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荣博堪布:因果不虚—如是因如是果》

善护口业,网络是虚拟的,但因果不虚…

- 希阿荣博堪布

恶语,即说难听的话。比如骂人,利用别人的生理缺陷或缺点来说笑、取外号,说人过失,污言秽语,等等。此外,虽然态度平和、语言平常,但说话是为了让对方伤心,或者故意激怒、挑衅,这种语言也属于恶语。还有就是在上师、善知识面前说一些不好听的话,也有很大的过失。

恶语的感受等流果是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自己说话也容易引发争吵。的确是这样,一些人说话,无论他说什么,怎么说,总让人听着不舒服、生烦恼,总想给他顶回去不可。

华智仁波切说,在所有恶业当中,恶语的罪业是相对而言较重的。为什么呢?

首先,恶语会引起对方的嗔心,而嗔心的破坏性极大。《入行论》云:一千大劫里布施、持戒的善根,若没有三殊胜摄持的话,一念嗔心起即销毁殆尽。所以,从故意激发对方生起嗔心而使其自毁善根的角度,恶语的确罪过极大。

就算是辩经,若生起嗔恨心,也有很大的过失。

佛陀在世时,曾有一老一少两位比丘辩经。年轻比丘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老比丘非常愤怒,回到住处不久就气死了,并原地转生为一条毒蛇。佛陀让阿难尊者去劝那蛇说:“你曾于我教法中出家,本可获得解脱,因你生起大嗔恨心,如今转生为毒蛇,你应向嗔恨的对象忏悔。若继续嗔恨,将堕入地狱之中。”阿难尊者于是同年轻比丘一起,去到有蛇的房子外,一五一十转告了世尊的话。可那毒蛇吐着毒气,不肯出来。佛陀又命目犍连尊者去劝,还是不肯出来。最后,佛陀亲自去,对嗔心的过患做了许多开示,那条蛇才出来并在佛陀面前失声痛哭。佛陀说:“你造恶业时理应啼哭(但那时却未流泪),如今恶果成熟已转为旁生,哭又有何用?快向这位比丘忏悔!这位比丘,你辩论时激怒对方,无疑也应顶礼忏悔。”于是,年轻比丘和毒蛇互相顶礼忏悔。在场众人惊叹不已,更加对佛陀生起信心,对因果生起诚信。

其次,对某些对境(如上师三宝)仅说一句恶语,也将导致多生累世不能从恶趣中解脱的恶果。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说,对一位菩萨进行诽谤,恶语中伤,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重。

▎佛经里有这样的故事:

婆罗门迦毗罗称呼迦叶佛的比丘们“马头”“牛头”,并恶言相向,他死后转生为一条长了十八个头的鲸鱼,一劫中不得解脱,此果报穷尽后,又堕入地狱。还有一位比丘看见别的比丘跳过水沟,随口便说道:“你好像猴子一样。”结果,他在五百世中连续转生为猴子。

当然这不是说你骂一个普通人就没问题。伤人至深,莫若言语。而且我们不知道一个看上去普通的人,他是不是一位菩萨,一位圣者。

以前,华智仁波切和他的上师如来芽尊者、师兄成利沃日被请到一户人家为亡者做超度。这家人并不认识几位尊者,只是因为急着找念超度的人,而又正好路遇他们三位,见他们穿着僧衣,便请去家中。当这家一位年轻姑娘看见在灶前做食子的华智仁波切时,心想:“我们家真是可怜,竟然叫来这些乞丐做超度。”于是狠狠地踢了他一脚,生气地说:“滚出去。”

①《极乐愿文》:“诽谤诸菩萨之罪,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义罪。”

多数时候,我们会认错圣者和凡夫,因为我们没有能力欣赏真正优秀的品质。

关于这一点,学佛的人尤其要注意。你看现在批评、诽谤出家人乃至三宝的,很多是学佛圈子里的人。不是说圈外人口业护得好,是他们对佛教圈子里的事(诸如这位菩萨如何,那位大德如何,这部经怎样)不如学佛的人感兴趣,因此他们倒不大能以三宝为对境造口业。恰是学佛的一些人喜欢评论,说某位上师、出家人不如法,某部经是伪经,诸如此类。

若非针对个别人,而是对全体出家众进行诋毁,罪过则更大。

往昔,目犍连尊者游历地狱时,看到一个身形是人、身高数由旬②的众生,舌长一由旬,上面有许多犁在耕耘。尊者用神通观察这是什么业力所致,结果只能看到他许多世中不断转生于地狱,却无法知晓最初是什么因,于是便去请问世尊。世尊说:“那是由于他对迦叶佛的僧众说‘你们这些破戒者、戒律不清净者……’诽谤全体僧众的结果。今后多佛出世,他仍不得解脱。”

②由旬:古印度长度单位。五尸为一弓,五百弓为一俱卢舍,八俱卢舍为一由旬,约二十六市里。 

第三,相对于其他恶业,如杀、盗、淫,恶语是最容易的,张张嘴就行了。和你有关系的、没关系的,只要你想,你就能骂到。尤其现在网络发达,骂人不仅是自己听,也可以让许多人都听到,并和你一起骂或对骂。你不仅是自己造恶业,还拉上众人一起。网络是虚拟的,但因果不虚。

《大方便佛报恩经》云:“佛告阿难,人生世间,祸从口生,当护于口,甚于猛火,猛火炽然,能烧一世,恶口炽然,烧无数世,猛火炽然,烧世间财,恶口炽然,烧七圣财,是故阿难,一切众生,祸从口出,口舌者,凿身之斧,灭身之祸。”

法王如意宝以前在喇荣五明佛学院讲授《百业经》时,非常强调大家要善护口业。他说,即使没有恶意,也不能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取外号等,更不用说别的更严重的恶语了,对旁生也不能恶言相向。

佛经原文以及祖师大德对“一心三藏”的开示!

1、佛经原文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节选自《楞严经第四卷》经文

2、圆瑛法师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即中道,第一义谛,胜义中真胜义性,亦即一乘寂灭场地。上句离不空藏,即一切法,是离有;离空藏,非一切法,是离空,乃双遮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体,不滞于空有也。下句是即非即,是字,双贯即与非即解,其义自明,是即十界,照不空藏,是照有;是非即十界,照空藏,是照空,乃双照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用,互融于空有也。此经从阿难舍妄求真,求佛发妙明心,即显发此三藏一心也。

佛始从眼根指出,十番极显其真,二见略剖其妄,复自根中,推而广之,普会四科,遍融七大。阿难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此悟次第空藏,己成顿意,而圆意犹未彰也。复由满慈,问三种生续之因,如来与答,性觉必明,以为其咎,以致世界、众生、业果,生续不断,显次第不空藏;斯则体用已备,圆意己露,犹未具彰也。复答满慈,五大圆融之难,以示性相二无碍理,且释有碍之疑,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妙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尙未极显也。迨依迷悟心,对辩二种缘起,依本来心,圆彰三种藏性,显理显到此处,可谓彻法流之㡳,穷性海之源,显之极矣。

然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定,人人本具,迷不自觉,当起奢摩地,微密观照,方能圆悟。前三卷,佛为阿难大众,微妙开示,各各自知,此心遍满十方,常住不灭,得微密观照之功。此四卷,因满慈启问,佛为说三种生续之因,五大圆融之故,会归三藏,极于一心,即微密观照之功,照彻心源,一切事究竟坚固,方信首楞严,为自性天然本定,不假修成,但是了因之所了,而非生因之所生矣。

——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第十卷》

3、憨山大师

初示三观之体:
而此体者,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即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也!先示此体为所观之境,要依此体启大智用故。然此藏心具有三义:一空如来藏、二不空如来藏、三空不空如来藏。

一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本空,一法叵得。如摩尼珠其体空净,了无色相;虽有随方之色,色不离珠,以即珠故。真心本净,了绝妄缘,虽有随缘之妄,妄不离真,以即真故,名曰真空;故为观者先示真心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真空观。(经名奢摩他,亦名体真止)从此经首阿难启请,世尊许说,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起,一往七征八辩,始则决择真妄;且云妄不是真,以明五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以显本觉真如;以至三科七大会归藏性,然后真妄和融,方显妄即是真;从浅洎深,大段总显空如来藏理。(从初卷启请至第三卷终)

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体虽空,具有恒沙称性功德,包含融摄,纤悉不遗。如摩尼珠其体虽净,具有圆照之用,而能随方现一切色,色即是珠,以珠现故。藏性虽空,而能随缘显现十界依正之相,相即是性,以性起故,名不真空;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不空观。(经名三摩,亦名方便随缘止)此从富那执相难性,三种相续,深穷生起之由,委明循业发现之义,总显不空之体。(始从四卷初至本卷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有半卷经文,计一千五百余言。)

空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清净,能应能现。如摩尼珠其体净圆,净故非色,以即珠故;圆故能应,非不色,以即色故;非色非珠。而此藏性其体净圆,净故非相,以即性故;圆故能现,非不相,以即相故;非相非性,名空不空;非相故空,非性故不空,非即非离,平等如如,名曰中道;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中道观。(经名禅那,亦名离二边分别止,亦名等持。此从四卷中而如来藏非心等起,至即常乐我净等,文有二章,几三百言。)

然上三谛体虽不二,举一即三,终带名言,犹存历别,未及一心之源,难契圆融之旨;必若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则藏心妙性彻底穷源,绝诸对待;良以双离则双泯,双是则双存;存则三谛灵然,泯则一心无寄;寂照同时,存泯无碍,唯在忘言者可以神会、绝虑者可以心通,可谓妙契寰中、泯同法界矣!圆融圆融,深思深思,历然不昧;故佛开示已毕,乃总告之曰:上来所说藏性之理如此深妙,如何汝等以所知心而能测度、世间语言而能入哉?且此妙理人人本具,然虽本具隐而未现;譬如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且如我今证此真心,安住大定,圆照法界,凡有动作皆是大用现前;汝等迷之,举措云为皆是尘劳业用;故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此无他故,盖由不肯勤求,得少为足耳!当机遂请何因有妄?要显妄元无因,使悟妄不离真,亦似头非外得。然此天然妙性不假修成,但能一念回光,方悟神珠本有,故随结责戏论,切劝修持;乃曰:汝虽忆持十二部经,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如何自欺尚留观听而不修之?是以阿难闻说,疑惑消除,心悟实相,遂乃请入华屋,摄伏攀缘,冀得陀罗、入佛知见等。由是观之,大概一往开示藏性,岂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妙行,然后行成解绝,顿证一心者乎?

——节选自憨山大师《楞严经悬镜》

4、交光大师

圆彰三藏以劝修。由前次第三藏急于破迷成悟。故俱就众生迷境显示。未暇普收圣凡染净二缘。十界一如无二。以毕彰藏心全体大用。今既粗细二惑次第破尽。妙明披露。道眼近圆。理宜罄竭诸佛之灵府。而彻底显示。故此统会毕彰。用显圆融三藏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八》

巳二依本来心圆彰藏性。圆彰者。不惟以一心而圆具三藏。且于每一藏中即圆具十法界。如非则十界俱非。即则十界俱即。融则十界俱融也。
......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中浑含世出世间。一切融会。离即离非。双遮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圆神不滞之体。固不定属于即。亦不定属于非。故曰离即离非也。下句非即二字。本是非二字。而翻说非即耳。文之巧也。是即是非者。双照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随宜自在之用。全非而即。全即而非。所谓能即能非也。故曰是即非即。大约对万法而独显心。是圆融极至耳。所以直指人心者。有曰。若要直捷会。一切总不是。若要委悉会。一切无不是。而法界观。立非异即非一。非一即非异。义允合也。旧注引净明遣尽之说。方是空藏中一切皆非意耳。管见非之。当矣。夫显心之谈。妙极于此。问答原意。宜此重伸。良以义广言长。忘其最初本意。

则始终语脉不可通矣。原夫佛酬阿难妙定之请。舍置权小所修。示以诸佛本定。然斯定所以迥异者。以是全彰自性本妙圆定。释者不可多用修意。以仍滥于常途也。况此奢摩他中。纯谈本定。曲显性真。而说修之意绝少。从初三卷直指藏心本定之体。显次第空藏也。而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斯则顿意成矣。而圆意犹未彰也。

问。七大何说圆融。答。彼约周遍说也。复次满慈顿兴二难。为后二藏之发起。于是答万法云何生续。则略彰藏心随染缘之用。显次第不空藏也。斯则体用略备。圆意已露。而犹未具彰也。复答五大不合相容。且示性相二无碍理。显次第空不空藏也。斯则且彰无碍。释彼有碍之疑而已。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业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未极显也。更因当机之伏疑。而与之备谈染缘净缘。四义四相。则一切圆用方以尽彰。又与开二合二。双拂双融而三一妙体方以极显。然用须证而后发。故略带修成。体则本来现成。故仍彰不变。纵因修显。亦非修生。所谓是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矣。是则后之圆融三藏。收前次第三藏。而自心本具圆定。方以极显而无以复加矣。阅斯文者。幸加意焉。极显圆融已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九》 https://t.cn/ELT0hke

佛经原文以及祖师大德对“一心三藏”的开示

1、佛经原文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节选自《楞严经第四卷》经文

2、圆瑛法师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即中道,第一义谛,胜义中真胜义性,亦即一乘寂灭场地。上句离不空藏,即一切法,是离有;离空藏,非一切法,是离空,乃双遮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体,不滞于空有也。下句是即非即,是字,双贯即与非即解,其义自明,是即十界,照不空藏,是照有;是非即十界,照空藏,是照空,乃双照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用,互融于空有也。此经从阿难舍妄求真,求佛发妙明心,即显发此三藏一心也。佛始从眼根指出,十番极显其真,二见略剖其妄,复自根中,推而广之,普会四科,遍融七大。阿难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此悟次第空藏,己成顿意,而圆意犹未彰也。复由满慈,问三种生续之因,如来与答,性觉必明,以为其咎,以致世界、众生、业果,生续不断,显次第不空藏;斯则体用已备,圆意己露,犹未具彰也。复答满慈,五大圆融之难,以示性相二无碍理,且释有碍之疑,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妙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尙未极显也。迨依迷悟心,对辩二种缘起,依本来心,圆彰三种藏性,显理显到此处,可谓彻法流之㡳,穷性海之源,显之极矣。

然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定,人人本具,迷不自觉,当起奢摩地,微密观照,方能圆悟。前三卷,佛为阿难大众,微妙开示,各各自知,此心遍满十方,常住不灭,得微密观照之功。此四卷,因满慈启问,佛为说三种生续之因,五大圆融之故,会归三藏,极于一心,即微密观照之功,照彻心源,一切事究竟坚固,方信首楞严,为自性天然本定,不假修成,但是了因之所了,而非生因之所生矣。

——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第十卷》

3、憨山大师
初示三观之体:

而此体者,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即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也!先示此体为所观之境,要依此体启大智用故。然此藏心具有三义:一空如来藏、二不空如来藏、三空不空如来藏。

一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本空,一法叵得。如摩尼珠其体空净,了无色相;虽有随方之色,色不离珠,以即珠故。真心本净,了绝妄缘,虽有随缘之妄,妄不离真,以即真故,名曰真空;故为观者先示真心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真空观。(经名奢摩他,亦名体真止)从此经首阿难启请,世尊许说,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起,一往七征八辩,始则决择真妄;且云妄不是真,以明五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以显本觉真如;以至三科七大会归藏性,然后真妄和融,方显妄即是真;从浅洎深,大段总显空如来藏理。(从初卷启请至第三卷终)

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体虽空,具有恒沙称性功德,包含融摄,纤悉不遗。如摩尼珠其体虽净,具有圆照之用,而能随方现一切色,色即是珠,以珠现故。藏性虽空,而能随缘显现十界依正之相,相即是性,以性起故,名不真空;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不空观。(经名三摩,亦名方便随缘止)此从富那执相难性,三种相续,深穷生起之由,委明循业发现之义,总显不空之体。(始从四卷初至本卷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有半卷经文,计一千五百余言。)

空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清净,能应能现。如摩尼珠其体净圆,净故非色,以即珠故;圆故能应,非不色,以即色故;非色非珠。而此藏性其体净圆,净故非相,以即性故;圆故能现,非不相,以即相故;非相非性,名空不空;非相故空,非性故不空,非即非离,平等如如,名曰中道;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中道观。(经名禅那,亦名离二边分别止,亦名等持。此从四卷中而如来藏非心等起,至即常乐我净等,文有二章,几三百言。)然上三谛体虽不二,举一即三,终带名言,犹存历别,未及一心之源,难契圆融之旨;必若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则藏心妙性彻底穷源,绝诸对待;良以双离则双泯,双是则双存;存则三谛灵然,泯则一心无寄;寂照同时,存泯无碍,唯在忘言者可以神会、绝虑者可以心通,可谓妙契寰中、泯同法界矣!圆融圆融,深思深思,历然不昧;故佛开示已毕,乃总告之曰:上来所说藏性之理如此深妙,如何汝等以所知心而能测度、世间语言而能入哉?且此妙理人人本具,然虽本具隐而未现;譬如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且如我今证此真心,安住大定,圆照法界,凡有动作皆是大用现前;汝等迷之,举措云为皆是尘劳业用;故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此无他故,盖由不肯勤求,得少为足耳!当机遂请何因有妄?要显妄元无因,使悟妄不离真,亦似头非外得。然此天然妙性不假修成,但能一念回光,方悟神珠本有,故随结责戏论,切劝修持;乃曰:汝虽忆持十二部经,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如何自欺尚留观听而不修之?是以阿难闻说,疑惑消除,心悟实相,遂乃请入华屋,摄伏攀缘,冀得陀罗、入佛知见等。由是观之,大概一往开示藏性,岂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妙行,然后行成解绝,顿证一心者乎?

——节选自憨山大师《楞严经悬镜》

4、交光大师
圆彰三藏以劝修。由前次第三藏急于破迷成悟。故俱就众生迷境显示。未暇普收圣凡染净二缘。十界一如无二。以毕彰藏心全体大用。今既粗细二惑次第破尽。妙明披露。道眼近圆。理宜罄竭诸佛之灵府。而彻底显示。故此统会毕彰。用显圆融三藏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八》 巳二依本来心圆彰藏性。圆彰者。不惟以一心而圆具三藏。且于每一藏中即圆具十法界。如非则十界俱非。即则十界俱即。融则十界俱融也。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此中浑含世出世间。一切融会。离即离非。双遮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圆神不滞之体。固不定属于即。亦不定属于非。故曰离即离非也。下句非即二字。本是非二字。而翻说非即耳。文之巧也。是即是非者。双照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随宜自在之用。全非而即。全即而非。所谓能即能非也。故曰是即非即。大约对万法而独显心。是圆融极至耳。所以直指人心者。有曰。若要直捷会。一切总不是。若要委悉会。一切无不是。而法界观。立非异即非一。非一即非异。义允合也。旧注引净明遣尽之说。方是空藏中一切皆非意耳。管见非之。当矣。夫显心之谈。妙极于此。问答原意。宜此重伸。良以义广言长。忘其最初本意。则始终语脉不可通矣。原夫佛酬阿难妙定之请。舍置权小所修。示以诸佛本定。然斯定所以迥异者。以是全彰自性本妙圆定。释者不可多用修意。以仍滥于常途也。况此奢摩他中。纯谈本定。曲显性真。而说修之意绝少。从初三卷直指藏心本定之体。显次第空藏也。而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斯则顿意成矣。而圆意犹未彰也。问。七大何说圆融。答。彼约周遍说也。复次满慈顿兴二难。为后二藏之发起。于是答万法云何生续。则略彰藏心随染缘之用。显次第不空藏也。斯则体用略备。圆意已露。而犹未具彰也。复答五大不合相容。且示性相二无碍理。显次第空不空藏也。斯则且彰无碍。释彼有碍之疑而已。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业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未极显也。更因当机之伏疑。而与之备谈染缘净缘。四义四相。则一切圆用方以尽彰。又与开二合二。双拂双融而三一妙体方以极显。然用须证而后发。故略带修成。体则本来现成。故仍彰不变。纵因修显。亦非修生。所谓是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矣。是则后之圆融三藏。收前次第三藏。而自心本具圆定。方以极显而无以复加矣。阅斯文者。幸加意焉。极显圆融已竟。——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们看下面的例子,我们就有贵州茅台、五粮液、招商银行,这三只股票为例来说明下好公司和好股票的区别,如果这些公司你从上市之初就开始买入,并持有到现在,你的收益是非
  • 现货~2016款奔驰GL550AMG版,黑色黑内 ,无匙进入、无匙启动,底盘升降,超车辅助乙,并‎道辅助,ACC自适应巡航、防撞,温控杯架,LED大灯,五门电吸
  • #崔玹硕[超话]#[彩虹屁]#崔玹硕时尚达人#220530 |LINE更新玹硕相关월요요정 좀 늦었습니다이 어떻게 평일 시작 잘 하셨나요 우리 트메???
  •  选奶粉谨记三点:1. 奶粉不是越贵越好2. 成分越多不代表奶粉越好3. 选择适合自己家宝宝的 今天呢,给大家测评了6款各具代表性的奶粉(具体看图)分别适合不同
  • 甘肃 张掖冰沟丹霞&丹霞地质公园“好像每一次认真地去看丹霞都没能遇个好天气 内心早已打好的在山顶站等日落的小算盘也要落空了 算回来大概还是我对这次短途旅行不够像
  • 其实,说了那么多,身材歧视,身材,焦虑,我觉得,有一点儿,没说呢,就是,一部分人,认为,并且肯定得认为,瘦得人,就是,好看啊,你巴拉巴拉说一堆道理,在他那里,不
  • 根据世卫组织最新通报,部分国家发现新增病例在先前确诊病例的已知接触者以外人群中出现,意味着可能存在未被探测到的传播链,“很有可能会有其他国家发现病例、病毒进一步
  • 沾染了春天气息的新岁旧年,是一阙幸福的诗词,被一声声祝愿填满,只要你们安好,我便心安,开心与你们同在。旧年已去,新春伊始,昨夜烟火璀璨,光华散去,尘埃已化雪飘落
  • 圆圈正义:作为自由前提的信念罗翔1个想法◆ 代序: 法律人的热点写作>> 如果在结果层面上可以带来正面的价值, 那么就要进入动机的判断。怎么最近出版
  • 至于眼睛一只大一只小,我们需要判断眼皮有没有功能性的上提困难,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就需要手术治疗,同时有一些人一只眼睛单眼皮一只眼睛双眼皮,也会出现两只眼睛
  • 你们觉得她好看笑死人了我也这么觉得好奇怪我还没去迪士尼呢怎么就看见公主了怎么那么漂亮啊是本人吗你不化妆是天生丽质化了妆是仙女下凡原来美女杀人都是靠脸的请美女保持
  • 警方称,尽管司机和安保人员在被绑起来时受了轻伤,但抢劫案中未有使用武器,警方未公布嫌犯团伙人数。警方称,尽管司机和安保人员在被绑起来时受了轻伤,但抢劫案中未有使
  • 北方内搭 外面加上个外套也十分添彩 版型很宽松 里面也可以加衣服,毕竟跟人约会吃饭总是在室内的 有暖气的地方即使脱下外套我们也一样放光芒!三是痣的大小,如果任何
  • 一个转身,岁月就成了触不到的风景,光阴就成了褪色的故事,每一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转换,却也悄然雕刻风骨,浣洗身心,修剪心性,升级认知,皈依灵魂,仿
  • [酷]最近长沙楼市热议度较高的刚需盘,妥妥的就是位于梅溪湖一期的振业城。 在长沙梅溪湖凯悦嘉轩酒店摘牌后,长沙凯悦系酒店在营目前仅剩1家君悦酒店及1家机场凯悦嘉
  • 韭菜炒香干: 锅内热油,下蒜和小红椒爆香,下香干翻炒一会,再下韭菜翻炒,加少许生抽,糖和盐,韭菜炒软出锅。 蒜香花蛤: 把清洗干净的花蛤焯水,开口就捞出,
  • 射手不想因为感动而耽误彼此的爱情,所以他们只会选择自己爱的人,当射手执着于一个人的时候,这个好像从不会困扰的星座,也体会了爱情的酸甜苦辣,并且无法放下那个人在自
  • 近年来,山东省鱼台县清河镇大力发展杞柳产业,利用地处微山湖畔,水系发达的优势,采取“企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种植杞柳3万余亩。“十四五”时期将建设
  • 神仙居徒步毅行各位HR们,让我们带着公司的所有伙伴一起去爬山吧公司团建|团建去哪儿|徒步团建|登山团建#团建[超话]##周末去哪儿##公司团建##笔记灵感##团
  • #魔羯座#的心里,载着一个橙红色的梦,暖的,封闭的,他们知道,那不过是假象而已。她勇敢,坚持,承担,她如璎珞般自带大女主光环,她是每一位参与东坝救助人的希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