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是什么命?五行属什么?其实80%的人搞错了,这次一定要纠正过来!

世间万物,皆有天性。人有所长,物有所短。关键是把握物性,为我所用。

在八字论命中,常以日干(日柱天干)代表我们自己,天干以阴阳五行区分,共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代表了十种物性。

拥有不同天干的人,也会受不同天干的物性影响。

如何确定自己的日干呢?点开排盘工具,根据我们的生辰排出自己的八字,找到日柱所在,看天干位置。

(如下图,“乙”就是该八字的日干)

下面先带大家一起看一下十天干的物性,可以从中找出自己性格的规律。此后,我们将一一讲解不同日干2022年的运势。

甲木为雷:

火星、雷、旭日和风

甲木属阳,居震位,取意象为雷,甲木喜欢生在春天,在天上为雷震龙舞,在地上为栋梁之才。

甲木有韧劲,味道为酸,声音混浊,体形方长,代表生长萌动,得时为栋梁,失令为废材,性格过于自负。

仲春之月,雷声阵阵,甲木旺甚。甲木到申位而绝,因为雷声到申(农历七月)而渐渐收起,所以甲干日主,春天出生比较吉顺,秋天出生则容易被庚金克伐,运程阻碍。

乙木为风:

和风丽日、山岚、大气

乙木属阴,居巽位,属风,所以为风木,这是一种山林活木,在地上为花草之木,称为阴木,夏季最为茂盛。

乙木虽为风木,若过于茂盛反而招风摧残,故乙木衰败,在于巳(巳为巽地,为风)。

所以,乙木日主,生秋天反而大吉。因为秋季金旺,乙木能化能从,正是乙庚化金。乙木本身盘根错节,如不逢金制,难以斩削成材,最怕初冬亥月,叶落归根,生机全无。

乙木有润性,有曲性,味道也为酸,声音婉转,体形柔美,得时为繁华,失令为枯朽。性格矫揉造作,依附世情。

丙火为日:

阳光、电光、太阳

属阳居离位,有文明之象。丙火长生在寅(农历正月),死于酉(农历秋八月)。丙火,包括天上的闪电、地上炉火(冶炼之火)。

凡日干逢六丙日的人,出生在冬夏的命局,不及生于春秋季节的格局高,这是因为春有阳暖万物之功,秋阳可烘烤万物的作用,冬阳阴晦,夏阳炎热皆不宜。

丙火心性为烈,味道苦辣,声音苍雄,得时为辉煌,失令为灰槁,性格刚愎自用,喜戴高帽、阿谀奉承。代表发光发热的东西。

丁火为星:

天上的繁星、祥云星光

丁火也代表文明之象,在天上为群星,在地为灯火,属于阴火,太阳消逝,星星之火才开始显现,只有到了晚上才会辉煌灿烂。

丁火妩媚,娇柔,表现为爽快,声音清亮,体形秀美张扬,得时能销熔暴戾,洞察奸邪,失令为穷愁呻吟,幽人怨妇。投其机则似可狎,当其锐则不可撄,其性柔佞,不可测识。

凡丁火日干的人,喜欢夜里和秋天,因为夜里和秋天正是星光当令的时候。

丁火日元的人,还喜欢身行弱地,这样才能发挥丁火的更大作用。若命局中丁巳相逢,男命则容易克害父亲、妻子;由于巳中有戊土,女命容易克夫。

戊土为霞:

星云、云彩、霞、雾、瘴气

霞是太阳余辉,太阳沉没,晚霞消失,火熄灭了,土也就没有生气了,所以把戊土称为霞。

戊土厚重喜静,怕冲,只有静才能平安。戊土在人体代表皮肤肌肉,也代表面部,一旦木旺受克,面部易有伤疤,小时候多有碰伤。

八字戊土日干的人,最好四柱带水,这样霞水相映,如年干月干逢见癸水,那就更好了,有雨后见霞的文明之象,多能成就一番事业。

己土为云:

星云、乌云、阴天

己土性质类似于天上的云,己土位在酉,为兑方,兑的意象是泽,天上降雨,山泽蒸气为云,所以说己土是云。

己土是天的元气,清气上升,冲合天地之气,浊气下降,生育万物,因此为阴土。

甲己合化土,它的气上升为云,与雨滋润其土。所以己土日干,最喜地支见酉,逢亥则不能再碰上乙木,乙木为风木,云上升,最怕风来扰乱。

庚金为月:

月亮、雷电、秋天、傍晚

庚属天上月亮,庚金原是西方的阳金,为什么会和月亮挂上钩呢?因五行中有庚金,正如四时有月一样。

庚金虽刚,然而只有在秋季才旺,月亮也一样,只有到了秋天才会更加明亮。加上金白月明,金能生水,潮能应月,无论是色是气,彼此都有相通的地方。古人也往往把月亮比作镰刀或者白玉盘,称为太白。

庚金性刚,太旺则好勇好斗。太弱则虽有情义,却有始无终,难成大事,容易受骗。

如果八字中庚金日干,地支见乙巳,则叫“月白风清”,生在秋天最好,冬天差一些,春夏就没什么大格可取了。

辛金为霜:

秋霜、雷电、星星、秋天、傍晚

辛金属于秋天的霜,八月为酉月,是辛金旺盛之地,这时白露为霜,天气清肃,草木黄落,五行阴木到此败萎,所以辛金有着霜的肃杀秉性。

辛金阴沉,温润秀气,气质佳,重感情,虚荣心强,爱好面子,有强烈的自尊心,所以有悔恨之情,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力。

如果日干为辛金,地支碰上卯未,再有象征风木的乙透出无损,则命主一定大富,碰上亥水,有丙透干也为贵,月份最好出生在冬天。

壬水为露:

秋露、雨天、冬天

壬水为秋露,为什么把壬水说成是秋露呢?那是因为春露是滋润万物,促进生长的雨露,秋露是挟寒而降,肃杀万物的霜露。壬水长生于申金,水本来能生木,但木碰上申,就会枯萎败落,如同在秋天一样,所以把壬水说成是清肃的秋露。

壬水性聪,水旺面黑有神,语言清和,为人深思熟虑,足智多谋,学识过人。太过则喜说是非,放荡贪淫。不及则人物矮小,性情无常,行事反覆。

在八字中,壬水日元的人,如果碰上秋月,最好能见到丁火,因为丁火为星星之火,壬为秋露,彼此相逢,那就一洗炎蒸,天象昭然了。

癸水为霖:

春霖、雨天、深夜

癸属春霖,癸水长生于卯月,叫做春霖,这是因为阴木得到雨露,就能蓬勃而生,然而卯木见申为死地,是由于农历七、八月为肃杀的秋天,降水量大为减少的缘故。

癸水阴柔,怕事,多愁善感,不能自主。癸水喜静,不喜透天、汇地,成“冲奔“之势,见壬则主奔波劳碌,事必亲躬,疲于奔命而未必大成。

若癸卯日出生的人,其它三柱中有象征云的己土透出,这叫云行雨施,则有经天纬地之才,出生于春夏吉,秋天不吉。

【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天早上想起之前跟一位病友的聊天,突然意识到我现在的身体跟年轻时已经不一样了,年轻时有什么病痛,治好了也就好了,但是现在做完手术并没有痊愈,肉体没有痊愈,精神也
  • 最开始,不少书迷对于《第一炉香》的彭于晏版乔琪乔和马思纯版葛薇龙并不满意,认为并不怎么符合原著中的人物角色;而到了映前阶段,《第一炉香》的官方发布了不少映前的短
  • ”《香水》“喜欢是因为是陈珊妮的作曲,大部分的时候她的音符都不会落在你以为的地方,值得去琢磨和研究”《Cities in Dust》“生命与爱欲的荒凉,从对现实
  • 希望像我一样爱美的宝宝们,不仅仅能瘦身,还能健康瘦,而且瘦的结实我会把我每天的饮食结构告诉给你们,也会给你们普及一些饮食的正确观念,俗话说三分练7分吃!有水果有
  • 我是一个未成年学生党,平时看看番当是放松,早在今年四月份我就看到过关于动画片违规的家长投票,里面有不属于儿童看的动漫伍六七和从零、名柯、魔道、天官等动漫,这个时
  • 关键海鲜种类多还特别新鲜,大头虾和圣子碳烧起来可不是一般的好吃[憧憬]现场还有歌手驻唱,虽然是大排档,但忘记推荐这家大头虾美食!坐标北京路步行街附近 #广州美食
  • 从全球来看,阅后即焚Snapchat母公司Snap排在第一位,微软第二,特斯拉第三,瑞幸咖啡第17,苹果第39。从全球来看,阅后即焚Snapchat母公司Sna
  • ”“大沈老师 为什么我读小一班的时候你不在啊”“大沈老师 我见到你就会很开心 没有见到你就会很失望 你见不到我会不会很失望啊 你呢”“大沈老师 你来我家玩吧 我
  • 聊了几句,他的孙子在上海读高中,每个月他和孩子的父亲各寄送5000块钱,我想了想,我现在的每月生活费,加上房租,都没有5000块这么多呢!周末香港买了保险(有种
  • 全国上万的多啦会员,挑选出了两百人组建的多啦衣梦创业训练营我很幸运选入其中!听了三位大咖的分享,原来多啦衣梦有这么多我不知道的‼️不是微商,不卖货‼️只是把爱美
  • 今天中秋,很遗憾的是不能回家,好像成年后很多节就已经不在家里面过了,还是很想爸爸妈妈,也很想他,朋友都在身边,今天真的觉得自己很没用,好像不太讨人喜欢,其实也还
  • #朱一龙代言膳魔师# ✨#朱一龙2019逐梦前行# 我还没起床,就有人美心善的包妹给我打电话让我抢杂志,还有包妹说要给我寄杂志!微博爬楼看见膳魔师出了拢龙的新广
  • 毕竟沁也杀青了,不懂为什么不来直播,可能另有原因吧但是暗戳戳甚至明涵踩男主,真大可不必《请君》是一部好剧,粉丝群体大多是很理智的,别被个别人带节奏啦一部剧的成功
  • 美国隐藏学者史蒂芬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就撰文:美国需要不惜一切代价立即行动,否则就晚了,从长远来看,应该让俄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将其纳入西方,从而实现我们今后的
  • 微光虽弱,万丈成炬,此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筑城无恙,人间皆安”他们都有一个闪亮的名字“微光英雄”。微光虽弱,万丈成炬,此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筑城
  • 有时候,有些东西不是我们能去左右,能去决定的,放事情发生之后,不要想着去解释,因为成熟,有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必须学会去承受委屈,去面对别人的标签,做自己就好,改变
  • 最难过的不就是作为母亲看到女儿生病,但生活并没有因为疾病被剥夺了快乐,反而让母女更加珍惜时日不多的相伴。早已看淡生死的妈妈开始调理饮食,强健身体,想要活得更久,
  • 越是不顺的时候,越要沉住气,放下纠结,好运自然来[赞][赞]情绪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不要去自寻烦恼❗一起一落是人生,一喜一忧是心情,一苦一乐
  • 在满目的肃杀里,惟有那一株梅花,用妩媚的目光掠过春秋的窗帷,傲然绽放在这百花凋零,万物萧索的时节,且不与春风相拥、夏雨相亲、秋霜相携,在铅华谢尽的苦寒隆冬里,舞
  • 事业:事业不错,周二积极热情,头脑中有不错的想法迸发出来,获得大家认可;周五运程下滑,有人从中作梗,谨慎做事。事业:事业一般,周一有贵人相助,游刃有余,但说话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