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脫離地球”更精確地測量宇宙時間?】據國外媒體報導,出於某些原因,當我們談及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年齡時,通常使用“年”進行測量和描述,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宇宙時間?

現今,我們可以追溯138億年前發生的大爆炸事件,觀測到宇宙體積延伸至461光年,但是像“年”和“光年”這樣的時間計算單位不僅是完全隨意、以地球為中心,並且從地球歷史上講,這些時間計算單位甚至沒有一致的定義。也許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時間,尤其是對宇宙而言,但每種方法都存在著缺點。

關於宇宙,我們可以提出許多宏觀的問題,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費解的謎團之一,例如:“宇宙是什麼?宇宙有多大?它是永恒不變的,還是突然形成的,如果是的話,是什麼時候誕生的?”這些問題曾是哲學謎團之一,但過去100年提供了堅定的科學答案。現今基於先進的天文勘測設備,我們知道宇宙是什麼,但迄今我們所觀測的僅是直徑922億光年宇宙的一小部分;我們知道大爆炸事件,這是宇宙開始的標誌性事件,大約發生在138億年前,但準確的發生時間仍有1%的不確定性。

然而,為什麼我們測量宇宙時間和距離的所有方法都使用以地球為中心的單位呢?例如:“年”和“光年”,難道沒有一種更好、更客觀、更普遍的方法來實現嗎?答案是肯定有的,至少科學家傑瑞·貝爾(Jerry Bear)是這樣認為的。

貝爾指出,為什麼宇宙學計算,例如:宇宙年齡和大小,要廣泛地使用狹隘的、與 “年”相關的參數呢?客觀地講,將地球一年的時間概唸作為一種宇宙衡量標準是較狹隘的,光年這個概念僅與宇宙區域測量有關。

以上測量標準都是很好的觀點,但我們需要進一步擴展和思考,尋找一些替代性標準,讓我們來看一下測量宇宙時間背後的科學吧!

在地球上,只有兩種方法來理解時間流逝的概念,這兩種方法都是利用定期重現的現象,這些現象不僅對人類活動至關重要,而且對所有生物活動都至關重要,在較短的時間尺度上,我們有“天”的概念,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如下:

一天標誌著日出和日落,大致與地球繞地軸一個完整自轉週期相對應,同時,一天的時間與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經曆晝夜活動和休眠的時間相對應,所有這些現象都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內重復出現,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或許會出現實質性差異,如果我們等待的時間足夠長,這些差異就會重復出現,在一年時間里,日子會以各種方式發生變化,其中包括:日出和日落的時間提前和延遲,白天時間的增加和減少,太陽在地平線之上的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以及季節變化週期、植物和動物生活週期等。但從一年的時間角度來講,幾乎沒有變化,幾年內重複循環出現。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人們會提出一些基於“日”和“年”等概念的計時系統,因為我們在這顆星球上的活動與這些週期性循環密切相關。但通過仔細觀察,出於各種原因,我們在地球上所經曆的日和年的概念並不能很好地轉化為一組標記時間流逝的通用公式。

首先,在地球歷史上,一天的持續時間已經生了巨大變化,當月球、地球和太陽相互作用時,潮汐摩擦現象會導致一天的時間變長,月球會以螺旋方式逐漸遠離地球,大約40億年前,地球的“一天”時間僅持續6-8個小時,一年有1000多天。

然而,一年的變化,或者說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縱觀太陽系歷史僅存在少許變化。變化的最大因素是太陽質量改變,迄今為止,太陽已損失了相當於土星的質量,該變化將促使地球被推向距離太陽更遠的區域,並導致它的軌道運行速度隨著時間推移略慢一些,這將導致一年的時間變長,但僅是略微延長——大約延長萬分之二,這相當於從太陽系誕生至今,一年的時間延長了大約2個小時。

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將地球的計時概念延伸應用於整個宇宙,以及將其他星系中行星環繞主恒星的任意運動聯繫起來呢?這是不客觀的,也不是絕對的,而且除了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之外,再也沒什麼用。天和年都不是普遍適用宇宙的時間度量單位,光年和秒差距(或者相關單位,例如:千秒差距、百萬秒差距或者兆秒差距)都不是普遍適用的距離度量單位。

有趣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客觀、理物理地定義時間,而且它們不會像以地球為中心的定義那樣存在缺陷,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很好的理由不使用這些時間度量,因為每一個度量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如果你要對某種方法使用進行論證的話,以下有一些可以考慮的選擇,人們可以從太陽系歷史角度進行分析,判斷這些方法是否比現在以年為基礎(實際上是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的計時系統更好或者更差。

即使太陽系發生了複雜的天體物理變化,地球一年的持續時間仍可能是一種有效且穩定的衡量標準,我們可以使用該計時標準確定與地球相關的時間計數。由於光速是一個已知且可測量的常數,因此“光年”就作為一個推導出來的距離單位出現了,而且隨時間變化光年的計時標準僅發生很小變化,在過去數十億年的時間里,準確率一直保持在99.98%左右。

有時,我們會使用另一個重要計時定義,雖然它是間接的,但也是基於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年的定義——秒差距,它不是僅基於時間,而是基於天文角度和三角學原理。當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相對一顆“未移動恒星”的視位置,就出現了位置變化,人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只睜開左眼,然後交替睜開右眼,就會發現較近的物體相對於較遠的背景物體會出現“位移”。

在天文學領域,我們稱該現象為“視差”,我們使用地球相對於太陽位置的最大距離來代替人類左右眼之間的距離,地日軌道直徑大約3億公里,一個天體相對於遙遠背景移動1弧秒(1/3600度),將被定義為一個秒差距:大約3.26光年。以下是“脫離地球”的幾種宇宙計時系統:

1、普朗克時間

你是在尋找一個除宇宙基本常數之外不依賴任何規律的時間定義嗎?如果取三個最基本、可測量的自然常數,你可能會考慮到普朗克時間。

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即簡化的普朗克常數)h,將它們結合起來,就可能得出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雖然這對應於一個有趣的宇宙範圍,因為該等級的量子起伏不會形成粒子/反粒子成對化,但對於黑洞則不同,目前沒有相關的物理過程對應於黑洞的時間變化。普朗克時間非常小,這意味著我們甚至需要天文數字等級的普朗克時間來描述亞原子過程,例如:頂夸克,這是目前已知壽命最短的亞原子粒子,其衰變時間大約10^18普朗克時間,一年的時間相當於10^51普朗克時間,這一時間標準並沒有什麼“錯”,但它確實不符合直覺。

2、原子鐘

這是一個有趣、但令人不易接受的事實:所有關於時間、質量和距離的定義都是“非常隨意”的,1秒、1克、1公斤或者1米,都沒有實質意義,我們只是選擇這些價值標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規範常數。然而,我們確實有一些方法可以將這些選擇的量聯繫起來——通過三個基本常數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h,我們用它來定義普朗克時間,如果你對時間或者距離進行定義,例如:光速可以作為另一種衡量單位。

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一個特定的原子躍遷來定義時間和距離呢?在原子躍遷過程中,電子從一個能級降至另一個能級,並釋放特定頻率和波長的光線,以此來確定時間和距離範圍。頻率僅是一個反比延時概念,所以人們能通過測量一個波長光線經過的時間來獲得一個“時間”單位,同時,可以通過波長定義“距離”,這就是原子鐘的工作原理,它也可以用於定義秒和米。

但這是一個任意定義,許多時間變轉太快,其時間間隔太小,不適用於日常的計時標準。例如:現代科學界對秒的定義是:一個銫-133原子超精細結構釋放的光子在真空中9192631770個波長週期。

3、哈勃時間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而不是使用基於量子特性的更小常數,上升至宇宙尺度等級,將會怎樣呢?宇宙以特定的速率膨脹——宇宙膨脹率,該指數經常被稱為哈勃參數或者哈勃常數。雖然我們通常將它描述為一種速度-距離單位,例如:哈勃常數描述為“71 km/s/Mpc”,它也可以簡單地描述為一種逆比時間:2.3 × 10^-18逆秒,如果我們將其轉換為時間,就會得到一個計時單位——“哈勃時間”,相當於4.3 × 10^17秒,大約是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的年齡。

如果我們使用光速來計算哈勃時間,就會得出“哈勃距離”為1.3 × 10^26米,或者說是137億光年。這是一種宇宙宏觀參數,我們可以使用距離單位和時間單位來研究真正意義上的宇宙尺度。

不幸的是,這樣存在一個大問題:哈勃常數並不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常數,而是隨著宇宙年齡的增長,以一種複雜的方式不斷下降,具體取決於宇宙中所有不同成分的相對能量密度。

4、氫原子自旋翻轉躍遷

長期以來,我們試圖尋找一個更好的宇宙時間定義,有一種方法值得考慮:整個宇宙中最常見的量子躍遷。無論任何時候形成的中性氫,它的形成都是一個電子結合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幾乎總是一個單獨、裸露的質子,當電子到達基態時,相對於質子的構型將出現兩種可能性。

電子或者質子要麼反方向量子自旋,即其中一個自旋+ 1 / 2,另一個就是自旋-1 / 2;要麼就是同方向量子自旋,即電子和質子都是自旋+ 1 / 2或者自旋-1 / 2。如果自旋是反向排列,那麼就處於最低能態;如果自旋是正向排列,那麼電子旋轉就有一定概率是自發翻轉,釋放一個特定頻率的獨特光子,該頻率為1420405751.77赫茲。

有趣的是,氫原子自旋躍遷速率較慢,相當於2.9× 10^-15逆秒,如果我們將它轉換成宇宙時間和宇宙長度標準,就相當於1090萬年和1090萬光年,相當於大約330萬秒差距。 #媒体手记#

【如何“脫離地球”更精確地測量宇宙時間?】據國外媒體報導,出於某些原因,當我們談及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年齡時,通常使用“年”進行測量和描述,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宇宙時間?

現今,我們可以追溯138億年前發生的大爆炸事件,觀測到宇宙體積延伸至461光年,但是像“年”和“光年”這樣的時間計算單位不僅是完全隨意、以地球為中心,並且從地球歷史上講,這些時間計算單位甚至沒有一致的定義。也許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時間,尤其是對宇宙而言,但每種方法都存在著缺點。

關於宇宙,我們可以提出許多宏觀的問題,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費解的謎團之一,例如:“宇宙是什麼?宇宙有多大?它是永恒不變的,還是突然形成的,如果是的話,是什麼時候誕生的?”這些問題曾是哲學謎團之一,但過去100年提供了堅定的科學答案。現今基於先進的天文勘測設備,我們知道宇宙是什麼,但迄今我們所觀測的僅是直徑922億光年宇宙的一小部分;我們知道大爆炸事件,這是宇宙開始的標誌性事件,大約發生在138億年前,但準確的發生時間仍有1%的不確定性。

然而,為什麼我們測量宇宙時間和距離的所有方法都使用以地球為中心的單位呢?例如:“年”和“光年”,難道沒有一種更好、更客觀、更普遍的方法來實現嗎?答案是肯定有的,至少科學家傑瑞·貝爾(Jerry Bear)是這樣認為的。

貝爾指出,為什麼宇宙學計算,例如:宇宙年齡和大小,要廣泛地使用狹隘的、與 “年”相關的參數呢?客觀地講,將地球一年的時間概唸作為一種宇宙衡量標準是較狹隘的,光年這個概念僅與宇宙區域測量有關。

以上測量標準都是很好的觀點,但我們需要進一步擴展和思考,尋找一些替代性標準,讓我們來看一下測量宇宙時間背後的科學吧!

在地球上,只有兩種方法來理解時間流逝的概念,這兩種方法都是利用定期重現的現象,這些現象不僅對人類活動至關重要,而且對所有生物活動都至關重要,在較短的時間尺度上,我們有“天”的概念,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如下:

一天標誌著日出和日落,大致與地球繞地軸一個完整自轉週期相對應,同時,一天的時間與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經曆晝夜活動和休眠的時間相對應,所有這些現象都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內重復出現,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或許會出現實質性差異,如果我們等待的時間足夠長,這些差異就會重復出現,在一年時間里,日子會以各種方式發生變化,其中包括:日出和日落的時間提前和延遲,白天時間的增加和減少,太陽在地平線之上的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以及季節變化週期、植物和動物生活週期等。但從一年的時間角度來講,幾乎沒有變化,幾年內重複循環出現。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人們會提出一些基於“日”和“年”等概念的計時系統,因為我們在這顆星球上的活動與這些週期性循環密切相關。但通過仔細觀察,出於各種原因,我們在地球上所經曆的日和年的概念並不能很好地轉化為一組標記時間流逝的通用公式。

首先,在地球歷史上,一天的持續時間已經生了巨大變化,當月球、地球和太陽相互作用時,潮汐摩擦現象會導致一天的時間變長,月球會以螺旋方式逐漸遠離地球,大約40億年前,地球的“一天”時間僅持續6-8個小時,一年有1000多天。

然而,一年的變化,或者說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縱觀太陽系歷史僅存在少許變化。變化的最大因素是太陽質量改變,迄今為止,太陽已損失了相當於土星的質量,該變化將促使地球被推向距離太陽更遠的區域,並導致它的軌道運行速度隨著時間推移略慢一些,這將導致一年的時間變長,但僅是略微延長——大約延長萬分之二,這相當於從太陽系誕生至今,一年的時間延長了大約2個小時。

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將地球的計時概念延伸應用於整個宇宙,以及將其他星系中行星環繞主恒星的任意運動聯繫起來呢?這是不客觀的,也不是絕對的,而且除了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之外,再也沒什麼用。天和年都不是普遍適用宇宙的時間度量單位,光年和秒差距(或者相關單位,例如:千秒差距、百萬秒差距或者兆秒差距)都不是普遍適用的距離度量單位。

有趣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客觀、理物理地定義時間,而且它們不會像以地球為中心的定義那樣存在缺陷,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很好的理由不使用這些時間度量,因為每一個度量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如果你要對某種方法使用進行論證的話,以下有一些可以考慮的選擇,人們可以從太陽系歷史角度進行分析,判斷這些方法是否比現在以年為基礎(實際上是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的計時系統更好或者更差。

即使太陽系發生了複雜的天體物理變化,地球一年的持續時間仍可能是一種有效且穩定的衡量標準,我們可以使用該計時標準確定與地球相關的時間計數。由於光速是一個已知且可測量的常數,因此“光年”就作為一個推導出來的距離單位出現了,而且隨時間變化光年的計時標準僅發生很小變化,在過去數十億年的時間里,準確率一直保持在99.98%左右。

有時,我們會使用另一個重要計時定義,雖然它是間接的,但也是基於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年的定義——秒差距,它不是僅基於時間,而是基於天文角度和三角學原理。當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相對一顆“未移動恒星”的視位置,就出現了位置變化,人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只睜開左眼,然後交替睜開右眼,就會發現較近的物體相對於較遠的背景物體會出現“位移”。

在天文學領域,我們稱該現象為“視差”,我們使用地球相對於太陽位置的最大距離來代替人類左右眼之間的距離,地日軌道直徑大約3億公里,一個天體相對於遙遠背景移動1弧秒(1/3600度),將被定義為一個秒差距:大約3.26光年。以下是“脫離地球”的幾種宇宙計時系統:

1、普朗克時間

你是在尋找一個除宇宙基本常數之外不依賴任何規律的時間定義嗎?如果取三個最基本、可測量的自然常數,你可能會考慮到普朗克時間。

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即簡化的普朗克常數)h,將它們結合起來,就可能得出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雖然這對應於一個有趣的宇宙範圍,因為該等級的量子起伏不會形成粒子/反粒子成對化,但對於黑洞則不同,目前沒有相關的物理過程對應於黑洞的時間變化。普朗克時間非常小,這意味著我們甚至需要天文數字等級的普朗克時間來描述亞原子過程,例如:頂夸克,這是目前已知壽命最短的亞原子粒子,其衰變時間大約10^18普朗克時間,一年的時間相當於10^51普朗克時間,這一時間標準並沒有什麼“錯”,但它確實不符合直覺。

2、原子鐘

這是一個有趣、但令人不易接受的事實:所有關於時間、質量和距離的定義都是“非常隨意”的,1秒、1克、1公斤或者1米,都沒有實質意義,我們只是選擇這些價值標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規範常數。然而,我們確實有一些方法可以將這些選擇的量聯繫起來——通過三個基本常數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h,我們用它來定義普朗克時間,如果你對時間或者距離進行定義,例如:光速可以作為另一種衡量單位。

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一個特定的原子躍遷來定義時間和距離呢?在原子躍遷過程中,電子從一個能級降至另一個能級,並釋放特定頻率和波長的光線,以此來確定時間和距離範圍。頻率僅是一個反比延時概念,所以人們能通過測量一個波長光線經過的時間來獲得一個“時間”單位,同時,可以通過波長定義“距離”,這就是原子鐘的工作原理,它也可以用於定義秒和米。

但這是一個任意定義,許多時間變轉太快,其時間間隔太小,不適用於日常的計時標準。例如:現代科學界對秒的定義是:一個銫-133原子超精細結構釋放的光子在真空中9192631770個波長週期。

3、哈勃時間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而不是使用基於量子特性的更小常數,上升至宇宙尺度等級,將會怎樣呢?宇宙以特定的速率膨脹——宇宙膨脹率,該指數經常被稱為哈勃參數或者哈勃常數。雖然我們通常將它描述為一種速度-距離單位,例如:哈勃常數描述為“71 km/s/Mpc”,它也可以簡單地描述為一種逆比時間:2.3 × 10^-18逆秒,如果我們將其轉換為時間,就會得到一個計時單位——“哈勃時間”,相當於4.3 × 10^17秒,大約是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的年齡。

如果我們使用光速來計算哈勃時間,就會得出“哈勃距離”為1.3 × 10^26米,或者說是137億光年。這是一種宇宙宏觀參數,我們可以使用距離單位和時間單位來研究真正意義上的宇宙尺度。

不幸的是,這樣存在一個大問題:哈勃常數並不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常數,而是隨著宇宙年齡的增長,以一種複雜的方式不斷下降,具體取決於宇宙中所有不同成分的相對能量密度。

4、氫原子自旋翻轉躍遷

長期以來,我們試圖尋找一個更好的宇宙時間定義,有一種方法值得考慮:整個宇宙中最常見的量子躍遷。無論任何時候形成的中性氫,它的形成都是一個電子結合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幾乎總是一個單獨、裸露的質子,當電子到達基態時,相對於質子的構型將出現兩種可能性。

電子或者質子要麼反方向量子自旋,即其中一個自旋+ 1 / 2,另一個就是自旋-1 / 2;要麼就是同方向量子自旋,即電子和質子都是自旋+ 1 / 2或者自旋-1 / 2。如果自旋是反向排列,那麼就處於最低能態;如果自旋是正向排列,那麼電子旋轉就有一定概率是自發翻轉,釋放一個特定頻率的獨特光子,該頻率為1420405751.77赫茲。

有趣的是,氫原子自旋躍遷速率較慢,相當於2.9× 10^-15逆秒,如果我們將它轉換成宇宙時間和宇宙長度標準,就相當於1090萬年和1090萬光年,相當於大約330萬秒差距。 #媒体手记#

【西安坚守:核酸采样有序高效的背后】4月19日下午,市民胡女士打开陕西一码通,核酸检测一栏显示“阴性”,绿码给胡女士和家人增添了一份安心。

“这次很快!”“过程顺畅,组织越发高效!”“5分钟搞定,简直完美!”……有序、高效、温暖,这是众多市民对西安这次实行4天临时社会面管控措施核酸检测工作的最直观感受。“有序高效”的背后,是西安市在统一部署和领导下核酸检测组织工作科学、细致、周到,是广大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者连夜加班加点倾情付出,是大白们凌晨摸黑出发冒着寒冷坚守,是志愿者们一遍遍温馨耐心的提醒催促,是每一位市民的高度配合与理解换来的。

在西安实行临时社会面管控措施的第四日,记者走进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村组、企业,聚焦这场有序高效核酸检测工作的背后,古城人民为疫情防控所付出的努力与坚守。

● 黑夜 备战

18日晚,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办公大楼内灯火通明,黑夜不是一天工作的结束,而是新一天工作的开始。

“10分钟后,全员开会!”一句简洁的话语,西安国际港务区核酸专班全体人员迅速到位。21时,会议准时开始,一天的核酸检测工作就此拉开帷幕。

没有理由,没有缺位,大家迅速整理好各自手中的材料,核酸采样专班工作安排会雷打不动地开始了。人员如何调配,点位具体分布,车辆接送对接,医护早餐落实,突发状况预案……在这个会议上,大家一一研讨、件件落实到位。

“这个点位我认为应该再开设一个采样台,人有些多,我们要保障每个人能在一分钟内迅速采样完成……”“不行不行,人员调配不开,我们这也需要。”“不能让群众多等一分钟,同时我们也得保证医护人员的休息时间。”……会上各小组成员激烈讨论着点位上的安排事宜。

讲问题、举实例、找方法、研落实,整个会议,就是实打实地“干活”,或许可以用“争分夺秒”来形容。这就是核酸专班“每日核酸”常态化工作。

西安国际港务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吕涛告诉记者,每天下午,他们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对接,确定第二天的核酸筛查安排。十一个片区接到全员核酸筛查的通知,立刻开始征求各点位次日是否正常设点,汇总上报,由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整理形成《当日西安国际港务区全员核酸检测点位安排表》。安排表内容包括片区、点位、上轮核酸检测人数、点位负责人、点位联络人、次日核酸筛查医务组长及联系方式、次日核酸筛查医务人员数量、次日核酸筛查转运人员及联系方式等。

据悉,为快速阻断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西安国际港务区成立了区域核酸检测领导小组,下设数据统计、采样匹配、样本转运、阳性结果处置、物资保障、质量控制、医废处置、信息化保障、综合管理等9个工作专班,畅通人员调配、物资调拨、信息采集等工作,以便以最快的速度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工作,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午夜 备“粮”

自全域核酸筛查工作启动以来,国际港务区防疫物资保障组就承担起辖区内医疗物资的供应工作,每天要准备十多万人的采样物资和数百名医务人员的防护用品。

“防护服500件、手消300瓶、采样管8000根……”23时,国际港务区中心防疫物资保障组的工作人员胡伯姣扯着沙哑的嗓子一遍一遍地核实着物资。很快,她完成清点工作后便立即开始“排兵布阵 ” 。
为了保证当天核酸采样准时开展,仓库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按适当比例分配疫情防控物资,并将它们依次摆放、有序装车,只等一声令下,运送到各个核酸采样点上。

“所需物资都是提前一天安排好的,确保万无一失,我们还要再清点一遍。”胡伯姣告诉记者,经过历练,物资保障组的大家们对每个点位需要的物资数量和情况都了然于胸,安排起来也愈发得心应手。

除了发放,大家还需及时补充库房的储备,卸的卸,搬的搬,很多物资都一一经清点入库。

“疫情期间,大家都没睡过囫囵觉,接收物资不能停,按照采样需求,将防护服、口罩、医用手套、咽拭子、采样管等医疗物资一一分拣打包,只为了医疗物资能尽快送到防疫一线工作人员手里。”胡伯姣介绍道 。
“琐碎、重复却又容不得丝毫差错。”在这里,防疫物资保障组的工作人员日日重复、昼夜不停地接收、入库、汇总、保管、分发采样物资,为疫情防控前线的医务人员保障充足“弹药”。

●凌晨 运“人”

19日凌晨3时,当市民们还沉浸在酣美的梦乡中时,港务西路一家酒店的临时办公室里,一派忙碌的景象。

“我们必须赶快把医务人员全部分配到各点位上,补齐今天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全员核酸检测点位安排表》,下发给各片区各点位,这样他们才能提前知道一会要接谁,要接几个人,好安排几辆车。同时我们还要尽快将医护人员的早餐安排准备就位。”现场负责核酸采样团队管理的教育卫体局干部许养锋一直驻扎在酒店,为这里的400多名医务人员提供后勤保障等服务。

你见过凌晨4点的堵车吗?佛晓将至,此时,酒店门口及周边道路已驶来几十辆各式各样的私家车等候在此。

“交大一附院9人组,跟我来,今天前往仓门村点位采样……”“长安医院7名采样人员前往西航花园……”北方的早春,乍暖还寒。酒店门口400多名医护人员整装待发,现场核酸专班人员按照计划将医护人员准确分布到每一个点位。完成分组后,大家找准队伍,跟随点位工作人员迅速登车。很快,一辆辆拉载着“大白”的私家车陆续驶离酒店,支援国际港务区各个核酸采样点。

许养锋告诉记者,国际港务区结合园区人口分布特点,以村组、小区、工地、企业、商户等为重点单位,根据不同片区人口数量分布情况设置了115个核酸检测点、310个采样台,动员组织500余名医务人员,1500余名街道社区干部、志愿者、警务人员、安保人员参与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

“全区100多个点位,为确保清晨的核酸检测工作准时开始,同时优化时间和线路,提高工作效率,我们采取‘谁家的大白,谁负责’,各社区、村组、企业、市场的干部或工作人员自发组织车辆前来酒店接走各自点位的大白们。”许养锋说。

●清晨 采样

秦岭四宝、唐小妃、城小将、李小白、波斯客、去病、卫小青、张小骞、韩小信……或许你还在考虑下一个sticker贴到哪里?而此时,作为核酸专班的工作人员们,考虑的则是该怎样让大家顺心、安心、安全、准时地得到它。

4:45分,记者跟随来自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大白”们来到灞桥区新筑街道仓门村。春夜,气温略低,此时设置在村委会的核酸采样检测点一派繁忙,装好防护栏、标好1米线,运输防疫物资、调试电脑、做消杀……国际港务区下沉干部、村委会干部、志愿者们已迅速就位,在这条核酸检测的“流水线”上,每一颗“螺丝钉”都一丝不苟,各司其职。 5:10分,穿戴防护服和其他防护设备的大白以及工作人员、志愿者提前进入采样点位,进行最后的设备调试… …

5:17分,6个核酸检测点位纷纷启动。

“嘟嘟嘟”的摩托车声打破宁静的夜色,村民们有的骑车、有的步行,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到村委会,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引导下,停放好车辆,排队等待入场进行核酸检测。工作人员不时提醒叮嘱大家注意防护,保持好距离,规范佩戴口罩。

“我们村组常住人口加外来人口共4000多人,因为居住有附近工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为确保他们按时开工,村组的核酸检测工作每次都提前启动。积累了前几轮核酸采样经验,加上群众防疫意识普遍增强,现场工作十分有序,迅速精准。我们村组基本在上午10点左右就基本完成采样。”村支部书记郝举向记者介绍道。

记者看到在临时照明装置下,村民们安静、有序排队,等待检测。村民郝先生对于核酸检测工作表示充分理解:“为了他人的健康,我们必须配合,也必须支持。”

据悉,国际港务区根据群众实际情况,采取先为普通群众进行大规模筛查,再走村入户对老弱病残孕等行动不便人员及居家隔离人员提供一对一上门核酸检测服务,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争取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7:12分,2名转运队员提着蓝色样本箱,取走仓门村点位的第一批试管。队长刘慧介绍说:“疫情期间,国际港务区城管执法局的工作人员‘变身’一支与时间日夜赛跑的队伍,大家承担着全区核酸检测样本的转运工作。我们必须安全及时把样本送到位,绝不能耽误样本检测。”为保障核酸样本快速送检,转运队员们在各站点之间频繁奔波,与时间“赛跑”,每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后,他们都安全、及时地完成了样本转运工作。

10时,记者来到位于国际港务区京东西北最大物流仓库——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物流园的核酸检测点位。这里正在全力运转,保证医疗生活物资供应。园区相关负责人滕先生表示,目前,园区内共有分拣、仓储、车队等工作人员2000余人。此次国际港务区在园区内设置了3个点位,为员工进行核酸检测。

“每一次核酸采样都是一次‘考试’,国际港务区进一步优化布局,一系列‘组合拳’,全力推动人员到岗、物资到位、宣传动员、有序采集、样品检测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核酸专班工作人员表示,“相比较之前的核酸采样,保障措施更加有力,安排更加人性科学,群众配合更加积极,检测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很多。”

组织严谨,准备充分,流程优化,工作细致,结果高效,这不仅是国际港务区核酸采样工作的真实写照,更是西安此次核酸检测工作的缩影与风景。(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黎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些纯属扯淡,大家可以理性分析比如有煤气灶,那就有煤气管道、煤气公司。有公司就有人需要上班,哪灵界变成了另一个社会空间了。
  • #俄政府已批准不友好国家和地区名单##美妆店38节和四周年店庆# , 姐妹们期待的【兰芝专场】来了!这次返场的是水乳套盒和修复面膜都是它家的明星产品,它家
  • 她未婚先孕嫁富豪,却被老公殴打,公婆也看不起,如今美得不像话她1974年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华语影视女演员、节目主持人。贾静雯是知名女星,在当红时恋上富豪孙志浩
  • #赵泳鑫[超话]# #赵泳鑫躺着等你[超话]# 【11月7日每日任务打卡】重点: 【微博】 音乐人先锋榜微博打榜注意事项: 『音乐人先锋榜』新歌在榜
  • 「柳智敏 刘知珉 吒ACE 吒1 吒骂 yjm lzm Karina」这里是 411号现为你介绍&&柳智敏出道不满一年即获得女团个人品牌评价总榜
  • #传统文化# 当一个不易发怒的人,总是对你暴跳如雷,只能说明他对你耗尽了耐心; 当一个喜欢说话的人,总是对你爱答不理,只能说明他对你没有了兴趣; 当一个经常粘人
  • 但是,曾国藩仍然一直乘坐之前的蓝色轿子,除了身边的护卫不得不增加两名之外,他的轿子前,既没有引路官,也没有扶轿子的人。但是,曾国藩仍然一直乘坐之前的蓝色轿子,除
  •   在赛尔电台的《El Larguero》节目中,雷吉隆被问到回皇马的可能性,他说:“马德里是我的家,是我长大的地方。而侦查工作也并不复杂:该女子随后将朋友拍摄
  • 这个非常年轻的国家本应在美俄之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可惜缺少一个真正为国家长远考虑的领导层…乌克兰自苏联解体后,至今只度过了短短30年左右时光,这个非常年轻的
  • 刚开始还能应付,还知道自己是来做什么的,渐渐地又被外界淹没了冷静与理智,淹没了有智慧的自我。不想碰外界的事情,或是外界实在拒我之门外,我才开始做自己的探索,用了
  • 体现着,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不断夯实,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 分享图片【美媒又问中方是否会把俄罗斯行动称为“侵略”?但是目前中国外交部依然没有把这次俄罗
  • #王源[超话]##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王源##王源代言豆本豆# 果酱装了满罐子的蜜 给你尝一口甜味在发酵 满世界冒泡 挂在你嘴角风铃悬挂窗台 你有没聆听 被风吹
  • 宝子不好好睡觉的时候,就来妹宝这许许愿吧,大家互相安慰打气一下,给辛苦熬婴的老母亲们一点美好的盼望,也给还没有生宝宝的女孩们有机会看到,不要太恐惧生育,也是有天
  • #樋口幸平[超话]#「機界戦隊ゼンカイジャー」最終カイ最後まで明るくすごく感動しました!只々嫌われ続けて、学業や仕事が救えになる日々です、何かに癒されたいです、
  • 求保佑我明天可以得到研招办的电话通知,让我成绩可以复核成功吧,让我可以调剂上岸 求求超越妹妹了,信女愿单身三年+吃素一个月+每个星期捐公益做善事+抄写心经
  • 看到这儿,大家才总算知道了原因,原来华晨宇加盟了芒果台的新综艺《春天花会开》而他六年前社交平台的文案,正巧有节目的这个名字。看到这儿,大家才总算知道了原因,原来
  • 3~58#家庭教育#直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们开始关注这一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们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之后认为:孤儿院婴儿大批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婴儿们缺乏
  • 忽然发现他的床顶上还挂着“大吉”[哈哈]#猫薄荷有助于驱蚊#【喵星人为何沉迷猫薄荷?当猫咪看到满地的猫薄荷,会疯狂打滚,摇头晃脑,简直是大型“上瘾”现场。
  • #straykids[超话]##StrayKids8Forever# 【220302 相关】mujin_plz更新相关녹화날에도, SNS에도 "기
  • 越南版 当总裁不爱女主 [KHI CHỦ TỊCH KHÔNG YÊU NỮ CHÍNH CÓ GÌ HOT?] - Tác giả: Thiên Diễn -