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有言:“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可见净土法门,能否往生西方,关键在于是否有真信切愿。印光大师也说:“念佛法门,以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愿,未得相应,亦可往生,况已相应乎。”信愿行三者,是西方净土之生因,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三资粮。“盖净土法门,不出信、行、愿三。”这三者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对净土三资粮,净土宗历代祖师大德多有开示、说明,多位祖师留下著作造福后世、当今。如十一祖省庵大师写《劝发菩提心文》,作《西方发愿文注》,著《涅槃会发愿文》。其净土思想中立愿指向明确,发愿理论丰富。省庵大师把发愿作为修学净土法门的第一要务,认为立愿是具该信、行的资粮枢纽,彰显、重视立愿的重要性。

一、发愿的重要性

净土三资粮中,发愿是生信之后的必然步骤。对西方净土要有信有仰,信者相信也,仰者乐求也,也就是欣然愿往生到净土。愿就是心愿,是从自己内心发心立愿,是发自肺腑的誓愿。净土法门的修行重在立愿,愿是净土得生与否的关键,如蕅益大师所言:“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又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

省庵大师秉承净土法门有关发愿的思想理论,对净土立愿的重要性给予多次论证、说明和劝导。他在《劝发菩提心文》中殷殷嘱托道:“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修学佛法之入门要道,不在他处,首在发菩提心。佛法修行最紧急的要事,首先是立愿,行无愿不成,无愿必至退转。发心立愿,是佛法修行的根本,是上求下化的必然条件。如果不能发平等慈悲的广大之心,立下坚固不退之愿,则纵使经历尘点劫数,依然不能了脱生死,还在六道轮回。所谓的修行,只是徒劳。《华严经》上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有一菩萨,往昔遇佛,发菩提心。后在世间修行,将前所发菩提心忘失,结果所修无论世间善,还是出世间善,都成了魔业。忘失菩提心尚如此,何况未发?所谓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发愿是修行不可缓之事,欲修学佛法必先立愿。普贤菩萨发十大愿王,观音菩萨发十二大愿,阿弥陀佛因地所发四十八愿等等,都是后世修学的模范,也昭示了修行以立愿为本的道理。

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开示:“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大众诚能不弃我语,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莲社宗盟自今缔好。所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则安知未来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不从今日发心立愿而始也。”不要认为一念轻微,虚愿无益。能发一念西方愿,即播将来净土种。依真心修行,心真则事也真实;依大愿精进,愿广则行深。世间至大者无非虚空,然而与心想比,虚空非大,还是心为大。此心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包太虚,周沙界。世间至坚者无非金刚,然而与愿力相比,金刚非坚,还是愿力最坚。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为此苦,退失西方愿。与会大众,近日结成莲社,发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那么我们未来成就果觉圆满三十二相,百福庄严,就是以今天的发愿为起点。净土十祖行策大师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说:“然选佛场开,是处可入。无论深山净刹世路风尘,要须心作南车,愿为前导,苟所向不乖。”往生西方净土,必须以发心立愿为导向。否则,就会发生方向性的错误。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列举了十大愿王的神妙德能,描述其在行者临命终时所显发的力用。经云:“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经文描述了一个临终者,哪怕是国王这样的世间最至尊至贵的人,在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他的大臣辅相、象马车乘以及一切珍宝财物、妻妾奴婢、尊贵荣誉等等有形的和无相的一切,都不能随他而去。十大愿王内含了引导行人往生西方之功德,在临命终时,显发无作妙用,引导行人往生西方。以此类推,我们净业行人平时立愿往生西方,精进修行,是植愿力之因,而临命终时乘愿往生极乐,即是兑现愿力之殊胜果报。

所以说,信愿行净土三资粮中,愿起着决定性作用。省庵大师在《劝修净土诗》的序言中说:“有行无愿,终不往生。”没有生到西方净土的愿力,纵使念佛念得一心不乱,也不会生到西方。在《西方发愿文注》中,省庵大师论述了信愿行净土三资粮的关系:“又愿之一字,具该信、行。信则自、他、因、果、事、理不虚(信得自心是佛,他人亦然。念佛为因,往生作佛为果实也。西方是事,唯心本性是理。一一真实,故云不虚) 。行则专事持名, 不杂不散。愿则心心好乐,念念希求。如此三事,缺一不可。有信、行而无愿者有矣,未有有愿而无信、行者也。”

净土法门的发愿,本身就包含了信、行。信即蕅益大师所说的深信自、他、因、果、事、理都真实不虚(即相信自心本来是佛,别人也如此。相信念佛为因,必会成就往生净土和最终成佛的果报。相信事相上的西方极乐世界真实存在,而理体上的西方极乐世界为自心所具、所现。这些一一都是真实的,因此说不虚)。行则是专一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不杂不散。愿则是心里时时都怀着喜乐,念念都期盼往生。信、愿、行三者缺一不可。有的人对西方净土有信有行,但仍可能不愿往生。但是,已发下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誓愿,却仍然对净土无信,并没有念佛的行持,这样的事是没有的。

省庵大师作有一首论述净土信愿行三资粮的诗,诗中写道:“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信根先向心田种,行足还加愿力坚。路乏资粮终不到(有信愿无行),马无缰御孰能前(有信行无愿) 。但将三事为符契, 携手同登九品莲。”有信愿无念佛的行持,往生不了西方净土。有信有行却没有往生的誓愿,这就像马没有缰绳而不能驾驭前行一样,是不能生到西方净土的。

有人对往生净土需要发愿心有疑问,省庵大师在《西方发愿文注》中作了假设性的问答,对发愿的疑问进行了解疑答惑:“又问:为善生天,作恶入地狱,本不发愿。念佛往生,亦复如是,何须待愿而后生耶?答:三界因果,随业所感,固不待愿而成。求生西方,出世正因,若无大愿要期,纵然念佛,决不成就。譬如牛行熟路,虽无御者,亦知归宿。如行生路,决无趋向,必须御者手执绳头,复加鞭策,然后方行。众生心性如牛,三界如熟路,西方如生路,愿如御者,信如手,念似绳头,誓如鞭策。往生如行路,无愿不生,如牛无御。故必以发愿为要也。”

有人问道:行善者生天,作恶者堕入地狱,并不需要发愿。念佛往生,也应如此,何必非要发愿后才能往生呢?省庵大师解释道:三界内的因果报应,都是随众生各自的业力所感,自然不用发愿便会如此。求生西方净土乃是横超三界、出离生死的出世间大事因缘,如果不发大愿激励、约束自己,纵然念佛,也决不可能成功。譬如牛在熟路上,虽然无人驾御,也能回家。如若在陌生的路上,它肯定会搞不清方向,必须由御者手执缰绳,再加以鞭策,然后才能前行。众生的心性如牛,三界如熟路,西方净土如生路,愿如御者,信如手,念佛如缰绳,四弘誓如鞭策。往生西方净土犹如行路,无愿便不能往生,就像牛无人驾御不能前行一样。所以往生净土的事业,必须用发愿来激励自己、约束自己、引导自己。

省庵大师“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广则行深”、“有行无愿,终不往生”、“愿之一字,具该信、行”、“未有有愿而无信行者”、“往生如行路,无愿不生”、净土法门“以发愿为要”等有关净土立愿的观点,既继承了以前净土祖师大德有关净土立愿的思想,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更把立愿摆到了修学净土法门的首要位置,作为念佛行持的动力源泉,具该信、行的资粮枢纽,成办往生事业的第一要务,充分彰显了立愿的重要性和在往生西方净土中的关键作用。

《观经》六大成就

(第三段)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
所有佛经的开头都有“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本经也不例外,这是为了遵循佛陀的遗教,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入大般涅槃前,佛的堂弟,在佛弟子中号称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代表在场的所有人向佛请示了四个问题,史称“四事问佛”,阿难问:
1、佛陀涅槃后,以谁为师?2、佛陀涅槃后,弟子们依何处安住?3、佛陀涅槃后,恶人如何调伏?4、佛陀涅槃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佛陀回答说:阿难!你和大家都要好好地记住:
一、我入灭后:你们应依戒为师。因为有一人依戒律修行,佛教就会有一份光明;有十人就会有十份光明;有百人、千人、万人、以至人人都依照戒律修行而不毁犯,佛教就会有无量无边多的光明,这些光明能照破世间所有众生的生死无明,可使众生得解脱道,所以凡是学佛之人,都应该以戒为师。
二、我入灭后:佛弟子应依“四念处”为住。即:1、于身念处观身不净;2、于受念处观受是苦;3、于心念处观心无常;4、于法念处观法无我。佛子若能依此四处起观,就依然还是与佛同住一处。
三、我入灭后:结集经文之首应冠以“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如是”、是“如此”“这样”的意思;“我闻”则表示经的内容是阿难亲自听闻佛陀所说的,非从他闻,真实无谬。
四、我入灭后:对待恶性比丘应用“默摈”为之。“默摈”就是不与其争辩,默然离弃。这些恶性比丘,佛住世时,尚能调伏,佛不在世了,是没有人能管得住的,所以说对待这样的比丘,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理他,久而久之,让其感到无趣后,自动迁单。
阿难在佛陀涅槃后,参与了经藏的结集,诵出的经藏得到了五百位曾在佛陀身边闻法的大阿罗汉的核实和认同,所以“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在弘传佛法上意味着所说之经的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
“如是”本义为“信顺”,以“信”则说“如是”、不信则说“不如是”。佛法以“信”为第一、以“信”为道源功德母,所以诸经之首皆举阿难之能“信”而说“如是”。其他外道经典,开卷有阿(无之义)、伛(有之义)二字为吉祥之表法,这到底是“无”还是“有”,反成了是非诤论的焦点,故佛教为避免诤论而列“如是”等“六成就”以成无可争辩之独家妙法、“六成就”即:
1、如是:为信成就。指如来所说法,是如是之真理、如是之正法,信者必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我闻:为闻成就。这指的是阿难长期跟随在佛陀的身边,到各地弘化,以这样的因缘,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了阿难的心中。阿难的记忆力超群,佛将自己一生讲过的经,都全部对阿难复述过一遍,阿难一经于耳,永不忘失。所以阿难说:所有结集的经典都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是真实不虚、值得信任的。
3、一时:为时成就。一时意为佛处一切时,一切时可无限长、可无限短,但不论长短,佛都无时不在,无有定时,故名“一时”。佛说法,声闻听、是小乘法;菩萨听、是大乘法;无缘份者、见佛没说法。所以用“一时”最恰当。
“一时”的真正含义是圆满过去、现在、未来,于“一念”遍入过去、现在、未来。所谓过去、现在、未来说的是时间,时间在真如自性中是根本就没有的,因为时间只不过是众生虚妄生活中的一种颠倒观念,是随顺世间说而已,而大成就者一念遍闻一切法,一时者遍知三世一切法,其实这个“一时”就是“正遍知”。“正遍知”是佛知佛见、是佛的十大果号之一,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意思。可见这“一时”之妙,妙不可言。此为“时成就”。
4、佛:为主成就。“佛”指的是释迦牟尼佛。佛觉知三世一切诸法之实相,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成就三身四智、三明六通、八解脱、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福德功德具足圆满,为不同根性的众生演示种种不同的解脱法,所以佛是说法主、是一切众生之主,故名“主成就”。
5、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为处成就。“处”是地方、是说法的地方。耆阇崛山即灵山,位于古代中印度摩羯陀国首都王舍城之东北侧,是著名的佛陀说法之地,此山为王舍城五山中最高大者,园林清净,圣人多居此处,佛常住于此,《观经》就是在此山中说的,称为“处成就”。
6、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这几句为众成就。“众”指的是众人、众菩萨、众位听众。“大比丘众”指的是大阿罗汉,比阿罗汉证悟高,实际上是大菩萨以阿罗汉的身份示现在佛说法的道场,当佛的听众,他们常随从在佛身边的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还有自觉觉他,证入大乘佛法的菩萨三万二千人,也在《观经》道场来听佛陀说法。在这些大比丘和菩萨众中,坐在首席的是七佛之师、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法王子。具足这些法众,称为“众成就”。
以上六个成就,是佛陀讲的所有经典中都有的,有这六个成就,才能证明是佛亲口说的、是真实不虚的、是阿难亲耳听闻后一字不差所宣说的,是可以绝对相信的。
所有的外道典籍都没有以上六个成就,这六个成就也是佛经与外道经典的根本区别。从上可见,佛讲《金刚经》只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听法,而讲《观无量寿经》除了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外,还有三万二千菩萨及候补佛“文殊师利法王子”参加听法。
文殊师利法王子简称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为智慧的象征,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顶,右手持金刚宝剑表示智能之利,能斩群魔,断一切烦恼;左手持青莲花,花上有金刚般若经卷宝,象征所具无上智慧;坐骑为一狮子表示智能威猛。
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具足金刚般若智,示现在《佛说观无量寿经》的法会中,可见《观经》就是金刚般若法,是专为大乘菩萨讲的、是专为学大乘法的人讲的,是真正的一生成佛法!

其实你可以说不:
枉受轮回之苦
难道不觉得悲哀吗?

无一法不是佛法,
也无一人不是佛。

无奈众生,
犹如宝珠就缝藏在自己的衣服里,
却一点也不知道;

身上藏着宝贝却还在四处乞讨,
冤枉遭受穷困的命运。

文 / 印光大师

文钞原文:

迨至众生机尽,
如来应息,
而大悲利生,
终无有尽。

由是诸大弟子,
分布舍利,
结集经藏,
俾遍界以流通,
冀普沾乎法润。

及至东汉,
大教始来,
但由风气未开,
故唯在北方流通。

至孙吴赤乌四年,
康僧会尊者,
特开化建业,

蒙如来舍利降临,
致孙权极生信仰,
遂修寺建塔,
以宏法化;

此法被南方之始也。

至晋而遍布高丽、
日本、
缅甸、
安南、
西藏、
蒙古诸国。

自兹以后,
蒸蒸日上。

至唐而诸宗悉备,
可谓极盛。

天台、
贤首、
慈恩,

以宏教;

临济、
曹洞、
沩仰、
云门、
法眼,

以宏宗;

南山,
则严净毗尼;

莲宗,
则专修净土。

如各部之分司其职,
犹六根之互相为用。

良以教为佛语,
宗为佛心,
律为佛行。

心语行三,
决难分属;

约其专主,
且立此名。

唯净土一法,
始则为凡夫入道之方便,
实则是诸宗究竟之归宿。

以故将堕阿鼻者,
得预末品;

证齐诸佛者,
尚期往生。

如来在世,
千机并育,
万派朝宗;

佛灭度后,
宏法大士,
各宏一法,
以期一门深入,
诸法咸通耳。

譬如帝网千珠,
珠珠各不相混。

而一珠遍入千珠,
千珠悉摄一珠。

参而不杂,
离而不分。

泥迹者,
谓一切法,
法法各别。

善会者,
则一切法,
法法圆通。

如城四门,
随近者入;

门虽不同,
入则无异。

若知此意,
岂但诸佛诸祖所说甚深谛理,

为归真达本、
明心见性之法。

即尽世间所有一切阴入处界大等,

一一皆是归真达本、
明心见性之法。

又复一一皆即是真、
是本,
是心、
是性也。

以故楞严以五阴、
六入、
十二处、
十八界、
七大,

皆为如来藏妙真如性也。

如来藏妙真如性,
含育生佛,
包括空有;

世出世间,
无有一法能出其外,
不在其中。

见正编复海曙师书。

由是言之,
无一法非佛法,
亦无一人非佛也。

无奈众生,
珠在衣里,
了不觉知;

怀宝循乞,
枉受穷困。

以如来心,
作众生业;

以解脱法,
受轮回苦,
可不哀哉!

《印光法师文钞》·
佛学编辑社缘起

白话译文:

等到众生机缘已尽,
释迦如来应化世间的使命就完成了,

可佛陀大慈大悲利益众生之心,
始终是没有尽头的。

因此各大弟子,
分布舍利集结经藏,
目的是要普及佛教,
希望把佛法甘露遍洒一切众生。

直到东汉时期,
大教才开始来到中国,

但由于学佛的风气还没有形成,
所以当时只在北方流通。

到了孙吴赤乌四年,
康僧会尊者,
特地去建业教化众生,

得到如来舍利降临的感应,
引起孙权虔诚信仰佛教,
于是就修寺建塔,
以弘法利生。

这是佛法传播南方的开始。

至晋朝时佛法已经遍布高丽、
日本、
缅甸、
安南等各国和地区了。

自此以后,
蒸蒸日上。

至唐朝时佛教各大宗派在中国都已经齐备了,
可以说到了极盛时代。

天台、
贤首、
慈恩,
以弘教;

临济、
曹洞、
沩仰、
云门、
法眼,

以弘宗;

南山、
则严净毗尼;

莲宗,
则专修净土。

各宗各司其职,
如六根各有所用,
又不能分割。

因为以教为佛语,
宗为佛心,
律为佛行。

心、
语、
行三个,

是绝对难以分割的;

主要是因为他们修学的重点不一样,
故暂且立这样一个名。

只有净土这个法门,
一开始就是为了凡夫入道的方便而设立的,

但它实际上也是诸宗最后的归宿。

因此将要堕落阿鼻地狱的人,
还能够证得末品;

而证到与诸佛平等的圣者,
也还要求往生。

如来在世的时候,
千机并育,
万派归宗。

佛灭度以后,
弘法大士,
各弘一法,
希望一门深入,
诸法相通。

譬如帝网千珠,
珠珠各不相混,
而一珠遍入千珠,
千珠又能并入一珠,
参差却不杂乱,
分离却又圆融。

拘于表象的人,
看待一切法,
法法各不相同;

善于体会本质的人,
看一切法,
法法都是融通。

如城有四门,
不管远近都可以进入,
门虽不同,
入了城就没有差别了。

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
则不但诸佛诸祖所说很深的真谛和道理,

是归真达本、
明心见性的法,

就是尽世间所有一切阴、
六入、
十二处、
十八界、
七大等,

也无一不是归真达本、
明心见性的法。

一一都是真,
是本,
是心,
是性。

因此《楞严》
将五阴、
六入、
十二处、
十八界、
七大,

都视为如来藏妙真如性

( 如来藏妙真如性,
含育生佛,
包括空有,
世出世间,
无有一法能出其外,
不在其中。

见文钞正编复海曙师书 )。

如此说来,
无一法不是佛法,
也无一人不是佛。

无奈众生,
犹如宝珠就缝藏在自己的衣服里,
却一点也不知道;

身上藏着宝贝却还在四处乞讨,
冤枉遭受穷困的命运。

用如来的心,
造作众生的业,

对世出世间一切原本就清静寂灭的万法妄加分别,
枉受轮回之苦,

难道不悲哀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慢慢明白,在某些时刻,平凡总比华丽更深刻,前些日子翻看之前的日记,发生的具体事情其实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写在日记里的那个心情却能再次真真切切去体验一遍,我觉得这种
  • 在我的预算范围之内,我认为新宝骏RS-5 300T还是相当不错的一台车,12万多的价格让刚买房的我压力也不会特别大,我也不是那种讲究排面的人,车子好用对我来说最
  • (八)考试结束铃响,应聘人员须立即停止答题,将试卷、答题卡分别反面向上放在桌面上,待监考人员清点收齐后,经允许并在考务人员的指挥下有序离开考场。答题前,须仔细阅
  • 定位球教练:尼古拉斯-乔维尔 10.0分,毫无争议,阿森纳是联赛中定位球进球最多,失球最少的球队,以前这方面是最差的,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定位球角球上战术的丰富性,
  • 说到周的身份,啧啧啧那简直金光闪闪的,对于他这样的人,他自己心里是有自己的骄傲的,看不上眼镜那种弯弯绕绕的,喜欢直来直往,直达目的,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他这种高
  • 在选择奶粉这件事上我是下足了功夫的,宝宝之所以为养的这么好,全都是因为我选择的奶粉特别好!再说一遍食用方法:新生儿~6个月:每天1粒,刺破胶囊头挤到宝宝嘴里6个
  • 这里是风水宝地,因为这里聚集着专家教授,教书育人,创新科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的灵气打开世界之窗,飞向天边。这里是风水宝地,因为这里聚集着专家教授,教书
  • 一、价值观一致,目标清晰且统一乍眼一看,唐僧似乎是团队里面没什么硬才能,打妖怪不会,内外联络交流不行,后勤保障也不行,作为领导的他是靠什么把整个团队绑在了一起呢
  •   高志伟,蓟州区林业局农艺师,这两年一直在做古树保护工作,除了古树生存状况、生长环境,他还关注着古树背后的故事,在他看来,古树保护不仅仅是要做好林业养护,更要
  • 面对层出不穷的营销短信,网友们调侃道:“今天收到的促销短信保守估计上百条”“‘双11’也‘内卷’了吗,今天被短信轰炸的同时竟然还接到了电话”……天津的唐女士经营
  • )童生曰:前面这位叔叔,可否说说你在世犯何不孝、不义之行为,而今在此受刑罚?罪魂曰:说来甚为惭愧,我本在水利局上班,一生对父母与妻儿皆很苛刻。
  • 少时,我的祖父常捎上我去茶楼“孵茶馆”苏州茶馆配的伴茶佐食,虽不如周作人笔下“用豆腐干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热,上浇麻油”的干丝那般考究,却也自有特色。据
  • 黄晓明绯闻女友叶珂,看着比杨颖强多了,曾是深圳大学校花,当过湖南台娱乐主播,前夫家里有矿,有两个孩子,现在叶珂已经离异,但有自己的企业,投资了几个高尔夫球场,住
  • ”“质疑声不是问题,再大的质疑也妨碍不了她,她会好好生活的,会继续大口大口的呼吸;是美丽动人的娇俏美人,也是事业心强且专注的女明星。” ​“质疑声不是问题,再大
  • 今天又是一身白,这一口大白牙居然没输[允悲]厉害了我的哥[嘻嘻] ✦ ⋆ • ☁︎ ☾ ⋆ • ⋆ ✦ • ⋆ ☁︎ • ⋆#刘宇宁白愁飞角色曲凌云寂#
  • #簪中录主演# 很好奇簪中录影视版权现在到底在谁手里?真的希望好好拍啊。向东宫镇魂陈情令好好学学啊。千万别学九州缥缈录,说起来我一口老血吐出来,老贼你自己的剧看
  • ”蒙莉萨老师说,“一个人最好的口才,不是把所有人都说得无言以对,而是用自己的口才,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受欢迎的人。我们对她的爱不只是因为她的美貌,更多的是因为她笑着
  • 许多人可能认为,水晶如果不kai光,就不ling验,其实,在fojiao里,开光就是请出jia法shi通过kai光仪轨、念相应的zhou语fojiao认为,我们
  • 眼界:往往对他人有很强的同理心,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的认识,部分人可能同时具有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兼具“理念人”的特性。二度格局:“理念人” (即看“天
  • ”熊炜炜说,作为组内负责拍摄的人员,这段时间,她和同事们从早晨背着机器出门,记录西区一线坚守抗疫人员的日常工作,到晚上才回到办公室。比如西宁市给哪个小区援助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