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善[超话]#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难得的就是真心。

真心不仅仅是一个词,还需要在人与人之间相处中才能感受。

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回应你。

人心都是相处的,想要开什么花,就得种什么种子,感情就是真心换真心。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对你好,相处要付出经营,才会换来相处的感情。

两个人的情谊浓,是相互经营的结果,只有一方不断的付出,真心也会被消耗完。

不管友情,爱情,亲情都是如此。

世间万物你付出多少汗水,就会得到什么结果。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傻子,得不到回应的付出,终究会选择结束。

人与人的信任很强大,能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是基础,人与人的信任又很脆弱,被欺骗一次就会打破。

任何时候,真心都是靠真心去换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讨厌及狠。

要学着看清一个人的心意,真心才能换来真心,你的付出要给值得的人。

这世间真心难得,要学会先爱自己,再爱他人。#阳光信用#

读书学典:《论语.宪问》14.31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方人:评论、品鉴人物,犹言批评。方,比、比方的意思,即对比评论人物的优劣,古人谓之“品藻、品鉴”。《义疏》:“比方人不得不长短相倾。”一说是诽谤别人。郑注“言人之过恶”,即讥评别人。钱穆曰:“方人若指谤人,孔子何以仅谓不暇,而又称其贤?故知‘方人’当从前解。”
▲不暇:没有空闲。暇,空闲。

■现代翻译:子贡评论别人。孔子说:“赐啊,你真的就那么贤良吗?我可没有闲工夫去评论别人。”

●何晏等《论语集解》:孔安国曰:“比方人也。不暇比方人也。”

●皇侃《论语义疏》:子贡以甲比乙,论彼此之胜劣者也。夫人行难知,故比方人优劣之不易。且谁闻己之劣。故圣人不言,圣人不言而子贡专辄比方之。故抑之,我则不暇有比方之说。江熙曰:“比方人不得不长短相倾,圣人诲人不倦,岂当相臧否。”

●刑昺《论语注疏》:此章抑子贡也。子贡多言,尝举其人伦以相比方。夫知人则哲,尧、舜犹病,而子贡辅比方人,怒其轻易,故孔子曰“赐也贤乎哉”,所以抑之也。夫我则不暇比方人也。

●陈祥道《论语全解》:不器于人者然后能器人,器于人者不可以器人。子贡器于人而已,其方人也不亦过乎?孔子曰:“赐也贤乎哉?”以贤者过之也。子贡对卫将军文子则谓颜渊之相,冉雍有志之君子,仲由才任治戎,冉求好学博艺,至于公西赤、颛孙师、曾参、卜偃、灭明、高柴、南容之徒,莫不在其所议,而孔子笑之,盖讥其方人之过也,故子以为不暇。左氏之品藻,班固之变美,不免后世之讥者,以其不能器人也。

●朱熹《论语集注》:比方人物而较其短长,虽亦穷理之事。然专务为此,则心驰于外,而所以自治者疏矣。故褒之而疑其辞,复自贬以深抑之。谢氏曰:“圣人责人,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如此。”

●张栻《癸巳论语解》拟议人之优劣,非知者其能之乎?故亦可谓之贤。而曰“夫我则不暇”,求之他人,不若笃其在己也。圣人抑扬之间,所以长善救失者,宜深味也。

●清《四书解义》:此一章书见学者当以自治为先也。子贡平日比方人物,而较其短长,不可谓非穷理之事,然专务为此,则心驰于外,而疎于内矣,故夫子婉以警之曰:赐也,尔能方人其亦贤乎哉?盖惟自治有余,而后得以暇及于人耳。若以我自审方虑,义理无穷,虽日孜孜焉而有未逮,又何暇较量他人乎?凡人之为学,终其身无可已时,即终其身无有暇时。以孔子之圣,而犹自谓不暇,则凡有志于学者,其孰有暇时邪?于此知学至圣人,而其功愈专,希圣者可以勉矣。

●刘宝楠《论语正义》:《释文》云:“方人,郑本作谤,谓‘言人之过恶’。”卢氏文弨考证:“古论‘谤’字作‘方’,盖以声近通借。子贡言人遇恶,故子曰‘赐也贤乎哉’,言汝己身果皆贤乎?!而谤人也,夫我则不暇谤人而自治。”谤谓言其过失,使在上闻之而自改,亦是谏之类也。昭四年传:“郑人谤子产。”《国语》:“厉王虐,国人谤王。”皆是言其实事,谓之为谤。但传闻之事,有实有虚,或有妄谤人者,今世遂以谤为诬类,是俗易而意异也。《三国志.王昶传》昶戒子书曰:“夫毁誉,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是以圣人慎之。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必有所试。’又曰:‘子贡方人。赐也贤乎哉?我则不暇。’以圣人之德,犹当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以方人为毁,是亦读“方”为“谤”,用郑义也。《庄子.田子方篇》:“鲁多儒者,少为先生方者。”是“方”训比也。学以相俌而成,故朋友切磋,最为学道之益。夫子尝问子贡与回孰愈?又子贡问子张、子夏孰愈?夫子亦未斥言不当问,是正取其能比方人也。此文何反讥之。

●钱穆《论语新解》:一部《论语》,孔子方人之言多矣,何以曰“夫我则不暇”?宋儒谢良佐见大程子,举书不遗一字,明道曰:“贤却记得许多,可谓玩物丧志。”谢闻之,汗流浃背。及看明道读史,又却逐行看过,不差一字。谢甚不服,后来醒悟,常以此事接引博学进士。其事可与本章互参。

●南怀瑾《论语别裁》:“方”是说子贡比较直爽,看见不顺眼的人,当面就说人家,得罪人。孔子说,子贡啊!你要求别人,不要过于高了,不要希望别人都是贤人啊!有时候要马虎一点,而且老是得罪人,也不太好。假如是我,就没这个工夫去批评别人。

★此章论轻易议人当戒之也。“方”有正反两种解释,“贤乎”也有两种理解。但“不暇”二字,意味深远,无论是“品鉴”他人,还是“诽谤”别人,或者是“直言陈过(谏)”;也不说“贤乎”是赞、是讥,或是抑、是扬。孔子以“不暇”表示对这几种行为都不“许”之,学者宜思齐内省,汲汲乎治身而未已,岂有暇检点他人?故就方人之见,而提醒之,深于教矣。 https://t.cn/RxRVHIh

王阳明认为,天下无心外之物。万事万物都是人内心的投射。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示,当我们看到一个与自己相似的人时,会比看到其他人更加容易产生厌恶。

因为我们在同类人身上,可以更加容易的看到自己身上那些不愿承认的缺点。我们眼中的别人,就是反应我们自己心灵的一面镜子。

我们心中的美好和黑暗,都会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感知。当我们看别人处处不满意的时候,很可能就是在挑剔那个深藏在心灵深处的自己。

当我们看到一个不顺眼的人时,总想着改变别人是不对的。真正智慧的做法就是沉淀下来提升我们自己,修好自己这颗心。

■ 成熟的人,需要学会换位思考

不管是谁都有自己的立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看待事物,也是人之常情。可当我们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时,可能另有一番发现。

有位朋友和自己的老母亲住在一起,他尽心尽力地赡养母亲,可是对方还是不断地提要求,就轮椅这一个物件,家里已经为她购置了三部。

朋友因此有点委屈,自己和妻子都是发自内心的想去孝顺母亲,为何老人家会这样对待他们呢?

直到有一天晚上,妻子带着孩子回娘家小住几天,朋友睡在了距离母亲的卧室很远的客房里。

半夜母亲敲开房门,支支吾吾地问他是否可以睡到离自己的房间更近的书房去。看着母亲寻求保护一般的表情,朋友瞬间明白了,母亲只是太过孤独,害怕自己被家人无视。

从那以后,朋友每天都会主动和母亲说几句话,这位老人家便不再乱提要求了。

立场不同,看到的世界也就不同。真正成熟的人总是懂得换位思考,多体谅别人难言的苦衷。

■ 成熟的人,从不轻易评判他人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也曾有一段清苦的日子。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的粮食用尽了,所有人饿了七天。幸好孔子的学生颜回从外面找回来一些米,正好可以煮饭。

就在米饭快要煮熟的时候,孔子看到颜回自己抓起一把米饭,偷偷塞进嘴里。孔子悄悄的离开了,他没有当场责问颜回,也没有和别的学生提这件事。

片刻后颜回做好了饭,将食物献给了孔子。孔子对他说:“就在刚才,我梦到了祖先,这锅还没有人动过的米饭,还是先拿来祭祖吧。”

颜回立刻拒绝了老师,直接承认了自己吃过这锅饭,已经不能拿来祭祖了。
孔子问颜回:“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颜回解释:“就在刚才煮饭的时候,房梁上有块灰尘掉进了锅里,我觉得直接扔掉沾灰的米饭太浪费了,只好把它抓出来吃掉。”

孔子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教育其它弟子们:“平日里,我最信任的学生就是颜回。今天见到他抓饭,我还是会怀疑他偷吃,可见人的内心就是难以稳定的。

你们大家也要记住今天的事情,不要随便评价一个人,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永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些时候,亲眼所见的事物也会蒙蔽我们。

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当从多一些思考和分析,少一些想当然的主观臆断。

■ 成熟的人,懂得接纳别人的不同

古人有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当然也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当我们遇到自己不理解的事情,唯有宽容才能利己利人。

在三国时期,在诸葛亮去世后,蜀国就任用了蒋琬主持朝政。蒋琬的属下杨戏,他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就连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言语不多。

有些人看不下去,就在在蒋琬面挑唆:“杨戏这样怠慢您,也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性格。如果让杨戏当众赞美我,这不符合他的本性;

让他当着众人的面斥责我让我下不来台,他更是不好意思。因此,他在我面前总是默不作声。其实,这一点也正体现了他可贵的人品啊。”

听到这一番话的官员都很钦佩蒋琬的宽容,后人更是称赞他:“宰相肚里能撑船”。

当我们看一个人不顺眼的时候,未必就是对方充满恶意,而是我们自己不理解而已。

所谓的幼稚,就是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强迫别人去接受。

周围的人只要稍有不同的意见,就算是出自善意,也会被幼稚的人当做荒谬和恶意的。

而成熟的人,总是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和个性,从不擅自评价他人。

当我们看不惯一个人的时候,先不要妄自评价他的为人,我们不妨像蒋琬一样换位思考,多了解一下对方的弦外之音。

王阳明认为,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和人的时候,想要最聪明的做法就是破除“我执”。

那些客观,片面的评价和你心中对于别人的不满,根本不是真理,只是一种拖累内心的执念而已。

成熟,就是不断的去掉“我执”,学会包容和理解的过程。这不仅是一种有利于他人的善意,更是对于我们自己的一种提升。

此心光明,此生才会光明。多给别人一分理解,自己也能多收获一分内心的成长。

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最新最全!一图读懂8省市新高考改革方案
  • 哈佛的学生都在看这种视频,每天 15 分钟,英语水平暴增
  • 重磅!中注协公布2018注会考试合格率!审计通过率已超31%!2019注会考试趋势同曝光!
  • 一大波老师被实名举报!
  • 这张请假条居然能让语文老师“集体传阅”,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 特别关注!新版《各学科答题规范》官方要求,请转给身边每位考生!
  • 第十六届南方医科大学英语演讲大赛通知
  • 2035年养老金将耗尽?人社部回应了→
  • 韩国网友号召为螺蛳粉申请非遗????
  • 惊呆了!素媛凶手将被释放具体是什么情况?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迪士尼收购福克斯、Netflix上位,好莱坞“新六大”重新洗牌
  • 6省份深度老龄化,两因素叠加导致,将面临什么问题?
  • 首款产后抑郁症药问世、小猪佩奇被批性别歧视、东京奥运火炬揭晓丨今日天下
  • 郑爽发布会扇嘴巴,演绎“疼痛”青春 网友:是个狠人
  • 三星长女滥用麻醉 网友却纷纷提起“凤凰男”前夫
  • 关晓彤晒清宫装造型,手拿小帕娇羞动人,话题一夜之间上热搜!
  • 阴曹地府货币发行量即将输给委内瑞拉
  • 刀锋|重磅!科创板首批名单出炉(概念股大全)
  • 沪指坚守3100点?写在跌破2440之前...
  • 流浪大师真实身份是什么?抖音流浪大师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