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丹术的性命双修:身心即是性命,性命全在身心!

#丹道##丹道养生#

1

世人恒以道家炼丹为神玄之事,丹道家亦多秘言之,于是而使炼丹一事,成为玄之又玄之事矣。实则乃为一种上乘养生之学,夷考其内容,所谓炼丹之道,全是身心性命之道;炼丹之学,全是身心性命之学;岂有他哉?身心即是性命,性命全在身心。修身,即修命也;修心,即修性也。

故道家之性学与命学,坦率显明言之,即修养身心之学。而锻炼性命之道,即锻炼身心之道。故其道,为尽人必行之道;而其学,亦为尽人必修之学。以其上擎易学,直承大道,故谓之为羲黄之心法,尧舜文王之正传,周公孔子老庄之圣派,实未为过也。此正统易学之性命大道,孔子微露于系辞,濂溪周子略明于太极通书,至其大体,则全隐于丹道家中矣。深可痛惜者,在儒家既佚其传,而道家又恒用隐语喻词秘之,致斯圣道日衰,而斯圣学亦愈暗而不彰矣!

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原始返终,知周万物,则知生死之说。」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此实为性命学之最高纲宗。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李道纯释之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心之神气也。立地之道,曰柔与刚,身之形体也。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意之情性也。身心意,象乾之三才也。神气性情形体,象坤之六合也。易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此之谓也。」

又曰:「天地即乾坤也,乾坤即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以太极言之,则曰天地。以易言之,则曰乾坤。以道言之,则曰阴阳。若以人身言之,天地、形体也,乾坤、性情也,阴阳、神气也。以法象言之,天龙地虎也,乾马坤牛也,阳乌阴兔也。以金丹言之,天鼎地炉也,乾金坤土也,阴汞阳铅也。散而言之,有种种异名。合而言之,惟一阴一阳也。修仙之人,炼铅汞而成丹者,即身心合而还其本初。阴阳合而复归太极也。」太极未判以前是个什么?伏羲未画以前是个什么?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个什么?汝能穷得透此理,参得透此机,见得着这个,即可知道家为何以父母未生前与鸿蒙未判前之先天为金丹之基矣。

2

丹家以性命双修为宗。性命双修之旨,在期性命双圆性命双了,即了性而兼了命。故李道纯认金丹大道,彻始彻终只是「身心」两个字,下手在此,了手亦在此。身心即性命也,离了身心便无立脚处,惟一味肯着身心用力,亦难臻上乘,而期圣化神化以入真境。自身心起修,而能穷阴阳妙机,夺天地造化,便可入道矣。

李氏云:「修炼金丹,以身心两个字为不二法门,以铅汞为唯一药物。真铅真汞者,身心是也。」又云:「夫炼金丹者,全在夺天地造化,以乾坤为鼎器,日月为水火,阴阳为化机,乌兔为药物。仗天罡之斡运,斗柄之推迁。采药有时,运符有则,进火退符,体一年之节候;抽铅添汞,象一月之盈亏;攒簇五行,和合四象,追二气归黄道,会三姓于元宫;返本还原,归根复命。功圆神备,凡蜕为仙。谓之丹成也。」

继之复为显明指点曰:「天地、形体也;水火、精气也;阴阳、身心也;乌兔、性情也。所以形体为鼎炉,精气为水火,情性为化机,身心为药材。圣人恐学者无所取则,遂以天地喻之,人身与天地无有不同处。」故金丹之道,不出一身,亦不出一心。若徒执文泥象,滞壳迷封,为种种异名喻词所误,则修千世,亦无益也!

李氏又曰:「异名者,只是譬喻,无出身心两字。下工之际,凝耳韵,含眼光,缄舌气,调鼻息,四大不动,使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谓之五气朝元。进入中宫,谓之攒簇五行。心不动龙吟,身不动虎啸,身心不动,谓之降龙伏虎。龙吟则气固,虎啸则精固;握固灵根也。以精气喻之龟蛇,以身心喻之龙虎,龟蛇打成一片,谓之合和四象,以性摄情,为之金木并;以精御气,谓之水火交;木与火同源,两姓一家,东三南二同成五也。水与金同源,两姓一家,北一西方四共之也。土居中宫属意。自己五数,戊己还从生数五。心身意打成一片,三家相见,结婴儿,总谓之三五混融也。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谓之三花聚鼎,又谓之三关。今之学人,多指尾闾、夹脊、玉枕为三关者,只是功法,非至要也。举心动念处为玄牝。今人指口鼻者非也。身心意为三要,心中之性,谓之砂中汞;身中之气,谓之水中金;金本生水,乃水之母金反居水中,故曰母隐子胎。外境勿令入,内境勿令出,谓之固济。寂然不动谓之养火。虚无自然,谓之运用。存诚笃志,谓之守城。降伏内魔,谓之野战。真汞谓之姹女,真铅谓之婴儿,胎意谓之黄婆,性情谓之夫妇。澄心定意,性寂神灵,二物成团,三元辐辏,谓之成胎。爱护灵根,谓之温养。所谓温养者,如龙养珠,如鸡伏卵,谨谨护持,勿令差失;毫发有差,前功尽弃也。阳神出壳,谓之脱胎。归根复命,还其本初,谓之超脱。打破虚空,谓之了当也。」

如能举一反三,推此及彼,则即可悟丹经中一切隐语喻词、异名术语,总不外为身心性命修养锻炼之用,又岂有他哉?

3

即以「三五一」三个字而言,本为丹家之精髓,不指明则玄妙极矣,实不可思议,若予指明,则亦不外身心意之修炼而已。而身心意三体,又不外精气神三体。精生于气,气藏于心,神隐于意。身不动则精化,心不动则气化,意不动则神化。孟子以「不动心」为教,道佛以「念头不动」为基。心一不动,则身与意亦自不动,而念亦不生矣,并无若何玄妙也。参同契曰:「三五与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诀,难以书传。」紫阳诗谓:「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还从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成入圣基。」道纯指「只此五十六字,贯彻诸子百家丹经子书。」

彼并释之谓:「以一身言之,东三、木也,我之性也。西四、金也,我之情也。南二、火也,我之神也。北一、水也,我之精也。性乃心之主,心乃神之金,性与神同系乎心,东三南二同成五也。精乃身之主,身乃情之系,精与情同系乎身,北一西方四共之也。戊己为中土,意也;四象五行,意为之主宰;意无偶,自是一家也。修炼之士,收拾身心意,则自然三元五行,混而为一也。丹书云:收拾身心为采药,正谓此也。收拾身心之要,在乎虚静。虚其心,则神与性合,静其身,则精与情寂,意大定,则三元混一。此即所谓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圣胎凝成也。」

大学谓:「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一部大学,亦只是以「身心意」为体,其余如格致与齐治平之要功,则全系用也。穷参彻究,儒道又岂有二哉?

李氏又云:「情合性谓之金木并,精合神谓之水火交,意大定谓之五行全。丹书云:炼精化气为初关,身不动也。炼气化神为中关,心不动也。炼神化虚为上关,意不动也。心不动,东三南二同成五也。身不动,北一西方四共之也。意不动,戊己还从生数五也。身心意合,即三家相见结婴儿也。作是见者,金丹之能事毕矣,神仙之大事尽矣。至于丹书,种种法象,种种异名,并不外身心意也。」

由此可知金丹之学,实只是身心性命之学而已。读者如能从此入门,则绝不致误入旁门矣。

《折狱龟鉴》卷八·严明

  251、韩琚考枉(邓思贤一事附)韩琚司封,尝通判虔州。其民善讼,或伪作冤状,悲愤叫呼,似若可信者。会守缺,琚行郡事,究其风俗,考其枉直,下莫能欺,辞伏者自以为不冤。终于两浙转运使。魏公琦之兄也。见尹洙龙图所撰墓志。

  按:沈括内翰说,江西人好讼,有一书名邓思贤,皆讼牒法也。其始则教以侮文;侮文不可得,则欺诬以取之;欺诬不可得,则求其罪以劫之。邓思贤,人名也。始传此术,遂名其书。村校中往往以授生徒。见笔谈。

  然则琚所以究其风俗,考其枉直者,岂特下莫能欺,盖亦人不可劫。不可劫,所以为严也;莫能欺,所以为明也。彼其辞伏者,自以为不冤,非此故欤?

  252、葛源书诉葛源郎中,初以吉州太和簿摄吉水令。他日,令始至,猾吏诱民数百讼庭下,设变诈以动令,如此数日,令厌事,则事常在吏矣。源至,立讼者两庑下,取其状视,有如吏所为者,使自书所诉,不能书者吏受之。往往不能如状,穷辄曰:“我不知为此,乃某吏教我所为也。”悉捕劾,致之法,讼以故少,吏亦终不得其意。见王安石丞相所撰墓志。

  按:为政者苟欲戢吏,惟严明可。夫民虽好讼也,若非吏与交通,亦焉能独为欺诬、劫持之计耶?吏不得其意,则民讼宜少矣。源使民自书所诉,不能书者吏受之,乃鞫民情、核吏奸之术也。彼既奸滑,自当畏戢。操术如此,不亦可乎?

  253、刘敞被召刘敞侍读知永兴军时,大姓范伟冒武功令祚为祖,穿祚墓,以己祖母祔之,规避徭役者五十年,数犯法至徒、流,辄以赎免,长安人共患苦之。然吏莫敢治。敞按其事,狱未具而召,由是辞屡变,证逮数百人,狱连年不决。诏取付御史台验治,卒如敞所发。见本传。

  按:范伟之横,人患苦之,然敞按其冒荫避役,证逮数百人,连年不决者何也?彼与党与结之厚矣,乃敢尔也。证逮之人,其党与也,岂易鞫哉?且长安人共患苦之,然吏莫敢治,则桀黠可知也。非按者严明,不能发其事;非鞫者严明,不能得其实。是故奸民多幸免也。狱辞屡变,盖以此与?

  254、许元定额(刘晏一事附)许元待制,初为发运判官,患官舟多虚破钉鞠之数,盖以陷于木中,不可秤盘,故得为奸。元首至船场,命曳新造舟,纵火焚之,火过,取其钉鞠秤之,比所破才十分之一,自是立为定额。见魏泰东轩笔录。

  按:元不治虚破之罪,而但立为定额,可也。然亦异乎刘晏矣。苏轼尚书说:晏为江淮发运使时,于扬州造船,每只载米一千石,破钱一千贯,而实费不及五百贯,或讥其枉费,晏曰:“大国不可以小道理。凡所创制,须谋经久。船场执事者非一,有余剩衣食可以养活众人,则私用不窘,而官物牢固。”由是船场人皆富赡,五十余年馈运不阙。至咸通末,有吴尧卿者,始勘验每船合用物料实数,估给其直,无复宽剩,而船场自此破坏,馈运自此阙绝。晏言“大国不可以小道理”,良可信也。见东坡奏议。元定钉鞠额,无乃类吴尧卿乎?虽幸而不至败事,然其严明乃俗士所夸,君子所鄙,不可为后世法也。

  255、张式籍冶张式郎中,初为南剑州将乐县主簿。有银冶,坐岁课不足,系者常数十百人。式籍其人,使贫富财力相兼,课遂有羡,人无系者。见王安石丞相所撰墓志。

  按:式知银冶岁课所以不足,盖缘冶户或有财而无力,或有力而无财,于是籍其人,使富贫财力相兼,则富者不患力乏,贫者不患财窘,课遂有羡,理宜然也。昔之系者常数十百人,今则人无系者矣。严明之政,不当如是乎?

 弥陀名号

二、名体

《佛学大辞典》 呼召体者为名,为名所诠之实物为体,世间一切之事物,名不即于体,体不即于名,名体各别,是曰名体互为客。若佛菩萨之名号及真言陀罗尼等,名即于体,体即于名,是谓之名体不离。

 

三、名义

《佛学大辞典》 名者体上之名称,义者体上之义理。如言诸行无常,诸行为名,无常为义。又呼召之名目,谓之名,为名所显之法体谓之义,依此义则名义者,与所谓名体或名法同。然就其名与义言之,有名即于义者,有不即者,名即于义,如呼火而出热,诸佛之名号及陀罗尼是也,此云真言。名不即于义,如火之名无热之用,世间一切之名字是也,此云假名。智度论二十五曰:“问曰:义之与名为合耶为离耶?若合名,说火时应烧口。若离,说火时水应来。答曰:亦不合,亦不离。古人假为立名,以名诸法。后人因此名字识是事,如是各各有名字。”肇论曰:“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

《佛光大辞典》 指名称与义理。如谓“诸行无常”,则诸行为“名”,无常为“义”。盖呼召表显诸法之本体者,称为名;而诸法本体之真实义,称为义;以名能诠显法体之真实义,故称名义。然名系假立施设,虽能诠义,却非诸法之本体,故名与义二者有相即、不即之二种关系。就相即而言,如诸佛菩萨之名号、真言、咒语等皆是,此乃诸佛菩萨之名号中,蕴含广大不可思议之愿力及功德,故其名号与其法体之实义不二,名即是义,义即是名,称为名义相即、名义不离、名义不二;与“名体不二”同义。若就不即而言,如说火时,无热之用,即为名义不相即之关系。〔大智度论卷二十五、肇论、往生论注卷下〕

 

四、名义不离

《佛学大辞典》 世间一切之事法,虽皆名义乖离,而诸佛菩萨之名号及陀罗尼等,则皆名义不离。又谓之名体不二。如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为名,以光明为义,为体为法,此名与义,相即不二,故称阿弥陀之名即已摄取光明矣。往生论注下曰:“问曰:名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能破闇。若指月之指不能破闇,称佛名号亦何能满愿耶?答曰: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梵咒音辞等是也。如禁肿辞云: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句,假令酉亥行禁不关日出而肿得差。(中略)有名异法者,如指指月等名也。”定善我传通记三曰:“光之与名即是名义,名义具足,有不舍益。”

 

五、名体不二

《佛光大辞典》 名,为能诠者,能诠表显明体;体,为所诠者,即事物之本体。盖“名”系诠表事物之一种方便设施,而非事物之本体,故世间一切事物,名不即于体,体不即于名,即名体各别。然诸佛菩萨之名号、真言、陀罗尼等,除表显诸佛菩萨之真如体性外,更蕴含诸佛菩萨广大之愿力与功德,故其名号、真言等与本体不二,名即于体,体即于名,称为名体不二。又称为名体相即、名体不离。此与往生论注卷下、安乐集等所举之“名法相即”之说同义。

《真宗大辞典》 (节译) 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与阿弥陀佛之实体,有相即不二之关系。《安心决定钞》言:“名体不二弘愿之行故,名号即是正觉之全体。正觉之体故,即是十方众生往生之体。往生之体故,我等之愿行无不具足。”此是名体不二之出据。

《往生论注》下卷言:“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实体谓之法),有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以弥陀名号即是法故,信而称念,能破除一切无明,能满足一切志愿。

《安乐集》第二大门广施问答,亦同此说。

又,法位《无量寿经义疏》言:“诸佛皆德施名,称名即称德,德能灭罪生福,名亦如是。若信佛名,能生善灭罪”。

以上诸文皆说明名法相即不二之旨。

阿弥陀佛之实体与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两者有如此不离不二之关系。佛之名号本身,非离实体而孤然别存故,此谓之“名体不离”。又,佛之实体与名号,如冰与水之不二,此谓之“名体不二”,以何而言不二?谓佛体所有功德能力,与名号所具功德能力,完全同一无差别,故言不二。

凡我等人类之名,皆为呼唤实体之假名符号,其名之本身并不具何等能力与作用,故不能成为名体相即不二。然而阿弥陀佛之名号,与阿弥陀佛之实体,相即不二,故名号具备佛体所具之全德全力,因此弥陀名号能与众生大功德、大利益。

佛证悟万象无碍圆融之理,故得名与体有不二关系,虽名体不二,然佛体乃理悟对象,名号为信念对象,故两者分界不可混乱。

详言之,佛体属理悟对象,非是信念对象,亦即佛体是息虑凝心之定慧方得认识接触,非由称念而认识接触。因此,能悟之人可由定慧而领受佛体所有功德,而不能由称念而领受其功德。

有此次第故,圣者可由息虑凝心之定慧而能够直接接触佛体,而领受其广大利益,然而凡夫则完全不可能。故无有定慧之乱想凡夫,只要信受称念而能利益之法──即是圆具佛体所有全德全力之名号。

可谓名号即佛体,佛体即名号;名号是有声之佛体,佛体是无声之名号,两者不二。然不二与唯一,其义不同,于凡夫而言,所归之法在于名号。

 

六、名号不思议

《佛学大辞典》 弥陀之名号,为恶人成佛之法,其功德之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故谓之名号不思议。

《佛光大辞典》 名号,指诸佛菩萨之称号。此处则指阿弥陀佛之名号;以其功德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故称名号不思议。盖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而蒙受称念名号之功德者,即得往生净土。又阿弥陀佛有无量寿(梵 amita^yus)、无量光(梵 amita^bha)之意,故南无阿弥陀佛亦译作归命无量寿如来(七字名号)、南无不可思议光如来(九字名号)、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十字名号)等称。

 

七、名号实相法(译自《净土宗大辞典》)

阿弥陀佛之名号是实相之法,出自圣冏上人《释净土二藏义》二九所说。

即《观经》下品下生“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之文,圣冏上人如是释言:“问:文云‘诸法实相,除灭罪法’,何不说念佛功德?答:名号是名,佛体是体,实相是义,灭罪是用,且说总义,不违总名。名体义用,不即不离。或于秽土说相之名号,或于净土说即之实相,如是为显即相之真宗。佛能成就至极无生清净之名号,见生之浊水,立地即成无生之清水。名号实相,芦花明月,见生无生,不脱壳龙。”

此分二义而解释:一义者,名号与实相之关系,不过是本体与作用之异。二义者,相之名号与即之实相之关系,犹如芦花与明月,都是同一白色,就此以说明见生与无生不即不离之理由。

 

八、名号为体(译自《净土宗大辞典》)

阿弥陀佛之名号,是净土三经及《往生论》之本体。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言:“‘无量寿’是安乐净土如来别号。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卫国,于大众之中,说无量寿佛庄严功德,即‘以佛名号为经体’。

良忠上人《往生论注记》言:“今经所诠,专在名号故也。所言体者,即是彼佛修生显得三身万德、总别功德,皆是佛体,则以此体,摄在名号。今经宗致,不出此意,故以佛名,以为经体。”

能庄严安乐国之阿弥陀佛所有功德即是佛体,其所有功德摄在于阿弥陀佛之名号中,此是净土三经所说结归之处。

又、阿弥陀佛之名号为《往生论》之体者,《往生论》言:“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此即寿光无量之名义者,名下之义;南无阿弥陀佛之佛名者,义上之名。因此,称名之人,如彼名义,乘第十八、十二、十三等三愿,易得往生阿弥陀佛之安乐国,是《往生论》之宗体。

 

九、“名”与“体”之关系

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与阿弥陀佛之佛体,两者有相即不离不二之关系,略作说明。

一,名体相即。“名”者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体”者阿弥陀佛之法体,名所指之实体,“即”者不异。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等同阿弥陀佛之佛体,本身具备阿弥陀佛所有之全德全力,名与体,其作用不异,谓之“名体相即”。

二,名体不离。弥陀名号与弥陀佛体,此名之与体,并非各别,可谓“名外无体,体外无名”,两者关系彼此不离,亦即佛之名号本身,非离佛之实体而孤然别存,故名“名体不离”,亦云“名体相即”“名体不二”。

三,名体不二。佛之实体与佛之名号,如水与冰之不二,此谓“名体不二”。以何而言?谓佛体所有功德能力与名号所具功德能力,完全同一无差别,故言不二。

《往生论注》下卷说明弥陀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之理由而言:

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

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

如禁肿辞云:“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句,假使酉亥行禁,不关日出,而肿得差。

亦如行师对阵,但一切齿中诵“临兵斗者皆陈列在前”,行诵此九字,五兵之所不中。《抱朴子》谓之“要道”者也。

又苦转筋者,以木瓜对火熨之则愈;复有人但呼木瓜名亦愈,吾身得其效也。

如斯近事,世间共知,况不可思议境界者乎。

《安乐集》第二大门广施问答,亦同此说。

以弥陀佛名即是弥陀佛体故,弥陀佛名本身具备阿弥陀佛所有之全德全力,信而称念,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足众生一切志愿。

《大经》言: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易行品》言: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

《普门品》言(意):

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免诸灾难,得诸利益。

法然上人依《论注》之意,而提出“万德所归”之“名号观”而言:

念佛是胜,余行是劣,所以者何?名号者是万德之所归也。

然则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故名号功德最为胜也。余行不然,各守一隅,是以为劣也。

譬如世间屋舍名字之中,摄栋梁椽柱等一切家具;而栋梁等一一名字中,不能摄一切。

又于〈大原谈义〉言:

至极大乘意者,体外无名,名外无体。

万善妙体即名号六字,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

大愿业力所构出,令万德让与行者;

他力难思巧方便,令一称超过众善。

知识广赞,猛火为凉风;

善友教称,金莲如杲日。

名号大利无上功德也。(转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近日,高陵区司法局联合区妇联开展妇联干部民法典专题知识讲座,陕西宽明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明律师现场授课,他结合妇联工作和自身办案经验,选取了《民法典》中妇女干部
  • ”马上去对比,他:“你就是一直obsessed with饭桌螺丝……我还没放弃,也许可以找到它们……”我:“你没放弃,那也没见过你花时间去找啊!”娃爹:“wha
  • 陆兵小心翼翼地操纵着无动力战机,寻找着合适迫降地点,此时他每一个轻微地不合理操作都会让飞机失控。正当陆兵俩人在寻找合适的跳伞位置时,突然又听见了发动机的轰鸣声,
  • [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春游季#【成都东站逸家时光公寓】来成都玩耍的亲们,成都东站逸家时光公寓在此恭候你们的到来!距离东站步行只需5分钟,免
  • 冬季通便实乃养生之大事,便通气才通,气通血才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血调和才能阴平阳秘,冬季养生当首推黑茶,保肾养精、以色补色。中医养生学认为,春季“化者
  • 宝宝纯手工绸缎棉衣 适合1-3岁1⃣️纯手工缝制(老人几十年的老裁缝手艺) 2⃣️纯天然棉花填充(自家种的棉花,百分之一万纯棉花,找到一根丝绵我来赔) 3⃣️环
  • #我与汽车日常# #迷惑行为大赏#没什么太大的理想 也不过希望与你一日三餐物质带来的养分也不足以让我灿烂我是靠感受活着的 感受到你的偏爱才能接受你的馈赠 赋
  • 文殊菩萨知道后,以谛实语说:‘我一个毛孔的功德,由具足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所生,纵然恒河沙数世界中遍满魔王,其功德也比不上我一个毛孔。到了午斋的时候,仍不见文殊菩
  • 才说了这么点话,我头脑就已经乱了,最后祝你生日快乐,前程似锦,学业有成,再苦再累再忙,你的背后有你的家人,有你的真心朋友,有你的团队,有你的千纸鹤们。不需要过多
  • 这一次去成都,我是带着任务的,姐妹们说我没见到老大就别回来了[允悲]我就想问问老大我要去哪里才能见到你?原来被翻是这么快乐的,真的会被你看到,哈哈。
  • 我都在坚持,好像人还不错,人品也正派,兴趣爱好也比较投缘,爱读书,有正当职业,除了性格冷微信朋友圈背景图片无水印少女心漠,对家人缺乏关心以外没有啥槽点,虽然每次
  • 最难控制的就是莫过于美食了,半夜3点都要跑出来吃最喜欢的麻辣烫里的香菜和肉肉[太开心]在喧闹的建筑声都没能打扰我们,突然聊到了债务,近些日子的努力和快过年的日子
  • 当时的他只是担心日本人总是效仿美国人,会变得越来越懒散,所以为了重新提高民众运动的热情,才想了这个办法让大家相信,只有每天步行一万步才能保持身体健康,身材匀称。
  • 因为我终于见到“时迁”了,出来的这位“老三”从个头到相貌简直就是光盘小贩的标配啊,我放心了。我只好按照他的指令行动,挪着步来到屋中,从嗓子眼儿里轻轻地挤出一句:
  • 或许在他们看来,网上只是他们发泄情绪的场所,这场风波过后,生活终究要回归平静,该干嘛就干嘛去。风在树梢鸟在叫,不知怎么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弹指间,“80
  • #救援力量水陆并进# 】5月25日凌晨2时40分,长航荆州派出所接到报警:在长江荆州段金城洲锚地“万鑫XXX”轮上有人突发疾病,腰部剧烈疼痛,情况紧急!南昌的八
  • 年轻小花意味着中心和焦点,常年演配角的老戏骨又不是什么热搜体质,基本上不会有啥宣传点。 《妖猫传》里,辛柏青扮演的李白,番位大概已经是男N号,出场也只有短
  • ”越想越后悔,早该问问的……先前也不是没想过,只是担心泡好了放他门口万一凉了怎么办?唉……还是赶紧问问才是真的!
  • 是谁说过思念如刀割,那瞬间的诀别抵不过那永久的诱惑,徘徊在爱与不爱的边缘,表象终归抵不过内在的质感,好皮囊千千万万,有趣博识的灵魂却少之又少,而那内外兼修的更是
  • ​你的命格是比较流通的,财官相生,工作是稳定的,而且八字是中和的,一生不论走什么大运都不会有太好或者是太坏的事情,一生运气比较平稳,不会有较大波折。​同时月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