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佛陀涅槃日,请让我们念三遍“佛陀最后的遗教”来忆念佛陀。。。

佛陀不久进入了拘尸那迦罗城,吩咐阿难道:“你去为我在娑罗双树间敷座设床,头在北面向西,我的教法最近可以北方宏传,未来也会盛行在西方。我于今夜将入涅槃。”

  阿难和大家听了都流泪不止,后来大家商量光是这样啼哭没有甚么用,要紧的提出有关如何使未来正法久住的问题来请示佛陀才是。经过商量以后,公推阿难请问佛陀道: “佛陀!我们弟子大家禁不住伤感之情,有四个问题最后请示佛陀:

“第一、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大家依佛陀为师,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谁为师呢?
“第二、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甚么而安住呢?
“第三、佛陀住世的时候,凶恶的人有佛陀调伏,佛陀涅槃以后,凶恶的人如何去调伏呢?
“第四、佛陀住世时,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以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呢?”

佛陀慈祥恺悌的回答道:“阿难!你代表大家提出这四个问题来问我,确实非常重要。

“你们不要这么悲泣,要是舍利弗和目犍连还是在世的话,一定不会像你们这样;大迦叶此刻还在途中,我涅槃前他是来不及赶到。你们要认识法性,佛陀如果以应身住世的话,这终是无常之相,唯有佛陀进入涅槃,你们依法而行,才是佛陀常住在世间!“我现在答复你们的四个问题,你们好好的记着:

  “第一、你问我涅槃以后,依谁为师;应依戒为师。
  “第二、你问我涅槃以后,应依何安住,应依四念处安住。
  “第三、你问我涅槃以后,恶人如何调伏,应默摈置之。
  “第四、你问我涅槃以后,经典如何叫人起信,应在一切经首安‘如是我闻’之句。

  “阿难! 你们应常常思慕佛陀的生处,佛陀的悟处,佛陀的说法处,佛陀的涅槃处。要紧的是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别的不用挂心,现在不要悲伤,赶快去娑罗双树间为我敷座设床。”

佛陀的话,听得阿难和大家更感动!更伤心!

佛陀在娑罗双树间,左近有五百力士听说佛陀将要进入涅槃,大家都来向佛陀顶礼。这以后,又有一个外道须跋陀罗,年龄已一百余岁,在外道中是很有学识道德的长者。然未闻正法,始终没有开悟。这一天听说大觉佛陀要在这里涅槃,想到慧灯将要熄灭,法船将要沉没,他不得不带着勇气匆忙的前来向佛陀请教,以打破他胸中一向的疑团。须跋陀罗到达娑罗双树,穿过重重跪在地下皈依佛陀的人,正当阿难侍奉着佛陀,阿难一见来者是个外道,怕他是来和佛陀辩论,赶快向前阻拦道:“请你不要再来打扰佛陀,佛陀今夜将要涅槃。”须跋陀罗向阿难尊者要求道:“正是因为听说佛陀将要涅槃我才来的。我此时已感觉到佛世难遇,正法难闻,请你帮忙,我心中有个疑团一定要佛陀才能解决!”这时候,阿难是再三的辞谢,须跋陀罗是再三的请求。大悲的佛陀,不舍众生,听到求道者的声音,即喊阿难道:“阿难!他不是来和我论战的,他是须跋陀罗,是我最后的弟子。让我去除他的疑惑,让他来和我见面。”

阿难没有办法,只得带须跋陀罗引见佛陀,须跋陀罗很是欢喜的问道:

“佛陀!世间上所有的沙门、婆罗门、六师外道,都说自己是一切智人,又说除他以外,其他的宗教都是邪宗邪教,自己所行的是解脱大道,别人都是错入歧途。这样互相非难,这正邪究竟如何分别呢?是非究竟以甚么为标准呢?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才能得到解脱呢?”

佛陀欢喜微笑着回答道:

“须跋陀罗!你问得很好,我很高兴为你解答,世间上无论那一个修行者,如果他不知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他就不能认识诸法的根本;他如果不修学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八圣道,他就不是真正的修道者,就不能获得自在和解脱。

“须跋陀罗!世间上谁的法中有三法印和八圣道呢?我以真实的话告诉你,唯佛陀的法中才有八圣道,唯有佛陀的教法中才有真正解脱的沙门,唯有佛陀才是一切智人。

“须跋陀罗!观察外道的教法,他们不依三法印,没有八圣道,当然就没有解脱的修道者。虽然他们说有,那不过都是妄言。

“须跋陀罗!我八十年前四月初八日降生在王宫,后来受教育时也曾被六师外道所迷。我十九岁的那年二月初八日出家,三十一岁的那年十二月初八日在菩提树下成道,今天是八十岁的二月十五日,我于午夜在此娑罗双树间涅槃。

“须跋陀罗!从我成道的时候起,这个世间上才真正的有沙门;我涅槃后,留正法于人间,信仰的人定能获得解脱,佛陀才真正是一切智慧之源。”

须跋陀罗听闻佛陀的真理之音,心中的迷雾顿时开朗,当即证得阿罗汉果,他顶礼佛陀的圣颜,发愿作佛陀住世最后的弟子,并就在佛陀身旁先入涅槃,大家见了都很感动。

佛陀以吉祥卧的姿势卧在娑罗双树之间床上,很多的弟子围绕在佛陀的四周,大家都是揩鼻抹泪。这时,风息林静,鸟兽没有鸣声,树木之皮流出水滴,百花都萎谢凋零。整个的世间都现出寂寞萧条的现象。

佛陀心如止水,和平常说法没有两样,静静的向诸弟子作最后的遗教:

“诸比丘弟子!我涅槃以后,你们要尊敬珍重波罗提木叉,善为受持,不要遗忘。戒就是指导你们的大师,你们持戒,如贫穷的人得到宝物,如黑暗中燃起明灯。这和我住世,没有甚么不同。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弘通正法,从事自利利他和救人救世的真理运动,不要贪图财利,不要贩卖贸易安置田宅。你们修道利人,自有人供养,不用为生活操心。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奉行正法,不要占相吉凶和咒术仙药,不要结好贵人,亲厚媟慢,你们应该节身时食,清净自活;要端心正念求度,不要显异惑众。

“诸比丘弟子!你们更应该节制六根,不要让六根追逐六尘,以免放逸堕落。好像管理凶悍的恶马,一定要用辔制,不然,将会把人牵坠入陷坑之中。恶马之害,只有一世,六根之害,殃及累世,这是不能不谨慎注意。

“诸比丘弟子!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是以心为主,大家要好好制心,心的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好像人的手中拿着蜜器,动转轻躁,观看到蜜,不见前面举步就有陷坑。放纵心意,好像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能够丧失一切善事,所以你们要精进修道,把心栖于安静的境界。

“诸比丘弟子!你们接受到饮食供养,应当作服药之想,好和坏都不要增减。不要起贪嗔之心,饮食不过是为资养色身,除去身体的饥渴。受食要如蜜蜂在花上采蜜,但取其味,不损食香,不要多求,以免坏其善心。

“诸比丘弟子!假如有恶人前来伤害你们,你们当自摄心,不要起嗔恨的念头;更要护口,不要说恶毒的语言。你们要知道放纵嗔恚的心,就能妨碍修道,破诸善法,坏好名闻,失去一切功德之宝。忍的美德,持戒和苦行都不能及。能够行忍的人,才是有力大人!假若不能用欢喜之心,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就不能称做有道的智慧之人。

“诸比丘弟子!你们不要有骄慢的心,不要有谄曲的心,不要有欺诳的心,不要有悭吝的心,心宜端正,以质直为本。

“诸比丘弟子!你们应当知道多欲的人,苦恼亦多;少欲的人,才是住于安稳的世界。你们要脱离苦恼,就要知足,知足之法,才是幸福安乐之道。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勤于精进弘法修道,则事无大小,就没有困难之处,好像涓涓的细流,也能凿石穿山,进入大川巨海;否则,对于弘法的家务,利生的事业,常常懈废,如同攒木取火,未热而息,虽然要想得火,火怎能自动跑出来呢?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不忘正念,一切烦恼恶魔就不能侵入。
你们要做勇猛的将军,披着重铠,持着禅定的刀刃,征服六尘境界的魔军;佩着智慧的利剑,知道世间生灭的法相,降伏一切诸有的苦患。

“诸比丘弟子!在生死的大海中,你们要撑好智慧的法船,渡过愚痴爱执的浊流,燃着智慧的灯光,走过无明闇冥的世间。常以闻思修的智慧,才能进入三摩地。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记好我说的法,不要忘失。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咎不在医;我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者不行,过不在导。

“诸比丘弟子!我所说四圣谛十二因缘,是宇宙人生真理,今我将要涅槃,如有疑者,可速问我,我当为你们解答。”

夜是静静的,没有别的音声,只有佛陀说法的音声,月光分外明亮,流星划过长空,诸比丘弟子呼吸不敢有声,聆听佛陀最后的法语。最后佛陀问大家对四圣谛、十二因缘有不解的地方,可提出来问。如是三问,大家都默默无言,因为都没有疑惑,当时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就对佛陀说道:

“佛陀!我们了解四圣谛和十二因缘的真理,在这个世间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陀的四圣谛和十二因缘的教法不可令异。”

佛陀非常安静,没有一点疲倦的样子,这就是将要进入涅槃的佛陀吗?叫人真难以了解,诸比丘弟子都在黯然的啜泣。

《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之九十四

《文钞》“自佛教东来,大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理,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人民之冥受其益者,何可胜数”。

佛教传入中国,其独有的特点,以心法为主,注重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是平等法门,世间法不平等,佛法平等。

世间法不平等就是平等。何以故?比如人们有穷富差别,这能平等吗?可是佛法确说平等,挺难相信。众生看事物,只看眼前,没有看到前因后果。所以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今天不平等,是过去的因不平等,过去种发财的因,今天得发财的果。你种因得果,他不种因不得果。种因得果,就是平等。不种因不得果,仍是平等。

这就叫平等法。他过去世种了发财的因,今天他得发财的果,平等吧。反之也平等。因果是对个人的,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不种因不得果,这就叫平等。

人民公社的平等,那不叫平等。为什么?过去世的因不同,你把果活生生搞平等了,那叫不懂因果,也叫不平等。因与果对应,这叫平等。他因地花功夫了,他就会在果上得好处,这合情合理。合情合理,就是平等。
过去没有经过努力,今天要和那些努力过的人一起得平等的好处,不合情合理,这叫不平等。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说什么平等呢?这个看不出来,相貌上不平等,地位上不平等,智慧上不平等,太多了,几乎没有平等的地方。为什么佛法说平等?心在这里指的是自性,佛是觉悟的众生,觉悟了什么?觉悟了自心。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见到了自心,自心就是自性。众生是没有觉悟的佛,其心也是自性。所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说的都是自性,在自性上平等。

佛觉悟了,心里没有贪瞋痴;众生没有觉悟,心里仍有贪瞋痴。无贪瞋痴,他不在六道中轮回,有贪瞋痴,他出不了六道,生生世世在轮回中,苦不堪言。尤其是过去有杀业,冤亲债主,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更是痛苦。堕胎也是杀业,更残酷。

佛法中常听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几乎是老生常谈了,我们都见怪不怪了。可是细想,贪瞋痴又叫三毒,一切不善都从这里生出来,有三毒就不是善人。学佛的第一步,断恶修善我们没有成功。
若是我们真正修戒定慧,真的修成功了,贪瞋痴就被伏住了,再不断用功,终有一天断掉了贪瞋痴。断掉不容易,伏住就得到断恶修善的目标了。

没有贪瞋痴,即不贪不瞋不痴,是三善根,一切善都从这里生出来,这时你才叫善人。成为善人,人见人爱,你给佛法做脸。修不到善人程度,人见人恨,你给佛法丢脸。
再进一步说,学佛很多年了,你还有贪瞋痴,还不是一个善人,你走错了路子。学佛是学觉悟,知道什么是对的,知道什么是错的。佛说贪瞋痴是错的,佛说戒定慧是正确的。你重视这些了吗?

我学佛近三十年了,对人还有没有贪瞋痴呢?我自己看,没有了,老师看,我还有。没有事的时候,确实没有了,有事的时候,也没有看到有。应该是没有了,这是伏住了,并没有断掉。所以平时没有了,遇事时好像还有,很轻了。他容易发现,愿意改过,虽然很轻,也常见到他作忏悔。

这些说着容易,做着真不容易。这是功夫境界,虽然说功夫不深,但物以稀为贵,还是不错了。照说三十年的功夫,也应该克服了贪瞋痴,但我的很多朋友,还是贪瞋痴用事。实在失败。

有贪瞋痴,叫三毒,身心都因此有病,周围或自己都因此有灾难。这还是花报,说到果报,那是要等到来世,现在看不到。果报离不开三途,三途是地狱饿鬼畜生,连三善道都去不了。做多少好事,没有用,还要到三涂去享受。做了坏事,就更不必提了。只有熄灭贪瞋痴,修出戒定慧,才与三善道相应。
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这个路子,这是佛门基础。太难了,伏都很不容易,何况是断了。不断你证不到果位。唯有净土宗,是八万四千法门之外,唯靠佛加持,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通过信愿念佛,就可以出轮回,往生极乐世界。

蕅益大师讲:“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对应大经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信愿与菩提心是相等的。菩提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对什么事都真诚,在念佛堂用真诚心念佛,在家做事也要用真诚,什么时候不用真诚了,这时就开始不求生极乐世界了。

在家做事,我能用真诚。可老人不用真诚。那么我就不愿意再做下去了。自从我不再用真诚时,求生极乐世界的心就断掉了,那时就开始堕落了。佛法学了就要用,学而不用,就不是佛法了,是什么?是学知识。嘴上是一套,行为上又是一套。假的,真诚心没有了,菩提心没有了,往生很难。无论什么原因,一定要用真诚心,这才说得过去,你像个求往生的人。

“------”

“自佛教阐明三世因果之事理,而此风方得永息。否则人之得寿终而死者,盖亦鲜矣。此之利益,若不深思,谁其知之”。

喜欢看的,请您转发。

不喜欢,请您多批评。

#传统文化##因果教育##传统文化传播大使#

关于《知觉的世界》的读书笔记
一本可以细读的书~梅洛.庞蒂从人的知觉出发,论述了关于我们对于事物、生活、艺术等各方面的看法。上一次有如此看书体验的是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时光》,再一次被这种论述的方式所打动。自从前段时间开始接触哲学,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有所改变,这大概就是哲学的魅力吧。看到最后,真心希望哲学能成为每个国家义务教育里的必修课程,就像法国所做的那样,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一种新的体验。

摘抄:

在检视了空间之后,让我们着手检视那些填充了空间的物本身。就此,若去查考经典心理学的教科书,我们会发现里面是这么界定物的:先是有一些不同的性质呈现给了不同的感官,然后再由理智的一个综合行为将这些性质统合为一个体系一这就形成了物。例如,柠檬就是这个两头鼓起的椭圆的形状,再加上这个黄黄的颜色,再加上这个凉凉的触感,再加上这个酸酸的味道……然而,这一分析并不能让我们满意,因为我们并没有看到这里有什么是能够把这其中的每一个性质和所有其他的性质统一起来的;而实际上,我们是的的确确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的:柠檬是个统一的存在,它所有的性质都不过是这统一的存在的不同表现。只要我们还把物体的各种性质看作属于视觉、味觉、触觉等截然分疏的世界的,物体的统一性就一直会是神秘难解的。然而,在这一点上,遵从歌德的指引,现代心理学已经注意到:物体的任何一个性质都远非严格地独立的,而是都拥有一种情感意谓(une signification affective),这情感意谓会将此性质与所有其他感官的情感意谓连结起来。举例说来,正如给房间挑选过壁毯的人都知道的,每种颜色都会氤氲出一种情绪氛围,都会使这壁毯或忧郁或明快,或阴沉或昂扬。既然不仅颜色是如此,既然对于声音和触觉来说亦是如此,那么我们或许就可以说:每一种颜色都对应着某一种声音和温度。正是因此,当向盲人描述一种颜色时,盲人可能会通过把此颜色类比为某种声音来想见此颜色。因为人的经验赋予了性质某种情感意谓,所以一旦我们把一个性质放回到人的经验之中,那么这个性质何以能够和其他那些它原本与之毫无关系的性质发生关联也就变得开始能够被理解了。

在我们试图找回我们在生活的经验中所领会到的那个世界的努力中,所有那些古典的艺术法则都被打破了。关于绘画的古典教条是建立在视角主义之上的。所谓视角主义就是说,比如当画家在面对一片风景时决定只按照最传统的画法把他所看见的在画布上再现出来:画家先是看见了他身边的树,然后他把目光放远,投放到前方的路上,再然后将目光投向更远方的地平线;如此一来,根据目光每次所投注的焦点之不同,其他物体的外观也都随之发生变化。在画布上,画家所试图完成的不过是所有这些各异的视图所折中调和而成的产品,画家不过是在试图给所有这些各异的知觉找到一个公约数,也就是说画家并不是在给出物体呈现给画家的尺寸、颜色和外观,而只是在试图给出物体为传统绘画规则所规定下的尺寸和外观,也就是说,当把目光投注于地平线上某一个固定的点时,当风景画中的一切线条都因而从画家出发奔向这个点时,物体所呈现出的尺寸和外观。如此这般画出来的风景就会显得平静、端严而可敬,因为这些风景是被一个投注于无限远处的目光所固定住的。这些风景是与我有一段距离的,观看者是没有被卷入其中去的,这些风景是彬彬有礼的。观看者的目光从这些画中风景上从容地掠过,这些风景画中不会有任何令人不悦的东西来扰乱观看者那无上的从容安闲。然而,上述方式并非世界实际上呈现给我们的方式。世界实际上是在我们与世界的接触中呈现给我们的,而这与世界的接触正是知觉给予我们的。每时每刻,在我们的目光流转于现实场景中的时候,我们都必然只能从某一个确定的观点出发,而这些前后相继的瞬间之所见,无论是关于哪一个风景区域的,都是不能够简单地相互叠加起来的。画家如果想成功地彻底控制住这一系列的所见并从中提取出一个永恒的、唯一的风景,就不得不破坏掉自然而然的看的方式。比如画家就必须得时不时地眯起一只眼睛,借着铅笔去目测清楚一个细节处看起来到底有多大--然而这种做法难免就会改变这一细节本身--然后把这些都置于一个分析性的看之注视下,并进而在画布上构建对风景的再现。如此这般再现出来的风景完全不符合任何自然而自由的看,这般再现出的风景宰制住了自然的看之动态的开展,并且,这般再现出的风景还取消了这自然的看之律动和生命本身。自塞尚以来,很多画家都开始拒绝再遵从几何视角这一规则,因为他们想要重新抓住并再现出风景在我们眼底下的诞生本身;因为他们不再满足于去做一个分析性的报告,而是想要重新融进并采用知觉经验的“作画法”(“style”)本身。所以,他们的画的不同部分是从不同的出发点来看的,这就会使不仔细的赏画者觉得这些画犯了“视角错误”,然而却会使认真的赏画者觉得:在这些画中,从来没有任何两个物体是同时被看到的;若要在这些画里的不同空间部分之间游动目光,永远都是要耗费时间的;在这些画中,存在不是现成地被给予了的,而是通过时间显现或浮现出来的。

塞尚就曾说我们当能够绘画出树木的气味。在相同的意义上,萨特曾于《存在与虚无》中写道:每一个性质“都在揭示出物的存在”,他接着说道:“柠檬(的黄)贯彻于柠檬的所有性质中,且其每一个性质都是贯穿于所有其他的性质中的。那黄黄的正是柠檬的酸,那酸酸的正是柠檬的黄;我们吃糕点的颜色;而且糕点的味道也在向我们所说的饮食直观揭示着糕点的形状和颜色……泳池中水的流动性、温热感、泛蓝色以及涌
动态,这其中的每一个性质都一下子就在所有其他性质中被呈现出来了。”

每一个物都向我们象征着某种特定的行为,都向我们提示着这一行为,都激发着我们或正面或负面的反应。正因此,从一个人装点布置其居所的方式,从他所喜爱的颜色,从他所爱去散步的地点就可看出此人的品位、性格及面对世界和外部存在的态度。克洛岱尔就曾提到,中国人会用石头建筑园林,其中的一切都干枯而惨淡①。如此这般对环境的石化所透露出的是对生之茵润的否定,也就是说是对死的向往。那些郁结纠缠在我们的梦里的物同样是意味深长的。我们与物的关联并非一种遥远的关联。每一个物都向我们的身体和生活诉说着什么,每一个物都穿着人的品格(顺从、温柔、恶意、抗拒),并且,物反过来也活在我们之中,作为我们所爱或所恨的生活行为的标记。人驻于物,物也驻于人--借用心理分析师的说法就是:物都是情结(complexe)。塞尚亦持此观点,他曾说绘画所力图传达的正是物的“光环”(“halo”)。这也是现代诗人弗朗西斯·蓬热的看法。我们现在就以他为例对此作进一步的说明。萨特曾在一项关于蓬热的研究中写道:“物居住在他那里已经年历岁,物居有着他,物似地衣般覆盖住了他记忆的基底,物就在他那里……他现在努力所要做的就是从自身之深底钓出这些丛生的巨物以使它们出现,而不是对它们作严密细致的观察以确定它们的性质。”比如说水--当然,不仅仅是水,所有的元素都是如此--其本质并不在于它可被观察出的性质,而在于,关于我们它到底向我们说了些什么。
蓬热就是这么评论水的:
“水白、亮、无形、清凉、被动,执拗于它唯一的堕落--重力,用各种绝招完成这种堕落:包抄,穿透,腐蚀,渗透。

堕落同样作用于水的内部:不断地坍塌,每时每刻都在放弃各种形状,一味地卑躬屈膝,四脚八叉地趴伏于地,如尸首,像某些教派的僧侣……

我们几乎可以说水发了疯了,它歇斯底里般地唯重力是从。这个需求控制着它,如同一个根深蒂固的执念……

液体从定义上讲执着于服从重力而不是执着于维持自己的形状。为了服从重力它拒绝一切形状。这一根深蒂固的执念及病态的顾虑使它完全失态……

水的不安定:能感觉出最细微的倾斜变化。连滚带爬地跳下楼梯。活泼快乐,幼稚地顺从。当降低这边的高度以召唤它时,它立马就跟过来了。”
(引于《采取事物的立场》)

① Paul Claudel,Connaissance de IEst(1895-1900),Paris,Mercur
de France,190è; rééd1960p.63:“正如景物之美实非草木和枝叶的颜色所构成,而是由线条与地势之起伏掩映所致,中国人真的会只用石头建园子。如此造园就好比是在雕塑,相形之下,寻常造园法则类于绘画。堆叠山石,以创造人工景观。从确定轮廓和形态来看,用石头似乎要比用植物装点更服帖更适宜它们的层次和外貌的变化令人感觉到高度和深度曲折和突兀”一-编者注。(中译文请参见《认识东方》徐知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2页。-中译注)

加斯东·巴什拉将这种分析拓展到了所有的元素中。听众诸君会在他一系列关于气、水、火和土的著作中发现这种分析。在这些著作中,巴什拉把每一种元素都看成了某一类人的心灵家园,看成了此类人魂之所牵梦之所萦者,看成了主导此类人生活的那一为其所最钟爱的境域,看成了那赋予此类人以力量和幸福的自然圣礼(sacre-ment naturel)。所有这些研究都有赖于超现实主义。长达三十年,超现实主义力图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物体中--尤其是在那些我们失而复得的、弥足珍贵的物件中--寻找那“欲望的催化剂”或者,正如安德烈·布勒东所说,寻找人的欲望于其中显现自身或曰“结晶”的地方。所以说,这是个相当普遍的趋势:不再把物和人之间的关联设想为一个享有着至高权威的精神和一个例如笛卡尔的著名分析中所呈现的蜡之间的那种距离和主宰;而是终于意识到了:这关联并不是那么清楚明白,这关联是一个令人目眩的接近,这接近使我们不能把自己视作与物完全撇清关系的纯粹精神,使我们不能把物界定为与人的性质没有任何瓜葛的纯粹对象。

通过检视知觉的世界,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呢?我们学到了: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诚然,当我像字典那样去定义桌子的时候--三条或四条腿支撑起的一个平面,人们可以在上面吃饭、书写等等--我可能会觉得如此我就抓住了桌子的本质而完全不必在意桌腿的形状、纹饰的风格等等这般伴随性的偶然之处。然而,这样我就不是在知觉了,而是在下定义。与此相反,当我在知觉一张桌子的时候,我不会不在意这桌子实现其作为桌子的功能的方式,而且,正是桌腿每一次承载起桌面的独特方式、正是那从桌脚到桌面抵抗重力的独特运动吸引着我,并使得每张桌子都卓然有别于所有其他的桌子。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细节--从木头的纤维、桌腿的形状、木头的色泽及年龄到印证着木头之年龄的某些涂鸦或磨损--是无关紧要的,而且“桌子”这个意谓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它是透过所有这些“细节”显现出来的,因为正是这些细节体现着它在场的样态。然而,一旦我们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正是这些符号和细节向我显现了意义,以至于正如被知觉到的物那样,艺术品也是要去看的、要去听的,任何的关于艺术品的定义和分析--无论这分析作为对知觉经验所进行的事后盘点做得有多么完备--都不能取代我对此艺术品所进行的直接感知经验。这一点乍看上去并不是那么明白无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电影讲述警员(许光汉)意外捡到一个红包,谁知竟是同志冤鬼(林柏宏)的冥婚红包,俩人因此结成冥婚夫夫,一场搞笑、感人、反转的追凶故事就此上演,他们的感情也在逐渐发
  • 第十一步:将凝固好的凉粉切条,然后撒上蒜末,淋上碗汁。第八步:脱皮后的花生放到锅中,小火煎炸至金黄色。
  • 【城市通智能卡公司部分客服网点暂停营业】记者 刘希阳 #哈尔滨身边事# 记者从哈尔滨交通智能卡公司获悉,根据《哈尔滨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第
  • 什么事情都是有因果报应:别人对你的好你不接受 那么一定会报应在你自己身上果然很快就是这样...降低对他人人生的参与感,是降低失望的最好方式:有些事情不管怎么都有
  • #周柯宇 二十筑梦寰宇乘风# ✨#周柯宇开始推理吧# ZZP提醒今天作业已送达,宇航员们请查收~并记得提交作业哦[打call]▪️作业博1⃣️ 期望 32w
  • 夏天遇见冰棍,冬天遇见红薯,烧烤遇见啤酒,我遇见你月色真美,风也很温,我的意思是我喜欢你春风十里不及心中有你,晴空万里不及相遇有你叮叮,您有一份甜甜日常请查收
  • ”吴女士介绍,大连每次出现疫情,政府都能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快速将传播风险控制住,“我们都以此为傲”。”减少公交班次的最终目的可能是为了限
  • 产后4个月身体还在在慢慢恢复中比起月子里好了很多 但是相比生bb之前还是差很远做一些瑜伽和普拉提慢慢激活身体吧[派对R]-健身穿搭也格外喜欢每次搭配完就感觉眼前
  • 沧州男子装修时射钉枪的钉了反弹射入眼睛】凡是家里装修过的沧州人都见过装修师傅这个动作这个工具就是射钉枪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把排钉打进墙体或木头中如果遇到特别硬的墙体
  • 最后老师说孩子们还有个愿望,想要一台电视机,但是它不属于教具......我也没有犹豫的说:“只要孩子们需要我们就买!最后老师说孩子们还有个愿望,想要一台电视机,
  • ❤︎田舎住みの貧乏人,佛系追星❤︎社恐,solo追星❤︎もう若くないのに、量産型の格好が好き❤︎可愛いお洋服、可愛いものと可愛い人が好き❤︎アニメと少女マンガも
  • #晚安,Galaxy#我们财务思维的老师真的好棒好酷啊[太阳]我真的是一个 特别会被 公众号 “杀”到的人[泪]每次 身边出现这种 会自己用公众号持续地记录自己
  • 这款投影仪不像我之前用过的微果C1、小明Q1 PRO 这两款投影仪,知麻z1MINI是600ANSI亮度画质也是没得说色彩表现得很自然投在白墙上边角的字都能看的
  • 2⃣ 意大利星银珠片闪耀白线钻黑&意大利幻彩珠片闪耀蓝线钻黑: 源自CH*NEL \欧洲壹线奢牌粗花呢御用供应商,纱线由羊毛与流苏亮葱&MINI
  • 修行的人大多想靠多积一点功德来成道,或是靠多积一点功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有的则想通过所谓的超能力来看见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但可惜的是,很少人能认识到这一条修行的真
  • #最爽的一天# 隔了好久才把后半段看完 似乎经常有这样的设定 世界末日 或者绝症面前 剩下的日子得怎么过 一个等肺源的Andy和一个嗜睡症的误诊为癌症的Ben
  • 有意思的是竟然在里面吃出了脆波波,有意思~C位是我做的酸奶巴斯克,被狠狠拯救[doge]#美食分享##下班快乐##好物分享##不可辜负的美食# 幸福生活的第☝步
  • 国内有误判记录,实际上是同属的叶鲷(G.buergeri)最大只有55厘米。 澳洲西部重要的经济鱼类,也是当地的著名游钓鱼类。
  • 书中还说到一点,就是以往那些伟大的人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就是由于莫种原因他们决定改变自己,而且他们真的就这样努力去做了!我觉得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
  • 《大众文艺》主办单位:河北省群众艺术馆出版周期:半月ISSN:1007-5828CN:13-1129/I1.理论研究:艺术院校、文艺团体、电台、电视台以及企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