之法、例如:以声无常、法无我为“宗”;以破五蕴、除我执为“因”;以诸法皆不可得为“喻”。此三支中,以“因支”最重要,故称为“因明”。窥基大师写《成唯识论》是玄奘大师为其传授了西竺十多家《唯识论》精要而完成的,非常珍贵,故此宗又名<唯识宗>。
<唯识宗>主“万法唯识”,认为宇宙间的一切均为“识”所变现。在原始佛教里,“识”由“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识所构成,唯识学增设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展开为“八识”,阿赖耶识被看作为根本识,前七识均依第八识阿赖耶识才得以转起,以世出世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为其纲要。唯识学借建立第八识来说明宇宙万有的来源、特性与变化规则的这种缘起论,被学界称之为“阿赖耶缘起”。

《唯识论》问世后,邪见尽破,正法全伸,是佛教释门最伟岸而又轰轰烈烈的大事。此书说:“研究圣教所说,须用现量和比量去印证,方才可信。现量的意思是:以无分别智,明了法自相,叫真现量;有分别智,于义起异转,叫似现量。比量的意思是:如籍相观义,有正智生,叫真比量;虚妄分别,不能正解,名似比量。遍染净法上,执有我执和法执,叫遍计所执性,是非量;依他众缘而起,叫依他起性,属于比量;远离依他及遍计等执,识心本园明,入园成实性,属现量。”

唯识宗谈相、又名<法相宗>,以相不自相、全从识变,识不自识、全依性起,相识不二、相识一如,自然破一切邪见。此宗因玄奘大师住慈恩寺,又名<慈恩宗>。本宗总取《华严经》、《解深密经》、《如来出现功德经》、《大乘阿毗达磨经》、《入楞伽经》、《厚严经》等六经及《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集量论》、《摄大乘论》、《十地经论》、《分别瑜伽论》、《观所缘缘论》、《唯识二十论》、《辩中边论》、《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等十一论为所依,又特以《解深密经》及《成唯识论》为凭据、以成一宗之旨;更以大乘菩萨十七地渐次法为其行证、此十七地行证法被其他宗派所广泛采用,为诸法中真修实证之瑰宝。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唐中天竺三藏法师地婆诃罗奉敕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周遍十方有大名称,于真妙藏寂然宴息,虽现受身永出三界,而行诸有勉济众生,平等教诲志常贤善,平等怜愍心无染著,能令自他莫不清净,成就如是无量功德。其名曰: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大名称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眼菩萨、莲华面菩萨、珠髻菩萨、妙音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如童子色相端严,于此众中而为上首。

  尔时,观自在菩萨与恒河沙等绍尊位者诸菩萨俱,殊胜见菩萨与无央数天帝释俱,虚空藏菩萨与无量菩萨及无量四天王众俱,大势至菩萨与无量亿梵天众俱,遍吉祥菩萨与无量婇女俱,普贤菩萨、不空见菩萨、星宿王菩萨、离疑菩萨、息诸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各与无量菩萨众俱。其中亦有无量诸佛,自变其身作菩萨像。尊者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葉,如是等大阿罗汉,各与无量声闻众俱。那罗延等无量天众,乃至恒沙国土日月诸天,威光照耀悉来佛所;至佛所已,彼天威光不能复现,犹如聚墨对阎浮金。婆楼那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美音乾闼婆王、无扰浊迦楼罗王,各与无量诸眷属俱,来入此会。十方世界如恒河沙所有菩萨,咸于本土启请如来,与诸四众同时到此,各持种种出过世间殊好供养,奉上于佛、诸菩萨已,即于会中坐莲华座。

  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欲请二字之义,惟愿如来垂哀见许。”

  佛告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欲有问者随汝意问。如来不为一众生故出现世间,为欲利益无量众生而出现耳!”

  于是胜思惟菩萨,即白佛言:“世尊,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如来威神之力,乃能问我如是深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应离,所谓欲贪。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嗔怒。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愚痴。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我取。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疑惑。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憍慢。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懈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惛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爱著。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汝复问我,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善男子,谓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善男子,若有敬顺如来语者,于此一法常当忆念。何以故?无有众生爱乐于苦,凡有所作悉求安乐,乃至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为自他皆得乐故。善男子,以如是义我说此言:‘非己所安,不加于物。’如是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善男子,无有少法是如来觉。何以故?如来觉者无所觉故。善男子,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善男子,诸业自性是如来觉,一切法从因缘生是如来觉,因缘之法犹如电光是如来觉,以因缘故而有诸业是如来觉。

  “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是如来觉。善男子,何故法性名普光明藏?善男子,世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怀子故名为藏。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藏,是故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来觉。善男子,诸法实性一味解脱是如来觉,一味解脱是即名为普光明藏。

  “善男子,一相法是如来觉。云何一相?所谓诸法不来不去、非因非缘、不生不灭、无取无舍、不增不减。善男子,诸法自性本无所有不可为喻,非是文词之所辩说。如是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

  当佛说此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法门之时,有十地菩萨所见微尘数众生,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无量菩萨得入初地,无量菩萨得百千三昧,无量众生悉蒙利益无空过者。

  尔时,佛告罗睺罗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

  说是语时,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即皆避座,白佛言:“世尊,我等誓当受持如来所说法要,于此娑婆国土最后时中,见有其人流通为说。”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能持此经典者我当拥护,令其志愿皆得满足。所以者何?能持此经是法器故。”

  尔时,世尊普观众会而作是言:“诸仁者,我此所说甚深方广希有法门,非诸众生有少善根而能听受。能听受者即为承事供养于我,亦为荷担无上菩提。是人当得辩才无碍,决定生于清净佛土。是人临终定得亲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而现在前。我今在此耆阇崛山诸菩萨众所共围绕,彼临终时亦如是见。当知是人即为已得无尽法藏,当知是人得宿命智,当知是人不堕恶道。善男子,我今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设有众生作五逆罪,闻是经已,书持读诵为人解说,所有业障咸得消除,终不受于恶趣之苦。斯人即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在在所生诸根具足,蒙佛灌顶五眼清净。善男子,取要言之,我见是人已成佛道。”

  佛说此经已,胜思惟等一切菩萨,及诸声闻、天龙八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丘处机的政治主张和伦理学说
丘处机从宗教家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匡救时弊的政治主张和伦理学说。他的政治主张,基本上是在面见成吉思汗时提出的。针对当时蒙古统治者对所征服地人民的残暴肆虐,他提出了统治者应当不滥杀无辜、使民修养生息并实行选贤用能政策的主张,其主要内容如下:
1. 不滥杀无辜
在面见成吉思汗时,丘处机曾告诫成吉思汗应当“除残去暴”,并宣扬“天道好生”,以为为治之方须以“敬天爱民为本”,主张“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元史》卷 202 《释老传》,北京:中华书局 1976 年版,第 15 册,第 4524--4525 页。)成吉思汗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这些主张,曾对左右说:“但神仙劝我语,以后都依也。”(《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道藏》第 34 册,第 493 页。)又曾下诏禁止蒙古军队滥杀无辜。这对深受蒙古军队蹂躏之苦的广大人民无疑是有利的。丘处机也因此而赢得了广大中原汉族人民的称赞,《元史· 释老传》载:“中州人至今称道之。"(《元史》卷 202 《释老传》,北京:中华书局 1976 年版,第 15 册,第 4525 页。)

2. 使民修养生息
丘处机曾以山东、河北为例而向成吉思汗说:当地百姓屡遭兵火而“流散未集", 故“宜差知彼中子细事务者”前往治理,并“当与免三年税赋,使军国足丝帛之用,黔黎获苏息之安,一举而两得之”。还告诉成吉思汗此举”亦安民祈福之一端耳,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玄风庆会录》,《道藏》第 3 册,第 390 页。)

3. 选贤用能
丘处机曾向成吉思汗宣扬中原地区的重要性,说: “四海之外,普天之下,所有国士,不啻亿兆,奇珍异宝,比比出之,皆不如中原。……山东、河北,天下美地,多出良禾、美蔬、鱼、盐、丝、蚕,以给四方之用。自古得之者为大国,所以历代有国家者唯争此地耳。”并建议选派精明能干的官员前往治理,以为“如差清干官前去,依上措画(划),必当天心”,“苟授以非才,不徒无益,反为害也”。(《玄风庆会录》,《道藏》第 3 册,第 390 页。)
为了加强其政治主张的说服力,丘处机还利用宗教神学宣称上述主张皆是“天意”,又说“帝王悉天神谪降人间”,若能遵从“天”意则可“功成限毕,升天复位”,若再能行善修福则“升天之时位逾前职”,而“不行善修福则反是"。(《玄风庆会录》,《道藏》第 3 册,第 388 、 389 页。) 这种披着神学外衣的政治主张令成吉思汗很容易接受。

史载成吉思汗“深契其言”,并说: “天锡仙翁,以寝朕志。”还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元史》卷 202 《释老传》,北京:中华书局 1976 年版,第 15 册,第 4525 页。)上述政治主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广大下层人民,含有一些合理的因素,但总的来说却难免受到了时代的局限,在根本上是服务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的。

在伦理道德方面,丘处机主张为人应当行善积德,如其《寄杨五信士》诗言:“题诗欲寄纸还无,检铁搜文得故书。书后殷勤题一绝,嘱君行善莫踟蹰。”(《瑶溪集》卷 2 《寄杨五信士》,《道藏》第 25 册,第 817 页。)又有《示众》诗言:“圣贤非道远,功德在人修。不向此心觅,更于何处求?”《答樊生》诗则言:“莫问天机事怎生,唯修阴德念常更。人情反复皆仙道,日用操持尽力行。”(《瑶溪集》卷 2 《答樊生》,《道藏》第 25 册,第 816 页。)

需要指出的是,丘处机所宣扬的伦理学说仍然是借助于宗教神学的力量来维持的,如他声称行善积德乃是免除祸殃、得道成仙的条件之一,所谓:“为人不解修阴德,转壳何由免祸殃?”(《瑶溪集》卷 3 《侧隐》,《道藏》第 25 册,第 818 页。)又说:“但能积善行道,胡患不能为仙乎?” (《玄风庆会录》,《道藏》第 3 册,第 388—389 页。)同时,丘处机的这套伦理学说也是服务于全真道的宗教修炼的。

如前所述,丘处机认为“修性”成仙之关键乃在于“心”静,所谓“心上无尘到处宜”(《瑶溪集》卷 3 《雏州城北于户新观》,《道藏》第 25 册,第 825 页。)“身心不动到仙乡”(《瑶溪集》卷 1 《平山堂》,《道藏》第 25 册,第 813 页。)而获得“心”静的最佳途径就是熄灭一切是非、对立的观念,各安其“分”不为世间的一切不平等现象所扰,如他有诗言:“是非人我绝谈论,却返生前混沌。一性昭彰乍显,二仪混合初融。飘飘法界任西东,到处神光覆拥。”(《瑶溪集》卷 6 《自咏》,《道藏》第 25 册,第 842 页。)又言:“高下如能各处分,始终即得免罹殃。今之曷故多灾障,盖为人心胡纵放。”(《潘溪集》卷 3 《因旱作》,《道藏》第 25 册,第 824 页。)这种“各安其分”的思想,无非是要求广大人民承认现实的一切不合理现象,放弃试图改变现实秩序的思想和斗争
前述丘处机于贞佑二年(公元 1214 年)帮助金廷招降登州、宁海起义军,即是将这种思想落实到行动上的表现。无疑,上述主张在客观上是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因此,它虽令全真道赢得了早期蒙元统治者的扶持,但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却是消极的。
作者:卿希泰  | 《中国道教史》第四卷
文章录入:龙泉道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现在你的饭量越来越大了,两个小时要哭着吃一次,吃的也越来越多了[偷笑]咱们乖乖吃哦,争取在肚肚里缺的那点在月子里补起来[笑而不语]每天你都要挨到妈妈睡,睡得了踏
  • 9月30日至10月2日,我市在市文化馆西广场举办了文旅文创成果展,各县区近百家文化旅游企业展示了近千种文创产品,并启动了“行走南阳发现中国之美”抖音挑战赛。9月
  • 品质质量有保障【29.9元】抢购5斤新鲜现摘果冻橙[打call][打call][打call]我们是纯正的种植户,卖的果子都是当天采摘当天发货,我们卖的每一箱果子
  • 那龟蛇锁大江中赫赫有名的龟山,绿意葱葱,悠然僻静,邀你一起在新年出圈。长大后,龟山公园改造,龟山电视台仍然伫立在城中,像是武汉不可磨灭的精神之柱。
  • 华佗悬壶济世、著书育人、名扬万世,在亳州留下众多“遗产”:驰名中外的五禽戏、典雅质朴的华祖庵、当地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如今已形成了一个年产值1400多亿元的
  • 明浩 2016年开始的生日话题️记录 每年都包含着和明浩的回忆,是纪念此刻,是粉丝温柔且浪漫的仪式感❤️ 2016 모싯는_귀요미_서명호_탄신일 Happ
  • #头像[超话]#每个人心里都住着魔鬼 女生头像幸福是它的牢笼 当一切幸福都化作泡影 魔鬼就会冲破牢笼高唱着血腥的圣歌浮现 那手绘头像男女时候 绝望的人将所向无敌
  • 特别给大家推荐一下认真试试我用了好几年的兰蔻王牌菁纯眼霜,淡化眼纹的效果非常好,淡黄色的乳霜质地,里面还添加了角鲨烷,滋润不油腻,长期使用也不会长脂肪粒哦!半哑
  • #晋江文学城[超话]#死去的长佩突然开始攻击我……当时是第一次写小说(去年暑假)对审核一无所知就放飞自我(没错,放长佩都被锁了)为什么被锁了?别问我,平台要锁(
  • 追着太阳去寻找️光的方向吧,哈哈第2⃣️天: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在色彩鲜明的岩石柱石林里徒步,每一步都是一处风景,这个公园不大,半天就可以逛完。上周和张大夫‍
  • 已分手,换了联系方式,他应该再也不会出现在我的人生之中,最后一条短信我已经不需要他的回复:曾经以为你今后的人生会有我一直陪你走下去,如今才发现我只需要陪你到这里
  • 【2023年初三年级学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11月10日开始】#京津冀热点# 北京教育考试院昨天发布2023年初三年级学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明确全
  • 2022.11.07——2022.11.13 周记84[兔子]一周一记新买的帽子迫不及待戴上了 软乎乎的好舒服马海毛的毛衣也好软粉粉的好阔耐 但是太长退了管长耶
  • “双十一”原本就失去了热度,又曝出某商家搞活动先涨价,原价979元的羽绒服,一顿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才省了二毛五(哦是二毛八)大家的心越发冷了。“双十一”原本就
  • 此外,天津市气象台今天16时发布陆地大风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明天早晨至下午,天津地区将有北风5-6级阵风7-8级,请有关单位和人员作好防范准备。(记者 郑毅)#孝
  • 两个人之间的拉扯我也好爱看,一般小说在一起之后我就不爱看了,但他们在一起之后也互相试探拉拉扯扯的就很对我胃口,我就好这口[亲亲]【独家报道】#郑雨盛[超话]#特
  • 31.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32.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33. 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42. 遍地是黄金,缺少有心人43. 叶自根生,相自
  • 记得以前读书很疲惫的时候每天看看你就觉得又有了动力,以前许下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一定要去看一次你的演唱会啊!那就潜说一下我和他们的渊源吧那是在刚上初一 我在校门口
  • 下午我微他说想吃生腌虾,晚上他回家的时候就真的给我带了,其实挺高兴的,毕竟他记得,女人嘛,也总容易被一些小细节打动。”然后父子俩个抬头看我~我还陷在烦躁的情绪里
  • “ 相逢桥上无非客,行尽江南都是诗 ”心里面一直藏匿着一个这样诗意的江南。生日快乐呀我的宝贝@张艺兴 祝你昭昭如愿,岁岁平安,自成人间绝色,远胜万缕清风,祝你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