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第十二段(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佛告诉须菩提说:“你意下如何?如来曾经在燃灯佛所,是不是得到了什么法?”这里说的如来指的是释迦牟尼佛本人,而燃灯佛则曾经是释迦佛的老师。燃灯佛是梵文、意译定光。是佛教中纵三世佛之过去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尊贵。
释迦如来主修今生、是现在佛;燃灯佛则修过去、为过去佛;弥勒主修未来、为未来佛。燃灯佛为佛教三大教主之一,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又名定光佛。
据《贤愚经》卷三〈贫女难陀品〉所载:过去久远时期第二阿僧祇中第九十一劫时,阎浮提(地球)世界有一个大国王,名波塞奇。大王有个太子名勒那识只,太子出家学道而成佛。这个时期,有一位名阿梨蜜罗的比丘,日日燃灯供养彼佛,佛于是为这个比丘授记,授记他当来成佛,名“定光如来”。这就是阿梨蜜罗比丘往昔燃灯供佛,因此得佛授记而成为燃灯佛的因缘。
那么释迦佛又是什么因缘得到燃灯佛的授记呢?据《瑞应本起经》卷上所述:释迦牟尼过去世曾是虔诚敬佛的善慧童子,当时他曾重金买下一枝稀罕的五茎莲花,供养给燃灯佛。由于莲花是佛教中的圣花,《妙法莲花经》即以莲花来象征佛教教义的纯洁高雅,五茎莲花更是圣花中之珍品。因此,这个供养使燃灯如来深为高兴,佛在欢悦之余,给这位佛子(释迦的前身)授记,预言他将在九十一劫之后的此贤劫时成佛,名释迦牟尼佛。
释迦佛问须菩提:“我曾经在燃灯佛所学法时,于法有所得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这个回答是个大问题,学法之人,如果不得法,怎么能够成佛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理解,如果释迦佛在燃灯佛所是因为得了什么法才成的佛,那么释迦佛得的是什么法呢?什么法才能够成佛呢?真有这么容易的事,得一个法就能成佛?诸佛大慈大悲,又何必旷劫不懈地以手指月,苦口婆心地作种种比喻呢?只需将这个成佛之法传出来,一切众生不早就成佛了吗?这样多省事,哪里还会有什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由此可以推理,成佛不是在某一位佛前得了什么法就能成佛,因为一切法都是虚而不实的,用虚而不实之法、成实实在在之佛,这是大相径庭、南辕北撤的。十方如来除了三大阿僧祇劫的精勤修行外,最终都是在空了一切法、觉了一切义的当下一念中成就的佛道,这一念是清清净净,一尘不染、一法不生的。所以具有大般若智的须菩提说:“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理在于此!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菩萨庄严佛土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佛说:是何缘故说不也呢?须菩提回答说:“因为庄严佛土者,既非庄严,是名庄严。”这又是个问题,既然是庄严佛土,为什么又要说既非庄严,而名为庄严呢?
要解开这个问题,先认识下什么是“佛土”?佛土又称作佛国、佛国土、佛界、佛刹。指佛所住之处,或佛教化之国土。但佛土不仅指净土,包括凡夫居住的现实世界(秽土),只要在佛教化的世界内,都称为佛土。地球属于三千大千世界里极小的一个微尘世界,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是释迦牟尼一佛所教化,所以都称为佛土。
佛土有不净(秽土)、不净净(不净土中之净土)、净不净(净土中之不净土)、杂(净秽相杂土)、净(纯粹净土)等五种,此五土是依众生之业而感受,故称众生土;又因其为佛所教化之国土,所以又称佛土。佛土于天台宗分为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碍土、常寂光土等四土之说。四土即:
1、凡圣同居土:指有佛、有菩萨、有天人、有凡夫等凡圣共住之国土,有净秽之别,秽者如娑婆世界、净者如西方极乐世界等。
2、方便有余土:指修方便道之空观与假观而断除见惑与思惑,出分段生死,但尚未断除尘沙及根本无明惑,为藏教小乘、通教二乘、别教三十心之菩萨等所生之土。
3、实报无碍土:指修真实法之中观,断除尘沙及少分根本无明之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以上之菩萨所生之土,名实报无碍土。
4、常寂光土:此为断除三惑二障、成就三身四智,圆成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及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功德之大圣人,指成佛者所住之国土。
以上所说为有相佛土,有相佛土出自无相一心,由此可知,心净则国土净、心净则佛土庄严。净者干干净净,干干净净不是从外相上去庄严,外相庄严非真庄严,唯有心地清净才是真庄严。所以须菩提说:“如果菩萨有庄严佛土的想法,就落入了有相中,在有相中庄严佛土,不是真正的庄严,是名庄严,名也只是个假名而已。”须菩提的这种说法得到了世尊的赞许。
佛说:“是这么个缘故,须菩提!诸位菩萨摩诃萨应该像须菩提说的那样,于无相中生清净心,不能在有相的物质世界里生心,也不应该在听到声音、闻到气味、尝到味道、接触到人或事、或触景生情的种种思想里而生心,应该无所住而生其心。”
菩萨怎样才能做到无所住而生其心呢?佛讲了不要在六尘外境中生心,也就是说:要离一切相!怎样才能离一切相呢?离一切相不是要脱离现实生活,而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人我现象及事物现象,都不要生执着,因为这些现象都是幻相,如果执着幻相,就会认假为真,失去真真,这个真真,就是我们要生的心,这个心,知善恶诸法而又能远离善恶诸法,这个能知善恶诸法又能远离善恶诸法的心,就是佛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心。
佛说:“须菩提!打个比喻,譬如有一个人,他的身相非常高大,高大到什么程度呢?像“须弥山王”一样的高大,须菩提!你意下如何?这个人的身相大不大?”
这里说的“须弥山王”是什么意思呢?须弥山是梵语、译为妙高山。因此山是由黄金、白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所以称妙;诸山不能与之相比,所以称高;其高度有八万四千由旬,方圆也有八万四千由旬。由旬有大中小之分,大由旬为六十里、中由旬为五十里、小由旬为四十里,这里不论用哪一种计算,都非常之高大,所以称为“妙高山”;妙高山为诸山之王,故又称其为须弥山王。
佛问须菩提:“如果有人身如须弥山王,是身为大不?”须菩提回答说:“甚大、世尊!”佛说:“是何缘故说其甚大呢?”须菩提回答说:“因为佛说这种甚大之身是非身,非身就不是真实的身,不是真实的身,只能叫名大身,这个名也是个假名,为什么是假名呢?因为这个人的大身,都是假的,所以这个名称自然也就是个假名。”
那么什么才是真实之身呢?真实之身就是法身,法身的高大不是须弥山王所能够相比的,须弥山王虽为众山之王,但其高大也不过八万四千由旬,而法身之高大是没有尺度的、是无量无边的!况且须弥山在成住坏空的坏空劫里,是要被毁灭的;而法身却是永恒的不坏之身。
这就是佛说大身非身,并以手指月,引导众生在大身非身中去找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真身法身之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法身没有住处,但却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实际为无住而无所不住,这无住是空相、无所不住是实相;空相是小乘小涅槃、实相是大乘大涅槃;从空相至实相、从小涅槃至大涅槃,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真实处!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南华寺 中泰动中禅

法达比丘,洪州人,七岁时出家,常常通念《妙法莲华经》。有一天前来顶礼六祖,头不著地。六祖斥道:“顶礼头不著地,何如不顶礼?你心中必自负有一事物在,究竟有甚么事物蕴积在心呢?”

法达说:“我念通《妙法莲华经》已经有三千部了。”

六祖说:“你若是念到一万部,领悟得经中大意,而不自负以为超胜他人,那就能和我把臂同行。你今竟自负有这诵经千部的事业,一点都不知自己的过失!现在且听我说偈: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六祖又问道:“你的名叫什么?”

法达说:“名叫法达”。

六祖说:“你的名字叫法达,你何曾通达妙法?”于是又说一偈:“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法达听了偈言后,对六祖忏悔谢罪说:“从今以后,必定谦虚恭敬一切。弟子虽然诵持《妙法莲华经》,但并没有了解经中的意义,心中常常有疑。和尚智慧深广博大,愿请略为讲说经中的义理。”

六祖说:“法达!佛法本来就很通达,是你心中自不能达;经义本来无可疑间,是你心中自起疑。你念这部经,知道它以什么为宗趣呢?”

法达说:“弟子根性愚钝,向来只依经文诵念而已,那里会知道以什么为宗趣!”

六祖说:“我不认识文字,你试拿经本来读诵一遍给我听听看,我就为你讲说。”

于是法达就高声地诵念经文,念到譬喻品时,六祖说:“停止下来!这部经原来是以‘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宗。再下去纵使说了许多种譬喻,也不会超越这宗旨。什么是因缘呢?经中说:‘诸佛世尊,都只为一大事因缘所以出现于世间。’所谓一大事,就是佛的真知见。世间的人,不是在外执迷著相,便是在内执迷著空;倘若能够在一切相上而即远离一切相执,在空见上而即远离空执,这就是内外不执不迷。如果悟得这一法门,一念之间心地开朗,这就是开佛知见。

佛,意义犹如觉;分有四门:令众生开‘觉知见’,示众生具‘觉知见’,令众生悟‘觉知见’,令众生入‘觉知见’。如果能在听闻开示时,便能顿悟契入,就是‘觉知见’——‘本来真性’得以出现。你注意不要错解经义!见他文中说‘开示悟入’,误以为自应是佛的知见,没有我辈凡夫的份。倘若误作这样见解,就是诽谤佛经,诋毁佛陀。他既然是佛,已以具有佛的知见了,何须还要再开佛知见呢?你现在应当信:所谓‘佛知见’,只是你自己的心,心外再没有别佛的知见了。因为一切众生,自己蒙蔽了光明的心性,贪恋著六尘外境,外有所缘而内心生起妄想纷扰,甘心受著尘劳的鞭策驱使,所以オ劳动了大觉世尊,从正定中起来,苦口婆心地说了种种方便法,劝令众生息止贪爱等妄相执著,不要向心外去妄求,原本就和诸佛无二无别,所以说是开佛知见。

我也常劝一切人,在自心中要常常打开佛的知见。世间的人心地不正,愚昧迷执造种种罪,口说善言心怀恶念,贪爱瞋恚嫉贤妒能,谄媚佞言自恃慢人,侵犯别人损害他物,这就是自开了众生的知见。如果能正心念,时常发起智慧,观照自己的心性,不造恶而行善,这就是自己开了佛的知见了。你必须要念念自开佛的知见,切勿自开众生的知见,能开佛的知见,就是出世间;开众生的知见,就是还在众生世间。你若只晓得劳劳地执著念诵法华经文,以为这是日常应做的功课,这和那嫠牛爱惜自己的尾巴又有什么不同呢?”

法达听了说:“像这样说,只要能了解经义就好了,那就可以不须诵经了么?”

六祖说:“经的本身有什么过失呢?难道障碍了你的诵念么?只因为执迷和觉悟在于个人,或损或益都由于自己,口诵经文而心能行其义,就是能够转得经文;口诵经文而心不行其义,就是被经文所转了。听我说偈: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法达闻了此偈,不禁悲感涕泣,于言下即时大悟,启告六祖说:“法达从往昔以来,实未转得法华,却被法华转去了。”

法达又再启问说:“经上说:‘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现在只令凡夫但能觉悟自己的心性,就说是佛的知见,若不是上等根性的人,不免要生起疑惑诽谤。又经中说三车,羊车、鹿车与大白牛车,究竟要怎样来区别呢?愿请和尚再为垂赐开示。”

六祖说:“经意本是很清楚的,是你自己执迷与之相背罢了!一切三乘行人,所以不能测知佛智的缘故,毛病就在那度量上!任凭他们费尽心思共同推测,反而更加距离悬远。

佛本来是为不觉的凡夫而设说的,并不是为佛而设说的,倘若不肯相信此理,听任他退出会席。竟不知道自己原坐着白牛车,却还要向门外去别觅羊鹿牛三车。何况经文明白地向你说:毕竟只有一佛乘,并无其他的教乘;或说二乘或说三乘,乃至说无数的方便法门,以及种种因缘譬喻言词,这些法全部都是为了那一佛乘而方便说的。

你为什么不注意省察呢?羊鹿牛三车是佛假设的三乘方便法,是为了昔时众生迷失实相而施设的权教;大白牛车是佛真实说的一乘实相法,是为现今众生修持成熟而开显的实教。这只不过是教你去假三乘方便而归入一乘实相教;归实之后,连实的名亦不立。要知道所有珍贵财物全部都属于你所有,任由你自己去受用;更不作佛陀父亲想,也不作众生穷子想,更无财用宝藏之想,这才叫作真正的在持诵《法华经》。这样也就等于说,从前劫到后劫,仿佛手中并没有放下经卷;从白昼到黑夜,竟是无时不是在持诵《法华经》了。”

法达蒙受六祖的启迪,欢喜踊跃,于是用偈来赞叹说:“经诵三干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六祖说:“从今以后你才可以配称为真正念经的僧人了。”

法达从此领悟到深奥玄妙的义旨,也不停止他的诵经

六祖慧能【一日禅】

经诵三千部,
曹溪一句亡。
心迷法华转,
心悟转法华。

法达比丘,洪州人,七岁时出家,常常通念《妙法莲华经》。有一天前来顶礼六祖,头不著地。六祖斥道:“顶礼头不著地,何如不顶礼?你心中必自负有一事物在,究竟有甚么事物蕴积在心呢?”

法达说:“我念通《妙法莲华经》已经有三千部了。”

六祖说:“你若是念到一万部,领悟得经中大意,而不自负以为超胜他人,那就能和我把臂同行。你今竟自负有这诵经千部的事业,一点都不知自己的过失!现在且听我说偈: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六祖又问道:“你的名叫什么?”

法达说:“名叫法达”。

六祖说:“你的名字叫法达,你何曾通达妙法?”于是又说一偈:“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法达听了偈言后,对六祖忏悔谢罪说:“从今以后,必定谦虚恭敬一切。弟子虽然诵持《妙法莲华经》,但并没有了解经中的意义,心中常常有疑。和尚智慧深广博大,愿请略为讲说经中的义理。”

六祖说:“法达!佛法本来就很通达,是你心中自不能达;经义本来无可疑间,是你心中自起疑。你念这部经,知道它以什么为宗趣呢?”

法达说:“弟子根性愚钝,向来只依经文诵念而已,那里会知道以什么为宗趣!”

六祖说:“我不认识文字,你试拿经本来读诵一遍给我听听看,我就为你讲说。”

于是法达就高声地诵念经文,念到譬喻品时,六祖说:“停止下来!这部经原来是以‘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宗。再下去纵使说了许多种譬喻,也不会超越这宗旨。什么是因缘呢?经中说:‘诸佛世尊,都只为一大事因缘所以出现于世间。’所谓一大事,就是佛的真知见。世间的人,不是在外执迷著相,便是在内执迷著空;倘若能够在一切相上而即远离一切相执,在空见上而即远离空执,这就是内外不执不迷。如果悟得这一法门,一念之间心地开朗,这就是开佛知见。

佛,意义犹如觉;分有四门:令众生开‘觉知见’,示众生具‘觉知见’,令众生悟‘觉知见’,令众生入‘觉知见’。如果能在听闻开示时,便能顿悟契入,就是‘觉知见’——‘本来真性’得以出现。你注意不要错解经义!见他文中说‘开示悟入’,误以为自应是佛的知见,没有我辈凡夫的份。倘若误作这样见解,就是诽谤佛经,诋毁佛陀。他既然是佛,已以具有佛的知见了,何须还要再开佛知见呢?你现在应当信:所谓‘佛知见’,只是你自己的心,心外再没有别佛的知见了。因为一切众生,自己蒙蔽了光明的心性,贪恋著六尘外境,外有所缘而内心生起妄想纷扰,甘心受著尘劳的鞭策驱使,所以オ劳动了大觉世尊,从正定中起来,苦口婆心地说了种种方便法,劝令众生息止贪爱等妄相执著,不要向心外去妄求,原本就和诸佛无二无别,所以说是开佛知见。

我也常劝一切人,在自心中要常常打开佛的知见。世间的人心地不正,愚昧迷执造种种罪,口说善言心怀恶念,贪爱瞋恚嫉贤妒能,谄媚佞言自恃慢人,侵犯别人损害他物,这就是自开了众生的知见。如果能正心念,时常发起智慧,观照自己的心性,不造恶而行善,这就是自己开了佛的知见了。你必须要念念自开佛的知见,切勿自开众生的知见,能开佛的知见,就是出世间;开众生的知见,就是还在众生世间。你若只晓得劳劳地执著念诵法华经文,以为这是日常应做的功课,这和那嫠牛爱惜自己的尾巴又有什么不同呢?”

法达听了说:“像这样说,只要能了解经义就好了,那就可以不须诵经了么?”

六祖说:“经的本身有什么过失呢?难道障碍了你的诵念么?只因为执迷和觉悟在于个人,或损或益都由于自己,口诵经文而心能行其义,就是能够转得经文;口诵经文而心不行其义,就是被经文所转了。听我说偈: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法达闻了此偈,不禁悲感涕泣,于言下即时大悟,启告六祖说:“法达从往昔以来,实未转得法华,却被法华转去了。”

法达又再启问说:“经上说:‘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现在只令凡夫但能觉悟自己的心性,就说是佛的知见,若不是上等根性的人,不免要生起疑惑诽谤。又经中说三车,羊车、鹿车与大白牛车,究竟要怎样来区别呢?愿请和尚再为垂赐开示。”

六祖说:“经意本是很清楚的,是你自己执迷与之相背罢了!一切三乘行人,所以不能测知佛智的缘故,毛病就在那度量上!任凭他们费尽心思共同推测,反而更加距离悬远。

佛本来是为不觉的凡夫而设说的,并不是为佛而设说的,倘若不肯相信此理,听任他退出会席。竟不知道自己原坐着白牛车,却还要向门外去别觅羊鹿牛三车。何况经文明白地向你说:毕竟只有一佛乘,并无其他的教乘;或说二乘或说三乘,乃至说无数的方便法门,以及种种因缘譬喻言词,这些法全部都是为了那一佛乘而方便说的。

你为什么不注意省察呢?羊鹿牛三车是佛假设的三乘方便法,是为了昔时众生迷失实相而施设的权教;大白牛车是佛真实说的一乘实相法,是为现今众生修持成熟而开显的实教。这只不过是教你去假三乘方便而归入一乘实相教;归实之后,连实的名亦不立。要知道所有珍贵财物全部都属于你所有,任由你自己去受用;更不作佛陀父亲想,也不作众生穷子想,更无财用宝藏之想,这才叫作真正的在持诵《法华经》。这样也就等于说,从前劫到后劫,仿佛手中并没有放下经卷;从白昼到黑夜,竟是无时不是在持诵《法华经》了。”

法达蒙受六祖的启迪,欢喜踊跃,于是用偈来赞叹说:“经诵三干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六祖说:“从今以后你才可以配称为真正念经的僧人了。”

法达从此领悟到深奥玄妙的义旨,也不停止他的诵经。

文字 | 源于《六祖坛经注释》• 随喜分享 • https://t.cn/RJ7bdHf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房东的猫# 民国实业家张謇小时候成绩极差,老师说:“如果1000人应考而录取999人,那最后一名必定就是你!民国实业家张謇小时候成绩极差,老师说:“如果10
  • 这真的是一句说得很对很对很对的话。 饭圈让人痛苦万分。经常忍不住出入豆瓣和知乎,每次看都是差不多的内容却还是会被伤害得很深。 去年搞韩圈top就没有这种顾虑
  • 好在四叶草真的带来了幸运,在马不停蹄地奔走过程中,遇到了许多位伯乐,更多的力量来源于家人与挚友。不再像刚出社会时候那样,乐衷于把工作和生活分的清楚。
  • 年末微博汇总的时候,今天应该是发微博次数最多的一天吧。#文学# #王源[超话]#家人们 我想来请三个月的假[委屈] 因为自己在接下来的这三个月会有几次重要的考试
  • 另一方面,学校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加强了重视,因此未成年人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也会相应提前。一方面,由于电视机、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当下的未成年人更容易获得丰
  • 以往在酬唱紫菩提老师和@不与群芳争春色@王林因心@王如雪000321 等诗友的诗词中,平水全韵也写过好多组,可是大多都为涂鸦遣兴之作,算不上好诗。记得@枕梦潇湘
  • 边伯贤的腿之前有旧伤,在一个团里,就算之前我啵说过最喜欢黄旭熙觉得很可爱,那你就可以蹬鼻子上脸了?我简直要吹爆lmr的边伯贤了!
  • 在那匆匆两年的青涩时光里,我收获太多,在此后到现在的生活里,更温暖的是满满回忆的姐妹情!零零四九零常常在一抹时光里静静的沉醉外界的一切嘈杂都无法将我靠近在那空旷
  • 一直是怀着希望过着每一天,随便找了一份工作做着,累一点也没有所谓,因为心里有希望也不觉得有多累。今天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公司可能安排要去内地上班了。如果我再年轻
  • 早安~ 道教知识~每日一道 道玄德释义。 道,无方无所,无色无形,无名无情,寻而弗见,无物而缚万物,强其名曰道。万事万物皆为其皮表,降本流末而化万事万物,万事
  • 【张南路铁道口长期交通拥堵交警“出招”了】张南路铁道口是整个张南路的瓶颈,长期以来,此处因火车通过造成的交通延误和拥堵引发了群众大量投诉。张店交警大队主动作为,
  • 愿你归来似去仍是一个孩子,不管经历什么仍保持一颗纯真的人,我们从一个小孩子,慢慢的由人生的中心向外散扩,接触人生百态,社会形态,各色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然后
  • 守护苍生(报告文学) ——记战“疫”中的钟南山 作者:熊育群(广东文学院院长) 仁心乃本心 的确,作为医生,钟南山最牵挂的还是病人。死亡人数一天天上升,
  • #新京报乡村##乡闻#【家乡植树人异乡打工者 甘肃农民自掏16万为故乡换青山】四月中旬,甘肃陇南文县老爷庙村的村民尚美平完成了为期两个月的植树劳作,日子总算可以
  • 有哪些可以隐秘表达暗恋的短句?[心] 1.“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不太多,立秋傍晚从河对岸吹来的风。” 整句话是: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不太多,立秋傍晚从河对岸吹来的
  • 最近无意中看到高台树色的书,《穿堂惊掠琵琶声》、《思绪万千》、据说还有《白日事故》不过我没看完,但不论哪一本文字都细腻美好,温柔坚定!同样优秀的孟新堂和沈识檐如
  • 南北差异,居然成为交融屏障。 南国五天感触。深刻且铭记永远。 当你一直在一个快节奏的一线城市——北京,生活、工作、打拼多年,你的做事风格,语速,思维、价值观,
  • ,丈夫喜欢看篮球比赛,妻子在线配资又喜股票配资股票配资公司欢看文艺股票配资公司小品,配资平台恰在线配资又股票配资在同一时段、配资平台同一频在线配资道股票配资。在
  • 我和我的文创系列之故宫窗棂尺 #故宫文创[超话]##文创[超话]##手账[超话]##中国风[超话]##文创# @故宫博物院 故宫窗棂【1】尺,是故宫博物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